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作者:————————————————————————————————日期: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条文理解及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理

强制性条文

0.105年版《高规》中的有黑体字的条文是05年修订时所修改过或增加的强制性条文。

0.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中的有关

《高规》的条文内容,只要仍存在于《高规》05年版中的,仍然是强制性条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告》第361号文所列出的经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一样,必须严格执行。

0.3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法律、法令内容:

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

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

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0.3.2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编制建设工程勘察,

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

(一)项目批准文件;

(二)城市规划;

(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四)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0.3.3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境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0.3.4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性质已属于建设工程的最严格的法规,违反强制性条文

会导致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总则

1.0.3.0 本条文主要阐述《高规》05年版的适用范围:

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附图一)

·居住建筑以层为计算单位,并非以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建筑高度超过24m的9

层居住建筑并不算高层建筑。

·《高规》条文解释中,对于住宅以层数计算,除考虑登高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消防车供水能力之外,高层住宅的数量约占高层建筑的40%-50%,且住宅的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时蔓延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作区别对待。

·本条条文与第2.0.17条有矛盾,本条文中括号内“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一句的意思应是“包括首、二层设置符合第2.0.17条规定的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因此,《高规》P75页上部第4点的提法也同样不符合规范关于商业服务网点定义的修订精神,应予以删除。

——关于住宅层数的计算:

一、《住宅建筑规范》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

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

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

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

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

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附图二·注1的意思是当同一幢建筑物中同时存在住宅及其他功能用房时,不能只按住宅的层数来确定其是否属于高层建筑。在住宅首层及二层布置商业服务网点时,应将首、二层与住宅层数叠加计算总层数以确定其是否高层建筑。而当建筑中存在其他使用功能时,则根据《高规》第2.0.7条及2.0.8米判定其属于综合楼或商住楼,并采用建筑高度来判别其建筑防火设计类别。

·注2的意思很明确,将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的总高度除以3,余数大于1.5时,则需将在除了得出的整数结果上加上1作为建筑的计算层数。

二、以下使用空间不计入住宅建筑层数:

·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顶板高出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小于等于1.5m;

·建筑底部设置的层高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

·建筑屋面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

三、住宅建筑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时,其顶层的跃层不计入层数内,其它各层的跃层

及顶层中多于2层一套的跃层,应计入层数(附图三—)

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此问题大部分情况下容易制定,但亦存在一些难以确定的实例:

a)某体育馆(附图四)

层数为二层,大坡度斜屋面(造型设计特点),斜屋面局部高超过24米。建筑四周布置了环形车道,对大部分在24米以下的屋面登高扑救不存在问题。建筑的疏散及使用上仍然属于多层建筑的性质。可判定其为多层建筑,不用执行《高规》。

2某剧院(附图五)

某剧院座落在平台上,通过台阶进入观众厅,采用大跨度网架结构(观众厅),平台下部为设备机房以及设备管道层。观众厅人员疏散与底层的设备层不发生关系,可直接从门厅及观众厅两侧的休息兼走廊经台阶直接向室外疏散。底层设备层人员可直接向室外疏散。疏散人流互不干扰。消防车环道满足要求。这种情况下,虽然其主体层数为两层,建筑高度超过24米,仍可按多层进行消防设防。但需经过专项的消防审核论证,以确保设计上的消防处理及消防扑救措施保证建筑物的防火安全。

3某会议中心(图六)

该会议中心中心会议厅为剧场式,与中心会议厅紧邻还带有总高度超过24m的小会议室、办公、后勤等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中心会议厅为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但按其附属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高度计算,则应属于高层建筑。这种情况下,中心会议厅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及防火门与其周边的使用空间进行了防火隔断,使火灾发生时,中心会议厅能与其余功能空间做到防火隔断,同时中心会议厅的人员疏散能完全自行在本分区内解决,则中心会议厅部分可按《建规》进行防火设防设计,其余部分则执行《高规》。这类情况亦需经专项的消防审核来落实。

1.0.5 对于超过250m的建筑物,本条文作出了规定。条文的具体意思是,对超过250m的

建筑物,设计上应提出特殊的防火处理措施,并提交国家消防主管部门,由其组织研究,证论后并通过后,才可以进行设计工作及建设工作。

1.0.6 除本规范的规定外,各类单项建筑设计规范亦有相应的防火设计内容,这些内容在设

计时也需同时执行。当现行单项建筑设计规范中相应的条文内容与现行《高规》的要求不符合时,设计处理上一般按颁布时间较晚的条文执行(目前大部分单项设计规范

中防火设计的条文均早已05版《高规》协调)。

2术语

裙房

·与建筑相连是指空间相连通,使用功能相连通的意思。

·在空间不相连通,使用功能与高层建筑没关系且与高层建筑之间用实体墙紧邻分隔开的高度不超过24m的建筑是否算作高层建筑裙房,应以《高规》第4.2.2条来判断。当高层建筑与较低建筑相邻一面的外墙符合《高规》第4.2.2条的要求时,较低的不超过24m高度的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按《建规》执行。否则需按高层建筑裙房设计。(附图七)

实例:(附图八)

某居住区商业中心其侧上部为两幢28层的住宅,分两期报建。4层高的商业中心高度在24米以下,住宅布置了单独的疏散楼梯。在住宅投影部分的2-3层为商业中心的仓库,与商业中心有门相通。设计单位设计时将商业中心作为二期报建,防火设计按《建规》执行。因为商业中心2-3层与高层住宅建筑所处的投影平面空间连通,同时住宅高于商业中心且与商业中心贴邻的外墙无法执行《高规》第4.2.2条,因此设计单位的防火设计处理措施是错误的,此命名的商业中心属于高层裙房,设计应遵守高规。

建筑高度

·05年版《高规》与《建规》01年版的建筑高度定义不一样,但将发行的新修订《建规》已与05年版《高规》统一。

·平屋面时建筑高度算到屋面面层,坡屋面时则用檐口高度计算。(附图九、十、十

一、十二)

·当屋面除布置了机房、梯间、水箱等构筑物以外,还布置了办公、会议、休息接待等具使用功能的房间时,建筑高度应从室外地坪计算到最顶层具使用功能的房间屋面面层。

2.0.7综合楼

2.0.8商住楼

·综合楼的概念包括了商住楼。此概念只是功能属性的划分,并不太严格。在《高

规》的防火处理措施上,综合楼严于商住楼。

——综合楼在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就属于一类建筑。

——商住楼在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500 m2时属于一类建筑。

——如一幢建筑内,既有商业营业厅,也有办公楼,上部还布置了居住建筑,则属

于综合楼。

2.0.11高级住宅

·此条文应取消,因05版《高规》已无“高级住宅”的提法。

2.0.13 重要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如何判定何为“重要的”,规范定义较为模糊。方法有两个,一是查相关的专项建筑设计规范,如《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第1.0.3条,将档案馆分成特级,甲级、乙级三个等级,其中的特级和甲级属于耐火等级一级的重要的档案楼。二是根据火灾发生后的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由业主、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消防主管部门和设计人员协商决定。

2.0.15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的定义是指人员到达此出口后即可算作安全或可以在一定疏散时间内是确保人员安全的。

·本定义中,应该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在地上楼层或地下室,相对此类平面而言,符合规范要要求的封闭楼梯间门口,室外疏散楼梯出口,防烟梯梯间前室门口,均可作为安全出口;在建筑首层平面中,直通室外地面(平面连接或通过符合规范要求的步级、台阶连接)的外门,是安全出口。二是疏散用的楼梯应最终应能在首层直达室外地面,才能算作安全。规范中亦规定了超过100米的公共建筑需每隔约15层布置避难层(间),疏散楼梯必须在避难层转换。但经转换后的疏散楼梯间仍需不改变方向,直达室外地面。

·“安全出口”与“疏散出口”的异同:“安全出口”的重点在于“安全”,在《高规》的条文规定中,只有符合上述要求的出口才能算作“安全出口”。而“疏散出口”主要是指某空间中,可用来迅速通过人员的口部,人员经过此口部可通过疏散走道到达安全出口。各类房间的门均可视作疏散出口。如会议室的门口,营业厅的门口,观众厅内通向可供疏散用的走道、门厅的门口等。“安全出口”可作为“疏散出口”,

但“疏散出口”并不等于“安全出口”。在设计上如将“疏散出口”与“安全出口”

混淆,则会引起防火安全设计上的隐患。(附图十三)

