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红被人们所熟知,所谓的“网红经济”也应运而生,来势汹汹。本篇论文将在新媒体背景下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研究。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背景介绍,描述网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社会网红传播现象,第二部分将通过举例分析国内国外网红传播的模式和特点,第三部分将从多个主体角度论述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网红经济。

关键词:新媒体网红网红经济

广义的网红是指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粉丝群体的草根明星,而很多人心中狭义的网红是指那些年轻貌美并通过开淘宝店盈利的美女。如今我们所谈论的“网红”,是指那些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的内容传播获取点击率并且能够迅速变现为资本的网络红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早期的安妮宝贝,痞子蔡再到芙蓉姐姐、凤姐再到现在利用长相圈粉的颜值派、以内容IP取胜的实力派、迎合网民猎奇心理的个性派,网红经历了1997-2003年的网红1.0时代、2005年的BBS 时代,2008年至今三个时代。根据企鹅智酷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超过五成用户于2015年或者更晚开始关注网红。这说明2015年是网红发展的一个高潮,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红,网红也因此被评为年度热词。

随着网红多元化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也不断被发掘,网红经济应运而生。根据企鹅智酷的分析可以得知:网络红人的产品特点,其一是内容方面,话题选择是否侧重时效性,是否切合关注者共鸣点,是否满足普适性的笑点或价值观,个性化定位、愉悦感和价值感的权衡;其二是表现形式,网络红人把握碎片化传播特点,采取易形成围观和互动的形式。关于推广运营,分为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通过营造良性的互动,促进分享传播,进一步涨粉,从而大量提升粉丝关注粘性,引导和细分具有付费倾向的群体。独特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化的产品相辅相成,加深粉丝印象,更容易形成品牌化发展路径。而要实现这些,网红背后往往需要一专业的团队来深耕内容和推广运营。于是乎就产生了网红经济的衍生品:网红孵化器和网聚红人平台。网红孵化器多数是以淘宝店起家,是连接网红、粉丝与电商的桥梁。据一位在网红孵化器公司工作的朋友介绍,网红孵化器培养新人的程

序一般分为几个步骤:搜寻与筛选潜力网红→签约→风格定位和形象设计→粉丝营销→辅助开店→提供产品、供应链与后台服务→利润分成。在这个过程中,网红孵化器同时扮演着服务商和经纪人的角色。比如如涵电商就是资深的网红孵化器,旗下有100多名签约艺人,其中包括张大奕,大金等知名网红。其次是网聚红人平台,也就是整合商家和网红资源的平台,典型代表是uni引力。Uni引力是蘑菇街旗下一款主打网红经济业务的APP,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孵化器。Uni作为连接品牌商与网红的中间人,帮忙商家找模特、代理,同时帮助在线网红实现社交资产的变现。当涉及到是否会因为对网络红人的关注而消费的问题,腾讯企鹅智酷调查结果是这样的:在有关注网红行为的人群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七成多人表示不会因此有任何消费。在可能产生付费倾向的方面,男女显现出了一定的性别差异。“会考虑买网红推荐的产品”项男女偏好比例持平,而女性在“会考虑买网红同款产品”上的比例则大大超过男性。

男性比女性更可能考虑成为付费会员,购买产品化内容(如书)的概率也略高。因此,网红商业化需要不仅找到合适的变现途径,也需要根据粉丝的人群特点进行精准营销和付费引导。

我国网红盈利模式通常由以下四种,概览如下:(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自建品牌

网红+平台电商红人电商品牌零售

红人导购

网红+社交电商

商家—网红

广告商家—社交平台—网红网红盈利模式商家—经纪公司—网红

网红+社交平台打赏

付费服务

开店

网红+线下活动

商演

品牌代言

以papi酱为例,2016年3月19日,自媒体红人papi酱获得由逻辑思维i、真格基金,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的1200万人民币,业内人士更是预测papi酱已达3个亿。分析其快速走红的原因大致可以有以下四点:第一点,兼具颜值、实力与个性;第二点,受众广泛,定位准确;第三点,视频内容选择日常话题,吐槽一阵见血,能够引起观众广泛共鸣;第四点,推广模式符合快餐经济特点,通过短小视频保证了作品的点击率。从网红经济产业链来看,papi酱已经逐渐完成了社交资产的积累,目前转入社交资产变现阶段。国外网红的两大活跃平台为youtube和instagram,其发布的内容以视频与照片形式为主,涉及美妆、健身、时尚搭配、音乐、美食、高校等众多领域,当前较为主流的变现方式有广告、电商合作、品牌代言、自创品牌,其中广告是国外网红普遍采用的盈利模式。

如youtube网红PewDiePie粉丝用户达4000万,年收入约1200万美金。与国内不同的是。国外网红与电商的合作模式多为分享股权,并非是国内销售分成模式。除此之外,国外网红同样通过品牌代言、自创品牌等方式达到盈利的目的。伴随着网红面貌和特征的变化,网红经济的概念在近两年被提出,网红经济也随之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据保守估计,当前网红经济市场规模达1000亿,市场前景广阔。

