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专家共识(2017年版)

(完整版)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专家共识(2017年版)

(完整版)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专家共识(2017年版)
(完整版)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专家共识(2017年版)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2017年版)

目前国内外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检测病原体的具体操作及处理流程不同。为了更充分利用BALF的检测价值、增加BALF 病原体的检出率、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成功率,需要进一步规范BAL的操作流程及标本处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提示

本共识涵盖BAL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标本送检、并发症、临床意义、常见问题说明、BALF标本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等几个方面,本文仅就常见问题说明展开,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年第八期。

常见问题说明

1灌洗部位的选择:

灌可参考近期的胸部CT,遵循"灌洗病变叶段"的原则,特别是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变的叶段;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时,推荐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这2个部位的灌洗操作便利且回吸收量较多(与下叶比较可增加约20%)。对于肺外周病变,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采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2灌洗液量的选择:

灌灌洗量的多少可影响标本检测的结果,包括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及GM水平等。具体灌洗多少生理盐水是合适的,不同文献甚至指南的推荐均有差异。Rennard等发现,灌入20 ml液体后获得的回吸收标本内含有更多的上皮细胞和铁蛋白,表明该标本更可能是BALF。研究结果表明,在灌入60或120 ml液体时所回吸收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至少灌入120 ml生理盐水时所回吸收的标本结果才相对稳定。上述文献主要集中于健康成人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观察,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基于查找病原体的目的,又要防止在灌洗过程中感染的扩散,本共识认为采用60~120 ml的灌洗剂量,且分次灌洗,是比较好的方法。

3吸引负压的选择:

吸过大的负压会引起支气管壁塌陷或黏膜损伤,从而影响灌洗液的回收量和质量。但负压过小时,回吸收量亦会受到影响。美国胸科协会发布的指南中推荐采用100 mmHg的负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但不局限于这一数值,选择合适的负压(如-100~-150 mmHg),尽可能多的收集标本。

4BALF的预处理:

B对获取的BALF,特别是含有黏液成分时,是否需要无菌纱布过滤?本共识认为不需要常规过滤,因为在过滤过程中,细胞会黏附于纱布,损失部分细胞及其他成分,如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更多的存在于黏液成分中。过滤过

程会使标本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且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5第1管回吸收液的处理:

研究结果显示,第1管回吸收液与后续回吸收的标本中细胞成分有较大差异,有学者建议第1管回吸收的灌洗液需单独处理或舍弃。美国胸科协会推荐混合所有的灌洗液包括第1管的灌洗液进行常规的细胞学分析。本共识认为,如果考虑气道的疾病,第1管的回吸收标本需单独处理。而对于大多数疾病,可考虑混合所有的标本进行检测。

6BALF的储存与转运:

BALF的储存对于GM的检测结果非常重要。获取BALF标本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完成检测。BALF的GM水平在4 ℃条件下24 h内保持稳定。血清和BALF 的GM水平在零下20 ℃条件下可以存放11个月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标本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检测,可在室温下转送,要求送检时间<4 h。如果送检时间超过4 h,应在4 ℃下保存,可以储存24 h;超过24 h的标本,不适合再送检。

7BALF-GM的解读:

B作为非培养检测手段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BALF-GM已被列入IDSA和EORTC/MSG推荐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临床诊治工作中,不能仅凭BALF-GM的结果进行抗真菌治疗,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BALF-GM阳性结果的意义。

肺部感染患者排痰

振动排痰机对肺部感染患者排痰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揭阳市人民医院内二科ICU,广东揭阳,522000) 陈美珊,黄泽宽,孙淑銮 [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肺部感染患者排痰中的作用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8月-2009年10月对17例肺部感染痰液堵塞的患者应用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并给予配合护理。结果患者排痰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振动排痰机通过物理的方式有效解决患者痰液积聚,避免人工手法由于力度不均匀时对患者产生的不舒服感,从而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振动排痰机;肺部感染;排痰;护理 近年来,肺部感染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死亡的重要原因[1]。由于广谱抗生素和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日益加重的院内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问题。致使肺部感染发病率增高[2]。肺部感染导致患者痰液增多,如未及时排除可引起痰液积聚在气道而影响肺通气,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护士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气道护理管理。排痰是气道护理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措施[3]。笔者2008年8月-2009年10月对本科室17例肺部感染引起的痰液积聚患者,采用振动排痰机辅助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2009年10月本科室收治的肺部感染引起痰液积聚需给予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治疗的患者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51—92岁,平均(69.4±4.8)岁;疾病类型:4例颅脑外伤,4例慢性支气管炎,3例心血管疾病,1例食管中段恶性肿瘤,1例肺性脑病,以上病例均合并肺部感染,其余4例为单纯肺部感染;4例建立人工气道;排痰情况:3例为无力咳嗽给予振动排痰机辅助排痰1次,12例给予振动排痰每天2次。2例给予振动排痰每天3次。 1.2 方法 选择在餐前2h或餐后2h为患者进行治疗:调节治疗仪转速为20-60/s(第1次应用宜从低转速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加快转速,以患者自觉舒适为宜);给予患者取侧卧位,根据x线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一手握叩击手柄,一手按紧叩击头,使叩击头与皮肤接触紧密,从下向上,从外到内,由周围到中央向肺门匀速移动叩击头,遍布整个肺野,避开胃及心脏;操作时间每次为5min。 1.3 排痰效果评价 显效:排痰后听诊肺部元湿啰音,呼吸音达到正常,指尖血氧饱和度(SPO2) ≥96%或SPO2升高10%以上,5d后痰液明显减少,湿啰音范围明显缩小;有效:痰液易咳出,无明显痰鸣音,呼吸音基本达到正常,SPO2≥93%或SPO2升高7%以上,5d后痰液明显减少,湿啰音范围有所缩小:无效:痰鸣音、湿啰音存在,呼吸音弱,SPO2无改善[4]。 2 结果 10例效果显效,7例有效,有效率为100.0%。治疗时间最短1d,最长14d,平均(9.2

