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主动脉瘤的治疗

主动脉瘤的治疗

主动脉瘤的治疗
主动脉瘤的治疗

主动脉瘤的治疗

● 患者性别:男

● 患者年龄:55

● 病史:高血压 10年以上

●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

彩色超声检查报告

心脏测量:

右室流出道内径 28mm 右室内径 18mm

主动脉内径 30mm 室间隔厚度 10mm

左房内径 36mm 左室内径 51mm

左室后壁厚度 10mm 肺动脉内径 20mm

主动脉内径 59mm

心功能测定:

EF 70% FS 40% SV 120ml CO 7.41/m A>E

左房内径增大,升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宽,呈瘤样扩张,各瓣膜形态及活动未见异常,室壁运动未见异常。

M超:

主动脉前壁曲线示主波上升速度减慢,重搏波变小。

彩色多普勒:

过二尖瓣可见五彩镶嵌返流束。

过三尖瓣可见五彩镶嵌返流束。

过主动脉瓣可见五彩镶嵌返流束速度(4.3m/s)。

超声提示:

1.左房大、主动脉硬化。

2.升主动脉瘤。

3.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中度)病情就是这些。

请问各位医师、专家,升主动脉内径59mm是不是已经很严重了?治疗上只能进行手术治疗吗?如果手术治疗,风险有多大?手术后的效果如何?很多医院做不了这样的手术,能不能给建议几家医院?如果风险大,有没有保守治疗的方法?我们全家非常希望得到您的建议和帮助!非常非常感谢!

为什么近来动脉瘤的发病率增高?

发表时间:2009-02-02 发表者:吕志前 (访问人次:53)

随着工业发达和高速交通的日益迅猛发展,外伤性主动脉瘤的发病率日益增多。

由于心脏出口和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比较固定,当高速运动突然停止时,由于血管内血液的冲击,可以将该处的血管内膜撕裂,产生夹层动脉瘤,如中层亦被撕裂,甚至血液流出血管外,有立即死亡的危险。但如果裂口不大,血液被肺脏或其他周围组织包裹,亦可以成为假性动脉瘤。

先进的诊疗仪器使得夹层动脉瘤的发现更为及时。夹层动脉瘤的确实病因尚未明了。大都认为在升主动脉起始端或弓降部的内膜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内膜坏死,血液即从该处进入血管的中层和内膜层之间,血液冲击使两层剥离成双腔的主动脉,可局限于弓部,亦可延伸至肾动脉或髂动脉水平。夹层动脉瘤的内膜面常在瘤体的近端和远端各有一破裂口,血液在两层间流动,形成双腔管,该病发展极为迅速,极易破裂。以前,没有MR或CT很难在病变的早期确诊,病程长者大都死亡。随着仪器的先进和诊疗水平的提高,这种病变可以及早得到诊断,使其早期诊断率和发现率提高。

2动脉瘤的预后如何?

所有的动脉瘤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论其病因如何,预后均极严重。后果大都是破裂死亡,或因瘤体极度扩大,压迫临近的重要脏器,如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等致死。还可表现为胸壁有搏动性肿块,颈静脉怒张、呼吸音异常、痰中带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提示动脉瘤已经或即将破裂或压迫严重脏器,都是绝对的急症手术指症。

与动脉瘤预后相关的因素有:①病因中以外伤性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最好;②夹层动脉瘤因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佳;③年龄超过60岁,并存冠心病的手术死亡率高;④伴有瓣膜病变、高血压病患者手术死亡率高;⑤动脉瘤的位置越靠近心脏,越易恶化、扩大或破裂,手术死亡率高。

什么是主动脉瘤?

发表时间:2009-02-02 发表者:吕志前 (访问人次:105)

随着MR和CT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医疗认识水平的提高,主动脉瘤的发现率较以前明显提高。主动脉瘤是主动脉壁由于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的原因,如发育畸形、创伤、动脉硬化、感染、动脉壁中层坏死等,致使动脉壁失去正常的结构,导致维持压力和大动脉功能的弹力纤维层变脆弱或坏死,丧失其牢固性和弹性所致的病变。

所有的主动脉瘤,均具有进行性增大的趋势,不论什么原因所致,预后均极严重。其后果大多是动脉瘤破入气管、纵隔和胸、腹腔、腹膜后间隙、消化道内导致大出血甚至死亡。随着瘤体的增大,破裂的危险性增加。

动脉瘤的分类

动脉瘤分为3类:即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

1.真性主动脉瘤

动脉壁全层有瘤变后扩张。

2.假性动脉瘤

瘤壁不是动脉壁全层结构,只有内膜面覆盖的纤维结缔组织,其原因多由于动脉受撞伤或锐性物刺破动脉壁,引起的血肿所致。

3.夹层动脉瘤

由于内膜创伤、中层血管壁囊性坏死及血肿,致使从内膜的破口处将血管壁解离分为两层,在影像上称为真血管腔和假血管腔(非正常的血管腔)。根据其累及主动脉部位,按DeBakey分型为:I型夹层,累及胸和腹主动脉全程;II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III型A夹层,累及膈肌以上降主动脉;III型B夹层,累及胸部降主动脉直达腹主动脉及髂动脉。不同的病理分型,其手术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2005-1-26 9:55:25