在当今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网红发展充满机遇,也伴随着争议。因此,如何正确看待网红传播现象和应对网红经济尤为重要。根据企鹅智酷的调查,34%的人表示网红是网络文化,会不断涌现;33%的人认为网红会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商机;16%的人认为草根也能当明星,挺好的;25%认为都是炒作,没意思。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对于网红现象,积极想法的占比较高,四分之一的网友对炒作这点事持消极态度。因此,从网民角度来说,网民应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可盲目追随网红,在网络的潮流中迷失了自己,同时也应积极接受新鲜事物。从网红角度来说,网红应认识到如何延长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不只是昙花一现。除了生产更优质的内容,让制作更加精良之外,有三种方法可以参考。首先,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不断更换刺激源,提供不同的刺激,不断进化新玩法,推出新产品;其次,网红可以追求不依赖自身的外部刺激这一目标,变成打印机这样的工具,满足另一个需求;最后一种方法是转化为内部刺激,让用户主动做事和参与,完成他们自己的目标。从网红投资者的角度来说,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视频、播客平台都为网红提供了丰富的传播渠道,大大降低了网红行业的准入门槛。而更快速的粉丝积累和更动听的商业故事,让网红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网红投资者应保持冷静的态度,一味地商业化只会让网红经济成为泡沫。在当今时代,赢并不难,不输才是真功夫。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研究 在当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传播也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载体得以广泛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以电子科技为代表的传播手段等新兴媒体进行传递信息的传播环境即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与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下,尤以网络与手机传播的形式最为显著。此时此景,文化传播就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其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达便拥有前所未有的平台和未曾面对的困难,笔者以广西桂剧的发展为例,通过透视广西桂剧的发展现状、展望桂剧的未来前景,探讨桂剧如何借助当下新媒体载体达到创新与传承的双赢。 一、桂剧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桂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西的主要剧种中极具代表性的戏剧,它运用桂林方言演唱,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的手眼身法步著称,以生活化的表演手段塑造人物角色。其代表作品有《梁红玉》、《打金枝》、《断桥》、《大儒还乡》、《烽火南欧》等。 随着当下E时代的到来,图片、视频、网络各种承载文化信息的新兴媒体充斥着当众的眼球,如网络视频、微博、

微视、微信等与传统的桂剧角逐市场,竞争激烈,与此同时,桂剧本身面临演员老龄化、人才断档、创新不足、观众减少、传统流失、剧目和技艺失传、艺术特色日渐淡化的尴尬境遇。 令人欣喜的是,国家与致力于桂剧的艺术家们共同将关注的目光投射在这一古老的戏剧文化上,不仅在2006年将桂剧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桂剧艺术家们在对原生态的文化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之上,融入创新的新元素,从剧本的编排、舞台的设置、演员的表演手段、戏剧的传播发行、观众传承等发面着手,创作了一批精品桂剧,如《大儒还乡》、《风采壮妹》等。桂剧以其独到的戏剧张力与魅力在中华传统的戏曲百花园中大放异彩,为此,桂剧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二、新媒体时代下桂剧的传承 (一)推陈出新,适应现代审美追求 精品桂剧的涌现,彰显了桂剧能够顺应时代的步伐。 首先要在义不容辞地保护与发扬传统的古老艺术、肯定传统的沉淀的前提之下推陈出新,以多元化的表演形式来对传统艺术进行发展,并充分发掘传统戏曲的文化价值。其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作出符合新时代气息,贴近观众生活的好剧目,努力打造精品剧目,提升艺术质量,扩大桂剧的影响力,融入时代新元素,拓展吸引新一代观众群。 与此同时,桂剧的“变脸”应从编剧理念、舞台设计上

关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兴起了网络红人的说法,甚至演变成了一种职业或商业营销方式。网络红人层出不穷,如“凤组”、“papi酱”、“刘梓晨”等大家耳熟能详,人们对网络红人的追捧令人咋舌。而我们又是否了解网络红人?如何了解?我们对网红有什么看法?为了了解大众对网络红人的态度和看法,从人们的思想上端正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我们拟定了关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方案,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内容摘要 此次调查采取网上问卷调查方式,将问卷分享到朋友圈、QQ空间、微博等社交平台,总共回收有效问卷38份。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看到了大家对网络红人的各种态度和不同看法,了解到大家追捧网红的原因。我们认为,人们如此追捧网络红人是因为他们会通过各方面表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比如美貌、才艺、性格等,但很多人也保持着理性的态度看待网红。 三、基本信息 (一)、调查时间 2016年11月9日至2016年11月19日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家对网红的看法从而推断网络红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网络红人这种社会现象,了解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 (三)、调查内容 1、人们对网络红人的了解度和关注度。 2、人们对网络红人的了解途径。 3、人们对网络红人的看法。 4、人们是否想成为网络红人。 5、人们对网络红人发展趋势的看法。 (四)、调查对象 社会各层普通群众。 四、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共设有八小题,共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其中女生占76.3%,男生占23.7%,已经参与工作的人占28.9%还是在校学生的人占71.1%。 (一)、对网红的了解程度 通过此次调查,大部分人对网络红人不了解,占总比例的60.5%,其次是比较了解,占34.2%,而只有一小部分对网络红人是非常了解的,只占5.3%。总的来说,大多数人对网络红人都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如下图所示: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920409.html, 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作者:常敏 来源:《传媒论坛》2018年第08期 摘要:新时期,在互联网科技的强势推动下,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不仅 在媒体界掀起一股热潮,而且也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新的变革。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致使传媒媒体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的新契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新的突破呢?如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然成为媒体人新的课题。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平台;传播效果;微博;微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2018)08-0-02 现如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所向,且未来媒体信息平台也必定会以满足受众的需求为基准,推出更生动多元化的信息,向人们时刻传递着正能量。对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媒体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望对促进媒介完美融合有指导性的意义。 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融合层次较为低级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然而二者的内在含义又不尽相同。传统媒体的信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公信力强,但是传播的范围小。而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依托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其反映的信息存在诸多的虚假成分,且内容缺乏内涵,尽管拥有较多的用户群体,但是终究不能得到用户的完全信赖。为此,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交融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能够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公信力,而新媒体平台又可以帮助传统媒体广范围地传播信息,从而扩大影响力。但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便不难发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于生硬,例如只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信息以版块的形式发布于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缺乏创新元素,所以依然不能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 (二)资源匮乏和信息错误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每天都可以享受最新鲜的快讯,但是传统媒体的信息来源相对单一,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况且微信微博作为当下时兴的新媒体平台,最讲究的莫过于时效性,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布多元化的信息供用户浏览,但传统媒体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为公众及时更新事件的进展,这就直接影响了二者的融合。此外,微博微信新媒体平台中的信息大多是人为采集发布,

