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管理总复习

信息管理总复习

信息管理总复习
信息管理总复习

第一章复习

1.基本概念

本体论信息: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方式。某事物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自我显示;是一个客观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与否为转移。

认识论信息: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关于该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外在形式(语法信息)、内在含义(语义信息)和效用价值(语用信息)。

引入约束条件(主体)后层次下降,范围减小。

语义信息:形式化关系与客体的关联,是信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个层次,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含义。

语法信息: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形式化关系是信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个层次,只反映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而不考虑信息的内涵。

语用信息:语法信息与主体的关联,是信息认识过程中的最高层次,是指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相对于某种目的所具有的效用。

信息表现形式

知识:是主体关于该类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性的表述;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在实践中获得的。

情报: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有机密性。

信息科学:以信息为基本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中心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断的、综合性学科群体。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的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是用信息概念作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基础,它完全撇开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态,把系统的有目的性运动抽象为一个信息变换过程,即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反馈过程。作用:?揭示了机器、生命有机体和社会各类事物运动形态之间的信息联系;

?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新的规律,对过去难以理解的现象做出了科学的说明;

?为实现科学技术、生产经营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管理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利的手段。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

信息管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科学

狭义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即信息资源等同于知识、资料和消息,只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人员的有机集合。核心研究内容:1.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2.信息产品管理。3.信息系统管理。4.信息产业管理。

信息活动:

个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组织的——信息系统达到的功能

社会的——信息产业形成与发展

2.基本理论观点

信息与物质的关系:联系:物质是信息存在的基础,而信息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属性,客观世界的反应是通过信息来实现的。区别:物质,信息没有质量,不符合物质守恒定律,信息内

容可共享,与物质的变换无关。

信息与能量的关系:联系:能量是信息运动的动力,在信息传递·转换·获取·利用过程消耗能量,信息的传递与获取离不开能量,能量的驾驭和转换则又需要信息。区别:信息不等于能量,信息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不遵循能量守衡定律,信息效用的大小不由其消耗的能量来决定。

信息与信号:信号是主体范畴的概念,是人们用来记录、表示、显现、或者是载荷信息的手段。信号不等于信息的本身,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它所载荷的东西是信息。同样的一个信息,既可以用这种信号来载荷,也可以用那种信号来载荷。

信息与情报:情报与主体的目标利益密切相关,情报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

任何情报都一定是信息,但并非任何信息都是情报。情报也具有形式、含义和价值。情报总具有一定的外在形式,情报的含义总要通过它的形式来表示,情报的价值则通过情报的含义与情报主体目标的关系来确定。利于主体目标的则具有正面价值,不利于的则具有负面价值。

信息与知识:某一类事物的知识,是主体关于该类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性的表述;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在实践中获得的。信息是知识的原材料,知识是由信息提炼出来的抽象产物。信息属于现象范畴,知识属于本质范畴;信息一旦被提炼为知识,就具有了普遍性、抽象性、深刻性、恒久性,成为了高层次的知识来源。知识是信息,但是信息并不都是知识。信息的普遍性:

信息的表征性:信息就是表征所有事物属性、状态、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一种普遍形式。信息的动态性:

信息的相对性:相对于认知主体的性质,从同一事物获取的实得信息是因人而异的。

信息的依存性:绝对的依存性和相对的依存性。同样内容的信息可以存储在不同的载体上,也可以用不同的记录手段表现出来。信息内容不因载体和记录手段的不同而改变。

信息的可传递性:在空间、时间上的转移。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载体也称作信息媒介。

信息的可干扰性:

信息的可加工性:信息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一定的信息量。信息的可共享性:区别于物质的重要性质。可共享不等于使用的免费。

信息感知:完成本体论意义的信息向认识论意义的信息的转变。

信息识别:对所感知的信息加以辨识和分类。

信息变换:将识别出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形式的转换,一般指载体。

信息传递:将信息由时空间的某一地点转移到另一地点。

信息存储:收到信息后要以适当的方式存储起来。

信息检索:当需要信息时,就要把存储的信息迅速准确地提取出来。

信息处理:为方便使用,需要对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

信息再生:在信息处理的基础上就可能获取关于对象运动的规律性认识,再生为更为本质的消息,并形成针对客体对象的策略。

信息表示:主体再生的消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出来。

信息变换:

信息传递:

信息检测:

信息处理:

信息施效:

3.基本原理

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中介就是“媒介”,事物联系的中间环节。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通过逻辑(把意识按照顺序进行排列)进行思考就叫做逻辑思维。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以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为手段。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和想象性,以模仿法、相像法、组合法和移植法为手段。

信息是科学决策的根据:决策:决定的策略或办法。个人或组织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施控主体对受体的一种能动作用。

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系统是指若干个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或相互制约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集合)。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资源:指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石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

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信息方法,功能准则,整体准则):功能准则不需对事物的具体结构加以解剖性的分析,着眼于该事物构成的系统在与环境交互作用时的动态功能,考察整个信息流程的综合性,从而获得关于该事物的整体知识。整体准则不是割断系统的联系,不是用孤立的、局部的、静止的方法研究事物,也不是那种在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机械综合,而是直接从整体出发,用联系的、全面的、转化的观点去综合分析系统运动过程人类信息活动的三个基本层次:

信息管理的三个基本层次:·微观信息管理

·中观信息管理

·宏观信息管理

第二章

1.基本概念

信息源:信息发出的源头,信息的起源。

按照信息传递与加工状况划分——

初始源:直接产生各类信息的社会与经济活动过程均是初始源。初始源产生的信息往往是一种原始信息。

再生源: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再向社会发送的各类派生信息载体则是再生源。

按照信息形成与存储的载体划分——

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组织机构信息源按照信息传播的范围划分——

公开信息源:信息是公开的,可以共享。

半公开信息源: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主要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剪报公司等。需要根据信息搜集的对象和目的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非公开信息源:信息是不公开的(包括保密信息和非保密信息),需要获取者直接或通过其它途径从信息对象那里得到。一般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方法、人际关系法、借助中介机构和特殊手段搜集。

按照信息形成与存储的载体划分——

1.个人信息源:人类利用其感觉器官感知、传递、处理与存储,并以语言符号进行交流而形

成的一类信息源。

2. 实物信息源:指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息内容储存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和光盘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类信息源。

3. 文献信息源:指用一定的记录手段将系统化的信息内容储存在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和光等物质载体上而形成的一类信息源。

4. 数据库信息源:数据库是在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支持下,按照一定方式和结构组织起来的,具有最小冗余度和较高独立性的大量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5. 组织机构信息源:组织以其各级部门存储信息而形成的信息来源。

文献信息:

信息整序:

信息分析:在初步信息整序基础上进行的.是根据特定问题的需要,对大量相关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思维加工和分析研究,形成有助于问题解决的新信息的信息劳动过程——一般是综合性再生信息