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急性病例,一旦疑为主脉夹层动脉瘤,就立即给予处理,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夹层血肿扩展。因为夹层血肿不断扩展,可使重要脏器受压,造成脏器缺血与功能障碍,血肿向外破裂等,这势必会严重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必须降低收缩压和心室喷射速度,以减少对主动脉的激惹作用。①止痛:可用杜冷丁或吗啡静脉注射。因该药有抑制呼吸等副作用,应由内科医师应用。②降压:尽快将收缩压降至13.3~16.0kPa(100~120mmHg) 以下,可用硝普钠静脉滴注,以减轻心脏后负荷和降压,但应注意按血压控制水平,及时调节滴速。另外,还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心得安等,以减轻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疼痛缓解是夹层动脉瘤停止发展、治疗显效的指标,只有疼痛缓解后,才可行主动脉造影检查。

(2)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急性期(6周内)病死率很高。近端夹层内科治疗病死率约 70%,外科治疗病死率约30%。远端夹层内科治疗组为20%,外科治疗组为50%。内科治疗组复发率高于外科组,故远端夹层若条件适宜,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无论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抢救成功后仍应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和

减弱心肌收缩力的药物,以防复发,如β受体阻滞剂,将收缩压控制在17.3kPa(130mmHg)以下,即可避免分裂继续发生。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病例汇报: 姜xxx,女性,63岁,农民,2015-11-2急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出现腹痛,伴有轻度压痛,多于餐后症状较重,伴有排便减少,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其腹主动脉彩超提示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肠管胀气,考虑有腹主动脉瘤压迫肠管。给予平稳血压,并积极润肠通便治疗后,排便症状改善,但其腹部隐痛持续,多为胀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治疗。门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自此次发病来,精神弱,饮食少,二便少,排便费力,夜间睡眠较差,体重有所减轻。 既往史: 高血压,高脂血症,反流性食管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乙肝病毒携带病史,无烟酒史。否认外伤史,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导联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或T波倒置,部分导联可见q 波。 腹主动脉彩超: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CTA示:腹主动脉瘤。 化验结果: 生化---钙1.92mmol/L;白蛋白30.1g/L; 血常规---白细胞11.35×109g/L;红细胞3.3×1012g/L;血小

板88×109/L; DIC---凝血酶原时间16.5S;D-二聚体1139ng/mL;HBV-DNA: 1.0E+7IU/mL 目前状况: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弱,时有腹部隐痛,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可触及搏动样肿物,准备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于2015-11-4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留观,于2015-11-6返回病房。 疾病相关知识 ㈠疾病原因: 退行性疾病:囊性中膜坏死,主动脉夹层 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SLE等 创伤 感染性因素:真菌,结核,葡萄球菌,沙门菌等 ㈡症状和体征: 不典型,常为体检发现。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 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 05-12-16 16:14: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 摘要: 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 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操作规范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伴下列情况者应考虑介入治疗:①经典AD伴假腔明显扩张和真腔塌陷;②慢性AD降主动脉直径≥50mm;③夹层发生在1个月以内,降主动脉直径≥40mm或假腔扩张加重;④AD合并主动脉破裂﹑动脉瘤形成﹑溃疡样病变扩大或主动脉穿通性溃疡等严重并发症;⑤AD合并重要脏器缺血、胸腹腔积液增加、顽固性高血压药物不能控制及持续疼痛药物无法缓解。 【相对适应症】 (1)StanfordB型AD:内膜破口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间距离≤1cm的AD为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相对适应症。这时常常需要覆膜支架部分或完全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以达到治疗疗效或避免Ⅰ型内漏发生。但支架植入前一定要了解双侧椎动脉情况和左锁骨下动脉的开口与左颈总动脉的

开口的距离,必要时可先行人工血管转流术。 (2)StanfordA型AD:并不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其某些特殊类型也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即StanfordA型AD的内膜破口位于主动脉峡部或降主动脉,夹层向主动脉升弓部逆撕,也有人称其为逆撕型StanfordB型AD,升主动脉受累但没有内膜破口的也适合介入治疗。 (3)经典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应该是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的禁忌症,因它不存在内膜破口或血流交通,可密切随诊。但IMH发展或形成并发症,如形成经典AD﹑假性动脉瘤或溃疡样病变,可选择介入治疗。 【禁忌症】 ①髂动脉、股动脉严重狭窄或扭曲变形,导载系统无法通过;②并发心包填塞,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受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Ⅱ级);③锚定区严重粥样硬化性病变或锚定区主动脉内径明显增粗≥4cm;④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间夹角呈锐角;⑤马凡(Marfan)综合征及结缔组织遗传

