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心理学复习资料汇总

一、选择题

1.人之所以会产生心理现象,其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是( C )

A.大脑B.心脏C.客观现实D.身体

2.有些人具有超人的艺术才能,而有些人在写作方面显得出类拔萃,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说,这属于人在认识客观对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 A )上的差异。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

3.伴随着“注意”的心理特征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过程?( ABD )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记忆过程D.意志过程

4.消费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是( C )

A.宣传商品的信息B.说服消费者购买的广告心理C.消费者D.广告

5.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因素中,属于内部因素的有( CD )A.文化的因素B.社会学的因素C.个体认知因素D.人际反映特质

6.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在以下因素中,属于外部因素的有( ABD )A.文化的因素B.社会学的因素C.个体认知因素D.经济学的因素

7.态度理论的三相心模型指的是态度有三个成分,即( BCD )

A.觉察的B.认知的C.情感的D.意向的

8.以下哪些理论阐释了广告作用于人的心理历程?( ACD )

A.AIDA理论B.ELM模型C.DAGMAR模型D.广告作用的六阶梯说

9.“AIDA说”包括以下哪几个因素?( ABDE )

A.注意B.欲望C.记忆 D.兴趣E.行动

10.互联网络作为广告媒体的优点有( ABCD )

A.双向传播B.多功能C.信息量大D.省事、省时和省费用

11.随机变量按照其性质不同,可分为(ABCD)。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12.假设在一个调查中,涉及到“消费者的居住地”这一变量,用以区别上海、北京、武汉等不同地区,那么这一变量属于( A )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13.假设在一个调查中,涉及到“女性皮鞋的尺码”这一变量,可分为34码、35码……40码,用以区别鞋号的大小,那么“女性皮鞋的尺码”这一变量属于( A )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14.“宾馆的档次等级”、“员工的能力等级”等这一类型变量属于( B )

A.命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

15.水会在100度的时候沸腾,在0度以下的时候会结冰,这种现象属于( B )

A.不确定性现象B.确定性现象C.随机现象D.个体现象

16.构成总体的个体不限于人或物,也可以是事件或活动,因此,有时候个体也被叫做( CD )A.样本B.样本空间C.样本点D.随机事件

17.在调查研究中,通常会得到大量观测数据,面对这些数据,以下属于描述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ACD )

A.研究怎样归纳、概括这些数据B.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C.研究这些数据如何反映出所要研究的事物的性质D.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来简化数据

18.以下各项中,属于推论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的是( B )

A.研究通过何种方法来简化调查得到的数据B.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全局)的情形

C.研究通过哪些具体参数来了解研究对象的特征D.研究怎样归纳、概括调查得到的数据

19.对于一组数据来讲,最常用的统计量有两类,其中一类是用来表现数据的集中性质或集中程度的,它们的指标量有( ABD )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C.中数D.众数

20.对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以下哪些属于差异量数指标?( BCD )A.中数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

21.小孩的体重随着年龄的长大而不断增加,从相关的三种方式上来评判,“体重”与“年龄”属于( A )A.正相关B.负相关C.部分相关D.零相关

22.在歌曲比赛中,“头发的长短”与“歌唱得好听”属于( D )

A.正相关B.负相关C.部分相关D.零相关

23.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相同点在于( BCD )

A.都拟有提纲和题目B.都有一定目的C.都是面对面的谈话D.都需要有访谈策略

24.结构式访谈与无结构式访谈的不同点在于( AC )

A.结构式访谈拟有提纲和题目,而无结构式访谈没有提纲和题目B.结构式访谈是有一定目的的,而无结构式访谈没有固定的目的

C.结构式访谈是由访谈者询问,受访者回答,而无结构式访谈主要以漫谈方式进行D.结构式访谈不需要有访谈策略,而无结构式访谈需要有好的访谈策略

25.结构式访谈的优点在于( AD )

A.谈话易控制B.气氛轻松C.受访者处于被动D.简练,省时

26.无结构式访谈的优点在于( BC )

A.谈话易控制B.气氛轻松C.受访者易吐出心中实话D.简练,省时

27.无结构式访谈的缺点在于( AB )

A.费时、费事B.难以量化C.受访者处于被动D.不易深入

28.结构式访谈的缺点在于( CD )

A.费时、费事B.难以量化C.受访者处于被动D.不易深入

29.在问卷调查法中,让回答者在相反的两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答案,赞成划√,不赞成划×,这样的提问方式属于( A )

A.封闭式提问方式B.开放式提问方式C.匹配提问方式D.选择式提问方式

30.以下哪些提问方式属于封闭式提问方式?( BD )

A.自由回答法B.是非题C.造句法D.评定量表

31.以下哪些提问方式属于开放式提问方式?( ABC )

A.自由回答法B.投射测验法C.造句法D.选择题

32.如果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您认为一双中档皮鞋,合适的几个范围是______元到_______元?”这样的提问方法属于( D )

A.是非题类提问方法B.评定量表式提问方法C.投射测验法D.造句法

33.在以下各项中,属于实验法中的自变量的有( AB )

A.广告片B.策划案C.喜爱度D.注意值

34.考验广告心理效果的客观指标有( ABCD )

A.速示技术B.眼动轨迹描记C.脑电波指标D.双眼竞争技术

35.对学生成绩好坏度评价: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按照心理量表特性的划分,这种排名属于( A )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名次量表D.比例量表

36.秤和尺子可以度量重量和长度,它们作为度量物理量的尺度,属于( D )

A.顺序量表B.等距量表C.名次量表D.比例量表

37.心理量表的制作方法有( ABCD )

A.等级量表法B.对偶比较法C.多级估量法D.数量估计法

38.在以下各项中,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ABC )

A.从现有信息源中去视听信息B.从很不起眼的刊物中去查找信息C.询问亲朋好友的想法D.被动或无需努力地接受信息

39.根据信息加工的动机理论,信息加工的行为倾向行取决于三个因素,它们是( ACD )A.需要B.注意C.期待D.消息的价值

40.对于吸烟者,印在香烟包装盒上的禁烟忠告往往被“过滤”掉,而戒烟者却一般容易注意到这一忠告,从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B )在起作用。

A.信息的有用性B.信息的支持性C.信息的刺激性D.信息的趣味性

41.在一项调查研究实验中,给新的汽车买主们呈示八份广告单,这些广告单涉及到各种汽车,让他们自己去挑选自己认为合适的广告,结果表明,有80%的买主选择了各自拥有的汽车广告,这说明了广告信息的( B )。

