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

1、教育统计: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教育统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的产物。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教育测量: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3、常模:测量所得结果,只有跟用来解释结果意义的参照系(或物)作对比,才能真正转化成某种性质量尺上的值。教育与心理测量这种分数解释参照系,就是常模。

4、标准化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这种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量,称之为标准化测验。

5、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验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所以又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6、名义量尺: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涵义,只是名义上的数,而不能对之作任何数字计算。名义量尺上的数,量化水平最低。

7、顺序量尺:顺序量尺上的数字是一个线形连续体系上的值,单位不等,具有可比性而无可加性。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

8、等距量尺:等距量尺上的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因而有可比、可加性而无可除性。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

9、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10、测量: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11、描述统计:描述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12、推断统计:推论统计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等。

13、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14、计算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数据为计数数据计算数据多表现为整数。

15、测量评估数据:是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得的数据。16、人工编码数据:是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17、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变量。

18、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19、等距变量:等距变量观测得到的是一种相对数量的大小,单位是相等的,但零点却是相对的。

20、比率变量: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21、次数分布:所谓次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的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的多少的情况。

22、次数直方图:是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23、次数多边形:是利用闭合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一种图示方法。

24、次数分布曲线:当一批数据的个数不是很多时,所绘制成的次数多边形常表现为不规则的多边形。若观察次数值逐渐增多,则相连的折线亦将逐变得光滑匀整‘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25、集中趋势: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我们叫集中趋势。

26、集中量数:反映次数集中分布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27、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叫离中趋势。

28、差异量数:统计学上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称为差异量数。

29、中位数:指的是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个数。如果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中位数通常是将这批数据一分为二,居于中间的那个数。中位数两端具有相同个数数据。中位数也称中数,用符号M

dn

表示。

30、加权算术平均数:具体考虑到各个数据的重要性(即权重)后再相加求和,就是加权和。加权和的平均数即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符号X

w

来表示。

31、众数:指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众数用

符号M

o

来表示。

32、平均差:指的是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平均差用符号AD

来表示。

33、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用符号S来表示。

34、方差:指的是这组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方差通常用符号S2来表示。

35、差异系数:是把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对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和变差系数,用符号CV 来表示。

36、百分等级:数据在次数分布中所处的地位,可以用百分等级来表示。百分等级也称百分位,用符号PR表示。百分等级反映的是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之间取值。37、地位量数:在一个次数分布中,每一个数据都有相应的地位,都可以用一定的

地位量数来说明它所处的地位。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

38、百分位数:所谓百分位数实际上就是位于特定百分等级位置上的一个数,它是次数分布中或量尺上的一个数。如果百分等级PR =75,与其相对应的这个百分位数,读作第75百分位数,记作P 75。

39、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一般用字母r 表示。它的取值范围限于:-≤r +。相关系数的正、负号表示相关的方向,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相关的程度。

40、相关关系:变量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但关系数值不固定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41、相关分析:通过对大量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密切程度,并进行解释与说明,这一统计过程称为相关分析。

42、积差相关:对于两个连续的变量(比率变量和等距变量),定量地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强度与方向的方法。

43、等级相关:根据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中各对等级数据的差数来计算相关系数的方法。

44、点双列相关:对于两列变量,一列是连续变量,另一列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定量地描述这两列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法。

45、分数:是指通过测量获得的、描述测量对象身心特性水平的数字。

46、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获得的测值(数字)。

47、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其意义的分数。

48、绝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的测值(测验分数)与一定标准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

49、常模:是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50、常模组:从清楚而明确定义的“特定人群”总体中,抽取到的容量足够地大、并确具代表性的被试样组,又叫标准化样组。

51、发展常模:是指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 52、智力年龄:是指与被试的实有水平(用测验分数表示)相当的正常个体发展进程中的某一特定水平的年龄。

53、智商:是被试智力年龄与生理年龄的比值,是被试的实有水平跟个体发展的正常水平相比较的量化结果,其公式为:IQ =CA MA ×100。

54、导出分数:以原始分数为依据,按照确定的规则转化推导出来的分数。

55、组内常模:是以常模组的测验分数分布状况作为参照系,说明被试特质水平在常模组内的相对地位的常模。

56、所谓线性变换:就是对所要做变换的值,同乘以同一确定值,然后再加上另一确定值,改变分数的表现形式,而不改变分数之间的相对地位关系的实质。

57、标准分数:是以被试所属组分数的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被试个体分数对平均数的距离值。58、标准分数常模:就是用被试所得测验分数转换成标准分数来揭示其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59、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该分数在所属分数组中,取值比它小的分数的个数占该分数组总个数的百分比。 60、离差智商:是指采用线性变换的标准分数(Z 值)的方法表示智商。

61、百分等级常模:是将测验的原始分数转化成百分等级,用团体中不如他的人的百分数揭示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参照常模。