胸主动脉瘤概述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Thoracic Aortic Aneurysms)不是真正的肿瘤,而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一处或多处向外膨出,出现的像“瘤子一样”的改变。胸主动脉瘤指的是发生在主动脉窦、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降主动脉的动脉瘤,是退行性变,胸部主动脉部分异常扩张,变形,呈瘤样突出。 目录 1发病原因 2病理生理 3临床分型 4临床表现 5疾病诊断 6疾病治疗 7疾病预后 1发病原因 约80%的胸主动脉瘤是继发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14%是由于梅毒引起,其他的原因包括先天新因素、马凡氏综合征及胸部顿挫伤。大多发生于6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10:2。胸主动脉瘤的患病率占主动脉瘤的20.3%—37%。 2病理生理 胸主动脉中层囊性变性是导致胸主动脉瘤的最重要原因,可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坏死、弹性纤维变性和黏液样物质沉积。这种病理变化多发生在升主动脉,少数可见于降主动脉.可使主动脉壁变薄、扭曲形成梭形动脉瘤,若发生在主动脉根部可引起主动脉瓣反流。所有Marfan综合征者,均可见主动脉壁中囊性改变,也可见于其他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如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升主动脉瘤很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但可伴有广泛的粥样硬化,尤其是肾动脉、脑动脉和冠状动脉。主动脉弓部的动脉瘤常累及到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常是由于中层囊性变性、动脉粥样硬化、梅毒或其他感染所致。胸主动脉瘤常合并有高血压,后者可影响主动脉壁的强度,加速动脉瘤的膨胀。在胸部,局限性囊性动脉瘤比环状或弥漫性动脉瘤更为常见。 3临床分型 胸主动脉瘤可分为:1、升主动脉瘤,从主动脉根起,至无名动脉起始部止,可并发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主动脉弓动脉瘤,从无名动脉至左锁骨下动脉。3、胸部降主动脉瘤,从左锁骨下动脉起至膈肌一段主动脉。4、胸部降主动脉下端,从胸部降主动脉下端至腹主动脉上端。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胸腹主动脉。 4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缓慢,早期多无症状和体征,至后期由于动脉瘤压迫周围组织而产生症状,其临床表现由于动脉瘤的大小、形状、部位和生长方向而有不同。如主动脉瘤压迫气管和支气管可引起咳嗽、气急、肺炎和肺不张;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膈神经引起膈肌麻痹;压迫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可引起上肢及颈部、面部、上胸部浮肿;压迫胸骨可引起胸痛。 1、在瘤体对临近器官无明显压迫,牵扯或破裂之前,大多数胸主动脉瘤可无症状,于胸摄片时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瘤体的大小和部位有关。 2、胸痛:市胸主动脉瘤最常见的症状,一般不严重,多为胀痛或跳痛,系动脉瘤膨出增大、牵拉或压迫周围组织所引起,压迫侵蚀胸骨、肋骨和脊椎及神经时,疼痛可加重。若出现撕裂样剧痛,可能为瘤体扩展,濒临破裂。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合理应用和技术要点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合理应用和技术要点 符伟国,李永生,王玉琦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的基本原理是在血管造影(DSA)动态监测下,将人工血管内支架经股动脉或髂动脉导入腹主动脉内,在血管腔内将动脉瘤壁与血流隔开,消除动脉瘤壁承受血流直接冲击并维持腹主动脉血流通畅。EVAR 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术后恢复快和病人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危AAA 病人[1-2];但也会导致诸如内漏、支架移位、“垃圾脚”等并发症。 1 病例合理选择 AAA 腔内手术较开放手术对病人全身状况要求降低,更注重对病人腹主动脉局部解剖结构的掌握,病例的合理选择往往决定手术的成败。 1.1 严格掌握适应证 国内择期手术的主要适应证包括: (1)无症状的AAA 直径>5.0 cm;(2)AAA 直径<5.0 cm 但有破裂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需早期手术;(3)影像学检查发现瘤体扩张速度半年内>0.5 cm;(4)确定有与AAA 相关的腹痛等症状者;(5)有腹部外科手术史、AAA 复发等情况,手术解剖困难或创伤较大不能耐受手术者;(6)高龄或伴有心、肺、肾脏等重要脏器疾病,开放手术危险性较大的病例[3]。 1.2 注意排查禁忌证

具体的禁忌证有[4]:(1)AAA 已经破裂,生命体征不稳定时。(2)对造影剂过敏,或肝肾功能不全者。(3)孕妇或血液病病人。(4)动脉瘤已累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5)动脉瘤近侧瘤颈直径>28 mm,长度<15 mm。(6)瘤颈近远端直径差>4 mm,或角度>60;瘤颈的严重钙化、附壁血栓和漏斗状瘤颈是腔内治疗的相对禁忌证。(7)髂总动脉内径>12 mm 或髂外动脉<6 mm,髂动脉成角>90或双侧髂内动脉受累;髂动脉多处硬化或扭曲,伴有广泛钙化者应视为相对禁忌证。(8)全身或腹股沟处有感染。(9)术前有证据表明脊髓无丰富侧支血供。(10)肠系膜下动脉是结肠的主要血供来源。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及支架类型的改进,对近端瘤颈长度以及瘤颈与腹主动脉瘤体的夹角的要求有所降低,我们的经验是当近端瘤颈长度< 10 mm 且>5 mm,而近端瘤颈纵剖面非上窄下宽的梯形, 无明显扭曲钙化时可以行EVAR;当主动脉与近端瘤颈之间夹角>60且<90,近端瘤颈长度>10 mm,可以考虑EVAR;如果解剖结构适宜、病人血压稳定,部分AAA 破裂的病人也适合EVAR 治疗。1.3 注重病人意愿除增长迅速(>1 cm/年)或有症状出现外,一般小的AAA(<5 mm)发生破裂的危险性非常小,早期手术与观察后的晚期手术效果基本相同[5]。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注重病人的个人意愿非常重要。另外,尊重病人的意愿,获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也是规避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2 技术要点 2.1 术前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术前准确测量各项参数是手术成功的

