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

《分数加减法》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直接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在“试一试”的练习后,教材安排了对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归纳,以便学生能用简单的算理直接进行计算。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

单元教学重难点: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

采取的措施:

一是适当地开展一些调查活动,为引出具体问题作好铺垫。

二是讨论怎样列出算式。

三是讨论具体的运算过程。

四是适当地安排一些练习活动。

课时安排: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课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课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doc

课题:折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1、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列式表示为: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六、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5、6、7、8 七、板书设计: 折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八、课后反思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练一练 1、2、3、4、5、6、7、8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材第 2—4 页 课时 1 课时 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预习提纲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 ”(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 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整体观察二、互动交流 合作探究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 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一 三、总结运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 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 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 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集体备课记录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

东官庄镇刘坡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后附:精备课教案

《方程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 ——宋屯小学王付丽 教学内容:课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找出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 揭题示标: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4页的主题图。 师:刘叔叔去加油站加汽油,工作人员给他加了一些后,可刘叔叔说还不够,你能根据他们的对话求出工作人员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吗? 生:能! 师:请在本子上试一试。 指名回答,师板书:50-28=22(升) 师:有和他不一样的方法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法:列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 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①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找出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②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106页的例1,仔细读题,分析题目。重点看分析题目的过程,思考: 1、认真读题,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 2、除了题中所给的等量关系,你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 3、根据你写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4、总结出列方程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自研时间6分钟,自研后先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展示,比一比哪组展示的最精彩) 要求:坐姿端正,看书认真。 自研共探 自主学习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 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自研完成后,同桌交流,组内交流,组长负责收集统一答案,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备下一步展示。 汇报展示

2017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一、观察物体(三) 二、因数与倍数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三、长方体与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探索图形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2.真分数和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约分 5.通分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图形的运动(三)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打电话 七、折线统计图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 九、总复习 一、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

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知识结构】 课题观察物体主备人数学教研组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 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 目标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 安全警示: 课前3分钟: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在于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下面一起来看看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组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全年级教师的业务素质。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紧紧围绕学校、教导处、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着重围绕“关注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本备课组的研讨主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备课组工作安排 这一学期来,本年段备课组根据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计划,准备采

取以下的一系列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 本学期采用每周一次集中学习、自学等形式认真学习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政策法规、最新理论成果、实践经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 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备课活动、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每两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轮到发言的老师就要把所备的教案提前写出来,集体备课时,发言人先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说一说,其余的老师补充,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同时做好记录。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分合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三单元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主备教师:黄俊林 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 教学用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 ( 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 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 (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 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整理er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经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负数的过程,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整数,会比较简单负整数的大小。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负数的数学信息做出合理解释。 3、能用负数描述并解决一些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4、对现实生活中与负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一)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提问: 4、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温度表示冷热诚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科学家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时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定为100℃,-3℃表示比0℃低3℃读作零下3摄氏度。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5、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6、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尔滨这个城市很冷。 (2)-10℃与-15℃相差5℃说到这的时候可以顺便告诉学生这叫温差。北京的温差是多少?(3)-10℃与5℃相差15摄氏度。要提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做几个练习-3摄氏度与2摄氏度相差多少?你怎么想的?17摄氏度与4摄氏度相差多少 (4)让学生从高到地排列着四个城市的最高温度。按从低到高排列最低温度(5)还可能说通过气温知道哈尔滨在我国的北方。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简单的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提问海口在我国那边呢? (6)还可能说-15℃与-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体备课教案

2016年新人教版五年 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集 体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学案编写者:林声果 学案使用者:邓陆光,林声果,义秀云,何丽媛 3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 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

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2013-2014学年下学期)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数学集体备课中,我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现将这个学期的数学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这个学期的集体备课开学初上就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在第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学案的流程,学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总体有如下几点。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周一次,星期二下午三节课后,在各自办公室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记录。 2.安排人员整理,确定了每位老师备课的内容,以及上交时间。负责人进行初审。