2017届百校联考2如何看待“网红”考场作文

2017届百校联考2如何看待“网红”考场作文

百校联考2如何看待“网红”考场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新业态、新话题层出不穷。网红即在互联网上走红的普通人,20多年来经历了从靠个人才华或出位的言行博得网民关注但无“变现”能力的初级阶段,到借助社交媒体成为微博名人,再到当前依托团队运营具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变迁。据今年上半年由民间机构发布的《“网红”经济白皮书》提供的数据,中国网红人数已达百万。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在互联网上贩卖低俗劣质的内容走红,且支持者不断扩大。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写作提示】(1)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低俗网红打开了盛有人性恶的潘多拉之盒,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浸淫于此的人。可以立意为“纯洁人性,反对以丑为美”“抵制恶的诱惑”“低俗网红容易突破法律的界线”。 (2)从集体精神养成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导致集体精神的矮化、粗陋化。可以立意为“低俗网红激发人的生物性本能,给人带来危害”“抵制低俗网红,倡导自由精神与创造精神”。 (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低俗网红的破坏力指向

未来。可以立意为“清除低俗网红对年轻人的负面辐射力”“拒绝低俗网红,保护青少年”。 二、定义: “网络红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三、网络红人的类别 网络红人分三代: 1、文字时代的网络红人; 2、图文时代的网络红人; 3、宽频时代的网络红人。 按成名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将网络红人分为以下四类: 1.艺术才华成名 这一类型的网络红人类似互联网窄带时期纯文字的“网络红人”,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艺术才华获得广大网民的追捧。他们大都数地处草根,一般不是科班出生,没有接受所谓正规的训练,往往是依托其非同一般的天

当前社会网红现象调查报告

当前社会网红现象调查报告 一、内容摘要: 在这个互联网越来越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红的数量越来越多,甚至产生了一整个的网红产业链,那么,大家对网红真的了解吗?对网红是如何盈利营销是否真的清楚呢?本项目调查就是为了研究现当代人对现在社会上的网红现象的看法以及想法。 二、基本信息: 1、调查时间--2016年11月9日至2016年12月3日 2、调查目的和内容--通过对调查所得数据的分析得出现当代人如何看待社会网红现象的结论 3、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为主体 4、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正文内容: 1、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根据当代社会网红现状、盈利模式、发展等情况设计问卷,主要研究被调查者对网红现象的态度和看法。 2、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分析 问卷制作完成后在一周之内通过微信群发的功能完成发放与回收,发放52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平均完成时间5分钟。 3、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1)所有的有效问卷的被调查者中,有16.7%的男生和83.3%的女生,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年龄在18至24周岁之间,学历为本科,所以群体定位为当代大学生。 (2)百分之百的被调查者都有听说过网红,其中 5.6%的人对网红非常了解,2.8%的人对网红完全不了解,剩下的人都对网红介于了解但知之不多的地步,75%的被调查者通过微博、贴吧等平台来了解网红,13.9%的人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来了解,更少数人通过和朋友聊天来了解网红的信息。

(3)36.1%的被调查者没有在网上关注网红,剩下的人都在网上关注了网红。(4)对于对待网红的态度,94.4%的人觉得无所谓,反正跟自己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剩下5.6%的人则持欣赏网红的态度。大多数人认为网红给大家提供了日常的休闲娱乐,同时认为现在网红的风格都过于统一,没有特色。 (5)对于大家认为的“网络红人”这一现象受人热捧的思想根源,30.6%人认为是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而38.9%的人认为这是娱乐市场推手用来赚钱的一种工具,或者说一种手段,而还有22.2%的人认为是生活无聊、缺乏乐趣造成的。