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1-04-15T14:52:35.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边江 [导读] 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 边江(肇东市人民医院 151100)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142-02 【摘要】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但是3/4位于腹主动脉,而从胸降主动脉至上腹部占1/4。主动脉瘤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梅毒、先天性、外伤、感染和遗传性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与坏死,管内血流高压冲击而引起的局限性管腔显著扩张或膨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瘤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 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结果: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胸主动脉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常在X线检查中发现。症状与瘤体发展速度以及位置有关。 1.疼痛常在上胸或背部并向左肩、上肢、颈部放射。后者常是瘤体即将破裂或侵蚀骨、神经所引起。疼痛若呈撕裂或刀割状且沿血管放射,则提示夹层动脉瘤。 2.呼吸困难压迫气管、支气管所致,常在坐位、胸部前倾时改善。 3.咳嗽为气管或支气管刺激所致,也可因压迫支气管引起阻塞而产生继发性感染。 4.声音嘶哑或失音弓部瘤压迫左侧喉返神经所引起。 5.吞咽困难压迫食管所致。 6.咯血或呕血动脉瘤侵蚀或破裂入气管或食管之故。 7.神经系统症状除压迫喉返神经外,尚可压迫膈神经,产生呃逆或膈肌麻痹;压迫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痛;有降主动脉瘤可腐蚀椎体,压迫脊髓而产生截瘫。 (二)体征 1.异常搏动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扪及到搏动。 2.杂音动脉瘤表面有血管杂音。在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则有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及相应的心脏和周围血管体征。降主动脉瘤时,背部可有收缩期震颤和血管杂音。 3.两上肢血压差别压迫一侧头臂动脉,可产生两上肢血压、脉搏明显差别。 4.上腔静脉综合征升主动脉或弓部瘤压迫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引起面、上肢水肿及颈、上肢、胸壁静脉怒张。 5.霍纳综合征压迫左侧颈下交感神经干,引起左侧眼球凹陷、眼裂狭小、瞳孔缩小、一侧面部血管扩张、无汗等症状。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患者可无症状或受累动脉部位疼痛或缺血的临床表现,局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2.胸升主动脉动脉瘤可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和舒张期倒水样杂音,表明主动脉瓣受累,造成主动脉关闭不全和进行性心力衰竭加重。 3.超声心动图、CT、MRI或主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主动脉瘤需与附着于主动脉上的实质性肿块区别,后者引起传导性搏动,主动脉造影可以做出鉴别。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病变处主动脉扩大。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诊断也有用。胸主动脉瘤的后前位X线片示升主动脉边缘较膨隆,主动脉增宽,食管主动脉压迹增宽,降主动脉轮廓。 四、治疗 治疗原则为胸升主动脉动脉瘤必须手术替换带瓣的人工血管(人工主动脉);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动脉瘤若有缺血或压迫症状,应该尽快手术,替换人工血管。 1.内科治疗 (1)控制高血压:维持收缩压为16kPa(120mmHg)或以下。 (2)对症治疗:如胸痛、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治疗。 (3)病因治疗:如动脉粥样硬化和梅毒的治疗。 2.外科治疗任何有症状的胸主动脉瘤,或无症状但瘤体直径>6cm时,应切除动脉瘤,且用人造涤纶血管移植。如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左心室功能、冠状动脉病变和脑血管情况。手术死亡率为10%左右。 3.介入治疗对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瘤伴或不伴髂动脉受累者,也可用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 参考文献 [1]明广华,张宇辉,吴海英,等.17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363366.

