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

历史学2班

201403010101

孙伟娜《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内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联邦德国虽然没有摆脱战败国的阴影,但在北约的共同核力量建设、常规武装力量建设、战略调整、危机处理、北约对华约均势的重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选题主旨及意义

在长达40多年的冷战中,北约与华约的斗争为焦点,并且北约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了当今世界无可挑剔的政治军事组织。因此,在探讨和总结这一局面的形成原因时,诸如“北约在冷战中何以抗衡华约并取得胜利,其成员国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的问题就凸显出来。联邦德国是北约成员国,而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在北约抗衡华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研究其特殊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入研究冷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并且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尽管有些学者对个别问题作看有益的探讨,却不够深入,更缺乏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基于上述原因,作者希望本书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内容

一、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联邦德国加入北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联邦德国建国时,背负着战败国的历史负担,丧失了大量主权,特别是国防权和外交权。在军事上,联邦德国不仅被解除了武装,而且还被禁止重新武装,其安全完全有西方占领国的驻军负责;在外交上,联邦德国建国时的外交权基本上被盟国高级委员会控制。西方占领国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处于安全考虑,对联邦德国进行抑制,但为了维持欧洲的均势,也在经济、政治上逐渐扶持它的发展。冷战开始后,由于其处于与苏联对抗的前沿,为在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中取得优势,西方国家需扩大其阵营,增强其联盟的军事实力。因而,重新武装联邦德国问题逐渐被提出。起初,北约许多国家反对德国重新武装,尤以美国、英国、法国为主。但随着德国经济的恢复,

实力的增强,以及美国为维持西欧的和平与稳定,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政策开始酝酿,不过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联邦德国处于靠近社会主义阵营的前沿位置,北约害怕联邦德国与苏联联合,其主要目的在于抵制苏联。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成为冷战大背景下的一场具有重要影响的“热战”,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一次战争,但是资本主义阵营在本次战争中失利。1953年8月份,有

谣言称苏联即将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并称苏联给民主德国5万人的军事化警察部队运去进攻性的装甲车。西方猜测:苏联有可能通过民主德国向联邦德国发动进攻而在西线大举进攻美国和西方。在上述背景下,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的政策被正式提出。

联邦德国最初对这一问题并不热情,甚至很多民众强烈反对。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并且由于多年的战争,联邦德国男性大量减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以及二战后处于被盟国压制的状况,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情感。正是由于二战的深刻教训及现实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重新武装和参加德国防务的想法在联邦德国是普遍不得人心的。但后来联邦德国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这是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联邦德国人特别是当时的领导人阿登纳对共产主义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对苏联有着根深蒂固的成见,这成为其精神动力;阿登纳强烈反对中立化主张是促使联邦德国赞成重新武装并皈依西方的重要因素;朝鲜战争的爆发成为催化剂;重新武装对联邦德国在保证其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民主自由,获得西方国家的信任,有效抵制东方,为德国统一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联邦德国提出与其他欧洲国家同样享有完全平等的地位,争取充分的主权的要求被允许。

尽管这一问题看似已没有任何阻碍,完全可以实施,但其最终因为未满足法国的要求遭到法国的强烈反对而最终夭折。这时候美国的作用充分显现,早在建设欧洲防务集团的计划夭折之前,美国就已开始进行将联邦德国加入北约的计划。在美国的推动下,1955年,通过了《伦敦——巴黎协定》,联邦德国正式北约正式成员。联邦德国虽然加入了北约,能够行使完全主权,但其实际上受到种种限制。值得一提的是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首先,这是西方在冷战中的重大胜利,因为这一事件提高了西方因在两大阵营第一次公开军事较量的朝鲜战争中遭受挫折而低落的士气,壮大了声威。其次,它的加入使北约的总体

实力特别是在东西方对抗的中心——欧洲大陆的实力。再次,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协调了美、英、法的利益,增强了联盟的凝聚力。最后,联邦德国的加入,壮大了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尤其是对抗苏联的力量,使西方在冷战中逐渐占据优势。二、联邦德国与北约核力量建设

北约核力量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出台;第二阶段为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流产和核计划小组的成立。联邦德国在这两个阶段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都参与其中。在第一阶段,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初衷是在里斯本计划不能实现以至于北约常规武装力量在东西方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通过建设北约组织的核力量,来弥补总体上的不均衡。对联邦德国来说,由于处于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一旦两大集团之间爆发战争就会毫无遮蔽,但由于《伦敦——巴黎协定》的有关规定,其不能建立一支独立的核力量。因此,多边核力量计划提出后,联邦德国不仅高度重视,而且把防务政策的重心从常规防御向核防御转变,强烈要求在北约框架内对国防军进行原子武装和参与控制核武器。最终,在美国和北约高层的推动下,北约最终制定了多边核力量计划的具体方案。

而在北约核力量建设的第二阶段,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围绕联邦德国进行的。多边核力量计划遭到英法两国的极力反对德国以任何形式“染指”核武器,并且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在英国看来,“一提起核武器,德国人的胃口就大了”,并且,如果让联邦德国分享和参与控制北约核力量,那么不仅会导致东西方共处的结束,而且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推动因素。法国认为多边核力量会增强“德国人对核武器的胃口”,强调德国是一切“不扩散”努力的真正对象,“在这方面存在着对德国人的真实恐惧”。美国在这一阶段在多边核力量问题上的政策是表面上一开始支持,并采取具体行动来推动,但是,在“和平战略”的指导下,美国为了避免刺激苏联,对多边核力量的热情大减。以上种种原因最终导致多边核力量计划破产,然而联邦德国并没有彻底的离开核力量计划,反而成为多边核力量计划替代方案——核计划小组的常任成员国,这也表明其在北约中的作用在增强、地位在提高。

就联邦德国而言,整个事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多边核力量计划的流产反映了北约盟国对加入北约后的联邦德国仍存戒备心理,联邦德国在北约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内在的弱点;另一方面,作为多边核力量计划替代方案的核计划小组的成

