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2

第3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2

第3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2
第3单元第1节溶液的形成2

第三单元溶液

知识点1:

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物,叫做溶液。溶液由和组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被溶解的物质叫做。

2、溶液的主要特征

溶液具有性和性。

3、溶质、溶剂的区分

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等也可以做溶剂。

⑵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或。固体物质或气体物质溶于液体物质时,。固体物质或气体物质为溶质。

⑶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量少的一种叫做。练习

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只有水才可以用作溶剂

C.溶液是纯净物

D.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2、一杯溶液里各部分性质( )

A.上、下不相同

B.相同

C.完全不同

D.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3、硫酸铜溶液的特征是( )

A.均一、稳定、无色

B.蓝色、均一、稳定、不透明

C.均一、稳定、蓝色、透明

D.浑浊、均一、不透明、不稳定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植物油

C.白糖

D.食醋

5、花生油、盐、酱、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将它们分别与足量水充分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的是( )

①花生油②食盐③面酱④白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自来水B.葡萄糖注射液C.液态空气D.蒸馏水

7、如右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

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生成紫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质是氯化钠

9、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10、乳化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

B.高锰酸钾溶于水进行杀菌消毒

C.有机农药的合成或使用

D.各种日用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

知识点2: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1.在25℃时,向10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固体不能溶解

B. 氯化钠固体能溶解

C. 溶液的质量是101g

D. 溶剂的质量不变

2.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B. 在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 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若溶液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也不变

D. 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加

3.有关饱和溶液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下,某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不变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o C时,向50g Na2CO3的溶液中加入5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是55g

D.20o C时,从50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g,剩下的45g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4.在一定温度下,往50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则溶液质量将()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判断

5.现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下列单项操作中,一定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升温30℃同时加入硝酸钾固体

B、降温至10℃

C、加入10g水

D、蒸发掉10g水同时升温

6.在一定温度下,把1g氢氧化钙投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量氢氧化钙未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下列有关清液的说法正确的是⑴是纯净的水⑵是氢氧化钙的浓溶液⑶是氢氧化钙的稀溶液⑷是该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A、⑴⑵

B、⑶⑷

C、⑴⑶

D、⑵⑷

7.粗食盐的杂质主要是MgCl2,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的NaCl质量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的使用

D、粗盐粉碎的颗粒大小不影响浸洗后食盐中MgCl2的含量

8.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9.在一定条件下,将5g食盐放进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烧杯底部沉积有1.4g 食盐,则此溶液的质量为()

A. 15g

B. 16.4g

C. 11.4g

D. 13.6g

10.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m1经过如下变化: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m2和m3溶液浓度可能相等

D.将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一瓶20℃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倒出1/4后,剩余溶液仍然饱和

B. 清新的空气是一种溶液

C. 一定温度下的食盐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氯化镁

D. 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都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

12.在80℃时,将100g KNO3溶液降温到20℃,有一定晶体析出,过滤出晶体后得到的母液是()

A. 80℃时的饱和溶液

B. 80℃时的不饱和溶液

C. 20℃时的饱和溶液

D. 20℃时的不饱和溶液

13.在25℃时,向10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固体不能溶解

B. 氯化钠固体能溶解

C. 溶液的质量是101g

D. 溶剂的质量不变

14.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后,其浓度增大。

(2)温度不变时,从一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取出10mL溶液,剩余为不饱和溶液。

(3)稀溶液可以是饱和溶液。

(4)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在升温时,都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5)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6)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时,蒸发掉部分溶剂后,剩余仍为饱和溶液。

(7)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15.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一般有两种方法:

⑴观察溶液底部有无不再溶解的溶质;

⑵溶液底部若无固体溶质,可向该溶液中另加入,

若则溶液饱和。

知识点3:

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定义式

1.求溶液的稀释

例题:配制溶质质量分数40%的稀硫酸溶液(密度为1.3克/厘米3)100毫升,需溶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

2.求溶液的浓缩

例题:要使含水99%的NaCl溶液a克,含水量降为98%,应蒸发掉_________克水。

3.求溶液的混合

例题:已知浓硫酸的密度大于稀硫酸的密度,现将90%的浓硫酸和10%的稀硫酸等体积混合后,

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A.大于50%

B. 等于50%

C. 小于50%

D. 都可能

4.求溶液的配制

例题:现有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和水。请选用上述不同物质配制10%硝

酸钾溶液,将用量的最简整数比填入下表中相应的位置。

方案24%硝酸钾溶液2%硝酸钾溶液硝酸钾固体水方案1 1 9 方案2 45 4

方案3 5 7

知识点4:

溶液的配制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

例:配制150g16%的食盐水

计算:需食盐:150 g× 16% = 24 g 需水:150 g– 24 g= 126 g

称量:用天平称量24 g食盐用量筒量取126mL水

溶解:烧杯、玻璃棒(在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到烧杯壁)

实验仪器:天平(砝码)、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误差分析:

1.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原因

A.溶质不纯。

B.称量溶质质量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

C.称量前,游码未调零。

D.称量过程中,溶质洒落。

E.量取溶剂的时候,仰视读数。

F.溶解时,烧杯内有残留的溶剂。

2.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高的原因

A.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

B.溶解时,有液滴溅出。

C.转移溶剂时,有一部分溶剂留在了量筒里。

第三单元《溶液》教学案

实用文档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溶液》一、课标要求 二、近年考题分析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含三节容,分别是《溶液的形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及《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基本概念有:溶液、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乳化现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共9个,涉及基础知识点有: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物质溶解时能量的变化、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等4个,拓展点:浓稀溶液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稀释问题和浓缩问题,涉及质量体积换算的计算、配制溶液的实验分析等。 本部分的教学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章节教材编排思路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 从感性到理性表现在各节探究活动中,如第一节从观察食盐溶于水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建立科学的溶液概念。 宏观到微观:食盐溶于水的过程分析表现比较明显,符合化学的微粒观学习要求。(化学三观:物质观微粒观符号观) 定性到定量 第三章第一节,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其中涉及到溶解过程,包括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 第三章第二节。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初步学习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第八章第二节: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 2.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学会饱和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3.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几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二、教学重点 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吸热和放热现象,感知固态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热效应。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植物油、洗涤剂、水、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广口瓶、橡胶塞、玻璃管、橡胶管、U形管、气球、蜡烛、小木块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等药品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3分钟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知道就能可以溶于水,植物油能溶于水吗?我这有两块沾有油污的手帕,你能帮我洗干净吗?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见解。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新课讲授25分钟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想。 探究活动1如何去油污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 [提问]: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是否和上节课配制得到的溶液一样?它们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液体稳定吗? [小结]:这种液体叫做乳浊液。 [提问]:沾有油污的手帕该怎么清洗呢?现在实验桌上有洗涤剂、肥皂水、汽油、纯碱溶液等,用你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把手帕上的油污洗干净。 [提问]:汽油和洗涤剂去油污的道理一样吗? [提问]: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表格: 试管内加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第节课课型:新授 课题名称: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过程与方法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 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会列举出常见的种种液体,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本节前可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教材从食盐的溶解入手,使学生形成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感性认识,这对后面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教学重点: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溶液的组成、溶液与浊液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课本中的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溶液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溶液,比如喝的饮料,打针前涂抹的消毒酒精等,在前几章学习中用到的稀硫酸、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等也都是溶液,海水、河水、地下水即使清澈见底,也还不是纯净的水,这是为什么?牛奶是不是溶液呢?到底什么是溶液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溶液的形成 导入新课: 板书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3-1:取一只小烧杯,倒入约50毫升水,用药匙将食盐一点一点洒落水中,仔细观察食盐的变化,直至食盐在水中消失,用手轻摸烧杯壁的凉热。认真操作,体会实验中蕴涵的道理。在操作中可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从一些常见的现象中,讨论课本提出的3个问题。板书溶液溶剂溶质慨念 (一)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因为溶液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我们一般把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液就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二)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溶液 溶剂:一般是液体 [讲述]溶液概念中有两个要点:一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二是混合物。 [检测]判断正误 1.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2.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出示:食盐水、黄泥水和油水混合物,讨论它们是一样得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8-59页,了解溶液为什么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板书(三)溶液和浊液的关系 [讨论]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那么溶液有那些用途呢?同学们能否举几个生活中应

人教版新版初三九年级下册化学精品教案溶液的形成

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展示各种颜色的液体,询问学生由此可思考、回答问用化学颜色之美, 联想到什么?指出这些液体都是溶液,题 通过学习大家就能知道刚才所提到的 问题。 【板书】第九单元溶液(投影) 课题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引入课题。 探究实验1指导学观察氯化钠,糖,硫酸铜晶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实体与100毫升水混合是发生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验的现象录(见副表) 启发引问题1:每一种混合物各处的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观察能 导学生分析讨论颜色是否相同? 问题2:相同条件下,放置一 段时间后是否有固体析出? 讨论、力。 进行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教育。 1

