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均势及其思想

关于均势及其思想

关于均势及其思想
关于均势及其思想

关于均势及其思想

1.〔美〕戈登·克雷格亚历山大·乔治著:《武力与治国方略》,商务印书馆2004年12月第一版。

P36 其次,还有一种普遍的共识,即虽然各国可能彼此交战,但它们的交战方式应当受制于某种规范。最后,各国普遍承认均势原则。这有两种表现形式。首先是对看来像单独一国谋求普世统治的任何企图普遍持有的戒心。P37 当时的普遍共识在于,为了均势的正常运行,一个大国在战争中实现的领土攫取应当由其他大国的补偿性攫取加以平衡。

1815-1914的100年间均势维持的原因:

P48 首先,这个时期里的治国方略没有受制于某些压力,它们此后导致各国政府去做必然引起其它国家猜疑或恐慌的事情,从而招致激烈的报复。

P49 第二,列强间没有重大的意识形态分歧。

P50 最后,列强间的所有分歧都从属于它们间的高度共识。

P62 欧洲均势体系的主要“规则”,在于五大国俱应携手合作以维持均势因为这是遏制任何一国追求霸权的主要手段。不言而喻,在组建同盟和交换同盟伙伴方面相当大的灵活性是为此目的所必需的。

体系的另一项用来维持均势和稳定的规则,在于大国间的战争在目标方面必需有严格的限制。欧洲体系是个分散的、自我调控的体系。

P63 欧洲体系的第三个特征,在于各主要角色之间的竞争不是依照“零和”游戏来设想和进行的。

P64 欧洲均势体系并非旨在消除战争——作为一种对外政策工具的战争。它只是区分了可以容许的和不可容许的战争。

2.〔英〕约翰·达尔文著,陆伟芳、高芳英译,《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1400-2000)》,大象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

P95-96 既然欧洲外交是由两个猛烈地相互攻讦的生机勃勃的力量所支配,它们也是强制性地不稳定的。第一是维持欧洲国家体系中的无数不平等成员国之间大致均衡的斗争。第二是王朝要素——一种王朝野心与出身和个性偶然因素的不可预料的混合物。

P96 但是均势时代的重要事实是,没有一个欧洲国家强大到能完全支配其他国家,或安然避开其欧洲对手的挑战进行海外征服建功立业。

3.〔英〕马丁·怀特著,(宋爱群译),《权力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P114 正如休谟所说,均势政策是建立在“常识与显而易见的推理”基础上的,是“自我保存”法则的应用。

P116 维持均势的政策尤其适用于超然大陆竞争之外的岛国,它是英国的传统政策。

维持均势的大国也许通常具有从多边均势向简单均势过渡的特点。

P118 约翰·罗素勋爵说:“欧洲的均势实际上意味着欧洲数个国家的独立,任何一国的优势地位都会威胁或破坏这种独立。”(H.Temperley and L.M.Penson,foundations of British foreign policy,C.U.P.,Cambridge,1938,p.205.)

P125 历史清楚地表明,均势是大多数国家在多数情况下寻求自我保存的政策。只要没有国际政府,国家因此而主要专注于自己的生存,国家就会去寻求在各自间维持某种平衡。战争成为调整平衡的最终手段,这种情况并非少见。

替代均势的选择不是全球无政府状态就是全球霸权。

4〔美〕阿诺德·沃尔弗斯著,于铁军译.《纷争与协作——国际政治论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均势的四种理论→1.理想的权力分配;2.多国体系内部所固有的演进而自动导致的结果;3.代表了一个被某些政策制定者认为是值得追求的对外政策的目标。

P108 只有当英国人对该原则之遵守中获取独一无二的利益时,英国人才将均势作为一种普遍有利的原则而加以提倡。英国所追求的是维持其大陆竞争对手之间的平衡,而不是它自身与潜在敌人之间的平衡。

对于均衡的偏好并不必然只是国家利益的一种理性化。事实上,它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当前所指称的保守主义思想当中。这种保守主义思想的特点是,对人性有一种悲观主义的观点。即所有的国家,包括他们自己的国家在内,都应该受到反向权力(counterpower)的制约。

P109 均衡倾向于阻止通过暴力实现变革,而暴力通常又是实现重大变革的唯一手段。权力平衡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它是内在于多国体系的国家间的权力竞争所自动带来的。

5.俞沂暄著:《国家特性与世界秩序》,(北京)时事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小约瑟夫·奈的观点:1.国家之间力量分配大体均等的实际态势;2.为了达到各国力量分配大体均等而采取的政策;3.特指历史上的多级体系。

摩根索的观点:均势的作用建立在欧洲国家思想和道德一致性的基础上。

P69 均势作为维持国家生存和欧洲秩序的原则是有限度的,并非对任何国家都适用。(波兰亡国)

6.〔美〕汉斯·摩根索著,卢明华、时殷弘、林勇军译,《国际纵横策论——争强

权,求和平》,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P222 若干向往强权的国家,各自试图维持现状或推翻现状,必然导致一种为均势的结构及旨在维持这种结构的政策。

P224 所有这些均衡的目的是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性而又不破坏组成该体系的各要素的多样性。