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护理病历

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护理病历 【病人资料】 李玉龙,男性,65岁,农民。 主诉:咳嗽,咳痰20年,加重两周,发热1周,神志恍惚1天入院。 详细资料:自20年前有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每逢劳累,气候变化或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冬季病情复发,持续2~3个月。六年前开始有气喘,起初在提重物和快步行走时气促。以后逐渐加重,平地行走稍快即感气喘,易疲劳,基本不再下地干活。平时服用氨茶碱等药后症状可减轻。2周前因受凉后咳嗽,咳痰加重。痰呈黏液黄脓状,不易咳出,每日量约30ML,有胸闷,动则气促。1周来发热,体温38 ℃左右,伴头痛。入院前一天家人发现神志模糊,嗜睡。 既往无肺炎,肺结核和过敏史,无高血压,无心脏病史。 生活习惯与自理程度:吸烟史40余年,每天一包,已戒3年。6年来因疾病逐渐加重,不能从事农活,但生活自理,病情加重时需要家人照顾。 心理社会评估:平时外出减少,与周围邻居间交往减少,故心情较抑郁,讲话少。家人对病人照顾较好,经济上得到子女帮助。 身体评估:T:38.7 ℃P:100 次/min R:26 次/分,BP18.0/12.0 kPa .神志恍惚,营养一般,皮肤弹性稍差,呼吸急促,口唇紫绀,胸廓呈桶状,呼吸运动减弱,呼气延长,两肺可听到散在的哮鸣音和干啰音。右下肺部可听到细湿罗音。剑突下心搏,心音遥远,心律齐,心率100 次/min ,腹软,肝脾未触及,肝颈返流综合征阴性,两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5.0*109/L N90% L10% X线胸片:肋间隙水平增宽,膈肌低平,两肺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和紊乱。右下肺小的淡片状阴影,心脏呈垂直,心影狭长。动脉血气分析:ph7.31,PaO2 6.67kPa, PaCO2 8.35kPa 入院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 (2)阻塞性肺气肿; (3)呼吸衰竭。 目前主要采取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及呼吸兴奋剂治疗。 【护理诊断和护理目标】 (一)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慢支,肺部感染,无力咳嗽,呼吸道痉挛有关。 1诊断依据:主观资料:咳嗽有痰,痰液黄稠不易咳出。客观资料:疲乏,呼吸困难,呼吸浅快,肺部哮鸣音和干湿罗音。 2预期目标病人痰液变稀,容易咳出,肺部无干湿罗音和哮鸣音。 (二)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支气管阻塞,呼吸阻力增加有关。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通过我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结合2008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痰培养、真菌鉴定结果和临床体征为判断依据,总体分析我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并对该类疾病的危险因素加以简要评析。结果156例患者在治疗前痰培养或真菌鉴定阳性,部分患者痰培养和真菌鉴定都呈阳性,阳性率为100%,检测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因素。治疗(7.63±4.85)d后,有151例患者痰培养和真菌鉴定都为阴性,阳性率为3.21%。其中有89例患者治疗显效,有62例患者治疗有效,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有效率为96.79%。无效的5例患者都是老年人,治疗前痰培养和真菌鉴定均阳性,合并严重的心、脑、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所以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我院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方面采取的治疗措施是有效的,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一般会有致病因素的存在,如免疫力低、长期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 标签: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合并;临床治疗 以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急性发作期易引起肺部感染,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根据致病菌不同分为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有长期用药史,使的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在老年人中多发[1]。现结合2008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2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15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每例患者在治疗前后都经过痰培养、真菌鉴定。男89例,女67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9.67±13.56)岁。发病后就医2~5d。其中82例患者有激素使用史,46例患者有过长期服用抗生素史,63例患者合并心脑疾病,43例患者合并肝肾等器质性疾病。 1.2方法每例患者在治疗开始时根据经验给药,一般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然后在结合痰培养、真菌鉴定结果、药敏实验结果有针对性的用药。发热、咳嗽、胸闷等临床体征严重时,应及时使用解热药及镇咳药等治疗。结合这15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根据痰培养、真菌鉴定结果和临床体征,总体分析我院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有效性。 1.3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显效:痰培养、真菌鉴定均为阴性,感染症状消失,X线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发热、咳痰、胸闷等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痰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肺的知识)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1、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 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 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 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 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 2、大叶性肺炎 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 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 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

