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复习参考攀枝市2005届高考生物复习对策

研究复习参考攀枝市2005届高考生物复习对策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攀枝市2005届高考生物复习对策研究

生物作为理综中的一部分参加高考已有5年,今年考试中心以新课程为依据命制的理综试题有四套。研究这些试题的特点和高考改革的趋势,对高三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我们有效地组织2005届高考复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命题趋势研究

(一)2000-2004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生物部分命题趋势

1、高考理综生物命题注重基础,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均是以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为依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基本上没有单纯考查知识的试题。

2、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通过对近五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基因工程是高考的重点章节,在历年高考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大。而且并不回避同一知识点在连续几年的试题中出现。详见表1:2000—2004年高考新课程卷各题的难度及考点的分布和表2:2000-2004年新课程卷高考生物知识点分章知识统计表和表3:2000-2004年各章节考点所占分值及比例。

3、知识的覆盖面。由于综合科测试的制约性,生物知识考点在一年中有限(新课程卷中涉及到的具体知识点约20个左右),尽管如此,命题者尽量使知识考点分布合理。但从连续五年的考题来看,知识考点几乎覆盖了高中生物教材的主干知识。详见表1、表2和表3。

4、必修和选修的比例合理,综合性体现较好

从近五年考题分析来看,选修考试题的内容占全部考题的三分之一左右,详见表4。考点内容出现在基因工程和免疫中频率较高。一般来说,考查选修内容的能力要求比必修教材的低。部分试题与必修教材内容综合起来考查,如2004年全国卷的30、31题。

5、实验能力的考查有逐年加强的趋势。从表5可以看出,实验能力的分数比例为20%-36%之间,这与现行高中生物学课本中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相当,而且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逐步系统化。近几年的生物考题基本上都编制了一个实验设计题目。

二年难的规律。

表6 2000—2004年高考生物试题难度统计表

7、学科间综合逐渐减少,学科内综合逐渐加强。

(二)2004年全国四种理综新课程卷的特点分析

今年高考理综测试中生物试题的题量及分值都约占理综测试全卷共31题和300分的约1/4,这一比例与生物学科在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理化生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致相当。与去年理综(新课程卷)相比,题量减少。部分生物试题能体现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指导思想。部分试题能体现2004理综《考试大纲》中5个能力要求,但与往年试题相比,全国卷的能力要求体现得不够充分。试卷的结构保持不变,但学科排列顺序又有了新的变化,而且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第Ⅱ卷上,与去年高考理综的新、旧课程卷相比,全国卷生物试题的总体难度明显降低,但连续从2000—2004年来看,难度并不算最低,仅现有四川省抽样的Ⅱ卷得分情况看,只比去年低(新、旧课程卷)(详见下表6)。无偏、难题和超纲题。题型常规但显得有些单一,未出现一道图形、表格题,这与学科实际显得有些不相符合,而其他三种试卷都有一定数量的图形、表格题。全国卷的绝大多数生物试题的区分度较小,其他三种试卷要好一些。试题所考查知识点都是学科主干知识,涉及到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分裂)、新陈代谢(光合作用效率)、生命活动的调节(激素调节)、遗传变异(基因结构和遗传规律的应用)、生态(食物网)、细胞工程(单克隆抗体)以及实验7个方面。能力要求体现了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学科的综合力度降低。实验题分数加重,与2003年高考理综新、旧课程卷相比,实验题分别增加了6分和10分。实验题分数约占生物试题总分的28%,提高了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要求。

生物试题中,全国卷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想无明确的体现,但其他三种试卷有一定体现。今年理综试卷与去年比较来看,总体上题量相应减少,选择题共21题,非选择题共10题,题序为选择题――生、化、物,非选择题――物、化、生,难度比去年有较大降低。但仍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多数考生感觉答题时间紧张,时间分配不合理,限时内理化生三科思维转换能力较差。

表7 2004年高考4种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三)、2005年命题趋向预测:

1、试卷长度和生物学科的分值及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化。

2、试题难度:高考试题方面的改革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因此,估计试题的难度变化不会太过剧烈,但是,根据今年高考后的反应、保持高考连续性和高考的选拔功能来看,难度有可能比今年约大,比2003年约有降低。

3、选修教材的内容估计仍会占1/3左右。

4、将加大对学科内综合能力的考查,特别要注意必修和选修内容的综合。

5、有可能加大对图表识别、分析能力的考查。

6、将有可能加大对实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7、命题往往在连续几年的试题中考虑知识的覆盖面,因此,有可能会出现没有考查过的知识,如进化等。在二卷中可能会出现连续5年没有在二卷出现的重点板块,如生物与环境。

二、我市高三生物教师及学生现状分析:

(一)、教师现状分析

1、高三教师中新面孔占有一定的比例。对教材熟悉程度不够和对高考内容的把握不是十分准确。

2、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优秀教师较少。

3、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不能与教学和高考改革的发展相适应。

(二)、学生现状分析:

1、优秀生源有限。由于高中大面积扩招,相比较而言,优秀生比例较小,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佳。

2、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总体水平与上一届相比较低。

从2004年7月高2005级生物统考来看,试题覆盖面广、能力要求不高、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从学生答题情况并不好(见表9和表10),现结合其他考试和平时反应出来的问题,对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薄弱,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生理过程记不住或记忆不准确。如第二题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识记,,属容易题,但学生答题情况并好,得分率不高,得分率仅为0.58。

(2)实验能力较差,特别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实验目的不清,实验设计的步骤混乱,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而高考中实验能力的要求在逐渐增强,这将严重影响我市的高考成绩。如2004年7月高2005级生物统考试卷中的52题。