P229 在直接对抗的型式中,均势是两个对抗的国家都想使自己的政策压倒对方的政策这一愿望的直接产物。

P264 均势作为现代国际体系基本原则的主要理由始终在于:要维持各国独立,均势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均势不仅未能保护波兰的独立,而且正是那任何一国若有领土扩张则每国都可得到补偿的补偿原则,造成了波兰国家的覆亡。P265 均势作为国际政治指导原则的三大弱点:无把握性、不现实性和不充足性。

P271 由于在均势体系中所有国家总是提心吊胆,唯恐对于一有适当机会就会使自己丧失强权地位,所有国家都把预见这样一种发展和以不愿他国施于他国,视为至关重要。

P275 因而实现均势的过程,往往导致一个扰乱均势的居支配地位的大国取代另一个这样的大国。

P277 人们真正要卫护的并不是均势,而是被认为有利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某种特定的强权分配。

均势所以容易被用作意识形态并非偶然。这是均势本质中所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号称明确实则不明确,号称意在均势实则志在优势——这种反差如上文所说的是均势内在本质的反差,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均势一开始就成为一种意识形

态。

7.刘靖华著:《20实际的国际政治逻辑》,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一版。

P7 可以说,欧洲诸强国的各自安全战略中都有自己的假想敌。欧洲的世界秩序观从来不是本着理想主义信念的,亦没有人性本善的政治理念。相反都是以利用人性和自私自利谋求自我利益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为出发点。

欧洲外交的前提不是各国爱好和平而是各国有好战、好利的本质,因此必须加以抑制或制衡。国与国结盟是为了追求明确的特定目标,不是为了维护抽象的和平。欧洲诸强国的思维逻辑都是利用均势维持国际秩序。

P8 追求均势本身就是打破现有秩序,即会造成各国间关系的不稳定和相互猜忌。

8〔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P61 每当有某一国可能占上风时,其邻国便会联合起来,不是为了实践某种国际关系理论,而是纯为防范最强国家的野心,保护自身的利益。(黎塞留的国家至上主义) 英国之于低地国家。(梅特捏——皮特——俾斯麦)

P70 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共同的价值观则减低诉诸武力的欲望。国际秩序若被认为不公正则迟早会受到挑战。

P121 梅特捏体系是通过召开欧洲会议调整均势,而非采取威胁或反威胁的外交政策来达此目的。

P123 稳定的国际体系都有一个可怕的弱点,即对于致命的挑战几乎完全无法预见。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ate:__________ Block:_______

Rough Draft: Movie Review

Creative Titl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tr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ritic’s Commentary (cho ose one or two to talk about: Theme, Plot, Characters, Cinematography, action, ec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ating and Summary of whether or not you would recommend movie to a friend: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英国的传统对外政策,一般是指英国不在和平时期同欧洲大国缔结具有长期义务,特别是军事义务的同盟条约。其基本要旨是保持充分的行动自由,以避免受事前盟约的束缚,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保持英国的霸权地位。尽管孤立主义思想或主张在当今英国的对外政策中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但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它曾指导甚至主导了英国的对外政策。对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英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英国的孤立主义(也曾被冠以“光辉孤立”之名,1896年1月,财政部长福斯特在议院就英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第一次用了该词)外交思想源于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均势理论。均势就是主要大国保持一种权力大致相等的状态,或者是小国集团与大国保持大致相等的权力。均势外交思想古已有之。可以说,英国的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源于均势外交思想,是英国为维持利己的国际环境和秩序而推行大陆均势的必要手段。英国作为独处一隅的岛国和殖民地大国,维持均势,创造均势对其是有利的。英国不希望欧洲大陆被一个最强大的霸权所统治,否则整个欧洲大陆的资源就会在一个国家的统治下被集中起来,英国的国家安全就会受到极大的威胁。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强大和其海上霸权地位的确立,在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中采取孤立政策,既可避免卷入列强间的冲突以保持行动自由,又可避免对欧洲其他国家承担不必要的保障义务,还可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这决定了英国当时对欧洲采取孤立手段以维持均势具有必然性。英国是在实力强大的基础上实行孤立主义的,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及随之引起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是其孤立主义外交政策产生的物质前提,使英国具备了孤立的实力。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是其产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客观前提。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具有地缘战略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英国的国家利益是催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国内动力和决定性因素。通常认为,1902年的英日同盟协定的签订即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结束。但实际上英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表面上已经寿终正寝,但其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均势外交传统未变,其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仍然存在,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继续影响着英国的对外政策。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对外推行的绥靖政策实质上是英国传统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继续。英国也为其所推行的孤立政策付出了沉重代价,绥靖政策使英国再次遭受打击,并导致大英帝国的最终衰落。英国孤立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与他国结盟,孤处一隅而以独善其身为荣,借以保持行动自由。但之所以在施行之初维护了英国的利益、避免英国卷入不必要战争连带维护了整个欧陆相对的和平,是因为英国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使其有能力操纵整个局面,有能力利用国家间的矛盾,对其盟友进行军事援助甚至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可是随着德国等其他新兴力量的崛起,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遭到动摇,其干涉和操纵这个它一手建构的体系的能力也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的衰落而下降,传统的光辉孤立政策已经无法应付群雄角逐、纷争不断的局面,大英帝国的利益到处经受着空前的压力。“在远东地区,俄国扩张速度的加剧,法俄同盟的建立以及德国介入远东事务等事件的发生。俄、德、法三国势力的联合使英国在列强对远东的争夺中处于劣势。“光辉孤立”政策听起来虽然情感上让人满意,但却不是一项长久之计,到最后只好无奈于放弃 而与英国这个有着长久历史的国家不同,美国作为一个年轻的新兴力量,其深为人知的孤立主义却有着相对更长的形成过程和超越制度层面的意义。因而我们可以说美国历史上孤立主义政策的特点在于政治上不介入国际权力之争,贸易上积极进行海外拓展,从而为自身的国家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但由于欧洲均势破坏,阻止德国称霸世界攻势的需要加之美国