信息交流:指各个个体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或标记体系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的行为。自然,人-自然,人-人

信息产品:概念:由信息及其物质载体构成的。

是信息劳动的结晶。

凡是凝结着一定数量的人类劳动的信息成果均可视为信息产品。

特征:易传递性与非消耗性

效用滞后性与价值差异性

唯一独创性与可重复性

价值的时效性与累积性

无限可复制性

经验产品性

产品成本的独特性(刘书:p39;岳p153)

信息市场:狭义:是指组织供求双方进行信息商品交换的场所;

广义:包括信息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动方式,是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经营者和信息产品需求者之间所进行的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

功能:作为一种交换关系的总和,具有承担调节信息商品供求矛盾,加快信息流通,促进信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功能;作为一个市场,具有对信息商品进行监督,在信息经营者和用户之间建立联系的功能。

2.基本理论观点

个人信息源的特点:及时性、新颖性、强化感知性、主观随意性和瞬时性

实物信息源的特点:系统性、稳定性、易用性、可控性和时滞性。

文献信息源的特点:系统性、稳定性、易用性、可控性和时滞性。

数据库信息源的特点:多用性、动态管理性、技术依赖性

组织机构信息源的特点:权威性、垄断性

文献信息源的出版形式:包括图书、年鉴、企业名录、报刊杂志、专利文献、标准文献、行业报告、科学报告、技术档案、产品样本、政府出版物等.

文献信息源的加工程度:零次文献源(指未以公开形式进入社会流通使用的实验记录、会议记录、内部档案、论文草稿、设计草稿等)、一次文献信息源(指以信息资源生产的原始形态存在的,未经加工的信息资源)、二次文献信息源(指在一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经过信息工作人员的组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具有检索功能的新的信息资源。如目录、文摘、索引、

检索工具、检索系统、网络搜索引擎等)、三次文献信息源(指对一次、二次信息资源进一步加工、浓缩、提炼而产生的新的信息资源。如手册、年鉴、百科全书等)

主要的网络信息源类型:1.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2.政府的信息机构3.图书馆系统4.科技信息中心(或情报研究所)5.Dialog数据库6.行业协会的信息中心7.商业化信息(情报)机构

信息整序的目的、要求:

信息分析的目标:从混沌的信息中萃取出有用的信息;

从表层信息中发现相关的隐含信息;

从过去和现在的信息中推演出未来的信息;

从部分信息中推知总体的信息;

揭示相关信息的结构和变化规律。

信息分析的定性方法(比较、归纳,…):——比较法:时间、空间、属性、范围;定性比较、定量比较,同类比较、异类比较,静态比较、动态比较。关键在于对象选择是否合适。——归纳法:从“个别”中发现“一般”,考察、整理、提炼过程,使问题更清晰;形式:引证、关联。常用于趋势分析和预测。应用时注意:信息数量多少、范围大小、性质是否符合分析的需要。

——假设法:提出新实验或新观测,以验证假说为目的;以假设为前提,并进而推导出可观察结论的过程。主要用于对未知事物的预测。关键在于:假设条件完美,假设服从于事实。——解析法:把复杂的体系分拆开来、抽象、提炼出其中有足够影响力的部分进行研究;使分析由表及里、由复杂到简单、由整体到部分;化整体为部分、化复杂为简单要素。操作过程:拆分研究对象,研究要素的实质,研究要素之间的特殊关系。

——类比法:根据两类事物部分属性上的相似性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的相似性;特点:具有跳跃性与创造性。启示思维,帮助假设。借用概念,选择有可比性的属性。——演绎法:在“一般”中发现“个别”的思维方法和推理形式;

——综合法:对研究对象全面跟踪与汇总。

信息交流的目的:

信息交流存在的条件:

交流者——信源、信宿

交流通道——传播渠道,用以表达信息的符号与媒介

交流的内容

社会信息交流的类型:--人际信息流: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组织信息流:组织内成员与成员之间或者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正规组织信息流

特点:严格按照组织机构的权力、职能结构、等级

关系和交流网络进行;

形式:垂直流和水平流

——非正规组织信息流

特点:无组织性交流

形式:通过小道散布传播

)

——大众信息流:以少数人为主、通过信息的大量复制与大规模传播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报道性信息流

——舆论性信息流

——教育性信息流

——广告性信息流

——娱乐性信息流)

符号的含义、意义、类型与特征:含义:当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而表现另一事物时,它的功能被称为“符号功能”,承担这种功能的事物被称为“符号”. 意义: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用简便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号是人类交流信息,特别是抽象的思想的有效工具.类型:语言的、文字的、非语言的、非文字的

特征:符号的表意性

符号的随意性与约定性

符号形式的共享性及其与符号内容的非对称性

初始编码:概念:人们用语言、文字及其他辅助性的非语言文字符号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的过程;

意义:可以建立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音素、字母或者其他事物之间的确定联系,即将思想内容用一段话、一段文字或其他符号表现出来——为了信息交流,建立与发展了多样化的通信系统。

二次编码:概念:在通信系统中,通过某种机械装置(编码器),把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信息的过程;

实质:将一定形式的符号变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号序列。分为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其目的是把符号变换成便于在信道中传递的形式。

信息产品分配与消费:分配:一方面把信息产品作为中间产品分配给生产部门作为生产资料,进而生产出本部门的信息产品或物质产品。

另一方面把信息产品作为最终消费产分配到个人或家庭,作为生产资料以满足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需求。

消费:生产性消费:是指信息用户为了生产活动而把信息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直接或间接地使信息产品参与生产过程;

生活性消费:是指信息用户个人或家庭为了满足生活上的需要而对信息产品的消费过程。信息市场的特征:市场形态的多元性与隐蔽性;

方式的便捷性与多样性;

交换关系的间接性与选择性

3.基本原理

信息整序的基本原理:设有若干信息,如果将这些信息按照其某种特征值排列成为一个序列(信息的有序化),而且需要使用信息的用户能将自己的信息需求转换成相应的特征值,并在排列后的信息序列中找到自己所特定需要的信息。

信息整序的基本方法(分类、主题、名称、号码、时间、地区):

1.分类整序法——是整序的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之一,分类后的事物与事物间呈现出树型结构。通过分类,把事物划分开来,便于人们集中精力研究某类事物;分类暴露了事物之间本质的、内在的联系,便于人们认识这种联系。

2.主题整序法——是按内容特征来对信息进行整序的方法。在主题整序法中,利用代表信息的主题概念作为信息的特征值。主题概念是指能够描述和体现信息主要内容的词汇,这样的词汇也被称为主题词。主题词是从信息的内容中抽取的,根据抽词形式的不同,主题词法可分为标题词法、单元词法、叙词法和关键词法。

