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际也是一般经济学的研究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个层次。在实证分析中在稀缺性和个人理性假设基础上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并运用均衡分析方法来预测个体互动结果,解释经济现象,回答“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并预测各种政策组合的可能的结果,不涉及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则要分析判断各种结果的是否合理。

2、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1)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具有双重性。从短期效应来看,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形成就业挤出效应。但从长期影响来看,技术进步能大大增加社会产出,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导致消费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别是为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技术进步在长期有具有就业的增长效应。具体在实证上做分析的话,应该具体对各个行业的就业数据进行分析。(2)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其对技术即生产函数的影响体现出来的。生产函数在短期和长期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产函数导致不同的劳动需求。(3)企业目标对劳动需求的影响。1)利润最大化2)就业最大化3)管理效用最大化4)销售收入最大化(4)社会制度安排对劳动需求的影响。约束劳动需求的制度安排主要指正式制度,即一定的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的就业制度、用人制度、工资制度、福利制度等各项制度安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最低劳动标准——《劳动法》。2)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法》3)对工会组织和雇主权利在法律上的确认——工会与雇主的力量对比4)对市场垄断和市场歧视的限制或利用。

3、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1)短期:只有劳动要素可变,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原则:利润最大化。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在边际生产率递减区,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利润最大。(2)VMP=W或者 MP·P= W每增加一个劳动力所增加的成本W所以企业雇用劳动力的数量取决于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W的临界点,即劳动力需求量由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临界点决定。

4、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2)位置较高的等产量曲线具有较高的产量。(3)等产量曲线是连续的(4)等产量图中的等产量曲线没有常数斜率,在左边较陡直,企业一般采用资本密集的技术。而在右边较平坦,企业一般采用劳动密集的技术。

5、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L/L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 Ed =—(△L/L) / (△W/W) =—(△L/△W) / (W/L)(1)需求无弹性,即Ed=0。(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趋向于无穷大。(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5)需求缺乏弹性,即E d<1。

6、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影响劳动需求工资弹性的四个因素):对于影响自身需求弹性的决定因素,有四条派生需求定理,称为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第一: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要素的替代越容易,则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高。第二:最终产量需求的价格弹性:当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那么用来生产这种产品的产品需求的工资弹性也就越大。第三:生产成本中要素的份额,劳动要素在总成本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大。第四:其他要素的供给价格弹性。如果与某一特定要素协同生产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越富有弹性,那么对该特定要素的需求就越富有弹性。

7、什么是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影响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的讨论可以归结为所谓的: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该定理认为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述情况将使得某类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第二,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第三,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第四,该类劳动成本占总生产成本的比重越大。从经验命题的角度来看,上述定理一般是正确的,并且前三条总是成立的,最后一个命题只是在有些情况下不成立。

8、劳动需求曲线具有很高的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1)劳动投入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越大。(2)对利用该类劳动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4)该类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越大。

9、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测量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所以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一个重要工具。 P112无差异曲线图

10、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有那些?从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1、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比如劳动力参与率不变,高人口增长必然引起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增加但是因为劳动力定义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只有出生后的人口达到法定劳动年龄才对劳动供给总量产生影响。所以一国的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短期内不会马上产生影响,我们称之为“滞后效应”。换句话说人口规模只在长期内起作用。2、人口的自然结构对人口供给的影响1) 人口性别比例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2) 人口年龄结构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3)人口中的民族构成不同劳动供给也不同 3、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劳动者的身体条件是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1、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它是通过劳动者对工作和闲暇的不同选择态度而产生的。这种不同的态度通过工资率的变化而产生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可以集中的反映出来。2、经济周期的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它是通过劳动需求变化所产生的市场运行结果。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资本投资需求增大从而导致对劳动需求增加。市场运行的结果会导致劳动供给增加,反之则导致劳动供给减少。三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1、劳动制度因素。一国的劳动制度中一般都规定了休假期限,这些制度安排对劳动供给有很大的影响。2、工资制度。一国的工资制度也是影响劳动供给重要制度性因素,不同的付酬制度对工作动力和效率的影响是不同的。总而言之,当我们分析某一具体劳动者或者某一国的总的劳动供给问题时我们必须结合以上三方面角度加以分析才能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

11、偏好上的差异来源于三个方面:个人性格的差异、人们所做工作类型的差异、闲暇的相对价值不同。

12、工资时数与工资率变动会带来哪两种效应:收入效应指在保持工资不变(w)的条件下,收入变动(△y)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h)的比例。收入效应=△h/△y<0.替代效应的实质是当闲暇的价格上升时,劳动者将会用较昂贵的闲暇消费转向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替代效应=△h/△w>0。工资率的变动既会产生收入效应又会产生替代效应。工资时数实际上是增加还是减少依赖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强度或大小。见自己画的图p121。不同斜率的劳动供给曲线图p122

13、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可以认为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围。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各级正规教育、在职培训活动、健康水平的提高、对孩子的培养、寻找工作的活动、劳动力迁移。

14、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西奥多·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开创了人力资本投资新领域;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P166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的收入流

