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说说那个33岁就死去的蔡锷

说说那个33岁就死去的蔡锷

说说那个33岁就死去的蔡锷
说说那个33岁就死去的蔡锷

说说那个33岁就死去的蔡锷

1916年11月8日,蔡锷病逝于日本。年仅33岁。

1917年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蔡锷举行国葬,蔡锷成为民国史上“国葬第一人”。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被称为为再造共和第一人。

蔡锷四岁时,父亲结识乡邻刘藜阁,刘藜阁不计蔡家贫穷将12岁女儿刘长姑许配蔡锷当娃娃亲。蔡锷22岁时回乡遵命履行婚约,刘长姑不肯出嫁,妹妹刘森英代替出嫁,蔡锷给刘森英改名“刘侠贞“称赞她侠义忠贞的行为。

【蔡锷和小凤仙】

蔡锷曾在北京八大胡同结识名妓小凤仙。小凤仙自幼聪颖,相貌并不是妓院头牌。蔡锷去妓院关顾,打扮成了普通商人的样子,老鸨就把他引到长相一般的二流妓女小凤仙这里。小凤仙一见来客就断定他不似一般寻常的狎客,真诚以待,最终虏获芳心。

蔡锷病逝后,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前往祭奠。从那以后,小凤仙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

【改嫁老实人】

小凤仙嫁给当时东北军一个姓梁的旅长。建国后,小凤仙改名叫张洗非,做了一个普通保姆,她嫁给了一个老实人——锅炉工李振海。

1951年初,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论蔡锷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贡献 摘要: 本文就1911年,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国家走向共和。但在1915年,袁世凯决定复辟帝制,使得刚刚结束几千年封建帝制的中国历史倒退,又重新回归封建帝制后。说明1915年12月25日起,蔡锷为救中华于危难之际,誓师讨袁,率军入川为中华民族解放所做的贡献。 正文: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出生。父蔡正陵,农民,兼做裁缝。母王氏。家世寒微。从小颖悟,聪明过人。6岁读书,13岁即考中秀才,一方传为佳话。15岁在2000名青年材俊中脱颖而出,考入设立于省会长沙的时务学堂。这对他的一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就在这里,他认识了梁启超。 蔡锷是梁启超的学生,当梁启超因戊戌变法流亡日本的时候,蔡锷借了六元二毛钱从长沙赶到了北京。袁世凯给了他一千元资助他去日本留学。辛亥革命时,当袁世凯还在清军阵营,蔡锷依然准备北伐,并不因为对阵的是袁世凯而有所顾忌。可见蔡锷推翻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的决心。 在南北议和后,应清政府的要求,孙文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并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引领中华民国走向共和,其中蔡锷对袁世凯表示了支持。 1913年,国民党选举胜利,但宋教仁却突然遇刺身亡,凶手是应桂馨指使的。应桂馨曾是陈其美的部下,国民党人从自身的厉害关系上判断,这一定是袁世凯在幕后主谋。国民党和袁世凯的对抗从此趋于激化。孙中山决议反袁,但黄兴认为既没有能力,从法理上也说不过去。7月,北京政府解除了三位国民党籍都督的职务,孙中山再次开会要求反袁,黄兴只得同意,于是二次革命爆发。但这次革命遭到了包括蔡锷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一遇分歧就要起兵造反,这不符合共和制的宪政精神。蔡锷认为“总统如果有谋叛行为,应由参议院弹劾;政治上有过失,则由国务院负责”,否则就是叛乱,是国家公敌。他对这次革命的看法是:“同室操戈,兄弟阋墙,相煎太急,隐恨良多”。 当然,他也派兵出川,参与镇压行动。 国民党人被镇压后,蔡锷是少数还存在的非袁系实力派。但此时,蔡锷却来到了北京。有一种说法师蔡锷奉命进京,被袁世凯拿去了军全,后被软禁起来,但我觉得是因为他并不放心袁世凯,怕袁世凯恢复帝制,他希望在北京多帮助做些有利于共和的事情。他不知道袁世凯是否能够遵循共和,但他要竭力扶持他,为了私情,也为了公利。但是他最终失败了,没有了国民党人的制衡,靠着立宪党人是无法无法控制袁世凯的野心的,袁世凯在厌倦了共和制的羁绊之后,决定复辟帝制。使才进入共和的中国又回归到了封建帝制的状态,使得中国的历史因此倒退。 1915年, 就在袁世凯准备登上皇帝宝座之时, 蔡锷已开始了他的反袁活动,八月十五日, 他从北京到天津找其师梁启超, 蔡鳄坚决地表示:“我们明知力量有限, 未必抗他得过, 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 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回京后以喉症为由, 请假到日本治疗,为了不引起袁世凯的怀疑,独自前往日本并会见了孙文先生,期间表达了自己反袁救国的决心,联合孙文等革命人士反袁救国。后秘密回天津同改良派的梁启超、王伯群、汤觉顿、陈国祥等在天津多次密会策划讨袁, “决计从云南发难”, 并商定:“云南于袁氏下令称袁后即独立, 贵州则越一月后响应, 广西则越二月后响应, 然后以云南之力下四川, 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约三、四个月后可以会师湖北, 底定中原”。此后他们都积极行动起来, 梁用笔作宣传鼓动,蔡锷策划军事, 并与云南军政要员密电联络, 互通情报, 告诉京中帝制活动情况。蔡、梁还商定:蔡取道日本转香港经越南赴滇的计划, 两人还拟定了各种电文;由蔡锷带着入滇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简介 简介一: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简介二: 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见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梁启超立即表示支持。1907年10月,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由于清政府并不真心实行宪政,政闻社也因受到查禁而宣告解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一度宣扬“虚君共和”,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又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帝制自为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1915年8月,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进行猛烈抨击,旋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