【板书】结论(投影)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 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归纳得出结 论 巩固加深理解记 忆。 拓展视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回答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巩固 野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 溶剂分别是什么? 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 见的溶液吗?(投影显示有 关图片) 知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旨 探究实验2指导学观察水与碘,水与高锰酸钾,分组实验 生实汽油与碘,汽油与高锰酸钾填写实验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及从 验混合时发生的现象录(见副表)现象到本质的推理 能力。 启发引【板书】结论(投影)归纳得出结 导学生得出结论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论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 有不同的溶解性。 探究实验3指导学观察水与乙醇,高锰酸钾溶 生实液与乙醇混合并震荡时发生 验的现象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填写实验记及观察能力。 录(见副表) 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问题:实验指出溶质可以是 固体,液体,那么溶质可以 是气体吗?你能举例说明 吗? 【板书】结论(投影) 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得出结论 根据生活实例,巩 固认识 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 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 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2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共2课时) 班别:姓名:学号:自评: 一、学习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 难点: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课前预习 导学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阅读课本P26-P27页,完成下列填空: 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作溶液,其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作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作__________;溶液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常见的溶剂有__________等。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__________,量少的一种叫作__________。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作__________。 3、如何命名溶液? 若溶质是A,溶剂是B,则可把溶液命名为:A的B 溶液;若溶剂B是水时,水可省略,可命名为A溶液。例如:食盐溶于水后,形成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即溶液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导学二:溶液、溶质和溶剂间的质量关系 1、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2、若将50g碳酸钠粉末溶于4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还剩余了6g碳酸钠没有溶解,则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g,溶剂质量为 g,溶液质量为 g。 3、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溶质质量就是的物质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质。 导学三: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阅读课本P29页,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有__________的变化。有的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有的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 2、根据课堂演示实验现象填空:NaOH溶于水后温度__________;硝酸铵溶于水后温度__________;NaCl溶于水后温度__________。 教师点拨: 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扩散过程,此过程要吸收热量;二是水合过程,此过程要放出热量。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解于水。 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溶解于水。当扩散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解于水。 导学四:乳浊液和悬浊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作__________,这种液体不稳定,静置后会出现__________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2、悬浊液:________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例如:泥沙、钡餐、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后所得液体。 四、课堂练习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溶液的物质类别是。 2.请分别写出表格中每种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化学式: 3.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 B.蒸馏水 C.糖水 D.汽水 4.以下所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香油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化学终将走向社会的正确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课 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 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么漂亮,你想到了什么?其实,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 2、讲授新课: [活动与探究一] 蔗糖消失在水中 食盐消失在水中 现象 蔗糖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步骤

思考:如何从微观上理解这一现象? 小结: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 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氯化钠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也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思考:我们刚才得到的液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沉? 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 的混合物。 提问:水具有什么作用? 回答:分散其他物质的作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练习:在蔗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剂是什么? 讨论:当衣服上沾上油渍时,用水很难冼去?怎么办? [活动与探究二]: 解决问题:衣服上的油渍用什么洗去?为什么? 回答:汽油。因为油在水中溶解能力小,在汽油中溶解能力强。 [活动与探究三] 难溶于酒精 高锰酸钾 酒精 易溶于酒精 碘 酒精 易溶于水 高锰酸钾 水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力也不 同 难溶于水 碘 水 结论 现象 溶质 溶剂

初中化学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知道溶液的特性与组成; 2)了解乳浊液的概念,知道乳化现象;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溶液形成的现象及其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有表及 里,由浅入深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 2)通过一些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初 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产生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溶液的概念,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溶液的特征与组成 三、教学难点 1、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的解释 2、溶液与溶质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

五、教学内容 1、导入 首先给学生展示课件,说明生活当中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液体都是混合物,这些物质被称为溶液。引出新课——溶液的形成。 2、讲解新课 1)展示课件,通过实验一,介绍溶液的概念。通过溶液的 概念,介绍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再介绍溶 液的组成。回到实验一,通过展示图片,进一步解释实 验一的现象。 2)提出问题,在不同的状态下,怎么区分溶质和溶剂?给出 解答。 3)展示课件——实验二,解释溶质和溶液的辩证关系。 4)提出问题,引出实验三,介绍乳浊液的概念、乳化现象。 5)提问,介绍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引发学生对 化学的重视。 6)总结课程的重点。 六、板书设计 9.1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的定义 特征:均一、稳定 组成:溶质、溶剂