15、两种在职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普通培训的成本效益分析。(1)所谓普通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对其所属企业以外的组织同样具有适用性。(2)企业在通常情况下,不愿意单纯地为本企业员工提供适用性极强的一般训练。通常由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校来承担这项任务。(3)如果企业为员工提供普通培训,合理的情况应该是员工自己负担接受一般培训的成本并享受其收益,(4)在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年限内,只有当其接受培训的净现值大于零时,他才会接受培训。(二)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分析。所谓特殊培训是指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的业务技术知识、技能,只对培训的企业具有适用性,或者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提高的更多。(1)员工一般不会为这种培训支付所有的费用。(2)现在企业在处理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关系时,通常:1)劳动双方达成默契,或订立长期劳动合同。2)调整特殊培训的成本—收益结构。(3)通常,与受过一般培训的员工相比,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的辞职率要低一些。(4)企业不愿意解雇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因为他们的离去会影响企业正常的工作次序。

16、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a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都涉及成本和收益。在一般训练下,一个人既负担成本又在以后获得收益;而在特殊培训下,成本和收益由提供训练的企业和获得训练的工人分享。b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对训练的支付都是通过在培训期间接受一个比市场均衡工资更低的工资来进行的,这种成本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成本。C在有特殊训练的工作中,人们的所得在训练期间大于其vmp,此后则少于vmp。在有一般训练的工作中,工人的所得总是等于vmp,但其vmp随着训练时间增加而上升。d风险的存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如在受训期间及之后,人力资本投资的受体可能会发现志趣不合,或因技术改变,而未长期从事与所学相关的工作,则自然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17、劳动力流动的成因:区域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经济原因是最直接最主要的。主要形式:地域之间,行业之间,职业之间,岗位之间。

18、非法流动与移民:外来劳动力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影响。(1)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或移民剥夺了一个当地居民或合法移民的工作机会。相反的另一个观点认为,非法流动和移民从事的工作是任何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所不愿干的。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太简化了。考虑到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斜率,当非法移民进入这一市场,供给曲线将向外移动,也许变扁平(意味着移民比公民对工资的上升更加敏感),非法移民的进入是工资下降到W2,但就业增加到N2.如图P220,当市场工资为W2时,外来移民比本地公民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的要多。在这个工资水平下,只有N3个公民希望从事这些工作,而其余的供给N2-N3全然由外来移民填补。如果没有移民,工资率为W1时,有N1名本地人被雇佣于重体力劳动。只有在W2这一低工资水平的情况下,才存在发达地区本地公民的“短缺”,在W1时,并不存在短缺。驱逐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外来移民,不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公民创造同量的工作岗位。如果从事体力劳动的N2-N3名外国人被驱逐,并且不让所有其他的非法移民进入这一市场,那么,在这一市场就业的本地人的数量将从N3上升到N1,工资从W2上升到W1。由于驱逐造成的工资率上升,N2-N1个工作岗位被摧毁。所以,尽管驱逐增加了发达地区本地人在这一劳动市场的工资和就业水平,但是可以肯定失业不是按1:1减少的。(2)驱逐非法移民为本地公民按照1:1的比例创造工作机会要有一个条件:即政府最低工资法造成劳动过剩。另外,全部劳动者都必须支付最低工资。(3)由于移民有害于当地的体力劳动者,所以必然有害于全体本地人的结论是错误的。第一,“廉价”劳动的移入显然有利于这类劳动的消费者。第二,重体力劳动的雇主显然受益,至少短期如此。第三,移民确实在发达国家或地区花了钱,这一附近的需求为更熟练的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或更好的工资。

20、我国劳动力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五方面:(1)农村进城劳动力与城市剩余劳动力之间争夺就业岗位的冲突。在专业技术要求不太高的一般操作岗位,外来农民工则有工资较低廉的竞争优势。城市政府为了保护本城居民的利益,通常采用政策来限制从农村流入的劳动力在城市就业。(2)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出农村社会体系,又难以被城市社会所接纳,往往成为社会管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景气时期,如果寻找工作的努力失败,他们很容易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3)户籍障碍,这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制度障碍,其他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劳动用工等制度障碍大都由此派生。(4)信息障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息直接影响到劳动力的流向与流量,影响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缺乏系统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机制,信息传递迟缓,覆盖面小,范围窄。(5)成本障碍。劳动力市场中流动成本偏高的状况不仅影响到参与流动的劳动力个人的收益,也影响到全国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我国劳动力市场尚不完善,劳动力尚不具备完全自由流动的条件去,加之具体的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缺陷导致劳动力流动成本居高不下。这里的成本主要包括:1)就业成本偏高2)生存成本偏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生存费用高,二是生活质量低,三是生存负担重3)交通成本偏高4)心理成本偏高5)风险成本偏高(二)对策:为了保障劳动力有序、有度、有效地流动,不断降低流动成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采取措施。(1)将劳动力流动作为一种投资行为看待。(2)强化劳动者的流动激励,通过财政援助推动劳动者的流动。(3)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消除流动后劳动者后顾之忧和保障其基本权利的基础。一是要扩大社保覆盖面,逐步将参与流动的劳动者全部纳入社保体系中。二是建立覆盖全国各地和各行业的社会化保障体系,使劳动者不管流动到何处都能及时方便地得到保障。三是在现行户籍制度尚无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可考虑在流动人口中首先推行工伤、医疗保险,再逐步推开到其他领域。最后逐步实现本地户籍人口与流动劳动力人口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4)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只有在全国范围做到依法管理,才是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按照市场要求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根本办法。(5)在采取上述有效措施的同时,考虑到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劳动力管理体制和管理传统,必须在户籍制度和城市化管理方面做出较大程度的改革,以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市场经济所面临的新形势。1)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2)加快城市化进程3)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4)城市剩余劳动力应尽快从政府的保护中解脱出来,转变就业观念,与外地或农村进城劳动力进行平等竞争。