2,.0.17 商业服务网点

·有别于商住楼中的商业营业空间,主要是指为居住小区或社区服务的,满足城市规划及社区服务要求的小型商业用房。

·要点是:不超过两层,且该空间采用耐火极限大于1.5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大于2.0h 同时不开门窗洞口的隔墙与住宅和其它用房完全分隔;该空间与住宅分别设置独立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两层面积合计不大于300m2。(附图十四)

·出现的问题:

一、按现规范条文,如住宅的首、二层均为满足规范要求的商业服务网点用房组成,

是可行的,规范条文中并无限制这样的设计布置;

二、商业服务用房的每个分隔单元如为两层高,需要布置的楼梯是否不应少于两部。

商业服务用房首、二层合计的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面积较小,且与其余房间采用了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楼板和2.0h的隔墙分隔,自身形成了一个防火分隔单元,可有效阻隔火灾蔓延。同时,商业营业厅的最远疏散距离规范的要求是30m,而商业服务网点的人流数量应少于商业营业厅。因此,在商业服务用房内最远一点到达首层安全出口的距离(包括通过楼梯梯段的距离)不超过30m的情况下,两层的商业服务用房可设一部敞开楼梯。否则,应设两部敞开楼梯。《建规》中的相类似条文是第5.3.1条第二点表5.3.1,耐火等级为二、二级的二、三层民用建筑,当每层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500m2且第二和第三层人数之口不超过100人时,可设一个1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即将颁布的修订版《建规》此内容基本一致)。

三、商业服务用房首层应设几个出口。应按《高规》第6.1.8条,商业服务用房总

建筑面积首、二层合计不超过60m2时,首层可设一个安全出口;超过60m2,首层应设不少于两个安全出口。以上安全出口的门净宽应不小于1.0m。

四、现住宅设计中在底层经常布置了用户的公共休闲功能用房,如健身室、棋牌室、

文娱室等,应如何确定其建筑类别,是否应算作商住楼或者综合楼。这种设计布置方式在居住小区中是常见的;是提高居住生活服务质量的措施之一。此类功能用房主要看其是否属于经营赢利性质的。如非经营赢利性质,属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则不应将建筑性质确定为商住楼或综合楼。且此类用房往往面积不大,同时是结合

底层架空层来处理的实例较多,因此结合相应的防火规范条文处理就基本满足使用安全要求。如此类用房面积较大,且属于商业经营性质的,则不属于商业营业网点,也不能算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而应该将建筑物定性为商住楼或综合楼。

五、从本条文的定义看,05版《高规》的总则第1.0.3.1条表述不正确,其括号内

文字应参考将颁布的修订版《建规》,去掉“首层”两字。

3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3.0.1及表3.0.1

·关于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综合楼:

部分建筑的功能布置十分复杂,如一些开发商出于经济目的,在建筑中设置了各类

商业、娱乐、旅业、办公、居住等功能,造成建筑在防火设计上处理复杂且功能不

合理的设计布置,这样的建筑使用上也极为不便,因此应严格控制(图十五)

图示是某建筑的示意图。按其使用功能应可确定建筑分类应为一类综合楼,防火设

防应以一类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此种类型的建筑火灾危险性高,使用不合理,城市

规划也不合理,且存在一定的社会管理及安全管理的不便。如确实按这样的布置设

计建设,建设投资者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高层医院,不论其内部是否布置病房,也不论其功能类别的多寡,均应属于一类

高层建筑。

·高层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建筑总高度在50m以下,

在24m以上时,存在着面积超过1000m2的楼层,或商住楼建筑总高度在50m以

下,在24m高度以上存在着面积超过1500 m2的楼层,因为使用上的需要,此楼

层用防火墙分隔成两部分,防火墙中间不开设任何门窗洞口,同时两部分各自的面

积均不超过1000m2或1500 m2。这种情况下,虽然建筑平面因功能需要用防火墙

完全分隔,但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是密不可分的,其设备管道、管线都互相连通,

因此这样的建筑不能按两幢紧贴邻的二类建筑处理,仍应按规范所要求的一类建筑

进行消防设计。(规范组解释)。另外,一类、二类建筑的消防设防是不一样的,这

样的建筑如按二类设防,建筑的防火安全设计措施及自救能力均较弱,造成消防扑

救的难度增大(实际上扑救时需同时兼顾整幢大楼的消防扑救及组织,人员疏散),因此,应按一类建筑进行防火设防。

当裙房上塔楼分隔布置,其间距大于13米,每幢塔楼的任一层最大面积不超

1000 m2(综合楼)或1500 m2(商住楼),但各幢塔楼24m高度以上任一层面积相

加超过1000 m2(综合楼)或1500 m2(商住楼)时,在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0的情

况下,塔楼之间火灾曼延影响的危险性较低,消防扑救及安全疏散组织的难度均低

于塔楼连体的建筑,因此可按二类高层建筑设计。这样的实例在商住楼中较常见。

(附图十六)。

——对商住楼:规范编制组宣贯时强调:“商住楼商业部分防火措施应适当加强,

住宅部分适当放宽。”

·设计中常出现以下的情况:因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筑物两侧分别处于不同标高的

室外地面上(附图十七)

如图示的办公建筑,原则上应按处于低处的室外地坪面到建筑屋面面层来计算建筑高度确定建筑分类。

但有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建筑两侧的台地高差小于24m时,同时较高台地侧的建筑高层落地面边长满足《高规》的要求,且本落地范围内疏散楼梯能直

通室外,较高台地以上的建筑使用人员不用通过较低台地可直接在较高台地满足规

范要求疏散到室外地面,而下部建筑使用人员亦可按规范的要求直接疏散到较低侧

的室外地坪上,疏散楼梯在上部平台平面处按《高规》第6.2.8条作出分隔处理,

则建筑可按二类建筑进行防火设防,高侧平台以下的建筑按裙房处理。

此问题可以派生出较多的建筑设计形式,而且在目前也逐渐常见。如坡地的高层建筑,临海岸或河岸的高层建筑,防火类别及设防处理上要具体分析。建筑大部

分需用防火论证或防火专项审查的形式确定其防火分类及防火处理措施。(附图十

八)

表3.0.2

·吊顶除判断其耐火等级是否符合本表的要求外,还需要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

防火规范》GB50222-95(1999年局部修订)的相关条文确定其燃烧性能等级(A

级:不燃性;B1级:难燃性;B2级:可燃性;B3级:易燃性)。设计上所采用的

吊顶构造及其饰面材料必须同时符合耐火等级以及燃烧性能等级的要求。

·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同楼板。因规范未明确,因此易引起理解上及耐火等级确定上

的差异。在设计行业内,未另加表述时,屋面板是等同于楼板的。

金属承重构件主要是指破坏后会引起结构主体及部分结构构件如楼(屋)面、梁、柱等

损坏坍蹋造成人员伤亡的构件。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上因设计造型需要而设计的装饰金属构件,以及用于固定吊顶,墙身的室内装饰材料的金属构件不属于金属承重构件。

·幕墙本身的结构体系是金属结构,如死板地按规范的要求,其承重构件也需要符合表3.0.2的要求。但是在幕墙构件上做到设置防火保护层是有较大难度的。幕墙是附着于主体结构体系中的,等于建筑的外皮,且其破坏并不会造成对主体建筑结构的破坏,同时幕墙绝大部分处于建筑的室外,火灾引起整体幕墙损坏的机会较少,因此目前对幕墙的金属结构体系没有提出防火保护及耐火极限的要求。

3.0.7建筑物因使用功能的需要,会布置一些库房、储物间等,同时建筑设计人员也经常

将因平面设计时未能使上的或不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房间注上库房、储物间等。这类房间应在设计文件中说明存储物品的名称,火灾危险性分类如为可燃物时,存放物品的荷载限制等要求。(相关的本规范条文还有5.2.8条)

3.0.8.2 此条文的理解及具体构造经常引起争论。从条文的文字描述以及条文解释中关于防

止火灾在垂直方向上迅速蔓延的目的,以下几种做法在设计中均是可行的。(图十九~二十四)

3.0.8.3 条文中对封堵材料的耐火极限没有要求,一般来说其厚度与墙体或楼板相等时(目

前大多幕墙工程的做法),其耐火极限应达1.00h以上。关键的构造处理在于封堵材料的承托节点构造上。封堵材料的节点承托构造应能保证封堵材料火灾情况下达到耐火极限前不会先行破坏。幕墙承建商应提供必要的检测资料,以保证其节点满足以上要求。

4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应针对以下内容提供消防设计

一、周边城市道路情况,建设基地及建筑物场地内消防车道布置设计,以及消防车的

基地主要出入口。

二、拟建建筑物周边及邻近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名称、层数等。

三、拟建建筑物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城市设施的间距。

四、拟建建筑物的消防登高场地范围及登高用地的大小,转弯半径,建筑室外配

套设施等,并应说明此场地内有无影响登高扑救操作的障碍物。

4.1.2目前规范条文所列出的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

器和多油开关等用房,常常因用地的限制而多数设在高层建筑内部,这种情况下,

此类设备用房应严格按本条文执行防火设防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宜选用危险性

较低的如电气锅炉等设备。

4.1.3.3 本条文在设计中有人经常将其与4.1.2.4条混淆。4.1.2.4条是指设在高层建筑内部的

燃油锅炉房内的储油间,其储存量不应大于1.00m3,而本条文是指柴油发电机所用的发电柴油,根据建筑规范及使用特点,其8.00h的用量有时会超过1.000m3.

