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州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广州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广州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广州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答案解析)

广州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1.看到的茶杯是什么样子?

A. B.

2.淘气晚上散步,经过一盏路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

A. 变长

B. 变短

C. 先变长后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3.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

A. 可能不同

B. 一定相同

C. 一定不同

4.越接近中午,太阳照射树的影子()。

A. 越短

B. 越长

C. 没有变化

5.通过下图能画出的图形是()。

A. B. C.

6.李霞给奶奶买的一个生日蛋糕,从上面看它的形状是()

A. B. C.

7.从箭头所示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8.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

A. B. C.

9.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

A. B.

10.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

A. B. C. D.

11.哪一幅图是方方看到的()

A. B. C.

12.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

A. B.

二、填空题

13.如图,从________面看到的形状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

形状是。

14.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5.右边三幅图分别是哪三个小朋友看到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是________号看到的; 是________号看到的; 是

________号看到的; 是________号看到的。

17.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把名字填在下面。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8.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________。

19.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0.这是谁画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解答题

2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名字)

22.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面?给正确的图形涂上黑色。(1)

(2)

(3)

(4)

23.下面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请写上他们的名字。

24.下面的照片是从空中看到的小明家,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和一棵树。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①②③④哪个位置拍到的?

25.下图是从空中看到的希望小学的平面图,教学楼的周围有一个操场、两棵大树,楼前还有一座升旗台。下面四个画面,分别是站在①②③④哪个位置看到的?请填在( )里。

26.是小光看到的画“√”,是小明看到的画“△”,是小文看到的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看到的茶杯是B中的图。

故答案为:B。

【分析】看到的茶杯的杯柄在左边。

2.D

解析: D

【解析】【解答】淘气晚上散步,经过一盏路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故答案为:D。

【分析】出去散步,在经过一盏路灯这一过程中离光源是由远到近再到远的过程,所以他在地上的影子先变短后变长。

3.A

解析: A

【解析】【解答】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故答案为:A。

【分析】举例:观察一个球,从哪个方向看都相同;观察一个房子,从不同方向观察,看到的形状就不相同。

4.A

解析: A

【解析】【解答】越接近中午,太阳照射树的影越短。

故答案为:A。

【分析】早上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影子最长,随后逐渐变短,到了正午得到最短,随后又逐渐变长,到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候又达到最长。

5.A

解析: A

【解析】【解答】图形从正面看可以画出长方形。

故答案为:A。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6.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蛋糕从上面看它的形状是B项。

故答案为:B。

【分析】A项中是从侧面看到的;B项中红色的在上面黄色的在红色的下面,最下面是棕色的,所以是从上面看到的;C项中之看到棕色的,所以是从下面看到的。

7.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从箭头所指的方向看过去,看到的是下面一个“x”,上面是桌面的一个侧面,应该是A。

故答案为:A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形状是不同的,根据观察的方向结合物体的特征判断看到的图形的形状即可。

8.B

解析: B

【解析】【解答】解:从正上方只能看到小轿车的车顶,因此看到的是图形B.

故答案为:B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根据小轿车的特征判断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即可.

9.A

解析: A

【解析】【解答】解:A、根据图形的特征可知,这个图形是从侧面观察到的;B、根据图形的特征可知,这个图形应该是斜上方观察到的.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观察到的图形的特征,结合茶杯的特征判断哪个图形是从侧面看到的即可. 10.C

解析: C

【解析】【解答】解:绿色金子塔下面是正方形,从空中看到的应该是金字塔的底面也就是正方形.

故答案为:C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根据绿色金字塔的形状判断从空中看到的形状即可.

11.C

解析: C

【解析】【解答】是方方看到的,选C.

