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

汉语拼音化的利与弊


汉语拼音化的失败原因
汉语发展历经几千年,从最早殷商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隶书……到后来的繁体字、简体字,最近网上有出现一阵拼音风,大家一个劲的打拼音字母,赶时髦,后来查阅有关资料,才知道汉语拼音化在中国大地上曾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一、汉语拼音化的产生与覆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就马上着手研制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讨论拼音方案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
在1951年,毛泽东就指出:“文字必须改革,必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但是,究竟采用什么形式的拼音方案,他本人也是经过了反复斟酌的。毛泽东到苏联访问时,斯大林曾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可以有自己的字母。毛泽东回到北京之后,指示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制订民族形式的拼音方案。同时,上海的新文字研究会停止推广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等待新方案的产生。
1955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设立了“拼音方案委员会”,开始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草案)》。1956年2月1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表《汉语拼音方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个草案共有31个字母,其中有5个新字母,以便实现“一字一音”,不用辨读和双字母。草案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的讨论,甚至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1955年10月15日,北京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印发给代表们六种拼音方案的草案,有四种是汉字笔画式的,一种是拉丁字母式的,一种是斯拉夫字母式的。会议之后,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向毛泽东提议采用拉丁字母,毛泽东表示同意并在中央开会通过。
经过一系列努力,《汉语拼音方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规范化普通话的一套拼音字母和拼写方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吸取了以往各种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特别是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拼音方案的优点,它是我国三百多年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是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经验的总结,比任何历史上一个拉丁字母式的拼音方案都更加完善和成熟。

《汉语拼音方案》自制订以来,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主要有如下方面。
①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社会各界都掀起一股“

汉语拼音”的热潮。
②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已经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进行全面训练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③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僳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
⑤用于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汉语拼音方案》为盲文的点字和聋哑人的手语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汉语拼音还可用于手旗通讯、灯光通信中,用同汉语拼音字母对应的手旗讯号或灯光符号来传递信息。在电子计算机输入汉字方面,拼音输入法是一种最为普及的输入方法。
汉语拼音被相继采用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以及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由此,《汉语拼音方案》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现代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建立
为了适应社会各个领域应用《汉语拼音方案》的实际需要,我国从70年代开始,就着手研究汉语拼音正词法问题。
在经历了清末的切音字运动、民国初年的注音字母运动、国语罗马字运动、30年代初期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之后,由于在汉语拼音正词法的制定上所积累的多方面经验,于1982年正式成立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委员会提出,汉语拼音正词法应该以现代汉语语法中定义的词作为正词法的拼写单位,同时也要照顾到阅读和理解的方便,并且要照顾到某些国际上拼写的习惯。同时,该委员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以及大量拼写试验的基础上发表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又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之最终确立。随后,
在80年代中期,为了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新形势,我国在拼音化的政策上做了调整。
1986年1月,当时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导生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做了一份报告,报告完全没有提毛泽东指示的“拼音化方向”,只是谈到扩大拼音方案的应用范围。这意味着,我国政府放弃了毛泽东提出的“拼音化方向”的政策,汉语拼音不再被看作文字,而只是被看作是一种辅助汉字的工具。汉字是正宗的、法定的文字,而拼音不是法定的文字。因此,自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来,拼音与汉字就不再处

于平起平坐的地位,拼音的地位是从属于汉字的,它不再是准备将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在1986年5月31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纪要》中更进一步明确地指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仍然是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发挥其作用。”汉字的地位由此重新确立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领域。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这样,就从法律上确定了汉语拼音的地位和作用。汉语拼音在汉字教学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汉语拼音化……弊大于利
汉语拼音化的弊大于利。汉语拼音化曾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最终还是化为了历史的尘土,方块字顽强的生命力是他在中国人心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汉语拼音化之利:
1、 达到普及汉语的目的,是人只要会读就会写,绝不会出现冷僻字不会写的毛病。
2、 与拉丁国家接轨,符合信息现代化的要求。
汉语拼音化之弊:
汉语拼音化之弊:
“只要说出来能听得懂,用拼音写出来就一定能看得懂”的推测并不正确。有声语言生机勃勃,它甚至还有许多“野性”,书面所以需要一套特殊体制,不仅是为了制约有声“野性”,也是因为它难以对付那种活泼性。“亿元、一元”同音,新条件下看不懂不能直录了,于是不能用拼音直接转写“亿元”,必须改写“一亿元”或“一百兆元”了。“千克”作标准计量单位是符合科学语言表达法的,但是“千”的语素作用和构词作用涉及深层语言习惯,因此它的阻力比较大。这只是一个词的变化,拼音化遇到的将是一大堆问题,它们很可能会同时爆发出来。新产生的歧义句式也需要分化,因此要在高层语言体制中做许多调整工作。那种工作的实质是去重新约定,所以需要相当长的社会实践过程。如果允许强大的汉字书面系统与它并存,新约定的需求会难以表现出来。而完全放弃汉字让它进入交际市场去自由调整,恐怕很难预料它不会陷入某种混乱状态。 ——这是现代信息文明大跃进中世人瞩目的重要课题。
汉语拼音化按词连写,多了一层语言信息,但是它照样缺少高层韵律信息,因此词组和句子要借助经验来辨认。实际上即使改进拼音方案,也不能反映全部语音,它不可能跟有声系统完全等价,所以它跟汉字书面语一样

