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立体欣赏课教学论文

立体欣赏课教学论文

立体欣赏课教学论文
立体欣赏课教学论文

立体欣赏课教学之我见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的授课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怎么听是欣赏课争论的焦点。以往音乐课的特点是:唱歌课学生容易“动”起来,而欣赏课就相对安静,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欣赏课。还因为有些欣赏题材较大,不好切入,而有些因为作品较小,缺少挖掘,欣赏的授课也就不那么完美,常常停留在对作品鉴赏的浅层次上,很难做到深度鉴赏,学生往往听两到三遍,既留不下很深刻的印象,也难深入体会歌曲(乐曲)的精髓。目前在中学音乐教材中,欣赏课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唱歌课,欣赏课的地位越来越高,对音乐教师的欣赏课授课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何上好欣赏课是笔者这几年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实践,笔者发现,一堂成功的欣赏课,要把学生从欣赏课的“听”中解放出来,要综合唱、听、辨、说、演等诸多要素,更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自主探索的能力。作为教师,要上好欣赏课就要不断创新,要下大功夫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设计出全方位的立体欣赏教学法。现结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采茶舞曲》一课浅谈一下笔者的教学理念和收获。

在《采茶舞曲》这堂课的设计上,笔者力求避免浮在表面的欣赏,而是从听、辨、说、唱、演等环节深度解析歌曲,并用实际有效的问题做引领,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想要传授的结论和体验结果,体现教育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和愉悦性。

对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上述五个板块,将歌曲从不同层面和

小学美术论文合集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 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多媒体集形、声、光、色、动、静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小学美术课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合理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在美术教学当中。在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美术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创造美术、表现自我提供了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 电脑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方式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网浏览、搜寻素材进行绘画创作,或者采取另一种绘画形式——电脑绘画。这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她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一、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

立体几何教学能力培养论文-能力培养论文-管理论文

立体几何教学能力培养论文-能力培养论文-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在立体几何教学中要以概念、定理、公理为依据,以位置关系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 直线、平面以及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这些内容是通过定义、定理、公理,组织成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在进行这一内容的立体几何教学时,要依据这个体系中的某一个环节,以位置关系的转化,发展为线索去思考、分析和判断这是教师培养学生所必须具备和使用的方法。例4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AB=AD,CD=CBM、N、P、Q是个边中点,求证:MNPQ是矩形。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证明MNPQ中有一个角是直角,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证明BD⊥AC来解决,两直线的垂直可由直线与平面的垂直或直线与直线的垂直转化而来,由直线平面垂直画出BD⊥AC,须造出与BD垂直的平面,使AC在这个平面内,由已知可取BD中点K连接AK、CK则平面AKC具有上述条件,能做出上述分析的关键是掌握转化的思想,创造转化的条件,从而完成转化。

二、加强归类思维的培养 通过学习一些概念、公理、定义、公式等知识技能后,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定的习惯思路,特别是将题型分类后,总结出解题规律,形成思维定势,以后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总可以将题归纳出某一题型将题解出,这是我们比较习惯的解题思路,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过程。四、要向学生展示模型、教具、画图实例,以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来提高其空间想象能力,从中使其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因为在立体几何中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是相辅相成的,空间想象力差的学生,对于具体的一个问题或某一图形,不能在头脑中想象出来,对问题中的各种情形考虑的不完整不全面,因而就会造成错误的判断推理,也就影响着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立体几何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三垂线定理时,可将一三角板的一直角边放在桌子面上立起来,启发学生怎样放置,其斜边才能和桌子的某一边缘垂直,怎样放置,直角边才能和桌子的某一边缘垂直,从而加深学生对“三垂线定理“和””逆定理”中的题设和结论的理解近而知道应用“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在讲授异面直线时,学生很难理解两条直线的这种关系,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教室中这样的线,及大街上的高压线与横穿的电线,以及桥上汽车行驶的直线与河中船的行驶线等,从而使学生知道确实存在这样的直线,同时掌握异面直线的即不想交也不平行的特点。例:已知直线a、b及a、b外一点p,画出各种可能的图形。解:按a、b的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论文:从音的要素浅谈音乐欣赏教学的切入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享受音乐、丰富情感、提高审美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对素质教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通常来说由浅入深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感性认识(官能感受)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但是,面对浩若星海的众多音乐经典,大多数学生不得其门而入,而且音乐欣赏课的上课时间、学生的欣赏时间和内容有限,到底如何欣赏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内部,理解音乐的组成要素,使学生保持欣赏兴趣,就能使学生在课外的欣赏得到无限延展,这时,欣赏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是笔者的一点个人浅见,从音的要素来谈谈欣赏音乐如何切入,着重强调在第一阶段的官能体验。 那么,音的要素有哪些呢?音的要素通常是指音高(音的高低)、音量(音的大小)、音值(音的长短)和音色四个方面的特点。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音的要素和音乐的要素是有一些概念上的不同的,音乐的要素是包含节拍、节奏、旋