胸主动脉瘤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胸主动脉瘤 【疾病概述】 胸主动脉瘤是指胸部主动脉某处或某段腔径异常扩大,形成瘤状,时胸主动脉最为常见且需行外科治疗的病症。据Carlsson统计,其发病率约占尸体解剖中的2%。其发病率随年龄递增,男性多于女性。 胸主动脉瘤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囊性中层坏死、感染(以梅毒感染最为常见)、先天性、创伤等。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使主动脉壁的弹力组织及平滑肌组织都失去了完整性,在血流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主动脉壁逐渐向外扩张、变薄,从而形成主动脉瘤。按形态分:梭形主动脉瘤、囊型主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其直接和范围呈渐进性发展,最终导致动脉瘤壁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Bickerstaff等报道,胸主动脉瘤确诊后的5年存活率为19%,74%的病人死于动脉瘤破裂。 临床表现:其症状主要由瘤体压迫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主动脉瘤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压迫颈交感神经节会造成Horner综合征。主动脉瘤压迫胸骨肋软骨产生疼痛。升主动脉根部扩张可能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胸主动脉瘤常伴有疼痛,如疼痛突然加剧则预示破裂可能。许多患者可无症状直至瘤体破裂时才发现本病,为突然发病,病死率极高。 临床检查方面:X线检查:主动脉阴影扩大,提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在透视下可以见到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瘤。CT对腔内血栓更为敏感,并能显示动脉瘤与临近结构。尤其多排CT及其三维重建能够很确切地反映病变的位置和范围。MRI检查在发现血栓和诊断夹层动脉瘤上尤有作用。DSA及主动脉造影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很有价值。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胸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分裂,并使主动脉外膜扩张而形成的假性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以腹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扩张为特点,瘤体一旦破裂常危及生命,临床上以位于肾动脉以下者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体位:绝对卧床,避免腰腹过屈、深蹲等不当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诱发瘤体破裂。 (2)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对较大的或疼痛严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要警惕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一旦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或范围扩大,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 2.术后 (1)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手术24h后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防止人工血管扭曲、受压等;术后7d内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采用滚轴式翻身法;7d后根据病情协助下地活动。 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血压控制在130/90mmHg 左右;术后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应用镇痛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③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情况,给予腹带包扎,减轻翻身和咳嗽时的张力,减轻疼痛。 ④呼吸道的护理:全身麻醉术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腹部切口疼痛及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原因,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因此应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嘱患者避免突然坐起、强扭上身、剧烈咳嗽等,以减少引发出血的诱因。 急性肾衰竭:术后应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尿量,每小时尿量≥25ml,遵医嘱及时复查肾功能。 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升高。 (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嘱患者下肢平伸,取平卧位24h,并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②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意识、尿量。 ③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注意观察双下肢皮温、皮色、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内支架血栓形成。 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12h内要达到1500ml,以促进造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 【疾病概述】 胸主动脉瘤是指胸部主动脉某处或某段腔径异常扩大,形成瘤状,时胸主动脉最为常见且需行外科治疗的病症。据Carlsson 统计,其发病率约占尸体解剖中的2% 。其发病率随年龄递增,男性多于女性。 胸主动脉瘤可分为: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囊性中层坏死、感染(以梅毒感染最为常见)、先天性、创伤等。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使主动脉壁的弹力组织及平滑肌组织都失去了完整性,在血流压力的长期作用下,主动脉壁逐渐向外扩张、变薄,从而形成主动脉瘤。按形态分:梭形主动脉瘤、囊型主动脉瘤、夹层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一旦形成,其直接和范围呈渐进性发展,最终导致动脉瘤壁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Bickerstaff 等报道,胸主动脉瘤确诊后的5 年存活率为19%,74%的病人死于动脉瘤破裂。 临床表现:其症状主要由瘤体压迫侵蚀周围组织所引起。主动脉瘤压迫气管和支气管时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嘶,压迫颈交感神经节会造成Horner 综合征。主动脉瘤压迫胸骨肋软骨产生疼痛。升主动脉根部扩张可能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绞痛甚至心力衰竭。胸主动脉瘤常伴有疼痛,如疼痛突然加剧则预示破裂可能。许多患者可无症状直至瘤体破裂时才发现本病,为突然发病,病死率极高。 临床检查方面:X 线检查:主动脉阴影扩大,提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形态,在透视下可以见到动脉瘤的膨胀性搏动。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瘤。CT 对腔内血栓更为敏感,并能显示动脉瘤与临近结构。尤其多排CT 及其三维重建能够很确切地反映病变的位置和范围。MRI 检查在发现血栓和诊断夹层动脉瘤上尤有作用。DSA 及主动脉造影对主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指导很有价值。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胸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分裂,并使主动脉外膜扩张而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形成后,原主动脉的管腔称为真腔,在主动脉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的管腔称为假腔,真、假腔之间的主动脉壁内膜结构称为膈膜,沟通真、假腔的部位为夹层裂口。根据夹层裂口部位和夹层累及的范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目前主要有两种分型方法。Debakey

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

腹主动脉瘤并不是通常所说的肿瘤,而是由于动脉血管扩张形成象气球一样的包块,由于其管壁薄,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造成大出血导致病人死亡,被形容为“腹部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的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腹主动脉瘤在65岁以上老人中发病率约为8.8%,其中男性发病率较高。那么,对于这种病,人们一般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 腹部的定时炸弹——选择外科治疗方法 由于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十分致命的疾病,所以药物治疗只能从某种程度上延缓病情的发展,却不可能从根本上治好腹主动脉瘤,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专家建议患者应尽早选择外科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外科治疗方法种类繁多,有些疗法操作繁琐,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费用也比较高,一般难以被患者接受。那么,有没有一种疗法,能从根本上治愈腹主动脉瘤,又不会对患者产生大的创伤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外科治疗方法:权威专家一致推荐——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针对患者急切的需要,血管外科很早就开展了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该疗法目前已成为了血管外科诊疗中心的特色项目之一,中心运用此技术已成功治愈上万例腹主动脉瘤患者,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医疗技术保障!很多患者可能就有疑问了,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疗法呢?我们来深入了解下吧! 【原理】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小支架拆除大炸弹!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目前常用的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方法,它是一种腔内微创隔绝术。其原理就是在腹主动脉瘤的瘤部,放置一个大小、长度适宜的覆膜支架,可以完全封闭腹主动脉瘤,最终使得动脉瘤的血液逐渐凝固、机化。该疗法从根本上防止腹主动脉破裂,避免发生致死性大出血。 【疗法优势】较于传统的治疗手术,“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有三大优势:

