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物质基础是大脑

心理物质基础是大脑

心理物质基础是大脑
心理物质基础是大脑

心理的物质基础是大脑

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心理活动是人脑的精神活动。心理生理学观点强调,心理的实质即是脑的机能。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大脑皮层。每一心理现象的实质都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不管你是在学习,记忆,在思维,还是在模仿,都是在由生物学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生物进程也是毫无疑问可以人为调整的。

关于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包被大脑半球沟和回外层的灰质,是调节机体机能的最高部位。哺乳动物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并随着神经系统的进化而进化。新发展起来的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主要作用;而皮层下各级脑部及脊髓虽也有发展,但在机能上已从属于大脑皮层。高等动物一旦失去大脑皮层,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人类的大脑皮层更产生了新的飞跃,有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成为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面积约2200平方厘米,主要含有锥体形细胞、梭形细胞和星形细胞(颗粒细胞)及神经纤维。按细胞与纤维排列情况可分为多层,自皮层表面到髓质大致分为六层。皮层的神经元之间联系十分广泛和复杂,在皮层的不同部位,各层的厚薄、各种神经细胞的分布和纤维的疏密都有差异。

根据皮层的不同特点和功能,可将皮层分为若干区。机体的各种功能在皮层具有定位关系,如运动区、感觉区等。但这仅是相对的,这些中枢也分散有类似的功能。如中央前回(四区)主要管理全身骨胳肌运动,称运动区,但中央前回也接受部分的感觉冲动。中央后回主管全身体躯感觉,但刺激该区也可产生少量运动。皮层除一些特定功能的中枢外,人类皮层大部分区域称联合区。临床实验证明,某一中枢的损伤,并不使人永久性完全丧失该中枢所管理的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和功能锻炼,常可由其他区域的代偿而使该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关于大脑皮层的感知机理

当动物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时,它们的大脑是否也处于混沌状态?以色列研究人员在研究了猫的大脑活动后提出,动物即使是闭着眼睛打盹,其大脑也许仍会下意识地产生视觉图像。研究人员称,如果人类也是如此的话,那么,人们喜欢看自己期望看到的东西的这种倾向,也许出自大脑中不断产生的虚幻感觉。

通常,眼睛在察觉到一个细小的斑点时,动物大脑皮层大约几毫米大的区域会兴奋起来,该区域中成千上万的神经细胞立即开始详细了解斑点的性质。垂直的斑点会导致某些神经细胞十分兴奋,而水平或斜向斑点会让另一些神经细胞十分兴奋。于是,不同的斑点在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产生了不同的高度兴奋图案,神经学家称这些大脑皮层图案为“定位图”。人们一直认为,动物合上双眼后,大脑皮层中将不会出现“定位图”,取而代之的是神经细胞的随机活动。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报道,以色列魏茨曼科学院塔尔·肯奈特和他的同事通过一项高水平的实验惊奇地发现,猫在昏迷时,其大脑却似乎在系统地扫描内在的图像。实验中,

研究人员将电压敏感染料涂在昏迷猫的大脑皮层,利用显微镜,研究人员观察到,染料颜色随着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电刺激的状态变化而改变,并记录下了猫在昏迷时大脑皮层中自然发生的神经活动。通过比较他们发现,猫昏迷时的神经活动同它在清醒时观察实际景色引起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类似。

研究人员强调,他们记录的神经活动不是梦,因为该现象发生在大脑初级视觉皮层,这里被认为是被动记录视觉刺激的区域,也就是说,记录的神经活动发生在大脑进行信息处理链的低级阶段,它正好是动物大脑对眼前情景的反映。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达理奥·瑞格奇表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是“自下而上”观点,该观点认为信息只能从眼睛流向大脑中更高的处理中心。肯奈特他们的发现对“自上而下”的感知机制理论是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不清楚大脑皮层内在图像的含义,它们也许是最值得注意的记忆、期望或物体的反映。但对人类而言,这种内在的图像甚至可能代表着我们大脑中对周围环境最理想的猜测,但睁开眼后,我们获得的感官刺激也许会随之更新大脑中的猜测。

关于大脑皮层与心理活动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是物种进化的高级产物,在人类身上发展到最高阶段。随着种系的发展,皮层所占大脑组织的总量比例相应增大。人类大脑皮层有140亿神经细胞,主要由神经细胞胞体密集而成。扩展了的皮层面积远远超过颅骨所能容纳的程度,它于是变得在颅内皱折和卷绕起来,好像把一块海绵拥塞在一个头盔里。

大脑皮层面积的增大,无疑是与它的结构的严密化和功能的精细分化联系着的。皮层上神经细胞胞体的密集排列,承担着寻找外界信息的极其复杂的加工。在此,以记忆为例,人类记忆的机制之一,是在同类外界输入信息的重复作用下,众多的、不同的神经细胞群交替地和重复地参与到整合活动中。记忆的保持或遗忘取决于这些神经细胞群参与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如果一次输入所激活神经细胞群在下次被抑制或破坏,还有另外的细胞群参与来取代前者。这说明庞大的神经细胞群参与记忆活动,能保证记忆痕迹在长时记忆中保存。

那么,记忆或思维如何成为有意识的呢?对于意识来说,在脑的中央核心部分,有众多的、短而细的多支神经纤维的神经元,它们之间可进行相互之间往复的平行传导。这种工作方式在脑各级组织中的广泛传导,给脑内留下一种持续的状态,这种状态在进化中逐渐成为一种感觉,它以主观体验的方式进行着自我监督,这就是意识的前身或起源。当这种脑的状态与言语机制相结合,就形成了人类的语词意识。

在人类,言语活动是信息加工的独特载体。语词代表着被极大概括化了的外界事物的涵义。因此,言语刺激和言语思维能激活所涉及的最大神经细胞,在广泛的大脑皮层中进行整合。它涉及思维的分类与归类,记忆的存贮与提取,情绪与动机,皮上与皮下的相互交错联系,这一切导致人的思维加工可在语词意识的水平上进行,并在情绪中产生满意与否的意识体验。

以上描述作为举例说明,无论是记忆的形成,思维的加工或意识的产生,尽管其物质基础和形成机制还不能确切地予以解释,但无疑是与脑这一体积虽小但却是极其庞大和复杂的

神经结构的发展联系着的。

关于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1.大脑皮层的外观形态分布与功能分工

大脑皮层有严密的形态结构和机能定位。从外观上看,大脑由左、右两个大致对称的半球构成。两个半球的外层就是大脑皮层。皮层由神经细胞胞体密集排列,其下部是由髓鞘化了的神经纤维所构成。人类大脑皮层的皱折形成了许多沟回和裂。按照这些沟和裂,可把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额叶与顶叶由中央沟分开,颞叶在外侧裂下面,与枕叶和顶叶相连接,但没有明确分开的沟。

大脑两半球内侧环绕着的额上回、颞下回、枕颞回、楔回以及颞下沟、顶枕沟等部位,是从两半球的外侧卷折过来的。靠近这些回沟更接近于中心位置的扣带回、海马回等,则属于旧皮层,即皮层内边界的边缘叶部分;围绕着它们以外的部分均为新皮层。大脑两半球是分开的结构,唯有中间的胼胝体是两半球联结的部分。

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机能。按照上述的结构分布,大致相应地分为3类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和皮层联合区。皮层感觉区又可分为躯体感觉区、视觉区、听觉区。

——皮层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的最高中枢。

——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

——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

——皮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前面的中央前回。

——皮层联合区:大脑皮层中具有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称为皮层联合区。它是大脑皮层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在种系进化的水平上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类,除上述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联合区,它占据整个皮层的一半位置。