3.名称整序法——是指按照名称的字顺或音顺排列信息单元序列的整序方法。名称产品的名称、企业的名称、商标的名称等一系列表征事物外部特征的值。

4.号码整序法——是指按照特定的号码的字顺和大小顺序排列信息单元序列的整序方法。

5.时间整序法——是指按照事物发生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信息单元,是一种简单易行且很

实用的信息整序法。

6.地区整序法——是指按照事物发生的地点区划排列信息单元。在整序时可以按照地点区划的方向顺序或地点区划的名称字顺进行排列。

信息分析的流程:信息分析产品传递到用户手中:信息需求->规划定向->信息搜集->加工整序->分析和综合->成果表达

信息交流存在的条件:信息发送者(信息直接或间接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接受者,符号及媒介.渠道:人本身的感觉器官及延伸。信息内容:人脑及相关的机器存储与记忆的信息总和,包括各种知识、消息(知识信息库).支撑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自然条件:空气、光束、电磁波等/技术条件:感测、通讯、存储、处理

/社会条件:法律、经济、文化、信息机构、法则等

米哈依洛夫信息交流模式:

兰开斯特信息交流模式:

维克利信息交流模式:

信息市场的结构:——客体结构:是指加入信息市场交换活动的各种交易对象。没有这种交换的客体,就不会存在信息市场的交换关系;

信息产品能成为商品进入信息市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人类信息劳动的产物,二是具有使用价值,三是可用来同其他物品进行交换;

一次信息商品市场、二次、三次

——主体结构:是指监护信息市场客体进入信息市场,并使之发生市场交换关系的当事人;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是信息市场系统的基础结构;

信息市场的主体结构包括:信息商品的供应方、需求方、中介方和信息市场的管理方。

第三章

1.基本概念

信息需要:就是指人们在从事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为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对信息的不足感和求足感。

信息行为:就是人们满足其信息需要的活动。

信息行为的分类:

信息生产者行为——

信息工作者行为——

信息用户行为——

信息查询行为:用户查找、采集、寻找所需信息的活动。

规律:可近性:衡量用户利用信息源(渠道)的重要指标。可近性包括:物理的、智力的和心理的可近性。其次才是信息源的质量和可靠性

遵循穆尔斯定律:易用性。在利用信息系统时,获取信息要比不获取信息更费心更麻烦,该信息系统将不会得到利用

一般过程:自己已有的资料——非正式渠道(同事或同行、朋友)——信息系统

查寻的倾向:以往的经验、遵循习惯的方式,采集最容易获得的信息。非正式与正式渠道交互使用。

信息选择行为:对查寻过程和查寻结果的优化。从某一信息集合中将符合需要的一部分集合挑选出来。

信息利用行为:为了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在信息获取、选择基础上对信息的使用或施效。

衡量选择的标准:原则:符合用户的需要你

相关性:是交流过程中来源与终点(接收者)之间接触效率的量度(美国的T. Saracevic)。

适用性:表示的是最终用户对查寻结果的价值判断,它反映了特定时间内查寻结果满足用户客观信息需要的程度。

狭义信息服务:专指信息服务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及时地将开发加工好的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特定用户的活动,也称为信息提供服务。

信息产业: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生产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兴产业群体。

信息产业化: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导向原则,从信息经济行为的角度将以往分散于各个领域、各个部门的与信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直接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组合起来,把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逐步引上产业化的道路,使之形成一个信息经济活动的产业群体。

信息管理学:???

信息化(普遍观点):信息化是指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2.基本理论观点

信息需要的特点:(1)信息需要的广泛性,从对象范围;(2)信息需要的社会性,从需要的产生;(3)信息需要的发展性,从时间范围;(4)信息需要的多样性。从影响因素

信息需要的组成结构:信息需要是一个具有一定外部联系(个体影响因素:(知识结构、个人喜好、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职业特征)

社会影响因素:(宏观的、微观的)

在不同信息环境下,人们的信息需要也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和内在结构(纵向上: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横向上:信息需要的内容结构)的有机整体。

信息需要的层次结构:

信息需要的内容结构:(1)对信息的需要——是用户信息需要的最终目标:信息内容,信息类型,信息质量,信息数量(2)对信息服务的需要。服务方式,服务设施,服务质量

信息动机的成因:内在条件——信息需要,外在条件——刺激(分为信息意识,信息环境)。信息动机=f{信息需要,信息环境,信息意识}

信息动机的机能:(1)激励机能——激发个体产生某种信息行为,并对用户的实际信息行为引起推动和控制作用,表现为对信息行为的发动、强化、维护或终止。

(2)指向机能——选择信息行为的目标,使用户的信息行为总是朝着特定的方向,预期的目标进行,表现为信息行为的明显的指向性。

影响信息动机转化的因素:决定因素:优势动机.推动因素:1。认识能力:观察力、注意力、

记忆力、思维力。2.抱负水准:个人成就动力、过去成败的经验、他人的影响与期待

主要的信息选择行为:

解释与信息利用:

信息收集的方法(原始记录:按照一定的要求,用数字和文字的形式,对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详细的记载。

、信息收集卡:通过简明的书面方式,取得真实的、数字化的信息。

、调查研究:对客观事物活动过程进行观察了解,详细占有材料,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从中得到新信息。

、统计方法:将具有某种相同性质的个别事物加以综合,从数量上反映整体的性质和状态。):

信息收集的程序:明确目标需求制定收集计划-》设计数据结构-》确定信息收集的途径与过程-》提供信息资料

信息收集的途径:按信息的表现形式(记录型信息的收集,实物型,思维型)按信息的来源(从系统内,系统外)

信息服务的类型:文献服务——阅览、外借、复制

报导服务——其中之一:信息出版

检索服务——检索的类型、检索的步骤

咨询服务——咨询的类型、工作程序

网络服务——服务模式

信息产业的特征:——信息产业是技术、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增值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更新快、受科技进步影响大的变动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辐射面广的高渗透型产业;

——信息产业是省资源、低公害的产业;

——信息产业式增长快、需求广的产业。

信息产业的作用:——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核心内容;

——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国家竞争实力的基础;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结构具有软化作用。

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

——经济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

3.基本原理

信息需要、动机与行为:

用户信息查询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决定因素(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个体心理特征)制约因素:工作环境,社会环境

A类路径:1、2、3、4,用户利用个人途径查寻信息;

B类路径:5、6,用户通过信息系统来获取信息;

C类路径:7、8、9,用户借助信息人员来满足

信息需要;

D类路径:10、11,用户或中介使用信息系统提供的

技术设备来查寻信息。

信息产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联:内部: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投资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等。

——产值结构:信息产业各部门占GNP或GDP的比例

——就业结构:信息劳动者人数的变化

外部:包括消费结构、社会结构、贸易结构、市场结构、市场机制、科技进步、政策法规和资源条件、经济发达程度等。

——消费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收入结构、价格结构

——社会结构:与其他社会分支结构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

关联效应:是指某一产业投入产出关系的变动,对其他产业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及其连锁反应。

两种效果:

后向关联效应——信息产业对其他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程度,从前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前向关联效应——其他产业对信息产业的需求程度,从后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第四章

1.基本概念

系统:系统(System)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由一些元素(element)按照一定法则(rule)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体。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虑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是整体和部分辩证的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之上的、集组织的的各种信息流为一体并为组织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人——机系统,与一般系统的区别在于它处理的是数据、信息。

2.基本理论观点

系统存在的条件与组成:

条件: 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联系;

功能及目标;

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组成: 输入(imput)、处理(processing)、

输出(output)、反馈( feedback)、控制control

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的收集和输入(输入);

数据的存储(存储);

数据的传输(传输);

数据的加工处理(存取、查询、分类、排序、合并、计算等)(处理)、;

信息的输出(输出).

