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电图正常老年人血清NT-ProBNP检测分析

心电图正常老年人血清NT-ProBNP检测分析

心电图正常老年人血清NT-ProBNP检测分析
心电图正常老年人血清NT-ProBNP检测分析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_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卢喜烈1 朱力华2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内

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 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最新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特选参考)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aVL.aVF.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0.12s ,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0.18-0.36s。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联开始,判断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则将不正常的特征一一分析描述。例如V1、V5的QRS波群分别为何种形态?QRS是否属室上性(窦性、房性、房室交界区或房室束分叉以上的激动)下传心室抑或心室内异

体检人员心电图报告分析

体检人员心电图报告分析 [摘要] 目的对某公交运输公司体检人员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进行分析,预防早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方法对2 839例体检者心电图检查报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28.64%,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左室高电压等。结论定期心电图检查对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心电图检查是职业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对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早期发现有重要价值,故而成为临床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最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体检的某公交运输公司2 839例体检者,其中男2 186例,女653例,年龄24~60岁。所有对象均为在职机动车驾驶人员且无心脏疾患史。 1.2 方法采用GE公司MAC-ST1200 型12导联全自动心电图仪,受检者静息状态下平卧。由专业心电图技师检查,描记常规12导联心电图,走纸速度为25 mm/s,标准电压为10 mV。诊断标准参照《临床心电图学》[1]。 统计心电图异常的类型时,若一例有多种异常时,按一种异常改变为一例次统计。 2.2 性别差异 2 839例体检者中,男性2 186例,异常心电图697例,检出率为31.88%;女性653例,异常心电图116例,检出率为17.76%。 2.3 年龄差异23~40岁体检者1356例,异常心电图249例,检出率为18.36%;41~60岁体检者1 483例,异常心电图564例,检出率为38.11%。 3 讨论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城市公交运输系统的压力持续加大,公交运输人员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2 839例公交运输人员心电图报告分析发现,异常心电图813例,占体检人数的28.64%,男性异常心电图检出率高于女性,并且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他学者也有类似报道[2]。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律不齐、ST-T改变、左室高电压最为常见。 心电图异常居首位的是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是一种生理现象,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心率可增加数跳,呼气时又可减慢数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则[3]。这种随呼吸变化的“窦性心律不齐”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得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得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得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Ⅰ avL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 VR)。 3。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12秒。 2、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得QRS波群,T波与QRS波得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提前出现得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得P波),再有QRS波群,但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交界区早搏得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完全代偿间歇、 五、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得QRS波群,前无P波、 2。QRS波群时间≥0、12秒、.

常见心电图识别

授课目的:1、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操作步骤 2、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3、能够描述房早、室早、房颤、室颤等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能够识别相关心电 图图形 4、掌握起搏器心电图图形的特点 心电图的相关知识及其操作 心电图: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激动,产生生物电流,并经组织和体液传导至体表,丁身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电位差。将这种变化着的电位差用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形成动态曲线,即为心电图,亦称体表心电图,常规心电图C 心房的传导系统:心脏起搏传导系统是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集成相连的结和束,包括赛房结、房内束、心室内传导束、浦肯野氏纤维及部分人存在的变异的副传导束。 目的及意义: (1) 目的: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及安装有起搏器病人的起搏工作情况。 (2) 意义: ①能明确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激动起源异常和各各种传导障碍; ②确定有无心肌梗塞,并可了解梗塞的部位,范围及其演变过程; ③可大致了解心肌疾患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有无心房和心室肥大、急性与慢性心包 炎,或电解质紊乱; ④提示某些茅如洋地黄、奎尼丁竺对心肌的影响,尤其是毒付作用; ⑤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进行心电监护,可以及时了解心律变化及心肌供血情况 ⑥心电图对心脏病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圆满地评价心脏功能的改变 适应症:常规体检、了解病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情况、起搏器工作情况,当患者自觉胸闷、心悸等不适时协助医生明确诊断。 电极的安装: 导联端颜色红黄绿里 八、、红黄绿棕里 八、 紫 记号R L F N V1V2V3V4V5V6电极位置右手左手左脚右脚(1)(2)(3)(4)(5)(6) 胸导联的标准位置: V3 : V2与V4联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问 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问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问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