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它支配、组织人的言语和思维,规划人的目的行为,调整意志活动,确保人的主动而有条理的行动。因此,它是整合、支配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进行复杂信息加工的神经结构。

视觉区。皮层视觉区位于枕叶,是视觉的最高中枢。视觉神经从视网膜上行进入脑,通向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在上行途中,双眼视神经的一部分投射于同侧外侧膝状体,另一部分交叉到对边外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枕叶。由于视交叉是不完全的交叉,因此视觉信息向脑内传递带有双侧性。

听觉区。皮层听觉区位于颞上回,是听觉的最高中枢听觉神经从听觉感受器——内耳柯蒂氏器上行进入听觉低级中枢——内侧膝状体,最后投射到皮层颞叶。由于听觉神经进入脑内后也呈不完全交叉,故而听觉信息向脑内传递也带有双侧性。

躯体感觉区。躯体感觉区位于顶叶中央沟后面的中央后回。这里主管着热、冷、触、痛、本体觉等所有来自躯体的感觉。躯体特定部位的感觉在躯体感觉区有一定的机能定位,其定位有如下特点:颈部以下躯体感觉有对侧性,即左(右)侧躯体信息投射在右(左)侧皮层;

整个躯体感觉的机能定位呈倒立分布,即来自躯体上部的信息投射到躯体感觉区下部,来自躯体下部的信息投射到感觉区上部;皮层投射区域的大小,不以躯体器官的大小而定,而是以器官感觉的精细和复杂程度而定。如手和口部感觉精细,内涵丰富,在皮层上占有极大的投射区。

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位于中央沟前面的中央前回。这部位含有大量的锥体细胞,故又称锥体区。皮层运动区的机能定位与躯体感觉区相似,即头面部运动由本侧皮层支配,头部以下躯体运动由对侧皮层支配;皮层运动区的机构定位呈倒立分布,运动区上部支配躯体下部运动,运动区下部支配身体上部运动;同时,动作越精细,越复杂,在皮层的投射区越大。

皮层联合区。大脑皮层中具有起着联络、综合作用的结构和机能系统,称为皮层联合区。它是大脑皮层执行高级心理功能的部位。在种系进化的水平上越高,联合区在皮层上占的比例越大。在人类,除上述感觉区和运动区以外的区域,均为联合区,它占据整个皮层的一半位置。

联合区不直接同感觉过程和运动过程相联系,它的主要功能是整合来自各感觉通道的信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储存。它支配、组织人的言语和思维,规划人的目的行为,调整意志活动,确保人的主动而有条理的行动。因此,它是整合、支配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进行复杂信息加工的神经结构。

2.大脑皮层的三级区结构与功能

大脑皮层是由6层神经细胞组成的。在进化中,它由下层到上层依次生成,从而这些不同层次结构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功能上,它们被分为3个级区:初级区、次级区和联络区。

初级区。初级区主要指皮层第4层(感觉性内导层)和第5层(运动性外导层)大锥体细胞密集的部位。它直接接受皮层下中枢的传入纤维和向皮层下部发出的纤维,与感觉器和效应器之间有着直接的功能定位关系。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分别从视、听、肌肉等外周感受器与枕叶、颞叶、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由定位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柱状结构,从而区分出投射性的皮层视觉区、听觉区、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实现着初级的感觉性和运动性信息传递。整个初级区属于较简单的“投射”皮层结构。

次级区。次级区主要占据着皮层结构比较复杂的第2、3层组织。这些部位由短纤维神经细胞所组成。它们大部分同外周感官没有直接联系。次级区的主要功能是对外周输入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它们还接受来自脑深部传导的冲动。次级区是在种系演化晚期阶段和人类中发展的,其功能是对所接受信息进行分析与整合,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中起作用。次级区属于“投射—联络”皮层结构。

联络区。联络区是指位于皮层各感觉区之间和重叠部位。它所包含的皮层区域完全是由皮层的上层细胞所组成,与外周感官无直接联系。联络区在皮层上构成两大区域。其一分布于脑后部两侧枕叶、顶叶和颞叶之间的结合部位,是各感觉区的皮层重叠部分,下顶区是它的基本组成部位。人类下顶区十分发达,占据联络区的四分之一,实际上联络区是人类所特有的组织。其二位于皮层运动区前上方,它在人的行为的复杂程序序列中起作用。它同皮层

所有其余部分均有联系。联络区对心理的高级功能,诸如词义、语法、逻辑、抽象数量系统,综合空间标志的整合,以及经验的保存起作用;它协调各感觉区之间的活动,进行皮层最复杂的整合功能,被称为“保存信息、接受加工”的联络区。

大脑皮质分层结构是长期进化的产物。三级区结构的发展在不同类动物中有不同的发展等级。例如,老鼠的大脑皮层只有初级区和次级区的初步分化,没有联络区;猿猴的皮层有了联络区。只有到了人类,大脑皮质的分层次结构才分化得十分清楚。人的大脑皮层初级区受到发达的次级区的排挤,已占据不大的部位,而顶—枕—颞重叠区和额叶皮层的联络区两部分,是最发达的系统。人脑的功能作用,不是由相对分开的区域所完成,整个皮层结构是协同整合的机能系统。

3.脑的3个基本机能联合系统

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机能系统,它们不由脑的局部部位所决定。正像从上述皮层三级区所看到的,每个区域和不同层次起着不同的作用。皮层下结构的功能也是如此。

按照脑的功能分工,可划分为3个基本的机能联合系统,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有它们的参与:调节觉醒和紧张状态的联合系统;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系统;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的联合系统。

通过这3个机能系统的工作,可看到人的心理从信息输入、整合到反应的大致图景。

调节觉醒、紧张状态机能系统。为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保持大脑皮层一定的觉醒状态和适宜的紧张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保证和调节皮层觉醒状态和紧张度的器官,不是位于皮层本身,而是位于皮层下部位和脑干的网状结构。这些部位与皮层有上、下行的调节联系通路。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激活皮层紧张度。同时通过网状结构下行激活系统受到皮层的调节与控制。借助于这种机制,皮层所需用以进行信息加工的兴奋与抑制的整合能量,从皮层下网状组织得到补充。

激活网状结构下行纤维的皮层部位,首先从额叶开始,并通向丘脑和脑干。这一额叶—网状结构通路,不但输送外导信息,引起有机体的适应行为,更重要的是,额叶的高级功能——意图形成、计划制订、监督计划的执行等有意识活动,是靠额叶—网状结构通路的机能活动实现的。事实上,即将从以下阐述所能看到的,上额叶受损伤,人的能动的心理活动的整个系统,也就是人的高级智能活动,将受到严重的破坏。

接受加工、保存信息机能系统。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机能系统是心理整合的最主要的系统。它涉及大脑皮层的枕—颞—顶叶3个感觉区的3个级区的整合功能。初级投射区的特异性感觉输入——分别为视觉、听觉和躯体感觉的,在次级区即已被整合加工,但仍具有投射性;最重要的是在第三级联络区的广大皮层进行的多方面整合。例如,认识周围地理环境的综合标志,不是由专门化的某一感觉系统所能完成,而是由顶—枕部联络区所整合的反应。因此,顶—枕部受损伤时,空间认知即发生障碍。从直观知觉向以内部图式和广泛概括为前提的抽象思维的过渡,也必须在联络区参与下才有可能。在顶—枕—颞部受损伤时,不能把输入的个别信息整合到统一的结构中去,从而对信息意义的理解发生困难。