参观革命先烈事迹心得体会

参观革命先烈事迹心得体会 革命烈士,简称“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壮烈牺牲的人员。辛亥革命以来,确系为革命及抗日而阵亡和死难的人员。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参观革命先烈事迹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参观革命先烈事迹心得体会1 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的和平稳定,是经历了前人不断努力所创造的,而生活在这和平稳定的时代中的我们,更应该铭记前人为我们留下的许多可贵的精神财富。 正直暑假,我就在几天前参观了家乡新建的革命先烈纪念馆。那天碰巧是八月一号,那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那个特殊而又有意义的日子,纪念馆里自然也是人山人海了,有双鬓斑白的老人,有年轻人,有学生,就连扫地的清洁工也在纪念馆里停下了脚步。看着纪念馆上“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的横幅,我不禁赞叹。遥想九十年前,在江西南昌市城头的那第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军队就在那时建立了。这只军队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它救助人们于水深火热之

中。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风雨雨,多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今天安定繁荣的生活。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巨大的刻在石墙上的雕塑。上面刻着的都是革命战士战斗时的场景,虽然纪念馆里人很多,但是似乎没有太多嘈杂的声音。望着那雕塑,仿佛能听到革命战士吹响的战斗的号角,仿佛能闻到战火弥漫的气息。这无不体现了战争的猛烈和残酷,也衬托出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的胜利所做出的努力和心血。这种为了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的精神不正是应该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吗? 在纪念馆的小玻璃柜子里,存放的都是当时抗战时用的工具和武器。看看那锈迹斑斑的步枪和抗战片里常有的大砍刀,我不仅感叹道,如今的中国的军事科技已居世界前列,各种型号的飞机大炮数不胜数。然而以前的革命军队却是靠着小米加步枪一步一步慢慢挺过来的,这种不畏艰险,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不正激励着我们吗?不管当今的科技多发达却依旧要保持吃苦耐劳的品质,才能让祖国的未来发展的越来越好。 在大厅的中央还伫立着一块石碑,走近看会发现石碑上刻着不计其数的名字。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先烈一样无所畏惧,忠肝义胆为祖国献出生命的,烈士们的牺牲使我们感到很惋惜。但是,他们死的壮烈,死的英勇,他们的牺牲换来了革命的胜利。许多人在此驻足不前,有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还默默哀悼,看着眼前