一、概述 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臵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 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 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臵于体表一定位臵,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 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 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⑶在房复极尚末完全结束时,随即在图上出现幅度最大的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⑷在心电图上,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圆钝而较大的波称T波。ST段、T波分别代表心室复极的缓慢期和快速期的心电活动。 2、探查电极与除极方向的位臵关系对心电图的影响 心肌除极时,正电位在前,负电位在后,其探查电极位臵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心电图波形。 ①探查电极迎着除极方向,出现直立波。如心电图中的R波。 ②探查电极背着除极方向,出现倒臵波。如心电图中的QS波。 ③探查电极介于除极和末除极之间,出现双向波。如心电图RS波。 二、常规心电图导联 导联就是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联有以下几种: ㈠肢导联:为心电活动反映到人体额面上的导联,有双极肢导联和单极肢导联之分。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安放于三个部位: 右臂(R)、左臂(L)、左腿(F) 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Einthoven(爱因多芬三角)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进行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脏在收缩之前,可有预先激动,并向全身扩散,使体表产生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电位差记录下来,其图型就叫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检查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性质如何,更确切地说,病变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查患者的心脏是否扩大,并检查出心脏扩大的具体部位。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对心电图讲解是必要的。 要进行心电图讲解,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一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有5个或6个波,从左至右为P,Q、R、S、T及U等波群;又分为7个部分,即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 1、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首要的是知道心电图上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

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 波的高度多不超过0.25mV,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应超过0.15mV。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0.11s。 QRS波群,继P波之后出现的一个狭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无)、R波和S波组成。它代表着兴奋从房室结发出先后通过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纤细的浦肯野纤维进入心肌细胞,刺激心室的收缩,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心室收缩的开始的心电图表现。 Q波,是在出现向上的波之前出现的明确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宽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们将它记做q波;若它高且宽,才被称作Q 波;当然有时它是缺无的。无论有无Q波,第一个出现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 波;紧随其后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它也可以根据深度分别命名为S波和s波。之后出现的向上的波被称作R’(r’)波,向下的波则称作S’(s’)波。因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组合成很多形态,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时间限制,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间0.08s,可以在0.06~0.10s范围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2009年ACC、AHA、HRS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指南

2009年ACC/AHA/HRS心电图标准化及解析指南 AHA/ACCF/HRS(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心律学会)这次联合颁布的心电图标准化与解析系列指南,急性心肌缺血/梗死内容解读如下。 急性心肌缺血和梗死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包括:T波高尖(即超急性T波改变);ST段抬高和/或压低;QRS波群改变;及T波倒置。 目前指南建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偏移达到或超过正常值上限,可诊断为急性缺血/急性梗死。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积极开始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是与非ST段抬高相对而言,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包含除ST段抬高以外的所有其他情况(ST段抬高程度未达标准或少于两个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或者没有明显异常改变)。 QRS形态改变反映了严重缺血/梗死区心肌的电活动异常。 体表12导联心电图能较准确地判断缺血/梗死的“罪犯”冠脉。 指南对目前应用的心肌缺血/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进行重新审定。主要涉及内容包括:①ST段抬高和压低的临床意义;②解剖学相邻导联的概念;③ST段偏移的标准;④应用ST段空间向量确定心肌梗死区及梗死相关冠脉;⑤缺血后T波改变的临床意义;⑥室内传导阻滞时心肌缺血/梗死的诊断;⑦量化QRS评估陈旧性心肌梗死范围。 一、ST段抬高和压低的临床意义 冠脉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在其外膜面导联出现ST段抬高,而背离导联出现ST段压低。 建议:在缺血导联描述中使用各导联的名称,如Ⅰ、Ⅱ、Ⅲ、aVR、aVL、aVF、V1~V6导联,而尽量避免称“前壁、下壁和侧壁”导联。但涉及到缺血/梗死区定位时,根据出现ST段改变的导联,仍可以称“前壁导联”或“下壁导联”等。 二、解剖学相邻导联的概念 目前诊断急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电图标准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出现ST段抬高;V1、V2、V3导联J点处ST段抬高大于0.2mV,其余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mV。经典的胸导联排列方法按解剖学顺序,从右前向左侧方向过度,呈现从V1至V6导联的顺序;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肢体导联却呈现Ⅰ、Ⅱ、Ⅲ和aVR、aVL、aVF的顺序,其并非按解剖学顺序排列,如果按从左上基底到右下方向过度的解剖学顺序,肢体导联应排列为aVL、Ⅰ、-aVR,Ⅱ、aVF、Ⅲ,其中-aVR导联指向30°(即aVR导联轴的负向),位于Ⅰ导联(0°)和II导联(60°)的中间,这种方法称Cabrera排列方式,其在瑞典已应用了25年。2000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ESC/ACC)指南推荐其作为12导联心电图的通用方式。 建议:心电图机应配备交换系统,以呈现解剖学相邻肢体导联心电图及其相应名称。 三、ST段偏移的标准 最近的研究显示ST段偏移范围与性别、年龄、心电图导联有关。健康人群,V2、V3导联ST段抬高幅度最明显,而且男性大于女性。 建议 1.年龄≥40周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导联小于0.2mV(2mm),其余导联小于0.1mV(1mm)。 2.年龄<40岁男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导联小于0.25mV(2.5mm)。 3.女性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在V2、V3导联小于0.15mV(1.5mm),其他导联小于0.1mV(1mm)。 4.V3R和V4R导联J点处ST段抬高正常值小于0.05mV(0.5mm),年龄<30岁男性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正 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0.12s;(3).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卢喜烈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卢喜烈1 朱力华2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 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 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