21、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1)员工的劳动与工作努力程度(2)职务高低与权力大小(3)技术和训练水平(4)工作的时间性(5)劳动条件,特别是劳动的危险性(6)附加福利(7)风俗习惯(8)年龄和工龄

22、工作的非货币特征:劳动条件:工作危险性、工作的重复性、社会地位、名声等等。补偿性工资差别:对劳动某一方面的特殊性给予补偿形成的。形成的原因:(1)恶劣的劳动或工作条件及伤害危险如苦、脏、累、险、单调、枯燥、温度、湿度、噪音等(2)职业的社会声望和社会评价(3)职业和收入的稳定性。

23、效率工资理论:员工的生产率取决于工作效率,工资提高将会导致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故有效的劳动单位成本反而可能下降,生产率会得到提升。原因在于:(1)工资提升会产生刺激效应和惩罚机制(2)逆向选择效应和筛选机制(3)流动效应和效率机制(4)社会伦理效应和认可机制。

24、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的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25、如何判定反歧视(如何理解概念)?(1)歧视是可以衡量的劳动力市场行为结果,如工资、就业水平、晋升机会等。(2)歧视概念应略去偶然性的常态随机差异,它只包含有规则而不相互排斥的差异。(3)歧视的概念提出了一个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劳动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的方法。

26、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来源?歧视的第一来源是个人偏见,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雇主、作为同事的雇员以及顾客不喜欢与某些特定标志的雇员打交道而造成的。第二种常见的歧视来源是先入为主的统计性歧视,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雇主将某种先入为主的群体特征强加在个人身上而引起的。最后,还有一些歧视模型则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之上的,即存在某些非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力量。

27、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类别及解决的措施?歧视现象分类:1、性别歧视2、年龄歧视:3、户籍歧视:原因分析:1、雇主的偏见和统计性歧视:将所有女性的实际生产率低估2、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关于两性的传统观念是“男主外,女主内”,性别角色方面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女性对职业和成功的期望值降低。3、户籍制度与城乡就业壁垒: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劳动力不能进入特定的劳动力市场;农村劳动力难以进入城市一级劳动力市场。对策:消除劳动力市场歧视,应着眼于从市场环境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确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减少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结构方面垄断行为的存在。法制建设应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制定反劳动力歧视的专门法规,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全面加强全社会的文化建设,提高广大雇主、雇员和人民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最大程度地减少歧视现象的发生。

28、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1)经济增长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的扩大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和非农业劳动人口之间收入的差距上。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极大扩大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国民经济不同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地区工资差别与地区间在经济增长速度、制造业的发展程度、与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等有关。(2)制度或体制性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行业性垄断经营、制度外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三个方面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上。行业垄断性经营的形成,既有生产要素占有的初始不平等的原因,也有制度障碍的原因。(3)政策性因素,税收、农副产品价格调整、住房改革、灵活的工资体制、事业单位创收等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有着重要的影响。(4)劳动力市场因素,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力流动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居民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29、失业: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一种社会现象。三个标准:(1)他没有工作(2)如果提供工作,他愿意并且有能力工作(3)在调查周的前四周内积极寻找过工作。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1、摩擦性失业的特点:(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2)失业期限较短(3)摩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即使劳动力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时也会存在这种状态的失业。(4)不仅仅带来经济成本,还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结构性失业的特点:(1)明显的群体性。(2)失业的周期较长。周期性失业的特点:(1)周期性失业缘于经济总量失衡。(2)因周期深度不同,各个周期的失业率也存在较大差异。(3)周期性失业具有普遍性,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技术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引进先进技术代替了人力以及改善三生产方式和管理而造成的失业。原因:(1)出现了节省劳动力的机器(2)采用了新生产方法(3)改变了生产过程(4)应用了新材料(5)改善了经营管理。

36、利用劳动供给理论分析“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假设:带钉的工伤补偿计划是,当受工伤后,工人只要为工作就可以获得与受伤前相等的工资,如果找到工作,无论工作多长时间,都不再认为是伤残,从而不能继续享受津贴。1.与工作第一小时有关的报酬是负的,即从不工作点重新工作时,发现因为工作其收入大幅度下降,工作产生的工资报酬将会被津贴的减少而抵消,造成了负“净工资”。这一计划造成的替代效应显然妨碍人们工作。2.假定不工作时的津贴等于受伤前的工资水平,如果工人看中闲暇,那么他可以既得到原工资水平的津贴,同时又享受更多的闲暇。收益者不工作时的境况比工作时更好,显然会产生强烈的收入效应,阻碍收益人早日重返工作岗位。结论:略低于个人最优津贴水平的津贴既能保证最低的效用损失,又能促使受伤者在康复之后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37、充分就业:职位空缺数目与寻找工作的数目相等。

38、最低工资立法对就业的影响?只要劳动需求曲线倾斜向下,有效的最低工资立法一方面提高了工资率,同时会减少就业机会。就业损失的大小取决于最低工资,与均衡工资之间的差值,又取决于劳动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小。结论:最低工资立法的就业效应对于那些在没有立法的情况之下工资会更低的工人来说,恰好是最大的,对于他们而言虽然最低工资减少了就业,但是增加那些保持就业工人的工资率。

39、试用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和替代性分析女性参与劳动市场对于男性劳动者工资率的影响?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男女在不同的经济部门工作,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就是独立生产要素,故女性对劳动市场的参与不会对男性的工资率造成影响。第二,男女劳动者在同一工作中,其中男性劳动者处于管理地位,女性劳动者受到男性劳动者的管理和指挥,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为互补性生产要素。此时,女性劳动者的进入将增加对男性劳动者的需求,因而提高了男性劳动者的工资率。第三,由于女性劳动者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是替代性生产要素,因此,女性劳动者的市场参与将降低男性青年劳动者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