A.有用性B.支持性C.刺激性D.趣味性

42.移动公司在做平面广告时,有时除了一般的形象宣传广告,偶尔还会有大篇幅的文字信息,上面详细列出了自己在当地的营业厅地址以及近期一些话费调整情况,虽然文字繁多,但是并不乏读者,这是因为该信息具有( A )。

A.有用性B.支持性C.刺激性D.趣味性

43.互动媒体的出现,很多企业在网络上投放广告的同时设计了富有特色的游戏环节,只要点击首页上的广告就可以进入游戏中,同时企业把产品信息和品牌名称融入到游戏的整个过程中,以吸引受众的注意,这是利用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中的( CD )

A.信息的有用性 B.信息的支持性C.信息的刺激性D.信息的趣味性

44.一项调查显示,男人阅读汽车广告比阅读妇女服装广告高出4倍,大约是阅读化妆品广告、保险广告、建筑材料广告的2倍;妇女阅读的广告类别最多的是电影和女性服装,比阅读旅游广告和男性服装广告多出1倍,比阅读蒸馏酒的广告、机械广告多3倍。这表明了信息的( D )性对人们的注意力产生了作用。

A.有用B.支持C.刺激D.趣味

45.海尔森的适应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对刺激作判断时会有一个参照点,该参照点受到如下因素的制约,它们是( ABC )

A.注意集中的焦点刺激B.背景刺激C.有机体的内部活动D.有机体的外部活动46.与广告密切相关的刺激纬度有( ABCD )

A.大小与强度B.新奇C.变化与活动D.颜色与版面位置

47.广播广告中,播音员播放广告,把音量的大小与快慢结合起来,表现出抑扬顿挫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是运用了注意刺激纬度里的( B )规律来增强注意力。

A.新奇 B.变化与活动C.颜色D.背景刺激

48.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有( ABD )

A.知觉的超负荷B.选择的感受性C.境联效应D.知觉防御

49.以下哪些现象可以表现出选择的感受性?( BC )

A.每天接触的广告过多,人们只会注意到有限的少数广告B.小孩子对玩具要比对服装、化妆品更敏感

C.男人比较容易注意到汽车、体育用品类广告D.如果电视广告中画面过于血腥,受众会选择换台50.以下哪些现象是知觉防御产生作用的体现?( A )

A.人们对于电影中的过于恐怖的画面会回避或表示厌恶B.两个品牌的商标如果过于相似会让人产生混淆

C.女人比较容易对化妆品、服装广告感兴趣D.人们常对与自己刚购买过的东西相关的信息比较感兴趣

51.在地铁隧道里一排不断变换画面的墙体广告,它们是将电视画面的不同镜头拆散后按顺序排列,当地铁快速行进时会感觉到那些画面十分连贯并具有影像广告般的动态效果,之所以会让人产生这种感觉,这是( B )在发挥作用的结果。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组织特性D.知觉的恒常性

52.在卖场中,将相同类别的商品进行归类出售,便于消费者辨认识别,从知觉特性对人的知觉的影响的角度说,这是( C )在起作用。

A.完形B.知觉的组织性C.境联效应D.知觉的恒常性

53.人们常常根据商品本身的特点进行知觉分类,对此,经营者可以采用“特征”策略,通过强调新产品的特殊属性去帮助区分新旧产品的类型,在以下各品牌的广告语中,是运用“特征”策略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有( BC )

A.七喜“非可乐类饮料” B.创维电视:“不闪的,才是健康的”C.大众金龟车:“想想还是小的好” D.柯达:串起生活每一刻

54.人们常常根据商品本身的特点进行知觉分类,对此,经营者可以采用“区别”策略,把自己的产品与著名商标的产品区分开来,在以下各品牌的广告语中,是运用“区别”策略对产品进行分类的有( BC )A.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B.七喜“非可乐类饮料” C.艾维斯汽车租赁公司:“我们是第二,所以我们更努力”,D.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

55.在以下几种现象中,哪些是依据感觉信息进行知觉推论的?( ACD )

A.人们在挑选服饰时,经常试一试手感,以此判断面料质地的好坏B.从25+X=60,可以推论出X =35

C.挑选西瓜时,可以通过拍拍西瓜表皮听听响声来判断西瓜是否成熟D.一般来说,人们会认为价格高的东西相对质量会比较好

56.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富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画面更敏感,这从主题自身因素对知觉的影响来看,属于( A )因素对知觉产生了影响。

A.经验因素B.动机因素C.情绪因素D.爱好因素

57.知觉组织的特性表现为如下哪几个方面?( ABCD )

A.接近性B.相似性C.连续性D.封闭性

58.有些商家为了显示自己产品的档次,刻意模仿某些高档品牌,力图通过广告等途径展现自己的产品在外貌样式等方面与某名牌货相似,从而提高该产品的信誉和地位。这是利用知觉组织的( B )特性。

A.接近性B.相似性C.连续性D.封闭性

59.知觉的恒常性表现为( ABD )

A.大小知觉恒常性B.明度恒常性C.亮度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

60.墙壁上装有镜子的房间会让人觉得宽敞得多,一个身穿横条衣服的人会显得胖一些,这都是( C )在起作用。

A 知觉的恒常性

B 知觉选择性

C 视错觉

D 知觉整体性

61.隐性广告利用的原理是( B )。

A.阈上刺激B.阈下刺激C.差别阈限D.绝对阈限

62.以下四种理论,属于学习理论的有( ABCD )

A.认知学习理论B.行为理论C.联想学习理论D.条件联系学说

63.人们在训练宠物做各种动作时,发出一个声音号令后,如果宠物做出了某个动作,就会给它吃食物,久而久之,“某个动作”与“食物”之间产生了关联。只要发出完全相同的声音号令,宠物就会做相应的动作,这种现象属于( A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分化

64.在经典条件反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以下各项可能成为条件刺激的是(BD )

A.促销活动B.商标C.大幅度折扣D.商品

65.在经典条件反射过程中,有两个变量: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以下各项可能成为无条件刺激的是( ABC )

A.促销活动B.另人振奋的事件C.大幅度折扣D.商标

66.小货郎挑货走街串巷。起初也许到处叫卖,但是他逐渐发现某些胡同的买主更多一些,而另一些胡同问津者寥寥无几。于是他不再到处叫卖,而是选定购买者更多的胡同,那么“选定的地点”与“售货多”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属于( B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分化

67.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偶尔听到有关于这个商品的宣传,随机性购买了一次,购买后发现这个商品的确非常好,于是购买了第二次,最后成了这个商品的忠实消费者。消费者这一行为变化过程属于( B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分化