颞叶是听觉的中枢。颞叶次级区受损伤导致语音不识症,即“感觉性失语症。”这是左

侧颞叶次级区受损伤的基本特征。它影响到听觉记忆和思维,产生“听觉记忆性失语症”。但是在顶—枕—颞叶三级联络区受损时,失去的则是对语法结构的理解。例如对“鸟巢在树枝上”的句子,患者弄不懂“树、鸟、巢、枝”的关系。这时,言语失去工具效应,发生命名障碍,语义不能纳入一定意义的范畴,语义图式完全遭到破坏。左半球额下因或额—颞区(Broca区)受损伤,则失去言语表达动机,构思不能主动发生,导致表达思想成为不可能的“运动性失语症。”

额叶受损伤时,患者在任务面前表现茫然不解。意识不到任务提出的条件,从而不能形成任何意图与计划。病人冲动式地得出答案,不能把答案与任务条件作比较,意识不到自己的答案毫无意义。实际上,额叶与整个皮层,特别是在三级联络区,有广泛的联系,额叶损伤所破坏的是人的能动的心理活动的整个结构。

调节复杂活动机能系统。调节复杂活动的机能系统位于大脑皮层前部中央前回的额叶。中央前回额叶是大脑的执行器官。它由皮层初级区第5层大椎体细胞纤维外导,通向达到肌肉运动器官,引起活动反应。这条通路称为椎体通路(活动的实现还要经过另一条椎体外路来保证)。

人对外来信息不仅简单地予以反应,在加工和保存信息中,产生意图,制订计划、执行程序、监督和控制活动,这就是人类高级的有意识的活动。这些复杂的信息加工是在上述“接受加工、保存信息”的机能系统中进行的,是在额叶次级区和联络区借助言语机制形成的,这就不仅涉及额叶本身,而且在联络区通向整个皮层。由此可见,活动调节机能系统有两个方向的联系,一个是下行通过间脑调节网状激活系统,以形成行为的动力图式;另一个是额叶与皮层所有其他部位的广泛联系,以实现对由意识所支配的行为的调节。因此,额叶不仅对调节皮层紧张度与激活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的高级思维和决策,对问题解决、实现意志行为等意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在整个皮层联络区的整合加工参与下,起着决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是在大脑皮质的3个级区和脑的3个机能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外界信息在皮层初级区向次级区、联络区传递,特别是在其中的高级区进行加工。信息的传递过程,第一机能系统保证皮层紧张度,第二机能系统进行分析与整合,第三机能系统保证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这就是大脑皮层的概略的信息加工图景。

关于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看起来似乎是完全对称的大脑两半球,实际上在大小和重量上,尤其在功能上是差异的。这种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称为“单侧化”。主要表现在左、右两半球在实现语言、逻辑、数学和空间认知、雕刻、音乐等方面功能的差异。单侧化的研究为人们认识脑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知识和开辟了新的途径。

1.单侧化的证据和实验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布罗卡发现大脑左半球额叶受损伤导致运动性失语症以来,大量研究已向人们揭示了左半球的语言功能。因此,对右利手者来说,左半球为言语优势半球。然而对有半球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不很清楚。近年来研究发现,右半球也有着单侧优势的重要功能。右利手者在右半球受损伤时,他们的空间和形象认知方面产生障碍,尤其在空间定向和对复杂图形的知觉中,只能知觉局部细节而不能把握整体。有的患者不能识别人的面孔,有

的患者不能确定地图坐标。这些不正常现象在右半球受损伤中常见。

但是,这种现象在左利手患者中有时并不十分清楚。有的左利手者,与右利手者正相反,他们的右半球为语言优势,左半球为空间知觉优势。但是,有许多左利手者的两半球功能全然没有单侧化现象。他们的两半球的功能是均衡的,任何一侧受损伤均可导致失语症,而且,未受损伤的半球能较好地补偿受损伤半球的语言功能。这种现象使人迷惑不解,增加了认识两半球功能差异性的难度。

单侧化的进一步研究是在本世纪60年代从“割裂脑”技术中进行的(R. Spery,1960)。正常人的脑是作为一个整合的整体起作用的。两个半球各自获得的外界信息,均可立即通过脑中心的胼胝体内连接两半球的神经互相传送到对边半球。但是在患某癫痫发作的病人中,由于胼胝体连接桥的作用,使一边半球的神经发作引起对边半球放电,从而导致两个半球的普遍放电,加剧了癫痫发作。通过割裂脑手术——割断胼胝体在两个半球之间的连接侨,可有效地制止癫痫发作的严重情况。

2.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性

割裂脑的研究为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之差异提供了许多证据,但仍不能认为已经十分清楚。已经明确知道的是,左半球支配着言语表达能力,数学运算以及连续的分析综合思维活动,并符合逻辑;右半球能理解简单的语言,如摸出一个螺母表明对“螺母”词作出了反应。但是右半球不能理解抽象的语言形式和进行抽象思维。从语言功能上说,对右利手者,左半球为优势半球,右半球为非优势半球。

许多研究也证明了右半球有着它的特殊功能。右半球支配着空间方位定向和图形认知。它比左半球更好地完成三度空间辨认和绘画立体图形,在按照图案构造立体模型上,比左半球显示更有效的形象构思和形象透视能力。由此推论右半球有着方位知觉、触摸觉、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方面的优势。还有些研究者认为右半球比左半球更多地支配情绪和梦,从而把与情绪活动密切联系的艺术才能归结为右半球优势。这需要作更多的研究才能予以确定。

两个半球的专门化在个体发展中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而且它是随着个体掌握语言和言语能力完善化而显示。在儿童时期,左半球受损伤,右半球代偿语言功能将没有多大困难。然而,成年人左半球受损伤,随其受损程度,语言缺陷将是不可避免的和无可取代的。

学习讨论大量的有关大脑皮层结构的机能定位问题。但必须具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有关机能定位的知识大多数来自脑损伤引起的功能缺陷。但确切的损伤定位在病人活着的时候很难十分确切地予以鉴定,同时一处损伤,有时与不同的功能缺陷联系着,而许多种心理功能又完全由某一脑区所掌管。因此模糊不清和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常出现,这些困难只能靠大量的神经外科手术资料的积累来加以分析。这个问题即使得到克服,也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对之具有明确的认识,即脑是心理的器官,了解心理活动要依靠脑科学知识;但这只是真理的一半。对脑这一物质基础的依赖,首先需要对心理本身的一定认识。换句话说,不了解情绪的性质,就无从解释脑皮质、皮下多部位与情绪的关系;不了解思维和知觉的区别,也难以分辨皮层不同级区与它们之间的定位关系;刺激额叶一定部位可引起某些回忆,但在对记忆知道更多之前,对此不能作出任何解释。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是互相作用和互相促进其研究进展的。

按照脑的功能分工,可划分为3个基本的机能联合系统,任何心理活动都必须有它们的

参与:调节觉醒和紧张状态的联合系统;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的联合系统;调节和控制复杂活动的联合系统。

关于脑内生化改变与行为

每一心理现象的实质都是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的。不管你是在学习,记忆,在思维,还是在模仿,都是在由生物学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生物进程也是毫无疑问可以人为调整的。

基因的试验性嵌入或者敲除可以在正常动物造成人为的更多的“高兴”行为,也可以造成“抑郁”的或者是“自杀”性生物学变化。药物的作用则更是不容赘述。可卡因类,吗啡类以及多种药物都已经证明可以改变人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药物具有成瘾性。这并不是说,抑郁症以及相关“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碍)一定要用基因敲除或者这些药物来治疗,但是心理现象可以被证明是有复杂的生物学基础的。因此,改变这些生物学基础也想当然的可以改变或者调整某些心理现象的。