3.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我组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集体备课计划。根据计划制定年级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主备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组员有备而来,发言踊跃,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拿到学案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教学片段回顾,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每个数学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进行了一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主备教师李学雄课题循环小数 设计意图综述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通过实际计算,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在自主探究、协作小组集体探究活动中,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活动目标1、在自主计算、借助计算器计算的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2、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能指出哪些商是循环小数。3、体会计算器的作用,在借助计算器进行教学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1、首先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问学生最喜欢星期几? 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提问:这个愿望可能实现吗?为什 么? 引导学生说出星期一、星期二、一直到星期日,一个挨 一个按一定的顺序出现,我们把它叫做“依次”,(板 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然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 种“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的现象。 师小结:生活中象这种“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很多,我们把这种现象还可以叫做——(循环现象,板 书:循环) (二)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1、从王鹏的速度中发现“循环”现象 (1)出示王鹏赛跑图,问学生: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 (2)信息:王鹏75秒跑400米。 (3)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同时请两名学生板演。 (4)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在计算中遇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什么现象或规律? (5)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件一(先让学生观察400÷75的竖式。)

教学过程与方法 ①余数不断重复出现 ,商不断重复出现。②商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一个数字)③“3”是从哪里开始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一位起)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5.3333…,让学生说 出“…”表示的含义。) 课件二:(在让学生观察78.6÷11的竖式。) ①余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5和6,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4和5②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几个数字?(板书:两个数字)③“4”和“5”是从哪里开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板书:小数部分,从第二位起)④商怎么写?(引导板书:7.14545…) 2、小结并揭示课题:象5.3333…、7.14545…这样的小数我们也给它取个名字?叫——(循环小数,板书课题) 3、补充完整“循环小数”的概念 (1) 引导学生先将“从第一位起”和“从第二位起”这两句话融合成一句话:从某一位起。(2) 再将“一个数字”和“两个数字”融合成为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 (3) 接着请学生根据板书把循环小数的概念说得更完整些,教师完整板书概念。 4、在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了什么是循环小数之后,让他们看书学习第28页,解决以下问题: (1)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觉得重点词语有哪些?(2)什么是循环节?(3)怎样简便写出循环小数?(4)怎样读循环小数? 反馈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划出重点词并板书简写。 (三)从数字乐园中,理解“循环” 1、下面哪些小数是循环小数?为什么?如果是,说出它的循环节,0.43561… 2.3535 4.1212… 7.432432… 1.02525… 0.153434…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哪些是循环小数?将循环小数表示出来。 5.7÷9 5÷8 6.64÷3.3 (四)第四个环节是: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出示:15÷16 1.5÷7 4.5÷1.8 3.7÷2.2 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每人计算一题,计算后讨论: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计划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备课组计划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为主,结合五年级组内特点,以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教研方向,围绕校本主题课题《优化数学课堂互动策略的研究》进行实践探索研究(高数组主要负责探究小组合作中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策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渗透新课改精神,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精心设计教案、练习、学生数学活动等,提升教学质量。 3.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课题工作,结合本学科本组的特点,认真进行数学教学研究,扎实搞好工作,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4.配合领导开展教学流程管理,定期检查组内成员的成绩、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常规工作。 三、主要工作: 1.继续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课程解读,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同时注重学习各种有特色、有实践性的课堂案例。 2.加强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标精神,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研究,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教学实践、反思、整理、总结。 3.积极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听课时认真作好听课笔记并及时填好评课表。 4.积极开展小组活动,组内认真开展互相探究活动、上课交流的学习活动,并结合大组活动开展有质量的交流活动,实行信息互享,共同提高。 5.打好基础,多加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把好教学质量度,制定学困生的帮教计划,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缩短班与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切实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学科 2015 年下学期