从不同的位置或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2.A

解析: A

【解析】

二、填空题

13.正;侧【解析】【解答】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故答案为:正;侧【分析】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个几何体从一个方向观察这个几何体时只能看到这个几何体的这个方向上的一个面根据这些面的排列顺序

解析:正;侧

【解析】【解答】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

故答案为:正;侧。

【分析】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这个几何体,从一个方向观察这个几何体时,只能看到这个几何体的这个方向上的一个面,根据这些面的排列顺序确定看到的形状。

14.三【解析】【解答】解: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故答案为:三【分析】例如长方体有三组相对面看到一个面就不能看到它的相对面所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解析:三

【解析】【解答】解: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故答案为:三。

【分析】例如,长方体有三组相对面,看到一个面,就不能看到它的相对面,所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15.小强;小英;小丽【解析】【解答】是小强看到的是小英看到的是小丽看到的故答案为:小强;小英;小丽【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通常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每个人所站的位置确定观察的图形据此解答

解析:小强;小英;小丽

【解析】【解答】,

是小强看到的,

是小英看到的,

是小丽看到的。

故答案为:小强;小英;小丽。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通常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每个人所站的位置,确定观察的图形,据此解答。

16.④;②;③;①【解析】【解答】解:第一幅图是④号看到的第二幅图是②号看到的第三幅图是③号看到的第四幅图是①号看到的故答案为:

④;②;③;①【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抓住小狗的主要

解析:④;②;③;①

【解析】【解答】解:第一幅图是④号看到的,第二幅图是②号看到的,第三幅图是③号看到的,第四幅图是①号看到的。

故答案为:④;②;③;①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抓住小狗的主要特征,结合四个人所在的位置确定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即可。

17.小红;小明;小芳;小玉【解析】【解答】解:第一幅图是小猴的前面是小红拍到的;第二幅图是小猴的右边是小明拍到的;第三幅图是小猴的后面是小芳拍到的;第四幅图是小猴的左边是小玉拍到的故答案为:小红;小明;

解析:小红;小明;小芳;小玉

【解析】【解答】解:第一幅图是小猴的前面,是小红拍到的;

第二幅图是小猴的右边,是小明拍到的;

第三幅图是小猴的后面,是小芳拍到的;

第四幅图是小猴的左边,是小玉拍到的。

故答案为:小红;小明;小芳;小玉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根据四个人所在的位置以及小猴的位置确定每个人看到小猴的形状即可。

18.不一定一样【解析】【解答】解: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一样故答案为:不一定一样【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如果物体的某些面是相同的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也可能是

解析:不一定一样

【解析】【解答】解: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一样。

故答案为:不一定一样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如果物体的某些面是相同的,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形状也可能是一样的。

19.②;③;①【解析】【解答】是②号看到的;是③号看到的;是①号看到的故答案为:②;③;①【分析】观察第1幅图可知这是从后面观察显示器和主机的;观察第2幅图可知这是从侧面观察到的主机机箱侧面图;观察第3

解析:②;③;①

【解析】【解答】是②号看到的;

是③号看到的;

是①号看到的.

故答案为:②;③;①.

【分析】观察第1幅图可知,这是从后面观察显示器和主机的;观察第2幅图可知,这是从侧面观察到的主机机箱侧面图;观察第3幅图可知,这是从正面观察显示器和主机的,据此选择即可.

20.A;D;C;B【解析】【解答】解:(1)壶嘴向左是A看到的;(2)看不到壶嘴是D看到的;(3)看到壶嘴向右是C看到的;(4)看不到壶把是B看到的故答案为:A;D;C;B【分析】观察水壶的摆放位置抓住

解析: A;D;C;B

【解析】【解答】解:(1)壶嘴向左,是A看到的;(2)看不到壶嘴,是D看到的;(3)看到壶嘴向右,是C看到的;(4)看不到壶把,是B看到的.

故答案为:A;D;C;B

【分析】观察水壶的摆放位置,抓住水壶的主要特征,例如壶嘴和壶把,然后根据看到的图形判断是谁看到的即可.

三、解答题

21.