(3)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地运用生物学术语描述生物学现象。

(4)应有的应试技巧欠缺。很多学生不会读题、不会审题。

(5)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很多学生读不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不会提取有效信息,组织文字解答试题,如2004年7月高2005级生物统考试卷中的49题,实际上,试题的答案就在所给的材料中,但学生答题请况十分不好,得分率仅有35%。

(6)学生读图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差,图文转换能力差。很多学生读不懂图表,更不会提取有效信息。所以图表题答题情况并不理想。虽然2004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没有涉及图表,但其他三套新课程卷试题均有较高要求,估计明年仍会出现图表题。因此读不懂图表,不会提取有效信息将严重影响考试效果。

三、对2005届高三生物复习策略

(一)2005届高三复习计划。原则上高三复习原则上安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5年3月前必须完成第一轮复习,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手和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复习方式为必、选修内容综合复习。

第二阶段:2005年4月底前完成,本阶段为专题复习,但由于时间关系,不再象以往那样,以知识板块为专题,而是以培养能力为主设计几个专题(实验专题、图表专题、解题技巧等),各校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其他专题。

第三阶段:强化训练、查漏补缺、应试心理调适。

(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首先充分利用好教研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示范课、研究课,并组织好评课。其次,组织教师经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第三、建议学校对初次上高三的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实行一帮一;第四、对教学中的重难点组织专题研究,聘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专题发言;第五实行资源共享,每位教师自己最得意的专题或某种教学方法贡献出来,让其他教师借鉴;第六,教师要不断地自我总结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如课后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听课、多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复习建议

1、认真研读并正确理解《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研读重点应该在两个方面,首先,要研究考试目标及能力要求、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明确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范围和层次以及具体到知识内容时处理的深度和广度都作到心中有数。其次、对于《考试大纲》的内容要求,要结合前几年的高考试题(可考表1和表2),明确哪些知识点已经考了,哪些重要知识点还没有考,重点考查哪些知识点,是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要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会以那种形式出现等?以利于指导复习,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授式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传授知识的方法,但根据教学和高考改革形势的变化,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采取各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其他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问题式教学、学生自学等。

(2)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既教书又育人。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爱心将使教师变得聪明起来、使学生变得聪明起来;进行心智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心灵的教育,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把他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学生愿学乐学。

(3)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充分的了解。第二、教师布置作业要先做,先研究,选择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习题,不能完全使用现成的习题;第三、作业一定要批改,这样才能了解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那些缺陷,评讲时才心中有数,不能布置作业后,不检查、不批改,再一题一题地讲,课前一定要把课堂教学安排好;第四、考试(含月考、统考等)完后要对学生的情况充分分析,要重点评讲,分类评讲,要备课,不能只把试题做一遍,就挨个讲。

3、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关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真正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手。

(1)一定要重视学生读书。在第一阶段复习时,要在课堂上安排学生看书,因为学生在课后没有时间看书,可以这样做,一堂课用10分钟来讲重点,15分钟让学生看书,其余时间让学生做相应(与这堂课的内容结合)的练习,对于不能完成相应内容的,教师要个别辅导,做到当堂内容,当堂过关。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部份;可以将有关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以问题、填空、填表(对比区别)、填图等方式呈现给学生,或者将重点知识勾画出来,让学生记忆。指导学生记忆,如联想记忆、对比记忆、顺口溜、谐音、重复加深、学生间相互提问等。在复习的后阶段,让学生对照考试内容,一个一个地过关。如“生物体的结构基础”的问题(见附件1)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和细胞工程”的填空(见附件2)(3)督促检查学生看书的效果。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可以抽查学生的读书效果。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科能力重视知识迁移,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在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结构,着意各知识间的关联点,在知识网络的联结处多提出问题,抓住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一般来说,高三第一阶段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

(2)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练: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单元训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2004年《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评: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3)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准备。

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高考说明,即不仅老师了解,也要学生从一进入高三就明白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该在那些方面下工夫,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方向,以使自己和老师要求合拍,减少师生之间的无谓的内耗,和高考先来次“零接触”。

5、加强实验教学。实验设计题应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思想和方法手段。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每一个实验、每一类实验的操作与探究,培养学生领悟实验设计的思想,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学会对实验数据处理等能力。在高三教学中,通过实验专题的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尤其是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实验分类复习中,要让学生注意区分和比较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复习时,一定要将教材中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原理、原则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到带有新情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中。

(1)利用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介绍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可以说教材中科学发现(如光合作用的发现,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的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和实验,是通过实例来体现自然科学的学科特征,并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在课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上、方法手段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尽可能地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

力展科学家探究过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规范过程。生物科学发展史中有着许多诸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生长素的发现等典型的科学探究范例。结合相关教育内容,强调知识发生的过程,及时剖析科学探究的规范过程,挖掘其中的探究要素,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具有实效性指导作用。现以“基因的分离

性。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说明问题的产生与陈述、假说与预期的异同及表达技法、实验材料的科学选择、方法步骤的关联性以及实验主体活性的维持、实验变量的控制以及无关变量的均衡、结果与结论的区别以及分析、归纳、综合的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等。只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把握规律,才可能使规范开展探究的过程成为可能。

(2)实验题分类解题技巧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将实验

题型分类,每一类选择一至二个典型题例(由教研室组织力量,编写这套资料),重点讲解,可以先让学生做,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解,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抄一遍,总结每一类实验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模式,解决学生的答题技巧和答题的规范性问题。

(3)要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挖掘教材中的实验设计素材,分析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结合自己学生实际,重在落实。