40、对非自愿性失业的解释:(1)从每个企业的角度来看,一定程度的失业是有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对现有雇员的工作有激励作用。(2)企业可以通过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决定的工资而获取更大的利润。(3)如果市场上所有企业在支付雇员高于市场供求工资的条件下,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非自愿失业者。这种失业类型被称为“等待性失业”。(4)对货币工资率表面上的向下刚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即使失业工人愿意以较低工资去工作,企业也可能会由于削减工资雇用这些失业工人而失去利润,因为雇员的努力和生产率将会下降。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 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 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 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 就业人口 +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 劳动年龄人口 -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是(A ) A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B 劳动者、企业、政府、中介组织 C 劳动者、企业、政府D劳动者、企业、中介组织 2、工资水平上升了1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3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 B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下列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动表述正确的是(D ) A 其他因素不变,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B 其他因素不变,复杂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其他因素不变,居民家庭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D 其他因素不变,平均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B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国家鼓励女性和老年人就业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如右图,L为洛伦兹曲线,a为OA与L之间夹的面积,B为OBA与L之间夹的面积,下列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 基尼系数=(a-b) B 基尼系数= 1/(a+b) C 基尼系数= a/(a+b) D 基尼系数= b/(a+b)

初级劳动经济学考试(华师)12版 (1)

初级劳动经济学90分 1.第1题 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的投资主体包括()。 A.家庭 B.个人 C.企业 D.政府 E.国际有关基金组织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产生磨擦性失业的原因有()。 A.市场组织不完备 B.劳动力供求信息不灵 C.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取代一部分劳动力 D.季节变化 E.行业与企业发生调整或转移 您的答案:A,B,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影响个人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 A.歧视 B.在职培训 C.正规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D.家庭背景 E.社会关系 您的答案:A,B,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社会保障的类型主要有()。

A.传统型社会保障 B.福利型社会保障 C.储备金型社会保障 D.国家型社会保障 E.家庭个人型社会保障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题 各国都将降低失业率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政策,其原因是( )。 A.失业的存在对经济效率的不良影响大 B.失业是对失业者本人的打击 C.失业使劳动者生活水平迅速下降 D.失业使劳动者丧失生活来源 E.失业能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您的答案:A,B,C,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1劳动报酬业绩化表明()。 A.A、谁年龄大、职务高、职称高、报酬也就高 B.B、谁工作时间越长,报酬就越高 C.C、知识含量高的劳动,其报酬就高 D.D、劳动报酬与劳动业绩成正比 E.E、岗位工资制被业绩工资制所取代 您的答案:C,D,E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18题 46、下面属于雇主提供的重要福利项目有()。 A.节假日支付的报酬 B.失业、养老、工伤、医疗等保险项目

劳动经济学1

劳动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 选择: 一、劳动是人本质: 1、劳动创造了人 2、劳动是人专著特征 3、劳动作为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不同。 二、劳动意义: 1、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 2、劳动是人类生活第一个基本条件 3、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 4、劳动推动了社会发展 5、劳动是人类解疑不尽重大课题 三、人力资源特征 1、两重性 2、时限性 3、能动性 4、再生性 5、智力性 6、核心性 四、基本假设包括:劳动是人本质,人是经济人,人力资源稀缺、当代市场经济制度。 简答: 一、简述国外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孕育阶段: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劳动经济思想。 欧洲中世纪劳动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劳动经济思想 2、形成阶段: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历史制度学派对劳动力市场理论形成提供了制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为劳动经济学形成提供了新分析方法和理论。 劳动社会理论和劳动管理理论促进了劳动经济学形成。 3、独立发展阶段:劳动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925年《劳动经济学》出版,标志着劳 动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进入独立发展阶段。 与工资相关经济理论得到了深化研究。 劳动就业理论引入了宏观总量研究。 较为完善地提出了劳动力市场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力供给研究。 4、学科体系发展与完善阶段:劳动经济学研究内容更加全面 形成了以新古典框架为基础并兼有制度分析当代主流劳动经济学。 众多经济学派涉入了对劳动经济学研究。 劳动经济学研究出现了新特点。 劳动科学体系日益完善

二、理论界劳动经济学形成与发展过程。 1、研究最重要生产要素——人力需求与供给 2、研究劳动力市场运行和结果 3、研究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 4、研究劳动力资源投入与产出机理。 5、研究劳动关系 6、研究对象其他说法(研究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劳动问题工资福利再生产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律) 三、劳动经济学基本要素有哪些? 基本假设基本概念现象范围特定理论问题检验方法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 名解: 劳动力供给:(labor supply)是指再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劳动时间。 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是指再工资率保持不变情况下,由于收入变化引起工作时间变化。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指在保持收入不变情况下,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愿意工作时间变化。 选择: 劳动力供给类型:个人家庭社会 简答: 一、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呈现弓形状? 再最初工资率(W1)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时间为h1;当工资率提高到W2时,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到h2,当工资最高w3时,劳动力供给时间降到h3,这样,劳动力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劳动力供给曲线。 二、劳动参与率影响因素: 1、宏观因素:a、宏观经济状况b、社会经济政策c、劳动适龄人口规模d、国家教育事 业发展状况和受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工资率差距。e、劳动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2、与个人或家庭参与劳动决策直接相关因素:a、性别b、工资政策和工资关系c、工资 水平d、个人非劳动收入e、居民家庭生产率变化 3、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劳动力参与率也会产生影响。 三、劳动力供给弹性主要形式。 1、供给无弹性。ES=0,无论工资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都不增加也不减少。 2、供给有无弹性。 3、单位供给弹性 4、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缺乏弹性 6、劳动力供给逆变弹性 第三章劳动力需求 名解: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经济学试题