4.1.4 本条文未对消防控制室与建筑内其它部位相连通的门提出要求。因最早期的高层建筑

消防规范条文中曾参考《建规》对消防控制室的隔墙提出过耐火极限不低于 3.00h 的要求,因此,大部分设计单位到目前为目,均将消防控制室与建筑其他部位相连通的门设计为甲级防火门。《建筑》01年版第10.3.3条有如下文字:(消防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不低于3h的隔墙和2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但此条文与第7.2.11条有矛盾,7.2.11条墙为5.2.5h,楼为1.5h),且7.2.11 明确了隔墙上的门为乙级防火门。06年《建规》修订版第7.2.5条已将消防控制室的防火分隔作了内容与《高规》相同的修改,并确定了隔墙上与其他部位相通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

因此,现在看来,高层建筑内消防控制室隔墙上与其它部位相连通的门可采用乙级防火门。

——相关的其他规范条文: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8.3.4.2.2)条: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宜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或3h的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或2h的楼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05版《高规》并未对配变电用房的房间门提出防火要求,但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在第8.3.2条提出了如下设计布置要求:

8.3.2 配变电所防火门的级别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在高层建筑内的配、变电所,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耐火极限不

低于1.5h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2、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通向配电室或变压器室之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3、配变电所内部相通的门,宜为丙级防火门;

4、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关于柴油发电机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别有如下要求:(第8.3.3条):

4、发电机出入口的门应向外开启;发电机间控制室或配电室之间的门和观察窗应采

取防火措施,门开向发电机间;

此条文中所谓的“门和观察窗应采取防火措施”一句,结合《高规》的相关条文及《通则》中上下文的意思,可能理解成应布置甲级防火门及甲级防火窗。观察窗亦可用防火卷帘作分隔。

——上述电气用房在设计及建设中常常遇到以下问题:在国内的很多地方,配、变电用房的施工,使用管理及审批权限往往由供电管理部门负责,而供电管理部门经常指定使用带通风口的电气用房间门作为配、变电用房的门,设计方、施工方以及业主对这种行政垄断式的手法是无能为力的。这样给建筑的防火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因此在消防监督上应对此加强审查和管理。

4.1.

5.2 条文中的“安全出口”:应为“疏散出口”

4.1.5A 条文中“放映厅”与4.1.5条中的“观众厅”在概念及判断中如何理解。按《高规》

规范组的解释,“观众厅”是指空间较大,有固定座位的,且使用上可同时兼顾如电影、会议、小型演出的多功能厅有要求的。而“放映厅”是指纯娱乐性的,并一般与其它娱乐场所布置在一起的厅室。目前设在高层建筑中的电影放映厅较常见,因商业经营的需要,多布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经常引起其属性难以确定的问题。遇到此类情况,可召开专项的消防审查会议或论证会议决定。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每个厅、室之间的隔墙及楼板同样不应低于 2.00h和

1.00h,房间门为乙级防火门,不论其门的装饰式样如何,其防火级别不能低于乙级。

4.1.5B.2 地下商业营业厅的库房所贮存的物品应在图纸上注明,并需确定其符合本条文的要

求。

4.1.6 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在高层建筑的首层安全出口,应设置防火

挑檐。

4.1.7 此条文的执行在设计及建设上常遇到以下问题:

一、高层建筑物“落地”消防扑救面是否一定要连续,如何不连续分段对计算时,

每段边长应大于多少才符合要求。从高层建筑扑救的要求来看,高层建筑周边也连续落地有利于消防车的登高扑救,从规范条文及条文解释来看,亦表达出同样的意思。但条文及其解释并未明确强调高层建筑的“落地”周长必须是连续的,在设计实践及建筑实例分析中,高层“落地”面不连续的情况并非不能满足消防扑救的要

求,有时也存在着更为有利的情况。(附图二十五)。

高层建筑“落地”面不连续时需满足下列条件:

(一)“落地”总长度应超过高层建筑总周长的1/4且不得少于一个长边的长度;(二)高层建筑塔楼及裙房周边应布置环形消防车道;

(三)用于消防车登高扑救的高层建筑每段“落地”长度应大于15m。(主要是消防车的最小转弯半径为15m),且供消防车登高扑救及回转的位置不应布置影响消防车操作的障碍物。

(四)用作消防登高面的高层建筑“落地”面与邻近建筑及障碍物的距离不应小于《高规》第4.2.1条关于间距的要求(另详下述)

二、高度建筑的登高扑救面场地要求在规范上设有详述,应该如何判定。消防车属于大型车,有关停车用地的坡度相关规范条文如下: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第4.2.9条:斜楼板式汽车库其楼板坡度不应大于5%。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第7.0.4条:广场竖向规划除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外,尚应与相邻道路和建筑物相衔接。广场的最小坡度应为0.3%; 最大坡度平原地区应为1%,丘陵和山区应为3%。

上述《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所列的斜楼板停车最大坡度适用于普通车,作为大型车,且能够在消防扑救时能停放安稳并满足消防操作的要求,其停车场地坡度应小于普通停车场(库)的要求。参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的上述条文,并总结设计实际工程的经验,可确定高度建筑登高扑救面的场地坡度应小于3%是合理的。同时,据广州市消防局提供的数据,消防车登高扑救时,前后轮的高差不应大于0.15m,登高停车操作场的坡度为3%时,消防车的前后轮距最大为5m,其本符合国内常用的消防车的要求。(但大型消防车有一定的问题。一般的这类规定只能限制其最低要求。特殊情况应在设计及审查时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作出具体的要求)消防登高操作场地大小在规范中也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而且消防登高操作场地的大小同样是制约消防车登高扑救是否顺利的重要因素。

4.2.1条的条文解释第一点可知,防火间距的规定,其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满足消防扑救的需要,因此,消防扑救登高场地的宽度应当是:

(一)当消防登高扑救场地处于消防环道时,距高层建筑外墙9m的距离内不

得布置高度超过24m的障碍物,且此范围的扑救场内应能承受消防车的荷载,从高层建筑主体“落地”面的室外地坪标高计起24m高度以上,距离高层建筑“落地”

面外墙13m以内不应布置障碍物。

(二)当消防扑救场地为尽端式布置时,其消防扑场地宽度应从高层建筑落地面外墙起计不小于15m。(图二十六)

——各地可根据当地消防设施的情况,对高层登高扑救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要求,如深圳消防部门的规定是:建筑高度在45米以上时,消防登高扑救面的宽度不少于16m(车道距建筑外墙不少于5m,大型消防车的操作面宽11m,两者相加)。

消防登高场地的坡度不大于2%,这是深圳市根据其拥有的大型消防车辆体制改革需要的操作条件做出的规定。广州市是根据建筑用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各项工程单独做出针对性规定的。

三、住宅平面尤其是常见的“井字形”平面较为复杂,开口天井的周边长度如何计

算,若只按外边计算周长,则各大的开口天井才计算。

常见的“井”字形住宅开口天井一般开口宽度为2.4~6.0m左右,消防车是无法开进去进行消防扑救的,这种情况下,有效的登高扑救面应该是建筑外立面中不包括开口天井部分的建筑外周边墙面。当开口天井的宽度大于12m,同时天井大于12m 的进深小于8m时,消防车是可以开进去进行扑救的,此时应该将天井内的宽度大于12m,进深少于8m的外墙面周长计算进建筑物总周长中。开口宽度12m,进深8m的确定依据是:(一)消防车扑救时距建筑物外墙距离宜大于5米;(二)消防车道最小宽度为4米;(三)消防车的车身长度一般为8~10m(大型车除外)。(一)、(二)两项数据相加,再加上必要的操作空间,所以将开口宽度确定为12m;(三)的依据主要是消防车伸入天井内进行操作,因此开口天井宽12m外的进深取8m,同时考虑到住宅的使用特点及人数特点,其操作面与公共建筑相距略为简单。因此,开口天井宽度取12m而与上文的13m略有不同。此种情况下,开口天井的地面不应布置影响消防车行驶的建筑构件及设施,建筑上空亦应按规范要求不应布置影响登高扑救的突出物。