律、音色、和弦、调式、力度、速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素,狭义上来讲前者是涵盖后者的。 一、音高方面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最常见的引起学生兴趣的就是从音高方面了。通常较高的音会给人以激动、昂扬的感觉,较低的音给人的感觉暗淡、哀伤,由音高变化而形成起伏线条。旋律线与情感的起伏和语言声调的抑扬顿挫密切关连,直接给人以美的享受。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作为音乐表现手法中最重要的一种要素,在音乐欣赏中占主导地位。旋律线是曲调在运动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听完之后或者欣赏过程中轻声哼唱作品主旋律,获得最直接的音乐锻炼和情感体验。 通常音高的变化有三种方式:1、同音进行,其线条较平,如果与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会造成紧张、强烈、推进的效果。比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同音进行出现的那一部分,表现了解放军勇往直前、锐不可挡的英雄气概。2、上行的旋律富有朝气、善于表达积极向上、坚定有力的情绪。比如《毕业歌》中上行旋律线,是以强烈的语气向自身提出充满责任感的质问、疾呼,反映了青年的爱国热情。3、下行的旋律线一般与力度减弱、紧张度缓和、情绪低落相联系,善于表达平稳、深沉、思念和悲痛的情绪。例如,《松花江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措施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措施论文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新课改高中语文 一、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文化积累,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融汇整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1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生活积累和知识整合 阅读是语言文字信息激活生活积累、形成再现和再造表象的活动。所以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凄,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生活是永恒的老师,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东西。可以在平凡的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有了生活的积累,文本的晶读才有坚实的基础。 文本研习是自身认知结构与外来信息有机整合的过程,要让学生在阅凑时发现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整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将学生已有的相关“内存”融合到文本中去,形成文本、作者和读者的共鸣。 1.2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文本和思想的延伸 文本探究要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引向深入。使文本的思想与学生的思想发牛碰撞,产生认识顿悟和思想飞跃。没有感性因素,哪里有情感和形象?语文课就