绝密 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2.工资率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可以归结为 A.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和平移效应 C.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 D.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某地区工资率不变,但教育培训成本下降,会导致该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 A.左移 B.右移 C.不变 D.不确定 4.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那么这个城 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A.45万 B.50万 C.51万 D.71万 5.雇员的工资部分取决于工作时间,部分取决于企业所获得的实际利润的制度称为 A.利润分享制度 B.无保障的纯分享型制度 保障工资的分享制度约定比例分享型制度

6.下列关于劳动力供给弹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B.供给富有弹性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C.单位供给弹性的特征是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D.供给具有无限弹性是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变动的绝对值大于零 7.有关下图中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B.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C.在阶段I I中,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 D.在阶段I中,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8.古典经济学中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 A.马歇尔 B.瓦尔拉 C.配第 D.凯恩斯 9.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有关 发散型蛛网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工资率波动对劳动力供给量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D.工资率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10.采用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其员工基本工资的高低取决于 A.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价值 B.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生产成本 C.一定时间内劳动产品的质量 D.一定时间内合格劳动产品的数量 11.一般来说,公共部门工资水平的实行原则是 A. 比较工资 原则 B. 最高工资 原则 C. 最低工资 原则 D. 社会平均工资 原则 12.下列不属于准固定成本范畴的是 教育培训费退职金交通津贴工资

劳动经济学(专升本)

河南工程学院 2017年秋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 批次专业:2016年春季-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课程:劳动经济学(专 升本)总时长:180分钟 1.? ( 单选题 ) 划分短期和长期的依据是()。(本题 2.0分) ?A、? 时间? ?B、? 产量? ?C、? 规模? ?D、? 厂商的调整?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0 2.? ( 单选题 ) 货币职能有()。(本题2.0分) ?A、? 一种? ?B、? 五种? ?C、? 三种? ?D、? 四种? 学生答案:D

标准答案:D 解析: 得分:2 3.? ( 单选题 ) 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增税(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B 标准答案:B 解析: 得分:2 4.? ( 单选题 )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确定是以效用最大化为基准的。(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5.? ( 单选题 ) 在正常的经济社会情况下的失业率是()。(本题2.0分)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自然失业率? ?D、? 周期性失业率?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C 解析: 得分:2 6.? ( 单选题 ) 无差异曲线有无数多条,任意两条都不相交。(本题2.0分) ?A、? 正确? ?B、? 错误? 学生答案:A 标准答案:A 解析: 得分:2 7.? ( 单选题 ) 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以实行()。(本题2.0分) ?A、? 紧缩的财政、货币政策? ?B、? 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 ?C、? 紧缩的财政策? ?D、? 紧缩的货币政策? 学生答案:C 标准答案:A

劳动经济学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长期劳动力需求与短期劳动力需求中的长期,意指() A.三年以后的时期 B.五年以后的时期 C.与时间长短无关,是根据资本要素可否调整为依据的 D.十年以后的时期 2、若劳动力需求弹性为E D=1,则表示工资率上升1%,劳动力需求量将() A.增加1单位 B.减少1单位 C.增加1% D.减少1% 3、资本供给弹性越小,其价格的上升速率越快,则() A.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B.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小 C.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高,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D.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程度就越低,对劳动力需求影响越大 4、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有() A.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B.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C.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 D.失业率下降,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5、在劳动者的效用曲线中,通常得到满足时可有如下结论成立() A.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停止变动 C.最大总效用出现在边际效用为0时 D.边际效用始终是递减的,从没有任何递增的阶段 6、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即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的经济含义是保持主体效用不变的情况下() A.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B. 要增加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C.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D. 要减少一些闲暇,必须增加越来越多的劳动收入 7、考察单个市场,单个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是() A.局部均衡分析 B.一般均衡分析 C.静态分析 D.动态分析 8、某一时点受雇劳动者的人数和一定时间段内的总劳动时间分别是() A.存量和流量 B.流量和存量 C.都是流量 D.都是存量 9、费尔德斯坦和弗莱明把劳动者人数和劳动时间当作不同的要素代入生产函数中,得到结论认为劳动时间对生产的影响比劳动者人数对生产的影响() A.要大 B.要小 C.一样 D.不能确定谁大谁小 10、若劳动者根据期望总工资收入来决定是否流动,可以预期一般情况下() A.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B.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C. 工资较高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高 D. 工资较低的单位员工流动率较低 11、在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养育子女的经济性决策的理论中,他们将子女看做是父母的() A.耐用消费品 B.投资品