国际关系理论总结

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也是国际政治中的一个极为古老的理论之一。它最早源于古希腊城邦国家、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实践。均势的含义很广,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指特定的权力分配的状态,如两种或两种以上力量势均力敌的情势;二是指一种国际体系,如1648-1789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1914年的维也纳体系等;三是指一种外交政策,如英国的均势外交传统。从历史上看,均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基雅维利、黎塞留、塔列朗、梅特涅、卡斯尔累、帕姆斯顿、俾斯麦、摩根索、基辛格等。当然,这些人对均势的理念看法不完全相同。正如基辛格提出:“梅特涅的体系是从18世纪把宇宙看作一个大钟表结构的观念中得到启发的。钟表的部件相互错综合,干扰了一个部件就会打乱其他部件的均衡。俾斯麦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他看来,均衡不是和谐和机械的平衡,而是不断消长的力量的平衡。与他相适应的哲学是适者生存观念。俾斯麦标志着政治概念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变化。”均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情况下,均势是维护国际安全的最可靠的手段。摩根索讲:“力量均衡及旨在维持均衡的政策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主权国家的社会里的基本稳定因素。”均势体系的首要目标是稳定,而不是和平,均势不能消除战争,但均势的破坏肯定会导致战争甚至世界大战,和平是稳定的副产品。在均势体系下,存在着几个势均力敌的强国,这些国家按其政策,可区分为维持现状的国家或帝国主义国家。维持均势的主要手段有分而治之、补偿政策、军备、联盟与反联盟。对均势操纵国而言,为了维持对自己有利的均势,在必要时应与敌人的敌人结成同盟,因为“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二战以后,由于核武器的出现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传统的均势体系发生了变化,如战后形成了美苏在核恐怖下的两极均势。后来中、美、苏大三角的形成则是对力量均衡的巧妙运用,它抵御了前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维护了世界的稳定与和平。均势理论在历史上屡建奇功。依据均势理论创建的维也纳体系曾经维系了欧洲国家近百年的和平。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格局发生转换,美国一家独大,同时又存在多个地区性强国,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了严重失衡。在这种新的格局下,均势理论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将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一次: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又称法理主义或规范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是对格劳秀斯和康德等理想主义外事哲学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它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1889年,威氏发表了《国家论》,提出应当使国家和世界民主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实现道德理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他制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的理论前提是道义和法律,其基本主张是: 1.实现欧洲政治上的民族自决是消除战争的主要条件。 2.秘密外交是导致敌对结盟和冲突的根源,而公开的协议则是避免战争的途径。 3.摒弃传统的均势体系,代之以集体安全体系。 4.建立普遍的安全机构—国际联盟。 5.诉诸公众舆论,因为公众舆论是维持世界秩序的强大武器。 理想主义的实质是在帝国主义时代用自由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因此它的破灭是必然的。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30年代起,理想主义的主张开始受到人们的批评。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他们对于人性和自然状态的看法影响了西方现实主义流派的许多代学者。1948年,美国学者摩根索(Hans Morgenthau 1904-1980)发表了《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学派的成熟。在书中,摩氏总结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辩论,提出了对于实际的人性和实际的历史进程的看法,系统地阐明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把

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学生姓名:孙金龙 学 号:071611140系 部:应用数学系专业:金融数学 指导教师:刘炎讲师 提交日期:2011年3月21日 广东金融学院 2008-JX16-

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结合专业学习,选取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 2.论文篇幅一般为8000字以上,最多不超过15000字。 3.论文应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字流畅,结构严谨。 4.论文字体规范按《广东金融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论文样板”执行。 5.论文应书写工整,标点正确,用用微机打印后,装订成册。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 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东金融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1.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2.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3.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同意上述规定。 学生签名: 时间:年月日