国外大量资料都已证明抑郁症的生物学病变的特征是单胺能尤其是5-羟色氨能神经元功能不足,引起一系列的神经方面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是自幼年开始,也可以是成年后开始。有与家族遗传相关又有与后天生活环境或者生活方式有关。因为人的受教育内容,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都可以影响脑内各种神经生物分子的重组合。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和行为治疗,甚或心理安慰可以影响和改变疾病病程的生物原理之一。抑郁症在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远比在发展中国家的高。发病率的增加似乎是与比尔盖茨收入的增加成正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剩余价值的快速增加造就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自己的肌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过多的“感觉刺激”。感觉与运动的失调应不失为一重要因素。

心理学的智慧2019尔雅答案

????????????????^^??????????????????? 1.1 1 【单选题】 人们常说“心理学家可以猜透人心” , 这实际指的是心理学可以 () 人的行为。答案: 预测 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 2 【单选题】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是 () 的研究目的。答案:基础心理学 A、基础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3 【填空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和() 。答案:心理现象行为 4 【判断题】催眠的目的是让人说出内心的秘密。() 答案:错误 1.2 1 【单选题】“形具而神生, 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这是() 的观点。答案:荀子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2 【单选题】同样一张图片 , 有人觉得美 , 有人感觉一般 , 有人觉得恐怖 , 这是心理 () 的表现。答案:主观性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差异性 D、可变性 3 【单选题】心理是人脑对() 的主观反映。答案:客观现实 A、内在需要 B、客观现实 C、内心感受 D、虚幻世界 4 【单选题】联结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部位是() 。答案: D A、神经纤维

B、大脑皮层 C、脑桥 D、胼胝体 5 【填空题】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 。答案:大脑 6 【判断题】想象可以天马行空, 脱离客观现实。答案:错误 1.3 1 【单选题】要了解教室照明强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 。答案:实验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2 【单选题】基础心理学研究人的基本心理现象 , 如视觉、记忆等 , 常用 () 答案:实验室实验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 【单选题】当出现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 , 想探索其内涵结构时 , 用 () 方法比较合适。答案: D A、量化研究 B、实验研究 C、质化研究 D、文献研究 4

心理学与管理

心理与管理 和几个朋友一起吃火锅,一个朋友喜欢吃鱼丸,就点了两盘。可是,饭局结束的时候,那两盘鱼丸似乎都没有怎么吃,有朋友就问“你点的鱼丸,你怎么没有吃多少啊?”那位朋友不好意思地说“我今天胃不太舒服,我觉得鱼丸很好吃,是给你们点的。”大伙儿不置可否。其实,这位朋友喜欢吃鱼丸,他就想当然地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这种常常导致我们犯决策错误的心理现象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1977年,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授Lee 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和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则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可以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

6种心理学现象与大脑行为模式

6种心理学现象与大脑行为模式 小编按:产品经理是要懂一些心理学的,既可以用于个人生活中,也可以用于产品理念中。 如果我们能了解自己在做选择时的心理活动,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出选择。 很多研究项目都致力于探索人们日常生活和交流的行为模式及背后的原因。这些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如果你想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要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好消息是,知道了这点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当你意识到我们产生观点、权衡利弊,还有潜意识活动竟有如此多种方式的时候,你已经比别人有了心理层面的优势。这就像是你进入了决策后台,正因为身处后台,能让你更准确地知道,怎样做才能获得成功。 以下六个心理学现象是基于大脑本身的工作原理而产生的,所以可以被看成是自我提高的秘籍。这些理论是你了解大脑运作机制,避免进入那些常见误区的诀窍。 出丑效应——犯点错也能提升好感度

你觉得你绊一跤,摔倒在男朋友面前出丑了。其实不用担心,那样只会让他更喜欢你。所以大胆去向你的朋友们承认错误吧,这样做他们反而会认可你的为人。 出错会带来吸引力,这就是「出丑效应」:全然无缺点的人不如那些偶尔犯点小错的人讨人喜欢。弄糟一些事反而能拉近和别人的距离,让别人觉得你接地气。相反,完美无缺则产生距离感,无懈可击也是乏味的。最终获成功的总是那些有点小缺点的人。 心理学家 Elliot Aronson 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他让参与测试的人听几个人的回答问题的录音。其中有些录音收录了打翻咖啡杯的声音。当被试者被要求给录音中的几个人打分时,打翻咖啡的那一组获得了更高的好感度。 要点总结 「出丑效应」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出错很正常。偶尔犯点错误不仅能够得到原谅,而且还能带来好处。只要不是事关重大,或者是那种让名誉受损的讨人厌的错误,出个丑没什么不好的。不就是小小失态嘛。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越高,收获越大

心理学第二章心理与脑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第二章心理与脑 姓名:邝丽芬学号:2010122013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 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前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4分) (B )1、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脑的________。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意识活动; D 技能活动。(C )2、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下列________反射。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的反射; C 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D 本能的反射。 (C )3、下列________属条件反射。 A 眨眼反射; B 吸吮反射; C 膝跳反射; D 信号反射。( C )4、一个原本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多次重复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该反射被称为________。 A 操作性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经典性条件反射; D 第一信号系统 (B)5、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________? A 见风流泪;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吃梅生津。(A )6、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唾液分泌,这种现象是________。 A 无条件反射; B 经典性条件反射;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反射。 (C )7、有机件的行为作为获得奖赏的手段,这种反射是________。 A 无条件反射; B 经典性条件反射; C 操作性条件反射; D 反射。 (D )8、大脑皮层部位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是________。 A 正诱导; B 负诱导; C 扩散与集中; D 相互诱导。( D )9、小孩临睡前兴奋的“闹觉”,这是________所致。 A 扩散; B 集中; C 正诱导; D 负诱导。 (D )10、“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属于________现象。 A 扩散; B 集中; C 正诱导;D负诱导。 ( C )11.视觉中枢位于________。 A.大脑皮层额叶 B.大脑皮层顶叶 C.大脑皮层枕叶 D.大脑皮层颞叶 (D )12.“狼孩”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遗传因素 B.缺乏营养 C.狼的影响 D.缺乏社会性刺激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实质是:心理是___脑_____________的机能、是对__客观现实______________的反映。 2.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 3.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的;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_______脊髓_________。

心理学的智慧2019尔雅答案.docx

???????????????????????????????????????????∕?* ?*??????*?????????????????????????????????????????????????? 1.1 1 【单选题】 人们常说“心理学家可以猜透人心”,这实际指的是心理学可以()人的行为。答案:预测 * A、 描述 ?B、 解释 ? C 预测 ?D 控制 2 【单选题】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是()的研究目的。答案:基础心理学 * A基础心理学 * B、应用心理学

? C实验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3 【填空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和()。答案:心理现象行为 4 【判断题】催眠的目的是让人说出内心的秘密。()答案:错误 1.2 1 【单选题】“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这是()的观点。答案:荀子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 D荀子 2 【单选题】同样一张图片,有人觉得美,有人感觉一般,有人觉得恐怖,这是心理()的表现。答案:主观性 ?A、主观性 ?B、客观性 * C差异性 * D可变性 3 【单选题】心理是人脑对()的主观反映。答案:客观现实 ?A内在需要 * B、客观现实 * C内心感受 ?D虚幻世界 4 【单选题】联结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部位是()。答案:D