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房性二联律指窦性心搏与房性早搏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 1. P波 (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 (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8.额面平均电轴传统的正常值范围是0~+90°,近些年有学者研究认为平均电轴的正常范围应在-30°~+105°,因为平均电轴与年龄有关,<40岁者多在0~+105°,而>40岁者多在-30°~+90°。

心电图检查实验报告

心电图检查实验报告 心电图测量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器械】 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 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c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c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xx—xx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开课实验室:信自楼111 xx年12月5日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ECG-11B心电图机的使用.

2. 进一步理解心电导联方式. 3. 进一步熟习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仪器、材料 XDT-1心电图机,医用酒精,导电膏(可用生理盐水代用)。 三.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P波:0.2mV;Q波:0.1mV;R波:0.5~1.5mV;S波:0.2mV;T 波:0.1-O.5mV;P-R间期:0.12~0.2s;QRS间期;0.06—0.1s;S-T段:0.12~0.16s;P-R段:0.04~0.8s。 四. 心电图导联 ? 图二标准肢导联 ? 单极肢导联 ? 单极胸导联

心电图实验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 2013 —2014 学年 第 一 学期 ) 课程名称:现代医学电子仪器原理与设计 开课实验室:信自楼111 2012年12月5日 年级、专业、班 生医091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心电图实验 指导教师 教师评语 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一. 实验目的 1. 学会ECG-11B 心电图机的使用. 2. 进一步理解心电导联方式. 3. 进一步熟习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 二. 实验仪器、材料 XDT-1心电图机,医用酒精,导电膏(可用生理盐水代用)。 三. 心电图的典型波形 P 波:0.2mV ;Q 波:0.1mV ;R 波:0.5~1.5mV ;S 波:0.2mV ;T 波:0.1-O.5mV ;P-R 间期:0.12~0.2s ;QRS 间期;0.06—0.1s ;S-T 段:0.12~0.16s ;P -R 段:0.04~0.8s 。 四. 心电图导联

● 图二 标准肢导联 五. 实验内容及步骤 内容:从心电导联方式中任选一种导联,用手动方式操作,绘出心电图,在心电图中标出P 波、R 波、T 波,并读出其幅度,填入实验数据表。 步骤:1).本实验中主要采用的是标准肢体导联I 、II 、III ,故按照下表把四个相应的电极接在人体上。 2).在人体四肢擦上生理盐水(酒精),把红色电极接在右手上,把黄色电极接在左手上, 电极位置 电极标志符号 导联线颜色 电极色码 右手臂 R 黑 红 左手臂 L 黑 黄 右 脚 RF 黑 黑 左 脚 F 黑 绿 胸 部 C1 白 红 C2 白 黄 C3 白 绿 C4 白 棕 C5 白 黑 C6 白 紫 ● 单极肢导联 ● 单极胸导联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常见心电图诊断依据 此由具有较高兴奋性及传导性的心肌纤维所组成。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氏纤维。 (一)窦房结位于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是血管、神经、肌肉结构,有起搏细胞及过渡细胞,此处起搏细胞冲动发放频率最高,是整个心肌活动的起步点。 (二)结间束窦结与房室结间有三条传导途径,称前、中、后结间束,前结间束又分出一房间束称:Bachamnn束,以此联接左、右心房、窦房结与房室结。三条结间束中以前结间束最短,故在正常情况下,冲动易于先通过此束传导。 (三)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右侧壁的后下方。其上端与三条结间束相连,下端延续至房室束。房室结为房室间正常传导的唯一通路。房室连接区包括冠状窦区、房室结、房室结与房室束的连接区。许多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连接区的传导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 (四)房室束(希氏束)在房室结下部传导纤维逐渐排列呈束状,向下延续成房室束。