6、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题和考试题的讲解,重点不在答案本身,而着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如何读题、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如何找切入点、如何建立生物模型、如何组织解题步骤和组织语言。以及每一题的拓展和变式,举一反三,并总结每一类题的解题方法,不能就题讲题,做到讲一题而达到会解一类题的目的。

7、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简述题,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用规范的学科术语表达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这一能力的培养。可以选择典型体例,先让学生做,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讲解,然后让学生把正确答案抄一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8、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由于考试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因此要全面复习;但也要有重点,如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基因工程是历年考试的重点,所占分值很大(见表4),所以要重点复习。同时要关注还没有出现过大题的主干知识,如生物与环境。

9、关于热点和学科间综合的问题。不要过分关注热点和学科间综合。热点只是作为素材,只要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过关,就能够解答相应试题;从近年的考题来看,理综的学科间综合在逐渐淡化,所以,不要在学科间综合上花费过多精力,要立足于学科内综合。

10、关注上海、北京、广东等的高考改革动向。要研究他们的高考试题,注意出题的变化方向和出现的新题型。如2004年广东卷第42题首次推出了“生态调查”这类新形式的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求考生根据图示及提供的实验器材,写出调查项目(池塘生态系统的成分)。这道题看似简单,绝大多数的考生能动手,但要将答案写完整也并非易事。该题的出现,意味着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核面的进一步加大,具有导向性意义。

四、复习指导思想:给思想,给观点,给方法。

1、复习的主导思路:立足于基础知识;立足于能力的培养;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立足于学科内综合的思想。即加深理解——迁移综合——联系实际。

2、生物学研究的观点:给观点主要指让学生清楚在生物学的发展和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要用的,如生命物质性的观点;统一的观点(包括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局部和整体的统一,生物和环境的统一);生物进化的观点等。

3、科学的复习方法:给方法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高考不再是考查知识的再现,而是考查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有综合性质的实际问题。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为各种属性、各个部分、要素、方面或阶段分别加以考虑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要素、方面或阶段结合起来成为整体加以思考的方法。如关于染色体的

知识,它分散在不同的章节里,复习时就要把这些知识有意识地综合起来。如染色体的分布、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染色体的类型、不同生物染色体的数量、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行为、染色体与基因的平行关系、染色体变异与环境的关系、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等等。(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包括异中求同、同中求异两条途径,归类可采用科学归类法和实用归类法。如细胞分裂的比较,实验方法的比较等等。(3)概括法。如证明细胞有生命活力的事实有:①保护作用(细胞内的花青素、叶绿素等仅在细胞死亡后才可以散出)。②细胞的相互识别(红色和黄色的海绵细胞打散混匀后仍可以重新组装)。③食物泡的形成,细胞分泌等现象(细胞膜始终保持完整性)。④有生命活力的花生种子胚不能被红墨水染色。

⑤细胞的吸收与细胞的需求有关。再如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证据可归纳有:①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②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③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④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⑤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断过程。⑥高尔基体的产生和分泌泡的分泌行为。 (4)系统化。可采用编写纲要,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如对小麦或水稻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育种等)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定能对知识理解更深、记忆更牢。

总之,对于高考复习,从认知的观点来看,复习是对先前学习的知识的回顾、整理和再认识的过程。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分析,复习是对已有的信息的重新组合,使信息的排列更有序的一个过程。因此复习不仅是一个回忆和熟练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再认识和再提高的过程。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有更新的突破。

高考生物总复习含答案:酶专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植物细胞工程中既能去除细胞壁又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物质是() A.稀盐酸 B.浓蔗糖溶液 C.淀粉酶 D.纤维素酶 2.(2015 海南卷)关于生物体产生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B.脲酶能够将尿素分解成氨和CO2 C.蛋白酶和淀粉酶都属于水解酶类D.纤维素酶能够降解植物细胞壁和细菌细胞壁3.某学生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将碘液滴到干面包上,面包变成了深蓝色。然后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并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它。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嚼碎的面包变成了橙黄色(麦芽糖与该试剂反应的颜色)。因此,他得出结论:面包被嚼碎时有麦芽糖产生。这位学生实验设计的不完善在于() A.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B.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C.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D.未对干面包做麦芽糖的检验 4.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 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中,然后将2试管放人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持续15 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结果如下表: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7.0 4.0 1.5 4.0 不凝固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B.将A内混合物加温到40℃会发生凝乳,是因为酶的数量增多 C.据表推测凝乳酶的最适温度约为40℃左右 D.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40℃仍不会发生凝乳 5.(2015上海卷)利用枯草杆菌生产分泌性中性蛋白酶,以下符合该酶分离纯化的正确流程是 ①制成酶制剂②发酵液过滤③冷冻干燥④层析法提纯蛋白酶 A.③①④②B.②④③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6. 下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建议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建议光阴荏苒,时间的年轮又将大家推到了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第二轮复习。二轮复习是在一轮扫描全部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学科内容的完整结构体系,并使学生能力飞跃式提升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抓纲务本,并依据时代背景,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上制定有效备考策略,确保战之能胜。 一、二轮复习概况 时间与目标:一般是3月-4月,进一步夯实基础与基本技能,梳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应试能力和技巧。 方式与内容:以高考考点为纲,以单元板块为线,研究近年高考题,精选典型训练题,突破重点与难点,专题推进。 专题划分如下: 细胞专题:必修第一、二章,选修第四章 代谢专题:必修第三章,选修第二、五章 调节专题:必修第四章,选修第一章 生殖发育专题:必修第五章 遗传进化专题:必修第六、七章,选修第三章 生态专题:必修第八、九章 实验专题:依考纲要求,属高考范围的17个学生实验,课本