立及联邦德国成为其中的常任成员,是联邦德国努力及北约对联邦德国安抚的结果,这又说明联邦德国在北约内的作用的增强、地位的提高。

三、联邦德国与北约的常规军事力量

联邦德国国防军在北约常规力量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在中欧地区的北约盟国军队中,国防军已成为一支主干力量,但就北约的总体而言,国防军在14国中排名第六,处于中等地位,不占有重要地位。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在中欧地区的北约军队中,国防军所占份额不仅达到了半数,而且还几乎两倍于其后的美国驻军,它从中欧地区北约军队中的一支主干力量发展成为该地区的支柱,由于法国从1967年起就完全实质性地退出了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因而排在其后的联邦德国在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北约盟军头号军事大国,国防军也成为了北约军队的主要力量。从70年代初期到两德统一前,国防军的数量不仅最多而且在主要武器装备上最为精良,这两大优势加上其士兵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使国防军成了欧洲战斗力最强的北约军队,亦即从北约盟军头号军事大国变为头号常规军事强国,从中欧地区北约盟军的支柱发展成了整个欧洲地区北约盟军的支柱。而联邦德国从“有国无防”状态发展成为北约欧洲支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联邦德国推行安全政策的过程中,军事实力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国防军的高额军费开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联邦德国的民众的支持使联邦德国既保证了扩军的顺利实施,又保护了扩军的成果,从而使联邦德国既获得了北约的欧洲支柱地位,又巩固和加强了这种地位;北约各国军队实力的彼此消长乃至大消大长是联邦德国国防军在北约及北约欧洲成员国中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的

外部条件;联盟给了联邦德国国防军较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极大的自主性,联邦德国国防军不仅做到了武器装备的自给,而且装备极其精良,这对联邦德国在北约常规力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重大影响。

四、联邦德国与北约的战略调整

北约的战略调整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地面遏制战略”(大规模地面作战战略)阶段、“大规模报复战略”阶段、“灵活反应战略”阶段,德国的主要战略为“前沿防御战略”。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联邦德国在北约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北约实施“地区遏制战略”阶段,联邦德国仅具有理论上的战略

地位,而不具有现实的作用;在北约实施“大规模报复战略”阶段,联邦德国不具有理论上的战略地位,只有现实的作用;在北约实施“灵活反应战略”阶段,联邦德国既具有理论上的战略地位,又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简而言之,联邦德国在北约不同时期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一个“理论上的战略地位——现实的作用——理论上的战略地位与现实作用相统一”的发展过程,联邦德国在北约战略中的地位和现实作用并不是平行发展的,而是经过交替式发展后才最终统一的。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联邦德国在北约战略中是否具有战略地位而言,主要与“前沿防御战略”在北约战略中的地位有关;另一面,主要与其军队实力有关。第一阶段,由于“前沿防御”是“地区遏制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处于东西方对抗前沿的联邦德国尽管还不是北约成员国,但被纳入了西方防御体系,尽管这样,但是,由于联邦德国只是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而并没有重新武装,所以,它只在北约战略中具有理论上的战略地位,而不具有现实的作用。第二阶段,由于“前沿防御战略”只是“大规模报复战略”的补充性因素,所以尽管联邦德国处于前沿位置,但在北约的战略安排中并不具有理论上的战略地位,同时,尽管“前沿防御战略”只是补充因素,但是,由于联邦德国不仅实现了重新武装,而且还逐渐建立了数量可观的军队,所以,它在北约战略中虽然不具有理论上的战略地位,但已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第三阶段,由于“前沿防御”被重新确立为北约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的基本内容,所以联邦德国在北约战略安排中又具有了理论上的地位,在这一阶段,联邦德国具有了数量可观的军队,而且在北约的三级反应中,只有常规战争具有可操作性,因而联邦德国在北约战略中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战略地位,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尽管联邦德国在北约战略中具有上述种种地位和作用,但是其地位与作用也具有局限性,其在北约战略的制定上并没有大的作为。这种局限性并不是由二战以及《伦敦——巴黎协定》等历史原因,而是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在联盟中“一家独大”的结果。正是由于美国的超强地位,北约战略实际上成了美国军事战略在北约的推广,联邦德国也像其他盟国一样基本上是被动接受,而不能在战略的制定上发挥重大的作用。

五、联邦德国与北约危机的处理

北约成立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发展危机是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而这一危机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北约的兴衰甚至存亡。而在整个危机处理过程中联邦德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法国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追求在联盟内部进行法德合作,并且力图以此为基础联合欧洲其他国家执行独立的欧洲政策,如果联邦德国与法国切实进行这种合作的话,势必会在北约内部形成法德集团和美英集团,从而造成北约的分裂。法国退出军事一体化机构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联邦德国被迫在美国和法国之间作出选择的过程,“联邦德国已成为大西洋联盟的中心,她像一个十分可爱但还不十分情愿结婚的姑娘,为大家所追逐”。如果联邦德国选择的是法国而非美国,北约的团结就会遭到极大的破坏,凝聚力也会锐减,甚至会形成一股强大的离心力,这样北约面临的可能不只是分裂的危险,还可能崩溃。联邦德国对法国不是片面的抨击和抵制,而是在拒绝与法国一道在联盟内部摆脱美国并且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同时,还同情、支持法国要求改革北约的主张,以及与法国签订带有保留条款的合作条约,这成为法国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后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的重要原因。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后就成了一个主权国家,如果没有联邦德国的应允,法国就不能继续在联邦德国驻军。两国进行协商后,签订了法国部队驻德章程,使法国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后能够经常保持同北约军事上的实质联系,从而避免法国在军事上彻底脱离北约,进而使危机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果不是联邦德国适时采取有利于北约团结及使法国维持与北约事实上的军事联系的政策,北约可能会分裂,从而削弱北约在两极体系中的地位。

联邦德国在北约危机处理中起到上述作用的主要原因为:联邦德国地处欧洲心脏,战略地位重要;其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强大;由于前两个原因,联邦德国成为法国极力争取的对象;联邦德国与法国签订的驻军协定成为法国与北约保持实质性军事联系的重要纽带;这是联邦德国长期推行大西洋联盟政策的结果;由于历史原因,联邦德国珍惜与美国的结盟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因素所形成的合力,联邦德国在这一危机的处理过程中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六、联邦德国与两德统一前北约对华约在欧洲均势的重建——以联邦德国与北约“双重决议”的出台和实施为个案