劳动经济学江苏版计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4 1.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函数为D=2500-10W ,劳动的供给函数S=40W ,其中S 和D 分别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人数,W 为工资率,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人数。第三章P105 2.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第二章P61 2006.4 1.某地区居民的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20元,恩格尔系数为0.6,赡养系数为1.5,平均工资为600,按恩格尔系数法测算最低工资。第七章P242最低工资率 恩格尔系数法 2.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10W+150,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20W ,其中D 、S 分别代表劳动的供给和需求人数,W 为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和工资均衡水平分别是多少?第三章P105 2007.4 1.假设某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为L=6000-100W ,劳动的供给曲线L=100W 。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的雇佣工人数量 (2)假设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率为多少 6000-100w=100w 200w=6000 w=30 w 新=20 2.已知某经济社会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400,与绝对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为800,试求这个经济社会的基尼系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七章P267 2008.4 1.假设某家羊毛衫生产厂现有员工9名,每天生产羊毛衫85件,现因工作需要,又招聘了一名员工,目前每天的产量是91件,假设,每件羊毛衫的售价是100元,试计算员工从9人增加到10人的边际收入是多少? 边际收入=边际生产力*产品价格=(91-85)*100=600 2.某劳动者去年的每月工资是2000元,如果今年每月的工资较去年增加了10%,如果劳动者所在城市的物价水平较上年增长了5%,试求今年该劳动者每月的实际工资.第六章P190 实际工资=货币工资/货币指数 =[2000*(1+10%)]/(1+5%) =2095.24 2008.7 1.已知某地区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60元,恩格尔系数为0.8,赡养系数为1.5,平均工资为600元,试运用恩格尔系数确定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七章P242最低工资率测算 M= Z/N*S ±T 2.某航空公司原告雇佣飞行员20名,每天每人支付1000元工资,如果雇佣人数增加到21名,支付给每人每天的工资增加到1050元,试求该航空公司雇佣人数从20名增加到21名的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工资+劳动者数量*工资上升部分(P20) =1000+21*50=2050 或者=1000+21*(1050-1000) 2009.4 1.比重法 2.计算实际工资(和2008.4相同) 其他题目 17.假定某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成本(C )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力(L )和专用设备(K )。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W )为每人20000元/年,每台专用设备的成本(R )为5000元/年。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等成本线的斜率。 等 成 本 的 斜 率 : Oa/Ob=(C/R)/(C/W)=(1000000/5000)/(1000000/20000)=4 即:Oa/Ob=W/R=20000/5000=4 这样简单些 18..在某一劳动力市场,当工资率为20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为10万人;当工资率为15元/小时,劳动力需求量为11万人。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用绝对值表示)。 答案是2/5, E=△L%/△W%第一章P38

劳动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B.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A.有正向 B. C.没有 D.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C.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B ) 影响。 有负向 不确定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D. 工资率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大,陡峭 B. 大,平缓 C.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11.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 D ) A. 生产费用 B.教育费用 C.工时损失费用 D.社会公共支出 13. 对于等效用曲线特征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D )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A.减少,减少 B. C.增加,减少 D.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A.企业 B. C.政府 D.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A.正相关 C.不相关 10. 技术进步对 A.熟练工 C.技工 B . D. C ) B. D. 减少,增加 增加,增加 ) 来支付。 员工 社会 负相关 不确定 的就业影 响较大。 非熟练工 女工 (B )的。 向后弯曲

初级劳动经济学

初级劳动经济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不涉及价值判断,仅说明"是什么"的分析方法是_____________。 2.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的那一部分人口称为_____________。 3.劳动力需求是对劳动力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统一。 4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社会角度看,没有人遭受损失的交易称为() A.互惠 B.互利 C.互益 D.互助 2.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向移动,说明劳动力供给()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判定 3.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劳动力供给不变时,均衡工资率()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4 我国男子的法定劳动年龄上限是() A 57岁 B 58岁 C 55岁 D 60岁 5 菲利浦斯曲线表明( A ) A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快 B失业减少,工资增长慢 C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快 D失业与工资增长无关 6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A越来越多 B 越来越少 C保持绝对稳定 D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全部转移到第三产业 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人力资本投资的() A迟效性 B单一性 C 广泛性 D 多面性 8.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发端于()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西奥多·舒尔茨 D.加里·贝克尔 9.某地区劳动力总量为20万人,该年度有失业经历的人共 2.6万,每个失业者失业的平均长度为2周,则该年该地 区的失业率为() A.0.26% B.0.5% C.1% D.5% 10.认为"失业问题可依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经 济学家是()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萨伊 D.凯恩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劳动力 2.人力资本投资 3.劳动力市场歧视 4奥肯定律 5就业弹性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何谓配第-克拉克定理?我国的就业结构与该定理的预测是否相符? 2列举失业主要的类型并谈谈其治理办法。 3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 13分,共25分) 1.试述人力资本的特征 2论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 规范分析; 2劳动年龄人口 3意愿,支付能力 4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二选择题 1A 2B 3A 4D 5A 6A 7A 8C 9B 10C 三名词解释 1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 2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生产率而为其进行的一种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它也是在当前付出一 定的成本并期望在将来能够带来收益 3劳动力市场歧视: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 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工资水平、 接受培训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4奥肯定律: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对美国经验数据进行的分析中,发现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存在规则性联系或数量关系: 1

劳动经济学总结(加强版)

xc1、单选(50题)50分想知识点(结论和概念) 2、论述题(1题)20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1、2、 3、 4、5…… 3、案例题(1题)30分看清题干,就事论事,不用讲理论 绪论 1、劳动经济学研究什么——稀缺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问题 劳动经济学是以研究如何实现劳动(或者说劳动力)这一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为主要内容的。(分析和研究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对象:市场和政府 2、劳动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标志是什么——布卢姆《劳动经济学》(第一本劳动经济学教科书) 3、实证、规范分析法 实证多:讲事实,无建议;规范少:有价值判断 第一章 1、失业率如何计算,什么是失业率,具体场景下的失业率如何计算 失业率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力人口(失业人口+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率。 就业率是就业人口与潜在劳动力人口之间的比率。 就业率+失业率≠1