内外的生物学经典实验。 大专题之下也可依据相似、相近或以为中心,向相关知识发散。构建小专题。如,水专题、蛋白质专题、育种专题等。大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新陈代谢与能量 二、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过程: 2.酶的概念 3.酶的特性: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5.酶的分布: 6.酶的分类: 7.酶的合成过程: 8.酶的分泌过程: 9.酶的调节过程: 10.酶与蛋白质、激素、脂质、维生素的比较--------- 三、绿色植物新陈代谢---------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 1.培育优良品种(遗传特征与育种小专题关于种子发育结构生理等小专题) 2.其他措施 (1)合理灌溉:水分吸收、运输、利用 (2)合理施肥: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矿质元素的作用

高二生物酶的研究与应用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酒精发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其作用是使海藻酸钠形成凝胶珠C.图2发酵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为了使培养液与酵母菌充分接触D.图1中制备的凝胶珠用蒸馏水洗涤后再转移到图2装置中 解析: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 答案:A 2.如下图所示,下列4支试管内加入3 mL浆糊。另外A、C内分别注入2 mL清水,B、D内分别注入2 mL新鲜的唾液淀粉酶。甲、乙两水槽水温分别为35 ℃、55 ℃。保温5 min,再向4支试管内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来鉴定酶是否将淀粉水解。A、C两支试管中没有淀粉酶,所以淀粉还存在,加碘后会变蓝色;D试管中虽然有酶,但由于唾液淀粉酶催化的最佳温度在35 ℃左右,温度55 ℃太高,已经使唾液淀粉酶失去了活性,不能水解淀粉,所以D试管也会变蓝色;只有B 试管中的酶能将淀粉水解,所以加入碘液不变蓝色。 答案:B 3.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的,如将从大肠杆菌中得到的三酯磷酸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成制剂,可用于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需要适宜的( ) ①温度②酸碱度③水分④营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固定化酶的条件。大肠杆菌中的三酯磷酸酶可以催化有机磷农药分解,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同时反应离不开水,但是不需要提供营养。 答案:A 4.下列关于酶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需依次经过提纯、沉淀、过滤等过程 B.经过固定化的酶才能称为酶制剂 C.酶制剂活性的维持需要提供营养物质 D.酶制剂中的酶最终来源于活细胞 解析:获取酶制剂要将细胞破碎,释放出细胞内的酶分子;提取到的酶即可称为酶制剂;酶不是活细胞,活性的维持不需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D 5.下列有关果胶酶及与果胶酶实验探究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果胶酶的用量时,pH、温度不影响实验结果 B.果胶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葡萄糖异构酶等C.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时,温度、苹果泥、果胶酶用量及反应时间等都是变量 D.可以用相同时间内过滤得到的果汁体积来确定果胶酶的用量 解析:本题考查了果胶酶及其相关实验,探究果胶酶用量时,pH、温度会影响实验结果;葡萄糖异构酶不属于果胶酶;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为单一变量,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缓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科学家发现,在微生物M产生的脂肪酶作用下,植物油与甲醇反应能够合成生物柴油(如下图)。

高三生物备考计划

2018—2019学年度生物备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近几次生物考试情况,暴露出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基本概念很不清楚,有些题目反复做,反复错; 2. 知识不成系统,遗忘程度很高; 3. 实验能力薄弱,学生对有关实验的题目产生畏惧感; 4. 答题不规范、不准确,缺乏生物学素养。 以教材、20XX年考试大纲和历年本省高考真题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全面梳理,背诵和理解记忆,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相关知识的重新整合,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和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能力; (4)通过适当的习题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三、复习安排: 第一轮:2018年8月6号—2018年2月20号。(二周一考,月考) 第二轮:2018年2月20号—2018年5月10号。(一周两考) 第三轮:2018年5月11号—2018年6月5号。(一周两考) 四、复习策略: 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强化基础知识。注意个体教学,加强单独辅导。 第二轮: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第三轮:加强应试能力的强化训练,总结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在学生答理综试卷中所暴露出的缺陷,给学生以技巧的指导,方法的指点。 五、抓好复习的六个环节 (1)读。预习课本,发现问题. (2)讲。按知识体系、疏理知识形成网络、理清基本题型和讲清解题方法。 (3)练。精选习题,通过训练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4)测。进行单元测试,查漏补缺. (5)评。全批全改,统计问题,课堂讲评. (6)补。及时纠错、矫正练习、二次过关、以提高复习的实际效果. 六、注重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生物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考生物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整理归纳 同学们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时注意细胞的知识点,以下是查字典生物网整理的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请大家学习。名词: 1、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的是RNA。 2、酶促反应:酶所催化的反应。 语句: 1、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特点:在一定条件下,能使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 3、酶的特性: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 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原因是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分子结构遭

到破坏而失去活性。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如消化酶就是在细胞外消化道内起作用的;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与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激素不同;虽然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它并不被消耗;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它的合成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所以酶的决定因素是核酸。 5、既要除去细胞壁的同时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正确的思路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酶具有专一性,去除细胞壁选用纤维素酶使其分解。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温度、酸碱度都能影响酶的催化效率,对于动物体内酶催化的最适温度是动物的体温,动物的体温大都在35℃左右。 6、通常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主要在适宜条件下才有活性。胃蛋白酶是在胃中对蛋白质的水解起催化作用的。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环境(最适PH=2左右)才有催化作用,随pH 升高,其活性下降。当溶液中pH上升到6以上时,胃蛋白酶会失活,这种活性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 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查字典生物网预祝大家在高考中金榜题名。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