“双重决议”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萌芽、制定和实施,而联邦德国

在每一个阶段中都起到了重要乃至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一阶段,在苏联部署

ss-20导弹破坏东西方均势的情况下,时任联邦德国总理的施密特首先站出来对此提出建议和警告,并发表演说呼吁西方采取两手对策,即一方面与苏联谈判以限制其导弹,另一方面又采取一切可能的威慑手段。这样,就出现了双重决议的萌芽。在第二阶段,在施密特演说的推动下,北约专门成立了“高级小组”,研究应对ss-20导弹的对策,施密特的演说内容已经成为北约的逐步对策。1979年12月,北约布鲁塞尔会议正式通过了双重决议。由于决议的规定,一方面由美国出面,力争与苏联就尽快限制欧洲中程导弹问题进行谈判,另一方面,如果谈判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话,北约将从1983年12月起在西欧盟国的五个国家中部署464枚陆基巡航导弹和108枚潘兴弹道导弹。不仅如此,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的数目也是由联邦德国建议的,联邦德国在北约双重决议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倡导和推动作用。在第三阶段,由于按照双重决议的规定,联邦德国不仅部署部分巡航导弹,而且还要部署全部潘兴导弹,因此,它能否实施双重决议,直接关系到双重决议实施的成败。事实上,双重决议也是在联邦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了部署中程导弹的决议后才得以实施的。由此可见,联邦德国对北约双重决议的实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同时,双重决议的实施对北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北约虽然并不会因双重决议得不到实施而解体,但会使北约欧洲盟国陷入安全恐慌,北约本身也会面临一场危机。所以,联邦德国的立场和举措稳定了北约的“军心”,维护了联盟的团结。同时,北约如果没有实施双重决议,就不可能在欧洲重建对华约的军事均势特别是核均势。尽管联邦德国对北约与华约在欧洲重建核均势具有上述的地位和作用,但不能过分夸大。在双重决议关于导弹的部署方面,联邦德国尽管通过部署决议中的导弹而在欧洲核均势的重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所部署声威这些导弹都不是联邦德国自己所有而是由美国提供的。同时谈判也是通过美国与苏联进行的,如果苏联不进行这种谈判,联邦德国所发挥的作用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书在论述冷战时期联邦德国在北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时,除运用分析、综合等最基本的方法外,还将充分运用比较史学、计量史学和统计学方法。比较

史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联邦德国与北约盟国特别是欧洲盟国的军队规模、防务费数量及其所占份额的比较分析上,尤其体现在各种排名上。在计量史学和统计学的运用上,主要是通过详尽的数据和表格来分析、论证有关问题。其中,所用数据多达30多页,所用表格有17个。

个人看法

首先,本书的结构脉络非常清晰,总共分为六大部分,但这六大部分又不是完全分离、没有联系的,其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其次,本书的选题角度比较新颖,从联邦德国与北约的发展角度入手,探寻联邦德国在北约发展中的作用。本书具有一个显著的优点,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与表格来表述内容,使得自己的结论更加具有说服力。总之,这本书为我以后选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向,给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参考书籍:刘芝平:《联邦德国与北约发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答:(一)○1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型 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 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却 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于长 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输, 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几亿标 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 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矿 石。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 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如铁、铜、 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银等。西伯 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域生物资源丰 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2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

“北约”“华约”等高水平大学“自考”题目例析

“北约”“华约”等高水平大学“自考”题目例析 未 2014-02-13 1011 “北约”“华约”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考试题目例析 一、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 ㈠字形字音 考查内容:1.汉字繁体的书写;2.汉语语音的辨别;3.汉语拼音的使用。 【例1?2014复旦大学】“干细胞”三字的繁体字有如下几种写法,请从中选出正确的一项 A.幹细胞 B.乾细胞 C.榦细胞 [解析]参考答案:A(B项“乾”读音为“gān”,C项“榦”是“幹”的异体字,没有简体字。) 【例2?2007北京大学】用十个字写一句语意明确的话,要求:声母都是卷舌音,即zh,ch,sh,r。 [解析]参考答案:①谁说诗人嗔,只是世人痴。②这是成人日,仍属正常处。③日出之时,正是日之初始。(“日出之时,正如人之初始”更好些。)㈡词语把握 考查内容:1.词语本义的理解;2.新生词语的理解;3.多义词语的理解;4.词语表达的理解。 【例3?2014复旦大学】下列三个词语中的“火”字,哪个更接近“火”的本意? A.窝火 B.社火 C.肝火 [解析]参考答案:B(“火”本义指“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社火”有一个意思是“社庙中燃火”;而“窝火”“肝火”的“火”都是引申义“焦躁、亢奋的状态”。) 【例4?20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靠积蓄过日子叫“吃老本”,受人欢迎叫“吃香”,不顾他人叫“吃独食”……请参照示例,为“嫉妒”“理解不透”和“广泛流传”三个词语各找一个与“吃”有关的词语。 [解析]参考答案:嫉妒——吃醋;理解不透——吃不透;广泛流传——吃得开。 【例5?2009北京大学】生活中有很多对成语曲解的现象,如“度日如年”就是指日子过得很好,每天都像过年一样;“语重心长”就是指别人说的话重了,心中很长时间不愉快。请你也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曲解,讽刺这种现象。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①“知书达理”:仅知道书本知识不够,还要把礼(理)物送达。②“杯水车薪”:形容工作轻松、待遇优厚,每天到办公室喝杯茶,月底就拿到买一辆车的薪水。③“知足常乐”:知道有人请自己沐足,心里就常感快乐。④“不学无术”:不要白费工夫学那些无用的技术。 【例6?2009清华大学】从“酷”“粉丝”“小众化”“媒体”“菜 鸟”“雷”“潜水”“红客”等几个流行名词中选择5个,来解释其含义。 [解析]参考答案示例:①“酷”:英语“cool”的汉语译音,指个性鲜明,值得赞美的人和物。②“粉丝”:英语“fans”的谐音,可以理解为“某某迷”或者“某某的追星族”一类意思。③“小众化”:相对于“大众化”而