失去了语文味。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深层次的审美积累、生活感悟和文化积淀。余秋雨的《风雨天一阁》,把挖掘历史遗迹、搜罗文化古籍看作是比生命都重要的事。是啊,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几乎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一个人的文化积淀也必然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任何文化积淀的人将如何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 1.3探究性学习应该注重多层次的解读 《考试说明》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从作者、渎者、文本,从表面、内涵、背景,从历史、创新、局限等等来进行观察、思考、比较、评价。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文化复合体,无不具有文化的多元性与多面性。窦桂梅老师在《圆明圃的毁灭》这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说:“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那留给你的是什么?”有人说是“难过”、“叹息”、“泪水”、“无奈”。而有一个男牛说是“恨”:“不仅恨英法联军,也恨当时的中国人。”令在场的人感叹不已。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对什么是“民族性的自省”可能还只是直觉,但在他l”fl,L,中却留下一颗“思考的种子”,等待其日后生根、发芽。一部《红楼梦》,有人读出了爱情的悲剧,有人读出世态的炎凉,有人读出官场的腐败……这些都跟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文化取向有关。多元解读有界,深浅也有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的几点建议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的几点建议 一逐渐提高逻辑论证能力 立体几何的证明是数学学科中任一分之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历年高考中都有立体几何论证的考察。论证时,首先要保持严密性,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 无误。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其次,在论证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 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直线和平面这些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例如:三垂线定理。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 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但定理的证明在出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掌握好定理有以下三点好处: (1)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2)培养空间想象力。 (3)得出一些解题方面的启示。 在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用笔、直尺、书之类的东西搭出一个图形的框架,用以帮助提高空间想象力。对后面的学习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转化”思想的应用 我个人觉得,解立体几何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例如: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即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斜线与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 所成的角。 2. 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三者可以相互转化。而面面距离可以转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萍乡经济开发区登岸小学:肖丹联系电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了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了培养演奏家,而是培养合格的听众。”提高学生的听赏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各类的音乐演出不断,音像制品的更新更是锦上添花,喜欢音乐的朋友越来越多。作为音乐工作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有许多人听不懂经典音乐,大部分人只是停留在“好听、欢快、悲伤”这些肤浅的层面上,得到的也只是快乐而已,而真正的“艺术之美”在欣赏过程中则品味不出。音乐欣赏课成为小学生打闹、游戏的“理想场所”。如何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真正把他们的“耳朵”叫醒对音乐老师是一种挑战。 一、让学生在“听”中创想音乐 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及其丰富的,通过聆听音乐学生可以在插上“音乐的翅膀”尽情的飞翔,充分展开想象。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如在欣赏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第八册《森林的歌声》时,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插上音乐的翅膀来到了哪里?”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我来到了美丽的森林里”“我来到了动物园”“我听到好多动物在聊天嬉戏”“我来到了奇妙的山林里,那里有树禅、秧鸡、飞鼠,他们正在嬉戏玩耍,好像要跟我做朋友。”“我好像是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我想去郊游,去拥抱自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用语言表述自己听到的,想到的,训练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感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无穷魅力。感受到笛子清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吉他、提琴的独特魅力。 在欣赏《水上音乐》时,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乐曲表现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想象英国宫廷和贵族乘坐大型游艇在伦敦的泰晤士河上夜游时的情景,同时我启发学生聆听音色不同的乐器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当时的情景,畅所欲言,感受乐曲宏伟壮观的场面。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基础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欣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活动,音乐欣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音乐表面上的动听和悦耳,要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深入探讨其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比较肤浅的欣赏,还要进行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真正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如何欣赏音乐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话题,小学音乐欣赏要从娃娃抓起,让小学生从小就形成高水准的音乐欣赏水平,真正做到内涵式发展。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如下: 一、运用多媒体,营造“声景并茂”的气氛 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足以在小学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让课堂更生动,尤其对音乐欣赏课来说,音乐欣赏需要合适的播放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提供音乐的欣赏,还可以提供视频的播放。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说:“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音乐欣赏意境很重要,意境的创造可

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大胆想象自己对音乐的感受,然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声景并茂”,即在音乐的播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视频,这段视频可以是音乐的“原配”,也可以是教师认为比较适合音乐情境的背景。我们都对音乐欣赏有一定的见解,当一首歌曲发行的时候,尤其一些电影主题曲或者电视剧主题曲,初步离开电影和电视剧的情境仅仅听一段音乐的感受和看过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配上背景的音乐更显真实和生动,所以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声景并茂”的气氛。 二、听前创造故事背景,增添童话色彩 小学生充满无限的童趣,仍然很喜欢美丽的白雪公主,喜欢聪明善良的喜羊羊,喜欢听各种各样的故事,要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加入童话元素,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对于故事的构建是一种情景的再现,如第二册中的《杜鹃圆舞曲》一课,如果一上课就让学生听音乐,不对音乐背景做相应的解释,即使成年人也不一定会听得出“杜鹃”在哪里。为了让音乐听起来像在演动画片,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在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以描绘一种夜幕低垂的景象,树林里的各种小动物纷纷欣赏杜鹃的圆舞曲,一段接着一段,不知不觉就会沉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 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

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 (1)组建课题成员 (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新课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杨丽 我认为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面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一、构建新型的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教学模式;二、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立足于课堂;三、全面营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氛围,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新体系;四、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和擅于学习,把学习转化成学生生存的自身需求;五、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其中改革重点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 一、教师的角色转换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正是因为新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有: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拓宽知识结构,形成完备的知识素养、发展教育教学能力,形成科学素养。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也应该有所改变。 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课程改革要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样,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和技能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再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常规途径是在职进修,教师一般不存在很大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