68.消费者运用自己以往的经验,在众多相似的商品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这种现象可以用( A )来解释。

A.认知学习理论B.行为理论C.联想学习理论D.条件联系学说

69.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剌激所引起, 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 这种现象称作( C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分化

70.某些商人在做自己商品的商标、包装、品名时刻意地使自己的商品与某些老字号的名牌货类似,以期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好感泛延到自己的产品上去。这利用了学习理论中的( C )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分化

71.厂商们设法通过广告宣传或其他促销手段,把自己的产品从同类产品中区分开来,同时防止同类产品与自己的优质品、名牌货鱼目混珠,这是( D )对现实营销活动的影响。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C.条件反射的泛化D.条件反射的分化

7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看成是由以下哪几个要素组成?( ABC )

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重复记忆

73.提高信息记忆量的方法有( ACD )

A.把信息编成组块B.减少对象的纬度C.增加对象的纬度D.利用视觉记忆优势74.我们日常记忆农历节气,如果一个一个的记忆会比困难,但是把所有的节气按音韵编成四句话就非常好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采用了提高记忆信息量的( A )方法?

A.把信息编成组块B.减少对象的纬度C.增加对象的纬度D.利用视觉记忆优势75.电视广告的以及效果一般来说会比平面广告的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 B )

A.电视广告播放频率高B.电视广告有图象、声音等多个纬度,利于记忆C.电视广告把信息编成了组块D.电视媒体广告费更贵

76.以下各项中,哪些是表象的特点?( AB )

A.直观性B.概括性 C.隐晦性 D.杂乱性

77.创造想象的形象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BCD )

A.务实性B.首创性C.独立性D.新颖性

78.“望梅止渴”这一成语从心理学角度说描述是( C )现象。

A.想象B.创造想象C.联觉D.联想

79.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的感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些都是( D )现象。

A.想象B.创造想象C.再造想象 D.联觉

80.三大联想率指的是( BCD )

A.因果率B.接近率C.对比率D.类似率

81.根据联想率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白天”与“黑夜”属于( C )

A.因果率B.接近率C.对比率D.类似率

82.根据联想率理论,我们可以推断“火光”与“温暖”属于( A )

A.因果率B.接近率C.对比率D.类似率

83.在广告营销实践中,雪糕、冰棒取名为北冰洋,意指与冰冷的特性类似,同时又可以让人可以产生凉爽的感觉,这应用到了想象与认知策略中的哪些理论?( BCD )

A.对比率B.类似率C.联想D.联觉

84.一个事物可能引起哪些联想,这会受到人的定向兴趣的影响。而人的定向兴趣一般会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制约?( ABCD )

A.年龄B.性别C.职业D.文化程度

85.以下各种策略中,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的是( ABCD )

A.系列广告B.悬念广告C.组块D.类比

86.有一则“金锁”的招贴广告,在画面的正中位置,有一个插着钥匙的锁,其两侧各贴有一张“门神”,底部两侧,分别写上了“金门”与“金锁”,观众很自然得会把门神与锁组成一个牢不可破寓意的完整构思。这是运用了组织策略中的( A )

A.组块策略B.高级统领者策略C.类比策略D.境联策略

87.在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中的视觉策略的有( BCD )

A.类比策略B.对比策略C.镶嵌策略D.转换策略

88.一幅鸭绒装广告,把一件鸭绒装穿在一只鸭子身上,从而把该商品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使用了视觉策略中的( C )

A.镶嵌策略B.转换策略C.特征展露策略D.对比策略

89.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认知失谐的表现形式?( ACD )

A.反白B.强度与大小C.反时空D.合成艺术

90.著名的金龟车广告,整个版面一片空白,仔细一看,原来在一个小角落有一辆非常小的车子图像,旁边是文案:“想想小的好处”。这则广告运用了认知失谐理论中的( D )表现方法。

A.反物态B.反比例C.反白D.空白

91.在现实生活中,促使消费者喜欢认牌购买的原因有(ABC )

A.认牌购买可靠,可以减少风险B.可以免去咨询、比较和挑选带来的麻烦与困扰,省时省劲C.时尚的驱使D.好牌子质量一定好

92.在消费行为中,知名度表现的基本形式有(BC )

A.认牌心理B.商标再认C.商标回忆D.商标扩展

93.某些品牌借助电视广告,反复呈现或大声喊出特定的商标名称,使得消费者对该商标留下牢固的记忆,如何理解这种策略?( AD )

A.有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B.有利于提高品牌美誉度C.属于商标再认策略D.属于商标回忆策略

94.美誉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BD )

A.企业或商品广告量的多少B.企业或商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C.企业的规模D.企业或商品的服务或品质等是否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价值观

95.认牌心理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哪几个阶段?(BCD )

A.商标回忆B.知名度的获得C.美誉度的获得D.认牌购买

96.在我国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商标主要有(ABCD )

A.抽象型B.具象型C.汉字型D.组合型

97.用图案、标志与汉字或外文字母组成的商标,属于以下哪种商标类型?( D )

A.抽象型B.具象型C.汉字型D.组合型

98.影响商标忠诚性的基本因素有(ABCD )

A.消费者的个性特点B.购买间距C.年龄D.外界因素

99.发展商标忠诚性的市场策略有(ABD )

A.商标定位B.商标扩展C.商标迁移D.奖励对商标的忠诚

100.某化妆品专卖店给在自己店内一次性消费达800元的顾客赠送VIP卡,以后持卡消费可以享受8.5折优惠。这是应用发展商标忠诚性的市场策略中的( D )

A.商标定位策略B.商标扩展策略C.商标迁移策略D.奖励对商标的忠诚策略

101.进行商标扩展的意义在于(ABCD )

A.可以节省新产品的传播费用B.新产品可以分享成功品牌的声誉C.有助于新产品顺利打入市场D.比较容易地赢得消费者对新产品的忠诚

102.在商标扩展中,用于扩展的商标称为( C )

A.原始商标B.扩展商标C.核心商标D.基本商标

103.影响线性扩展的因素主要有(ABD )

A.核心商标的特征B.扩展商品的特征C.扩展商标的特征D.扩展公司的特征

104.“春兰”本来是空调的商标,随着品牌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春兰洗衣机”、“春兰热水器”,从商标扩展的角度看,这属于( B )

A.类别扩展B.线性扩展C.直线扩展D.同类扩展

105.名牌商品必须符合以下哪些条件?(AB )