【解析】【分析】明明在前面,能看到两扇门和房顶;聪聪在右面,能看到下面长方形和上面三角形的屋顶,中间一个小圆;莉莉看到的是房屋的后面;灵灵看到的是房屋的左面。

22.(1)

(2)

(3)

(4)

【解析】【分析】(1)小朋友是从伞的左边观察的,看到的伞把是一个竖直圆柱;

(2)小朋友是从厨的正面观察的,看到的是厨的厨门;

(3)小朋友是从杯子的左边观察的,看不到杯子的把手;

(4)小朋友是从鹦鹉前面观察的,看到的是鹦鹉头的正面。

23.小红;小华;小明。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解答如下:

.

【分析】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通常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小红站在房子后面,看到的是房子的背面,没有窗户;小华站在房子前面,看到的是房子的正面,可以看到窗户和门;小明站在房子的侧面,看到房子的侧面墙,据此连线.

24.解:根据分析,解答如下:

【解析】【分析】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观察图形可知,因为房子在中间,西南边有一棵大树,东南边有一个亭子,所以第一张照片是从③号位置拍摄的,第二幅照片是从④号位置拍摄的,第三张照片是从①号位置拍摄的,第四张照片是从②号位置拍摄的,据此即可解答问题.

25.解:根据分析,作图如下:

【解析】【分析】观察可知,第1幅图是从①号位置看到的,可以看见教学楼的正面部分,第2幅图是从③号位置看到的,可以看到升旗台在树的前面,挡住树的一部分,第3幅图是从④号位置看到的,可以看到树挡住升旗台的一部分,第4幅图是从②号位置看到的,可以看见教学楼的背面部分,据此解答.

26.解:

【解析】【分析】小光看到恐龙的头朝着自己,小明看到恐龙的头朝左,小文看到恐龙的尾巴朝着自己。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 第五单元 圆 知识归纳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归纳 第五单元圆 丁嘴学校吴长岭 一、圆的认识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 (一)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用圆规画出圆以后,针尖固定的一点就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 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二)圆心和半径的作用:圆心O确定圆的位置半径r 确定圆的大小(三)圆规画圆的方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上;(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绕这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四)圆的主要特征 1、在同圆或等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2、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 d 用字母表示为:d=2r或 2 3、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是 轴对称图形且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圆的周长 1、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 表示,计算时通常取3.14. 3、圆的周长的意义:圆的周长是指围成圆的曲线的长。直径的长短决定圆周长的大小。 4、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2πr。 5、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2πr。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C=πd。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题 一、直接算出得数: 二、填空。 1.2个是(),里面有()个。 2.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才能相加。 4.25分钟=小时45厘米=米 5.比米短米是()米,米比()米长米。 6.分数单位是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7.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它与的差是() 8.有三个分母是21的最简真分数,它们的和是,这三个真分数可能是()、()、()。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不同。() 2.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不适用。() 5.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6.() 五、计算下面各题。 六、解放程。 七、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八、解决问题。 1.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第三天要把剩下的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4.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答案: 一、略 二填空。 1.,7。 2.相同。 3.分子相加减,通分。 4., 5., 6.2。 7.,。 8.略。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 1.C 2.B 四、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里画“√”,错的画“×”。 1.× 2.× 3.√ 4.×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检测 一、直接写出得数。 28+9= 12+40= 9+46= 25-7= 12+7=24+62=80+10=52-40=二、算一算。 三、计算下面各题。 25+68-39 60-(33+15)78-(18+13) 95-(12+19)4×9+65×(30÷6) 四、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45-12=33 33+28=61 2.6×9=5454+3=57 3.46+20=66 80―66=14 4.15-9=6 30-6=24

五、下面是二年级4个班在运动会上的得分情况,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二(1)班二(2)班二(3)班二(4)班男生 得分25分 比二(2)班女生 多得8分 比二(1)班男 生少得5分 18分 女生得分比二(1)班男 生多得12分 8分16分 比二(1)班女生 少得10分 总分()分()分()分()分 六、解决问题。 1.水果店原来有42个柚子,上午卖了12个,下午又进了50个,现在有多少个? 2.东东、月月和童童三人一共收集了90枚邮票。东东收集了42枚,月月收集了17枚,童童收集了多少枚邮票?