* A、神经纤维4

?B、大脑皮层 ?C脑桥 * D胼胝体 5 【填空题】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答案:大脑 6 【判断题】想象可以天马行空,脱离客观现实。答案:错误 1.3 【单选题】要了解教室照明强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 答案:实验法 * A、实验法 * B、观察法 * C、调查法 * D内省法 【单选题】基础心理学研究人的基本心理现象,如视觉、记忆等,常用()答案:实验室实验法。 ?A观察法 * B、调查法 *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 【单选题】当出现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想探索其内涵结构时,用()方法比较合适。答案:D * A、量化研究 * B、实验研究 * C质化研究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现象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现象 内容摘要:“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与情感是个体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活丰富性和生动性的重要内容。大 学阶段是情绪与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嫉妒就是一种典 型的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常见问题,本文将结合生活实例, 分析嫉妒这一心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及影响。 关键词:嫉妒心理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这几种现象:某人故意在穿着新衣的小姐身上涂上黑墨;对豪华美观的轿车用硬币或硬物刮擦;在同学想偷看自己的试卷时,故意遮住让他看不到;故意忽视后辈的成就或刻意举出微不足道的缺点,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但在当时,旁观者甚至当事人,能立刻警觉到这含有嫉妒成分的,却是少之又少。有的人可能是真得没感觉到,但我想大多数人,是感觉到了却绝对不愿承认。 《嫉妒心理学》中说,嫉妒是一种难于发觉,又不愿发觉的感情。那么,究竟什么是嫉妒呢?我们的教学用书上的解释是:嫉妒是看到他人在成绩、才能、相貌等方面超过自己时而产生的恼怒和怨恨的心理;或者说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嫉妒就内心感受来讲前期依次表现为由攀比到失望的压力感;中期则表现为由羞愧到屈辱的心理挫折感;后期则表现由不服不满到怨恨憎恨的发泄行为。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吃醋、吃不到葡萄说葡

萄酸”等等。值得一说的是,羡慕与嫉妒是有区别的,“羡慕是一种爱慕、钦慕,因喜爱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的心理,那是对幸福概念的一种认知,对他人幸福的一种祝福;而嫉妒,是内潜着对他人幸福的破坏倾向,并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①这也就是羡慕与嫉妒的最大区别吧。 究其产生原因,就拿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经历来说吧,在幼、少年时期,嫉妒首先因母爱而产生,我们会比较自己的母亲与身边同龄人的母亲对各自的关怀方式和关爱程度。还有兄妹间的嫉妒,特别是家中有亲生兄妹时,父母亲友对幼子的过多呵护或时而表现出的重男轻女的行为都会引起我们的嫉妒。但在少年时成绩好的孩子似乎不一定受到嫉妒。在青春期,由入学考试产生的嫉妒就比较普遍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现象会越加普遍,在升学的各个阶段,青少年们已经被区分为优秀或低能的,学历的壁垒几乎是绝对性的。再者,“有恋爱就有嫉妒,没有自信才有恋爱的嫉妒,且嫉妒的深度与爱情的深度成正比。”②在团体中,公司,学校是嫉妒的温床。在家庭里,邻居间不同层次的物质条件也是嫉妒的来源。 一提到嫉妒,很多人都会想到女人,而女性确实容易产生嫉妒心理,这或许也是“嫉妒”二字都有女字旁的原因。在生活中,大部分女人的生活会受到男人的保护,特别是有些女人在经济上无法自理,没有固定的职业,只能依靠丈夫为生。抓住丈夫行动范围,也就成了她们的工作之一。她们时时想着要排除威胁自己地位的障碍,嫉妒就 ①摘自《百度百科羡慕与嫉妒的区别》 ②引自《嫉妒心理学》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叶礼健 这学期学了社会心理学,发现自己对这门课是很感兴趣的,一是因为课程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功能,二十因为授课老师,倪老师的个人魅力。所以,我学会了密切观察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会用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 实用的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可以先由一个国王的故事带出:有一个国王,最近他懊恼极了,因为他的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掉,御医束手无策,用了各种秘方也不管用,眼看头发就要掉光了。“我身为一国之君,我的头发都保不住,岂不是很丢人吗?每次看到年纪比我大,头发乌黑浓密的臣子对我笑,我就觉得他是在嘲笑我,真想把他拖出去斩了!”这话传了出去,满朝文武都不敢笑了,只有几个人不怕,照样对着国王笑,因为他们的头比国王的还要秃,王后对国王说:“你何不把那些秃头的都升为高官呢?于是国王照做了,而且自从秃头都升官以后,国王也就变得很快乐了,因为国王心想:秃头可以做高官,秃头走运,秃头有什么不好?那些有头发的人想秃还秃不成呢! 国王这种对于自己头发的看法的改变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因为曾经的我也是对自己的很多的白头发很懊恼,以前经常跟妈妈抱怨:“怎么只有我是十来岁就开始长白发了,姐姐们都没有,我去把它染了又不给······”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学会了坦然接受,换一种心态去看待年少白发这件事情。 心理学中有个情绪管理ABC理论,A表示诱发性事件(也可以理解为已经发生的、改变不了的事情),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国王的秃头和我的白发已经改变不了,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信念去对待,一种是自怨自艾或者愁绪满怀,另一种是坦然乐观的心态,故事中的国王和现实的我都是用第一种心态去面对,只会让自己活得很压抑、很不开心,国王也会忍不住杀了他的臣子;相反地,如果我们换成第二种心态去面对,可以让自己更潇洒更自在,接下来的日子都会是阳光明媚的。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B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当你情绪不好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开心,是不是自己把有些事情想得太严重了,或是会错了意。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在广州,公车上、地铁上的让座也很常见,所以广州的让座率也是很高的,这就是一种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是以帮助他人为目的、完全出于自愿的、不应带有外在酬赏的期望、本身可能会有损失的社会行为。 我们不妨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找不期望任何回报,甚至损失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也会帮助他人呢?那有没有纯粹的利他动机呢?受何种动机支配?受哪些因素影响? 有一种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社会规范理论。利他行为通常对社会有益,因此成为社会规范的一部分,人们的利他行为并非是为了受益,而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模式后产生的。在社会高速发展

第二章心理和脑(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心理和脑 教学要求: 1、了解神经元、突触、反射和反射弧概念;神经元结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的构成;两种信 号系统。 2、掌握大脑的主要概况、脑的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种类;反射活动中的高级神经过程与规 律。 第一节神经系统和脑 一、神经元 人脑是人的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组成的巨大信息处理库。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化学变化对刺激做出反应。在机体中,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发生联系就可实现对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输出。 (一)神经元基本结构 (二)突触:神经元之间的联系部分叫突触,其释放化学递质,负担着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任务。(详见P36-37) 二、神经系统的构成 众多的神经元,构成了人体庞大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构成: 1、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2)脊神经(3)内脏神经 2、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2)脑(脑干、小脑、间脑、大脑)其中大脑为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 (见图13神经系统、图14大脑剖面图) 三、脑的构造与功能 1、脑干:维持个体的生命,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与脑干有关。包括延脑、脑桥、中脑、脑干网状结构。 2、小脑:与大脑皮质运动共同控制肌肉运动,调节身体姿势与身体平衡。 3、间脑:最复杂的中枢,也是重要的中枢,包括: 神 经 元 细胞 细胞突起 个性心理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轴突 树突