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字:国外环境法现状发展趋势; 国外的现代环境法,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而迅速崛起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法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个复杂的环境法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 首先,环境保护已成为许多国家宪法的重要内容。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在宪法中规定环境保护的国家。早在1874年5月29日公布的《瑞士宪法》里,就有关于管理山川、支持水流发源地造林工程、保护森林、制定渔猎法律、保护禽兽和益鸟的规定。后来为了适应新的条件下环境保护的需要,又先后多次增补环境保护的条款。希腊于1975年、葡萄牙和印度于1976年、加拿大和菲律宾于1987年、波兰于***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于1991年也都修改宪法,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内容。巴西1988年的宪法甚至专设了一章“环境”。有的国家还通过对宪法条款的扩大解释将原来宪法里的某些条款解释为具有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美国的学者、律师、法官在解释美国宪法修正案第9条关于“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些权利而认为凡由人民所保留的其它权利可以被取消或抹杀”的规定时,就认为“人民所保留的其它权利”当然包括环境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环境保护被写进宪法,使得具体的环境立法有了宪法依据。 ; 其次,许多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基本法,对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综合的法律调整。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牵头的法律,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原则和制度,其作用

是能够对环境保护法律关系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整。卢森堡在1965年制定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日本于1967年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2年又通过了《自然环境保全法》,并与1993年颁布了全新的《环境基本法》;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瑞典颁布了《环境保护法》;1973年,罗马尼亚和丹麦分别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匈牙利于1976年制定了《人类环境保护法》;1977年菲律宾颁布了《菲律宾环境法典》;波兰于1980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并在***年和1990年两度进行修订;印度、英国、保加利亚也分别在1986年、1990年、1991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目前,其它国家还在陆续制定和颁布这种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 其三,各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随着各国对环境管理的不断强化,环境立法越来越全面具体,因而便颁布了大量的各方面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在1970年第64届国会上,一次就通过了《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海洋污染防治法》等六部环境法律,并对《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八部法律进行修改。此后又陆续颁布了《恶臭防止法》、《特殊鸟类转让法》、《关于公害损害健康补偿法》、《公害纠纷处理法》等一系列单行环境法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环境法体系。有的国家甚至对某一具体污染物质就可以颁布一部法律。如瑞典就有《硫法》、《多氯联苯(PCB)条例》、《镉条例》等法律、法规。正因为如此,所以目前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美国颁布了有关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德国科学哲学的发展与现状 ——访汉斯?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教授 郭贵春成素梅 2013-4-6 13:25:00 来源:《哲学动态》(京)2006年11期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正处于转型期,传统科学哲学的内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新的科学哲学传统的建立正处于探索之中。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德国科学哲学的研究与发展状况,我们对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的汉斯?波塞尔(Hans Poser)(简称波)教授和德国自由大学哲学系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李文潮(简称李)先生进行了专访。 问:英美科学哲学界普遍认为,科学哲学产生于孔德的实证主义,形成于逻辑经验主义,您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波:一般认为科学哲学起源于孔德的实证主义,这是分析哲学的看法,分析哲学的典型特征是坚持经验主义传统,从经验主义中寻找起源,这样,很容易追溯到孔德。 李:德语中科学哲学这个概念叫做“Wissenschaftstheorie”,大约形成于上世纪中期。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个概念是对英美语言中“Philosophy of science”的翻译。假如这样的话,那么就是科学哲学一词首先在英美世界流行的。不过人们在德语中为什么没有直接使用“Wissenschaftsphilosophie”或者“Philosophie der Wissenschaften”?我猜测在把英语中的“Philosophy of science”引到德语中时,人们也许想到了德国哲学中的古典传统,譬如费希特的“知识学”(《全部知识学基础》,1794;《知识学第一导论》,1797)。只是这样一来,德语概念提供的信息便与英语中的“Philosophy of science”有

工业设计史深刻复习资料

* *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所谓新石器时代,是指人们的生产工具以______为主。() 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片状石器 D.组合器 2.我国家具工艺历史悠久,在____达到了鼎盛时期。() A.商代 B.汉代 C.宋代 D.明代 3.中国是瓷的故乡,在______达到了鼎盛时期。() A.商代 B.汉代 C.宋代 D.清代 4.古代雅典卫城中,伊瑞克提翁神庙所用的柱式是() 多立克 B.爱奥尼亚 C.科林斯 D.混合式 5.铜和______制成合金青铜,是制作青铜器的主要材料。() A.铝 B.锡 C.钢 D.铁 6.18世纪陶瓷工业的代表人物是______,他生产了著名的“女王”牌陶器。() A.魏德伍德 B.切普代尔 C.谢拉顿 D.保尔顿 7.18世纪家具业的代表人物是____,他出版了样本图集《绅士与家具指南》。() A.切普代尔 B.魏德伍德 C.保尔顿 D.谢拉顿 8.18世纪下半叶英国著名的设计师切普代尔是() A.家具设计师 B.瓷器设计师 C.金属品设计师 D.纺织品设计师

9.英国机械化首先开始于____,其影响是极富戏剧性的。() A.家具业 B.纺织业 C.陶瓷业 D.汽车业 10.____的米切尔·托勒从1836年左右就开始进行弯木家具试验与设计。()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1.19世纪中期,德国建筑家______有关设计历史的基本观点引起重大反响,他认为设计是特定需求的反映,受到材料、技术与时代、地域、社会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A.散普尔 B.柯本 C.拉斯金 D.怀特沃斯 12.____为AEG公司的艺术顾问,他设计的水壶设计是以标准化零件为基础的,用这些零件可以灵活地装配成80余种水壶(尽管实际上只有30种可供出售)。() A.贝尔 B.罗维 C.贝伦斯 D.史蒂芬生 13.1878年,德国人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较为经济的四冲程内燃机,这标志着______时代的到来。() A.蒸汽机 B.汽车 C.火车 D.电气 14.1829年,举行了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的设计竞赛。______设计的火箭号机车获奖,这台机车体现了对于有效运行和外观两方面的重视。() A.布莱克特 B.史蒂芬生 C.约翰逊 D.乔易 15.汽车工业的真正革命,是从______的T型小汽车和流水线装配作业开始的,这种大批量