五年级数学科 下册教案(总课时:第1课时) 教学容小数乘整数主备教师罗盼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9月1日组长审核罗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步骤修改 一、创设情境。 1.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了解小数乘整数。 (1)师:有3个小朋友想买蝴蝶风筝,请你帮忙列出算式(3.5×3)。(2)仔细观察列的 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3)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容。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一根跳绳 3.5元,学校买了5根跳绳。一共花了多少元? 3.5×5=17.5(元)答:一共花了17.5元。 2.尝试计算。 (1)请你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3.5×3的得数。(2)引导学生汇报各自不同的算法, 板书并归纳。(3)引导学生对比,哪种方法好?好在哪里? 3.一台笔记本电脑重3.12千克。4台这样的笔记本电脑重多少千克? 3.12×4=12.48(千克)答:4台这样的电脑重12.48千克。 3.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例2:0.72×5,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A.计算时应怎么乘? B.积怎么处理? C.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2)3.60末尾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3)互动交流,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数方法。 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 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 4.在积中点上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1)1.3×5=65 (2)5.04×2=1008 (3)1.06×4=424 答:(1)6.5(2)10.08(3)4.24 5.用竖式计算。 三、巩固深化。 1.完成课本第3页“做一做”1、2、3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五年级数学科下册教案(总课时:第2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计划(最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X班现有XX学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七、八班的数学教学。总体来说,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方向与位置;复式统计图;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重、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 ,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6、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7、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8、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员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中心,努力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通过组内成员间的共同备课,提升备课组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继续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建立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二、工作目标: 1、数学学科活动丰富开展,强化学科特色,争创区优秀备课组。 2、抓好教学常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3、努力学习,转变教研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反思评比活动。 三、工作要点: 1、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 每位组员定地点、定内容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时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五八”数学课堂,围绕《单元前》、《单元后》、《总复习》进行有效集体备课。 2、强化数学教师个性化备课,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 在内容、设计、整体把握上提出“四备”、“四好”、“四点”的“四四四”要求。即内容上做到四备: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和学法,备练习设计;设计上注重四好:课型确定好,问题设计好,训练安排好,重点把握好;整体上把握四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辨析疑点,抓住要点。 3、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数学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巩固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和复习课堂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有效的作业布置和作业批改是保证数学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确保堂清日结。鼓励学生坚持做好每日一题,每日一题要与二次备课相符,教师要做到及时讲解,认真批改。 四、备课活动安排。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主备人 1.轴对称…………………………………………鲁柏兵 2.旋转…………………………………………张小玲 3.欣赏设计…………………………………………鲁柏兵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鞍湖实验学校(小学部) 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14.2.16出席情况张石标刘忠全 主讲人张石标记录人刘忠全 二、讨论记载: (讨论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研究教法和设计作业,以及课件准备等等内容) 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及单元要点交流 张石标: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差是“含有未知数”。 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

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行教学,例3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4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5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6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第二个方面,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例3结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现了四幅图,第一幅图在20=20的基础上,得到20+10=20+10;第二幅图在X=50的基础上,得到X+20=50+20;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发现“同时加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三幅和第四幅图都是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情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幅图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发现了什么,从而不完全归纳出等式的一个性质。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飞跃。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把已知和未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单元要点交流: 刘忠全: 1.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2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大安区永嘉乡小学校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 集体备课 教学设计(初稿) 年级:五年级 学科:数学 内容:方程 时间: 2016-5-13 备课人张忠芬梁信德钟君良

第五单元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 备课人:张忠芬 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1) 学习内容:教材73、74页的例1、例2,第75页课堂活动。 学习目的: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并撞我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书写规则。 2、学生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浏览主题图,然后齐唱字母歌。我们都知道,上英语课要用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字母?并说说它表示的意义。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数学中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课前热身 我们过去学习运算定时用到用字母表示数,回忆一下,完成下 表。 三、合作探究 1、学习例1 :一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3只青蛙12 条腿……x只青蛙多少条腿? 1)自学例1并思考73页“试一试”。 (2)编儿歌填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 张嘴,()只眼睛()条腿,()只青蛙()张嘴,8只眼睛()腿,……,x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3)讲解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 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 x×4写作4·x或者4x (4)巩固:下面各式中,哪些运算符号可以省略?能省略的就省略 写出来。 2×3 a×7 14+b a÷7 a×a 5-x 0.6×0.6 2、学习例2 小强我今年11岁小丽我比你大2岁 (1)当小强9岁、10岁……a岁时,小丽多少岁岁? (2)当小丽15(a=15)岁时,小强该多少岁? (3)如果用b表示小丽的年龄,则小强的年龄是多少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科目:数学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编写时间:2014年 2 月 22日

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 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 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 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 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 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5.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这一部分内容教学需要特殊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求学生说出准确的数学语 言,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他发现的特征和性质就可以了。 6.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这部分知识虽然不要求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变换的特征,但也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避免学生在操作和画图时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二、探索认识轴对称图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一、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特点 师出示主题图:大家看这些漂亮的图案,你知道它们是 怎么设计出来的吗看一下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可能会根据图 形的变换把这些图形分成几 类,教师引出本单元内容的学 习。 活动:大家试一试画出其它 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自己在 书上画出图案的对称轴,教师 巡视,给出指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