——此问题在实际设计中有时情况更为复杂,必要时亦需进行消防会审未确定。

——用于消防登高扑救的建筑立面上各层必须有可进入建筑内部的门窗洞口。

4.2防火间距

4.2.2只有满足本条文的要求,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或高层建筑与单、多层建筑之间

才可以贴邻相建。

4.2.3此条文的防火措施是实施在较低的一座建筑中。

4.2.4较高的建筑物必需在相邻外墙开设门、窗、洞口时,本条文规定了其中的防火处理

措施,以及最小间距。这类建筑物在国内一些中、小城市较常见,而经常忽略规范

所要求的防火隔断措施。

4.2.5城市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与本条文有关的问题是市区内建设的加油站。同时执行的相

应规范还有《汽车加油站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注意此规范与《高规》的区别,两规范应同时执行。其防火间距如存在冲突,应执行较严格的条文。

此问题如处理不好,会有产生法律纠纷的可能。

4.2.6本条文表述不严密,没有列出高层建筑与甲、乙类(厂)库的间距要求,只在条文

说明中提到“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甲、乙类厂房附近”,未有更明确的要求。目前城市开发发展的速度较快,难以保证目前不会碰到相关的问题,此时应及时提出可行

性评估报告,并经专项的防火论证会来确定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可行。

4.3 消防车道

4.3.1 本条文对原条文作了修订,修订扣的条文包括以下两重意思:

一、高层建筑周围,原则上首先考虑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二、高层建筑周围布置环形消防车道有问题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车道,

在这种情况下,当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

..位置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道。(附图三十)

——当建筑总长度超过220,按规范的要求设置了穿过建筑的车道后,如沿街建筑部分仍大于150,这种情况不用再设穿超建筑物的车道,因为已形成了半环。(规范组解释)(图三十二)

·本条文中的内院或天井与中庭的区别是中庭有顶的,且其外维护结构往往只有通风、排烟口或以门窗形式与室外相通。而内院及天井一般是露天的,在其上用顶棚作遮阳或遮雨时,顶棚四周无围蔽,室内外空气可自由流通。(附图三十三)

4.3.3消防车的竖向设计及转变半径本规范没有作出明确要求。

关于行车坡度相关规范有如下规定: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5.3.1.2条,要求建筑基地机动车的纵坡不应小于0.2%,

亦不应大于8%,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大于11%,坡长不应大于80m。

因此,基地内的消防车道亦应执行此规定。

消防车属于大型车,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GJ100-98表4.1.9的相关规定,

以及《高规》对第4.3.5条的条文解释,可确定消防车行道的最小转弯半径不少于

12m(以弯道内侧轮计)

——在设计图纸中,按国家有关设计文件深度要求的规定,需要绘出并注明上述的

车道设计要素。

——此条文主要是指通行消防车的道路,而登高扑救面的要求在4.1.7条已作论述。

4.3.7此条文的要求应有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及建筑首层平面图上反映出来。

5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5.1.1关于防火分区的划分,除本条文外,尚应执行相关的单项建筑设计规范。如《图书

馆建筑设计规范》就对阅览室、藏书库单独作出防火分区的划分要求。

·高层建筑的地下车库,应按现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的规

定,在设计上应单独设立防火分区,不应与地下室内的其余用房混合布置在同一防

火分区中。但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因为用地及使用功能的原因,需在将地下车库与

别的用房各自独立设置防火分区有困难,需合为一防火分区更为经济合理。这种情

况下,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不应单独按车库的防火规范执行,应采用按比例计算各

项能防火分区面积的方法来确定其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

例如:设备用房面积为S1,在设计布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时,规范限定的最大防火分

区面积为1000m2,则其与汽车库布置在同一防火分区时,汽车库的面积应为(m2): S2=40000-4000·S1/1000=4000-4S1

(式中4000是指布置了自动灭火系统时,汽车库防火规范所规定的常规地下停车

方式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

因此,此时地下车库与其采用房在同一防火分区时的最大允许面积,在布置了自动灭火系统的情况下,应为:S=S1+S2=40000-S3(m2)

其余具有不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的房间混合布置在同一防火分区时,其最大防火分区允许面积应参照上述的计算方法计算。如目前较多见的首层商场空间与

地下商场相连通的设计方法。——单独为车库、商场等大空间服务的小型设备机房

如排风、排烟、通风机房、配电房等不用另外分区,可包括在所服务的功能空间的

防火分区内并以归入所服务的功能空间所应遵守的防火分分区最大面积计算范围。

——单边外走廊建筑的防火分区分隔(附图三十四)

5.1.3 应以高层建筑主体外围护结构外边线或结构主体外边线与裙房屋面板相交接的投影

线在平面上划分高层建筑与初房的范围。(附图三十五)。

5.1.5 条文的主要对中庭的上下层面积叠加计算后,防火分区面积超过5.1.1条的要求时,

应实施的防火处理加强措施。

——中庭周边回廊或走马廊,亦即围绕中庭均为大空间建筑室内时,5.1.5.1条难以执行,应执行5.1.4条

——目前中庭越做越大、越高,其室内高度往往甚至达到超过24m以上,这类情况应进行专项消防论证。

·例:某高层建筑如图三十六,天井有一遮阳光棚,天井四周为室外走廊围线。房间与室外走廊的隔断采用了防火墙,墙上所开的门口采用了甲级防火门。从这样的布置方式看,走廊因用防火墙及防火门隔开,且为室外走廊,无可燃物,可以作为火灾危险性较低的疏散走廊。但设计人在处理进概念不清,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办法,在室外回廊四周均设计了防火卷帘,不但造成不必要的投资增加,而且也造成了火灾危险发生时,防火卷帘落下后,形成的疏散走道的疏散条件反而差于不设防火卷帘时,也造成了排烟设备的布置不合理。

5.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5.2.1 U.L型内转角上设有防火墙的情况外墙居多,此类墙上产生问题的往往是窗,因此

条文只对窗提出了要求。个别情况要设门时,可采用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5.2.2 条文中“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不通,应为“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窗或能自行

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目前在此两条条文的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审查单位或设计人要求疏散楼梯的窗也执行上述两条文。从条文的文字叙述看,该两条文强调的是防火墙邻近的门窗、洞口,也就是说位于转角处相对的或防火墙水平两侧的分别处于不同防火分区的门、窗、洞口。《高规》表3.0.2已表述了防火墙的耐火极限,为3.00h,而楼梯间的隔墙耐火极限是2.00h,未达到防火墙的要求。因此,除非楼梯间的隔墙同时也是分隔防火分区的隔墙,否则疏散楼梯间的窗、洞口与相邻的门、窗、洞口的间距不用执行《高规》5.2.1条和5.2.2条。目前,对楼樟间窗、洞口的间距提出要求的,只有《住

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9.4.2条;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

5.2.3防火墙上的甲级防火门有利火灾危险时的紧急疏散。因此,设计上必须保证防

火墙上开设的甲级防火门在火灾发生时能开启自如,并符合自行关闭的要求。

5.2.6设计及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是高层建筑内的隔墙常常只砌到天花底,天花内部是整个

可通的。

隔墙的定位应在建筑设计图纸中清楚表明,并应在设计说明中及构造表中注明墙材以及厚度。

——隔墙主要是指各使用房间以及走道、楼梯等墙体。房间内部的不到顶轻质隔断不包括在内。但轻质隔断不能改变房间的空间功能布局,且不应对房间的疏散组织造成障碍。

——现设计中,往往因为使用空间分隔未能确定而对一些平面难以做出房间分隔的设计,如一些商场、展厅、租售用的办公楼,这些功能空间需要待业主招商后才能确定。设计人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平面分隔做出示意,并注明防火设计要求,才能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