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 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 3、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以此了解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9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扩张支气管、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病症缓解时间、肺部炎症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盐酸氨溴索可以实现快速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 标签: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临床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指支气管粘膜、支气管及其周边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该病临床主诉症状为咳痰、咳嗽,此类患者急性发作期会出现肺部感染情况,如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引发败血症[1]。目前,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晰,可能与空气污染、吸烟等情况以及患者神经的自主调节功能有关[2]。为了对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3年以来所收治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具体分解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中有12例女性,33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3~85岁,平均(69.4± 2.9)岁,病程为2~13d,平均(6.6±0.3)d;观察组中有13例女性,32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0~87岁,平均(68.5± 3.4)岁,病程为1~14d,平均(7.1±0.4)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一致,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扩张支气管、祛痰等常规治疗,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实时观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给予患者90mg/d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d。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疾病症状缓解,肺部炎症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其疾病症状以及肺部炎症也明显好转;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体温未发生任何变化,其肺部炎症未消失,部分患者还出现加重情况,其他临床症状也未见明显改变。 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所需分析数据纳入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其对比结果,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对比结果采用t来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完整word版)肺部感染性疾病习题+答案解析

肺炎练习题 1.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真菌 E 立克次体 答案:A 解析: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2.院内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真菌 B 病毒 C 耐药金葡菌 D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E 肺炎球菌

答案:D 3.院外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肺炎克雷白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肺炎球菌 E 支原体 答案:D 4.下列哪种肺炎可呈爆发性流行 A 肺炎球菌肺炎 B 肺炎支原体肺炎 C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D 军团菌肺炎 E 金葡菌肺炎

答案:D 解析:非典型性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5.肺炎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停药指标是 A 热退停药 B 热退3天 C 热退5~7天 D 症状体征消失 E 胸片病变消散 答案:B 6.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作用在于 A 产生毒素 B 产生溶血素 C 产生杀白细胞素 D 产生组织坏死物质 E 荚膜对组织的侵袭力 E

7.肺炎球菌肺炎痊愈后,一般肺部常遗留什么样的病变 A 轻微肺纤维化 B 局限性肺气肿 C 局部机化性肺炎 D 小囊肿 E 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E 8.下列哪项不是促进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病增多的因素 A 抗肿瘤化疗 B 辅助呼吸 C 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D 营养不良 E 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 答案:D 解析: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扩最有效的药物、副作用大,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应用均能降低免疫力,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等均能增加细菌接触和吸入机会,大量抗生素应用是细菌耐药因

素之一。 9.下列哪项对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 A 高热、咳铁锈色痰 B 白细胞升高,核左移,胞浆有中毒颗粒 C 胸片大片均匀致密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D 肺部湿性啰音 E 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E 10.哪种肺炎容易并发脓气胸 A 肺炎球菌肺炎 B 支原体肺炎 C 病毒性肺炎 D 克雷白杆菌肺炎 E 葡萄球菌肺炎 E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易使肺形成空洞的致病菌。 11.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是什么

肺部感染性疾病习题+答案解析(干货)

肺部感染性疾病习题+答案 解析 肺炎练习题 1.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真菌 E立克次体 答案:A 解析:细菌性肺炎最常见。 2.院内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真菌 B 病毒 C耐药金葡菌 D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 E 肺炎球菌 答案:D 3。院外感染所致肺炎中,主要病原体是 A 肺炎克雷白杆菌

B 流感嗜血杆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肺炎球菌 E 支原体 答案:D 4.下列哪种肺炎可呈爆发性流行 A 肺炎球菌肺炎 B 肺炎支原体肺炎 C 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 D 军团菌肺炎 E 金葡菌肺炎 答案:D 解析:非典型性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5.肺炎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停药指标是 A热退停药 B 热退3天 C 热退5~7天 D 症状体征消失 E胸片病变消散 答案:B 6.肺炎球菌的主要致病作用在于

A 产生毒素 B 产生溶血素 C产生杀白细胞素 D产生组织坏死物质 E 荚膜对组织的侵袭力 E 7.肺炎球菌肺炎痊愈后,一般肺部常遗留什么样的病变 A 轻微肺纤维化 B 局限性肺气肿 C 局部机化性肺炎 D 小囊肿 E 完全吸收不留痕迹 E 8.下列哪项不是促进院内感染性肺炎发病增多的因素 A 抗肿瘤化疗 B 辅助呼吸 C 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D 营养不良 E 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 答案:D