摘要 极限思想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由远古的思想萌芽,到现在完整的极限理论,其漫长曲折的演变历程布满了众多数学家们的勤奋、智慧、严谨认真、孜孜以求的奋斗足迹。极限思想的演变历程,是数千年来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过程的一个侧面反应,是人类追求真理、追求理想,始终不渝地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 极限思想的产生与完善是社会实践的需要,它的产生为数学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成为了近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极限思想是微积分理论的基础,而微积分与经济学、物理学、机械自动化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对于经济学来说,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学的核心词语“边际”便是一个将导数经济化的概念。只有结合微积分等数学知识,才能使经济学从一个仅仅对表面现象进行肤浅的常识推理、流于表面化的学科,变为一个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理分析、再结合各社会学科的丰富知识,从而分析出深层次的、更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基本结论的学科。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极限思想的应用无处不在,理解掌握并合理应用极限要思想,可以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较快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实际效果.本文就利用数学的极限思想在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做出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极限思想;微积分;经济学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2007年5月阿拉伯世界研究 May , 2007 第3期Arab World Studies No. 3. 安全研究 英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 王业昭 摘 要: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英国通过对美国采取追随外交,在历次伊拉克危机中扮演着和美同样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以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为研究个案,对英在伊拉克问题上的追随外交进行了梳理,认为其传统的“三环外交”在后冷战时期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三环之首,且对美的追随外交愈演愈烈。 关 键 词:伊拉克问题;英国外交;追随外交 作者简介:王业昭,硕士,皖西学院外语系助教(安徽六安 237012)。 文章编号:1673-5161(2007)03-0049-07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伊拉克战争结束已四年,但伊政局仍动荡不安,战争发动者美国深陷恐怖泥潭,小布什政府对伊政策遭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众所周知,英国是美国伊拉克政策坚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但随着英军在伊军费和伤亡人数的增加,英国内要求从伊撤军的呼声越来越高。迫于压力,布莱尔首相于2007年2月21日公布了从伊部分撤军的计划。一些分析家据此认为伊拉克问题可能是英美关系的分水岭,英美“特殊关系”已出现裂痕,英国已开始改变外交上的追随美国政策。其实早在冷战结束时,一些英美学者就对英国的追随外交提出过质疑,认为既然两极对抗格局已消失,来自苏联的威胁也已消除,在后冷战时代保持英美“特殊关系”便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英国应放弃对这种特殊关系的追求,把外交重心移向欧洲大陆。英国学者克里斯多夫·库克甚至断言:“老布什很有可能是最后一位把英国视为亲密伙伴的美国总统。”[1]411 后冷战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是否真如上述所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冷战后,在历次国际重大事件中英国始终紧密追随美国,不但没有弱化此种关系,反而对其传统的“三环外交”①进行了调整,将与美国的“特殊关系”置于新“三环外交”之首。英国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伊战后重建中的外交政策使得这种调整与转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海湾战争:英对美亦步亦趋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当日占领了科全境。国际社会对伊拉克入侵①“” 三环外交是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提出的,他宣称二战后英国的外交存在着三大环:第—个环是英联邦、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个环是包括英美在内的英语世界,最后一个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从丘吉尔的“三环外交”中可以看出,他并未将英美“特殊关系”置于首位。参见Robert James, Winston S. Churchill: His Complete Speeches,1897-1963, V ol.8, NY: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74. 49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关系理论 两极稳定论:沃尔兹认为,在两极世界中,主要国家对其相对权力地位估计错误的可能性较低,不确定的潜在威胁较少,大国精力集中,所以因判断失误而发动战争的可能性较小。各极能力较强,减少了其他行为体对大国的危害。 多极稳定论:多伊奇和辛格为多极结构比较稳定,因为体系中有几个主要国家,他们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多,国家之间因此会形成相互交织的利益,从而减少它们之间的敌意,抑制冲突。例如,尽管国家A在某一个问题上与国家B意见不同,但是它需要国家B的支持来处理它与国家C之间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国家A和国家B的共同利益都遭到了国家C 的反对。这样,体系本身的灵活性就增大了,形成两大敌对集团的可能就相应地减少了,因而,体系性战争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霸权稳定论:单极结构是最稳定的结构。在单极结构中,霸权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提供公共物品,抑制冲突,因为霸权国在体系内受到的限制最小,获得利益最大,维护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是霸权国最为重要的利益。此外,其他国家与霸权国有着较大的实力差距,因此无力也不愿与霸权国发生战争。 霸权稳定论声称,当国际经济体系内出现一个单独的支配性强国时,一个开放的国际体系最有可能出现。金德尔伯格认为,大萧条是典型的市场失灵,而其原因就在于当时国际金融领域缺少一个实力强大的借贷国,因为只有霸主国才有能力和兴趣维持一个对公众有利、稳定的金融体系。吉尔平和克拉斯勒认为国家对于利益的最大化非常感兴趣。但是,利益的获得可能引起相关利益分配上得与失的冲突。权力分配是关键的解释性变量,因为权力将决定管理跨国公司的规则和对外贸易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所有国家追求的目标简单明了,即经济的效用、增长、社会稳定和政治影响。一个开放的世界体系能够以有限的社会动荡换取经济的增长和提高对支配性权力的政治影响,所以对于霸权国而言,一个开放的体系是确保其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途径。霸权国的公司最具竞争力,且最易获得资本,因而在开放的体系中获益最大。 对霸权稳定论的批判。蒂莫希·麦克昂提出,英国在19世纪的行为与霸权稳定论并不相符。阿瑟·斯坦认为,19世纪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并不是出自霸权政策,而是出自不对称的交易行为。戴维·雷克和邓肯·斯奈达尔表示,享有支配性权力的国家并非是惟一与开放的经济体系利益一致的行为体。从与霸权稳定论完全一致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假想进行推断, 他们发现少数领先的国家也有兴趣和能力支持一个开放的体系。 霸权周期理论/长周期理论:莫德尔斯基认为,全球性政治体系领导权的更替存在着周期,这一周期包括四个阶段:(1)全球战争阶段,其特征是大范围严重的暴力,全球性战争将决定霸主更替,宣告全球政治体系产生新的领导,进入实力高度集中的新阶段。(2)世界权力阶段,在该阶段,某个民族国家有实力成为全球领导者并执行新的计划;(3)权威丧失阶段,这个阶段里,提出了世界领导者的合法性问题,新的问题进入了全球议程;(4)权力分散阶段,在该阶段,世界领导国的权力衰落到低点,一个或多个挑战国(原来可能是全球领导者的盟国)组织起新的同盟,向领导国发起挑战。根据长周期理论,崛起的大国要获得体系的领导权,必将经历全球战争。全球战争是体系领导国的选择机制,也是世界政治体系循环周期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自然选择作用。因此,长周期理论认为,全球战争将继续下去,除非出现某种替代性的全球决策机制,能够决定体系领导权的归属。 权力转移理论:奥根斯基。强调权力分配的变化会增加战争爆发的危险。奥根斯基认为,当权力差距缩小时,尤其是一个敌对的力图改变现状的挑战者与曾经较为强大的现状维持者之间实力接近时,战争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换言之,战争源于大国间的增长速度不同,特别是当主导国与挑战者增长速度的不同使后者能够超越前者时。与吉尔平所不同的是,奥根斯基不仅认为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可能对挑战者进行防御性打击,而且认为挑战者如果认识到