一、选择题 1.(2012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叙述,合理的是() A.先用热水溶解洗衣粉,再将水温调节到最适温度 B.实验的观察指标可以是相同洗涤时间内污渍的残留程度 C.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 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实验的基本知识。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洗衣粉的种类,因变量是洗涤效果,无关变量有温度、pH、衣物质地(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洗衣粉的用量等,探究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应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其他条件,才能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根据上述分析,符合题意的是B,热水溶解洗衣粉可能使酶失活,只有适宜pH条件中加酶洗衣粉才有好的洗涤效果,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酶的制备和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解法和吸水涨破法常用于制备微生物的胞内酶 B.透析、电泳和酸解等方法常用于酶的分离与纯化 C.棉织物不能使用添加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 D.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位于片剂的核心层 解析:酶解法可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微生物的细胞壁,再通过吸水涨破法使细胞内的物质释放出来,然后提取其中的胞内酶,A项正确;透析和电泳可用于酶的分离和纯化,但酸解会导致酶结构的破坏,B项错误;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用添加了纤维素酶的洗衣粉进行洗涤会使棉织物蓬松,有利于污物的洗

涤,纤维素酶还能去除掉棉织物表面的浮毛,平整棉织物表面,使洗涤后的棉织物柔软、蓬松,花纹清晰,色泽更加鲜艳,穿着更加舒适,C项错误;多酶片中的胃蛋白酶应位于片剂核心层的外层,而片剂的核心层是在小肠中发挥作用的胰蛋白酶等消化酶,D项错误。 答案:A 3.(2011年高考江苏卷)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包括无氧发酵和有氧发酵 C.使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DNA和RNA 解析: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为18~25 ℃,而醋酸菌醋酸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35 ℃,腐乳制作中豆腐长出毛霉的适宜温度是15~18 ℃,可见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最高,A项错误;果醋制作过程中的菌种醋酸菌为好氧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项错误;制作腐乳的菌种主要是毛霉,C项错误;酵母菌、醋酸菌、毛霉等都具有细胞壁,都有DNA和RNA,细胞中都有核糖体,D项正确。 答案:D 4.(2011年高考广东卷)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 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 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 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 解析:生理盐水为猪体细胞的等渗溶液,所以在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A项正确;由于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缺少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所以提纯时杂蛋白相对较少,B项正确;如果凝胶色谱柱装填得很

生物高考备考的复习策略及给考生的建议

生物高考备考的复习策 略及给考生的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生物高考备考的复习策略及给考生的建议 进入高三,高考生物的复习思路应该坚持以《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出发点,因此要特别关注对“说明”的认真解读。要对每一个考点、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我们的教学也许会做无用功,浪费时间。还要按照“考纲”要求落实考点,夯实基础着重围绕考试说明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在复习中针对性的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全面的、切实的掌握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理科综合能力的考试重在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对考试说明的解读,首先要关注的是能力的要求。它主要分成了四个能力1、理解能力2、实验与探究能力3、获取信息能力4、综合运用能力,而他们的关系又是层层递进的,难度等级也在逐级递增。高考不是针对好学生考的,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所以我们从2014年的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对理解能力的考察是占了大部分的。而且从高考试题中看出过去高考注重知识考察,套用公式、模板也可以解出答案,但是课改后的考题更注重能力考察,理解,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 1、教师复习策略的制定 高考中基础题占70%-80%左右,以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主的内容依然是生物高考测试的主体。所以做好基础题,仍然是提高成绩的最有效方式。大部分学校在备考的阶段基本都是的制定了三轮复习,然后争分夺秒的完成每一轮复习的计划,每一轮的复习策略根据时间严格制定: 1.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尤为重要,为复习中的重中之重,我们的要求是以章节为单位,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清知识点脉络,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等,并辅以适量的训练题对于重点难点,高考考点注意多放些时间在上面。建议学生准备错题集,及时收集自己易错、常错的题目,经常翻看,以提高解题的准确性。这样可以确保一轮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让学生学会复习的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复习策略,基础薄弱的班级,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稳定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把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识记、掌握,且会做一些基础类的题目,而不宜增加难度或要求知识面面俱全,在大纲要求掌握的有些知识方面甚至要降低难度和适当删减。而中等生在复习中重在梳理基础知识,构建基本的知识网络,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对课本基础知识有较好掌握,并能把握重点、难点知识,会解答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优等生在复习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建立全面细致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间的联系,以及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还应有适当的拓展,一是知识点要适当加深并提供相应资料,二是加强综合训练,特别是所提供题目要有一定的难度,以便于他们在高考中能得到较高分。 1.2第二轮的专题训练,我们可以更有目的性的将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态系统和遗传变异这四个专题,在做专题训练的同时做模拟训练题,让学生自己感悟这几个专题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考前复习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考前复习,希望你喜欢。 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方法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生物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

“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建议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列举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

2020届高考生物备考考前指导

2020年高考生物备考考前指导 考前寄语 1、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 2、反思试卷,注重错题纠正 3、适当做题,注重解题方法 4、调整心态,注重应试技巧 一、心理指导 高考应试像体育竞技一样,硬件讲实力,软件讲心态。能否在考场上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关键取决于大家的应试心态是否平稳。 (一)、考前的心理调适----头脑冷静,心态平和,力求乐观向上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高考临近,过重的心理压力,会使自己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要消除过分焦虑情绪,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够发挥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二)、应试心理 1、提前进入角色 考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开夜车会事与愿违。同学们临进考场前应让大脑进入单一的生物状态,具体做法是: ①清点考试用具;②把生物的基本知识“过过电影”;③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 2、充满自信进考场 信心充盈永远是高考成功的最大筹码。每一位同学都应该这样积极暗示自己:高考临场与平时考试一样,没什么可担忧的 别人都不紧张,我若紧张不就太可笑了吗?别人都紧张,我若不紧张不就太好了!只要把平时学会的都答出来就是成功