近代名人简介

1:梁启超——他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公车上书,并参与了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民国后成为著名教授、社会活动家: 2:林则徐——他是封疆大吏,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其亲身参与了虎门销烟,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 3: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经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 5:左宗棠——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他修建的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成为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6:洪秀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7:李鸿章——李鸿章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8: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 9:康有为——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同时他也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 10:袁世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时期,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1:谭嗣同——清末百日维新著名人物,维新四公子之一;谭曾著《仁学》一书,维新派代表人物,变法失败后,甘愿流血牺牲,英勇就义。 12:孙中山——是医师、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家、中国民族主义者、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亦为中华民国国父。 13:蔡元培——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4:陈独秀——思想家、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及首任总书记。 15: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6:蔡锷——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17:汪精卫——早期革命家,青年时代加入孙文的革命组织,成为孙文的得力助手。18:蒋介石——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 19: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0:胡适——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著《天演论》,是早期的共产主义者。 21: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2:朱德——中央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军委第一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十大元帅第一。 23 :刘少奇——中央人民政府第二副主席;军委第二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4 ;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军委第叁副主席;政协副主席;曾拟授元帅。 25 :任弼时——七大中央书记处第5书记兼书记处秘书长,政治局委员。 26 :彭德怀——军委第四副主席;十大元帅第二;西北政府主席,中共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区司令员。 27:林彪——十大元帅第叁;中南政府主席,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 28:邓小平——人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曾拟授元帅;西南政府第二副主席;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区政委。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夫将军简介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 宣侠父,原名尧火,号剑魂,诸暨湄池长澜人。1916年夏,考入台州浙江省立特种水产学院本科渔捞科学习。1920年夏,以总成绩第一名毕业,公费留学日本,入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水产专业。期间,对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浓厚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像暑天嚼冰一样痛快”。1922年回国,任教于台州水产学校,并与俞秀松、宣中华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杭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任团杭州地委秘书。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任学生会干部国民党三中队区分部党小组长。 军校开学仅两个月,便爆出一桩震动全校师生的事件。校方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军校党部。校党部与队的区党部经过选举均己组成。 当产生分队党小组的小组长时,校长办公室却在分队中指定一名学生任该分队党小组长,而这份指定名单是用校长蒋中正的名义公布的。 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学生们议论纷纷,表示不满。 中共党员宣侠父虽被指名为党小组长,但他对此做法也表示反对。他挺身而出,写了一份报告给蒋校长,指出:“由校长指定党小组的小组长,不符合党的组织法,校长应收回成命,改为由各小组选举产生自己的小组长。”

蒋介石一看报告,立刻气炸了。他派人把宣侠父找到办公室来教训,要他自动收回这份报告。 宣侠父:“我有权提此意见,校长你不应以势压人!” 蒋介石:“你无理取闹,限你三天之内写好悔过书,否则将严肃处理!” 三天后,宣侠父再度被叫到校长办公室。蒋介石问他写好悔过书没有。 宣侠父:“学生无错,故亦无悔!” 蒋介石恼羞成怒,决定开除宣侠父的学籍。 消息一经传出,全校师生愤愤不平。布告栏前,围满了人,大家对此议论纷纷。 这时,宣侠夫在学校的好友陈赓走了过来,一把抓住布告,撕了下来,大声地对围观的同学说:“孙总理的三民主义,首当一条是民权主义。无民权,何谓民主、民族? 革命党内部若无民主制度,与封建军阀又有何等区别?侠父同学仅仅提了一条意见,请问,这犯了哪家的王法?违反了军校哪条校规?他蒋校长凭什么要开除侠父同学?难道只许他专制,不许人家民主吗?” 陈赓的一番话鼓动了大家。一时许多人纷纷叫道:“对,不公平,就要提意见!” 陈赓稍停片刻,继续说道:“既然校方如此不民主,我提议,同学们以罢课的形式,抗议校方的专制做法。”

第03周+红叶青山水急流-走近新课改+高二语文晨读周练(下)+

星期一:背经典诗文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③。 [注释] ①谢亭:谢公亭,故址在今安徽宣城县。相传为南齐诗人谢胱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好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别时唱的歌,后来就成了送别歌的代称。③西楼:即指谢亭。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作品情景交融,笔法灵动,选材精当,把离情别绪渲染得出神入化,真挚感人。诗的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的场面。劳歌一曲,缆得舟行。第二句写江上之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与一江碧水交相映衬。“红叶”“青山”、碧水,色彩纷呈。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急”字暗透出送行者依依不舍的心情。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三句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最后一句没有直抒离愁,而是又宕开一笔再来写景,“满天风雨”的凄黯迷茫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诗人萧瑟凄清的情怀就借这“满天风雨”宣泄出来了。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含蓄而富感染力。 星期二:诵美文时文 求好 (台湾)林清玄 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 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时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 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近代史重要历史人物——蔡锷