A.商品的物化指标达到优质水准B.商品符合消费者的价值观C.商品为高档品D.商品要常做广告

106.态度结构的基本因素有(ABD )

A.认知因素B.情感因素C.记忆因素D.行为倾向性

107.态度的基本功能有(ABCD )

A.调节的机能B.自我防卫的功能C.价值表现功能D.知识功能108.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将态度改变归纳为哪几个基本的路径(BC )

A.直接说服路径B.中枢说服路径C.边缘说服路径D.间接说服路径109.在态度改变的路径中,有一种是把态度的改变看成是消费者认真考虑和综合信息(如广告商标产品的信息)的结果,这种路径是( B )

A.直接说服路径B.中枢说服路径C.边缘说服路径D.间接说服路径110.在态度改变的路径中,有一种是认为消费者对客体的态度改变不在于考虑对象本身的特性或证据,而是将该对象同诸多线索联系起来,如果同肯定的线索联系起来,消费者就可以接受该广告商品是优质产品的结论,反之会否定优质产品的结论。这种态度改变的路径属于( C )

A.直接说服路径B.中枢说服路径C.边缘说服路径D.间接说服路径111.1959年霍夫兰德和詹尼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传播过程的说服或态度改变的模型,该模型描述了说服过程中信息传递所关联的几个重要环节,包括(ABCD )

A.传递者B.意见传播C.目标(接受者)D.周围情景

112.在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中,与“传递者”相关联,可能影响到说服效果的因素有(BD )A.差距B.可信C.警告D.意图

113.在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中,与“意见传播”相关联,可能影响到说服效果的因素有(CD )A.可信B.人格C.差距D.畏惧

114.广告可以成为诱因需要依赖的因素有(ABCD)

A.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B.广告信息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C.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D.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

115.下列哪些方法可能提高广告信息的可信度?(ABCD )

A.保证宣传的客观性B.利用消费者现身说法C.邀请专家学者做专业评价D.邀请名人做广告

116.克服误导性广告的对策有(ABC )

A.健全有关法规,加强执法力度,避免误导性广告出现B.大众自己努力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识别虚假广告的方法

C.在视听各类广告信息时,须作进一步的信息加工,避免错误D.尽量避免接触广告

117.在广告中突出强调自己的商品所具有的特性及优越性,通常是提出事实或进行特性比较。通过展示商品所固有的特性、用途和使用方法等,提供关于商品的事实性信息而使消费者形成一定的品牌态度,这种广告策略被称为(AC )

A.理性诉求策略B.感性诉求策略C.硬销售D.软销售

118.以理性诉求为主的广告叫做理性广告,也称之为(BCD )

A.硬性广告B.理由广告C.理论广告D.说明广告

119.以下各项中,属于理性诉求广告的广告语有(BD )

A.铁达时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B.西门子冰箱:0℃不结冰,长久保持第一天的新鲜C.李宁:把精彩留给自己D.乐百氏:27层净化

120.在以下各个产品的广告中,运用了USP理论的广告有(ABD )

A.农夫山泉:农夫山泉,味道有点甜B.施利茨啤酒:每一只瓶子都用蒸气机清洗过C.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D.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121.消费者的显现需要可能包括不同的方面,但常常有一种需要是主要的,在所有需要中处于支配地位,这种需要称为( B )

A.主要需要B.优势需要C.前端需要D.强力需要

122.根据需要的起源,需要可以分为( A )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C.当前需要与发展需要D.显现需要和潜在需要

123.根据需要的对象,需要可以分为( B )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C.当前需要与发展需要D.显现需要和潜在需要

12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 )提出来的。

A.霍夫兰德B.休曼C.马斯洛D.巴甫洛夫

125.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以下哪些需要?(ABCDE )

A.生理的需要B.安全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126.我们在广告中要不断变换广告主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要,从需要的时间特征来看,这是因为(ABC )

A.需要具有时代性B.需要具有季节性C.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会互相转化D.需要不变,广告主题也要不停变换

127.系统加工理论包括的从属理论有(BCD )

A.启发式加工理论B.功能一致性理论C.认知反映理论D.认知失谐理论

128.理性广告诉求的优点是(ACD )

A.能给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商品特性信息B.表现形式生动,容易吸引消费者的注意C.便于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特性进行比较D.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129.理性诉求的说服效果会受到哪些商品因素的影响?(ABCD )

A.商品的生命周期B.商品的价格C.商品的吸引力D.商品的用途

130.理性诉求的说服效果也会受到很多消费者自身因素的影响,以下哪些有关消费者因素可能影响到理性诉求的说服效果?(ABCD )

A.消费者有关商品的知识和经验B.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C.消费者的购买预期D.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点

131.情绪三因素学说是由( B )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

A.普拉特契克 B.沙赫特 C.R.A利凯特 D.L.L瑟斯顿

132.根据情绪三因素说,情绪的产生是哪几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BCD )A.情感因素 B.刺激因素 C.生理因素 D.认知因素

133.广告中常见的情感纬度有( ABCD )

A.美感 B.亲热感 C.幽默感 D.害怕感

134.美感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艺术的三类。一切符合审美需要的对象都能引起美的体验,如锦绣河山、文艺表现等都极易引起对美的体验,这种体验的特点是( AC )

A.愉悦的体验 B.回忆性的体验 C.倾向性的体验 D.目标性的体验

135.美感的特点有( BCD )

A.公正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阶级性

136.在广告设计中,与以下哪些元素可能与一定的情感体验发生联系?( ABCD )A.广告中的颜色 B.广告语 C.插图 D.电视广告中的广告歌曲

137.以下各项中,属于名人广告中的广告源的是( A )

A.雪碧广告中的明星 B.雪碧广告中的产品 C.雪碧广告中的广告语 D.雪碧广告中的广告制作者

138.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有( ABCD )

A.名人的外貌 B.名人的艺德 C.名人的地位 D.名人的吸引力

139.对于受众来说,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内部条件有( B )

A.名人的专业性 B.名人使用该商品的信任度 C.名人的品德 D.名人与商品类别的一致性

140.以下哪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名人广告效应?( BD )

A.联想学习理论 B.态度改变的协调理论 C.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D.意义迁移模型

141.在“意义迁移模型”中,“意义”指的是( D )

A.广告的内容 B.广告中的产品 C.广告语 D.名人的形象

142.企业形象的产生必须满足哪几个条件?( BD )

A.要有企业形象因子 B.要有企业实态 C.要有企业形象要素 D.要有公众的大脑

143.在以下各项中,属于企业实态范畴的是( ABCD )