62、项目的难度:是指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63、项目的难度指数:是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常用得分率或者通过率表示。

64、项目区分度:是项目区别被试水平高低的能力的量度。

65、信度:是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测值)的一致性,是对测验控制误差能力的量度。〕 66、信度系数:是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一般用相关系数的大小来估计信度的优劣。

67、真分数:是指被试在所测特质上客观具有的水平值,常记作To

68、稳定性系数:是利用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在先后两个时间内施测,两次施测的相关系数。

69、内部一致性系数:是用测验内部两半部分的一致性程度计算的信度系数。

70、等值性系数:是用两个等值的平行测验,对相同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求得的两次测验分数的相关系数。

71、效度:是指测验实际上测到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2、测量标准误:是指实际测量中所得测值偏离真分数的程度。

73、内容效度:是指通过对测验所含项目作内容的系统考察,以确定由这些项目所构成的测验,是否是测验应测特质行为领域的代表性样本。即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程度。

74、效标关联效度:是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 75、结构效度:是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76、表面效度:指的是从被试或非专业人员看来,测验表现得是否在有效地测验着应测的东西。

77、效标:是待验证测验所要预测的特质的直接而独立的量度。

78、并存效度:是指测验的实测值与效标测量值同时取得,验证测验的正确性。 79、预测效度:是指以间隔一段时间取得测验实测值与效标测量值,验证测验的正确性。

80、效标关联效度验证:把测验上的实测值跟效标上的测量值两者关联起来,考察其相关一致性,从而确定测验预测个体(即被试)在类似的情境下行为的有效性,这个验证效度的过程叫效标关联效度验证。 81、效标污染:是指效标测量值的评定,受到了测验分数的信息的影响,从而歪曲了测验实测值跟效标测量值间的相关一致性。

82、学业成就测验:是检查学习者学习任务、掌握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取得学业进步情况的教育测验。

83、安置性测验:是指在学期教学开始或单元教学开始时,确定学生实有水平以便针对性地做好教学工作而经常使用的测验,又称准备性测验和调查摸底性测验。 84、形成性测验: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又称单元测验和阶段测验。

85、诊断性测验:是为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

86、终结性测验:是在课程结束或教学大周期结束时,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程度和学生对预期学习结果掌握程度的类测验。

87、常模参照测验:就是参照着常模使用相对位置来描述测验成绩水平的一种测验。

88、标准参照测验:是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

89、口头测验:是指采用口试方式测量用纸笔难以全面综合地加以考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考试方式。

90、标准化成就测验:就是由专家编制的,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实施、建立统一的标准并对测量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学业成就测验。

91、教师自编课堂成就测验:是由教师个人或教师集体结合课堂教学要求而编制的学业成就测验。

92、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个关于考试内容和考察目标的双向列联表,它是关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掌握层次两个维度下的一种考试命题抽样方案。

93、心理测验:是通过对一组标准刺激所引起的行为样组的客观分析,对人们的心理特征及个别差异进行估测、描述和诊断的一种方法。

94、智力:是一个人理解、处理和适应其周围世界的最一般的能力,是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并且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95、能力倾向:是指一个人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的内在潜力

96、职业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人的某种潜能,从而预测人在一定职业领域中成功可能性的心理测验。

97、学习能力倾向测验:是测量一般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即是否具备较好的进一步学习与研究的潜在能力。

98、创造力:是指独创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产生新的想法、发现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等方面的能力。

99、人格:通常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兴趣、态度、价值观、动机、适应、理想、信念、品德等心理特征与意识倾向性的总和。

100、自陈量表法:又称自称问卷法,通常是以问卷的形式,提出一系列题目,要求被试判断所陈述的情形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自己的情形,并作出相应的回答。101、情境测验法:指的是把被试置于一种特定情境中以观察其行为反应,然后对其人格特征作出评鉴的一种方法。

102、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中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

103、随机变量确定性现象:所谓确定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

104、不确定性现象:所谓不确定性现象,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结果却不一定相同的现象。

105、随机现象: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和观察,其可能结果不只一个,事先无法确定,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随机现象也称为不确定性现象。

106、非随机现象: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和观察,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称为非随机现象。非随机性现象也称为确定性现象。

107、随机变量:随机现象的各种结果总是可以用一定的数量来表现,而且表现为试验结果数值的不确定性,这种变量受随机因素影响,呈现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的一面,也具有规律性的一面。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观察,这种规律可以揭示出来,我们把这种具有变化规律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108、随机试验:我们把对随机现象的演示和观察称作为随机试验,这种被观察的随机现象试验结果当然是变量,不同的结果就是这一变量的不同取值。

109、非随机变量:记录非随机试验的结果的变量称为非随机变量。非随机变量也称不确定性变量、函数变量。

110、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是指某一事件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次数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数目的总数除。频率常用比例来表达,有时也用百分数表示。