极限思想在高中数学及应用

极限思想在高中解题中的运用 宜宾县一中 雷勇 极限的思想是近代数学的一种重要思想,我们在大学所学的数学分析就是以极限概念为基础、极限理论为主要工具来研究函数的一门学科。而在高中一些数学问题的解答上如运用极限的思想,会是我们的解答简单而高效。 所谓极限的思想,是指用极限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下面将用例题举出极限思想的妙处。尝试将极限思想和方法渗透、融合在解题教学中,实现方法与内容的整合实践,以期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例1、过抛物线 )0(2 >=a ax y 的焦点F 作一直线交抛物线于P 、Q 两点,若线段PF 与QF 的长分别是p 、q ,则q p 1 1+等于( ) (A)a 2 (B) a 21 (C) a 4 (D) a 4 分析:本题是有关不变性的问题,常规解法是探求a q p 、、的关 系,过程繁琐,且计算较复杂。若能充分借助于极限思想即取PQ 的极限位置可使问题变得简便易行:将直线PQ 绕点F 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与y 轴重合,此时Q 与O 重合,点P 运动到无穷远处,虽不能再称它为抛物线的弦了, 它是弦的一种极限情形,因为 a OF p QF 41 = ==,而+∞→=q PF ,所以 a q p 41 1→+,故选择(C )。针对客观选择题题型的特点,这种解法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凸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例2、正n 棱锥中,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A ( 2,n n ππ-) B (1 ,n n ππ-) C (0,2 π ) D ( 21 ,n n n n ππ--) x y F P Q O H A n A 1 A 2 A 3 S

商务谈判技巧有哪些

商务谈判技巧有哪些 作为谈判者,你可以明白对方的观点,但却完全不同意对方的想法。 商务谈判技巧有哪些?下面整理了商务谈判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商务谈判技巧:谈判三步曲1.申明价值。 此阶段为谈判的初级阶段,谈判双方彼此应充分沟通各自的利益需要,申明能够满足对方需要的方法与优势所在。 此阶段的关键步骤是弄清对方的真正需求,因此其主要的技巧就是多向对方提出问题,探询对方的实际需要;与此同时也要根据情况申明我方的利益所在。 因为你越了解对方的真正实际需求,越能够知道如何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同时对方知道了你的利益所在,才能满足你的要求。 2.创造价值。 此阶段为谈判的中级阶段,双方彼此沟通,往往申明了各自的利益所在,了解的对方的实际需要。 但是,以此达成的协议并不一定对双方都是利益最大化。 也就是,利益在此并往往并不能有效地达到平衡。 即使达到了平衡,此协议也可能并不是最佳方案。 因此,谈判中双方需要想方设法去寻求更佳的方案,为谈判各方找到最大的利益,这一步骤就是创造价值。 3.克服障碍。

此阶段往往是谈判的攻坚阶段。 谈判的障碍一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谈判双方彼此利益存在冲突;另一个是谈判者自身在决策程序上存在障碍。 前一种障碍是需要双方按照公平合理的客观原则来协调利益;后者就需要谈判无障碍的一方主动去帮助另一方能够顺利决策。 以上我们谈到的“商务谈判三步曲是谈判者在任何商务谈判中都适用的原则。 只要谈判双方都牢记这一谈判步骤,并有效地遵循适当的方法,就能够使谈判的结果达到双赢,并使双方利益都得到最大化。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谈判力,处于优势时,谈判工作相对要简单容易些,但也不是像缺乏谈判经验的人想象的那么轻松。 因为谈判力较强意味着自己有较多、较广泛的选择,有较大的文章可做,如何积极、有效、充分地利用这些选择机会,也绝非易事。 精明的企业领导人总是让最高明的谈判能手从事优势最大的谈判,因为优势越大,谈判出色与否,取得的结果悬殊也越大。 2.劣势商务谈判策略商务谈判的基本法则之一就是尽量找谈判力较弱或势均力敌的谈判对手进行谈判。 因为在谈判力明显弱于对方的情况下,吃亏总是难免的。 所以,与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到谈判桌上作艰苦但往往徒劳的努力,不如多花些时间首先找一个合意的谈判对手。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由于某种限制(如垄断或急需)或错估对方谈