3.国庆节到了,学校要搬100盆花布置喷水池。他们还要搬多少盆? 4.同学们种了60棵月季花,又种了4行菊花,每行8棵。种的月季花比菊花多多少棵? 5.王爷爷家养了8只鸭,还养了4笼鸡,每笼鸡8只。王爷爷家有鸡和鸭共多少只? 参考答案 一、37 52 55 18 19 86 90 12 二、47 23 63 39 75 51 88 64 27 33 54 47 64 59 35 31

三、54 12 47 64 42 25 四、1.45-12+28=61 2.6×9+3=57 3.80-(46+20)=14 4.30―(15―9)=24 五、62 24 36 45 六、1.42-12+50=80(个) 2.90―42―17=31(枚) 3.100-(42+38)=20(盆) 4.60-4×8=28(棵) 5.8×4+8=40(只)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版-含答案)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单元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卷面(3分),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56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在计算36-5×4时,应先算();计算(12+24)÷6时应先算()。 2.算式32-5-25和32-(5+25)的运算顺序(),计算结果()。 3.根据36-12=24,24÷6=4这两个算式,列出综合算式是()。 4. 23与31的和除以9,商是多少?列式是()。 二、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12分) 三、在里填上“>”“<”或“=”。(4分) 42-6×3 20 (25+24)÷7 49 24÷3÷4 24÷3÷2 38-12-16 38-(12+16) 四、计算下面各题。(共18分) 45-23+18 45÷5÷9 8×(32-27)42+56÷7 90-(36+34) 64÷(57-49)五、看图列式计算。(共8分) 六、给下列算式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8分) 30 + 18 ÷ 6 = 8 7 - 6 × 4 = 4 54 ÷ 6 + 3 = 6 8 ×10 - 6 = 32 (44分) 七、解决问题。(共44分)

1.学校买了1个和2个,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 2.一本故事书96页,聪聪已经看了40页,剩下的打算七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5分) 3.李老师买了8根跳绳,每根6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5分) 4.二年级(1)班有学生45人,(2)班比(1)班少3人,两个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5分) 5.(12分) (1)买4块蛋糕和1块巧克力,应付多少钱?(2)买了4个汉堡,付了40元,找回4元。每个汉堡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吗? 6.小马虎在计算“6+ ×5”时弄错了运算顺序,先算了加法后算了乘法,得数是45,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6分) 7.女儿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当女儿20岁时,妈妈多少岁?(6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一、填空题。 (1)一筐橘子重x千克,26筐重()千克。 (2)n是大于1的自然数,与n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和()。 (3)幸福小学共有m名学生,其中男生230名,女生()名。 (4)运送了a千克苹果,比李叔叔多运12.5千克。李叔叔运了()千克苹果,两人共运了()千克。如果a=130,那么李叔叔运了()千克苹果。 (5)买8个苹果(苹果x元/个)共()元。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元。 如果每个苹果3.5元,应找回()元。 (6)工地用汽车运土,每辆车运m吨。一天上午运了a车,下午运了b车。这一天共运土()吨,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如果a=10,b=8,m=5,那么:一天共运土()吨, 上午比下午多运土()吨。 (7)一本书有a页,张华每天看8页,看了b天。 8b表示__________ _________ a-8b表示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本书如果有94页,张华看了7天。用上面的式子求出还有()页没看。 (8)两辆车从 A地同时出发背向而行。客车车每小时行a千米,比货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x小时后两车同时分别到达甲、乙两地。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 货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_______________;到达甲地时客车行的千米数_____ _ _______; 到达乙地时货车行的千米数_________ __;甲、乙两地相距的千米数___ __ _____; 乙地比甲地离A地近的千米数______ ____________。 (9)甲数比乙数大a,若甲数是b,乙数是(). 比x的2倍少18的数是( ).a的平方与b的2倍的和是( ). (10)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t表示工作时间,C表示工作总量,那么 a =____ ____,t =___ ______,c =___ _______ (11)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周长公式。 (12) 蜗牛走8米用了a分钟。(用式子表示)蜗牛每分钟走:__ __米,走1米用:______分。 (14)根据运算定律在_____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7.2+(a+2.8)=a+( ___ + ___ ) (b+5.7)+4.3=b+( ___+ ____) (b×125) ×8=b×(____×___) 2.5×(a×4)=( ___×___)? ___ 4×(25+a)= ___×____+ ___×____ 4b+7b=(___+ ___)?___ ab+ac=___ ?(___ + ___ ) (15)当x= 6 时,x2=( ), 2x=( );当x =()时,x2 =2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班级:分数: 一、脱式计算。〔每题3分〕 56-〔30+12〕 60+40÷8 〔25-18〕×8 27÷〔3 × 3 〕 18+12÷4 8+8 × 9 〔90-36〕÷6 37+5× 9 24÷3× 2 二、我会填〔每空1分〕 1、看下面各题,把它写成一道综合算式。 〔1〕6×7=42 42-15=27 〔〕〔2〕15+9=24 24÷4=6 〔〕 2、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枝,送给妹妹12枝,还剩多少枝?这道题先算〔〕,再算〔〕, 3、在12+42÷6这道题里,要先算〔〕法,再算〔〕法。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 5、7个6是〔〕,再加上25的和是〔〕。 6、用30减去35除以7的商,差是〔〕。 7、在52+8×7这道题中,既有〔〕法,又有〔〕,要先算〔〕法,再算〔〕法。 8、二年级有女生13人,男生17人,共有学生〔〕。如果每 5人一组做实验,可以分〔〕组。综合算式是〔〕。三、我会选〔每题2分〕 1.华华花12元买了6瓶饮料,玲玲花3元买了一瓶饮料,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做这题,第一步计算的结果是〔〕。 A.2 B.4 C、1 2.同学们参加体操比赛,男生32人,女生24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组。 A.7 B.4 C.13 3、45+14÷7,先算〔〕法。 A、加法 B、减法 C、除法 四、判断题。〔每题2分〕 1、5个小朋友折纸鹤,每人折9只,现须需要折100只,还要折多少只?算式是〔100-5〕×9 。〔〕 2、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可以不要先算括号里的。〔〕 3、把3+5=8和8×4=32改写成一道两步计算的算式是3+8×4。 〔〕 五、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每题3分〕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 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重点知识汇总 1、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五年级数学第五单元