(五)左、右束支房室束在室间隔上部分成左、右两支,左束支下行至室间隔上、中1/3交界处分成两组纤维,分别称为前上及后下分支。前上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的前半部及左心室前侧壁。后下分支扇形分布于室间隔后半部及左心室膈壁。右束支较左束支细小,沿室间隔右侧面走行,分布至整个右心室。 (六)浦氏纤维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内膜下分成无数呈网状的传导纤维,即浦氏纤维。其末端与普通心肌纤维相连接。 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诊断要点就是,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正常P波在多数导联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但双峰间距<0.04s. (2)方向窦性P波在aVR导联倒臵,在Ⅰ、Ⅱ、aVF 和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V:)可以直立、低平、双向或倒臵。若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臵,称为逆行P波,表示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常见异常心电图诊断标准 一. 心肌梗塞 1.基本图形:a ①坏死Q波,时间>0.04秒,深度>1/4R。 ②损伤性ST段抬高,弓背向上。 ③缺血性T波改变。 2.心电图演变过程: 起病数小时之内,可无异常或仅出现高耸T波。起病数小时之后,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ST段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左右,出现病理性Q波,此为急性期改变,病理性Q波永久存在(偶可见Q波消失)。抬高的ST段可持续数天至两周左右后,恢复至基线水平,T波可以低平或倒置,此为亚急性期的改变。起病数周数月之后,T波呈V行倒置,倒置的T波可永久存在,或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正常。 3.心电图定位: 前间壁V1---V3下壁ⅡⅢ avF 广泛前壁V1---V5高侧壁Ⅰ avL 前侧壁V5—V7 Ⅰ avL 二.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 1. T波变化,最早TV1>TV5,然后T波低平(T<1/10R)、双向、甚至倒置(QRS波群不以R为主可以倒置,如Ⅲ,AVR,V3R,V1,V2可倒置)。 2. ST段下移超过0.05mv(除AVR)。 3. 出现心律失常,传导阻滞。 4. QT间期延长(正常心率者QT间期0.36~0.44秒)。 三. 房性早搏: 1. 提早出现房性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P’-R间期≥0.12秒。 2. 房性P’波之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T波与QRS波的主波一致。 3. 不完全代偿间歇。 四. 交界区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 2. P’波有三种可能:①先有逆行P’波(即倒置的P波),再有QRS波群,但

此P’-R间期<0.12秒②先有QRS波群然后有逆行P’波,此R’-P间期<0.20秒③只有QRS波群而无P’波。 3. 交界区早搏的T波与QRS波群主波一致。 4. 完全代偿间歇。 五. 室性早搏 1.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前无P波。 2. QRS波群时间≥0.12秒。. 3. 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 完全代偿间歇。 六.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早搏或交界区早搏(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50次/分,节律一般绝对规则。 2. 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0.10s。 3. ST-T无改变,但发作时可有改变。 七. 室性心动过速 1. 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室性早搏(连续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多数为150~200次/分,R-R大致相等,室律略有不齐。 2. 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s,T波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3. 如果出现窦性P波,可发现P波与QRS波群指尖无固定关系。 八. 心房扑动 1. 心电图上无P波。 2. 可出现锯齿状的F波,其频率是250~350次/分。 3. QRS波群的形态正常,如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是固定的假设为4:1或5:1则心律比较规整,如传导不规律则心律不整齐。 九. 心房颤动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 2. f波频率350~600次/分。 3. QRS波略有差异,R-R间期绝对不规整,心率80~180次/分。 十. 心室的扑动(略) 十一. 心室颤动(略)

动态心电图解读

动态心电图解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作者:卢喜烈作者单位:1.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 (202001)实用心电学杂志编辑部 动态心电图作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动态心电图又作为心率变异性分析、心率震荡预测心脏性猝死引起了学者的重视。 心电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临床医生的要求产生了动态心电图报告,因此,动态心电图报告是医与技结合的产物。不同厂家生产的Holter仪器,产生的动态心电图报告的内容不尽相同。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几家高端Holter厂家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函解读如下: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心率与心律失常、ST-T趋势图、起搏心电图、心率趋势图、直方图等。 (一)、心率与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日期、记录时间、全总心搏数、最高/最低/平均心率、心律失常、起搏器评价、ST-T改变、心率变异分析等内容。 1、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包括了窦性心搏、房性心搏、交界性心搏、室性心搏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 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12h及下午14h~22h的心率,夜间心率指22h~次日6h、12~14h的心率。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监测分钟(一般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2、长短间歇

长间歇:一般将大于长的R-R间歇,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R-R 间歇:见于下列情况:(1)早搏后代偿间歇;(2)房性早搏未下传;(3)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4)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5)窦性停搏;(6)房窦阻滞;(7)房室阻滞;(8)双束支阻滞;(9)起搏器夺获失败;(10)心室停搏等。 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期:(1)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期<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2)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有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3、窦性心律 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止。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4、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指连发的2个房性早搏。 房性二联律指窦性心搏与房性早搏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 房性三联律:(1)一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早搏,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2)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早搏,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 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早搏,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 房性早搏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1)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2)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