试析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政策 (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试析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政策 作者:杜小璞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成都,610064 刊名: 技术与市场 英文刊名:TECHNOLOGY AND MARKET 年,卷(期):2009,16(7) 参考文献(4条) 1.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2003 2.约翰·劳尔;刘玉霞;龚文启英国与英国外交:1815-1885 1998 3.特鲁汉诺夫斯基;张德广丘吉尔的一生 1982 4.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曹瑞臣.赵灵燕地缘战略透视:英国传统均势外交理念的成因与实践[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0(4) 2.信丹娜.XIN Dan-na英国均势外交政策探析[期刊论文]-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3) 3.张惠玲.杨艳.ZHANG Hui-ling.YANG Yan论英国近代均势外交政策及其文化渊源[期刊论文]-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4) 4.张博钧浅析英国均势"平衡者"地位的演变[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3) 5.邹冠秀英国均势外交政策及其文化渊源[期刊论文]-龙岩师专学报2002,20(1) 6.黄梅英浅析英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 7.武俊萍.李建权.Wu Junping.Li Jianquan大国博弈——试析近现代国际关系发展的趋势[期刊论文]-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5) 8.李因才均势-霸权:理论与历史[期刊论文]-理论观察2007(3) 9.胡九龙.Hu Jiulong论"均势"的基本含义[期刊论文]-太平洋学报2005(9) 10.郑小波.李先敏浅析哈灵顿的"均势原则"[期刊论文]-学理论2009(29) 引用本文格式:杜小璞试析英国的大陆均势外交政策[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 2009(7)

近代均势外交

关于近代国际关系中的均势外交 近代国际关系史是整个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严格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在进入到近代之后,才真正开始了国际关系的历史,因此,近代国际关系史是整个国际关系史的开端和发展时期。近年来,对近代国际关系的研究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近代国际关系中的均势外交问题。这个问题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在1980年举行的国际关系史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上,专门就均势外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从这次会议以及学者们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来看,大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自己对均势外交的认识和理解。 第一,关于均势外交的实质特征问题:一些学者从国家实力的角度来理解均势外交。他们认为,近代均势外交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西方列强谋求霸权而广泛采用的外交手段。均势外交的核心是实力,所谓均势外交实际上就是资本主义列强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他们总结了均势外交的几个特征:(1)推行均势外交的只能是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国;(2)均势外交的每次行动都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期的外交政策;(3)均势外交以谋求霸权为最终目的;(4)均势外交总是小国和弱国作为大国搞平衡的筹码;(5)总是为大国强权政治服务,企图削弱对方,增强自己,造成有利于己的国际力量对比,以实现其霸权地位。(张之毅等:《均势外交在近代国际关系上的地位和作用》,载《世界历史》1982年第3期) 还有些学者从国际政治结构格局的角度去认识均势外交。他们认为,近代大国之间国际关系的变化经常随着国际“均势”的变化而变化,而均势的变化又以“均势结构”的变化为依归,国际关系的变化是表象,是动态,而“均势结构”才是导致这些表象和动态的重要基础。(光仁洪:《均势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20年国际关系的变化》,载《世界历史》1981年第2期)第二,关于均势外交的作用问题:学者们在这个问题上是从两种视角分别作出结论。一种观点认为,在国际关系史上,一个新的均势结构形成,常常带来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纵然它是暂时的和不稳定的,“但是在客观上,它

1648-1918年均势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1648-1918年均势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摘要: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古老、最持久、最有争议的理论之一。均势思想(历史传统)的形成早于均势理论(分析传统)的形成。它是统领近代欧洲史的灵魂支柱。它曾带给欧洲百年的和平,留给欧洲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兴起的稳定的空间。但它同时也被定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均势”到底为何物?它如何在欧洲得以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就如下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均势、同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基辛格 正文: 一.何谓“均势”? “均势”(Balance of power)的思想源于古典欧洲政治,在马基雅弗利时代,它只是一个被用来描述维持城邦之间和平局面的政治术语。 基辛格是历史上极力推崇“均势”思想的现代大外交家之一,在他的博士毕业论文《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尔累与和平问题,1812-1822年》中已经清晰可见他对均势思想的认知。他说,“当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把和平(其概念为避免战争)作为首要目标的时候,国际体系就处在国际社会中那个最霸道的成员的摆布之下。而每当国际秩序认识到即使为了和平也不能牺牲某些原则的情况时,至少还可以设想求得在力量均衡基础上得稳定。这种稳定有赖于“一种能普遍接受的合法性”,有赖于“有关各种切实可行的安排的性质以及外交政策所容许的目标与方法”的国际协议。稳定的局面通常不是从谋求和平,而是由普遍接受正统而产生的。这里所指的‘正统’,不应该与公正混同起来。它只是意味着具有行得通的安排的性质和在外交政策上能够容许的目标于方法上的一种国际协议。它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就是所有主要强国都能接受国际秩序的基本安排,至少是没有一个国家对它感到如此不满,像凡尔赛和约以后的德国那样。” 小约瑟夫·奈教授给均势这个词赋予的第三种用法是,它被用来描述历史上的多极体系。均势要求几个国家遵循一套被普遍认可的游戏规则。⑺如描述18世纪的“经典的均势”的欧洲体系(classical balance of power)、19世纪被称为温和的多极均势体系模式(the model of a maderate multipolar balance of power)的欧洲. 二、“均势”的形成与变迁 关于“均势体系”的形成,也可以套用小约瑟夫·奈教授的关于三个分析层次的结构来构架,即大时代背景层面、体系内的层面和体系中个人发挥的作用。 (一)均势思想的起源