德国环境法的发展现状

Professor Dr. Reinhard Hendler 武汉,2010年10月特里尔大学 德国环境法的发展现状 一、引言 法律和政策很相似。几年前还具有高度现实意义,体现着新的发展趋势的法律或政策,今天就已成为鲜有提及的过去。然而,当想到,法本来就是政策转换成的强制性规则时,法和政策在这点上步调一致也就不足为怪了。 环境法问题的现实性转瞬即逝。这缘于,环境法作为一个相当年轻的法律部门,有着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它总是频繁地被修正,不断地增补新的规定。 环境法问题现实意义的流逝,既可以是基于,立法程序的实现和人们对已改变的法律情况的适应。这种现实意义的流逝也可能是基于,立法程序的失败,而且人们也甘于这种(立法)失败。只有一种环境法问题例外地显示出其经久不变、延续超过几十年的现实意义。这种情况出现在,当民众在一个互不妥协的、情绪激昂的民意斗争中,(分别)支持某个法律问题的两个对立立场时。这意味着,不论立法者采用了哪种解决办法,始终会遗留一个强烈力求改变相关法律规定的反对派。 二、失败的环境法典 几年前还在激烈讨论,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的(德国)联邦立法草案——环境法典,今天已经很少有人提及。这部环境法典的初衷是将联邦层面上关于环境法核心问题(污染控制、循环经济、自然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估等)的规定进行整合。这些规定在德国传统上包含在各单项法律中。原计划,在这部环境法典中能对现有规定,不经实质性改变地进行总结,也就是说不使现有环境法要求显著加重。本质上,是要精简这些规定,并使其相互协调。对此,联邦环境部已经起草了一个包括说明理由在内的、全面的法律草案。并且,几个出版社也已经联合确定了这部期待中的环境法典法学评注的作者团队。然而,这部环境法典在2009年仍是立法失败了。这已经是环境法法典立法的第二次失败尝试了。第一次尝试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遭遇挫折之后,应当说,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将不会再有环境法法典了。 与此同时,2009年失败的环境法典草案中自然保护法和水法的相关规定,稍加改动,以单行法的形式被通过,〔1〕其中涉及到宪法中关于这两个法律领域的联邦和各州之间立法权限划分的新规定。这个新规定是几年前成功实行“联邦制度改革”的一部分。〔2〕新的德国联邦水法和自然保护法于2010年3月1日起生效。然而,其中并没有什么值 〔1〕Gesetz zur Neuregelung des Rechts des Naturschutzes und der Landschaftspflege vom 29.7.2009 (BGBl. I S. 2542); Gesetz zur Neuregelung des Wasserrechts vom 31.7.2009 (BGBl. I S. 2585). Vgl. zu den Neuregelungen beispielsweise Gassner/Heugel, Das neue Naturschutzrecht, 2010; Berghoff/Steg, Das neue Bundesnaturschutzgesetz und seine Auswirkungen auf die Naturschutzgesetze der L?nder, NuR 2010, S. 17 ff.; Knopp, Das neue Wasserhaushaltsrecht, 2010. 〔2〕 2006年8月28日基本法修正案(BGBl. I S. 2034)。

2013年北约华约自主招生

2013年“北约”“华约”自主招生电学部分模拟试题 2013-2-13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均匀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管内有两段水银柱封闭着两段空气柱a 和b ,它们的温度相同,两段空气柱长度之比L a :L b =3:1,如果给它们缓慢均匀加热,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双不让水银溢出,则加热后两段空气柱长度之比为( ) (A )L a :L b =3:1, (B )L a :L b <3:1, (C )L a :L b >3:1,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图中固定不动、导热良好的气缸开口向下,气缸内有理想气体,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一温度计通过缸项小孔插入缸内,插口处密封良好,活塞下挂一个沙桶,沙桶装满沙子时,活塞恰好静止,现给沙桶底部钻一个小洞,细沙慢慢漏出,外部环境温度恒定,则( ) (A )气体对外做负功,内能增大, (B )外力对气体做功,温度计示数不变, (C )外力对气体做功,温度计示数减小, (D )气体对外做负功,内能不变。 3.海水中含有带电粒子,在研究海洋时,可根据海水流切割地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测量流水的流速。假设海洋某处的地磁场磁感应强度的竖直分量B =0.5?10- 4 T ,水流是南北流向。将两个大面积电极板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如图所示,且保持两电极的连线垂直水流方向,若两电极相距L =10 m ,与电极相连的电压表的示数为U =0.1 5 mV ,则可知海水的流速大小为( ) (A )3 mm/s , (B )3 cm/s , (C )30 cm/s , (D )3 m/s 。 4.图中半径为R ,质量为m 的匀质细圆环均匀带电,总电量为Q (Q >0),圆环放 在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环内外有竖直向上的均匀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若圆环以角速度ω绕着过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则环上任一点的张力大小是( ) (A )R ω2π (QB +m ω), (B )R ω 2π QB , (C ) R ω 4π (QB +m ω), (D ) R ω 4π QB 。 5.在一绝缘、粗糙且足够长的水平管道中有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带电球体,管道半径略大于球体半径。整个管道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 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管道垂直。现给带电球体一个水平速度v 0,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带电球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可能为 (A )0 。 (B ) 2 02 1mv 。 (C )???????????? ??-2 2 021qB mg v m 。 (D )??? ????????? ??+2 2 021qB mg v m 。 6.如图,用等长绝缘线分别悬挂两个质量、电量都相同的带电小球A 和B ,两线上端固定于同一点O 。将B 球固定在O 点正下方。当A 球静止时,两悬线夹角为θ 。在以下情况中,夹角θ 保持不变的是 (A )同时使A 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 (B )同时使A 、B 两球的质量和电量都减半。 (C )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减半。 (D )同时使两悬线长度和两球的电量都减半。