2、劳动参与率概念,为什么要有劳动参与率(其作用) 劳动参与率可以表示为(实际)劳动力人口在潜在劳动力人口之中的比率。 实际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在积极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因智力或身体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服刑人员。实际计算中,使用劳动年龄人口替代潜在劳动力人口。 劳动参与率>总人口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与总人口参与率差距大: 若劳动力储备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好; 若老龄化导致总人口劳动参与率低——危险。

3、总薪酬概念——总薪酬是含税的(图) 4、劳动力需求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就业量、市场出清工资率在两曲线左右移动下的 变化(如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此时就业量减少) 需求曲线右移(需求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增加; 需求曲线左移(需求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减少; 供给曲线右移(供给量增加),均衡工资率减少,就业量增加; 供给曲线左移(供给量减少),均衡工资率增加,就业量减少。

劳动经济学试卷和答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6级(普本)《劳动经济学》 期末考试试题(A卷)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D ) A 工资与社会保障 B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C 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宏观调控 D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优化配置 2、工资水平上升了30%,企业的雇工数量下降了10%,证明该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弹性状况(A ) A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B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C 劳动力需求弹性小,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平缓 D 劳动力需求弹性大,需求曲线的形状比较陡峭 3、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不移动,高等教育供给规模变大,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变,则劳动力供给曲线向移动,均衡工资率。( A ) A 左,上升 B 右,上升 C 左,下降 D 右,下降

4、假设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变,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5、假设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在居民家庭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劳动力市场形成新的均衡,下列对新的均衡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B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C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D 新的均衡工资<原来的均衡工资,新的均衡就业量>原来的均衡就业量 6、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假设其他因素不变,个人非劳动收入增加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是( A ) A 使劳动力参与率降低 B使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C 劳动力参与率不变 D 与工资水平上升对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方向相同 7、下列关于劳动负效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描述正确的是(A ) A 为补偿由于某些职位劳动环境恶劣而给劳动者带来的精神损失、健康损失 B 为补偿人力资本投资产生的负效用

初级劳动经济学5-华师人力资源本科2016作业

1.第5题 我国实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是( )。 A.统一数额的最低工资标准 B.不同行业中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C.只在某些部门中实行最低工资标准 D.按地区规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2.第6题 下列关于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变动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B.若货币工资不变,当商品价格上升,则实际工资上升 C.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不变 D.若商品价格不变,当货币工资上升,则实际工资下降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3.第8题 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是( )劳动力。 A.一级劳动力 B.二级劳动力 C.高级劳动力 D.农民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21题 劳动力需求增加,劳动力供给也增加,则均衡工资率( )。

A.减少 B.增加 C.不确定 D.不变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27题 菲利浦斯曲线表明() A.失业减少,工资增长快 B.失业减少,工资增长慢 C.失业增加,工资增长快 D.失业与工资增长无关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6.第28题 人力资本理论是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40年代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7.第29题 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阶段后才产生的。 A.资本主义 B.封建主义 C.知识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劳动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A. 向前弯曲 C. 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B ) 的。 B. 向后弯曲D. 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2. 家务劳动的存在对劳动参与( B ) 影响。 A. 有正向C. 没有 B. 有负向D. 不确定 3. 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 C ) A. 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之比 B. 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之比 4.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和形状( B ) A. 大,陡峭 B. 大,平缓 C. 小,陡峭 D. 小,平缓 5. 下列关于边际技术替代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B ) A.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相互替代的比率 B. 边际技术替代率数值为正 C.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的斜率 D.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品之比 6. 边际劳动产量最终都要下降,这是因为( C ) A. 新增加的劳动力本身技术较差 B. 新增加的工人工资较高 C. 资本变得相对稀缺 D. 资本变得相对过剩 7. 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C ) A. 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 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8. 一般培训的成本通常由( B ) 来支付。 A. 企业 B. 员工 C. 政府 D.社会 9. 实际工资与物价指数( B )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不相关 D.不确定 10. 技术进步对( C )的就业影响较大。 A. 熟练工 B.非熟练工 C. 技工 D.女工 11. 规范分析方法首先使用什么基准来解决评价问题?( B ) A. “互益”基准 B. “互惠”基准 C. “互助”基准 D. “互利”基准 12. 下列哪一项属于劳动力的生产间接费用?( D ) C. 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 D. 工资率

劳动经济学试卷计算题汇总

四、计算题 05.4试题 48.假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函数D L =2500—10W ,劳动的供给函数为S L =40W ,其中S L 和D L 分别为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人数,W 为工资率,求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就业人数。 2500—10W=40W 2500=50W W=50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人数为50 49.已知某城市法定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为85%,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为60万,试求这个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数量。 61页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100% 劳动力人口=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60万×85%=51万 06.4试题 48.某地区居民的食物最低支出需求为每月120元,恩格尔系数为0.6,赡养系数为1.5,平均工资为600元,按恩格尔系数法则测算最低工资。 242页 T S N Z M ±?= 由题意知 Z=120元 N=0.6 S=1.5 T S N Z M ±?==200×1.5T ±=300T ± T 值按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0%~60%计算应为60元。 49.假定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曲线为D= —10W+150,劳动力的供给曲线为S=20W ,其中D 、S 分布代表劳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人数,W 为工资。问在这一市场中劳动和工资的均衡水平分别是多少? 均衡时有D=S —10W+150=20W 150=30W W=5 把W=5代入S=20W S=100 市场中劳动力为100 工资为5. 07.4 48.假设某特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为L=6000-100W ,劳动的供给曲线为L=100W ,试求: (1)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工资率和均衡的雇佣工人数量。 (2)假设政府对工人提供的每单位劳动征收10美元的税,则新的均衡工资率为多少?P105 解:(1)∵ L=6000-100W ,L=100W ∴6000-100W=100W ∴W=30