数学中的极限思想及其应用

摘要:本文对数学极限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进行了诠释,详细介绍了数学极限思想在几类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在数列中的应用、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在函数中的应用、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和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并在例题中比较了数学极限思想与一般解法在解题中的不同。灵活地运用极限思想解题,可以避开抽象、复杂的运算,优化解题过程、降低解题难度。极限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并解决问题。 关键词:极限思想,应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mit idea in solving problems is explained. What’s more, the applications in several mathematic problems, such as the application in series of numbers, the application in solid geometry, the application in function, the application in trigonometric function, the application in inequalities, the application in plane geometr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mathematic limit idea is compared with a common solution in a example, showing their differences in solving a problem. Solving problem by applying the limit idea can avoid abstract and complex operation, optimize the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 and reduce difficulty of solving problem. Students will benefit from the limit idea, treating and resolving problems from views of the movement and the change. Keywords:the limit idea,application

Unit 8 British Foreign Relations (英国的外交关系)

Unit 8 British Foreign Relations (英国的外交关系) 一、本单元重点内容 1. Active in setting up the United Nations (积极推进联合国的成立) 2. Foreign policy influenced by its history and geopolitical traits (受其历史和地缘政治影响的外交政策) 3. Long-term physical separation from the European continent (长期与欧洲大陆隔绝) 4. The involvement of the Foreign and Common wealth Office (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的参与) 5. The Treasury (财政部) 6. The permanent member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英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7. The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欧盟成员国之一) 8. The member of the Commonwealth (英联邦的成员国) 9.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United States (与美国的特殊关系) 10. The presence of superpower bases in Britain (在英国存在超级大国的军事基地) 11. Its participation in NATO [积极参与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活动] 二、本单元重、难点辅导 1. the British empire and its end The Britain used to rule 1/3 of the globe and thus became a great empire in the world. After the WWII, the British empire began to decline as more and more former colonies declared their political independence. Throughout the next few decades, the process of decolonization continued, though sometimes the process was full of violence. The end of the great British empire was inevitable. Today the age of British imperialism is gone. But the British foreign policy is still influenced by Britain’s imperial past. An d because it had a strong military power and prestige, it had a big influence on the postwar international order. (*Some former colonies—Australia and Canada— still looked to Britain as the center of their political and cultural world.) 2. the foundations of British foreign policy The contemporary foreign policy of the UK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its imperial history and also by its geopolitical traits(地缘政治特点). 1)As Britain lost its empire so recently, British policy-makers frequently forget that Britain is not as influential as it used to be in world affairs. 2)Another decisive influence upon the way Britain handles its external affairs is geopolitical. As Britain is an island, it has created a sense of isolation in its subjects, which results in Britain’s schizophrenic(精神分裂的,反复无常的) attitude to Europe. (But Britain’s physical isolation has long been redu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airlines and more recently by the opening of the Channel Tunnel, which links Britain to continental Europe) 当代英国的外交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其帝国主义历史和地缘政治特点的影响。由于英国失去其帝权的时间还不长,英国的决策者们经常会忘记英国在世界事务中已经不如从前那样有

商务谈判技巧作业[1]

《商务谈判——理论、技巧、案例》 作业 浙江大学远程学院 201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商务谈判概述……………………………………… 第二章商务谈判的类型与内容………………………… 第三章商务谈判准备…………………………………… 第四章商务谈判过程…………………………………… 第五章商务谈判心理研究……………………………………………… 第六章商务谈判策略……………………………………………………第七章商务谈判语言技巧………………………………………………第八章处理僵局技巧……………………………………………………第九章优势谈判技巧……………………………………………………第十章劣势谈判技巧……………………………………………………第十一章均势谈判技巧……………………………………………………第十二章涉外商务谈判技巧………………………………………………第十三章商务谈判的法律规定……………………………………………第十四章商务谈判协议的履行……………………………………………第十五章商务谈判的礼仪与禁忌…………………………………………

第一章商务谈判概述 一、基本概念 1、谈判 2、商务谈判 3、互利互惠原则 4、立场服从利益原则 5、对事不对人原则 二、简答题 1.如何把握谈判的基本概念? 2.商务谈判有哪些特点? 3.商务谈判的作用是什么? 4.商务谈判具有哪些基本原则? 5.遵循互利互惠原则应注意哪些方面? 三、论述题 1.试述商务谈判的特点和作用。 2.谈谈如何运用商务谈判的基本原则? 四、自测题 1、“我对谈判有丰富的经验”。这句话就你而言是 2、“谈判者唯一感兴趣的事只有取胜。” 3、只有对事实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开始谈判 4、你想出售自己的游艇,并得知卖得好的话能到手150万元,于是想去登广告。某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出价165