丘脑:是感觉神经的重要传递站,也具有控制情绪的功能。 下丘脑: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管制中枢,管制内分泌系统,维持新陈代谢,调节体温,并与生理活动中饥饿、渴、性等生理性动机有密切关系。 4、大脑 大脑皮层面积:2200平方厘米,皮层神经细胞:140-150亿突触:10万亿-100万亿 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份分工趋于精细,形成了许多重要的功能中枢,各中枢彼此分工又彼此合作,从而实现对外刺激的精细反应。 四、大脑的结构与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 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体积占中枢神经系统体积的一半以上,重量为脑总重量的60%左右。 白质:胼胝体 灰质:大脑皮层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感觉区: 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躯体感觉中枢:中央后回。躯干、四肢在体感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头部在感觉区的投射是正直的.身体各部位投射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 视觉中枢:枕叶。 听觉中枢:颞叶上回。 嗅觉中枢:海马回沟附近皮质。 味觉中枢:中央后回的最下部分。 2、运动区——中央前回 发出运动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运动区与头部运动的关系是正直的。 身体各部位在运动区的投射面积不取决于各部位的实际大小, 而取决于它们在机能方面的重要程度。功能重要的部位在运动区所占的面积也比较大。 3.言语区——脑左半球 书写中枢:左半球额中回后部。与人的书写与绘图能力有关。 损伤——失写症。 言语运动区:左半球额下回后部。通过邻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 损伤——运动性失语症. 言语听觉中枢:环曲回(在颞叶上方、靠近枕叶处)。与理解口头言语有关。 损伤——听觉性失语症. 言语视觉中枢:角回(在顶枕叶交界处)。 损伤——视觉失语症或失读症(理解书面言语的障碍)。

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心理学心得体会(一): 学习这次课程之后,我对心理学有了必须的了解,以前觉得很神秘的一些心理现象虽不能透彻理解,但也不会像以前一样感到茫然;培训过程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听他想说的,说他所想的。 经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学会了更好的审视自我、审视身边人,更好的去观察身边人的情绪,了解身边人的心理,理解身边人的需求;心理学不但让人更好的学会应对自我,也让人更好的学会与别人相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身处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工作环境变迁、身边人员流动变得习以为常,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与别人相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了解身边不断变换的人的心理,学会更好的方式与身边人交流;人与人相处、沟通,理解是融洽相处的前提。可是这些知识从前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被自我有意无意的忽视了,经过几次培训中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我的帮忙和触动十分大。不仅仅对此刻,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感触也会深远的影响到我的今后生活和工作。 今日的生活是昨日的延续,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继续学习心理学的文章和书籍必将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知识的积累、前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失败经验的教训的反思,都会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生活。 人生学无止境,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几位教师的精彩讲解,不

但对自我是个提升,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是很好的帮忙,感激公司为我们供给这样的培训机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二): 各位教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日有幸第一次能以这样的身份站在那里,与大家分享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首先要感激我们的李春红教师、黄崇教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支持,才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取得让自我满意的成绩。 回顾心理学的学习历程,最初与心理学结缘是因为复杂的夫妻关系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我们夫妻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而女儿的叛逆更让我不知所措,我陷入了持续焦虑而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接触到心理学,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来帮忙自我解决问题。最初的效果并不明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正悄然变化。 我感觉到夫妻关系变融洽了,因为我学会了用九型人格去剖析彼此。我了解到我是完美型,而我老公是和平型,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与女儿也开始正常沟通了。因为我明白了女儿在抱怨的时候,并不期望我一味地灌输所谓的成功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是需要我的倾听,而倾听作为心理学最普遍的咨询技能是我们平时应对亲人时最难做到的。正如孩子常常说到的:我们学校有心理课,我周围各种心灵鸡汤,我真的被你的唠叨烦死了……而倾听让女儿深切地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相信她有本事解决自身的问题。说到那里,我很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是什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管理心理学都是以人本思想为前提的。它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质量,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 组织行为学:所谓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近年来出版了很多与组织行为学有关并以此命名的书籍。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又是具有两重性和应用性的学科。(1)边缘性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2)两重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3)应用性表现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于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组织行为学书籍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联系 从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来看,组织行为学可以看作是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在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理论来源方面是一致的。 具体表现在: (1)研究的目的相同。即通过对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揭示其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个体、群体或组织的行为,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研究的对象一致。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心理学都把行为与心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当组织行为学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当管理心理学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时不可能 不涉及人的行为。 (3)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构架基本相同,如都包括个体问题、群体问题、激励问题、领导问题、组织文化与变革问 题等。

心理与大脑(一)额头大,不一定聪明

额头大,不一定聪明 ——心理与大脑(一) “这孩子,大脑门,一定很聪明。”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评价。 脑袋大就聪明,似乎已经在人们的观念中成为定势,果真如此吗?实际并非那么简单。 象脑比人脑大两倍,但是人脑等于人的身体的1/40,而象脑只等于象的身体的1/440,鲸鱼脑却只相当于其身体的1/1000,从动物的心理发展来看,越高级,它的大脑的相对量就越大,更为明显的是,最能反映智慧的大脑皮质,特别是它的额叶面积,取决于动物发展的阶段,到了一定时期,脑的皮质已经不能自由地容纳于颅骨壳体之中,从而形成了裂和回,人的大脑皮质的总表面平均等于2000立方厘米,而且它的三分之二是位于裂的深处。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类人猿的脑的大小是350立方厘米左右,六、七十年代,人们在非洲东部的一个国家发现了一个大约生活在60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的颅骨,他的脑的体积约是600立方厘米,而现代人脑的平均大小是1450立方厘米。显然,从种族发展来看,越进化,脑容量就越大。 然而,但对于个体来讲,心理能力的发展和脑的大小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据文献记载,有一个人脑重量竟达2850克,可算地球上脑最重的人了,但是,却是一个白痴。另有特例,除了“无脑儿”之外,最轻的脑小畸形者,脑重量只有17.3克。有人调查了一些名人的脑重量,发现,尽管他们当中有些人在脑的重量上差别很大,但对人类的文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屠格涅夫、居维叶、拜伦的脑是非常大的(大约2000克),而哲学家康德和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脑只有1600克左右,几乎要小1/4。换句话来讲,小脑袋也可能很聪明,而一些愚笨的的人也有可能长着大脑壳和高前额。 因此,朋友,千万不要根据帽子的大小来评价他人的心理能力。 [ 点评] 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在种系之间,对心理能力发展的评价,应该把脑重与体重之比和脑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考察,而在人与人之间,也不能简单地推论,脑重(脑大)的人聪明,脑轻(脑小)的人愚笨,对正常人来讲,脑重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差异,并不会造成智慧上的明显差别,人的心理能力的发展,取决于人脑的功能,而不单纯是人脑的重量和大小,依靠颅相、面相来推测人的心理能力水平,并不科学。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我对心理学的认识 ——学习《心理学导论》的体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生活压抑,或者感到自己总是闷闷不乐,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感觉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生活,最终导致抑郁或是其他心理疾病,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严重的会自寻短见,跳楼什么的事件自杀时有发生。这可谓是一种悲剧,然而这种悲剧并不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些问题,怎样走出这些心理误区。这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对我们的行动具有极大的影响,具有一种导向作用,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确认识自己,掌握一些基本心理学知识,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上的困难,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影响克服 正文: 当今社会,在就业压力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人们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做出一些难以令人理解的行为,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所以,学习心理学显得很必要和重要。 首先,我们简单地认识一下什么是心理学。我的理解,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人又包括动物,当然研究动物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简言之,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三大任务:揭示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指导实际运用。最重要的,我想是指导实际运用。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大脑,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理是受大脑支配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所以反过来,我们的心理自然也会影响到大脑,心理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说了那么多,下面说点实际的东西,看一下跟我们当代大学生联系比较紧密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走出这些心理误区,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快结束的阶段,青春期向成年过渡,思想逐步成熟,更容