解析: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扩最有效的药物、副作用大,有免疫抑制作用)的应用均能降低免疫力,辅助呼吸、气管插管等均能增加细菌接触和吸入机会,大量抗生素应用是细菌耐药因素之一. 9。下列哪项对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最有价值 A 高热、咳铁锈色痰 B白细胞升高,核左移,胞浆有中毒颗粒 C 胸片大片均匀致密影呈肺叶或肺段分布 D肺部湿性啰音 E 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 E 10.哪种肺炎容易并发脓气胸 A 肺炎球菌肺炎 B 支原体肺炎 C 病毒性肺炎 D 克雷白杆菌肺炎 E 葡萄球菌肺炎 E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易使肺形成空洞的致病菌. 11。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突出症状是什么 A 发热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文档.doc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病史概述: 患者, 1 床余良云,男性,76 岁,退休,因发热、咳嗽、咳痰、神志障碍10 余天,再发加 重伴气促 4 天入院。入院体查:T38 ℃, P99 次 /分, R42 次 /分 Bp170/86mmHg,神志呈浅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 ,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双下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散在痰鸣音及极少量干性罗音,双下肢稍浮肿。骶尾部有一2×3cm2不明压疮,辅助资料:我院CT 示肺部改变,考虑肺部感染,胆囊结石,头颅CT 示皮层下动脉硬化型脑病,血气 示: PH 7.475 , Pco2 ,24.4mmHg P02 33mmHg HCO3 18mmol/l BE-5.8mmol/l,SO2 70%,血生化示:k+2.7mmol/l,Na+150mmol/l,BUN(尿素氮)18.1mmol/l,Cr(血肌酐)231.1mmol/l,GLU (血糖) 24.63mmol/l血常规: WBC 6.47×109/L、N(中性粒细胞)92.31% 、 L (淋巴细胞)3.62%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I 度房室传导阻滞,T 波异常,右房增大。 入院诊断:1、肺部感染 2、 2 型糖尿病 3、高血压病( 3 级)极高危组 4、脑梗塞后遗症期 5、低钾高钠血症 诊疗计划: 1 完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气,痰培养+药敏等相关检查。 2应用哌拉西林抗感染,予以氨茶碱、地塞米松解痉平喘、盐酸溴已新化痰,沐舒坦雾化吸 入化痰,雷米替丁( 6 月 22 号停止)护胃于补液等对症处理。 3 告病危,监测生命体征Q1H ,记 2 4 小时出入量 4 胰岛素 6U 皮下注射于早、中、晚餐前,KCL20ml 注入 Q4 h. 4 予以留置胃管 (于 24 号拔出)尿管 5请心内科、神经内科会诊。 二病情简介: 6 月 21 日入院当天 :检查结果回报: WBC16.82g/L N 90.7% 、 L5.4% ,提示感染;血气分析示 PH 7.595 , Pco2 31.7mmHg P02 36mmHg HCO3-30.5mmol/l BE-8.9mmol/l , SO2 77.7% ,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Ⅰ型呼吸衰竭;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示: TB (总胆红素)27.1mmol/l DB(直接胆红素)14umol/l稍偏高,考虑感染可能性大;电解质示 K+2.36mmol/l Na+153.9mmol/l提示低钾高钠血症;肾功能示 BUN17.1mmol/l Cr185umol/l提示肾功能不全,考虑糖尿病肾病可能性大;CRP ( C 反应蛋白) 22.21mg/ml, 提示感染,且疾病处于活动期。因无法进食,大小便失禁,予以留置导尿管胃 管,予以鼻饲补钾。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2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4潜在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与患者意识障碍导致咳嗽无效,不能咳嗽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意识改变,能咳出痰液 1)环境:维持合适的室温( 18-20 ℃)和湿度( 50 % -60 %)以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 能,注意通风。 2) 饮食的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足够热量的饮食,每天饮水1500ml以上,足够 肺部感染病人的护理查房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诊断及进展 发表时间:2014-07-16T16:09:25.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蒋仕忠1 (综述)蒋光仲2(校审) [导读]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分泌粘液的细支气管细胞、clara细胞及II型肺泡细胞。 蒋仕忠1 (综述)蒋光仲2(校审) (1 广西桂林市精神卫生中心 541001;2 广西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541001) 【摘要】细支气管肺泡癌起源于细支气管的无纤毛的clara细胞,粘液分泌细胞或肺泡II型细胞,本病是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肺肿瘤,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2%-20%,影像可分为:孤立结节型、弥漫型(多发结节型)和肺炎型(弥漫实变型),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峰房征、支气管充气征、毛玻璃征、血管造影征、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和结节状影。普通X线检查是最基本的首选检查方法,CT检查在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内部结构和鉴别诊断上具有优势,而PET-CT是目前鉴别肺部实体肿瘤良恶性最为先进可靠的影像学检查,在确定肺癌的全身TNM分期及判断病灶复发等方面亦有很高价值。