胸主动脉瘤的手术配合体会

胸主动脉瘤的手术配合体会 发表时间:2012-08-31T08:34:54.6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李宝芝[导读] 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9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李宝芝(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心外科手术室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96例胸主动脉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因病情严重,手术技术复杂,难度高,术后 并发症较多。对手术配合则要求很高,通过96例胸主动脉瘤的手术配合使我们得到了以下的配合经验及体会:【关键词】胸主动脉瘤手术配合体会 1.临床资料 本组共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龄19-70岁。胸主动脉瘤体直径48-90c m,平均瘤体直径57±9m m。真性动脉瘤70例,其中马凡氏综合症25例,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它原因所致升主动脉瘤36例均有主动脉瓣环扩张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中—重)度。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5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2例(均为前降支重度狭窄);胸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10例,均为慢性夹层动脉瘤,DeBakey Ⅰ型10例,Ⅱ型2例。累及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瘤共12例,其中真性动脉瘤3例,夹层动脉瘤8例,夹层同时累及胸降主动脉的5例。 2.术前准备 2.1.心理准备:由于该手术具有较大的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术前应根据患者瘤体的大小、部位等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参加手术的护士应参加术前讨论,以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方式、步骤。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的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应仔细探视患者,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以减少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状态面对手术。 2.2.物品的准备:体外循环器械,根据患者准备好适合的人造血管,股动、静脉插管。除颤仪,血液回收机,电刀,电锯,备足5-0、4-0、3-0普理灵线,各型号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膜,腹股沟撑开器,动脉夹,止血纱布等。 3.手术配合 3.1.巡回护士的配合:接患者入手术室后,迅速建立有创动、静脉,协助麻醉医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肛温、口温置入。根据手术放置体位,注意保暖、压疮防护。 3.2.器械护士配合:手术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正中或(和)左后外侧开胸。建立体外循环,经升主动脉或股动脉用3-0普理灵线作正反双荷包插管,右房用3-0普理灵线作荷包插入上下腔管,左心用4-0普理灵线作荷包后放左心引流管,主动脉根部用4-0普理灵线作荷包插冠脉灌注管。累及主动脉弓的胸主动脉瘤患者行半弓置换17例,全弓置换12例。Bentall手术50例,Cabrol12例。Wheat手术9例,象鼻支架手术6例。手术中人造血管与主动脉吻合均用4-0普理灵。常规用5-0普理灵线作C a b r o l内引流,即用残余瘤壁包裹人工血管。用8-10m m G o r e-t e x血管作开孔与右心耳架桥,将渗血或漏血引入右心房。常规放置心包及胸骨后引流管,止血后逐层关胸。 4.体会 胸主动脉瘤是因胸主动脉内膜断裂,血液流入血管壁,形成血肿并扩大而引起的[1]。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好方式。但体外循环难度大,保障重要脏器的供血是手术的重要环节,手术均采用深低温体内循环的方式。故要求主动脉阻断时间尽量缩短,以减轻组织的缺血损害[2]。因此,手术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术中配合技巧,手术用物的充分准备也是缩短手术时间的保障。针对胸主动脉瘤的手术,我们的体会是:(1)做好术前访视和术前讨论,向手术医生细致了解手术步骤及手术用物;(2)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尽量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3)手术台上、台下配合要默契,手术用物要做到配备准确、充分;(4)手术护士要精力集中,特别要在主动脉阻断后,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因为手术配合不到位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5)手术中注意血液的回收,手术一开始即启动血液回收机,通过负压吸引管将手术区域出血收集到储血器中,在收集血液的同时加入抗凝剂(肝素),通过过滤、离心、洗涤处理后回输给患者。避免了血液交叉配血的过程而延误抢救,避免了输异体血所致的输血反应、传染病,又起到了节约用血的作用;(6)三天需要到病房随访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参考文献 [1]蓝锡纯,心脏外科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640 [2]顾恺时,心胸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81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胸主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胸主动脉瘤(ICD-10:I71.211),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ICD-9-CM-3:38.73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胸主动脉直径大于正常直径的50%以上即可诊断胸主动脉瘤。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71.211胸主动脉瘤。拟行手术符合ICD-9-CM-3:38.73002;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 4. 主动脉解剖条件适合腔内修复治疗 5.患者选择腔内修复治疗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12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片、主动脉CTA、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主动脉造影等;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具有胸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指征。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不超过入院后4天。 1.麻醉方式:主动脉瘤腔内治疗麻醉常规,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手术植入物:主动脉覆膜支架血管。 3.术中用药:心脏主动脉外科、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病情需要决定。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 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 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alma 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 发现在50 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 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 二、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