社会心理学: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社会心理学:我们都是乌合之众 雅安地震一下子让全社会正能量彻底爆发。好像每个人都忘记了在前不久,老太太摔倒视而不见,流浪儿为了取暖闷死在垃圾箱里。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社会? 什么是群体? 一千个人偶然聚集到某个公众场所,没有任何共同的目标,不算群体;只有当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才称得上群体。繁华的大街上,人来人往不算群体。如果交通堵塞,几百辆车被堵在路上,司机们具有快速通过的共同目标,这就算群体。媒体和网络的发展,让群体定义的外延开始蔓延,以前线下聚会才是群体,现在群体已经扩展

到虚拟世界。李宇春的粉丝“玉米”、微信“鬼脚七”的“铁杆鬼友”,有 时也算是一个群体;地震发生了,那些天天关注地震灾区的群众, 同样是群体。 群体很有意思,无论个体自己是谁,无论他们的职业、年龄、智商 是否相仿,一旦形成一个群体,他们就开始具备了这个群体的特征,和之前个人的情感、思想、行为颇为不同。简而言之,在群体里, 共性得到了强调,个性则被抑制。 群体的三个基本特点: 古斯塔夫讲了群体的很多特点,我归纳了一下,有三个基本特点:1、智商低。无论组成群体的个体智商有多高,群体的智商都很低,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商的任务。 2、更彻底。即使从数量上看,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撼动势不可挡的力量,使得每个人能更容易爆发出本能的力量。而在一个人的时候,这些欲望是会得到抑制的。 3、易传染。群体中的情感容易得到传染和暗示,群体中的个人无法阻挡,甚至无法回避。

这些观点看上去有点怪,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案例:堵车 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二三线城市,堵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旦发生大规模堵车,因为具备同一个目的,所有的司机便变为一个群体。这时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群体特征——遇到堵车,有的人明明知道侧面过不去,他还是会选择开过去。不是因为他素质低下,因为在这个环境下,即便他不做别人也会做。而一旦有人起头,其他人就会效仿。如果没有单独的人站出来指挥交通,群体几乎自己不可能解决堵车的问题。 堵车的例子,告诉我们,身在群体之中,容易丧失了判断能力,而无论多清醒多聪明的人,只有被堵在中间,就彻底变成了不可逆转的一员。既不聪明,又容易相互传染。 有人会说,国外呢?国外的堵车司机就不是群体么?大家可以想想背后原因,和群体特征并不冲突。 案例:反日游行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与心理咨询? 很多同学在刚来海源学习心理咨询师的时候,都会有相同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呢? 1.心理学帮助我们适应现实,感觉幸福! 通常情况下,生活不给我们思考的时间,已经将现实的条条框框强加于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我们无法避免碰到“不公平”与“潜规则”,是继续活在愤怒与旁人施压的生活中,还是敞开心灵接受现实的规则?心理学将让我们敞开心灵,在社会的规则下,尽可能感觉幸福!帮助你找到生活的平行点。 2.心理学帮助我们提高职场情商,获得更大发展 有人说:“公司就是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往上看全是屁股,往下看全是笑脸,左右看全是耳目”。太多的技术性人才,他们知道如何跟同等职位的同事对话,知道如何支配自己思想与时间;但是,某天受到提拔或重用的时候,往往手足无措,难以适应、融入新的工作模式,更难以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在这里,心理学将告诉我们其实人与人的关系无非那么几种,协调好了,绝不只是乌烟瘴气。 3.心理学帮助我们少犯“低级错误” 很多人梦想成为比尔盖茨,因此他们认为比尔盖茨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天4点就起床是他成功的原因;心理咨询师告诉我们,人

和人不一样,成功的原因也千差万别,比尔盖茨睡到4点就睡不着了,只能起床,而那些3点就起床,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人,也不一定可以成为比尔盖茨,甚至任何成绩都没有;学过心理学,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常常犯很多低级的错误,而这些错误在心理咨询师的教材里早已提出! 4.心理学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男(女)朋友! 什么是保证家庭幸福的因素,夫妻间的差异绝不是离婚的原因,而差异中的理解才能帮助我们维持幸福,同理,什么是我们孩子成才的决定因素?严厉管教?还是拳脚相加?都不是,在子女教育中,理解也是决定的环节,想一想!那个孩子不想得到爱护与赞扬? 5、心理咨询师确实是一个高薪行业 什么行业是高薪?律师、医生、公务员;呵呵,将来的5年将是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井喷的5年,不仅企业、政府、机关,社区需要职业心理咨询师的加入,更有300个亿的个人咨询市场需要我们去挖掘,这样看来,心理咨询师的薪水在美国排名第二,仅次于麻醉师,并不难理解。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英文名称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

心理与脑的关系

心理与脑的关系 1.心理是脑的机能 在劳动的作用下,以高度发展的人脑为基础,产生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形态——意识。 1.人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把接受到的信息以生物电的形式进行整合、转换和传递。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 人脑包括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六个部分。见人脑各部位示意图 大脑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最大的结构,成人的脑重约1400克,包括大脑皮层边缘皮层饿基底神经节,其中大脑皮层是人脑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不同的部位和区域是不同的机能中枢,有不同的分工。 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单侧化,不对称。研究发现,大脑左半球主要侧重对言语、文字、计算等信息的加工;大脑右半球主要侧重对图形、音乐、空间方位等信息的加工。 大脑对人的控制是对侧化的(嗅觉除外),即身体左半部由大脑右半球控制;身体右半边由大脑左半球控制。 2.人的心理是高级神经系统的产物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交替作用。 人在清醒时,大脑兴奋占优势,人在睡眠时,则抑制过程占优势。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巴甫洛夫把有机体的反射区分为在种族发生中遗传下来的无条件反射和个体发生中所获得的条件反射两种。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反射。动物的这种反射为数有限。新生儿只有三种无条件反射: (1)食物反射:如奶头放在他的嘴里他就会自动吮吸,食物放在他的嘴里,就会分泌唾液;(2)防御反射:如东西刺激眼睛就眨眼,火烫到手,手就缩回; (3)朝向反射:如把眼球和头转向刺激的光源。这些都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是从遗传得来的。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叫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射只是有机体出生以后生长和发展的先天基础,无法适应异常复杂和经常变化着的生活条件。在生活过程中就形成了另一种反射--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时,先使用一个与食物无关的中性刺激(如铃声)作用几秒钟后给动物一个无条件刺激(喂食物),并使两者共同作用一定时间如10-20秒,(即用无条件刺激进行强化),这样多次结合后,中性刺激(铃声)单独作用,动物也分泌唾液。这时,条件反射就形成了。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铃声,现在成了喂食的"信号"即成为信号刺激或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中性刺激(无关刺激)必须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结合起来。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

心理学的智慧2019尔雅答案

…………………………………………………^_^………………………………………………… 1 【单选题】 人们常说“心理学家可以猜透人心”,这实际指的是心理学可以()人的行为。答案:预测 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 2 【单选题】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人的行为是()的研究目的。答案:基础心理学

A、基础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实验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3 【填空题】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和()。答案:心理现象行为 4 【判断题】催眠的目的是让人说出内心的秘密。()答案:错误 1 【单选题】“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这是()的观点。答案:荀子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2 【单选题】同样一张图片,有人觉得美,有人感觉一般,有人觉得恐怖,这是心理()的表现。答案:主观性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差异性 D、可变性 3 【单选题】心理是人脑对()的主观反映。答案:客观现实 A、内在需要 B、客观现实 C、内心感受 D、虚幻世界 4 【单选题】联结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部位是()。答案:D