,也是一个小系统。
拼音化面临的不是直接替换语音的原始任务,让它升格做拼音文字,遇到的是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应付以汉字为基础的书面规范。同音词是靠汉字保护的。设法在拼音中区分它们未必能找到简单而有系统的方法,而分化、限用某些同音词的工作是在改变书面规范。
改变书面规范也需要有声语言的支持,要放弃一些说法,采用一些新的说法,难度就更大了。
有些字母标调方案是将调号放在音节之后, 虽然也不便于阅读, 但使把力还跳得过去. 在很多国罗拼写中, 调号是在拼写中间, 读起来更麻烦.
历史证明, ‘国罗’还不如注音符号方便. 注音, 国罗并存近60年, 但人们宁用不是罗马字母的注音, 也不用国罗. 大陆1958年正式颁布了拼音方案, 就等于否定废除了罗马字. 80年代Taiwan政府也正式废除. Taiwan政府要求学者制定新方案, 但有两个要求: 1. 不得和汉语拼音一模一样; 2. 不许用字母标调.
失败根源……难得群众拥护
如同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一样,汉语拼音化只能在专家和学者之中才有立足之地,广大老百姓仍然拥护着表意汉语,方块字在人们心中就是汉语的象征,不要说是突变,即使是渐变,也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
我们进行了对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卷请看附录

共调查30人
赞成汉语拼音化的 2人
不赞成汉语拼音化的 28人

光看数据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某些人言词之激烈,可以说是有了保家卫国的气概。
某位说道:“仅四百多个读音就能代替数万个汉字?
纯粹是用汉语拼音能正常地使用吗?
如果重新为拼音化的汉语制定语法,还不如学英语”

还有的说道:“不支持汉语拼音化,五千年中华文化很多都蕴涵在了汉字里,放弃汉字无异于自断其根。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我们却要主动放弃自己的国粹,去追捧西方文明,那就只有永远做奴才。

我手头有一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的《现代汉语拼音文字新编》(讨论稿)不知楼主看过没有,完全是英文字母、希腊字母、国际音标、汉语旧拼音以及自造符号的混合体,用来当密码倒挺合适。”

汉字的既成事实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它是民族、社会、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汉字是世界上最稳定的文字之一,汉字支撑的书面语言在稳定中进步和演变,因此沿着既定轨道它大体上能适应不同时代的总体需求。但是,从汉字到汉语也都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于是它又不能满足每一时代的全部需要。汉字字多难学,然而它的语素音节性质和几千年的定向发展又使拼音文字难

以简单取代它。汉字的功过和汉字文化的趋向正在接受新的检验。它们的取舍将遵循什么万全的原则?维持目前汉字的字式连写,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难题几乎无法