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

西方国家环境法的发展 陈泉生 [摘要]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为此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环境问题发生得较早或较为严重的国家,其环境法的发展也相应比较快。文章仅就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英美法系的英、美两国和大陆法系的德、日两国的环境法发展进行论述。[关键词]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 一、英国环境法的发展 英国是世界环境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之时,故堪称历史悠久。但是,在19世纪之前,其环境立法大多属于地方性立法,直到1847年的《都市改善法》(Town Improvement Clauses Act)实施后,其国家环境立法才渐具雏形。 其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最主要的有两项:一项是首次制定于1863年,后历经1906年、1966年和1972年多次修订的《制碱业管理法》(Alkali etc Works Regulation Act);另一项则是1956年制定的《净化大气法》(Clean Air Act)。前者以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为主要控制对象;后者就历史发展而言,可以说是1913年的《煤烟防治法》(Smoke Abatement)的延续,其控制对象主要是制碱业以外各种向大气排放烟尘的污染源,其范围似较前者广泛,且较具一般性质,故被认为是空气污染控制上的主要立法。 而其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则主要有1876年颁布的《河流污染防治法》(Rivers Prevention of Pollutions Act),后经40年代和50年代的两次大幅度修订。该法堪称英国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基本法。 此外,其在噪声污染控制方面的立法主要有1960年制定的《噪声防治法》(Noise Abatement Act)。 在上述环境立法的基础上,英国于1974年制定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该法作为英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将废弃物、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控制上的一般内容全部囊括,是一部综合性的法典,共6章109条,附表4件。该法的颁布实施开创了英国环境立法的新纪元,其施行后成效显著。据英国《环境和水源污染文摘》透露,1980年--1981年,英国城市上空烟尘的平均浓度只有20年前的八分之一;而且,英国的河流水质也不断提高了,1980年只有2%的河流被列为严重污染。1990年英国又对该法进行了修改,将污染控制的重点从以治理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从而使英国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改善。 二、美国环境法的发展 美国建国较晚,但从环境立法的历史来看,其起步之早在世界各国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其在空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立法历史可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但当时大多限于州或地方条例而已。联邦性的立法则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受到重视。其1955年制定的《大气污染控制援助法》(Act to Provide Research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Relating to Air Pollution Control)是美国国会制定的第一部联邦空气污染控制法。该法于1963年经全面修订后,更名为《空气污染防治法》(Act to Improve,Strengthen and Accelerate Program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Abatement of Air Pollutions),尔后,又历经多次修改,名称亦有所改动,比如1965年称为《空气污染控制法》(Air Pollution Control Act),1967年改称为《空气质量法》(Air Quality Act),1970年正式称为《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此后,虽又经1977年和1990年的大幅度修正,但其名称并未改变。美国联邦政府的空气污染控制权限,可以

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

高中历史《北约与华约的对峙》教案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9年吉林教招将出公告,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马歇尔计划的表现和实质、北约和华约的性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和平与发展的理念,同时也认识到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激发为祖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美苏冷战的对抗措施。 【难点】 美苏冷战的对抗措施。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在杜鲁门主义的指导之下,美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呢?苏联又是怎样与之进行抗衡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的内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马歇尔计划 教师出示二战后欧洲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图片,并提问:战后的欧洲面临着什么棘手的问题? 学生分析回答:城市被毁,人们生活贫困,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缓慢。 教师追问: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广大欧洲国家应该如何复兴经济?作为当时资本主义头号大国的美国会不会放任不管?又会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这些国家应该着手恢复交通运输、金融银行、重建城市、保障人民最低生活标准。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应该会加以援助。 教师顺势在多媒体展示史料,并提问:我们来看看美国究竟采取了什么措施?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导读:本文是关于国外环境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到您! 关键字:国外环境法现状发展趋势 国外的现代环境法,是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起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而迅速崛起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环境法在许多国家已形成一个复杂的环境法体系,并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首先,环境保护已成为许多国家宪法的重要内容。瑞士是世界上最早在宪法中规定环境保护的国家。早在1874年5月29日公布的《瑞士宪法》里,就有关于管理山川、支持水流发源地造林工程、保护森林、制定渔猎法律、保护禽兽和益鸟的规定。后来为了适应新的条件下环境保护的需要,又先后多次增补环境保护的条款。希腊于1975年、葡萄牙和印度于1976年、加拿大和菲律宾于1987年、波兰于1989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于1991年也都修改宪法,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内容。巴西1988年的宪法甚至专设了一章“环境”。有的国家还通过对宪法条款的扩大解释将原来宪法里的某些条款解释为具有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美国的学者、律师、法官在解释美国宪法修正案第9条关于“不得因本宪法列举某些权利而认为凡由人民所保留的其它权利可以被取消或抹杀”的规定时,就认为“人民所保留的其它权利”当然包括环境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环境保护被写进宪法,使得具体的环境立法有了宪法依据。

其次,许多国家制定和颁布了环境保护基本法,对环境保护进行全面综合的法律调整。环境保护基本法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方面牵头的法律,它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基本环境政策、原则和制度,其作用是能够对环境保护法律关系进行全面综合的调整。卢森堡在1965年制定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法》;日本于1967年通过了《公害对策基本法》,1972年又通过了《自然环境保全法》,并与1993年颁布了全新的《环境基本法》;1969年,美国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瑞典颁布了《环境保护法》;1973年,罗马尼亚和丹麦分别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匈牙利于1976年制定了《人类环境保护法》;1977年菲律宾颁布了《菲律宾环境法典》;波兰于1980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并在1989年和1990年两度进行修订;印度、英国、保加利亚也分别在1986年、1990年、1991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目前,其它国家还在陆续制定和颁布这种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 其三,各国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和规章。随着各国对环境管理的不断强化,环境立法越来越全面具体,因而便颁布了大量的各方面的单行环境法律、法规。比如日本,在1970年第64届国会上,一次就通过了《废弃物处理和清扫法》、《海洋污染防治法》等六部环境法律,并对《公害对策基本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八部法律进行修改。此后又陆续颁布了《恶臭防止法》、《特殊鸟类转让法》、《关于公害损害健康补偿法》、《公害纠纷处理法》等一系列单行环境法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环境法体系。有的国家甚至对某一具体污染物质就可以颁布一部法