A.企业的经济实力 B.经营者的待人处事 C.企业的价值取向 D.企业的产品质量

144.在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企业体范畴?( ABCD )

A.企业的生产规模 B.企业的教育培训 C.企业的管理水平 D.企业的职业道德

145.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有( ABCD )

A.主客观融合性 B.总合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46.企业竞争力的三要素包括( BCD )

A.品牌力 B.形象力 C.商品力 D.销售力

147.在以下几个要素中,哪些属于形象力的表现?( ACD )

A.知名度 B.忠诚度 C.好感度 D.信赖度

148.制约企业形象要素的因素主要有( ABCD )

A.社会环境 B.受众的群体差异 C.行业特点 D.企业的各种对外活动

149.一个完整的企业识别系统包括哪几个基本要素?( BCD )

A.CI B.MI C.VI D.BI

150.以下各项中,哪些是CIS现代系统理论模型的新功能或特征?(ABCD )

A.同一性 B.独特性 C.差别行 D.传播的高效率

151.CIS与CS的区别在于( BD )

A.CIS指的是企业识别系统,而CS指的是“企业形象” B.CIS指的是企业识别系统,而CS指的是“顾客满意”

C.CIS的主体是公众,而CS的主体是企业D.CIS的主体是企业,而CS的主体是公众

152.以下哪些要素是企业理念识别中的基本要素?( BD )

A.工作环境 B.社会使命 C.广告活动 D.价值取向

153.以下哪些要素属于企业行为识别中的对内活动?( AC )

A.内部培训 B.发展目标 C.开发研究 D.市场调研

154.以下哪些要素属于企业行为识别中的应用要素?( ABC )

A.管理制度 B.工作守则 C.考核指标体系 D.企业精神

155.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基本要素?( CD )

A.办公环境 B.产品包装 C.企业标志 D.企业名称

156.以下各项中,哪些属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中的应用要素?( BCD )

A.企业造型 B.办公用品 C.企业建筑物外貌 D.制服

157.行为规范的制定原则有( ACD )

A.系统性原则 B.单一性原则 C.“顾客满意”原则 D.实践性原则

158.在MI中,( BC )与VI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是VI的重要依据。

A.企业名称 B.企业发展目标 C.企业精神 D.企业社会使命

159.企业标志的测评指标包括( ABCD )

A.注意力 B.记忆力 C.喜爱度 D.联想

二、判断题

1.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心脏。( ×)

2.人脑是心理的器官,只要有大脑就会有心理现象产生。( ×)

3.人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就是心理的源泉与内容。(√ )

4.“狼孩子”由母狼抚养,并且在狼窝中生活了多年,回到人间后既没有人类语言,也没有人类的生活习性,主要原因在于他脱离了人类社会环境。(√)

5.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

6.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即个性倾向性。( ×)

7.个性倾向性,向上受制于个性心理特征,向下又制约和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

8.个性心理特征,向上受制于倾向性,向下又制约和影响着心理过程的进行。(√)

9.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W.D.斯科特的《广告理论》一书出版,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

10.个体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

11.个体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设施所表现出的一切脑力活动。(×)

12.不同的人在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构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差异,即个性心理特征。( ×)13.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

14.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会受到内部的和外部的两大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外部因素则产生直接影响。( ×)

15.在通常条件下,广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直接遵循刺激—反应模式。( ×)

16.广告在任何条件下都必然是一种消费诱因。(×)

17.在AIDA的基础上后来又加入了一个因素,形成了AIDMA,加入的这个要素是“记忆”。(√)18.可以进行双向传播的媒体被称为互动媒体,具有双向传播的广告被称为互动广告。(√)

19.等距变量是指变量的不同值之间按照顺序具有相等的距离。(√)

20.等距变量既有量的大小,也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

21.比率变量既有量的大小,也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 ×)

22.总体,是指具有某一类特征的对象全体。有时被称为样本空间。(√)

23.构成总体的个体是人或物。( ×)

24.构成总体的每一个基本元素称为个体。(√)

25.对于广告作品的评奖,每一个广告作品都是一个个体。(√)

26.个体的性质是由其所在的总体的性质决定的。( ×)

27.总体的性质是由其所在的个体的性质决定的。(√)

28.次数分布,是指在同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

29.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称为随机事件,简称为事件。(√)

30.在研究中得到大量的观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概括、分析他们如何反映出研究事物的性质以及尽量简化数据等工作都属于推论统计的任务。( ×)

31.相关的情况可以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 ×)

32.处理调查或实验数据时,常常要面对确认统计值之间差异的问题,如果通过假设检验表明该差异未达到规定的限度,则说明差异主要来源于抽样误差,结论则为差异不显著。(√)

33.费时、费事是结构式访谈的一个最大缺点。( ×)

34.问卷的编制要符合严格的科学要求,具体地说,要在明确目的和要求、欲测的变量及其行为表现等基础上,构建问卷结构。(√)

35.投射测验法最早是一种测定人格的工具,是给被试者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被试者加以解释,从他的解释中推断他的人格特点,后来应用于广告心理学中。属于封闭式提问方式的一种。( ×)

36.评定量表是让回答者给判断指定一个类别等级,在问卷调查中属于开放式提问方式的一种。( ×)37.问卷的信度,是指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38.同一问卷对同一组受测者施测两次,其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越一致,证明稳定性越高,问卷越可靠。(√)

39.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有目的地给被试者某种刺激,以引发他的某种行为反应,从而加以研究,找出某种心理活动的规律,或者说找出事物的某种因果联系。这种研究方法叫问卷法。( ×)

40.在进行实验法心理研究时,实验中受试者的挑选、刺激的呈现(自变量)、反应的测定(因变量)都完全由主试者控制。(√)

41.节目分析器被用来记录被试者对节目的喜欢与否。(√)

42.顺序量表在排列的时候没有采用相等的单位,也没有绝对的零。(√)

43.从心理量表的性质上温度计属于一种等距量表。(√)

44.比例量表有相等的单位,但是没有绝对的零。( ×)

45.引起注意是大众接受广告的开端,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广告的第一目的在于尽可能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

46.与广告信息无关或很少有关的表现方法,势必会转移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注意,它的吸引力越强,就会越背离广告目标。(√)

47.广告吸引力本身,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

48.中等意识水平上的注意表现为询问亲朋好友的想法,或者从很不起眼的刊物中去查找信息。( ×)

49.人们往往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

50.人们倾向于有趣的信息,常常对自身以及自身的各种延伸物感兴趣。(√)

51.仅有产品的广告比带有人物的广告更能吸引人的注意。( ×)