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本病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 X线摄影术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025-02 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起源于分泌粘液的细支气管细胞、clara细胞及II型肺泡细胞,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2%-20%[1],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改变可有明显差异,因而肺泡癌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关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外近年来已有不少文献报道,现将其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细支气管肺泡癌现有证据表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病因可能与其他类型的肺癌存在一定的差异。譬如,细支气管肺泡癌与吸烟相关,但较其他类型肺癌相关性弱。还有报道认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实质损伤形成的陈旧性瘢痕可发展成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如肺纤维化、肺结核、肺脓肿或梗死等。此外,肺的先天性囊肿,某些结缔组织病等都与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发病相关。另外,女性的高发病率可能与厨房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或末梢细支气管及肺泡的损伤有关。研究还发现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发生可能与一种羊反转录病毒的感染有相关性。 2 临床特点 肺泡癌患者多见于非吸烟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大部分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发病年龄低于非肺泡癌患者。肺泡癌患者早期症状与其他肺部疾病无明显差别,随着病情发展,气促逐渐成为患者的突出症状[1]。其它临床症状有干咳、咯血痰或白色粘液痰、胸痛、乏力、盗汗、低热等。 3 病理与影像学的联系 当癌细胞沿肺泡壁和细支气管壁附壁生长,肺泡和细支气管壁增厚、密度增高,但结构仍保存,肺泡内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另外,近端支气管由于癌性浸润或粘液阻塞影像上形成活瓣样通气,导致病区肺泡或支气管扩张,即形成CT影像上的“峰窝征”。细支气管肺泡癌由于癌细胞分泌过量粘液,当肺泡腔内粘液和气体混合存在时,实变区密度低,呈毛玻璃样改变,CT表现即为“磨玻璃征”;分化好的癌细胞于肺泡腔内分泌较多粘液或其他液体、而支气管血管的结构不变,可见到其中相对高密度的隐约血管影,CT上可表现为“肺血管造影征”:癌组织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表面生长而充填管腔、癌浸润的支气管腔常无闭塞,在CT上则形成“支气管枯树枝征”,其病理基础主要是癌组织附壁式生长侵犯支气管壁所致[2、3]。在大体形态上,病理分三型:孤立结节型、弥漫型(多发结节型)和肺炎型(弥漫实变型),其影像表现与病理分型密切相关[3、4、5、6]。 4 影像学检查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X线、CT和PET-CT等。 4.1 X线及CT检查 X线胸片能显示病变整体形态和边缘,设备简单,价格低廉,但在显示病变征象方面不如CT,CT由于密度分辨率高,图象重叠少,较小病灶或隐匿病灶不易遗漏等特点。在调整合适肺窗和纵隔窗的窗宽、窗位后,显示肿瘤形态,密度不均匀,肿瘤周围短毛刺,胸膜皱缩征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胸片好[7]。 4.2 PET-CT的诊断价值 PET-CT是目前鉴别肺部实体肿瘤良恶性最为先进可靠的影像学检查,在确定肺癌的全身TNM分期及判断病灶复发等方面亦有很高价值。 5 影像诊断 5.1单发结节型结节发生于肺外周或胸膜下,有胸膜凹陷征;结节内可见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结节分叶并可见星忙状毛刺征像;临床症状以干咳、咯血为主。 5.2弥漫型(1)粟粒型者类似粟粒型肺结核,但肺泡癌以胸痛、气促、乏力、盗汗为主要症状,发热不明显;影像学上粟粒分布以中下肺为多,并常伴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经积极抗痨治疗无效甚或进展应首先想到本病可能,应尽早采取进一步确诊手段。(2)关于多发广泛结节型肺泡癌,主要影像表现为两肺广泛大小不等结节病灶,分析结节内部结构及边缘情况可找到与单发结节型肺泡癌相似的特征性影像,并结合临床病史及症状可与转移瘤,血源性肺脓肿等鉴别。 5.3实变肺炎型类似于小叶型或节段型肺炎,但肺泡癌主要症状为低热、咳嗽、咳血痰或白色粘液痰;蔡祖龙教授归纳了细支气管肺泡癌的5个特征性表现:(1)峰房征:病变区内密度不均,呈峰房状气腔。(2)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壁不规则,凹凸不平,普遍性狭窄,支气管僵硬、扭曲,主要是较大的支气管显影,较小的支气管多不能显示,呈枯枝状。(3)毛玻璃征:受累肺组织呈近似水样密度的网格状结构。(4)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见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内树枝状血管增强影。(5)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及结节状影。并认为多个征象同时存在有很强的提示性。赵邦[4]认为充气支气管达胸膜下为细支气管肺泡癌较特征性影像征象,另外,实变影的附近有成堆的小结节影,是其他感染性病变所不具备的。本型应与大叶性肺炎及干酪性肺炎相鉴别:大叶性肺炎大多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临床症状明显,有高热,咳铁锈色痰,白细胞升高等,一般消炎治疗7-10d后病灶吸收,影像学上大叶性肺炎的支气管充气征管壁光滑,无中断等异常改变。(6)干酪性肺炎是由结核菌引起,影像学上为大片状密度均匀阴影,逐渐出现溶解区,呈虫蚀状空洞,可出现播散灶,查痰可见结核杆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主要征像及分析讲解