111、概率:又称机率和然率,是指某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概率常用比例来表示。112、事件:统计学中把随机试验的可能结果称为事件,记为事件A、事件B等等。113、基本事件:实验的每一可能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114、不可能事件:如果某个事件的概率P =0,表示该事件不可能发生,我们称这样的事件为不可能事件。

115、必然事件:如果某个事件的概率为1,表示该事件肯定会发生,我们把这样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

116、小概率事件:人们把发生概率很小的事件,如概率小于,或者概率小于,称为小概率事件。

117、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也称常态分布和常态分配,是连续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一种,是在数理统计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种理论分布。

118、标准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两个重要的参数是平均数和标准差。标准正态分布这两个参数分别为0与1。

119、总体:我们把客观世界中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元素的总体称为总体。

120、样本: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称为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组成的全体称为样本。

121、参数:在总体数据基础上求取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为参数。

122、统计量: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为统计量。

123、基本随机变量分布:是指理论分布中描述构成总体的基本变量的分布。124、抽样分布: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布。

125、小概率事件:教育统计中常常把概率取值小于或小于的随机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126、小概率事件原理:认为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的原理。

127、显着性水平: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公认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值为称为统计假设检验显着性水平,记为α。

128、备择假设: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时,都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事先对研究

结果作出一种希望证实的假设.。这种假设叫备择假设,用符号H 1 表示。又称为研究假设、解消假设。

129、虚无假设:统计学中不能对研究假设的真实性直接检验,需要建立与之对立的假设,称作虚无假设。虚无假设又称为原假设、零假设,用符号H o 表示。虚无假设在假设检验中将被视作为已知条件而应用。

130、检验统计量:统计量是根据检验目的和抽样分布而设计的,专门用于统计假设检验,因此称为检验统计量。检验统计量的计算中要用到与检验参数相应的样本统计量。

131、临界值:统计上根据显着性水平α求出的、提供比较标准的值称为假设检验的临界值,简称临界值。

132、危机域:把临界值以远的抽样分布曲线下的区域称为危机域。

133、 α型错误:虚无假设属真而被拒绝的错误,这种错误统计上称为I 型错误,又称为“拒真”错误。

134、β型错误:虚无假设实伪而未被拒绝的错误,统计上称为II 型错误,又称为“纳伪”的错误。

135、单侧检验:如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是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的关系,使用单侧检验。只强调某一方向的检验叫单侧检验。

136、双侧检验:如果检验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某个总体参数是否大于或是小于某个定值,或者是为了推断某两个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大于或小于的关系,使用双侧检验。也就是只强调差异而不强调方向性的检验。

137、检验灵敏度:检验差异的方法对差异反应的灵敏程度。

138、方差齐性检验:在统计学中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方差齐性检验。

139、卡方检验:是检验实际观测次数与

理论期待次数之间差异程度的指标。其一般表达式是:x 2

=∑-K fe fe f 2)0(

140、拟合度检验:检验某抽样观察数据

的分布是否与某一理论分布相一致,称为总体分布的拟合良度检验。

141、独立性检验:检验双向分类列联表数据下,两个分类特征(即两个因素变量)之间是彼此相关还是相互独立的,这类问题称为独立性检验。

143、2×2列联表下的卡方检验:就是把样本数据同时按两种特征进行双向分类后构成两行两列的四格数据列联表。2×2列联表下的卡方检验,就是利用x 2统计指标来检验A 特征和B 特征之间是独立无关的还是相依相从、连带相关。

144、x ×k 列联表下的卡方检验:把样本数据同时按两种特征进行双向多项分类后构成多行多列的格子数据,简称:x ×k 联表。r ×k 列联表下的卡方检验,就是利用x 2

统计指标来检验A 特征和B 特征之间是独立无关的还是相依相从、连带相关。 145、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着性的检验方法。

146、单向方差分析的功能:是比较一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

147、单维度:所谓单维度方向实际上是指对实验数据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分类。

148、因素: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而言,实验中只有一个自变量,就称为单因素实验。

149、水平:实验数据在一个方向上进行分类,其不同的水平取值我们称之为不同的水平。

150、总平方和:合成样本数据的离差平方和称之为总平方和,用符号SS t 表示。 151、组内平方和:各子样本数据离差平方和的和我们称之为组内平方和,用符号SS w 表示。

152、组面平方和:总离差平方和与组内离差平方和两者之差称为组间离差平方和,用符号SS b 表示。

153、次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的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154、常模:是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155、效度:是指测验实际上测到所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156、差异系数:是把差异量数和集中量数两相比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

157、抽样分布:从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个等容量的样本,计算每个样本的某个特征量数,由这些特征量数形成的分布,称为这个特征量数的抽样分布。

158、计数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159、发展常模:发展常模是指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一般水平。 160、标准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是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了解释的一类测验。

161、统计量:应用样本数据计算的各种特征量数我们称其为统计量。

162、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定量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直线性相关的强度与方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