52.广告上的人物,一般来说其性别和职业与广告的内容无关,不会影响广告的效果。( ×)

53.在平面广告中,使用大标题、明亮的色彩都是提高“广告强度”的表现。(√)

54.心理物理学表明,刺激要引起反应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所以在广告中,广告强度越大,越能引起受众注意,广告效果会越好。( ×)

55.在电视广告中,响亮的声音、大屏幕展示更能引起受众注意,这是“变化与活动”这一刺激纬度在起作用。( ×)

56.一般来说,全页广告比半页广告更能引起受众注意。(√)

57.广告信息越新奇,广告效果会越好。( ×)

58.悬念广告利用了注意刺激纬度里的“新奇性”这一要素来吸引受众注意。(√)

59.广告或图片以光、声等形式作用于人的眼睛、耳朵等感官,眼睛、耳朵等有关感官便将外界对象的个别属性的信息传递给大脑,于是产生了观、听等知觉( ×)

60.感觉是对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刺激,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和连贯的现实映像的过程。(√)

61.看完广告之后记住某种信息和改变对商标商品的态度,这是知觉过程最终产生的内隐的反应。(√)62.知觉离不开外界的客观对象,是对外部世界的直接映像。( ×)

63.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的知觉等于各部分的感觉之和。( ×)

64.刺激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主要成分对其余成分的作用,可能影响知觉成什么样的整体。(√)65.知觉推论与思维推论的区别在于:思维推论来源于直接的刺激线索,知觉推论的推论则依据命题。( ×)66.人们常常通过企业的标识、员工行为、企业广告等多方面因素去推论这个企业的品质和档次。(√)67.消费者的潜在需要会驱使人们朝着一定的方向去知觉对象。如果广告的产品能与这以潜在需要结合起来,那么在众多的竞争者面前它就可能优先被消费者知觉到。(√)

68.“赋予作品怎样的意义,受众就会怎样理解”,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 ×)0

69.如果给处于不同情绪之中的被试者描述相同的图画情境,情绪不同只会影响到他们对图片描述的思想的理解,而不会影响对细节的理解。( ×)

70.对于不完全的刺激,知觉倾向于将它充满和完善,这就是知觉组织的封闭性。(√)

71.在照度、距离和位置等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人们对物体的知觉仍旧保持不变的趋势。知觉的这种不变性,称为颜色恒常性。( ×)

72.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白炽灯照射还是彩灯照射,人们对草坪的绿色感觉总是保持不变的,这是视错觉发生作用的结果。( ×)

73.两维平面的图形产生的三维效果是视错觉产生的特殊心理效果。(√)

74.从大小知觉恒常性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对象与周围景物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可指望整个布景让人感受得更加协调,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75.感受性是以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76.可以被感受器感受到的最大刺激值,叫做绝对阈限。( ×)

77.可以被感受器感受到的最小刺激值,叫做绝对阈限。(√)

78.可被感受器觉察到的最大刺激值,称为上阈限。阈限值越低,感受性越高;反之感受性越低。(√)79.差别阈限指的是最大可察觉到的刺激差异量,简称最大可觉差。( ×)

80.差别阈限指的是最小可察觉到的刺激差异量,简称最小可觉差。(√)

81.差别阈限在价格策略的一个应用就是让降价幅度大于差别阈限。(√)

82.差别阈限在价格策略的一个应用就是让降价幅度小于差别阈限。( ×)

83.隐性广告利用了阈上刺激这一原理,让人们在不经意中接受广告信息。( ×)

84.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可以对阈下刺激做出反应,但是阈下刺激难以影响人们的行为。(√)85.一切符合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特性的商品或劳务,都有可能成为一种无条件刺激。(√)

86.如果条件刺激没有被不断强化,这种刺激可能会逐渐消退甚至是走向反面,而且这种消退永远也无法恢复。( ×)

87.南京冠生园在2001年被媒体曝光用陈年馅料做新月饼后,使得冠生园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唾弃,2005年南京冠生园宣布复出,通过积极的措施重保产品优质,逐渐恢复了信誉,这是重新强化了条件刺激促使消费者重新建立条件反射的表现。(√)

88.南京冠生园在2001年被媒体曝光用陈年馅料做新月饼后,使得冠生园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唾弃,2005年南京冠生园宣布复出,通过积极的措施重保产品优质,逐渐恢复了信誉,这是重新强化了无条件刺激促使消费者重新建立无条件反射的表现。( ×)

89.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相比,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90.操作性条件发射方法倾向于更好地解说如何学会适应和控制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要求学习者发现导致强化的反应。(√)

91.经典条件反射方法更适合解释我们如何习得或改变意见、爱好和目的,因为这些改变是通过与引出好感或反感体验的那些刺激联想来实现的。(√)

92.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看作是发现可能解决问题的有意义模式或领会事物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尝试错误的结果,而且所说的发现和领会常常又是突发性的。(√)

93.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与一种刺激的联想,也就是一个刺激与对它所作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系。( ×)

94.联想学习理论就是条件联系学说。(√)

95.根据学习率中“学习曲线”与“遗忘曲线”的特点,媒介在安排广告的播放时,开始时务必用比较小的广告力度,随着人们对商品的认识,逐渐加大广告投放力度。( ×)

96.根据学习率中“学习曲线”与“遗忘曲线”的特点,媒介在安排广告的播放时,可以平均分配播放次数。( ×)

97.在条件反射的泛化中,泛化的程度与两个刺激的相似性密切相关。新刺激与原有刺激越相似,泛化越小;相反,两者的差异越大,泛化越明显。( ×)

98.在条件反射的泛化中,泛化的程度与两个刺激的相似性密切相关。新刺激与原有刺激越相似,泛化越明显;相反,两者的差异越大,泛化越小。(√)

99.条件反射的分化是指对不同刺激作出的不同反应。(√)

100.广告播放频率越高,说明该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好,消费者也会越信任。( ×)

101.新产品上市时,采用密集的广告策略会更容易让受众记忆。(√)

102.把各单个信息编组成熟悉的或有规律的图形、符号、文字语言等会更有利于记忆。(√)

103.直接反映当前对象的是表象,而把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则称为知觉映象。( ×)104.直接反映当前对象的是知觉映象,而把过去感知的对象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则称为表象。(√)105.创造性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

106.想象中的形象可以是过去的、现在和将来的事物,甚至可以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形象,所以说想象是可以完全脱离客观现实的。( ×)

107.创造想象属于一种无意想象。( ×)

108.再造想象属于一种有意想象。(√)