信息系统的结构:组成信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物理结构(硬件系统的拓扑结构):

集中式、分散—集中式、分布式

逻辑结构(基于功能的):

?基于组织业务功能的信息系统结构

?基于组织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统结构:战略层管理层作业层

信息系统的资源管理:运行安全

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安全需要包括:用户身份验证、存取访问控制、信息交换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软件和数据的完整性、加密、监理、审计、防病毒、防辐射、防灾等。

信息系统的发展:

3.基本原理

信息系统开发的策略:1)问题识别:确定用户的信息需求,确定组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确定组织的经营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2)系统调查(收集对开发对象有影响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掌握系统的目标、功能、约束条件及可利用的资源):环境调查(了解组织的过程,主要内容有组织的目标和特色、产品和服务、发展历史和业界动向、现有资源及文化、技术等约束条件),功能调查(对组织和现有系统的功能进行调查,以分析新系统的功能。主要内容有组织的各项整体功能、各项功能中包含的业务活动及其信息关联、现有系统的功能及其存在的问题),业务调查(以掌握各项业务活动的信息功能、信息属性和信息流程,包括信息的输入、输出、处理、存储及信息代码、格式等)3)可行性研究:目标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环境可行性4)信息系统的开发计划:当前开发计划,长期开发计划(信息系统的发展,长期开发方案,数据资源计划,长期开发计划书)

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1)系统思考原则:(1)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上,应采取先自顶向下总体规划,后自底向上分布实施的方法;(2)在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设计上,应努力做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充分、合理与有效;(3)在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建设上,应注意协调信息系统与组织管理模式的管理。

2)规范标准原则:(1)管理制度标准化:从全局出发,制定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和标准,理顺组织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每项业务的规范2)信息标准化(代码,信息格式)

3)参与协同原则

结构化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思想、特点与阶段):

第五章

1.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数据挖掘:是由计算机自动从已知的数据(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抽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信息(知识)的过程。

?主要方法和技术:基于数据保持、基于模式提取。

挖掘活动:模式发现、预测建模、分析评价

模式发现:是寻找隐藏在数据集中的模式的过程(提取)

预测建模:利用所发现的模式预测未来(保持)

分析评价:利用所得到的模式发现异常现象的过程(保持)

2.基本理论观点

人类信息器官及功能: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效应器官

信息技术的范围:

信息技术的体系结构: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信息管理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帮助企业将正确的信息按恰当的时间提供给需要的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提高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具体作用:支持企业中的信息处理任务,作为企业创新的必要条件,用于浓缩时间和空间。

信息技术的应用举例:

3.基本原理

信息技术的辅人律:以满足人类需要为中心

信息技术的拟人律:以节约物质和能量为动力

信息技术的共生律:以人类信息运动规律为依据

第六章

1.基本概念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难以用文字记录和传播的知识

技术要素:技术诀窍、技能和能力、情报研究的技巧…

认知要素:分析问题、判断力、前瞻性、研究的思路…

经验要素:经验和阅历…

情感要素:直觉、偏好、情绪…

信仰要素:价值观、人生观、目标倾向…

个体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相对主观,依附在人的大脑中,非结构化,难以传播,对解决现实问题和突发性问题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集体隐性知识:

机构成员长期以来所共同经历的生产过程、事件、心理和认知体验构成了集体隐性知识的基础,长期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运作方式,是以一种不言自明的形式存在。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记录和传播的知识(数学式的表达、计算机程序、报告、地图、程序以及手册等)

知识管理:做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知识的创造、存取、分享与利用,提高效率并由此获得利益(这个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上的利益)。

2.基本理论观点

隐性知识包括的主要内容:特点:隐性知识是人的能力,隐性知识的获得是动态的,隐性知识是生成性的,隐性知识是复杂的

知识管理的作用(个人、组织、社会):个人:提升员工能力、最大化个人知识价值。组织:运用知识资产、员工创造力,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社会:建设和运用知识基础设施、促进知识传播与转化、构造社会知识优势。

知识管理作用实现途径:

通过创建知识库,存储组织内外部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知识的序化

通过知识管理技术与工具挖掘个体、集体的显性与隐性知识集成的价值;知识的挖掘

通过创建知识管理的机制和改进知识共享的环境促进组织知识的有效获取与传播;知识的共享

通过对知识资产的管理来增强与改善组织的决策能力。知识的转化

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三维):

3.基本原理

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四个知识转化阶段:1)社会化,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2)外

化,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3)组合化,显性知识

和显性知识的组合4)内化,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

转化。

价值:准确地揭示了知识生产的起点和终点,即始自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

识,通过共享化概念化系统化,最终升华成为组织

所有成员的隐性知识。

清晰地辨识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常规类别,并相应地描述每种类别所

对应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创造了一个全面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工具。

思考题

1、从信息的发出、记录手段、载体等角度对信息进行分类,可将其划分为哪些类型?

2、结合信息交流模型和实践操作,描述个人网上购物的信息交流流程;

3、联想案例、烟台万华案例;

4、以网络环境为例,图书馆和数据库提供商开展的信息服务比较(服务内容和特色);

5、结合实例如超市、银行、酒店、邮局等,描述这些机构信息系统的主体结构和具体的息服务功能;