“再创民国第一人”——蔡锷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献、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令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令李根源率一军西巡。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生平历史 救国的萌芽 张灵甫题赠的《蔡松坡先生遗集》 1882年生于湖南宝庆(今邵阳)一个贫寒的裁缝家庭。6岁时在当地一位名士帮助下,免费入私塾学习。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受到该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的赏识,并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谊。

南方新课堂金牌学案2016_2017学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小说阅读9突破三大类情节题学案

专题四小说阅读 学案9 突破三大类情节题 【学案略语】 小说情节能够展示曲折生动的故事,是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必要手段。准确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基础,分析情节更是检验考生文学修养的有效方法。课标卷非常注重对情节作用的考查,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从整体角度考查情节构思的特色和效果,二是从局部考查情节安排及其作用。二轮复习要在这两种题型上下功夫,切实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 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 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 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她。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 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 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9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 被人接起来。 “哈罗?”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在革命战争发动时,军队间的博弈往往是左右战争结果的关键因素。辛亥革命时期,就有这样一支受人瞩目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军队;;新军。何为新军?新军从何而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希望你喜欢。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背景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新军作为清朝的最后也是最新的一种军制,原是清廷用来巩固维持统治地位的,但由于政治的彻底腐败,光靠一支新式军队是没有办法来拯救一个走向末路的帝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廷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力军。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编制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 编制为:每镇步队2协,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马队、炮队各1标,每标3营,每营马4队、炮3队;工程队1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辎重队1营,每营4队.步队、

炮队、工程队每队皆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2排,每排3棚。另有军乐一队。各兵种每棚正副目2名,正兵4名,副兵8名。全镇拥有军官及司事人员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夫役1328人,共12512人。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经过新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邀请上海租界的洋人军事教官训练淮军,围剿太平天国。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初为马厂)用西法编练一支新式陆军,称“定武军”,共计10营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马兵250人,工程兵500人。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2月,胡燏棻调任平汉铁路督办,经“督办军务处”推荐,由袁世凯接管定武军,并加募步兵2000人,骑兵250人,将其扩充到7000人,改名为“新建陆军”,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还专门成立了由德国人组成的教习处(后改为洋务局)。 之后,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 在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这支军队也依照西式军队编练,步兵、炮兵、马兵、

五下语文教案-11 军神

11 军神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等16个词语。 2.学习课文,了解沃克医生把刘伯承称为“军神”的原因。 3.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本文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并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感变化的词语在突出人物品质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准备刘伯承的资料,查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1)从沃克医生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2)他究竟受了怎样重的伤势? ①补充材料,课件出示: 1916年,24岁的刘伯承参加了蔡锷组织的“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地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刘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从资料的哪些地方能看出刘伯承伤势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②面对如此重的伤势还能如此的从容镇定,就连当过军医的沃克医生看了都怎么样了?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你还从哪儿也体会到了这点?所以他说(引导学生读句子)。 ④再读这句话,你觉得刘伯承怎么样?(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说说你对“平静地回答”的理解,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容、大无畏的精神)(2)这么重的伤势却拒绝使用麻醉剂,当过军医的沃克医生听了怔住了。 出示: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神态、语言描写,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手术不用麻醉剂将要承受巨大痛苦。) (3)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疼痛,可他却表现得那样从容镇定,这是个普通的军人吗? 从你们刚才说的话中,我听出来了,你们都觉得他拒绝麻醉让你们觉得他很不一般,那你们知道他拒绝麻醉是为了什么吗?(担心实施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他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①教师:正是由于你们所说的这些原因,所以他拒绝使用麻醉剂。 ②做过无数次手术的沃克医生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选择,他——(学生答:愣住了,神态描写,沃克医生不敢相信。) (4)教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手术前沃克医生与刘伯承的对话,感受刘伯承的非凡品质。(5)教师小结。 (二)过渡:手术中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刘伯承是军神呢? 1.出示:“病人一声不吭……居然被抓破了。” (1)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 (2)你们想看一看当时手术的场面吗?(播放视频)看完录像,你最想说什么? (当学生回答是在忍受极大痛苦时,教师引导:他仅仅是在忍受痛苦吗?他是在挑战痛苦!)(3)此时躺在手术台上的刘伯承像什么?(钢板) 教师适时总结:他就像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4)有感情地朗读。 2.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他的这种钢铁般的意志?(沃克医生的话) 所以就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在做这次手术时也怎么样了? (三)手术后 出示句子:“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1.结合实际谈体会:你有过手术的经历吗?你在做手术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我们在手术的过程中期盼着手术的成功与结束,而刘伯承在干什么?(学生答:数刀数)