关注污染--------------分数加减法(二) 信息窗1: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第61—64页内容。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公倍数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本信息窗提供了各种垃圾处理的方式所占比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入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和通分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利用通分比较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旧知,探究铺垫 1.口答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 和8 7 和 8 9 和18 12 和24 8 和12 4 和9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两种特殊情况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填空。

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依据什么填的,以引发学生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回顾。 3.比较下面分数大小. 和和和和【设计意图】充分的知识基础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因此复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都为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通分做准备。有了扎实的旧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成功才会成为可能。 二、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 谈话:(出示信息窗1)从情境图中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谈话: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填埋处理与回收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2.回收处理与其他方法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3.堆放处理与填埋处理的垃圾,哪类多?…… 对于像1、2这样的问题是关于同分母、同分子分数的大小的比较可及时让学生口答解决,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对于像3这样的问题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这两个分数,分母不相同,分子也不相同,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涉及到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一个是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一个是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第三个是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其中问题三是学生不能直接运用旧知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出一个新问题:怎样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使学生不知不觉涉及到本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分析 单元内容: 第五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识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是正式的数学视图,知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观察立体图形是初步感知数学视图。 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不同方位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掌握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单元重点: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难点: 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物体及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 新课 3课时 练习 第课时观察物体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 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 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部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小组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咱们来一个画画比赛,看谁能把自己看到的熊猫形状简单而又比较准确地画出来。(小组活动) (3)展示图画。请每组小组长把本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请小朋友来介绍你自己的画,讲讲你画出来的形状是从什么角度看到的,为什么熊猫有这么多不同的形状。 (因为我是星熊猫的侧面看的。因为我是从熊猫的正面看的。因为我是从熊猫的后面看到的……) (4)请学生交换座位,再观察,说说自己在新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学生回答。(让学生回原位) (5)请学生拿出自己喜欢的玩具(每组一个)放在桌上,坐在现在的位置观察玩具的形状,并把它画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五单元 圆 一、 认识圆 1、圆的定义: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种平面图形。 2、圆心: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两次,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这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 表示。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半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 把圆规两脚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4、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直径是一个圆内最长的线段。 5、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7.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2 1。 用字母表示为:d =2r 或r = 2 d 8、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9、长方形、正方形和圆都是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10、只有1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 角、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扇形、半圆。 只有2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长方形 只有3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等边三角形 只有4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正方形; 有无数条对称轴的图形是: 圆、圆环。 二、圆的周长 1、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叫做圆的周长。用字母C 表示。