立体几何两种解法的论文

立体几何问题两种解法的比较 孟祥凤 摘要:本文对高考数学中立体几何的两种求解方法(传统法与向量法)进行了比较探究,全面分析了立体几何问题分别用传统法和向量法来解题的方法,并通过实例中对两种方法解题的对比,指出传统法与向量法的优缺点及区别与联系,进而提出在教学和解题上对传统法与向量法的选择的思考,以期使它们的积极功能得以体现. 关键词:立体几何传统法向量法 立体几何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因而它成为历届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在历年的高考中约占12%.高考数学试卷中立体几何的难度不会很大,所以应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的基础上注意类比、转化思想,数行结合思想的应用,借助向量知识、点-线-面之间的性质等工具,选取合理、快捷的解题方法. 立体几何中常出现的问题无外乎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空间距离和空间角等这几方面,下面分别从传统法和向量法两种方法阐述这两种方法在解这些问题时的方法。 一、传统法 传统方法是在向量法以前的唯一一种解立体几何的方法,它存在一定的技巧性,只要从多个方面考虑问题解决并不难。以下从几个方面给出运用传统法的方法。 (一)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见表一) (二)传统法解决空间距离的方法 ①异面直线距离:通常找公垂线段,在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公垂线段长。 ②点到平面的距离:先作出表示距离的线段,再证明它就是所要求的距离,然后再 计算;或用等体积法。 ③面与面间距离:找出两个面的公垂线,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公垂线的距离即为面与面间的距离。 (三)传统法解决空间角的方法 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将异面直线平移,转化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在借助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求解。 ②线面角:先求点到面的距离,通过射影斜线间在同一个三角形内,然后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求解。 ③二面角: 方法一:设二面角α-l-β的大小为θ (0≤θ≤π) , a,b分别是平面α,β内且垂直于l的向量,则θ= 或θ=π- 。 方法二:先求出二面角一个面内一点到另一个面的距离及到棱的距离,通过射影斜线间的关系,然后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角。 (四)解题思路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科右前旗古迹小学:祝凤宇 【内容提要】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经过几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 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刚走上讲台的农村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

语文新课改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方法之一 ——教学及学习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多样,新课程、新理念,随之而来的当然要有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的重头戏是语文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胆识,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创新教学,不能再用传统教育的“灌输式”模式教学。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得抓好两点:一是学生怎样学;二是教师如何教。 今天,我要在语文教学中展示“创新”教学的教学方法——小组教学。我担任八年级2班和3班的教学工作,由于农村学生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有口无心地“念着经”,其次学生的知识面太窄,阅读不广泛,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识不到位,相当数量的家长担心名著阅读会误了孩子的成绩。第三农村学校硬件不足的问题,没有像样的图书室。第四留守儿童居多,监护人督促不到位,隔代教育溺爱现象普遍,造成学生学习自觉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我从学生七年级开始,抛开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大胆开展小组教学。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

小组教学是把学生按能力或学业成绩分为小组,相互竞争和合作,最终共同进步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课堂分组,寓教于乐 将学生按“区域”分组。即根据学生的座位分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在快乐中完成学习。分组朗读、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分组“较劲”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老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既能还课堂于学生,又能活跃整个语文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的竞争与合作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课下小组“帮扶”,整体收益 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一般四至五个一组即可,让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帮助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相应的检测,分优、良、中、差四等进行一定的表扬和惩罚。学生们在奖惩的驱动下,谁都不愿服输,努力使自己的小组进步。这样,差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一点点提高语文成绩,而优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断巩固自己的知识,从而让全部在这种比拼中,提高整体成绩。 三、兴趣小组,优势互补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 浅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的论文 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谈一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一、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多听、多欣赏各种类型、风格的音乐作品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听、多欣赏音乐。听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听得懂,这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好听,就要经常去听。当然,开始时可能只是一种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继续听下去,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正如科普兰所说的那样: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这意味着尽可能不带偏见地聆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w总之,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欣赏,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除此之外是没有其它捷径的。 2.学习有关音乐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习一些音乐知识,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歌剧等,更要尽可能多学习一些音乐知识。音乐知识的范围很广,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这就要求有选择地学习和掌握一些音乐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是关于乐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 那么如何使音乐欣赏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呢? 一、合理选用欣赏教材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由比较熟悉到比较生疏。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唱片、磁带、CD、VCD等传递音乐信息设备的日新月异,音乐欣赏已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堂上。实际上,小学生每天从家里和社会上所接受的音乐信息,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要比音乐课堂上多得多。因此,这给我们音乐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拓展音乐时空,正确选择课本外合