护国大将军蔡锷

护国大将军蔡锷 大纲(8分钟) 开场白…………30秒 成长经历…………1分30秒 新军起义…………2分钟 护国讨袁…………3分钟30秒 结束语…………30秒 市文化艺术中心航拍远景 航拍博物馆全景(解说员走进博物馆中) 解说员走进博物馆背影全景 跟拍解说员行走中景,讲解员走到蔡锷展厅蔡锷雕像前停住、转身,切近景后开始解说 【开场白】30秒 “我是来自邵阳市博物馆的齐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邵阳人。他年仅29岁的时候在云南发动昆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在当地的统治。他揭竿而起,发起护国军起义,终结了袁世凯称帝的荒唐闹剧,维护了民主共和国政体。他因此被誉为再造共和的护国大将军。没错,他就是出生在邵阳这块风水宝地的蔡松坡、蔡锷先生。” 【成长经历】1分30秒 话说这位邵阳老乡,当年可是远近闻名的学霸。5岁启蒙,10岁读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12岁考中秀才,16岁考入长沙时务学

堂,成为当时最牛导师梁启超和谭嗣同的学生,17岁赴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这位热血青年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蔡锷,投笔从戎,转学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由于成绩优异,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 1904年,22岁的蔡锷学成归来。当时,危在旦夕的清政府为了 维护自身统治,大力推行“新政”、训练“新军”,“海归”蔡锷,有 学问、懂军事,自然很受欢迎,湖南、广西、江西、云南等省都抢着请他去当教官。蔡锷颜值非常高,课又上得好,很快就成为了广大官兵的偶像,被赞誉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为蔡锷日后的革命 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新军起义】2分钟 1911年、辛亥年,蔡锷29岁,这位偶像级的军官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他已经当上了云南新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相当于现在的旅长)。他虽然身为清政府的军官,但是受到日益高涨的 革命形势的影响,心中救国救民的火种越烧越旺,暗中对革命党的活动给予同情和帮助。 1911年10月30日这一天,蔡锷碰到了一个事关生死的大麻烦。他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人原本计划再过3天发动起义,响应4天之前爆发的武昌起义,谁知走漏了消息,云贵总督府正准备下令解散新军。千钧一发之际,蔡锷决定当天晚上提前行动,由李根源率讲武堂的学生从西北方向攻城,蔡锷自己率37协的新军攻打东南门。第二天中午,蔡锷指挥起义军胜利攻占云贵总督署。由于10月30号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所以历史上又把这次昆明辛亥起义叫做“重九起义”。 11月1日,大中华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几 天之后,云南各府、州、县传檄而定,全省光复,清政府在云南的封建统治被彻底推翻。