2、圆周率实验: 在圆形纸片上做个记号,与直尺0刻度对齐,在直尺上滚动一周,求出圆的周长。 发现一般规律,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数(π)。 3.圆周率: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pai)表示。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 (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算出来的人是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 4、圆的周长公式: C= πd d = C ÷π 或C=2π r r = C ÷2π 5、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在一个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 6、区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的周长: (1)周长的一半:等于圆的周长÷2 计算方法:2π r ÷ 2 即π r (2)半圆的周长: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加直径。 计算方法:πr+2r 即 5.14 r 三、圆的面积 1、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用字母S表示。 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1)、用逐渐逼近的转化思想:体现化圆为方,化曲为直;化新为旧,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 (2)、把一个圆等分(偶数份)成的扇形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像越接近长方形。 (3)、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带练习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

练习题 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12a-b/12。 2、一本书100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100ab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2(a+b)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9n +5n = ( 9+5 )n a ×0.8 ×0.125 = a (0.8×0.125 ) ab = ba 运用乘法交换律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186+a 表示五年级订阅《希望报》的份数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 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100)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12厘米)。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甲数是(156);乙数是(15.6)。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2、5x 表示5个x相乘。(×)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 ,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 1。(√) 4、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高h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三、解下列方程。 3.5x = 140 2x +5 = 40 15x+6x = 168 X=40 X=17.5 X=8 5x+1.5 = 4.5 13.7—x = 5.29 4.2 ×3—3x = 5.1 X=0.6X=8.41X=2.5 四、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学设计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从前、后、侧三种角度观察物体 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出对称轴 轴对称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运用 认识镜面对称 镜面对称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也已接触过大量对称图的全过程。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及空间观念。 5、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欣赏数头美。 五、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全面感知事物的能力。 认识轴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了解镜面对称中两边图形的关系 2、教学难点: 能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理解镜面对称现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能正确辨认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及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能根据镜子里的“像”判断物体的形状。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1、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增强空间观念,并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情境激趣,引入新知 1、师: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你都认识了吗?(认识)好,看看你们究竟有没有这本事。 2、多媒体出示学生照片,背面及顶部照。猜出来了吗?为什么猜不出呢? 3、然后出示侧面照及正面照。 4、师:其实,刚才同学们在猜他是谁的时候,就用上了观察的方法,你们在用眼睛看,也在用大脑思考,还要做出判断,这就是观察。老师拍了这位同学的背面、顶部、侧面、及正面。再猜猜,老师分别站在他的哪一面?(后面、上面、侧面、前面) (二)引导探索,学会观察 【典型例题】 1、本位观察 请小组拿出所带学具,正面朝向讲台。 小组交流,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是学具的哪一面?并简单地画一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检测(含答案)

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它的两脚叉开的距离是() A.3厘米B.6厘米C.1.5厘米 2.下面关于圆周率π的说法正确的是() A.π是圆的周长与这个圆的直径的比值 B.π是循环小数 C.π=3.14 D.π是圆的面积与这个圆的半径的比值 3.旋转式水龙喷头的射程是8米,8米就是指圆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D.面积 4.把一个周长是18.84dm的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dm.A.15.42B.9.42C.12.24D.不能计算 5.如图,沿半圆草坪外围铺一条4m宽的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正确的列式是() A.3.14×(242﹣202)÷2B.3.14×(242﹣202) C.3.14×(222﹣202)÷2D.3.14×(222﹣202) 6.如图(单位:cm),求环形面积,列式正确的是() A.3.14×302﹣202B.3.14×(30﹣20)2 C.3.14×(302﹣202) 7.一个半圆的半径是3厘米,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A.9.42cm B.15.42cm C.14.13cm 二.填空题(共7小题) 8.圆的周长是9.42分米,那么半圆的周长是分米.