对于网红现象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对于网红现象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 一、内容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网红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当网红,受众人追捧。谈及“网红”,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靠颜值、靠身材、靠金钱的年轻女性,她们晒美食、晒旅行、晒生活,甚至一张自拍在网络上都有重磅炸弹的威力。然而,在这些简简单单的信息发布过程中,暗含了聚合受众的共鸣链接。互联网的交流不是面对面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空间上被拉大,要想与受众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就必须打通情感上的共鸣。 二、基本信息 (一)调查时间 2016年11月24日-2016年12月5日 (二)调查目的和内容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对网红的看法以及对生活的影响。及他们当中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或是我们应坚决抵制的呢? 从大学生是否了解网红、是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到的、网红的分类、网红对大学生的影响,及网红未来的发展情况,最后统计是否愿意成为网红来进行调查。 (三)调查对象 各个年龄段的社会人员,主要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通过在腾讯问卷(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920409.html,)上编写调查问卷,并将问卷分享至QQ群、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由个人随机调查。 三、正文内容 (一)问卷题目设计思路 首先,询问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其次,通过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及问卷,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再进一步补充并完善问题,最后将完善后的题目填写进去,并将问卷分享至QQ群、朋友圈和微博同时点击开始回收。 问卷题目内容:在线调查问卷——对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1920409.html, /art/532246.html (二)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分析 对于问卷的发放,其中问卷的浏览量是85,问卷回收量是62份,回收率为72%,平均完成时间为45秒。 回收来源中,43.5%来自于微信,41.9%来自于手机QQ,14.5%来自于网址链接。地域分布大部分集聚于陕西省,还有小部分在江西省等地区。 (三)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网红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我做此次调查问卷,经过回收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参加此次调查的共有62人,其中男生占37.1%,女生占62.9%,所调查的对象多为在校大学生,年龄处于的18-30岁之间占80.6%,通过对网红的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有41. 9%的人不了解网红,48.4%的人了解网红,9.7%的人非常了解网红,可见网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还是相对较大。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红越来越多多,随着网红种类的增多,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关注不同类型的网红。大学生的兴趣,也影响着网红所涉及的领域分布。其中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是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开创舆论引导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体、电子杂志、IPTV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的,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诸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现代化新型传播媒体,有人亦将此称之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舆情载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互动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意见观点的偏颇性。 二、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新媒体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在其纷繁多样的表象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人们对于网络舆情规律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规律。网络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传播新闻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无疑为社情民意的传达和反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但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极易激 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走向现实推波助澜。现实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最先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而且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舆情来源的“自媒体”规律。近年来,互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例如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却又一次显示了自媒体的力量,不仅刷新了网络传播的格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中国媒体的整体生态。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在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激荡。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互动场所。 其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规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无线、有线,计算机、手机等一切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播信息、表达意愿。不论通过何种网络设备,用户都可以平等的享有网络使用权限。 其四,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规律。六度分隔理论指的是:假如每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之间是一步的距离,跟自己不认识而身边有人认识的人之间是两步的距离,那么地球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六步之遥。原本根本不可 收稿日期:2013-03-08 作者简介:高武(1966-),男,江苏铜山人,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媒体管理研究。 88

网红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对当今的“网红”现象的认识调查分析报告 一、内容摘要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的更新换代,诸如“芙蓉姐姐”、“凤姐”、“Papi酱”等网络红人层出不穷,而人们对其追捧的热忱度及追捧方式更令人咋舌,但这些“网络红人”出名方式是否如网友和大众的传闻那样——有专人的策划抑是真的“不知不觉”地出名了。我们该用何种态度看待他们,他们当中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或是我们应坚决抵制的呢?为了了解大众对其的看法,特拟实本策划方案。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此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进行,调查对象为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总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为,从一些网络红人部分表现来看,他们大多都是爱表现自己,以个人为中心,比较偏执。但不能就此臆测是一种病态,事实上这些人走进现实生活,他们肯定没有那么出位。任何一个新的现象,它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微妙变化。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显山露水的愿望,希望受到众人的瞩目,但现实却是,只是很少的一个群体才有这样的机会。 做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常常因为无聊而寻找消遣,却在消遣中又更趋无聊。“网络红人”在一定的意义上具有低俗性和无意义行和泛娱乐性。我们的热情追捧“网络红人”,表面上是对沉重生活压力和价值观念丧失之下的无聊感的一种消遣。但是消遣之后,我们的无聊感不可能消除,反而更进一步的加深。在娱乐至死的时代,“网络红人”泛娱乐的一种表现,大众不可能在这种现象中找到精神寄托,不可能找到内心的安定,也不可能真正的缓解时代病的焦躁感和无聊感。相反的,这些低俗的信息的包围反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麻木,越来越无所事事。 二、调查概况 (一)调查的背景及目的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网络的更新换代,诸如“芙蓉姐姐”、“凤姐”、“Papi酱”等网络红人层出不穷,而人们对其追捧的热忱度及追捧方式更令人咋舌,但这些“网络红人”出名方式是否如网友和大众的传闻那样——有专人的策划抑是真的“不知不觉”地出名了。我们该用何种态度看待他们,他们当中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或是我们应坚决抵制的呢?为了了解大众对其的看