——隔墙防火构造违规往往出现在二次装修设计上,应加强对二次装修设计的管理及审查。

——施工出现的类似问题也较多。

5.2.7设计中经常出现错、漏的地方。

5.3电梯井和管道井

5.3.1如普通客梯、电梯不是每层都停靠,则按电梯安全标准的要求,每隔三层左右应在

被封堵的电梯门相对应的位置,布置安全应急门。此应急门应为乙级或乙级以上的防火门(附图三十七)

5.4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5.4.2在设计及建筑使用中,因安全防护和管理的要求,还需要设置平时常闭的防火门。

这类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有能自动开启,供人员疏散的功能,同时也应有信号反馈的功能(另详6.1.16条)

地下人防工程的密闭门及防护密闭门,其防火性能没问题,但是是用人力难以启闭的。当设计中出现平时消防疏散口部与战时口部合并使用时,密闭门及防护密

闭门平时应常开,在平时疏散口部设置防火门,战时再拆除防火门,关上人防密闭门。人防密闭门有门槛,设计时应注意采取技术措施,不得让门槛影响平时的消防疏散。

5.4.3跨越变形缝的防火门易因房屋变形而造成启闭困难。

5.4.4目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防火卷帘品种极多,但使用时应检验其防火性能及耐火极

限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并属于防火卷帘中的何种类别。(特级防火卷帘的称谓出现

于本条文的条文解释中,现已在很多地方成为专用名词)。

5.4.5现市场上有带逃生门的防火卷帘,部分人士及生产厂家认为可以用来代替开有甲级

防火门的防火墙,以及可用在疏散通道以及如疏散楼梯门及前室中代替防火门。这

种产品的可靠性未得到证实,且其构造较为复杂,相关的操作检验及可靠性检测未

见有更详细的资料,因此,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标准未明确时,不建议采用带逃

生门的防火卷帘代替防火墙及防火门。

——防火墙是防火分区分隔最有效的分隔构造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均应采用防火

墙作为防火分区的分隔墙。

5.5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5.5.1、5.5.2金属承重构件在条文中表示可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规范中未明确设计原

则以及设计方法,用水量计算等。因此,采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金属屋顶承重构件防火保护措施时,应提交详细可行的设计处理办法,并经专项消防审查或论证,

确定是否可行。

——望板:铺设在屋架檀条上,以形成平面方便屋面面层构造铺设的平板层。

6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6.1一般规定

6.1.1关于本条文的常见问题:

i.本条文多年来困扰业内人士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界定塔式住宅单元式住宅。

关于塔式住宅以及单元式住宅的相关规范定义: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第2.0.20条:单元式高层住宅

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第2.0.21条:塔式高层住宅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第2.0.3条:住宅单元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

第2.0.4:套由使用面积、居住空间组成的基本住宅单位。

儿科规培题库问答题01

1.评价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①体重:最易获得的反映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②身高:反映儿童远期的营养状况。③坐高:代表头颅和脊柱的生长。④头围:与脑和颅肤和皮下脂肪的生长。 2.简述儿童语言的发育规律。------>[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语言的发育主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3个阶段。新生儿已会哭叫,以后咿呀发音;6个月时能听懂自己的名字,12个月时会说简单单词,18单的人、物品和图片,3岁时几乎能指认许多物品,并能说由2~3个字组成的短句,4岁时能讲简单的故事情节。 3.儿童行为问题可分为哪几类?------>[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①生物功能行为问题:如遗尿、多梦、睡眠不安、夜惊、厌食。②运动行为问题:如咬指甲,磨牙、吸吮手指、咬或吸衣物、咬唇、挖鼻孔、活恐、害羞、忧郁、社交退缩、交往不良、违拗、易激动、烦闹、胆怯、过分依赖、要求注意、过分敏感、嫉妒、发脾气等。⑤语言问题:如语言 4.请简述屏气发作的临床表现。------>[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多发于6~18个月的婴幼儿,5岁前会逐渐自然消失,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常在情绪剧烈变化时出现,常有过度换气,使呼吸中四肢挺直,甚至四肢抽动,持续0.5~1分钟后恢复,1天可发作数次。 5.简述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为学龄儿童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行为,常伴有学习困难,但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男孩发病率明显高于女 6.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验有哪些常用方法,分别适应何年龄阶段?------>[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能力测验常用方法和适应年龄为:(1)筛查方法适用年龄丹佛发育筛查法(DDST):适用于6岁以下,实际应用时对<4.5岁的岁儿童。(2)诊断测验Gesell发育量表:适用于4周~3岁婴幼儿。Bayley婴儿发育量表:适用于2~30个月婴幼儿。Standford—Binet智能量6.5岁儿童。Wechsler儿童智能量表修订版(WISC-R):适用于6~16岁儿童。(3)适应性行为测试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适用于6月 7.简述生长发育规律。------>[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年龄越小,发育越快,到青春期迅速加快。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先快后慢,淋巴系统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儿童的生长发育虽然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 8.测量小儿体重有哪些意义?------>[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小儿体重是最易获得的反映营养状况和儿童生长情况的指标,测量小儿体重可以了解小儿的发育营养状况,指导喂养发现疾病,也是计算用药量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时,应考虑为营养过剩。 9.简答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新生儿生后1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份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在生后3~4天内达最低点(3%~9%),以后逐渐回升,至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 10.简述儿童思维的发育规律。------>[基础: 新生儿科]--- 专科

行人保护报告

编号: - CSFX-006 行人保护报告 项目名称:A级三厢轿车设计开发 项目代号: CP08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1年03月

目录 1 分析目的和意义 (1) 2 使用软件说明 (1) 3 整车参数 (1) 4 下腿型对保险杠的试验仿真 (2) 4.1 边界条件定义 (2) 4.2 位置1模拟结果分析 (3) 4.2.1 下腿弯曲角度 (3) 4.2.2 下腿动态剪切位移 (3) 4.2.3 下腿上端加速度 (4) 4.3 位置2模拟结果分析 (4) 4.3.1 下腿弯曲角度 (4) 4.3.2 下腿动态剪切位移 (5) 4.3.3 下腿上端加速度 (5) 4.4 位置1模拟结果分析 (6) 4.4.1 下腿弯曲角度 (6) 4.4.2 下腿动态剪切位移 (6) 4.4.3 下腿上端加速度 (7) 5 儿童头型对前舱盖的试验仿真 (7) 5.1 边界条件定义 (7) 5.2 冲击区域的选择 (8) 5.3 碰撞结果分析 (9)

6 总结 (10)

1 分析目的和意义 为了在汽车的设计阶段使被设计车辆更好的满足耐撞性的要求,采用动态大变形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技术,进行了XXCP08车型行人保护仿真分析,主要是根据《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GB/T 24550-2009)进行的仿真模拟。GB/T 24550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要求,适用于M1类车辆(M1类车辆为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辆)。本文通过对XXCP08车型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为发生事故时,整车对行人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2 使用软件说明 在本次模拟中,主要使用了Hypermesh前处理软件和Ls-Dyna 求解器,Hypermesh是世界领先的、功能强大的CAE应用软件包,由美国Altair公司开发,目前在世界上的应用非常广泛。LS-DYNA 是一个以显式为主,隐式为辅的通用非线性动力分析有限元程序,可以求解各种二维、三维非线性结构的高速碰撞、爆炸和金属成型等非线性问题。 3 整车参数 根据项目组提供的整车零部件明细表及质量、材料特性,材料主要由 DC01,DC03,DC04,DC05,DC06,B400/780,B250,B340/590Dp,HC40 0,B210P1,B280Dp,HC450/980,b280Vk等组成。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和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通常也称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这门学科的发展综合了多种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成果,参与教学系统设计研究与实践的人员由于其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从不同的视野来界定和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因此人们在教学设计的定义上尚未取得完全的统一。下面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定义: 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1992) 肯普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史密斯等的观点:“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史密斯、雷根,1999) 梅瑞尔在其新近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science-based 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 (梅瑞尔,1996) 帕顿在《什么是教学设计》一文中提出:“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帕顿,1989) 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何克抗等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上述几种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理解的不同角度以及各自的侧重点,有的突出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特征,如加涅、肯普、乌美娜、何克抗等,有的侧重于学习经验与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如梅瑞尔,有的则从设计科学的角度出发突出了教学系统设计的设计本质,如帕顿等。 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因此它具有如下特征:(1)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并在设计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它们的关系,使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完成教学系统的功能。如果不考虑影响解决方案实施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那么设计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无法达到其预期的目标。 (2)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这一系统中包括了促进