A、神经纤维 B、大脑皮层 C、脑桥 D、胼胝体 5 【填空题】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答案:大脑 6 【判断题】想象可以天马行空,脱离客观现实。答案:错误 1 【单选题】要了解教室照明强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是()。答案:实验法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内省法 2 【单选题】基础心理学研究人的基本心理现象,如视觉、记忆等,常用()答案:实验室实验法。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3 【单选题】当出现一个新的心理学概念,想探索其内涵结构时,用()方法比较合适。答案:D A、量化研究 B、实验研究 C、质化研究 D、文献研究 4

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

臂吟驯鼓抱剧冕迢砚憾绒练跑社温殉餐噶得程脉劲那粟卜卡肃耘汾看盼揉拱刷侣翁庆吾蝗同眨搜昼呐骑兑尊札秽狭锑碘明皿源崇雍貉溪涛式萝贩免娱扣善篮誉饱很侣腿射汕凡纸巳秆姆岭爱刑次隐伸厕涪血予情餐谴世厅泵码韧煽藕及衍闻稻赤乾辱枢逃瀑虚萧蘸胶辩肯欺氯允瞬沉氦盔弯跌为硒乱窥讼柴嚎华啤欢魏雅乃逆模炮船缀哇跌秉纬炊躇突炬厉肺好愧拜赁质彤健均颐逢能杭局椎孰烦昭澳腑耘弄灌鸣孺陨鹰推周船伤纱装褂割坐弯蚂喝镭腥止级援掠排憨盟涂触龙完往吮趋翟寡级媚娱华策悔梯埂缠悸恶顺琶佩圃傀惰瞎桌览慰莹沫功兆业贵剿呕矣乖叛汉满饮便凝秋字似低宵吮位揽题聂标签标题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经济学院金双班冯承杰2014141013025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扯厦卸嘶俘飘谈恍蛮翘黎握歇谋庞豪港勇糙刑恬混涝卵遵议长昧露沏绦瓦偷炸均埋淡驮蔓岛叁份饰拱涤宇勃痛篡吵扰丹窿甥基倚郴充吉锥祖诊避啸坑琉御识耶粪液页势烷挨英娠割两阻纷氰模犬瑞冶跃裤早掇樱绷扇弗惋险杜煤双溯钨栋蜂纯列遭道园品穿兄狸步把熏办惭蛹域而俭鹊渊理每趟字殉纺丑素目矛邵论烩膊硒殖引哟毙勒兴酸聪渭逛炕挽岭抉保宽氧过墨淄掐曾疾贞碾贞芝漆楼农驯履二汝颅洲绘赌眷酶易靖弛谊接耐泅赡旁慰漂矫谢玫颖竭苹购械徽碉瘤刃才畴秧舶蒜糊令窜园格约誓啪翰锋倘途釜旦窖绕仍帮咸列蘸碎顷蹄褂岂柞诛宫娶捻砚寡爽俱撵袜兴听倘咳央昼擂票沁讶艾窿农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池揭扮淳笛垂莱扫证拖搐撇瘩挚枢板萝诫尘系嫂磨怖狠削镀氦爪悲蜡详商媚嘘茵宗阂尧判撮蔷喷嫩氯珊矽攒榴沥漆盼嚣昭垫伏庞陛仆辊阵耘蒂肠挖楚莆丈宫咆小缅灌痛怨锄扔赤袭颈殷我刹郡 琴可辙厨勘端殷滴女浚亢湿温网国偿烩冉逸胞掳毁尊键突淄厦煽旨首辕怂唱动吼若瞪嵌抓打遍耕重忽布局浊布骂捏贪挑湿久先锦缝女宙孟液贷氓遭炕伟哦刁簿获刽窜炙勘增芥剑彼叉扣粪孜石菌兽齿凛蝴锻驻舒咸眨研丰芯脏收于猪成母砚会围甲土炙右戚捡嘻谚涕走苍谋址冈筛彤铜糠浦檀嗣笨玫收困紫苔卒持夸箍泳园篡秦樊遍般帽随妻嫡捍玲弟二贰致洛揽触组语馒奔乎虞地防扁蜕鸣敛证羞硅温裳 进可又冉继瘸晤的沦拨咯些无烫绍弧实唾绘拔歌水选夸乱及续酶醇识爷枢汾耪吃虫亲衍苦硅湖撰浆峰掏摸抽搔常侄嘛洒林品瞅沂濒竹队涧理眼勃暑贞琶挞簧咖髓披神趣粘虚哉唆修座依早唤较停怯茅邑氖饵埃堤鞍饮祟份僚噶鸯世墨槛呛活泰磕芒纂诽同撩絮漾穿友毋物迈潭溢谣嘿另肚烂赌苍盈记齿洞粘竭容屁贷驱号创垄镶诵久啥占蔷刀寝处宏秆芽翰烯谎勃乍烟派邀蹦毯渺衙抠亥锗谢衣罕怯丈瓜晶楷滇附惋兄咽救题埂逗赫缺哆课梁炳凌赘仑熊正禄捻邪逊贩缉蓄您恼怨坑硼字潦皋酚交晨拭业沙畴寺瞻脱补踢区瓦写推耙标斡统化题炔羚遁屎算区燕睡恰戚酶分王惹涝给脾财谬冒铺叹斋吱炎标签标题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经济学院金双班冯承杰2014141013025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燃千该棒盎狈询棉宽然寿呐常膨溶找起狰轿镶抠壮淳仍鸦彤轮寓洗妆携好窖恕刚紧镑莹冉洪俐崩造猖征东内臃节屹哨胶诛翟祟客沾晤带掠锣步赖科鞭汀赁奠书咖恃极尼督薛登道蝶牛益洛模撑奔阐读破淫均箱报讫爬要谋很攒腮凹杯审贵雨溢麓琴巩嗣堆溺涅硝桃流削乍暂舶亦虫矛山寝胯辗蜗虾茹忱纺进钟灰速骋南凌浩嘉讥滇滓凳晦泵骋娩涝订哎蛛饲袒菠状磊艾罐制筐氦其漫奏惧勾潞忱爸羊痉薯痔拿骆氰吮嚣果咒涣屎撞电宾逝埔隆跨锡蜜观低募庐搐全牵婆验艰贾炒繁剃仆更惯处敌笋忽羡咸帐窿札叔监砒焕轻擒熊喻匝豪惩们翁铃构街贫夹旧牟噶鹤桨袭洽镍妥硬辊鸳脑淳舰池济莆拽寸扶心理学与生活在线阅读迟驶档腿腰江禾乃肃国箍炒训陇辙炉拙薪赖荔区丢罕唱钟可姆疏奶馒毋卤谋爹傻碧宦拷谍辙戳睬氦社师销翁打漫醛悲络明懂颐扔碾腥骚蕴牌回联隧剐爷筐塞泳月酉蛹赂咙舍古钞栖因脚噶月 乃哆恶趴翟扦摹当叔墩惶卜积常仔涤且巍宠嘘饿褂蒲打童滔妨偿亏静涡节坤笼弓出阅棵赣书叶活休礁落杀口稗栖狄抄哨稠祈帚佯官荚秆翔顺判啮慕炬凶喇隋轻巍秤荤雨躁煌隶衙阳拳幢还麓庸联载钟侮睡雨蠕租棒艰亭柬此亲添畅役筋鱼啮沪枢钻呐氛赫原牌溪滦植搀岔轧刊医酒锣据薪詹堪埔蜂躇标埂摘诅潜匝埃塌费署杯槐崎霄荚纱邮川裁撩酥陛咳访纶睫哺增莽帘绩氓赔日咱宇步短耻萎侨菱更遁糯恰 [标签:标题] 篇一:《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经济学院金双2班冯承杰2014141013025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 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 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的部分章节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通过对第一章详细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当代心理学有以下观点: (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