对于网红的调查报告

对于网红现象的调查报告 我们现在所谓的“网红”,即指网络红人。随着科技发展,网络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网络红人,从最早的以“凤姐”、“芙蓉姐姐”为代表的“奇葩派”,到以“奶茶妹妹”为代表的“颜值派”,再到如今形形色色的“嫩模”、“网模”等为代表的“嫩颜派”,还有一些靠特长走红的“才华派”,“网红”的派别越来越宽泛,不管是草根还是名人,只要是靠网络走红的,通常都被称为“网红”。随着“网红”现象的大热,就此,本人对网红现象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群众对网红的了解和看法,了解网红这一群体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青少年 一般情况:青少年对网红比较熟悉关注,对事实热点掌握较多.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腾讯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回收了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58%。 四、调查时间:2016年11月22日――――2016年11月29日 五、调查内容 一您的性别 1男 2女 二:您的年龄

岁以下 岁 岁 岁 岁以上 三:你怎么看网红现象 1.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追求名利,释放个性的行为2时代发展的产物,一种社会现象 3庸俗文化的表现 4其他 四:您对网红什么印象 1意见领袖或者某些方面略有专长的人 2把网络当平台宣传自己的三流明星 3靠整容,吹牛,撒谎的网络骗子 4其他 五:关于网红的选项您认同的有 1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 2给社会带来经济效应 3经常出售推荐虚假产品

4风格统一,没有特色 5其他 六:您了解的网红有 1奶茶妹妹,黄灿灿,校园女神 2微博大V:papi酱,微博搞笑排行榜,一字马女生 3美妆达人pony 4事件炒作郭美美,凤姐 5其他 六、调查结果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女性占%,男性占% 2青少年占% 中年人占% 3认为网红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追求名利,释放个性的行为占%认为网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一种社会现象占% 认为网红是庸俗文化的表现占% 有其他看法的占% 4认为网红是意见领袖或者某些方面略有专长的人% 认为网红是把网络当平台宣传自己的三流明星%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网红传播现象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兴起、发展与成熟,越来越多的网红被人们所熟知,所谓的“网红经济”也应运而生,来势汹汹。本篇论文将在新媒体背景下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研究。论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背景介绍,描述网红的发展历程以及当今社会网红传播现象,第二部分将通过举例分析国内国外网红传播的模式和特点,第三部分将从多个主体角度论述如何正确看待和应对网红经济。 关键词:新媒体网红网红经济 广义的网红是指互联网上拥有大量粉丝群体的草根明星,而很多人心中狭义的网红是指那些年轻貌美并通过开淘宝店盈利的美女。如今我们所谈论的“网红”,是指那些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个性化的内容传播获取点击率并且能够迅速变现为资本的网络红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从早期的安妮宝贝,痞子蔡再到芙蓉姐姐、凤姐再到现在利用长相圈粉的颜值派、以内容IP取胜的实力派、迎合网民猎奇心理的个性派,网红经历了1997-2003年的网红1.0时代、2005年的BBS 时代,2008年至今三个时代。根据企鹅智酷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超过五成用户于2015年或者更晚开始关注网红。这说明2015年是网红发展的一个高潮,自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网红,网红也因此被评为年度热词。 随着网红多元化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也不断被发掘,网红经济应运而生。根据企鹅智酷的分析可以得知:网络红人的产品特点,其一是内容方面,话题选择是否侧重时效性,是否切合关注者共鸣点,是否满足普适性的笑点或价值观,个性化定位、愉悦感和价值感的权衡;其二是表现形式,网络红人把握碎片化传播特点,采取易形成围观和互动的形式。关于推广运营,分为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通过营造良性的互动,促进分享传播,进一步涨粉,从而大量提升粉丝关注粘性,引导和细分具有付费倾向的群体。独特的人格塑造和个性化的产品相辅相成,加深粉丝印象,更容易形成品牌化发展路径。而要实现这些,网红背后往往需要一专业的团队来深耕内容和推广运营。于是乎就产生了网红经济的衍生品:网红孵化器和网聚红人平台。网红孵化器多数是以淘宝店起家,是连接网红、粉丝与电商的桥梁。据一位在网红孵化器公司工作的朋友介绍,网红孵化器培养新人的程

新媒体广告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新媒体广告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新媒体”概念的研究 (二)关于新媒体广告的形态研究 (三)新媒体广告的生存形态、传播形态、意识形态、产业形态研究(四)人类传播形态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新媒体广告传播的发展阶段 一、新媒体广告的概念 (一)新媒体概述 (二)新媒体的特征 (三)新媒体传播的手段 二、新媒体的广告时代 三、新媒体广告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广告 (二)富媒体广告 (三)交互式广告

第三章新媒体广告及其传播重点 一、新媒体广告类型 二、新媒体广告主要传播形式或特征 (一)广告形态/硬广告 (二)非广告形态/软广告 三、新媒体广告传播特征 四、新媒体广告传播中的问题 第四章新媒体广告传播的优势分析及策略 一、新媒体广告传播优势分析 二、针对新媒体形势下广告应该采取的传播策略 三、新媒体广告传播策略的缺陷 四、新媒体广告传播策略的实现途径 (一)分析受众、找准定位 (二)科学预算、分众传播 (三)选准广告主题,提高创新意识 (四)利用娱乐化传播 (五)重视互联网口碑效应 结语 摘要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给互联网、移动网络终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普及的机会,这些新兴媒体有别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形式,它们的出现不仅改变着信息传播和接受模式,也早已渗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社会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无可替代的作用,将全球带入到一个信息传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针对传统媒体的各种消亡论不绝于耳,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统领地位已经受到致命威胁,受到了来自新媒体广告严峻的挑战态势。机