儿科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试题及答案5套

儿科出科考试(一) 一、名词解释 1、婴幼儿期 2、生长发育 3、适中温度 4、小于胎龄儿 5、足月小样儿 二、选择题 1、按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A 百白破疫苗 B 乙脑疫苗 C 麻疹疫苗 D 乙肝疫苗 E 伤寒疫苗 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 A 出疹后5天 B 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 出疹后21天 E 肺炎痊愈后为止 3、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 A 体重9kg B 身长75cm C 头围48cm D 出牙8个 E 腕部骨化中心2个 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出牙4个。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 A 5个月 B 8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E 24个月

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 A6~8个月B8~10个月C10~12个月 D12~18个月E16~20个月 6、幼儿期指的是: A 出生后~满1周岁 B 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C 1周岁~2周岁前 D 1周岁~3周岁前 E 1周岁~5周岁前 7、1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 A 脑膜炎 B 脑积水 C 大脑发育不全 D 佝偻病 E 颅内肿瘤 8、一新生儿,胎龄252天,出生体重为1800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2238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 A 早产儿 B 足月儿 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 A 易发生呼吸暂停 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 D 易发生低钙血症 E 易出现低体温 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 A1500gB2000gC2500gD3000gE3500g 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 A妊娠28w至出生后3dB妊娠34w至出生后7d C妊娠42w至出生后7dD妊娠28w至出生后7d E妊娠37w至出生后5d

儿科规培题库A3-03

女孩,5岁,原发性腹膜炎,行腹腔冲洗?阑尾切除术,术后7天,伤口愈合良好?但发热,体温38.5℃,下腹胀痛,大便次数多,4~5次/日,混有粘液,腹略胀,下腹部压痛 *此病儿应考虑为()E A.阑尾残端炎 B.肠粘连 C.肠道菌群失调 D.泌尿系感染 E.盆腔脓肿 *此时简单直接的检查手段是()A A.直肠指检 B.腹腔穿刺 C.腹部平片 D.腹部CT E.血培养及尿常规 女孩,5岁,原发性腹膜炎,行腹腔冲洗?阑尾切除术,术后7天,伤口愈合良好?但发热,体温38.5℃,下腹胀痛,大便次数多,4~5次/日,混有粘液,腹略胀,下腹部压痛 *进一步确诊的检查项目是()A A.腹部B超 B.钡餐检查 C.钡剂灌肠 D.腹腔镜检查 E.腹部核磁共振检查 *此病儿的处理原则是()B A.开腹探查,经腹引流 B.经直肠引流 C.禁食?减压 D.加强抗生素治疗 E.理疗 男,9岁,体重25kg,烧伤3小时入院,烧伤总面积80%,其中深Ⅱ度30%?Ⅲ度50%,伤后无尿,心率150次/分,呼吸36次/分,伤后8小时输液2500ml(其中胶体600ml)后仍无尿?伤后第8天,体温39.8℃,心率148次/分,呼吸36次/分,创面潮湿,焦痂下积脓,感染向邻近健康组织侵袭,血培养阴性? *针对无尿首先应()E A.加快补液速度 B.用利尿剂 C.查血电解质?尿素氮及肌肝 D.进一步询问病史,了解伤前情况 E.检查膀胱区及尿管 *还应选择下列哪项措施以利于诊断及治疗()C A.肝肾功能的有关检查 B.血气分析 C.补充询问患者伤前及伤时病 史 D.氧合血红蛋白测定 E.催吐或洗胃 男,9岁,体重25kg,烧伤3小时入院,烧伤总面积80%,其中深Ⅱ度30%?Ⅲ度50%,伤后无尿,心率150次/分,呼吸36次/分,伤后8小时输液2500ml(其中胶体600ml)后仍无尿?伤后第8天,体温39.8℃,心率148次/分,呼吸36次/分,创面潮湿,焦痂下积脓,感染向邻近健康组织侵袭,血培养阴性? *伤后第8天的情况,最可能的原因是()B A.由于大剂量的抗生素的使用出 现假阴性 B.烧伤创面脓毒症 C.培养条件不宜细菌生长 D.烧伤败血症合并脓毒血症 E.脓毒血症 *此时,最佳处理是()D A.重点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同时处理创面 B.强有力的抗生素使用和支持治 疗 C.积极处理烧伤创面 D.重点创面处理,加用或改用 抗生素 E.保护脏器功能

行人保护知识培训

行人保护知识培训 CAE部碰撞分析科 部门:CAE部 1

目录 一、行人保护开发背景 二、法规介绍 三、FEM模型建立标准 四、设计改进思路 五、最新技术 六、总结 2

一、行人保护开发背景 在目前阶段,对行人保护进行明确强制法律要求的体系主要有欧盟和日本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是欧盟指令2003/102/EC,共分两个阶段,主要针对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类车及最大质量不超过2.5t的M1衍生N1的任何机动车辆,未来可能扩展的3.5t的最大质量。除欧盟范围外瑞士和以色列作为典型的车辆进口国均决定采用当前的欧盟法规。日本的TRIAS 63-2004只做了第一阶段的正式规定。 3

同时,北美(加拿大和美国)和韩国都积极参与了全球技术法规GTR的开发,目前被动安全专家组GRSP正在讨论该GTR,目标是在2010到2012年开始实施这些技术内容。日本宣称未来将优先应用全球技术法规GTR,只有当GTR出现问题时,日本才会开发自己的腿部测试,可能会使用自己的测试对象。欧盟在第2阶段中也可能采纳GTR法规。 正是由于这些强制性法规的实施,因此主机厂在产品开发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考虑相应设计对策。 4

二、法规介绍 鉴于日本TRIAS 63-2004的约束范围只限 于日本,而EC指令第二阶段也并没最终定 稿,因此,法规介绍主要以欧盟指令 2003/102/EC的第一阶段为主。 EC指令的第1阶段时间为2005.10.1至2012.12.1,第2阶段时间为2010.9.1至2015.9.1,但第2阶段讨论稿若能尽早通过,则最早可能在2008年中开始生效。 5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总复习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 学活动、___信息资源__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一系统化过程―。 2?传统ID模式的发展经历过两代,是以学习理论作为分代原则,第一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第二代ID模式的主要标志则是以认知 主义学习理论 作为理论基础。 3?著名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 4.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 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系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产 品为中心。 5?巴纳西强调教育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提出了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理论。6?加涅教学设计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的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他认为教学 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即学习条件。 7? 梅瑞尔等人在《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对教学设计做了如下的阐释: “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 scie nce-based-tech no logy )。”教学 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_。 8?教学设计是运用一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 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10? 1900年杜威提岀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12? 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起了较大的作用。这一时期, 学习者与教学媒体、教学情境的结合是教学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13?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属于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

儿科规培题库X12

1.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的副作用是( )ABCD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生长发育受限 B.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 C.血压升高 E.感染 2.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副作用是( )ABCD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白细胞下降 B.恶心、呕吐 C.脱发 E.肝功能损害 3.急性尿路感染的抗生素疗程一般为( )AC------>[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急性感染一般用药为10~14天 B.用到尿中细菌转阴 C.肾盂肾炎可适当延长至6~8周 E.小便常规无白细胞 4.小儿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有( )ABCD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小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弹力纤维发育不 B.先天性畸形 C.膀胱输尿管逆流 全 E.尿路梗阻 5.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哪些对确诊有意义( )BCD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血清总补体和C3下降 B.尿改变 C.肾功能不全 E.微血管损害性溶血性贫血 6.肾病综合征治疗的基本原则( )ABCD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加免疫抑制剂 B.适量优质蛋白,不需长期忌盐 C.积极清除病灶,有感染及时处理 E.除水肿严重者不需要长期卧床休息 7.婴儿低钾血症时临床表现为( )BCD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A.四肢肌张力增高 B.呼吸肌麻痹,使呼吸深浅不一 C.肠麻痹,使肠鸣音消失 E.腱反射减弱 8.下列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特点的是( )AE------>[基础: 儿内科]--- 专科