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 3、快速浏览试题 拿到试卷后不要匆忙答题,将相关信息填好后,先花2至5分钟浏览整个试卷,了解试卷的题量、题型、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大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确定的答题策略和答题顺序,一般是从前向后,先易后难。因为刚答题时难免紧张,随着容易题越做越多,心里越有底,再做难题才能思路开阔、有灵感。 4、科学安排时间 (l)时间分配:第一卷55分,安排30到35分钟左右时间;第二卷65分,题干信息量大,文字书写多,安排55分钟左右时间。(注意选择题做好后应立即涂卡,对于答案不太确定的题目可以在试卷上先做个标记,有时间再回顾。)最后留5到10分钟复查。 (2)做题策略:浏览试题后大概确定答题时间的分配和顺序。遇到综合性比较强、新颖的难题时,首先要有信心,不管怎么难,也不会超过中学所学的知识范畴,总是渗透着学过的概念、原理等,联想原来做过的类似题的解法,进行分析推导,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找到解题思路。生物学科难题的特点是,题目中总有几问是容易的,甚至有的小问可能与题干没有太大的联系。因而思维要放开,先将会做的做好,如果抓住难题不放,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会影响对较易题的作答,还会造成紧张的心理,打乱整个解题思路和计划。因此可以跳过去先做简单题。但不要稍有难度就跳,搞乱情绪。由于多选题赋分方法的改变,没有把我的选项不要选。 (3)在考试过程中不可频繁看表,避免引起心慌。 二、考试技巧 审题一定要仔细,不要还未看完题就急于草草下笔,结果劳而无功连基本题也失分。一般遇熟题,题、图似曾相识,此时应寻找与陈题

2019高考生物备考策略

年生物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一)备考复习策略 .认真对照研究近几年高考生物试题和今年地《考试大纲》,紧紧抓住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地复习、训练和落实,正确处理好教材(课本)、资料和高考地关系. 高考,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考什么?就生物(理科综合)而言,考试地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知识能力”概括:即生物学基础知识和生物学能力.年考试性质和命题原则上基本不变,生物学科试卷在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也保持了相当地稳定.但更加注重学科基础和学科思想、方法地形成. 因此,我们地第一轮复习必须在全面梳理、巩固生物学最基础地、必备知识入手,强化基础、突出主干,构建高考必考地知识网络.就从今年地高考试题来看,命题材料不过度追求新颖,考查地内容多为教材主干和基础知识,考生地陌生度低.全国Ⅱ卷第题考查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图解),考查光反应及暗反应地产物与生成物.呼吸作用(无氧呼吸)地过程及反应条件等,都源于高中教材但又适当延伸(与大学教材光合作用、细胞呼吸衔接),像、、、(还原型辅酶、还原型辅酶)都是高中人教版教材上没有地.全国Ⅱ卷第题考查体温调节,通过常温与寒冷环境下两组实验动物地皮肤血流量、体内相关激素与耗氧量地比较,考查体温调节地相关知识,题目地情景材料平实无华,考生易上手.全国Ⅱ卷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其变化地原因、种间关系等,考查侧重于基础.选择题中,全国卷中第题考查细胞间信息交流地方式,全国卷中地第题考查种群型增长与种群增长率地关系,这些都是高考必备地最基础地知识,在以往全国高考历史是还经常考查.DXDiT。 由于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题目灵活性增加,应用性和创新性加强,更加突出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生物学能力地考查,试卷区分度加大,题量增多、阅读量增大(这两年答题量也在增加)(即不仅仅是“超量命题、限量答题”了),因此,我们还必须在第二轮复习中有意识地指导、设计训练并落实提高每一个学生地生物学能力(包括应试能力),从审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地能力,训练快速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力等,到培养思维,解题时有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深入思维,到上课提问(考试设置问题)提高学生思维地速度、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养成批判性思维而不是定向思维地习惯. 由于我们生物学高考试题地分值越来越细化;试题知识点、考点地分布和覆盖面越来越广,尤其是知识点和能力与《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规定地要求吻合程度越来越高(高考地信度和效度因而也大大增加),我们必须紧紧抓住高考地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复习,大力精简课本上繁多而考试大纲、高考试题完全不涉及地内容,注重核心概念地深度理解,如遗传中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地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地非等位基因,还有基因地自由组合、基因地互换、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等与基因有个地概念,很多同学学了三年地遗传都还没弄清楚、弄明白,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同源染色体”这个核心概念,因此无论是一轮还是二轮复习,我们老师都要帮助学生狠抓基础、精简教材,突破重点、核心概念!如果我们地学生真正理解了“同

2018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突破

2019年全国卷高考生物总复习《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突破 【考点定位】 【命题预测】 纵观近三年高考题,本专题主要考查果胶酶的活性测定、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等,预测2019年高考仍将主要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以上知识点。 【要点讲解】 一、酶的研究 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1)果胶酶:由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及果胶酯酶等组成,作用主要是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果汁变得澄清,增加出汁率。 (2)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表示。(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 2.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实验原理 ①果胶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处于最适温度和最适pH时,酶活性最高。 ①果肉的出汁率、果汁的澄清度与果胶酶活性大小呈正相关。 (2)实验结果