适的教材,让学生感知多种情绪是必要的。那么应该拓展选择哪些音乐作品呢? 1.必须富有情趣和艺术表现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使儿童能有生动、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应该是贴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学会的,切合实际的,是符合儿童音乐能力最近发展区的,即选择那些感性、生动、寓意含蓄、结构完整、形式优美风趣的音乐作品,来使学生正确体验不同的情感。 3.为配合学生课外自主选择音乐的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音乐。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可以来个音乐展示活动,让学生说一说最近在课堂外听到的歌曲,并讨论哪些旋律动听优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认同的曲目来欣赏、学唱。这样学生在课外所选择的音乐在课堂上有了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乐作品的侵入。 在教学时,适当地选择活泼动听、健康向上的课外歌曲,如低年级的《西游记》《刷牙歌》《健康歌》,高年级的《童年》《歌声与微笑》《爱的奉献》等。这些乐曲小学生较熟悉,也比较喜欢。合理地选材,使欣赏教学适合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再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 1.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论文

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浅谈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中我就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结合了自己的实际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讲述通过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想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音乐实践,以此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 关键词:直观教学;主体参与;营造氛围;情感互动现今在很多学生的眼中,仍有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其实自“学堂乐歌”后,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确实一直延续了90多年。而到了现在,这种制度和观念却早已落后了。音乐欣赏,即感受与鉴赏,作为现今音乐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领域,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它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中靠听觉来感受音乐形象,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音乐之 中。 但是,传统的欣赏教学已愈来愈不受学生的欢迎。在我们的欣赏课中,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然后进行初步欣赏;接下去就是分析曲子,乐器,表现手法,再度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教师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往往出现教师在上面口若悬河,学生却是云里雾里,甚至根本不想听。那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就是摆在每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 问题。 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我在工作中十分关注的问题。 通过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一、运用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健全审美心理、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的。对音乐感兴趣是青少年的共性,有许多学生往往把每周一节的音乐课视为“一周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在上到欣赏课的时候,如果我们教法呆板,一成不变,索然无味,学生就会失 去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学生在欣赏课中,认识音乐主要靠听觉、想象来完成。其实,视觉也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通觉作用。比如说美丽的挂图与优美的板书就能令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忘情的学习。例如:在教唱歌曲《阿西里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美丽的傣家竹楼,把歌谱和歌词抄在水波荡漾之中,学生一进教室,就被这强烈的视觉冲击所吸引。上课时自然格外用心。在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利用大幅彩色挂图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另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福音。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如:在欣赏《春江花月夜》时,音像同步展现夕阳西下,皓月东升,江上微波涟涟,白帆点点。乐队的演奏如同正坐在音乐厅中现场欣赏一样。学生们忘情地投入在民族器乐所展现的清丽优雅的意境中。再者在学习戏剧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看录像、听唱腔、见脸谱和戏装、知道舞台美术、用上锣鼓、学点念白和走步、甚至学一两个唱段等,通过这些最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戏剧有了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和体验,对于理解、评价京剧艺术也有 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所以在欣赏过程中,运用一些直观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的音乐欣赏、变抽象为直观。这样的方式能让教师教地更轻松,学生学地更乐意,更投入。

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

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论文《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2-8-27 20:13:25 美术课堂中的爱心教育 情感在美术课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美术课的灵魂所在。也可以这么说,美术教育即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必须始终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要将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所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好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好处,因此,“爱心教育”要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去。 第一,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多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加以引导分析,让学生学会欣赏,在美术作品中学会审美。让学生与优秀艺术品对话,促使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 欣赏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欣赏和评述。同样的艺术品,在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和不同情趣爱好的学生眼里可以传递不同的感受与体验。在引导学生欣赏时应避免出示统一的或教师主观的评价标准,而应该放松他们所有的神经,自主的地去感受,去鉴别,有意识地诱导接受并认可他人的不同审美观,承认个人的审美差异,同时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品格。 第二,在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美术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爱惜纸张、不随地扔纸、妥善保管自己的用具、正确使用美术用具、不浪费、不损坏等等。这些好习惯不仅是学习的习惯,也会对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好习惯的养成将伴随他们一生,甚至会引导他们成为健康、文明、向上、有道德的人。所以,要从细微处入手开发美术学习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第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课堂上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他们通过积极的课堂学习,感受到教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并不是通过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来达到的,而是靠教师的一种教学意向,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注,当成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自觉的教学行为,利用美术课程资源去熏陶,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让学