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腺癌,相对少见。近年来随着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BAC亦随之增多,占原发性肺癌的2%~8%[1]。其CT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较高。为提高诊断准确率,笔者对24例BAC患者的CT主要征象做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4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的BAC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8~77岁,平均58.5岁。临床表现有胸痛、咳嗽、咯痰、发热、气喘、咯血等,中晚期咯大量泡沫样或胶冻样痰是其临床显著特点。 1.2 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16层容积CT机,电压120 kV,电流200 mAs,螺距3.0,准直器宽度0.625 mm,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肺底,重建层厚/间距5 mm/ 2.5 mm,对感兴趣病灶再进行高分辨率扫描,重建层厚/间距2 mm/1 mm,部分重点部位加以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放大等后处理。所有图像由两位高资历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在肺窗及纵隔窗进行观察,记录下病灶的形态及范围、分布及结节型病灶的部位、密度、内部结构、边缘特征等,并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2.1 单发结节型:共10例。CT征象有空泡征14例,支气管征10例,磨玻璃征16例。 2.2 多发结节型:共2例,为两肺弥漫性大小不等结节、网织状影,结节密度均匀,多数结节呈小叶中心性分布,粟粒结节以中下肺为主,可互相融合,伴有叶间胸膜膨出等征象。 2.3 炎性实变型:共6例,枯树枝征4例,毛玻璃征2例,血管造影征3例,碎路石征3例。 3 讨论 3.1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1982年WHO肺癌组织病理学分类将肺腺癌分为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和实体癌伴黏液形成4型,其中细支气管肺泡癌是腺癌中一种较少见的特殊亚型,其组织来源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特征是缺乏明显的结缔组织和腺体结构,癌细胞分化良好,分泌黏液,沿肺泡壁生长。一般认为,肺泡细胞生长缓慢,病程稍长,病理分化较好,恶性度较低,局部破坏较小,很少转移,死亡率低,预后较好。临床特点为本病有咯大量泡沫痰及呼吸急促的特征。 3.2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主要征象特点:在大体形态上,BAC病理分3型:孤立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CT改变与病理密切相关,多数学者也将其分为孤立型、多发结节型和弥漫型[2]。也有学者把类似炎变者单独划分为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 发表时间:2016-04-01T09:31:35.9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刘英[导读]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中医院CT室加深对支气管肺泡癌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中医院CT室 122100 摘要:目的回顾30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搜集30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多排螺旋CT检查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加深对支气管肺泡癌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有重要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病理;诊断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搜集2003.1-2013.1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30例多排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30-78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GE light speed 16 层螺旋CT。首先选用10MM层厚对患者全肺进行CT 扫描,再对病灶性局部薄层放大。根据具体情况,可对窗宽、窗位做适当调整。 2.结果 孤立型14例(47%),多发结节型9例(30%),弥漫型7例(23%)。孤立型可见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空泡征、磨玻璃样密度。多发结节型见一个肺叶,一侧肺两侧肺散在分布的结节影。弥漫型可见蜂房征、支气管充气征、肺段实变与血管造影征,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结节状影。 3.讨论 2004年WHO分类中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非黏液性、黏液性与混合型3个亚型。病理学上肿瘤起自于细支气管,呈局灶性实变、多发结节及肿块或实变。肿瘤细泡贴附于气腔壁,可产生黏液,不侵犯肺间质、血管与胸膜。但可沿支气管树播散。 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除有一般肺癌的CT征象(分叶、毛刺、血管集束、胸膜凹陷等)外,尚有以下几个特点:病变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形态不规则,可呈星状或斑片状;空泡征(假腔)出现率高。所谓空泡征是指结节内小灶性透光区,其直径小于5MM,藉此与肺癌空洞区别,有时,含气腔隙不规则,呈宽窄不等的条状;细支气管充气征:呈细条状,直径约1MM的空气密度影,或呈小泡状(直径小于或等于1MM)的空气密度影,见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面上;蜂窝征:由多个小泡集聚成蜂窝状,其大小比较一致,有时小泡很微细,病变呈现细网格状;磨玻璃密度改变:整个瘤结节或结节之部分区域密度较淡呈模糊的磨玻璃状;胸膜凹陷征;个别病例病变可显示颗粒状高密度与低密度相间,呈桑葚状改变。 多发结节型一个肺叶或一侧肺或两侧肺散在分布的结节状影,结节大小不等,每个结节形态与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仿。 弥漫型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变侵犯一个以上肺段,一个肺叶或数叶;一种是无数小结节或小斑片弥漫分布于两肺。由于这一型肺癌中,有大部分病例为黏液细泡型,常分泌大量黏液,可产生肺部实变及空气支气管影像,而且实变阴影边缘模糊,境界不清,故在平片上常被误认为肺炎或肺结核。根据病变形态可分为4个亚型,蜂房型;实变型;多灶型;混合型。可归纳为6个特征性CT表现,蜂房征:病变区内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腔,大小不一,为圆形与卵圆形的低密度(接近空气)影。此征与支气管充气征同时存在,有定性意义;支气管充气征:与一般急性炎性病变不同,其特点是支气管壁不规则,凹凸不平,普遍性狭窄,支气管呈僵硬、扭曲,主要是较大的支气管显影,较小的支气管多不能显示,呈枯树枝状。个别病例支气管充气可呈现青树枝样改变,此时与炎症或结核所引起的支气管充气征鉴别有一定困难;磨玻璃征:受累肺组织呈近似水样密度的网格状结构呈磨玻璃样外观;肺段实变与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前可见病变以肺叶或肺段分布,呈楔形的实变,病变尖端指向肺门,外围与胸膜相连,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平直,亦可稍外凸或内凹,可有或无支气管充气征,增强后可见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内树枝状血管增强影;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与结节状影。个别病例,结节内有空洞或囊性改变;动态观察:病变不断增大、增多。 细支气管肺泡癌易误诊为肺炎、肺结核。孤立型较小病灶易漏诊。希望通过本文总结,进一步加深对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多排螺旋CT表现特点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胸部CT与MRI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46-254 【2】CT和MRI诊断重点、热点问题精讲第二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276