6、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和观点,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人类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企业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1."数据库系统采用一定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该数据模型表达了数据及数据之间的相 互联系"。以上描述体现了数据库系统哪一特点?( 数据结构化) 2."中心节点的可靠性要求高,如果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网络就会瘫痪,系统扩充比 较困难"。以上描述是哪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缺点?(星形拓扑) 3.专供高层决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是(经理系统) 4.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类型、国别不同,体现了供应链的哪个基本特 征?(复杂性) 5.进行战略数据规划时,首要完成的任务是(建立企业模型) 6."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式;对关系模式进行规化,优化设计"是以下所列数据库设计步骤 中哪个阶段的主要容?(逻辑设计阶段) 7.以下选项组合中,属于管理信息系统(MIS)功能的是(利用模型或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 8."软件专用性差,不一定完全适应企业需求,有时需要二次开发。"属于企业IT项目哪种建设选型的缺点?( 购买软件包) 9.下述容是系统开发的几个阶段,基于瀑布模型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的阶段顺序为 ①系统规划②系统设计③系统分析④系统实施⑤系统维护(D.①③②④⑤) 10.下述人员中,(系统分析员)是信息系统项目的关键 11.收集信息、识别问题"属于决策过程中的哪个阶段?(情报阶段) 12.主码不允许为空,体现了关系模型中的哪种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约束) 1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以生产和库存控制的集成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哪一 阶段的特征?( MRPll) 14.能帮助使用者掌握事件因果间的关系,清楚地指出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子原因,这种风险识别 方法是(鱼骨法) 15.在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负责与用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建立系统逻辑模型的是 (系统分析员) 16.在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机构中"属于以 下哪个阶段?( 概念设计阶段) 17.在结构化设计中,好的模块设计要满足(低藕合高聚)。 18.在数据库设计中,表达概念模型最常用的工具是(E-R图)。 19.存在"费用高;维护困难;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等缺陷的企业IT项目建 设模式是(委托开发方式 20.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执行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时使用的是以下哪 种信息。(.业务信息) 21.将有限的地理区域的各种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通信网络是指(.局域网)。 22."调整、收集有关合作伙伴的生产、运作等方面的信息",属于合作伙伴综合评价过程中 哪个阶段的工作。(评价合作伙伴) 23..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外环境和可获得资源情况,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的均衡发展而进 行的总体性管理与谋略。决定井揭示企业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和计划,是属于(总体战略)的容 24..企业信息化开发队伍中"提出系统技术解决方案用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是(系统设计员) 25.采用网页上"选择押、"填空"等格式文件来收集用户对销售服务的反馈意见,体现了 电子商务的哪种功能。(意见征询) 26."把用户的信息要求统一到一个整体逻辑结构中",属于数据库设计哪个阶段的工作。(概 念设计阶段) 27.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性、非冗余性)。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资料

简答题 1.请阐述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并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用于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2.何谓原型法?它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原型法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与用户紧密合作,在短时间内定义用户的基本需求, 开发出一个功能不十分完善、实验性的系统基本框架(称为系统原型),先运行这个原型,再不断评价和改进这个原型,直至系统完善和满意为止。 原型法的主要优点:①.开发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符合于用户对计算机应 用的认识逐步发展、螺旋式上升的规律;②.系统原型很具体,容易被不熟悉计算机应用 的用户所接受,可提高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积极性;③.原型法开发周期比较短,系统修改容易。 原型法的局限:原型法缺乏对系统的全面认识,系统分析比较粗糙,不宜在大型的管 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应用,适合于与生命周期法结合起来使用,也适合于用户事先难以说明需求的较小的应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开发项目。 3.试述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数据是记载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及相互关系等的符号。数据是信息系统的处理 对象。好像是一个工厂的原材料。信息一般可理解是经过加工和理解的有用数据。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比喻为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数 据是客观的,它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信息是带有主观性的,同样一条消息(数据),经过某人的解释,对某人来说很有用处,很有价值。但对另外一个人,可能没有什么价值。另外,数据量的度量比较容易,信息量的度量比较困难。 4.什么是数据模型?数据库有哪些常用的数据模型? 答: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是数据元素外部联系的逻辑结构。 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具有结构的,按照数据的不同联系方式,可分为三种数据模型:层次型、网络型和关系型。 5.何谓系统的生命周期?分析系统生命周期法的优缺点。 答:任何系统都有其发生、发展、成熟、消亡或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 3命周期。生命周期法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为若干步骤 生命周期法的优点:开发过程的阶段和步骤清楚,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成果, 上一阶段的成果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生命周期法的缺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 ( 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 如有错误, 请马上修改, 重发。班主任)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 共20空, 20%) 2、名词解释( 共4个, 20%) 3、判断题( 共10题, 10%) 选择题( 10%) 4、问答题( 共5题, 50%) 二、考试形式: 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 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 ( 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 、 ( 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和( 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 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 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 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 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 一方面是技术特征, 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 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 ( 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 、 ( 社会信息流整序) 、 ( 传递情报) 、 ( 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 。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示出五种不同的含义, 分别有( 信息内容管理 ) 、信息媒体管理、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 管理信息系统 ) 、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 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分别是: ( 传统管理 ) 阶段, ( 信息系统管理 ) 阶段, ( 信息资源管理 ) 阶段, ( 知识管理 ) 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 组织 ) 、 ( 人) 和( 信息技术 ) 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 语法信息 ) ( 语义信息 ) ( 语用信息 ) 10、联合国经合组织( OECD) 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 即( 事实知识) 、( 原理知识) 、 ( 技能知识) 、 ( 人际知识 ) 。 11、物质、能量、 ( 信息 )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MIS 一、名词解释 价值链(VCM value chain model价值链模型) 事务处理系统(TPS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单点登录(SSO single sign-on)机制是“单点登录,全网漫游”用户访问系统时做一次身份认证,随后就可以对所有被授权的网络资源进行无缝访问,而不需要多次输入认证信息 结构化决策() 里程碑 专一化战略主攻某个特殊的客户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前提思想; 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从 而超过在较广阔的范围内竞争的对手。 客户集成系统: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是从数据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最终可理解模式的非凡过程。 外包(资源外包)将特定的工作按规定的期限、规定的服务水平委托给第三方完成。 风险管理p153风险管理就是事先估计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发生可能性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MI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管理信息系统 TPS 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 事务处理系统 CSF critical success factor 关键成功因素 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CMM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EKP enterprise knowledge portal 企业知识门户 AI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应用集成 DW data warehouse数据库 B/S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UAT user acceptance testing 用户接受测试 EIS 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经理信息系统 KWS knowledge work systems 知识工作系统 JIT Just in time 准时生产 BOM bill of material 物料清单 EP enterprise portal 企业门户 ASP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 应用服务外包 DM data mining 数据挖掘 OOM objected-oriented method面向对象方法 RFP request for proposal方案征询书 AHP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

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8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卷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 )、(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 和 (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 )和( 电子媒介 )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级 1班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 2013-2014学年3学期 教师评分