高中数学论文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论文立体几何 篇一:如何学好立体几何 摘要: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学好立体几何应注意下面 几个环节。 关键词:立体几何;作图;语言互译 一、立体几何入门从作图开始 空间图形是立体几何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因为很多时候,看题目里的文字,感到模模 糊糊,画个图一看,就清清楚楚了。 在初中学习平面几何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思维定势”,结果对于立体几何图形也往 往不加分析地从平面几何的角度来理解空间图形问题,常把空间图形看成平面图形,以至于 妨碍三维空间的建立。必须下大力气,尽快打破平面图形的思维习惯,逐渐熟悉根据纸上画 的图形而想象出物体在空间的真实形状。反过来,又能逐步学会将空间的三维物体用线条 直观地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来。 为此,可采用实物,多角度地“写生”,多画图,才能从中悟出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差 异和联系,更合理地画出空间图形。例如,可以对长方体进行观察,摆出不同的位置,从各种 角度画出图形,看从哪些角度画出的图形更有立体感;又如,三个面在空间中相交的各种情况,是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可以用硬纸片做模型,摆出各种不同情况的空间位置,逐一画图 联系,打好绘制基本图形的功底。 二、分清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 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立体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是 平面几何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推广,处理某些问题的方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必须注意 的是,这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时平面几何知识的局限性会对立体几何学习产生一些干 扰阻碍作用,如果仅凭平面几何中的经验,把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套用到空间中,就会产生错误。因此,在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平面几何结论都可以推广到空间,必须 在证明所研究的图形是平面图形之后,才能引用平面几何的结论。 三、三种语言互译十分必要 立体几何中每个符合都有其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如果不明确它们的意义和使用范围,就 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要提高立体几何的表达能力,应注意将所学的定义、公理、定理、 命题等文字表达的语言译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这样能提高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定理等大多数是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在解题时就需要把它们译成 符号语言。解题中的分析过程一般用文字语言思考,但解题过程必须用符号语言才能简捷、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no.1)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立体几何中图形能力的培养 新人教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立体几何中图形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对空间想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赋予了新的内容。“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和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画出空间图形的直观图,对空间图形中位置关系的识别,恰当地变换处理图形,运用空间图形解决问题是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是空间想像能力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读图、视图能力的培养;重视耐心观察而获取感性认识的推理过程。对此我提出如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基本作图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立体几何离不开图形,学好立体几何应从图形入手,学会画图、视图、用图。 首先教师要高度重视作图教学,把图形教学落实到具体。要认识到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必须过好作图这一关,教师应从学生的数学素质全面提高和终生发展出发,重视图形教学。 其次教师要从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几何体的直观图入手,作好示范、严格要求,引导学生作出一个个漂亮而富有立体感的直观图,丰富学生的美感和想像力。不仅要讲清画图的规则,还要弄清该画法的原理,努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斜二侧画法的规则,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图形可以获得不同影像,而在解决问题时又能根据需要灵活地作出适合问题解决的图形。 再次是基本作图技能的训练。如在作位置关系比较复杂的图形时,应先画出限制条件多的线和面,再画限制条件少的线和面。证明线面平行时可以通过“过直线,作平面,找交线”的思路确定要找的直线。再如用平移法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常规作图技能要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的掌握。 最后要非常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棱锥、正四面体、正方体、直角四面体等),并能正确画图,能在头脑中分析基本图形的基本元素之间的度量关系及位置关系,使学生关于空间模型的认知结构逐步丰富起来。在遇到新问题时,能迅速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出基本模型,并一层层剥离开来,用于问题解决。由于这些几何体含有空间基本的线线、线面、面面关系,那么牢牢地以它们为依托来实施教学,往往能帮助学生插上空间想像的翅膀,达到提高能力的彼暗。 二、强化概念教学、夯实空间想像的基础 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是通过概念来描述的,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是解题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概念,才能在头脑中想像并勾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分解出解题需要的元素。概念既是思维的基本元素,又是空间想像的出发点。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关键要素进行教学,弄清概念中包含的正面予以必要的强化,更要从反面入手,改变概念的属性,列举反例图形,让学生判别,从而形成稳固的正确的概念的图形表征。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面透视概念,形成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如讲解“三棱锥”的概念时,可设计如下几个命题让学生判断: ①正棱锥的各侧面是等腰三角形; ②底面是正多边形的棱锥是正棱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