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本标准制订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项目编号2009-2430T-QC,项目名称《汽车对行人碰撞保护试验规程》。 二 标准制订过程 本标准制订工作自2010年初开始,对关于行人保护的欧洲法规、日本法规、GTR全球技术法规进行了全面研究,决定分区内容参考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起草本标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承担了标准起草的全部技术内容,并于2009年5月经过碰撞标准工作组成员对标准文本进行讨论后,经标准主要起草人员修改后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本标准编写符合GB/T 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规定。 三 标准内容说明 本标准作为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的补充,将试验规程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 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标准中尽管对试验过程有相关规定,但是并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对行人头型、腿型的冲击试验区域和数量没有规定。本标准对相关内容加以明确,提出划分方法和试验数量、判定依据及试验报告。 本标准的使用范围与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相同。 本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采用GB/T 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3.1、3.10、3.12、3.13、3.15定义的术语。 本标准分区内容仅采用欧盟指令639/2009《对于2009/78/EC指令《关于机动车碰撞时对行人及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的技术说明》中ANNEX II的CHAPTER II中3.3条款划分小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III中3.3条款划分大腿冲击点,采用ANNEX II的CHAPTER VII中3.1.1和3.3条款划分头型冲击点内容。其余相关内容采用GB/T24550-2009《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中对应条款。 增加第9条试验报告格式内容。 四 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其有关基础和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的要求与现行标准和法规,不存在任何冲突和矛盾。

教学系统设计复习资料--_习题集附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______方法,将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四大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设计研究常用的方法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 2.谈谈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之间的区别。 3.请简要说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之间的关系。 4.试比较分析ID1和ID2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上) 一、填空题 1、学习需要是学习者学习方面_______ 与_______ 之间的差距 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 和_______的综合。 二、名词解释: 1、学习需要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三、简答题 1、确定学习需要的基本方法是哪两种?其主要特点和区别是什么? 2、简述小学生的学习风格。 第三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中) 一、填空题 1.分析学习内容一般可采取下列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下列六种,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是指知识的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目标 2.ABCD模式 三、简答题

普儿科 入科考试(题)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普儿科规培医师入科考试题 专业: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前囟: 2、学龄前期: 3、生理性贫血: 4、早产儿: 5、脱水: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1、5岁小儿下列何者不正常() A.体重18千克 B.身高105厘米 C.乳牙20颗 D.上不量与下部量相等 2、下列哪项与母乳抗感染作用无关() A.分泌型IgA抗体 B.特异性抗体 C.乳白蛋白 D.乳铁蛋白 3、哪象不是肾炎性肾病的表现()

A.尿检白细胞超过10个/HP B.反复出现高血压 C.持续性氮质血症 D.C3反复降低 4、下列哪象不是生理性黄疸的特点() A.生后2—3天出现 B.黄疸程度轻 C.黄疸持续时间较长或退而复现 D.每日胆红素升高<85umol/L(5mg/dl) 5、哪项不是佝偻病的诊断依据() A.明显夜惊,多汗烦躁 B.小颅畸形 C.方颅 D.枕突 6、哪项不是法洛氏四联症的畸形表现()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肺动脉狭窄 D.右心室肥厚 7、哪项不是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表现() A.呼吸急促 B.心动过速 C.肝脏增大 D.高血压 8、哪项不是小儿辅食添加的原则() A.由少到多 B.由稀到稠 C.由细到粗 D.由多种食物混合添加开始 9、哪项不是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的处理方法() A.止惊 B.补充钙剂 C.维生素D疗法 D.抗感染治疗 10、哪项不是小儿髓外造血表现() A.肝脾淋巴结肿大 B.周围血象可见幼红细胞或幼稚细胞 C.周围血中出现异性淋巴细胞 D.贫血貌 11、足月儿指( ) A. 胎龄>37周 B.37周≤胎龄<42周 C. 胎龄>42周 D.胎龄<42周

儿科规培题库及答案X10

儿科规培题库及答案X10 1.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ABCD------>[临床:儿内科]---专科 A.不典型失神、强直性和肌阵挛发作,多种发作形式并存 B.发作间隙期脑电图有1.5~2.5Hz的棘慢 波 C.智力发育落后 E.有高幅失律 2.小儿癫痫应于下列哪些疾病相鉴别()ABCDE------>[临床:儿内科]---专科 A.屏气发作 B.习惯性阴部摩擦 C.晕厥 E.癔病性发作 3.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是()ACE------>[临床:儿内科]---专科 A.全身中毒症状不重 B.可有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 C.意识多不受累 E.病程1~2周

4.导致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可通过下列何种途径进入脑膜()ABCDE------>[临床:儿内科]---专科 A.呼吸道 B.邻近组织感染的扩散 C.皮肤黏膜 E.颅脑外伤 5.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的主要临床特点是()ABC------>[临床:儿内科]---专科 A.起病急骤,多在冬春季发病 B.皮肤出血点或瘀斑 C.迅速出现休克、DIC E.多发生在新生儿期 6.化脓性脑膜炎即刻进行腰穿的禁忌证为()ABCD------>[临床:儿内科]---专科 A.颅内压增高征明显 B.严重心肺功能受累 C.休克 E.昏迷 7.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变化为()ACE------>[临床:儿内科]---专科 A.白细胞数轻度升高

B.糖含量轻度降低 C.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E.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8.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多见的病原菌是()AC------>[临床:儿内科]---专科 A.大肠杆菌 B.A组溶血性链球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9.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要点为()ABD------>[临床:儿内科]---专科 A.积液多时反复穿刺放液 B.多次穿刺放液效果不好,手术摘除囊膜 C.加强脱水剂和利尿剂的使用E.穿刺放液应尽量多放 10.化脓性脑膜炎的炎性渗出物在()ABCD------>[临床:儿内科]---专科 A.软脑膜、蛛网膜 B.大脑顶部脑膜 C.脑基底池和脊髓表面 E.深部脑组织 11.3个月以下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临床表现为

儿科规培试题

儿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阶段考试题库 选择题 A型题: 儿科普专科:等级:1A 1、.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体温的维持主要依靠 B A.适宜的环境温度 B.棕色脂肪的产热作用 C.足够的母乳吸入 D.自发的肢体活动 E.汗腺发育差,散热少 2、日龄10天新生儿,近4 天拒奶,低热,哭声弱,今惊厥2次,查体反应差,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心 音纯, 肝肋下3cm , 前囟饱满, 脐部少许分泌物,WBC18×109/L,N 80%, L 20%,血钙9mg/dl,可能为 E A.新生儿颅内出血 B.新生儿低血糖症 C.新生儿低血钙症 D.新生儿脐炎 E.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 3、腺病毒肺炎具有如下特点,但除外 C A. 6个月至3岁婴幼儿多见 B. 多为稽留高热,少数为弛张热 C. 肺部体征出现早,可闻及湿罗音 D. 易发生中毒性心肌炎和中毒性脑病 E. X光肺部显示片状阴影或病灶周围性肺气肿 4、4岁男孩,浮肿尿少一个月,查体:全身浮肿明显,血压12/6.65kPa(90/50mmHg),尿常规(离心尿):尿蛋白(++++),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1-2个,血胆固醇11.44mmol/L(440mg/dl),血浆总蛋白40g/L(4g/dl),白蛋白20g/L(2g/dl),尿素氮14.28mmol/L(20mg/dl),最可能诊断是: D A.急性肾炎 B.慢性肾炎 C.肾炎性肾病 D.单纯性肾病 E.继发性肾病 儿科普专科:等级:1B 1、对新生儿处理以下,哪项不正确? D A.基础代谢需要量应按50卡/kg/日计算 B.生后即可哺母乳 C.纠正酸中毒时应采用碳酸氢钠 D.生后1-2天内应注意补钾 E.早产儿应补充Vitk 2、男孩,5岁,浮肿4天,气促1天,伴尿少,尿色深。查体:R32次/分,心音增强,两肺底部有少许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要符合我国国情:一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存在长中短途运输;二是东部经济发达,西部资源集中,形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梁北调,以及集中的暑运和春运等;三是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小康水平,余姚大量运费低廉,安全可靠,便捷的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的作用:1便捷的唯一既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2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3深度光,覆盖面达。4是实现个助攻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转运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5是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最早的道路——驰道,其次是直道。 我国道路存在的问题:一数量少。二是质量差,标准低。 1993年正式发布实施《五纵七横规划》里程3.5万公里,投资9000多亿元,2004年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 道路功能: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按行政区划分国道、县道、省道和乡道。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_200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_2007),道路勘测设计其他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98)。 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可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公路的设计依据。其他公路必须保证小客车和载重汽车的安全顺利通行,绞式列车使用于城市道路控制之用。小客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的12米。确定路缘石或交通岛的转弯车道半径时,一般以鞍式列车的转弯半径为控制。 设计速度: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自身条件限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利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一级公路为100或80,二级为80 ,三级为40,四级为20,单位千米每小时。 运行速度:中等技术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能保持安全行驶的速度。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截面的车辆数,单位常用年平均日交通量或小时交通量。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完整版)何克抗主编的《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教学系统设计学习笔记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教学系统:按照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我们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各种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看成教育系统或教学系统。 3、教学系统的基本层次:机构层次的系统、管理层次的系统、教学层次的系统、学习层次的系统。 4、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系统分析技术、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案选择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技术以及评价调控技术等子技术构成了系统方法的体系和结构。 5、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6、细化理论: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条策略。 7、成分显示理论: 8、ITT: 9、教学处方理论:六个基本概念、一个理论框架、三条基本原理、两个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库。 10、肯普模式: 11、史密斯—雷根模式: 二、思考题: 1、有人认为“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二者研究对象相同,是性质上的低层次重复和名词概念间的混同与歧义”,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答: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新的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学科层次上都有所区别: 研究对象: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的本质与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用系统方法对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学科性质:教学论是研究教学本质与规律的理论性学科(较高理论层次的学科);教学设计是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与计划的应用性学科(在学科层次上较低一级)。 理论基础:教学论通过对教学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即以教学理论作为理论基本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条件与方法;教学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两者对教学理论的强调也不同,教学论只是依据理论来确定优化学习的教学条件与方法,而教学设计不仅强调教学理论还强调学习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更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总之,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性学科,是描述性的还不是规定性的理论;而教学设计本身并不研究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与计划,是规定性的而不是描述性的理论。 2、回顾我国教学设计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规培考试题库-儿科练习 (18)