解决,即使勉强解决,也会像现在的汉字输入一样,繁难低效。

仔细注意一下就知道,目前的汉字文本形式造成岐义的情况相当

多,有时我们还要仔细琢磨,才能不致弄错,而让计算机达到我

们一样的智能,恐怕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我们应该承认现实

,不能坚持鸵鸟政策,与新的技术对抗到底。那样,吃亏的是我

们自己。
“拼音夹用汉字的“基础华文”,第一,形态上不伦不类,

非驴非马,搞得人眼花缭乱,而且酷似日文文本,这样,无论从

视觉上还是感情上都是难以通过的;另外,在便于计算机处理的

角度来说,这种形式也未必有多少优势。再者,文字是追求相对

稳定的,这样的双重文字结构是难以保持比较长时期的稳定的。
在我们看来,王开杨先生所推荐的恰恰是最差,最不可取的

文本形式。

所以,我们主张:在当前,汉字文本应该采用按词分写的形

式;在将来,应该采用拼音化的按词分写形式。
中国人对于按词分写是一时不习惯的,也许开头时候会稍微

多化点时间,但是,很快就会适应的。而习惯拼音文字的人们则

不会因为空格的问题而困扰,如果不留空格,一直连续写下去,

他们反而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学习外文,也没有因为空格问题为

难,为什么?因为句子本身就是由词组成的,这些词在语音流中

也是自然地分节的,便于识别和理解。
实际上,即使我们书写汉字,仔细地体味一下自己书写的过

程,虽然我们都是把汉字一个个连起来写的,但是在我们书写的

过程中,是按照语音流一个一个单词写的。正像一堵墙,看起来

是一个整体,这就像是我们的一篇文章,形式上是联成一体的。

如果仔细分析,那堵墙其实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用水泥或者石

灰砂浆连接成为一体的;同样,我们的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一个

的单词,按照语法规则连接而构成的。所以,在原则上,按词分

写应该不会影响思考,反而与思路一致,促进思路的清晰。
客观地说,汉字连写在历史上和现在都容易产生歧义,带来

一些麻烦,这才是更应该重视和防止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的一

个笑话,下雨了,一个店主不想留客,写了一张告示“下雨天留

客 天留我不

留。”一个客人想要住店,把告示断作:“下雨天

,留客天,留我不?留。”在实际生活中,引起这样歧义的实例

很多,只不过影响没有这么典型而已。在王开杨先生的文章中也

列举了一些。
所以,汉字的书写格式应该改变,应该按词分写,应该逐渐

养成这个好习惯。
按词分写应该作出严格的规定并且坚决贯彻实行,这是汉文

系统进一步精确化的需要。
按词分写也是每一个书写者的责任——我们写东西,是为了

让别人明白自己的真实意图,那么,消除任何可能的的误解是书

写者必须做到的。作者自然要为读者考虑。
当然,这里还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哪些汉字的组

合是词?这个问题在专家那里可能还会有不少争议,这就更说明

应该搞清楚了,作为我们为之骄傲的母语,连最基本的词汇的问

题都不清楚,那我们化那么多钱,养那么多专家干什么?这也只

能证明我们学术作风浮噪和浅薄。
其实,真正要做,也不是那么困难,可以由少到多,一批一

批地确定和公布。技术难度并不大,阻力主要是传统思维和观念



关于美观问题,首先,在准确和美观之间,我们应该挑选准

确;其次,加了空格也不能说就不美观。在清末以前,汉字文章

都是从头到尾连写在一起的,可以想象这给阅读造成多大的不便

。按照连写才美观的审美观,那时的书写格式是最美观了吧?后

来,我们引进了标点符号,文章好读,文意清晰了,但是,汉字

之间加了很多空格,还加了一些“不伦不类”的符号。如果几百

年前的某位老先生忽然活了过来,看到我们现在的文本,说不定

会痛恨疾首。可是,现在,我们不是习惯了吗?如果现在恢复我

们过去几千年一直沿用的连写,还有几个人同意呢?按词分写也

会是这样。
再说,拼音文字必须按词分写,我们却从来没有感到它们不

美观。任何改革都必然要冲击旧的习惯和观念,可能会在短时间

内使得原来习惯于旧的书写形式的人感到不方便,不习惯。但是

,只要利大于弊,就应该去做,而且要快做。何况,对于一开始

就学习按词分写形式的小学生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不会感

到困惑和不习惯。让我们这些先学会了汉字的人,为后学者作一

点好事吧。

而且,句子中增加了一些空格,与语音流是一致的,在形式

上和阅读时增加了节奏感和层次感,也有助于

提高阅读和理解的

效率。以高速公路为例,完全平直的车道是不可取的,必须有意

地,人为地增加一些弯道,以免司机的视觉疲劳,发生事故。句

子中的空格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
总之,汉语文本的形式,应该改为按词分节书写,无论从科

学性,准确性,形式美,节奏感等等方面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说起缺点,可能唯一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增加了文章的长度,

多用一点纸张,但是,为了文章的表述准确,为了解决汉字的“

字”和汉语的“词”关系不匹配,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汉字歧

义字符段的干扰,解决中文信息处理中“词”的切分这个中文信

息处理中高级阶段中的“瓶颈”问题,多用一点纸就是必要的牺

牲了。实际上,真正用纸比较多的人,绝大部分都在使用计算机

,写初稿和修改,基本上都是无纸化作业,很多文本又是通过互

联网传递的,也是无纸化作业,正是计算机使得我们省去了大量

的纸的消耗。目前,正在探讨和解决“无纸化”办公问题,“费

纸”的问题不应该是什么大问题。
再说,费纸只是对于目前使用的汉字文本而言。如果将来实

现了拼音化,形式上使得文章长度加大了,但是因为拼音文本字

母容易识别,可以使用更小的字号,那么一张纸上可以排更多的

行数。所以,从总量上说,是否费纸,还是需要实际测算后才能

作出结论。
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目前的汉字文本改为按词分写后,与未

来的拼音化文本形式没有冲突,并且为拼音化打好基础,给汉文

的未来的发展修桥铺路,使拼音化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何

分词——在汉字文本中先行解决。也许正是这一点引起反对拼音

化的一些人的警觉和恐惧,因此拒绝接受按词分写的文本改革。

其实也未必非要把两者联系到一起,如果汉字文本形式改革

后,克服了汉字原先的缺陷,能够与计算机非常和谐,那么,拼

音化也许就成为不必要的了;如果做不到这样,必须实行拼音化

才能解决,那么,即使不搞汉字文本改革,汉字依然要退出历史

舞台,被拼音汉文替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