(完整版)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专家共识(2017年版)

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2017年版) 目前国内外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检测病原体的具体操作及处理流程不同。为了更充分利用BALF的检测价值、增加BALF 病原体的检出率、提高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成功率,需要进一步规范BAL的操作流程及标本处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组织专家撰写了"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病原体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提示 本共识涵盖BAL的定义、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标本送检、并发症、临床意义、常见问题说明、BALF标本病原体实验室检测等几个方面,本文仅就常见问题说明展开,感兴趣读者可订阅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年第八期。 常见问题说明 1灌洗部位的选择: 灌可参考近期的胸部CT,遵循"灌洗病变叶段"的原则,特别是出现新的或进展性的浸润性病变的叶段;影像学提示双肺弥漫性病变时,推荐选择右肺中叶或左肺舌段,这2个部位的灌洗操作便利且回吸收量较多(与下叶比较可增加约20%)。对于肺外周病变,有条件的单位可考虑采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技术进行更准确的定位。 2灌洗液量的选择: 灌灌洗量的多少可影响标本检测的结果,包括细胞比例、蛋白含量及GM水平等。具体灌洗多少生理盐水是合适的,不同文献甚至指南的推荐均有差异。Rennard等发现,灌入20 ml液体后获得的回吸收标本内含有更多的上皮细胞和铁蛋白,表明该标本更可能是BALF。研究结果表明,在灌入60或120 ml液体时所回吸收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至少灌入120 ml生理盐水时所回吸收的标本结果才相对稳定。上述文献主要集中于健康成人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观察,对于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基于查找病原体的目的,又要防止在灌洗过程中感染的扩散,本共识认为采用60~120 ml的灌洗剂量,且分次灌洗,是比较好的方法。 3吸引负压的选择: 吸过大的负压会引起支气管壁塌陷或黏膜损伤,从而影响灌洗液的回收量和质量。但负压过小时,回吸收量亦会受到影响。美国胸科协会发布的指南中推荐采用100 mmHg的负压。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但不局限于这一数值,选择合适的负压(如-100~-150 mmHg),尽可能多的收集标本。 4BALF的预处理: B对获取的BALF,特别是含有黏液成分时,是否需要无菌纱布过滤?本共识认为不需要常规过滤,因为在过滤过程中,细胞会黏附于纱布,损失部分细胞及其他成分,如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更多的存在于黏液成分中。过滤过

肺部感染的护理查房

肺部感染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1-2=12 地点:病房参加人员:全体护士查房对象:2-23床 李翠华护士长:由于最近天气变化较大,肺部感染病人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身体抵抗力差,所以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切不可掉以轻心,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诱发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导致严重后果。今天我们针对肺部感染进行一次护理查房,希望通过此次讨论和学习,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对肺部感染疾病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下面请责任护士做一下病情介绍: 张颖:肺部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总称,主要是指下呼吸道的感染。肺部感染包括气道感染和肺实质感染。肺炎是肺部感染的典型疾病。目前肺部感染仍然是威胁人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生命的一类重要疾病,因此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就相当重要。 患者,女,81岁。一月前因天气转冷,于当地疗养院静养期间出现咳嗽咳痰伴发热,痰多粘稠无力咳出,并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困难,粘膜发绀,被转入仁济医院就诊,拟“双肺感染呼吸衰竭”收入。并于ICU进行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抗炎,祛痰,营养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仍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继续治疗原发病,有门诊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收入我科。 方园护士长:针对该病人的情况,请李晶说一下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有哪些: 李晶: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我觉得有,气管切开或插管,误吸、、、、麻醉、创面侵袭性感染、化脓性血栓性等。 方园护士长:那么下面请高媛媛说一下,肺部感染患者有哪些典型症状 高媛媛:肺部感染多缓慢起病,病程较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主要症状有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开始症状轻微,如吸烟、接触有害气体、过度劳累、气候变化或变冷感冒后,则引起急性发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演变发展为慢支。到夏天气候转暖时多可自然缓解。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更新日期:2011-03-22 冯元春周玮张淑香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在WHO分类法中属于腺癌的一个亚型,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2%~21%[1,2]。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误诊率更高。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就其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3例经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28~77岁,平均50岁,40岁以上9例,占69.2%。其中经淋巴结活检证实6例,痰检发现腺癌细胞6例,胸腔或心包积液找到腺癌细胞2例,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找到癌细胞1例。 1.2临床表现咳嗽、白色泡沫痰9例(69.2%),其中1例每日痰量达