①果汁体积越多,说明果胶酶的活性越高。 ①果汁越澄清,说明果胶酶活性越高。 3.探究果胶酶的用量 (1)实验原理 ①在一定条件下,随着酶的用量增加,果汁的体积增加。 ①当酶的用量达到一定值后,再增加酶的用量,果汁的体积不变。 (2)实验结果:果汁体积不变的最低酶用量就是酶的最适用量。 4.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洗衣粉 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2)影响加酶洗衣粉中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表面活性剂等。 (3)不同类型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①实验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复合酶洗衣粉加入的酶制剂种类较多,与单一酶洗衣粉相比,对各种污渍都有较好的洗涤效果。 ①控制变量 a.自变量:加酶洗衣粉的种类。 b.无关变量: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材质和大小、洗涤方式和时间等。 c.设置变量时要考虑生活中的具体情况。 二、制备和应用固定化酶 1.固定化酶的应用实例 (1)化学反应:葡萄糖+葡萄糖异构酶→果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

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 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与建议

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与建议 中华中学张鸿亮 新一年高三教学工作开始了,我们需要回顾在上届高三生物复习的得与失,以此指导今年的教学工作。 一、06届高三生物教学工作的回顾 在市教研室领导下,全市高三生物复习做到组织落实、指导到位、教师尽责、学生拼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充分发挥了中心组的集体领导作用 在教研员的直接指挥下,充分发挥市生物中心组的作用,保证了全市生物复习步调一致。在假期中,中心组集中研究全年的总体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各轮复习时间,强调扎扎实实搞好第一轮复习。由中心组老师将复习计划在高三教师培训中向全体教师公布,让每位教师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明确复习的要求。 (二)发挥核心组的指导作用 南京市教研室以高三复习工作作为工作中心,因此前年起,在中心组成员中再选择当年担任高三教学的老师,成立中心组的核心组,使人员集中,针对性强,研究起来更加方便,能够随时根据调研情况,快速作出调整。在各次命题中,核心组成员轮流命题,以试题对各校教学产生导向作用和纠偏作用。在分层次教研讨论中,核心组成员起到召集、凝聚、解惑的作用。在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会上,核心组成员作出质量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复习建议。在考试大纲公布后,由核心组老师进行考试大纲的解读。在高考前最后阶段,由核心组集体讨论研究命题中未涉及的知识点,及时予以补充。 (三)利用多种形式为老师和同学提供帮助 教研室为了给广大同学生物复习提供帮助,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安排市学科带头人在电视台录制各主要专题复习建议和考前指导;组织优秀教师对边远学校进行支教工作;组织优秀教师对学生开设专题复习讲座;组织编写一轮、二轮复习指导用书;向各校免费赠送一轮、二轮复习经典试题汇编的光盘,帮助青年教师备课;分层次组织教研活动;在校内、校际间形成师徒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教师尽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 近几年来,我们生物教师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无论是高三还是高二的老师,因不少同学选考生物而变得非常忙碌,有的学校生物教师紧缺,老师超负荷工作。在这样情况下,不少老师还努力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采取进修、读研、与其他老师共同研究,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积极与外市的一些学校进行联考等。老师们认真备课,撰编学案,制作课件,精选习题。大家都感到要对得起选学生物的学生。正是老师们的责任心奠定了成功的基础。虽然各校中选学生物的同学与选学物理、化学的同学相比有差异,但老师们尽心尽责,奋力拼搏,在学校中赢得大家的好评。 当然,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要让学生积极学习生物学,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我们老师采取了多种方法,启迪、激发、鞭策同学们,积极关心、热情帮助他们,使同学们在取得好成绩时不骄傲、受到挫折不气馁。不少老师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成绩属于过去,总结是为了再提高,未来需要我们加倍地努力,争取在07年高考获得更好的成绩。 二、生物复习策略与建议 (一)时间安排及主要目标建议 生物复习通常采用三轮复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轮复习,复习中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安排的时间也应该最长,一般从选修结束开始,到明年2月底或3月初。然后用2个月进行第二轮复习,以提高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考前20天到1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三

高考生物-酶和ATP-专题练习有答案

、选择题 1. (2017河南诊断卷,3)某科研小组进行了温度对蔗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 温度),图2表示t i 温度下蔗糖酶对蔗糖的催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ot y \ 底物孑卜于转聲一底钩 变g 為 图丄 A ?由图1可判断,在反应温度由t 3下降到t 2的过程中,酶活性将上升 B. 由图2可判断,蔗糖酶催化蔗糖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的效率较高 C. 图1中,若环境温度由t i 变为t 3,人体内蔗糖酶的活性基本不变 D ?图2中,适当提高温度不影响单位时间内葡萄糖和果糖的产量 2 ?某实验小组利用过氧化氢做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步 骤 试管编号及组别 a b c d e 加 入 试 剂 2mL 体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出02 积 分数为 3%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 H 2O 2 2mL 体积 分数为3% 的 H 2O 2 2mL H 2O 的 H 2O 2 处 2 滴 理 惜 90C 水浴 加热 FeCb 溶液, 2滴肝脏研磨液, 常温 2滴煮熟的肝脏研磨 液,常温 2滴肝脏研磨液, 常温 施 常温 气 泡 多 少 多 较多 最多 无 无 A . a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B. b 组和c 组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 c 组和d 组对照,说明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D. c 组和e 组对照,可排除肝脏研磨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3. (2017河北唐山一中月考,8)pH 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 酶和ATP 1 所示(t 2为最适