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

1.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2.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用于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3.派生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因此被称为“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4.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 5.工资率的上升导致企业调整的两个效应 替代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如果仍然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上,则会采用增加资本,减少劳动的生产方法。 规模效应:由于工资率的提高,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产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的劳动数量下降。 6.劳动力: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7.家庭生产:家庭起着双重作用,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家庭生产的实质:要使整个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唯一的区别是物品和时间通过家庭生产商品而间接提供效用。 8.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10.补偿性工资:为了吸引工人,它所必须支付的额外工资称为补偿性工资差别。 11.劳动力市场歧视:指在现行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相同生产率的劳动力,由于在一些非经济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种族、性别、信仰、区域、年龄等方面不同,而影响了他们获得同等报酬或获取同等就业机会。 12.雇主歧视:雇主是有歧视偏好的,雇主对具有某种特征的雇员有偏见,他为了达到与这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 雇员歧视: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顾客歧视:指在有些场合下,顾客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在有些场合则偏好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 13.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也叫劳动力迁移,一般包括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流动。

劳动经济学题库

劳动经济学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这种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限弹性 B.单位供给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2.提高劳工的自尊心及责任感,给以他们心理上的满足,使劳工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工会的() A.社会性功能 B.政治性功能 C.经济性功能 D.心理性功能 3.政府为增加总需求,以提高就业水平的财政政策手段是( ) A.扩大政府购买 B.提高税率 C.减少政府转移支付 D.减少政府投资 4.下列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A.学校老师和学校学生 B.作家和出版社 C.保险公司和投保人 D.餐馆老板和餐馆服务员 5.对于雇员而言,计时工资使其承担的风险较小,基本工资主要取决于( ) A.个人的努力程度 B.完成产品数量的多少 C.工作的紧张程度 D.劳动时间的长度 6.强调劳动关系双方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的合作,主张通过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和平等协商谈判机制,来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这一主张体现的劳动关系类型是( ) A.利益一体化的劳动关系 B.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C.利益冲突型的劳动关系 D.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 7.关于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上只存在一条无差异曲线 B.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C.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D.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效用越低

8.替代效应会使( ) A.闲暇增加,劳动时间减少 B.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增加 C.闲暇减少,劳动时间增加 D.闲暇与劳动时间同时减少 9.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模型中,当“蛛网不稳定条件”成立时,说明(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波动距离均衡点越来越近 D.劳动力供求和工资率的变动在同一程度上变动 10.从劳动经济学的视角考察,失业是指( ) A.劳动力供求失衡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B.劳动力供求平衡时,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C.劳动力供求失衡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D.劳动力供求平衡时,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无工作的状态 11.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 )的。 A.向前弯曲 B.向后弯曲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 D.从左上向右下倾斜 12.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的影响为( ) A.减少,减少 B.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 D.增加,增加 13.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个人接受教育时的机会成本?( ) A.学费 B.由于上学而放弃的收入 C.超出不上学时的部分生活费用 D.书籍费 14.一般情况下,由于劳动者缺乏有关就业的信息或一时难以找到本人中意的工作而产生的失业是( ) A.技术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季节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5.下列假定中,( )不是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 A.“理性人”或“经济人”假定

2016劳动经济学期末考试样题

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 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 2. 略 3. 略 4. 略 二、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0分,共20分) 1. 工资率提高对家庭成员只有两种效应,即收入效应——诱使家庭成员退出市场回到家中;替代效应——促使家庭成员走出家庭,从事有酬工作。 2. 略 三、图形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下图是存在雇主歧视企业中的雇员均衡就业水平图,请结合图形分析以下问题: 1. 雇主为什么会歧视雇员,歧视为什么使得他们得不到最大化的利润? 2. 如果一个企业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将如何生存? 3. 针对雇主歧视雇员的企业,你有何对策? 四、材料题(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每问15分,共30分) N 1 N 0 工资( W ) 边际收益产品 ( M R ) W F W F +d O 被雇用的劳动力人数

2014年中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结束,有“奶奶大学生”之称的65岁的仝正国赶上了报名的“末班车”。1日,她称自己正在积极备考,欲三冲考研,或将成为中国“奶奶研究生”。 2008年9月,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商学与人文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迎来了中国经统招录取的年龄最大的大学生仝正国,师生都称她为“奶奶大学生”。她在初中毕业38年后重返高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2012年6月份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以该校“学士后”身份留校学习一年。她曾两次考研,第二次以243分遗憾落榜。······ 自高考取消年龄限制以来,中国不断有老年人上大学的新闻见诸报端。仝正国成了校内外的明星,也引来了各种争议。对此,该校商学与人文部党总支书记李莉曾表示,仝正国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她这种精神值得在当代大学生中宣传。她对理想的执着、对知识的渴求,也向年轻人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 与一些大学生相比,仝正国考研的目的少了许多功利性,她说:“我不是为拿文凭,就是享受学习的过程,增长学问,人活着,就要永不停止地前进。” 1.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和劳动力供给的角度,分析你对“奶奶研究生”这件事情有何看法? 2. 略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阳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