500ml;痰血2例(15.4%);呼吸困难8例(61.5%);发热1例(7.7%)。颈部或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10例(77%)。 1.3转移情况全组13例中11例转移,占84.7%,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9例(69.2%),胸膜转移2例(15.4%),心包转移1例(7.7%),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7.7%),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7.7%)。 1.4影像学资料全组13例X线胸片和胸部CT表现均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其中CT扫描采用GE公司生产的Prospeed SX Advantage型螺旋CT机,在闭气状态下,从肺尖到膈顶进行无间断连续轴位扫描,120KV,130mA,扫描时间1秒,准直(Collimation)10mm,进床速度10mm/s,pitch为1,层厚10mm,层距10mm。 1.4.1腺泡样结节12例显示肺野内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点状、结节状高密度影,直径2~8mm,呈不均匀分布,9例患者双下肺部分有融合。 1.4.2棉花团样结节1例显示双肺散在的棉花团样结节影,直径多在3~15mm,边界模糊,呈不均匀分布,部分有融合。 1.4.3双肺间质纤维化并腺泡样结节1例表现为双肺广泛的间质纤维化,呈线样、条索样及蜂窝状改变,同时有弥漫性腺泡样结节灶。1.4.4大片状肺实变1例患者既有双肺弥漫性腺泡样结节灶,又有右上肺的大片实变影,CT扫描肺窗显示实变,纵隔窗显示实变区内峰窝状透亮区并伴水平裂轻度上移。 1.4.5胸腔积液3例显示,均为单侧少至中等量胸腔积液,右侧2例,左侧1例。 1.4.6心包积液1例显示,为中等量。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 A1 1、有关大叶性肺炎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肺泡腔内有细菌 B、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白细胞 C、肺泡壁充血,腔内有渗出液 D、肺泡壁结构破坏 E、肺泡腔内有纤维索可被机化 答案:D 2、肺炎球菌肺炎的抗生素停药指标是 A、热退停药 B、热退3天 C、热退5-7天 D、症状体征消失 E、胸片病变消散 答案:B 3、成人院外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 . 肺炎支原体 B . 肺炎球菌 C . 流感嗜血杆菌 D . 嗜肺军团菌 E . 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B 4、肺炎链球菌肺炎消散后肺组织结构的变化是 A . 肺泡壁纤维化 B . 恢复正常 C . 细支气管狭窄 D . 支气管扩张 E . 肺大疱形成 答案:B 5、在治疗肺炎球菌肺炎使用青霉素时,错误的方法是 A . 一般患者每次肌注80万U,每8小时1次 B . 每日剂量800万U,加在500ml输液中缓慢静滴 C . 重症患者每日剂量800万U,分3次静脉滴注 D . 静脉滴药时每次用量应在1小时内滴完 E . 对青霉素过敏者不可使用此药 答案:B 6、大叶性肺炎不会发生的合并症是 A . 胸膜炎

C . 败血症 D . 肺褐色硬化 E . 脓毒败血症 答案:D 7、典型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特征是 A . 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 B . 寒战、高热、咳嗽、脓痰、呼吸困难 C . 寒战、高热、咳嗽、脓痰、胸膜摩擦音 D . 胸痛、咳嗽、脓痰、呼吸困难 E . 发热、咳嗽、咳痰、双肺干湿啰音 答案:A 8、大叶性肺炎实变期不应出现的是 A . 可听到湿啰音 B . 肺部叩诊浊音 C . 气管向健侧移位 D . 胸膜摩擦音 E . 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 答案:C 9、肺炎球菌肺炎可出现以下体征除了 A . 口角或鼻周单纯性疱疹 B . 肋间带状疱疹 C . 皮肤和黏膜出血点 D . 病变部位湿啰音 E . 病变部位支气管呼吸音 答案:B 10、关于葡萄球菌肺炎,以下哪项不正确 A . 重患早期可发生休克 B . 血浆凝固酶阳性的细菌致病力强 C . 可并发心、脑、肾脓肿 D . 大剂量青霉素静点后,原发病灶一般不需处理 E . 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 答案:D 11、关于目前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不正确的是 A . 肺炎链球菌少见 B . 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最多见 C . 病原日益复杂多样 D . 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 E . 耐药菌株显著高于医院外获得性肺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