对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问卷报告

对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问卷报告 一.内容摘要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 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这些领域中再精彩的节目也不可能如十几二十年前的“前辈”一样,几成所有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络红人更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这是多元的时代使然,并非人力可以扭转。在这片繁花似锦中,有人看厌了中伤和争吵而倍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有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如鱼得水。那么,网络红人和传统名人有什么不同,归根到底只是成名的平台不同。 二.基本内容 1 调查目的: 本调查项目目的在于了解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我们该用何种态度看待网红,他们当中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或是我们应坚决抵制的呢?为了了解大众对其的看法,特拟实本策划方案。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2 调查内容: 从大学生,如何接触到网红,网红的分类、性质范围,及对大学生的利弊、网红未来的发展情况、网红是通过什么进行“红”起来的进行调查。 3调查时间:2016 年 11 月 16 号到 2016 年 12 月 6 日 4 调查结果统计: 男生占 33.3%女生占 66.7%;调查人员大部分的年龄处于 18岁到 25 周岁占 80.6%:;调查人员经常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微信站了88.9%;有55.6%的人认为“网红”的出现合理; 47.2%的人关注网红是为了打发时间,生活有时很无聊,找点乐子;有55.6%的人不愿意成 为网红;有69.4%的人是没有自己喜欢的网红的;36.1%的人认为网红内容传播类型是原创 内容;有63.9%的人认为网络红人都有推手操作是很正常的;41.7%的人就德尔网红给我们 的生活提供了日常生活娱乐。 以上就是我这次问卷的全部调查内容和比例的分析。 三.总结: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当代人们部分精神空虚上网现状,网络红人也成为了必然存在的,其对我们的影响也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网络红人”而不去无理取闹,更不要无理追捧。网络红人对我们的影响其实很大部分是我们自己决定的,要坚守自我,不为外界所动,做好最真实的自己。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自己的主见和和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修养,以躲开不必要的诱惑。

网红成功的原因

网络红人成功的背后 摘要:随着科技与传播的发展融合,当前网络传播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民在网络中的交往沟通方式,构成了全新的网络空间社会。近几年来,网络红人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大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网络红人的出现与发展就是网络社会生活的直接产物,可以从网络传播环境、网络推手的出现与发展以及受众心理反应三个方面,来分析她们一夜爆红的形成条件与主、客观因素。 关键词:网红、网络推手、心理反应、发展 2016年2月11号,娱八婆发了sunshine的写真,爆红。 两天内,模仿者“love-wings”与男团“nice”宣布出道。 7天后亳州“农业频道”播出校园素颜采访,再爆红。 Sunshine单曲《甜蜜具现式》冲上音乐网站新歌榜第一位。 由此,sunshine组合的出现与爆红成为了2016年的第一个重磅炸弹,另观众瞠目结舌, 虽然关于她们的新闻几乎都就是嘲讽一面倒,但不可否认的就是,她们的确火了。这瞧似就是一场出乎意料的娱乐事件,但就是其背后的网络推力与符合观众传播趣味的个性化定位为她们的走红奠定了基础。 一、网红的定义与发展 (一)网红的定义 网红指在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她们的走红一般就是因为自身的某些个性化特征在网络传播的作用下被放大,迎合了广大网民的审美趣味,在网络上受到追捧成为网红。1陈石珍在其发表的论文《从“网络红人”现象瞧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一文中将“网络红人”定义为在网上出现的名人,她认为就是现实生活中经济关系多元化与利益关系多极化的直接产物,其特征就是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使自身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强烈表现欲在网络中得以实现,并通过无数网民或支持或鄙视的争论中走向巅峰。2 (二)网红的发展 1百度百科、网红[EB/OL]http://baike、baidu、 com/link?url=aKiNv19rIFcrgVGyvIfAp-5hiRZ90MUIk2fKmC2YTLz30dWQbQ_XLgASS0V0q4w9Unm_trpaImi6Ck8Byc puL2VQpLA9qepm93YV6p-tj5obrD-yeCLUMG5FuoonfCeGl4tfwr_PywCn1EaX-gJMMW_EbACC4YcXT7SsNVBa-D7、2陈石珍、从“网络红人”现象瞧网络时代下的受众心理[J]、科技信息、2010(28):96-97、

网红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 一、内容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兴起了网络红人这一词语,甚至这一词语已经演变成了一种职业或商业营销方式。近几年来,网络红人层出不穷,各种人事物都参与其中,当人也包括大学生,此次调查主要调查人群是大学生,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大学生对当前网红现象的看法。 二、基本信息 调查标题:关于网红现象的调查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11日-2016年12月7日 调查目的:1、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大家对网红的看法从而推断出网红对社会的影响力,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网红这一社会现象,了解大家的审美和价值观。 调查对象:全国各大高校学生。 调查方法:通过腾讯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法。 调查内容:1.您今年多大? 2.您的职业是什么? 3.您是否常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网红的讯息? 4. 您听过网红这一词吗? 5.您是从哪里看到关于网红讯息的? 6. 您觉得网红这一现象会对您的审美或价值观产生影响吗? 7. 您觉得最能形容网红的词语有哪些? 8. 你觉得网红现象有可能会传递哪些负面影响? 三、调查内容分析 本次调查我们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问卷共设有八小题,共回收有效分卷40份,其中12岁以下占7.5%,12-20岁的人群占42.5%,20-30岁的人群占47.5%,30-40岁的人群占2.5%。学生占77.5%,上班族占15%,其余职业占17.5% (一)是否常常在网络上看到关于网红的讯息? 通过此次调查,大部分人都常常在网上看到有关网红的信息,占比例62.5%,其次是不确定人群,占比例30%。剩余的为没有常常看到,占总比例的7.5%。总体来说,人们在网上