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将军与名妓的传奇爱恋

[键入文字] 蔡锷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将军与名妓的传奇爱恋 蔡锷是秀才出身的儒将,与那些纯粹寻欢作乐的侠客不同,他时常出入云吉班,却是教小凤仙识字看书,给她讲一些三国水浒的故事,以及做人为政的道理。蔡锷天生敦笃重情重义,小凤仙的插曲并没有影响他与妻子的感情。 根据蔡锷长子说法,他的生母潘夫人告诉他,当时蔡锷将妻母遣送回籍的理由是,潘夫人身怀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而老母亲又不习惯京城的生活,想回乡下居住,离开了北京。没有了家人的羁绊,蔡锷井然有序地施展起了拳脚,与小凤仙的感情在所有人眼中也是到了鹣鲽情深的地步。而时常陪同蔡锷出入云吉班的帝制派干将杨度则被蔡锷花天酒地的表象蒙住了眼睛,认为蔡锷已经不反对帝制,竟然促请蔡锷以师生情谊为由,去天津劝告梁启超。 历史上传言,蔡锷最终摆脱袁的监视潜出北京赴云南发动起义,便是得益于小凤仙的掩护。这是一则极为生动而戏剧化的故事。由于他本人对此没有正式的记述,于是这一幕也就成了一则众说纷纭的传奇。 传说之一是蔡锷在日本留学时的同学曾鲲化策划了蔡锷的潜逃方案。蔡锷故作风流,行荡不羁,每日和小凤仙出游玩乐,一日,蔡锷和小凤仙坐车游玩,游到了曾鲲化家中,随后蔡锷从曾家后门悄悄出逃,男扮女装,直奔崇文门的火车站,上了直达天津的专车。 另据蔡锷的密友哈汉章回忆,故事则完全不同,蔡锷离京的前一夜,是哈汉章祖母的八十寿辰,蔡锷应邀出席,并且兴致盎然地与友人通宵打牌,使得袁世凯所派的密探彻夜未眠,疲倦至极。次日清晨七时,蔡锷从哈汉章的宅邸侧门而出,直入新华门总统办事处假意办公,更煞有介事地给小凤仙打了一通电话,相约中午一同用餐,密探们因此麻痹大意,又因为疲劳而睡着。于是蔡锷借机溜出,直奔火车站从此一去不复返。 1

蔡锷将军简介

蔡锷将军简介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1887迁至武冈山门黄家桥(今洞口县山门镇)。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

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瓛、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 蔡锷 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

蔡锷小传

为国人争人格 --记蔡锷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生于1882年12月18日。他6岁入塾读书,13岁中秀才,15岁入湖南时务学堂。这个年轻人的道路几乎一帆风顺。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他被江西、湖南、广西等地的巡抚聘任,但他并没有在成功的道路上忘乎所以。他没有拒绝跟敏感分子如老资格的革命家黄兴联系。也就是说,他没有被社会精英地位所异化,而是对国家社会大道念兹在兹。他没有像大多数海归那样言必称海外,而是总结上几代人的经验,可以说他做的返本开新工作,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915年,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复辟称帝。此时,无论革命家孙中山、黄兴,还是改良派政治家梁启超都没有实力反对。年轻的蔡锷孤身犯险,他逃离北京,去云南说动实力派唐继尧们组成护国军,起义讨袁。 蔡锷护卫共和国体的奇功历来为人称道。但在我看来,如果他能够理解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的制衡用心,他就不会跟老师梁启超一样为袁世凯利用。他就不会重蹈孙中山、黄兴他们的覆辙,有名无实,有名望而无实力实权。 固然,蔡锷“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登高一呼,使得护国运动不同于二次革命,出乎意料地顺利。袁世凯众叛亲离,从群望所归的位置跌落。蔡锷称“袁氏诡诈阴险”、“袁氏叛逆”。此后的宣言、文告中列数袁的罪状,斥其为叛逆、“国贼”、“谋杀凶犯”。在袁世凯撤消帝制

后,蔡锷通电指出“其狡猾无耻,实堪痛恨”,要大家别轻信袁世凯。这大概是有所觉悟的至痛语。 蔡锷在二次革命期间明确说,一旦袁世凯称皇帝,他就反袁。这种设定使得护国运动即使成功也大打折扣,被侮辱戏弄过一次的共和国体再也没有恢复到孙中山、袁世凯揖让总统时的气象,实力派拥兵自重。但蔡锷已经看不到他的护国运动带来的影响,他的病已是很重了,他自题联说:“才若晨星,国如累棋,希合而支持,乃聚而歼绝;君等饮弹,我亦吞炭,与生也废弃,宁死也芬芳。” 1916年11月8日,34岁的蔡锷在日本福冈病逝。这个年轻的后生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蔡锷短暂的一生乃是青春沉潜并发扬蹈厉的一生,他因青春而辉煌。他的一生几乎是我们这个老大文明古国现代新生的隐喻,以青春之理想推动文明,而不幸夭折其中。我们中国文明新生,正需要青春的血泪、生命以献祭。清末民初,这样的青春人祭何止千万,从邹容、陈天华,到林觉民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到蔡锷……正是因为这些青春的呐喊、奋斗,我们中国才摇摇晃晃地把脚步踏入了现代性的门槛。蔡锷没看到军阀乱政的局面,他走得清白,并成为后来者不可企及的高标。陶菊隐说:“自民国以来,武人解兵柄,棠爱犹存者,蔡松坡一人而已。” 他的文采风流也每每为人称道。他写过这样的对联:“淡泊明志,夙夜在公。”他跟朱德也合作过雪山关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篇一:中国十大元帅及中国十大将军排名简介 力神20XX-03-0412:27 1、元帅——朱德(1886-1976.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1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3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4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 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11)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