二、乳浊液的定义 乳化现象 三、溶液的应用七、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参考课时:2课时)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3 专家建议 溶液是常见的一大类物质,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通过对熟悉的物质的分析归纳,将学生对溶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溶解过程的微观理解比较抽象,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更加直观。在生活中的溶液的讨论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到化学学科的社会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乳浊液及乳化现象教材介绍的比较简单,所以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这样便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鼓励学生交流,培养了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但是学生对溶剂的判断上有时候还会出错,所以还要加强练习,直至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4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联系实际→知识升华→联系实际→激起兴趣。 5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玻璃片、玻璃棒、五试管溶液(品红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硝酸铵固体。 学生用具:仪器:小烧杯、玻璃棒、小试管、药匙、滴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 药品:食盐、蔗糖、碘、高锰酸钾、汽油、水、乙醇、植物油、洗涤剂、洗衣粉、纯碱、硝酸铵、氢氧化钠 6 教学过程 6.1 第一课时 [学习情境]展示五种液体:红色(晶红溶液),蓝色(硫酸铜溶液),黄色(氯化铁溶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无色(氯化钾溶液)。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鲁教版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附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B.溶剂是水C.溶液是液体D.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 A.液态空气B.澄清石灰水C.葡萄糖注射液D.牛奶 3.下列物质中,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蔗糖C.花生油D.酒精 4.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 A.37%B.36.5C.1.19g/cm3D.500mL 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面粉B.苏打粉C.花生油D.牛奶 6.75%的酒精溶液可杀灭“新冠病毒”,酒精溶液中的溶剂是 A.水B.乙醇C.酒精D.白酒 7.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的原理是吸附色素和异味B.生活中用含洗洁精的水清洗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C.观察颜色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8.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9.要使已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倒出少量溶液B.加入硝酸钾C.蒸发部分水D.适当降温 10.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 1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2.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碗盆上沾染的油污B.用洗衣粉清洗就餐时不小心沾染的油渍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沾染的油污D.用洗发液清洗头发 13.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 一、溶液 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

色的吗? 讨论: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经用过哪些溶液?还看到过哪些溶液? 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二、乳浊液: 1、定义: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宏观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3、乳化: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为什么再加糖,糖水也不会甜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 探究发现: 【演示实验】活动天地 现象:①5gKNO3能溶解在20mL水中; ②10gKNO3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KNO3。 【设疑】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1、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 【设疑】1、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2、为什么在表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一定要明确“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呢? 思考讨论:说明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溶解物质的能力是有限的,即溶解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值。 思考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再加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2、改变温度和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能发生转化。 利用与内容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自然的进入本节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初步体会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三、深化探究 【设疑】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 【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第4讲:溶液的形成(学生版)

溶液的形成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2.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3.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三、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溶液《溶液的形成》学案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通过实验认识溶质溶解过程都伴随能量的变化; 3.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般应用; 4.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知道两者的转化关系。 【旧知回顾】 1.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学习】 1.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溶液由两部分组成:、。 (2)溶剂:溶解物质的物质,如水。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如氯化钠等。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可以是体、体或体。 2.溶液的性质 (1)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 (2)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和就不会分离。 (3)溶液质量= +__________。 3.完成实验探究 4.洗洁精、洗衣粉去污能力由于作用,请看课本了解什么是乳化现象。

5.饱和溶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饱和溶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自我检测】 1.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或,是常见的溶剂。 2.下列物质长期放置最稳定的是() A、牛奶 B、豆浆 C、矿泉水 D、石灰乳 3.家用洗涤剂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效果较好() A、冷水 B、冰水 C、开水 D、温水 4.下列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各是什么? ①白酒②碘酒③糖水④食盐水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第九单元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 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 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邓家民 摘自:《新思考网》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三、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2、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3、教师指导: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 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 结论 4、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5、学生汇报: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6、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7、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 8、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3.1.1 溶解与乳化同步练习 (新版)鲁教版