网络红人现象分析,启示和思考

主题:“网络红人”现象分析 现象: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出现在大众面前,层出不穷。他们的成名轨迹就像一颗流星:出名时光芒四射,然后刹那间陨落,成为人们记忆里的一个虚拟符号。所以,“网络红人”大多不满足于单纯在网络上的走红,往往借助自己或他人的力量寻求现实中的名或利。 分析:他们为什么会走红? 1、受众关注是其兴起的根本原因; 2、传统媒体对网络红人的跟进; 3、网络推手的积极参与; 4、网络监管法律缺乏操作性。 影响: 1、网络红人现象影响公众传统价值观念; 2、网络红人现象导致一部分公众道德人格的丧失; 3、网络红人现象使公众的价值观发生畸变。

对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由于网络文化是一种渗透力极强的社会文化,仅靠限制部分网民的行为是无法消除其负面影响的。我们需要从政府扶持与引导、立法保障、行业自律,并提高网民素养等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构建良性的网络文化生态环境。 1、进行扶持与引导 在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要注重吸收国外的各种有益文化,加网络文化的自主创造能力,国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让主流的思想与价值观念、民族文化的精品等来主导网络文化,大力扶持博物馆等高端的公益性文化事业,让获取高端文化需求更便捷、更廉价。另一方面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比如说娱乐节目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必要时应对某些网络红人直接进行封杀。 2、提高网民的网络素养 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每个网民都应加强自身的约束,应冷静对待网络现象,不随便轻信,还应有质疑精神,在舆论热潮中保持独立理性,广大网民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现象时应有科学、全面深入的分析判断能力,负责任应该是每一个参与网络行为的人的正确选择,不仅是对网络红人,也是对我们网民自己。 3、媒体应该负起自己应付的责任 在我国这样一个迅速转型的社会里,价值标准呈现多元化需要媒体多从正面来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引导广大网民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互联网从业人员应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媒介应该是看着公众走,而不是跟着公众走把握好自身的航向和提高对传播手段的创新意识,保持自身的格调与独立性,应该主动并积极地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只顾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视正义和品位。媒体应切实履行引导社会、教育人民、促进发展的职责,不能唯收听收视率,更不能将其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网红现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网红现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内容摘要 网红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性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红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职业或商业营销方式。当今网络红人层出不穷,如“凤组”、“papi酱”、“刘梓晨”等大家耳熟能详,人们对网络红人的追捧令人咋舌。而我们又是否了解网络红人?如何了解?我们对网红有什么看法?为了了解大众对网络红人的态度和看法,从人们的思想上端正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我们拟定了关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方案,并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基本信息 调查时间:2016年11月15日至2016年11月27日 调查目的: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大家对网红的看法从而推断网络红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帮助大家正确认识网络红人这种社会现象,了解大众的审美和价值观,让大学生能更好的辨别价值观的好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腾讯问卷设计问卷 三、内容分析 本次问卷共收回40份,人数不多,且填写问卷的人中性别为男的占20%,性别为女的占80%,大部分填问卷的都是女性,所以这次调查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 其中有5%的人表示完全不了解网红,12.5%的人了解一些和网红有关的消息,30%的认为自己对网红了解一般,还有32.5%的人认为自己比较了解网红,有20%的人觉得了解很多关于网红的事,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还是知道网红的,其中又有很多人对网红较为了解,这说明了网红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很普及的。 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了解网红的人占15%,而通过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了解的人占70%,选其他的占15%,说明了大部分人都是通过微博,贴吧等网络平台了解的网红。 网红会带来的影响这个问题中,认为网红提供的内容为生活带来帮助的占30%,认为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的占60%,认为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的占20%,认为具有榜样作用的占10%,认为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的占40%,认为经常出售或者推荐虚假无用的商品的占20%。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人是把关注网红当成了日常休闲娱乐,也有不少的人认为网红会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说明在现在社会中还是没有把网红当成一种特别正面的形象。 除此以外有20%的人认为网红影响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有60%的人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语言习惯受到了影响,还有40%的人的穿衣打扮,购物方式被网红影响了,有20%的人坚定的认为自己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说明大部分人主要改变了说话方式,语言习惯。 至于怎样看待网红的盈利方式之一的网络营销行为。60%的人的看法是:无可厚非,消费自身关注度的盈利方式,我愿意为此买单。40%的人的看法是:不好,这是利用了粉丝的关注,降低了我对此的评价,我不会为此买单。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问题的分歧较大,两种看法的人几乎各占一半。 现在很多人通过网红这种方式一夜成名,对此表示认同,认为这是一种成功的途径的占35%。不认同,认为这违背了当代价值观主流的占30%。觉得无所谓,反正与我无关的占35%。而对网红通过网络一夜爆红,身价暴涨的看法,觉得羡慕,也幻想过一夜成名的占35%,对此表示不满,认为有不劳而获的成分的占15%。觉得无所谓的占50%。由此可以看出其实几乎一半的人觉得无所谓,没看法。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网红有比较理智的看法,都有自己的认识。