2014年 7 月 11 日

目录目录

1.概述 目的 当今时代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各行各业中离不开信息处理,这正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的环境。计算机的最大好处在于利用它能够进行信息管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控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其安全性。 尤其对于复杂的信息管理,计算机能够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密切相关,系统的开发是系统管理的前提。本系统就是为了更好管理门诊信息而设计的。 当前,医院作为病人就诊的地方,有许多信息需要处理和管理。现今,有很多门诊信息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病历等很多信息都是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数据处理手工操作,工作量大,出错率高,出错后不易更改。基于这此问题,我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医院管理系统,使医院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医院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医院情况。 开发门诊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企业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一?要点(单选、多选、判定) 1.在模块聚合的分类中,聚合度最高的是功能聚合。 2.高内聚是模块划分的标准之一。 3.系统转换的方式中,最适合于规模较大且复杂的系统的是分段转换。 4.系统转换的方式中,最适合于大中型系统的是并行转换 5.完成组织结构图绘制的时期是详细调查。 6.DSS与MIS相比,其面向的人员是中高层人员。 7.DSS与MIS相比设计重点是较多的模型 8.DSS与MIS相比在开发方法上注重不固定 9.用网络图法进行时刻打算制定时,结点的时刻参数有两个。 10.信息的要紧特点是等级性。 11.从日本丰田引入的与MIS有关的先进治理方法是JIT。 12.无法达到的测试境域是穷尽测试。 13.决策表是用来描述逻辑模型中处理逻辑讲明部分的工具。 14.由用户确认所查询结果正确与否的界面设计方案是交互式咨询答。 15.录入口令时通常要录入两次同时值相等时系统才正常运行,这种输入校验法是重复输入校验。 16.录入记账凭证时,要保证借方金额与贷方金额合计值相同方可储存凭证,这种输入校验方法是对比校验 17.在录入商品代码时,会将已有商品信息自动显示,若无商品则提示用户,这种输入校验方法是对比校验 18.在按照人员代码检索时,将查询结果输出,等待用户确认的输入校验方法是视觉校验 19.在按照人员代码检索时,要求代码必须是数字形式的输入校验方法是格式校验 20.在DFD中,标号为P1.2.3和P4.2.3的处理逻辑所处的数据流程图是第三层;标号为P1.3的处理逻辑所处的数据流程图是第二层 21.填写用户档案、登记学生档案的界面设计方案是填表式

22.用来表达信息的是数据,属于数据形式的是文字、图表、 23.凭证流水号代码是顺序码 24.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满足最低要求的范式是1NF 25.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无部分函数依靠的最低层范式是2NF 26.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中,不再讨论非主属性与码的关系的是4NF 27.用网络图法进行时刻打算制定时,作业的时刻参数有四个 28.无法达到的测试境域是穷尽测试 29.系统程序设计时对不同对象相同操作的实现用到的操纵结构是循环结构 30.系统程序设计时对不同对象不同操作的实现用到的操纵结构是选择结构 31.系统程序设计时变量初始值的设置用到的操纵结构是顺序结构 32.重视提升物流中瓶颈环节工作效率的先进治理方法是OPT 33.通过功能虚拟、组织虚拟等捕捉稍瞬即逝的商机的先进治理方法是AGILE 34.MIS开发的特点是开发周期长 35.MIS开发的原则有抓主线原则 36.MIS的业务调查结果能够用什么工具来描述表格分配图。 37.MIS的开发方式中适合于单项业务系统开发的方法是购买现成商品化软件 38.MIS战略规划方法中重点规划内容突出的方法是CSF 39.用BSP法进行战略规划时,绘制U/C矩阵的行依据是企业过程 40.用BSP法进行战略规划时,绘制U/C矩阵的列依据是数据类 41.用BSP法进行战略规划时,绘制U/C矩阵时U代表的是使用关系 42.用BSP法进行战略规划时,绘制U/C矩阵时C代表的是生成关系 43.用户选择系统各要紧功能的界面设计方案是菜单式 44.决策树是用来描述逻辑模型中哪部分的工具DD 45.表格分配图的要紧构成元素中没有存档 46.构造实体联系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时期是概念结构设计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 S 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 S 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 S S中要求有与M I 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 S 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 S 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 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报表文件统一 B.数据代码化 C.建立组织机构 D.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 a i 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1:1 B.1:n C.n:1 D.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由顶向下 B.由底向上 C.集中 D.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原型法 B.生命周期法 C.面向对象的方法 D.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集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控制阶段 D.数据管理阶段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概念是:()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地付诸实 施。 A.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C.自上而下,由总到分 D.由总到分,自上而下 11.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 为()。 A.E D P、D S S、M I S、E I S B.D S S、E D P、M I S、E I S C.M I S、E D P、D S S、E I S D.E D P、M I S、D S S、E I S 12.D S 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 A.人机对话方式 B.键盘操作方式 C.交互会话方式 D.非交互会话方式 13.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即知识库和()。 A.数据库 B.推理机 C.方法库 D.决策模型 14.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结构化语言 B.数据字典 C.数据功能格栅图 D.E-R图 15.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1:1 B.1:n C.n:1 D.m:n 16.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它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 模型的思路。 A.实体,用户 B.用户,实体 C.逻辑,物理 D.物理,逻辑 17.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缺点是难以准确定义用户需求,及()。 A.阶段不明确 B.无法对项目进行管理和控制

详细版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重点.doc

第一章 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那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 (1)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对企业组织进行改革的有效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组织重新设计、企业工作的重新分工和企业职权的重新划分,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扁平化”管理的实质是“信息技术进步大大降低了组织内部信息交流的成本,从而使纵向(金字塔)的官僚体制开始崩溃”,“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距离缩小和最终向合一回复”。 2.为什么说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1)所谓人造系统,是指人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一系列的要素做出有规律的安排,使之成为一个相关联的整体,例如计算机系统,生产系统和运输系统等。实际上,大多数系统属于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而且许多系统有人参加,是人—机系统。 (2)信息系统看起来是一个人造系统,但是它的建立运行和发展往往不以设计者的意志为转移,而有其内在规律,特别是与开发和使用信息系统的人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了解自然系统的运行规律及人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建立和发展信息系统的关键。 第二章 1.你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社会技术系统。) (3)特点: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它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它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2.简述应用环境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这里,环境是有关组织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综合。 一、生产过程的特征: 由于不同的生产特征决定着企业开发应用管理系统时应当贯彻的管理思想,因而必须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之前进行认真分析,才能保证系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二、组织规模: 组织规模是管理信息系统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他决定着系统应用的目标和规模,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根据组织规模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目标是系统分析人员的重要任务。组织规模即组织的大小。 三、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学科性与合理性的要求。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受企业规模的影响较为明显。 四、组织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被准确地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这样的系统的管理和决策能够在各管理环节的支持下准确进行。 五、信息处理与人: 在信息处理中,计算机的长处: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筛选、分析;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能够产生各种方案的可行解,自动淘汰非优解。 人在信息处理中的特点: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 3.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这个特点。在系统设计中,努力保持人和计算机之间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际和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人性化界面;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提高中端用户的计算能力。