高中生物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高中生物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在校领导的指派下,我有幸参加了3月17日在兰州理工大学举行的高中生物二轮备考研讨会,有幸聆听了陕西铁一中学张兮老师和西北师大附中王兆峰老师的高考生物备考讲座。虽然时间短暂,收获颇多。 一、近年来全国卷生物题评析及高考生物试卷的主要变化与特点 试题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是更加强调新课程对考生四种能力即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察。 整体看来,试题特点如下: 1、试题命制标新立异,不落俗套。选择题虽简单,但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略有小变化,非选择题就更是在新背景下全面考查考生的各种能力了。 2、层次清晰,区分度较好。选择题较易,得分率应该较高;但非选择题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得分会拉开。 3、选修部分沿袭近两年的风格,难度不大,但考查的较为细致,提醒我们多注意课本知识。 4、弱化记忆、强化能力。从近六年理综生物卷来看,涉及知识不会成为答题的障碍。学生答题障碍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 5、从能力要求看: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生理作用产生机理的考查,如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的机理、光合呼吸的机理、遗传规律的原理、生命活动调节的机理等。 (二)、从高考生物试卷及试卷的主要变化与特点的分析得到启示是: 1、复习备考要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在系统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大对主干知识的复习力度,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思维,如新陈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免疫、遗传变异、生物工程等内容。复习时不仅要提炼章节内的知识要点,突破难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重视学科内的知识联系。 2、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培养。每年的生物高考题都有一定量的图形,表格,曲线等的考查形式。如根据信息绘图、剂量曲线、列表格、写遗传图解等,我们要做到对图解知识的拓展延伸,平时就应多方位训练。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各种类型的例题来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审题,破题能力,培养学生扎实的绘图,制表能力。

高考生物 酶和ATP专题

高考生物酶和ATP专题 (时间:45分钟) A级基础演练 1.(2013·豫南四校调研)如图中,①表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②表示没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E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正确的图解是()。 解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答案 B 2.(2013·苏锡常镇四市一调)地沟油是废弃的动植物油脂,利用生物酶技术可以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最适用于该过程的酶是()。 A.蛋白酶B.淀粉酶 C.脂肪酶D.解旋酶 解析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动植物油脂,故最适用于题中所述过程的酶是脂肪酶。 答案 C 3.(原创题)北京师范大学贾宗超教授、郑积敏博士,在研究中发现了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行使相反功能的新机制,其研究成果首先公布在顶级专业期刊《Nature》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活性中心”指的是酶的识别位点 B.“同一蛋白”指的是酶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所以活性中心与反应物是一一对应关系D.要较长时间保持酶活性,各种酶制剂都应保存在低温的条件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信息可知,新的科技发现证明同一种酶也可以起相反的两种作用,所以C项是错误的;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 答案 C 4.(2013·辽宁沈阳、大连第二次联考,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能被蛋白酶水解而失去其活性 B.都只能催化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C.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 D.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且具有高效性 解析大多数酶是蛋白质类酶,少数是RNA酶,A错误;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

反应,B错误;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低温仅仅抑制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C错误;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D正确。 答案 D 5.(2013·衡阳六校联考)ATP是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下列关于AT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参与ATP形成的元素包括C、H、O、N、P②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的囊状结构到叶绿体基质③洋葱表皮细胞中能形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④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 A.①③B.③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ATP是各种活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细胞内主要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细胞内唯一的直接能源物质;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答案 B 6.(2013·安徽名校第三次联考,6)下表是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及结果( )。 试管①②③ 纤维素悬液/ mL 2 2 2 纤维素酶液/ mL 1 1 1 反应温度/ ℃30 40 50 斐林试剂/ mL 2 2 2 砖红色深浅++++++ 注:“+”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及结果,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 B.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还原糖的生成量 C.纤维素被水解成了还原糖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0 ℃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看出,温度设置只有3个不同温度,无法判断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要想判断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还需增加温度梯度来进行实验。 答案 D 7.(2013·南通一调)生物体内能量代谢中ATP的合成和利用过程如 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 B.①过程和②过程的酶和场所不相同 C.c表示吸收的能量,d表示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相等、形式 相同 D.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转化速度很快 解析由图示可知,a过程表示动物和人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b过程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两个过程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①过程表示ATP的合成,②过程表示ATP的分解,细胞进行这两个过程需要的酶和场所不相同;c表示合成ATP的能量来源,d表示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两者数值和形式不一定相同;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含量不多,但在细胞中易于再生,转化速度很快。 答案 C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计划

2019届高考复习计划 高三年级生物备课组 本阶段为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按必修一、三(前两章)、二的各章节顺序进行,以教材为主,让学生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原理、过程等,并辅以适量的训练题,学生在完成一轮复习后能够理清知识点,构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框架,在复习的同时对以前学习的不足进行修补,而且阶段性的复习总结要跟上,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在高考全国卷中,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重视能力的考查,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科学表述生物学现象及原理,这些能力需要在一轮复习中通过回归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习题的分析训练来培养和加强,恢复参加高考全国3卷考试已有三年全国卷试题整体较稳定。但又体现了一定的变化趋势.只有深入研究历年全国卷考试特点,并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情,实施正确的策略,方能决胜高考: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 1、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基础知识遗忘率高,主干知识把握不清,反思总结习惯缺失、解题盲目、效率低,对理综考试经验不足、时间分配不合理、应试技巧弱。 2、态度决定高度,思维影响行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关键,多和学生交流,关注学生各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化解负面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明确一轮复习教学目标 1、准确掌握重要概念:名词术语、本质属性(内涵)、使用条件及范围(外延)、例证(正例、反例、特例)、错误概念等、原理过程等。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概念和原理。 3、能对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部分和整体、生物与环境的一些关系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4、能选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探究简单的生物学问题,并对实验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5、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