109.在创造性形象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成分简单、机械的联合,从而形成完整的新形象。( ×)110.创造想象是对于广告接受者而言的,而再造想象是对于广告设计者而言的。( ×)

111.再造想象由于不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而没有多大价值。( ×)

112.联想和联觉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 ×)

113.一般来说,儿童的联想大多是身边具体的东西,而成人的联想能以抽象的观念表现出来。(√)

114.在广告中,联想的职业差别非常明显,因而联想率的应用不能忽视各个行业、不同文化、年龄的特点。(√)

115.境联策略是通过背景烘托广告对象的策略。(√)

116.把文字(或外文字母)变换成相关的图形,以达到生动传达文字信息的目的的策略叫做镶嵌策略。( ×)117.将商品的特色突出出来的策略称为转换策略。( ×)

118.认知失谐的产生,与人的过去经验密切相关。(√)

119.反比例。即改变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

120.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也是认知失谐的一种表现方法。(√)

121.认知失谐的强度越大,广告效果会越好。( ×)

122.“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表现实行是“反白”发展出的新变体。(√)

123.在广告中,频繁地重复企业的名称,容易让消费者加深对企业名称的记忆。(√)

124.美誉度是对品质的反映,可以引发认牌购买的积极动力。(√)

125.美誉度的形成完全依赖于企业或商品的品质、服务等客观特性,与其他要素关系不大。(×)126.知名度高的品牌就是名牌。(×)

127.在品牌经营策略中,商家可以在“注重知名度”或“注重美誉度”中选择任意一种,只要具备了其中一种就能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128.“老字号”的品牌独特性主要依赖于它的产品或服务的特色。(√)

129.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上形成良好的形象,就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130.品牌形象有利于对产品产生偏好和更高的评价。(√)

131.品牌形象有利于形成对该品牌的忠诚和认牌购买倾向。(√)

132.在给品牌命名时,猎奇求偏是一种很好的命名策略,可以加深受众对品牌的记忆。(×)133.商标忠诚性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134.当购买间距加大时,商标忠诚性往往会降低;而购买间距小或频繁使用该商品,可能有助于商标忠诚性的增强。(√)

135.在商标扩展中,同类产品的扩展称为类别扩展。(×)

136.在商标扩展中,不同类产品的扩展称为线性扩展。(×)

137.影响类别扩展的主要因素是该商标引起的联想和类别产品之间的相似性。(√)

138.核心商标可以扩展到任意的新产品上,都可以使新产品获得大众的认可。(×)

139.在消费者眼里,商品的价值不仅依存于产品的物理特性,而且依存于消费者的需求、喜好、价值观念等心理一行为因素中。(√)

140.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商标忠诚性会提高。(√)

141.说服的心理实质是态度和行为朝着预定的方向变化。(√)

142.态度倾向性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143.在态度结构的三个基本因素中,情感因素是基础。(×)

144.态度是与生俱来的。(×)

145.消费者对商品越满意,肯定的态度越强,改变其态度的阻力也越大。(√)

146.ELM模型的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说服方法依赖于对传播信息作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低。当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时,边缘说服路径特别有效。(×)

147.当消费者面对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信息时,就会导致边缘线索起作用。(√)

148.当一则广告暴露给大众之后,如果广告信息对消费者足够重要和有趣,产生对信息加工的动机就会越强烈,此时中枢说服路径就会起作用。(√)

149.边缘说服路径所引起的态度变化要比中枢说服路径持久。(×)

150.边缘说服路径所形成的态度可能比中枢说服路径预测后来的行为更好。(×)

151.中枢说服路径所引起的态度变化要比边缘说服路径持久。(√)

152.中枢说服路径所形成的态度可能比边缘说服路径预测后来的行为更好。(√)

153.根据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理论,如果一则广告的内容与受众的初始态度差距太大,可能导致受众怀疑信息源的可信度,而不太可能去改变态度来缓解紧张。(√)

154.根据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理论,广告受众作为“信息接受者”,如果他对自己原初观点的自信度越高,广告可能对他态度改变的幅度越大。(×)

155.根据说服的信息传播模型理论,情境因素对说服过程的影响主要涉及警告和分心。如果原先对其观点的自信度高,预告便有利于态度的改变。(×)

156.所有的广告都能成为购买商品的诱因。(×)

157.“折价三天,机不可失”,这是采取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的策略来加强宣传效果的方法。(√)158.误导引发的错误知觉与主体的期待心理有一定的关系。(√)

159.USP理论是一种典型的感性诉求理论。(×)

160.USP理论的基本前提是视消费者为理性消费者。(√)

161.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源于其消费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有显现的和潜伏的两种形式。(√)

162.需要是个体对维持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条件的缺乏所引起的紧张状态的反映。(√)

163.自然需要是指个体对文化艺术、道德、知识、交往以及劳动等的需求。(×)

164.自然需要是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165.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人类的基本需要中,生理的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

166.需要层次理论在哲学上的缺陷在于过于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而护士了自我的作用。(×)

167.功能一致性过程是指消费者把从广告中所获得的产品性能方面的特点与其心目中理想的产品性能特点相匹配的过程。(√)

168.一般来说,消费者做购买决策时会把产品的所有特性群不加以考虑。(×)

169.消费者有关商品的知识经验越多,越关心商品的技术指标,商品的性能价格比往往是其作出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

170.消费者的认知需要和自我监控是影响理性广告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

171.情绪与情感关系十分密切,在西方心理学中,两者一般不做严格区分。(√)

172.情感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173.两极性是情感或情绪的一个重要性质。(√)

174.积极性的情感反应会导致对广告中特定商标(产品)的积极态度。(√)

175.情感可以从一个客体或现象转移到另一个客体或现象上,产生同类性质的情感体验。(√)176.情感在说服过程中的作用跟受众的精细加工水平密切相关:当受众的精细加工水平较高时,情感直接影响态度的变化;当受众的精细加工水平较低时,情感作用通过影响认知反应,中介着态度的变化。(×)

177.爱的诉求是亲热感体验的一种。(√)

178.幽默广告使人逗笑,使其产生兴奋、愉快等情绪体验。研究表明,逗人发笑的广告容易记忆和更有说服力,因而幽默广告适和使用于任何产品广告中。(×)179.恐惧广告常用于公益广告中,广告的效果和受众对广告的记忆度与恐惧的强度成正比。(×)

180.网络理论是现代关于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理论。(√)

181.在网络理论的基本模型中,思想的基本单元是命题。(√)

182.网络理论告诉我们,在实际中没有纯情感诉求的东西。(√)