国内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医院信息化是医院应用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过程,是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次到战略层次向医院的全面渗透,运用于流程管理、支持医院经营管理的过程。信息化的实施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说,必须与医院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结合;从自上而下的角度说,必须以作为医院主体的业务人员直接受益及其使用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基础。 医院信息系统属于世界上现存的企业及信息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类,这是医院本身的目标、任务和性质决定的;它应用于医院的医疗管理、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牵涉的信息种类十分庞杂;它融合了医院的管理思想和各部门的业务经验,是医院当前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的具体体现,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医院当前的运作方式和业务流程:他实施的技术手段与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实施的广度和深度(如电子日历、电子支付等)又受到社会大环境信息化程度的影响,受到国家和有关部委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影响。 因此,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内容的多变性;医院信息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的、静止的软件,而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在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逐步变化和发展的软件系统。

需求分析分为三个部分:需求的文字表述、数据流图、数据字典。一、需求分析 第一部分调查用户需求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为医院,我们根据从医院方面取得的图表资料、文字资料以及其他细节方面的信息,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根据我们所做的其他询问和调查,得出用户的下列实际要求: 1、医院的组织机构情况 一所医院的主要构成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门诊部门,二是住院部门,医院的所有日常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大部门进行的。 门诊部门和住院部门各下设若干科室,如门诊部门下设口腔科、内科、外科、皮肤科等,住院部门下设内科、外科、骨科等,二者下设的部分科室是交叉的,各科室都有相应的医生、护士,完成所承担的医疗工作,医生又有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普通医师或教授、副教授、其他之分。 为了支持这两大部门的工作,医院还设置了药库、中心药房、门诊药房、制剂室、设备科、财务科、后勤仓库、门诊收费处、门诊挂号处、问讯处、住院处、检验科室、检查科室、血库、病案室、手术室,以及为医院的日常管理而设置的行政部门等。 其中,药库负责药品的贮存、发放和采购;中心药房负责住院病人的药品管理,包括根据处方及医嘱生成领药单,向药库领药,配药并把药品发给相应的病区,以及药房的库存管理和病区余药回收;门诊药房负责门诊病人的药品管理,包括根据处方,按处方内容备药、发药,向药库领药等;制剂室负责药物的配制,并提供给药库;设备科负责医院的医疗设备等的购入和维修等;财务科负责医院中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信息:香农概念——信息是二次不定性之差,不定性就是对事物认识不清楚,不知道,信息就是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定性。 哲学概念——信息时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或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体现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功能,有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设备、技术、信息诸种因素,促使它们密切配合,并发挥最高效率, 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信息管理:狭义上认为信息管理师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储,检索和规划的等,并将其引向预定 目标。 广义上认为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活动诸要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 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资源: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信息并非全部是资源,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信息才能称之为信息资源。 狭义的信息资源:指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包括信息、技术、设备、资金和人等要素) 信息资源管理:是为了确保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等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一种 人类管理活动。 信息经济学: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信息源:信息的来源 内部信息:来自组织内部,一般比较可靠,容易掌握 外部信息:从其他地方收集或买来的,要注意其正确性,需要花大力气去搜集 一次信息源:由现场直接采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各种文件或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 静态信息: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根本变化的信息 动态信息: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实际进程和实际状态的信息。 信息采集:是信息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基础。指一切信息工作的信息采集,不只是指信息服务部门为用户的需求所进行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是对所采集的信息实施有序化的过程,是信息管理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流:具有动态含义,它是一种定向运动着的信息所形成的流 信息处理:一切为更好地利用信息而对信息所实施的处理工作过程,都称为信息处理。信息处理过程要经过几个环节:收集、加工、传递、存储、检 索、使用、反馈等 内源信息流:指来源于经营系统内部的或经营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动 外源信息流:来自经营部门之外,但与经营部门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外部社会环境和经营环境流入经营内部的信息流。

信息管理系统考试复习资料

一. 概述1.信息信息系统的定义 信息是经过加工的数据;信息是有一定含义的数据;信息是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 信息系统是以加工信息为主的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提供信息 2.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广:从系统论和管理控制论的角度,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存在于任何组织内部,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输出系统,即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存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狭:指按照系统思想建立起来以计算机为工具,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它体现了信心管理中现在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向各级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预测和决策功能,而且是一个综合的人-机系统。 3.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4.从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结构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信息管理者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 5.从管理系统的信息管理层次来看,管理信息系统由哪几个部分组成P14 五.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优缺点是什么?P81 P48 2.原型法的开发方法是什么?P84 P51 3.RAD 的开发方法是什么? 4.面向对象的?P86 P54 5.什么是CASE?它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有哪些CASE工具? 辅助系统开发的工具 计算机辅助开发高度自动化 六.系统规划 1.什么是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P112 P70 2.什么是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主要步骤是?P121 P81 3.什么是不可行性分析,主要包含哪些可行性分析? 七.系统分析 1.系统分析有哪些主要任务?P148 P104 2.系统分析阶段结束后得到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的组成?P164 P123 3.绘制数据流图P159 P116 4.什么是数据字典,它包含什么?作用是什么?和数据流图的关系?P162 P119 五.系统设计 系统平台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系统总体设计包含哪些工作?1.

专家总结: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上)

专家总结: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复习重点知识汇总(上)软件工程及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信息系统工程质量管理: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软件质量因素:正确性、健壮性、安全性、可用性、适应性、效率、风险、可理解性、可维修性、可测试性、可移植性、可再用性、互运行性。 项目进度控制的重要方法:规划、控制、协调 进度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1.组织措施 2.技术措施 3.合同措施 4.经济措施5管理措施 影响进度因素: 1.人的因素 2.材料和设备的因素 3.方法和工艺的因素 4.资金的因素 5.环境因素 成本管理由4个过程组成: 1.资源计划过程 2.成本估算过程 3.成本预算过程 4.成本控制过程 影响工程成本主要因素: 1.项目属性 2.人员属性 3.项目成果属性 4.计算机属性 5.其他因素 影响工程变更的主要因素: 1.工程的生命周期 2.工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

3.客户需求变化 4.新技术、新工艺的影响 5.其他外部因素和不可遇见的突发事件 何为风险?控制风险的方法:风险是指某种破坏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降低风险到可以接收的程度并实施适当机制控制风险,保持在此程度之内的过程。控制风险的方法: 1.对动作进行优先排序,风险高的优先考虑 2.评价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建议,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实施成本/效益分析 4.结合技术、操作和管理类的控制元素,选择性价比最好的安全控制 5.责任分配 6.制定一套安全措施实施计划 7.实现选择的安全控制 项目计划内容:工作计划、人员组织计划、设备采购供应计划、其它资源采购计划、变更控制计划、进度计划、成本投资计划、文件控制计划、支持计划 风险分析的方法与途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项目风险管理应该包括: 1.一个风险管理计划,应强调主要项目风险、潜在的影响、解决方案、降低风险的措施 2.一个风险预防计划或应急计划,包括降低风险所必需的资源、时间及成本概算 3.一个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自始至终对风险进行测定,跟踪及报告的程序 4.应急费用,并将其列入预算。 项目定义并说明项目管理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所谓项目,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这个定义包括三层意思:一定的资源约束、一定的目标、一次性任务。项目三角形是指项目管理中范围、时间、成本三个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质量处于三角形的中心。它会影响三角形的每条边,对三条边的任何一个更改都会影响质量;质量不是三角形的要素;是时间、成本和范围协调的结果。 项目管理的四大核心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管理。 五大项目过程:项目的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监控过程,项目收尾过程 何为项目管理及特点: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的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即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