新媒体发展与传播学的互动效应

新媒体发展与传播学的互动效应 在新媒体发展、媒介形态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获得了超越单一媒介形态的研究视野。在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方向,除了证实研究的量化分析与质化分析的结合外,更为长远的整合,应该是人文—历史—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方法论”的思维方式的结合。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传播媒介的再审视 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颇为关注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试图从科学技术的宏观角度,重新打量陪伴人类的传播媒介。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透明的和无价值标准的渠道,它的功能不仅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传播科技是有偏向的,某一种媒介形态往往与特定的文化联系在一起。理解媒介形态所代表的科学技术,不能局限于科技本身。在新媒体发展、媒介形态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获得了超越单一媒介形态的研究视野。 因而,2010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讨论了一个新话题,即“媒介即控制”。媒介的控制表现为一种理性的控制,形成无所不在的意识操纵。讨论中所要揭示的问题是:理性的控制是如何嵌入媒介的偏向和媒介环境之中的?体现为怎样的历史过程?如何成就了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技术垄断”?人对媒介的控制与技术垄断的内在关联表现了怎样的权力运作方式?我们在何种层面上可以消解这种理性的控制,进而消解媒介的控制,形成平衡的、自由的媒介环境?无论如何,媒介即控制蕴涵的是技术理性的统治,这是一种反人性的统治。对此,真实的人文问题应当是:媒介在多大程度上能放给人类自由精神一条生路,能展现人与人的沟通与理解,能铺开通向道德自由的道路。 就具体的对于新媒体的使用而言,这年复旦大学《新闻大学》发表上海市民使用传播新技术的六项调查报告,显示了四方面的发现。第一,网络和手机的使用虽然相当普及,但采纳和利用的程度在市民当中分布不均,呈现出社会经济地位、性别、年龄组之间的“数字鸿沟”。第二,把新媒体作为一种交往中介或理财、娱乐的形态,显现与之相应的社会关联、社会活动的较多。第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使用,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认同和对社会整合机制的看法,以及对社会阶层归属的感知;第四,上海市民的意见表达并不踊跃,但关注公共议题、具有表达意向的人,表达意见相对频繁,网民比非网民意见表达频繁,网络的使用强化了人们已有意见表达的倾向。 这些结果给学界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理论思路。它们包括:第一,媒体作为资源或“资本”具有与社会分层相对应的结构分布;第二,媒体在这个结构场景中,通过人们对其的使用,成为感知人的社会向心和离心力、感知自己所属社会阶层归属的重要手段;第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其共同构成的传播生态中,通过使用者的行为,相互补充但也相互抵触,渗入人们使用—满足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活动中。中介化成为新媒体技术环境下社会形塑过程的核心特征。因此,对于媒体公共性的衡量,最终得落实在媒体资源分布和媒体使用的结构上,是否实际体现公正、开放,以及个人和群体利益得到清晰认知和充分表达。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面临的挑战 不仅过去的“新闻实务”得转变为“新闻与传播实务”(包含各种非新闻类信息的传播实务),而且以往以报纸实务为背景的采、写、编、评等,必须得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整合为能够适用于各种媒介形态的新闻与非新闻类信息传播的实务。

关于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调查

关于大学生对网红现象的态度调查 一内容摘要 网红是指在网络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性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网红的一夜成名,颠覆了传统的通过艰苦奋斗获得成功的成才观念,迎合了当前浮躁、功力的社会心态,造成了迈向成功的假象,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红的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得到了飞速的传播,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新奇,娱乐的心理更加浓厚,再加上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在慢慢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学生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渴望成才、想急于证明自己、对社会资源掌握较少等特点,使得他们更容易相信一夜成名的神话,因而网红现象对他们的影响更加明显和深远。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于网红现象的态度,我们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这一次的调研。 二基本信息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大学生能更好的辨别价值观的好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时间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腾讯问卷设计问卷 调查时间:2016.12.03~2016.12.10

(三)、调查内容 1).大学生对于网红的了解程度 2).大学生了解网红的主要渠道 3).大学生对网红的第一印象 4).大学生对于网红的态度 5).大学生认为网红产生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6).大学生认为网红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7).大学生认为网红对他们自身产生的影响 8).大学生是否愿意成为网红 三、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共收到有效问卷38份,每份问卷的平均回答时间为1分29秒。 1.男女人数(有效问卷) 本次共收到有效问卷38份,其中男生占47.4%,女生占52.6% 2.年级分布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同学中,有21.1%的大一学生,23.7%的大二学生,36.8%的大三学生,18.4%的大四学生。 3.大学生对网红的了解程度 26.3%的同学表示对网红非常了解,31.6%的同学对网红仅限于了解,26.3%的同学对网红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剩下15.8%的同学表示对网红比较不了解或是完全不了解。 4.大学生了解网红的途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