2011年自主招生华约北约物理试题点评

2011年自主招生华约北约物理试题点评 纵观最近这些年的自招试题,一直在摸索中尝试去找一种既不给高中同学额外增加学习负担,又能明显有别于高考的笔试模式。目的在于对高考重知识考查而对能力考查不足的现状做个补充,更现实的是必须在各个学校的优秀学生中产生有效的区分度。以北京高考为例,清华北大的录取线真是高的“惊人”,物理单科接近满分的学生在某些重点中学的实验班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这些在高考中看起来优秀的学生,只需要在高考题基础上稍做改变,变直白考知识点为考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物理原理理解能力的试题,我们的同学平均分马上由接近满分变成了接近40分(满分100)。很多老师与同学认为自招试题学生分数那么低一定全考的是超纲题竞赛题。作为多年参加竞赛和自招辅导的老师,我得说,所有竞赛中强调技巧的东西最近几年的自招从没出过,而超纲部分最近几年自招比例已经越来越少,今年北大由于我们的建议自招干脆一个超纲的题都没出,结果成绩出来一样比往年没好多少。 从出题的侧重点来看,2011年清华和北大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的在尖子学生中最有区分度的两种思路去出题。北大命题思路是在重点物理过程(动量能量,受力分析,带电粒子轨迹)通过问题改变考察学生分析想象能力,很多带电粒子的题,我们同学一看习题没给初速度就抓瞎,其实只要用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假设判断,很容易“逼”出最后必然的轨迹,这次给高二的同学练习北大的题,大部分同学感觉就是题没法下手,看完条件后不做想象,不做可能情况的逻辑分析,老惦记以前做过什么相似的题,怎么下手呢?清华的题在风格上依然采用了主流题考小知识点,打课堂擦边球的思路,在机械波,干涉,磁场冲量上都源于课本,低于课本,但高于高考,应该说现在这个版本的课本引入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写的比以前的课本物理应用实例丰富,物理内涵丰富。但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却完全不理会课本的内容,10年前怎么教现在依然怎么教。不客气的说,就我认识的很大一部分高中教师,对课本上很多新增知识点新增应用自己完全是看不懂的。因为高考内容和难度的依然在逐年减少

工业设计史

工业设计史 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和特点: ①20世纪初以机械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新的材料的运用比如钢铁、玻璃 ③“装饰艺术”运动是基于对矫饰的“新艺术”运动的反对 ④主张机械的美,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传统的设计运动 ⑤服务对象是富足的上层阶级,是少数的资产阶级的权贵 学习装饰艺术运动的意义 ①装饰艺术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兴起,到3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流行风格,影响到几乎设计的各个方面,是本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 ②它本身的折衷立场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性 ③装饰艺术运动是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一次尝试,它采用手工艺和工业化的双重特点 ④装饰艺术运动在装饰和设计手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重要资料。 ⑤关于东方和西方的结合、人情化和机械化的结合的尝试,成为80年代后现代主义时期重要的 研究中心 现代主义设计产生的背景 1、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技术的极大发展导致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改变 2、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在功能外形、安全性和方便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传统的设计运动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设计界面临的两个问题:①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②改变设计的服务对象 认识现代主义设计的意义 1有助于对20世纪设计的认识和了解②现代主义设计是20世纪设计的核心,不但深刻的影响到整个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同时,对本世纪的各种艺术、设计活动都有决定性的冲击作用。 ③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同时产生的最重要的运动之一,建筑师们积极从设计观念、设计风格和形式,建筑材料和建筑方式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目的是为了引入民主主义的精神或者是奠定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的基础 ④从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和了解着手,可以从一个方面了解到现代主义的精神和意义,同时也将有助于我们对现代主义以后的种种思想潮流和设计风格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和认识。 现代主义建筑和设计的观念定义 ①社会目标的反映,其几何规则性肯定,人类对于理解和控制自己环境的希望②民主、精英、理想、乌托邦主义③接收技术上的进步,强调新材料的应用④创造新的形式,简单的几何形状,具有功能意义的倾向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 ①颂扬机器的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②认为艺术应该取决于现代材料(玻璃、钢材)③艺术的形式应该是抽象的几何形式④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的起点⑤热衷于科学技术⑥为阶级国家服务代表人物:塔特林、李西斯基、康定斯基 荷兰风格派杜斯伯格风格派和包豪斯的相似之处:①努力把设计、艺术、建筑、雕塑联合和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总体②它强调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家的合作③他们强调联合基础上的个人发展,强调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平衡 ●包豪斯 设计教育特点:①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②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提倡在掌握手工艺的同时,了解现代工业的特点,用手工艺的技巧,创作高质量的产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答:(一)○1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 型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 分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 却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 于长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 输,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 几亿标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 分布。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 水能资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 分铁矿石。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 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 如铁、铜、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 银等。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 域生物资源丰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2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