赛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具体功能介绍 一、门诊挂号管理 建立完整的流程化门诊就诊系统,快速的门诊挂号录入,平均挂号需要时间不到30秒,完全遏止了不挂号、跑号、漏号的行为,同时遵循ICD10标准为门诊电子病理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 1、实现分类别挂号(初诊号、复诊号;普通号、专家号等),分科挂号、选医生挂号。 2、可接纳医保患者的挂号。建立门诊病案。 3、实现挂号费、诊疗费的分科、分医生核算。 4、与门诊收费、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数据共享。确保挂号费、诊疗费的收入。 5、向财务处输送二级科目的财务报表。 6、挂号员每日打出自己的日结对帐单向财务交费。 7、挂号速度快、平均20-30秒/人(次)。 8、与统计室数据共享,输送科室医生分项核算。 9、向院长输送本科室供院长查询的各类信息。 由于医院门诊挂号是病人就医活动的起点。减少病人挂号排队时间,方便病人挂号是服务宗旨。同时,要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减轻医院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因此,本软件充分考虑了上述要求。 二、门诊病区管理 1、提供了药品的即时查询,让门诊医生完全掌握目前药库药品动态,管理员可以对于零库存药品的是否显示进行设置,做到了不退药不缺药。 2、庞大的快捷套餐模板系统,随时可以增加任何组合的药品+器材或项目+药品+器材的各种组合。 3、患者可以根据门诊医生的录入第一时间了解任何项目与药品的价格,杜绝了患者因为不了解总的费用而在门诊收款时进行退、减项目的事情发生。 4、系统自动建立全院门诊医生“常用用项目列表”,医生就不必多次重复录入,只需要对着常用列表里的项目进行简单的双击就完成了项目的选定。 简单快捷的门诊医生工作站病史记录、处方、检查、检验、治疗、处置、手术、收入院等全部医疗过程的计算机处理、存储和查询,可同时方便的接诊和处理多个病人。采用多种病历模板,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提供多种对病人的处理方式,方便病人就诊。支持门诊挂号,医生挂号,预约挂号,支持医技科室对病人的灵活处理。 5、完成门诊医生对门诊病人的提供对门诊病人当前和既往门诊各种信息(病历)的查询、统计功能。 可打印门诊病人病历、处方和检查检验单,及诊断证明。 6、可与门诊收费、门诊药房、医技科室(PACS、LIS)联网实现门诊费用自动核算,医疗信息自动传递,医学图像和检查检验报告的共享查阅。 三、门诊结算管理 1、流程化的结算方式,患者只需用门诊挂号单上的门诊一号通,就可以快速的进行有选择性的费用结算。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管理信息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科学的信息定义: 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 信息的特征 客观性普遍性不完全性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可传递性可存储性可扩散性共享性可加工性有用性 数据、信息和知识 数据是客观记录、分类和存储,它不被用来传递任何特定意义。可以是数值、字符(串)、图、声音、图像/图片等。---语法信息 信息是被组织起来、对接受者有特定意义的数据。它可能是一些接受者知道的,也可能不知道但接受者自己能解释。---语义信息 知识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提取形成的有重要应用前景、能反映过去经验、具有价值性的数据。---语用信息 信息资源的三要素: 信息生产者:是为某种目的生产信息的劳动者,包括原始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产者。 信息:既是信息生产的原料,也是信息生产的产品,是信息生产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各种活动直接产生效用,是信息资源的目标要素。 信息技术: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等数据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作为生产工具,对信息收集、加工、存储与传递提供支持与保障。 在信息资源中,信息生产者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都离不开人的作用,

信息是由人生产和消费的,信息技术也是由人创造和使用的。 信息资源的特征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它具有经济资源的共同特征即需求性、稀缺性和对象的选择性。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资源,它也有其自身特有的特征,如可共享性、无穷无尽性和驾驭性等。 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其支柱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信息论是信息科学的前导,是一门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传递和交换规律的科学。信息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系统论是以一般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系统论的主要思想。 控制论是研究控制系统的理论,其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维纳。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其支柱为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应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 信息管理的定义 信息管理是人们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种 信息管理也是一种社会规模的管理活动

信息管理系统复习 ——术语解释题

《信息管理系统》术语解释题复习资料 1. 数据 通过有意义地组合来表达现实世界中某种实体特征的、可以记录、通信以及能被识别的非随机符号的集合称为数据。 2. 信息 信息是人们根据表示数据所用协定而赋予数据的意义。信息以数据为载体,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新的数据,这些新的数据中蕴涵了新的信息。 3. 系统 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或子系统)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4.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两个方面。 5.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6.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伴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是对信息流的加工处理过程。记录在图纸、单据、账本、计划、统计等纸面上的信息随着加工的物质而流动,形成信息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变换和使用等处理环节,也组成了一个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 7. 管理 管理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在该组织特定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下,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和运用的协调活动。 8.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指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基本制度、管理制度、技术与业务规范和个人行为规范等的总称。 9.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10. 最优化生产技术 最优化生产技术(OPT)强调物流的优化,最优化生产技术方法正确地认识到影响制造系统产出率的“瓶颈”环节,通过优化瓶颈环节的物流,提高制造效率,并对所有支持瓶颈环节的排序计划的工作环节排序。 11. 企业流程再造 企业流程再造(BPR)通过打破企业中在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形成的各种规则和假设,建立适应信息技术的新规则,并提出了一些应该遵循的原则,例如扁平组织、并行工作、活动整合及决策权力下放等。BPR应该在企业高层领导描述的远景目标驱动下,从企业的顶层开始实施。 12.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构形。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六种:星型、树型、环型、总线结构、全部互连和不规则型。计算机网络从功能上可分为两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3. 系统分析员 系统分析员负责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工作,又称为系统分析师。经过专门的培训,对计算机、MIS、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有较丰富的知识。知识面广,善于学习不同行业的业务知识,有很强的负责精神,善于与不同背景的人员进行讨论,交流思想,有较强的组织工作的能力。 14. 程序员 程序员负责系统的程序设计、调试和转换工作。要求:精通程序设计语言与编程技巧,掌握系统测试的原理和方法,具有准确理解和贯彻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思想的素质和能力,善于学习和运用程序设计的新方法新技术,有一定的美学修养。 15. 软件工程方法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