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 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 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 年的随访发现, 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 <0 1001)。其他研究则表明, 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 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 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 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 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 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 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 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 局部金属蛋白酶(MMP) 增高, 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 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 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 提示有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主动脉瘤及夹层

主动脉瘤(AA)及主动脉夹层(AD)诊疗规范 (一)疾病特点: 1、主动脉瘤及夹层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大多伴有高血压。其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主动脉瘤可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也可有腹痛(疼痛一般不随体位或运动而改变)、压迫临近器官出现相应症状、远端血管栓塞症状和腹部搏动性包块;动脉瘤破裂时有突发腹痛、休克、搏动性包块。 3、夹层动脉瘤多急性起病,可有突发剧烈撕裂样胸痛,可发生于前胸、后背、或腹部或沿胸主动脉行径,也可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大汗淋漓,转移性疼痛自前胸至后背以至下腹,提示撕裂发展过程。可伴有高血压、脏器缺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下半身青紫,股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疼痛,感觉和运动障碍以至截瘫。 4、主动脉瘤多见于腹主动脉,尤以肾下腹主动脉瘤多见。胸主动脉瘤较少见,但死亡率更高。主动脉瘤少见类型为炎性主动脉瘤、感染性主动脉瘤。前者在临床表现上,更容易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等症状。慢性腹痛、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是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三联征。后者多由继发感染引起,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是常见的致病菌,结核杆菌和梅毒也可以导致主动脉瘤。 5、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瘤体破裂、远端脏器栓塞和邻近脏器受压。 6、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急症,极为凶险,对其诊断治疗应刻不容缓。 7、常见的鉴别诊断主要有心梗、肺栓塞、胸膜炎、腹部占位性病变等。 (二)AD分型:最常用的有两种分级方法。 (1)DeBakey 分型 Ⅰ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超越主动脉弓,直至腹主动脉,此型最为常见; Ⅱ型:内膜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 Ⅲ型:内膜破口多位于降主动脉峡部,扩展范围累及降主动脉或/和腹主动脉,其中膈上者又称为ⅢA型,膈下者为ⅢB型。 (2)Stanford 分型: A型:凡升主动脉受累者为A 型(包括DeBakeyⅠ型和Ⅱ型); B型:只涉及降主动脉者为B 型(相当于DeBakeyⅢ型); A型约占全部病例的2/3,B型约占1/3。 目前,国外以Stanford分型使用较多。

主动脉瘤的治疗

主动脉瘤的治疗 ● 患者性别:男 ● 患者年龄:55 ● 病史:高血压 10年以上 ● 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 彩色超声检查报告 心脏测量: 右室流出道内径 28mm 右室内径 18mm 主动脉内径 30mm 室间隔厚度 10mm 左房内径 36mm 左室内径 51mm 左室后壁厚度 10mm 肺动脉内径 20mm 主动脉内径 59mm 心功能测定: EF 70% FS 40% SV 120ml CO 7.41/m A>E 左房内径增大,升主动脉内径明显增宽,呈瘤样扩张,各瓣膜形态及活动未见异常,室壁运动未见异常。 M超: 主动脉前壁曲线示主波上升速度减慢,重搏波变小。 彩色多普勒: 过二尖瓣可见五彩镶嵌返流束。 过三尖瓣可见五彩镶嵌返流束。 过主动脉瓣可见五彩镶嵌返流束速度(4.3m/s)。 超声提示: 1.左房大、主动脉硬化。 2.升主动脉瘤。 3.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中度)病情就是这些。 请问各位医师、专家,升主动脉内径59mm是不是已经很严重了?治疗上只能进行手术治疗吗?如果手术治疗,风险有多大?手术后的效果如何?很多医院做不了这样的手术,能不能给建议几家医院?如果风险大,有没有保守治疗的方法?我们全家非常希望得到您的建议和帮助!非常非常感谢!

为什么近来动脉瘤的发病率增高? 发表时间:2009-02-02 发表者:吕志前 (访问人次:53) 随着工业发达和高速交通的日益迅猛发展,外伤性主动脉瘤的发病率日益增多。 由于心脏出口和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比较固定,当高速运动突然停止时,由于血管内血液的冲击,可以将该处的血管内膜撕裂,产生夹层动脉瘤,如中层亦被撕裂,甚至血液流出血管外,有立即死亡的危险。但如果裂口不大,血液被肺脏或其他周围组织包裹,亦可以成为假性动脉瘤。 先进的诊疗仪器使得夹层动脉瘤的发现更为及时。夹层动脉瘤的确实病因尚未明了。大都认为在升主动脉起始端或弓降部的内膜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内膜坏死,血液即从该处进入血管的中层和内膜层之间,血液冲击使两层剥离成双腔的主动脉,可局限于弓部,亦可延伸至肾动脉或髂动脉水平。夹层动脉瘤的内膜面常在瘤体的近端和远端各有一破裂口,血液在两层间流动,形成双腔管,该病发展极为迅速,极易破裂。以前,没有MR或CT很难在病变的早期确诊,病程长者大都死亡。随着仪器的先进和诊疗水平的提高,这种病变可以及早得到诊断,使其早期诊断率和发现率提高。 2动脉瘤的预后如何? 所有的动脉瘤如果任其自然发展,不论其病因如何,预后均极严重。后果大都是破裂死亡,或因瘤体极度扩大,压迫临近的重要脏器,如气管、食管、上腔静脉等致死。还可表现为胸壁有搏动性肿块,颈静脉怒张、呼吸音异常、痰中带血、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提示动脉瘤已经或即将破裂或压迫严重脏器,都是绝对的急症手术指症。 与动脉瘤预后相关的因素有:①病因中以外伤性动脉瘤的手术效果最好;②夹层动脉瘤因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佳;③年龄超过60岁,并存冠心病的手术死亡率高;④伴有瓣膜病变、高血压病患者手术死亡率高;⑤动脉瘤的位置越靠近心脏,越易恶化、扩大或破裂,手术死亡率高。