试论20世纪2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_王滨芳

在整个世纪,英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以其雄厚 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对欧洲大陆采取均势政策。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英国外交政策的走向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一战后英国面临复杂的决策环境:既要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又要抑制法国过于强盛;既要在远东与渐露锋芒的日本周旋,又要警惕实力猛增的美国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还要抵制苏联“共产主义”的蔓延。于是英国审时度势,在年代采20取了扶德抑法、联美反日、警惕美国、排斥苏联的外交政策。这一外交政策的实质仍然是坚持“均势”这 一传统目标,不过世纪年代英国的均势外交已2020由欧洲大陆转向世界,从“实力外交”转向“纯粹外交”。 世纪年代英国在欧洲实行了扶德抑2020法、排斥苏联的均势外交政策。即在欧洲保留 一个不被肢解的德国来西抑法国东抵苏联;支持意大利,巴尔干国家,打击法国在东欧的势力,以保持法德势力均衡;建立反苏统一战线,遏制苏俄“共产主义”的扩张。 年巴黎会议失败,这标志着英法关系由“诚1923恳的协约”走上了“诚恳的决裂”。鲁尔危机爆发后,英国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式的声明,迫使法国同意用协商的办法解决赔款问题。年英国又通过签1925订《洛迦诺公约》剥夺了法国对德国单独制裁的权力,促使法国的盟国因得不到足够的安全保障而产生 了与法国的离心倾向,法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受到严重破坏。年由英国控制的国联吸收德国为会员1926国,这标志着德国已经摆脱掉战败国的身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之一,这是英国扶德抑法政策的突出表现。为了抵制苏俄“共产主义”的影响,在整个20年代,由英国主持召开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和签订的一系列重要条约均把苏朕排斥在外。只有在英国对苏俄有贸易需求而召开的热那亚会议上,苏俄才获得了一个讲话的机会,但这次会议并未改变英国联合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反对苏俄、孤立苏俄的外交政策。《拉巴洛条约》的签订使苏俄找到了打破反苏统一战线的突破口,这是英国始料未及的。英国被迫于 1924年承认苏联,但苏联只是获得了与资本主义国家并存 的权利和进行贸易往来的机会,在整个年代,苏20联并未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应有的大国作用,而是被排斥在国际事务之外,由英法控制的国联直到年才接收苏联为成员国。 1934世纪年代,英国在远东实行了联美反日的2020外交政策。一战后,美日为了争夺中国在远东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在华利益。英国面对美日的进逼,又迫于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只得在调整其远东外交政策时考虑与美合作。正如斯托里所说“如果提出在日美之间进行直接选择的问题,普遍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只作一个回答,那就是美国”。 [1](P14) 年月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向美 192775二○○二年克山师专学报 No.4第四期 Journal of Ke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2 1

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 一、均势的定义 均势是一种局面或状态,一种国家行为的普遍倾向或规律、一种国家领导人的行动指南、一种包含不同类型国际体系的体系自我维持方式。 二、均势的类型(模式) (1)根据对于近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我们按照均势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可以分为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如果是以均势在国际体系的层次来划分,则可以分为总体均势以及局部均势。简单均势又可以被称作两极均势,指的是两个国家或者两大力量集团之间形成的势均力敌。16世纪法国和西班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均势,以及二次大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均衡,(或者称为核恐怖平衡)都是两极均势。正如汉斯·摩根索形容的那样:“均势过程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或减少较重秤盘里的祛码,或增加较轻秤盘里的祛码。”复杂均势也可以称作多极均势,18世纪中期的法、俄、英、奥、普就是一种典型的多极均势的局面。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在研究多极均势之中的“极”和国际格局之中的“极”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多极格局之中的“极”要求的是力量基本上对等的大国,而在多极均势之中,各国的力量不一定相同。这种在多极均势里面的力量不一样,就会出现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另一个国家的力量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比如十九世纪当中稗斯麦的杰出的均势外交战略。 (2)按照国际体系的层次来看,总体均势指的是整个国际体系之中出现的全球性力量均衡的态势,也可以被称作全球均势,比如在二次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两大阵营对抗的冷战均衡,以及60年代以后各种力量迅速崛起,在70年代出现的全球多极均衡状态都属于总体均势:而局部均势指的是在国际体系之中一个地区或者有限的几个地区所形成的均势。最为典型的是近代的欧洲均势以及远东均势。之所以会出现局部均势,是由于在一定的时期里面,并不是所有的地区都会出现均势,比如在近代历史上,美国就是把拉丁美洲作为自己的后院,不允许别国卷入,美国处于完全的优势状态,而拉美国家处于完全的从属状态。在考虑局部均势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意识到外在力量的作用,比如南亚次大陆的问题,之所以到目前为止,南亚次大陆能够保持局部的微妙均势,是因为印度虽然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但是巴基斯坦得到了诸如美国、中国的一定程度的支持。当然对于均势来说,不管是以在国际结构之中的划分,还是在国际体系层次上的划分,其实也不能完全绝对,比如说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实际上在历史上不存在绝对简单和绝对复杂。简单均势总要由于一些其他国家的存在而变得复杂化,比如刚才提到的二战后一度出现的两极控制下的多极均势;同样复杂均势也会由于外交上面的联合而变得相对简单,一次大战前夕的六国均势就分解为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之间的简单对立。 (3)均势还存在主观造成的均势和客观造成的均势。大家认为无一国占军事优势的状态是一回事,事实没有一国占军事优势又是另一回事。有时,大家都认为双方军事力量大致相等,但是后来表明。“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所以,光存在主观的态度是不够的,均势还需要一国的实际决心和能力,光靠虚张声势是不行的。 (4)应该要区分偶然的均势和蓄意构成的均势。偶然均势是指不经过参加均势的任何一方有意识的努力而形成的;蓄意构成的均势是指至少部分地由于一方或双方奉行明确的政策得以存在。 (5)根据主导均势的国家,可以分为霸权均势(冷战后的美国)、两极均势(冷战期间的美国和苏联)、多极均势(1648—1789和1815—1014),20世纪70年代的五大力量中心)。实际上, (5)对于均势的类型在学术界的解释比较繁杂,一般认为如果存在两个国家,如果其中一个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