9.在一个长10cm,宽6cm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半径是cm. 10.墨子说:“圆,一中同长也.”这里的“同长”是指同一个圆内. 11.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半圆的直径是厘米. 12.如图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圆的直径是厘米,圆的半径是厘米,圆周长是厘米,圆面积是平方厘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这个图形有条对称轴. 13.一根铁丝围成了一个边长7.85厘米的正方形,如果把这根铁丝围成一个圆,那么圆的周长是厘米.如果用圆规画出这个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 14.将一个直径是8cm把的圆等分成2018个小扇形,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5.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它们的直径也相等.(判断对错) 16.如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56dm2.(判断对错) 17.一个圆的周长是18.84厘米,那么这个半圆的周长就是9.42厘米.(判断对错) 1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直径..(判断对错) 19.面积相等的两个圆,它们的直径一定都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都相等.(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 20.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1.求图中形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直接用π表示,也可以π取3.14)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

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做到了呢?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 元知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一年级数学科第五单元检测卷 成绩 一、数一数,连一连。(4分) 二、填一填。(共25分:每空1分) 1.按顺序填一填。(10分) 2.填一填,圈一圈。(4分) (1)一共有()只小动物;从左边数,小鹿排第()。 (2)把右边的6只小动物圈起来。 (3)把最中间的一只小动物涂上颜色。 3.与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比8小1的数是()。(3分) 4.△△△△△△△△○比△少()个(1分) ○○○○○△比○多()个(1分) 5里填上“>”“<”或“=”。(6分) 10 8 7 8 4+2 8 6 6-3 6-2 2 8-5 3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共27分) 1.直接写得数。(15分) 1+6=4+6=7-2=5-2+3=7-3-3= 10-4=9-8=3+6=9-0+1=2+5+3= 5+3=6-3=5-5=9-4+5=7+0-2= 2.在()填上适当的数。(6分) 3+()=10 ()+6=6 10-()=3+5 ()+3=9 10-()=4 7=9-5+() 3.数的组成(6分) 6 3 7 9 1 3 9 10 2 4 9 6 8 3 5 7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座 号●●●●● ●●●● ●●●●● ● ●●●●● ●●●●● ●●●