主动脉瘤治疗指南

主动脉瘤治疗指南 ESC2014 指南重点介绍了主动脉瘤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指南修订,具体而言,指南从 TAA 及 AAA 两个方面阐述了主动脉瘤的相关要点,以下为新指南有关主动脉瘤总体治疗的要点。 一旦确诊主动脉瘤,无论病变位于何处,都有必要评估患者主动脉全部区域及主动脉瓣的基线情况,并在随访中继续评估。(Ⅰ,C) 对于 AAA 患者群体,可考虑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是否有周围血管病变或周围血管瘤。(Ⅱa,C) 主动脉瘤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可考虑进行一般性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Ⅱa,C) 1. 胸主动脉瘤 胸主动脉瘤中最常见类型为升主动脉退行性病变,以下为 ESC2014 指南更新要点。 (1)对于患有主动脉根部瘤且最大升主动脉直径≥50 mm 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推荐进行手术治疗。(Ⅰ,C)(2)对于以下类型的主动脉根部瘤患者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分别为最大升主动脉直径≥45 mm且存在风险因素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最大升主动脉直径≥50 mm且存在风险因素的二尖瓣病变患者、最大升主动脉直径≥55 mm且无其他弹性组织缺乏症的患者。(Ⅱa,C)

(3)对于身处较小的患者,或是病情进展快、主动脉关闭不全或有妊娠打算的患者,可考虑根据患者体表面积适度减低干预治疗的阈值。(Ⅱb,C) 主动脉弓部瘤要点 (4)若主动脉弓部瘤患者主动脉弓部最大直径≥55 mm,可考虑手术治疗。(Ⅱa,C) (5)对于在升主动脉或降主动脉临近主动脉弓部存在动脉瘤且具有手术指征的主动脉弓部瘤患者,可考虑行主动脉弓部修复术。(Ⅱb,C) 降主动脉瘤要点 (6)若患者解剖学状况良好,相比手术治疗,TEVAR 更为理想。(Ⅱa,C) (7)若降主动脉瘤患者病变处最大直径≥55 mm,可考虑治疗 TEVAR。(Ⅱa,C) (8)若降主动脉瘤患者病变处最大直径≥60 mm 且 TEVAR 技术上暂不可行,可考虑手术治疗。(Ⅱa,C) (9)对于适宜介入治疗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或其他弹性组织缺乏症患者,相比 TEVAR,手术治疗更为理想。(Ⅱa,C)2.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分型较多,ESC2014 指南在多个方面更新了指南内容。

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说课讲解

胸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评价胸腹主动脉瘤不同的手术方式以及影响早期手术病死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74~1996年胸腹主动脉瘤14例的手术体会,按Crawford 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5例、Ⅳ型4例。手术方式:(1)假性动脉瘤切除修补术;(2)动脉瘤旷置,分支型人造血管旁路转流,腹腔、肠系膜上和两肾动脉依次与人造血管分支端端吻合术;(3)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植入端端吻合、内脏动脉成片缝合重建术(Crawford手术)。结果术后30天内死亡4例,晚期死亡2例,其余8例分别已存活1~12年。肾功能衰竭发生率17%,手术病死率33%。术中出血过多和动脉阻断时间延长是引起肾功能衰竭和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因素。结论Crawford所倡用的手术方式是目前胸腹主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胸主动脉,腹外科手术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Fu Weiguo, Wang Yuqi, Chen Fuzhen, et al. Zhongshan Hospital,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ree kinds of surgical management of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nd identify factors causing early death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operations. Methods Data on 14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operations between 1974 to 1996 were retrospective reviewed. The extent of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included typeⅠ(2 cases), type Ⅱ(3 cases) , type Ⅲ(5 cases), and type Ⅳ(4 cases. Procedure s consisted of (1) excision of the pseudoaneurysm and repairing the aortic wall; (2) permanent bypass graft and reattachment of visceral vessels to branches of the graft, leaving the aneurysm in place with proximal inflow occluded; and (3) graft inclusion with direct visceral artery reattachment. Results There were 4 early (30-day) deaths and 2 late deaths; 8 patients were still alive 1 to 12 years after operation. The rate of renal failure was 17% and the motality rate 33%. The major causes of renal failure and early death were intra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long aortic clamp time. Conclusion Crawford's procedure is still the mainstay for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because of the relative safety an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