蔡锷,一个隐忍的革命者

蔡锷,一个隐忍的革命者 蔡锷的才略,与曹操一般,本也不必分治乱,皆可建功立业,平定天下,只是既然生在乱世,必须与世浮沉,于是韬光养晦,深谋远虑。 据侯毅《洪宪旧闻》,1915年11月,蔡锷设计逃出北京之后,袁世凯召财政部长周学熙训话,感慨道:“以彼(蔡锷)临行之谋虑深远断之,此人之精悍远在黄兴及诸民党之上,即宋教仁或亦非所能匹。今已远颺,必为吾患无疑。吾生平识人未尝有误,乃卒为此子所蔽。”袁世凯自身便以工于心计、老于谋算见长,幕僚王锡彤曾赞他“缜密、详审实大过人”,他说这番话,不啻是对蔡锷的谋略最高级别的认证。 谈蔡锷的谋略,须得从其沉毅的性情说起。沉毅是褒义词,贬斥蔡锷的人,则称“其人阴鸷,善能掩饰”。抛开褒贬,蔡锷为人,言语少,城府深,潜心默运,不露锋芒,乃是共识。对此,可以长期追随蔡锷、与其同生共死的周钟岳(周氏曾两任蔡锷秘书长:蔡锷担任云南都督,他是都督府秘书长,蔡锷担任全国经界局督办,他是经界局秘书长;蔡锷从北京出逃,他是掩护者之一,为此而受监控)的观察为证:蔡公恂恂如书生,而英迈不群之气溢于眉宇。其性坚忍深沉,平居不轻自表襮,而遇当为之事则奋厉踔发,穷日夜不息,无论如何险阻,必期于成。又断制力极强,每议一事,众论纷呶,公徐出一言,则当机

立断。自奉甚约,洁己奉公,不肯滥用一人,轻举一事。故改革之初,百端待举,而财政尚属裕如。唯褊急少容,是其短耳。 这是持平之论,有赞有弹,不为尊者讳。顺道说一点。蔡锷不是完人,其性格“褊急少容”,陶菊隐《政海轶闻》亦云“松坡所短,在襟怀褊狭,岸然不能容物”。不过我读蔡锷,觉得他待人虽不够宽和,不符古人所讲究的“休休有容”,胸襟却绝不狭隘。如果给人留下峻急、严苛、不能容物的印象,大概在其对部属的管束。他“生性静默,与人谈论,辄扼要数言”,自律如此,律人亦然,1910年担任广西干部学堂总办期间,“诸生好辩者,常恶语怒斥之,甚或掴之以掌,其严烈如此”。陶菊隐说: 蔡生平不好货财,整躬示范,部属皆不敢妄取一介。其后吴佩孚亦不好货财,而吴部多贪婪,吴不之察,人喻为“粪夫”,意谓吴氏仅能洁己,前后皆为秽物也。今之武人,求为粪夫又不可得矣。蔡律部下严,触刑章,必治以应得之咎。从蔡游者恒贫乏无以为生,稍失检,且陷法网焉。人谓蔡之冷峭,有威可畏而无德可怀,然人民之讴思至今罔替,是又足以为训矣。 蔡锷的性情,与其职业、时代背景有关。他是军人,治军从严,纪律至上,赏罚分明,可谓根本,故而养成了其冷峭的性格。他所处的时代属于乱世,乱世需求的人才,迥异于治世。许劭称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三国志》的说法,《后汉书》云:“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实则曹操雄才大略,无论治世还是乱世,都是盖世英雄,奸雄云云,乃是历史演义的苦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