四、用下面的数,你能写出几组算式?(8分) □+□=□□-□=□□+□=□□-□=□ □+□=□□-□=□□+□=□□-□=□ 五、看图列式计算。(共18分:每题3分) 1、 2、 3、 □○□=□(个)□○□=□(只)□○□=□(辆)4、 5、 6、 □○□=□(只)□○□○□=□(根)10○□○□=□(只) 六、看图解决问题。(共18分) 1.(4分) 2.(4分) 有10块西瓜,吃了4块,车上原来有8人,下去了3人,又上来了2 人,还剩几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块)□○□○□=□(人) 3.(10分)(1)有9盆花,搬走了2盆, 还剩几盆? □○□=□(盆) (2)左边有2棵树,中间有3 棵树,右边也有2棵树, 一共有多少棵树? □○□○□=□(棵) (3)你还能从图中提出其他数学问题 并解答吗? ? 10辆 ?辆 ?只鸡?根 8只 ? 2 5701 3 69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我会填空。(共19分)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6与x的和:__________ (2) 20减去a的差:______________ (3)比x小9的数:__________ (4)b除以13的商:_____________ 2、用、 a b、c表示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作业本有页 a,已经写了b页,还剩下()页。 4、一辆汽车12小时行驶x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5、含有未知数的()叫作方程。 6、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S=();当a=5cm,b=3cm时 S=()cm2。 7、当a=0.5时,a2=();当a=46时,2a=()。 8、当a=1,b=2时,在括号里填上“>”“<”或“=”。 a·b()a+b2a()b·b·b a÷b()b-a3a+1()2b 9、在 填上适当的符号,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2分) (1)如果x-11=36,那么x-11+11=36 ()。 (2)如果3x=99,那么3x÷3=99 ()。 10、如果定义a※b=2a+3b,那么2※(3※4)的结果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分) 1、b×1可以简写为b1. () 2、3x=0是方程。() 3、给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因为2a表示两个a相乘,2a表示两个a相加,所以2a一定大于2a。() 5、周长都是x分米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下面式子中,()是方程。 A、3(x-0.5)=5.2 B、a+2.8-1.2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 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 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 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已 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 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让 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 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 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 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采用问题——发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 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资料(有答案)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少年闰土》 1.《少年闰土》作者鲁迅。课文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2.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3.背诵第一自然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戴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1)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少年闰土月下刺猹的图画。 2)这段文字是本文的开头部分,特点是描写式开头。 3)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烘托人物的美好形象,衬托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二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场所 4)这一段描写了天空、圆月、沙地、西瓜等景物,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优美的月夜田园的风景图画,写出了当时环境的优美。 5)表示闰土动作的词语有(捏)和(刺)这两个动词写出闰土刺猹时动作的有力与迅速。 6)表示猹动作的词语有(扭)和(逃)这两个动词不仅写出猹的狡猾难刺,而且反衬出了闰土的机智、勇敢。 7)如果用一个成语去形容他们之间的较量,这个成语是棋逢敌手。 8)这段话中的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我认为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 4、中心思想:课文通过作者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试卷及答案

共4页,第1页 共4页,第2页 密 校名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六年级数学科第五单元检测卷 评分:______ 一、判断。(每小题1分,共6分) 1.半径比直径短。 ( ) 2.圆的周长是半圆周长的2倍。 ( ) 3.一个直径是4分米的圆,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 4.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5.圆周率的值是3.14。 ( ) 6.两个圆的大小一样,它们的半径一定相等。 ( ) 二、选择。(每小题1分,共6分) 1、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 A 、正方形 B 、圆 C 、等腰三角形 2、一个钟表的分针长10cm ,从2时走到4时,针尖走过了( )cm 。 A 、31.4 B 、125.6 C 、314 3、 一个圆的周长是31.4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A 、78.5 B 、15.7 C 、314 4、圆周率( )3.14。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5、一个半圆,半径是r ,它的周长是( )。 A 、 π 4 B 、πr C 、πr + 2r 6、把一个直径10厘米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圆,两个半圆的周长的和是( )。 A. 31.4 B. 62.8 C. 51.4 三、填空。(第1至5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1分) 1.已知圆的直径d ,周长C=( );已知圆的半径r ,周长C=( ), 面积S=( )。 2.填表。 3.圆的半径扩大3倍,圆的周长扩大( )倍,面积扩大( )倍。 4.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 半径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5.用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 )的面积大一些。 6.一个圆环,内圆直径和外圆半径都是6厘米,这个圆环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7.一个圆的周长是12.56分米,它的面积是( )。 8.一根长30米的绳子,绕电线杆围了10圈还剩1.74米,电线杆的直径是 ( )。 9.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cm 和5cm ,它们的直径的比是( ),周长的比是 ( ),面积的比是( ) 10.用一根10.28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6—7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及组成。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的减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能正确读出数量是8、9、10的物体个数,会正确的读写8、9、10及其组成,了解顺序和大小及关于8、9、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填未知数的方法,会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5)、掌握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6)、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7)、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字,培养学生数感。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和意义。 (3)、求未知加数。 (4)、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初步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5)、培养学生有序地看图,有序数数的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图意及列式计算的能力。 (6)、通过观察一幅列四道算式的数学图,使学习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7)、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6、7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使学生知道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结合情境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 教学难点:掌握7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7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什么? 汇报后小结:他们分工合作,认真的打扫教室,爱卫生,爱劳动,爱集体,我们也要向他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