儿科练习 姓名:杨成青得分:0.00 总分:100 及格分:60 考试时间:2016- 一 . 单选题(共90题,每题1分) 1 . 4岁,女孩,咳嗽,呼吸困难两天入院,查体;口唇微绀,心率:130次/分 钟,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Ⅲ粗糙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稍强,两肺细小 水泡音。该患几诊断是 A . 室间隔缺损并发肺炎 B . 房间隔缺损并发肺炎 C . 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炎 D . 法洛四联症并发肺炎 E . 房缺伴肺炎心衰 2 .男孩,2岁半,患有法洛四联症。每当哭闹后出现呼吸困难,即出现抽搐,这 种现象是由于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肉的痉挛。出现上述缺 氧发作时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是 A . 加压面罩吸氧 B . 身体取胸膝位 C . 静脉注射普萘洛尔(心得安) D . 静滴碳酸氢钠 E . 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 3 .患儿2岁,主因“痉挛性咳嗽、低热1个月”就诊。查体精神好,卡疤阳性,双 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喘鸣音。血常规白细胞7.4×109/L,中性粒细胞36 %,淋巴细胞64%,胸片提示右肺门阴影增大,右肺中叶不张,5UPPD试验红肿 硬结直径19mm。初步诊断是 A . 肺炎合并肺不张 B . 百日咳合并肺炎 C . 原发综合征 D . 支气管淋巴结核 E . 支气管异物 4 .确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依据是: A . 皮肤粘膜出血点 B . 血常规示血小板减少 C . 骨髓象巨核细胞增生伴成熟障碍 D . 血小板相关抗体异常 E . 以上都不是 5 . 8个月婴儿,因皮肤黏膜苍白,食欲欠佳来诊,查体发现肝脾轻度肿大,化

验:Hb70g/L,RBC3.5×1012/L,血涂片可见RBC大小不等,以小细胞为主,中心淡染区扩大,最可能是 A . 地中海贫血 B .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D .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E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6 .小儿肺炎的常见病原为 A . 革兰阳性球菌和病毒 B . 革兰阴性杆菌和病毒 C . 革兰阴性杆菌和支原体 D . 病毒和衣原体 E . 细菌和霉菌 7 .下列哪项不是左向右分流先心病的共同特征 A . 生长发育落后 B . 容易并发肺部感染 C . 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 D . 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可增强 E . 蹲踞现象 8 .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常见表现中以下哪项不符 A . 消瘦、食欲减退和盗汗 B . 肺门淋巴结肿大 C . 上肺叶有空洞形成 D . 发热 E .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9 .确诊缺乏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依据是: A . 单纯用羊乳喂养婴儿未添加辅食 B . 有慢性腹泻、脂肪下痢史 C . 骨髓象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 血清铁与维生素B12含量正常 E . 血清叶酸测定<3pg 10 .新生儿期是指: A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 B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7天 C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30天 D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60天 E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42天 11 .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的原则是 A . 首始量足,减量要慢,维持要长

汽车碰撞行人保护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16894200.html,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EuroNCAP) 欧洲新车评估程序 PEDESTRIAN TESTING PROTOCOL 行人保护协议 Version 4.1 March 2004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 (EuroNCAP) 欧洲新车评估程序 PEDESTRIAN TESTING PROTOCOL 行人保护协议

Where text is contained within square brackets this denotes that the procedure being discussed is currently being trialed in Euro NCAP. Its incorporation in the Test Protocol will be reviewed at a later date. 在本协议中如果出现有包括在方括号里的内容,这表示这些程序当前被用于欧洲新车评价程序但处于试验和讨论阶段,这些测试协议需要在以后再加已确定。

In addition to the impact points chosen by Euro NCAP,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will be required from the manufacturer of the car being tested before any testing begins. 本协议中增加的设置说明,为了使待测车能够正常快捷的做好测试准备工作,制造厂商必须提供下列各项信息。 Manufacturer Nominated Test Zone(s) 制造厂商推荐测试项目 Impact or Type 冲击类别Notes 备注 Maximum of 3 Bumper Tests 三次最大值的前保险杠试验To be nominated by the manufacturer由制造厂商提出 Maximum of 3 Bonnet Leading Edge Tests三次最大值的前缘试验To be nominated by the manufacturer由制造厂商提出 Maximum of 6 Child Head form Tests 六次最大值的儿童头部试验To be nominated by the manufacturer由制造厂商提出 Maximum of 6 Adult Head form Tests 六次最大值的成人头部试验To be nominated by the manufacturer由制造厂商提出

教学系统设计

1.概述: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化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结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乌美娜,1995) 2.特征: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的研究方法是应用系统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教学系统设计必须关注教学中的任务或问题,是一个完成任务或问题解决的过程。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环境和条件,是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和强化理论,“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4. 程序教学法:把教学内容分为具有联系的小步子,要求学生作出积极反应,及时的反馈和强化因人而宜自定步调,学生尽可能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错误率 5. 行为主义教学设计原则1)规定目标:将教学期望明确表示为学生所能显现的行为,—可观测的反应;2)经常检查: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复习和修正,保证能够适当地形成预期的行为;3)小步子和低错误率:将学习材料设计成一系列小单元,使单元间的难度变化比较小,达到较低的错误率;4)自定步调:允许学生自己控制学习速度;5)显式反应与即时反馈:课程中通常包含频繁的交互活动,尽多地要求学生作出明显反应;当学生作出反应时应立即给予反馈; 6. 认知学习策略:认知策略:懂得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得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发生联系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的知识元认知策略:关于如何“学会学习”的高级认知策略,包括检查、督察、规划、预测等认知活动。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 肯普模式以教为主(行为)

行人保护相关名词解释.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车评价规程) GTR-GLOBAL TECHNICAL REGULATION全球技术法规 EC-European Community 欧共体 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欧洲经济共同体 ECE-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欧洲经济委员会 European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me(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 使用柔性卷尺在车辆纵向垂直平面内围绕车辆前部结构,柔性卷尺的一端在车辆前部结构外表面上所形成的几何轨迹。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卷尺处于拉紧状态,卷尺的一端与地面基准平面接触,垂直地落在保险杠前表面的下面,卷尺的另一端与车辆前部结构接触(见下图)。车辆处于正常行驶姿态。选择适当长度的卷尺来确定 1000 ㎜(WAD1000)包络线、1700 ㎜(WAD1700)包络线、2100 ㎜(WAD2100)包络线。 2

一、BLERL-BONNET LEADING EDGE REFERENCE LINE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 长 1000 ㎜的直尺与发动机罩前表面的接触点的几何轨迹。几何轨迹是由当直尺平行于车辆的纵向垂直平面,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 50°以及直尺底端距地面为 600 ㎜时与发动机罩前缘接触点所构成(见图)。对于发动机罩上表面倾斜 50°的车辆,直尺是连续接触或多点接触而不是一点接触,此时直尺应从垂直方向向后倾斜40°来确定基准线。直尺与车辆接触,则在侧向位置上这些接触点就构成发动机罩前缘基准线。如果保险杠上缘与直尺接触,那么保险杠上缘认为是发动机罩前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