北约和华约自主招生有什么不同

专家揭秘:北约和华约自主招生有什么不同? 来源:高分网文章作者:cindy0403 发布日期:2011-09-07 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以来,每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愈演愈烈。在两个主要联盟“北约联盟”和“华约联盟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虽然“北约”试题难度比‘华约’的要小一些,但“华约”的考试方式更统一,“华约”上午进行阅读与写作考试。 自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以来,每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愈演愈烈,在这个竞争形式下,很多高校组成考试联盟,比如目前的“北约联盟”(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为主)、“华约联盟”(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为主)、“同济联盟”(以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为主)。 从2009年起,生源质量好的高校自主招生比例将不再设定5%的上限。高校招生自主权也在进一步扩大。对少数特别优秀的考生,高校可以突破原有的考生分数必须达到生源所在地同批次分数线的限制,不 拘一格大胆选才。 2011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简称为“北约”)在全国29个考点同时举行。大多数考生认为今年的考题相对数学容易,语文较难,英语的难度则中规中矩。 虽然“北约”试题难度比‘华约’的要小一些,但“华约”的考试方式更统一,“华约”上午进行阅读与写作考试,其中中文阅读与写作占100分,英文阅读与写作及中英文综合应用占100分。全部试卷开考时一并下发,开考1.5小时后由监考人员收回中文阅读与写作部分的试卷;开考3小时后收回英文阅读与写作、中英文综合试卷,由于时间紧,题目难,要全部完成很困难。而“北约”上午考的三门科目采取三张考卷统一发卷,统一收卷的方式,在3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内,考生自行安排各门的答题时间。 而“北约”联考的13所高校,每所要求的考试科目并不相同。所有考生在上午参加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报考北大等高校的学生中,理科生下午考物理和化学,文科生晚上考政治和历史。而报考复旦大学的学生则需参加前面所述全部7科测试。还有的学校只需4科成绩。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及现状 刘振华 09级环境工程2班2009650332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的普遍经验作为一种预见性的环境管理工具,对它所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已经产生了颇为激烈的争论,这一直是衡量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条款,特别是讨论已经从程序上的执行问题转向到环境影响评价的更实质性目标和其置于更广泛的决策背景。文章首先描述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起源,并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史,进一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可行的办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现状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以一项社会活动、经济建设活动,在它实施之前,对它的选址、使其实现活动的行为及活动结束后所遗留的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1]全部或部分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即环境影响 一、国外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等 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寻找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20世纪50年代初,首次对核设施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60年代英国提出环境影响评价“三关键”(即关键因素、关键途径、关键居民区)和“污染源一污染途径(扩散迁移方式)一受影响人群”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国际环境质量评价会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被学者们提出。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通过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继美国之后,先后有瑞典、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德国等国家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此

北约华约

同济等8所高校建招考联盟自主招生呈三足鼎立【题图:三足鼎立】 【导语】 昨天,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宣布全方位合作,将在2011年的自主选拔录取中实行联考。从而形成了国内第三个高校自主招生联盟,与此前分别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牵头形成的“北约”和“华约”一道,共同构成了国内高校自主招生联盟“三足鼎立”的态势。高招联盟,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关注焦点。 【正文】 新近联盟的8所高校均为国内以工科见长的著名大学,包括: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8所高校将于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实行联考。在自主选拔录取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此次达成合作的8所高校,从地域分布上看非常均衡,南、北、东、西都有,有利于今后的合作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表示:“8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联考,只是合作的内容之一。今后还将探索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拔模式。例如,交换学生的范围、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使得学生可以博采多所高校之长。”目前,相关的自主选拔实施办法还在制定中,预计将于下月初发布。 招考联盟:人才选拔,还是圈占生源?【题图:众说纷纭】 【导语】 同时于昨晚发布消息的还有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表示,该校已决定参与2011年自主招生联考,加入扩大版的“北约”联盟。至此,“北约”联盟在北大、复旦等7所高校联盟的基础上,又有6所高校加入其中。那么,重点高校频频结盟,究竟是人才选拔的新举措,还是名牌高校提前圈占优秀生源?成立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对于考生来说,带来的是更多的好处、还是弊端?各方观点,一时众说纷纭。 【正文】 所谓自主招考联盟,就是多所高校在自主招生选拔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以“联考”成绩作为自主选拔的录取标准。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精选

工业设计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设计概念产生的过程中,______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 ) A.劳动 B.直立行走 C.用火 D.信仰 2.古埃及法老时代在建筑艺术上追求震撼人心的力量,创造了气度恢弘的金字塔和( C ) A.卢克索神庙 B.阿蒙神庙 C.帕提农神庙 D.雅典娜神庙 3.文艺复兴的巨匠______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 c ) A.桑加洛 B.拉菲尔 C.达·芬奇 D.米开朗基罗 4.对制造联盟的理想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物是( A ) A.穆特休斯 B.贝伦斯 C.诺曼 D.威尔德 5.在芝加哥学派的______于1899年设计的芝加哥施莱辛格-马耶百货大厦达到了19世纪高层建筑设计的高峰。( A ) A.沙利文 B.赖特 C.戈地 D.卢斯 6.维也纳咖啡馆椅是德国著名设计师______的作品。( D ) A.赖特 B.贝伦斯 C.莫里斯 D.托勒J 7.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英国著名设计思想家和实践者是(C ) A.穆特休斯 B.莫里斯 C.拉斯金 D.威尔德 8.常常被称为“美国制造体系之父”的是( ) A.怀特尼 B.布鲁勒 C.柯尔特 D.布兰克 9.毕加索是______绘画的代表人。( ) A.印象主义 B.立体主义 C.浪漫主义 D.古典主义

10.1929年,______设计了巴塞罗那椅。( ) A.盖里 B.格罗皮乌斯 C.米斯 D.罗杰斯 11.《走向新建筑》是______的著作,反映了作者机器美学的理论思想。( ) A.莱特 B.格罗皮乌斯 C.密斯 D.柯布西埃 12.可口可乐标志及饮料瓶的设计是______20世纪30年代的成功之作。( a ) A.罗维 B.提革 C.盖兹 D.厄尔 13.德国设计界被人称为“设计怪杰”的是( ) A.柯伦波 B.乔治亚罗 C.克拉尼 D.索德萨斯 14.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出版的______一书成了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 A.《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B.《后现代建筑的宣言》 C.《向拉拉斯加学习》 D.《地平线》 15.法国著名设计师______是简约主义的代表人物。( ) A.文丘里 B.斯达克 C.格雷夫斯 D.索德萨斯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距今七八千年前,人类从采集、渔猎过渡到了以农业为基础的经济生活,在这一时期发明了______的方法。( ) A.制铁 B.制陶 C.制瓷 D.制绸 E.炼铜 2.新艺术运动的著名建筑师有( ) A.威尔德 B.吉马德 C.盖勒 D.戈地 E.贝伦斯 3.以下斯堪的纳维亚设计风格的设计师有(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