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溶解与乳化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溶液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B.花生油C.味精D.沙子 3.下列常见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D.碘酒 4.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沾在试管壁上的碘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盐酸除去水垢 5.将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图K-10-1 6.下表是同学们做溶液形成的实验时的记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 7.用如图K-10-2所示装置探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硝酸铵(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导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 图K-10-2 (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导管内液面上升。 (2)硝酸铵固体溶于水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而增强。 1.xx·淮安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与水混合,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牙膏B.蔗糖 C.面粉D.豆油 2.xx·宜昌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A.氢氧化钠B.氯化钠 C.硝酸铵D.蔗糖 3.xx·宿迁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链接听/20例2方法点拨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C.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将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升高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形成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 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教师活动:下面请两位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两个、药匙(两位同学各做一种药品溶于水的试验) 做完后学生分别回答:食盐、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这些固体会“消失”在水中? 2、观察硫酸铜溶液颜色深浅是否各处相同? 3、形成溶液后,有固体与液体分离吗? 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板书)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分析)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溶液各处的浓稀相同 稳定:条件不变时,溶质与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出来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练习一:判断说明 1、溶液是无色的。 2、无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3、把食盐溶液倒掉一半后,变稀了。 4、在温度不变,水不蒸发的条件下, 蔗糖溶液中蔗糖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渡)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3.1 溶液的形成-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 1.【答题】下列有关蔗糖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水中的溶剂是水 B.各部分一样甜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 C.蔗糖溶于水体现了分子不断运动 D.蔗糖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答】A、固体溶于液体,固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所以蔗糖水中的溶剂是水,故A正确;B、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所以各部分一样甜体现了溶液的均一性,故B正确;C、蔗糖溶于水的过程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而消失的过程,故C正确;D、蔗糖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并不放热,故D错误。故选D。 2.【答题】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欲使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温度越高,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量越大),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蒸发溶剂 B.升高温度 C.降低温度

D.加入KNO3固体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答】温度越高,硝酸钾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量越大,则降低温度可以使水中溶解硝酸钾的量变小,即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把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B。 3.【答题】变量控制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设计方法。在探究影响不同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时,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 A.烧杯的体积 B.溶剂种类 C.溶剂的质量 D.温度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解答】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所以在探究影响不同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限量的因素时,需要控制的因素主要有①溶剂种类,②溶剂的质量,③温度,而烧杯的体积对固体物质的溶解量并无直接影响。

(完整版)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练习题

训练·提升作业 【基础达标】 1.下列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2.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是无色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稀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一定少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4.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5.25℃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右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6.阳刚同学按所学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

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购买的是( ) A.硝酸铵 B.蔗糖 C.氢氧化钠 D.食盐 7. 糖水、生理盐水、碘酒是我们常接触的三种物质。它们的共同点是:(1)都是混合物;(2)都是均一、稳定的溶液;(3) (答出一点即可)。请你再举出其组成特征不同于上述三种物质的溶液。8. 碘是紫黑色晶体,密度比汽油大,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红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选填“甲”“乙”或“丙”)的示意图符合最终事实。 【知能提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中的溶剂是水 B.把食用油放入水里,并用力振荡,食用油是溶质 C.氯化钠放入水中,形成无色溶液 D.将少量氯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溶剂是氯化钠 2.图示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学习方法,它能帮助我们更清晰、直观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图所示表示的是下列哪种化学概念或原理( ) A.乳化作用 B.催化作用 C.水合作用 D.化学变化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了解乳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发散思维,能将所学理论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重点几种物质溶解于水温度的变化;知道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难点: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在具体习题中的应用;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研学过程】 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和 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 目的:探究它们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设计实验方案:(可用文字叙述或者画出简图) 结论:Array拓展:如果还提供其它 仪器,你能否设计其它 不同实验方案,体现它 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假定放热或吸热足够多)?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 旧知回顾:1、什么叫溶液?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认真阅读教材第30面[实验9-4]按要求进行实验,并填写下表:

者。今天看来,“教师”的 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水和植物 油 及洗涤剂 乳浊液:。 讨论: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乳化现象是指: 讨论: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试举几例 思考:在厨房里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和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二者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本课小结】:学完本课题你获取了哪些知识,将它总结下来? 【课堂练习】 1.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A.白醋B.食用油C.食盐D.酒精 2.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A.氢氧化钠B.氯化钠C.浓硫酸D.硝酸铵 4.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食盐固体和碳酸钙粉末B.酒精和汽油 C.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D.氢气和一氧化碳 5.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