183.情感诉求中的关键在于一些概念间的联结,而不只是唤起情感。(√)

184.在广告画面中,颜色的变化与人的情绪体验关系不大。(×)

185.在广告文案中,猥亵词可能使情绪上受冲击,而导致知觉防御机制起作用。(√)

186.有资料表明,广告中的字体与情绪色彩有一定联系:快活的心境往往与角型的和粗体型的字体相联系。(×)

187.在名人广告中名人应该具备的四个要素中,其中“专业性”要素是指名人在表演才能上的专业性。(×)

188.在名人广告中,只要名人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高,广告就能取得好的效果。(×)

189.在拟请名人做商品广告时,应该依据商品类型仔细选择不同类型的名人。(√)

190.名人与产品之间的一致性越高,广告的效果越好。(×)

191.在名人广告中,名人的吸引力越大,广告效果越好。(×)

192.广告中名人的诉说和表演,主要在于取悦受众,可以偶尔有些虚假的成分。(×)

193.态度改变的协调理论指出,原先的态度离中性态度越近,态度越容易变化;态度越极端,变化越难。(√)

194.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企业实态的一种主观反映。(√)

195.大众对企业体的认知、信念和评价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他们对企业体产生其形象的过程。(√)196.公众对企业体外部特征的反映相应于企业形象的“外貌”,决定着企业形象的本质。(×)197.大众对企业实态的主观反映会受到自身需求(利益)、价值观、生活体验等内在因素的制约。(√)198.企业形象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观念形态(心理现象)。(√)

199.社会大众形成企业形象的过程是从信念开始的。(×)

200.企业形象在大众头脑中一旦形成,它就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而持续地保持着。(√)201.在企业形象要素体系中,最受重视的形象要素,称作主形象要素或主形象因子。(√)

202.不是每一个行业都存在形象要素体系的。(×)

203.一般来说,企业形象是自发积累起来的。(×)

204.自发积累起来的企业形象一般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但是这种自发积累起来的企业形象往往比较深刻、集中。(×)

205.企业形象战略这一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

206.行为表现说的主旨是把企业识别的重点,放在企业内外环境沟通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及行为方式上。(√)

207.在企业识别系统的几个基本要素中,BI是主导。(×)

208.CIS与CS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的企业识别系统。(×)

209.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10.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中,VI仅仅限于视觉的传递。(×)

211.BI是一种动态的识别形式,它规划着企业的一切内外活动。(√)

212.任何企业导入CIS的程序都是完全一样的。(×)

213.企业精神是企业发展客观需求的一种能动反映,而不是凭空主观臆造出来的。(√)

214.企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和保证作用。(√)

215.在提炼企业精神时,要注意反映时代的要求、行业的特性和企业的实际。(√)

216.MI是VI的静态形象的表达。(×)

217.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可能对企业视觉识别形成制约。(√)

218.颜色视觉是人类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独特反应形式。( √ )

三名词解释

1.心理个性特征,是指能力、气质、性格上的特点所构成的人们心理上的差异。它受人的需要、动

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的制约。

2.随机现象,即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或观测,其可能结果不止一个,会得到什么样的数据事先也

无法确定,这种现象就叫随机现象。

3.变量,随机现象的各种结果通过一定的数量反映出来,因其不确定性而称为变量。

4.样本在总体中按一定规则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5.随机事件,是指随机现象中出现的各种可能结果,简称为事件。

6.悬念广告,指广告信息不是一次,而是通过系列广告,由粗至细、由部分到整体,或者说,随着

广告系列的发展,广告信息逐渐充实和完善。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 , 多种感受

器的信息加工之后才形成知觉。知觉实际上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活动组成的一个过程。

8.知觉的整体性任何一个客观事物都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当客观事物作为刺激物对人发生作用的

时候,通过感觉器官,大量离散的感觉信息传送至大脑,然后大脑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它们组成某个整体或完形。这种把事物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或完形。

9.所谓知觉推论 , 是指根据线索对客体作出某种结论。

10.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对象歪曲的知觉。

11.条件反射的泛化, 是指当受试者学会对某个刺激作特定反应时 ,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由原有的剌

激所引起 , 而且还可以由类似的刺激所引起 , 这种现象称作条件反射的泛化。

12.知觉映象,在广告的构思过程中,创作人员都要大量地使用具体材料。当素材来自眼前的客观对象,

将当前对象直接反映出来就是知觉映像。

13.再造想象,是指现实中依据语言的描述或图示, 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14.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15.三大联想率,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另一种与它类似的、相反的或接近的观

念的发生。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

16.类似律,是指在形貌和内涵上对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在问卷法中,制定具体细目有哪些要求?

制定具体细目(项目)的要求是:

(1) 明确且易于理解。每条细目所提问题不能含糊不清和有多种理解。例如,“您喜欢喝饮料吗”这样的提问就含糊不清,因为饮料有可乐类、非可乐类、果汁类等。

(2) 提问不可带有暗示。例如,“您不认为广告效果不需要评估,是吗?”与“您认为广告效果需要评估吗?”这两种体温内容相同,却容易让人感觉前者比后者略带暗示。

(3) 避免使用贬词提问, 以防止伤害回答者的名誉与自尊。例如,“见到他人进出星级宾馆,您的心态是妒忌、羡慕?”类似的提问可能使回答者感到不自在。

(4) 在内容上不应有涉及社会不容忍和隐私的细目。比如

2.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有哪些特点?

注意信息的一般动机理论表明,具有某些特性的信息更易支配大众的注意。这些特性是信息的有用性、支持性、刺激性和趣味性(娱乐性)。

(1)信息的有用性或实用价值。对广告信息而言,一切能够帮助消费者作出满意购买决策的信息,都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当产品价格昂贵,又是新的、复杂产品,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存有疑惑, 这些都会驱使消费者产生对有关信息的需求。自然,满足这种需求的广告信息就具有了实用性。

(2) 信息的支持性。也就是说人们往往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产生偏好。人的注意的选择性,用一致性理论来说明,人有一种驱力促使自己对客体产生一致的认知和行为。当认知失谐时,人们会出现不适感,进而试图去减少它。减少失谐的一个机制,就是有选择地寻求支持信息或避免不一致的信息。

(3) 刺激性的信息。有变化才会有信息,而变化的本质是追求新颖性、意外性,这与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好奇性相联系。人们感到厌烦时,往往寻求新颖的、不同寻常的剌激以减少这种厌烦。人类的探究行为发生在环境中出现了新的元素之时, 而完全可以预料的信息则会变得乏味。

(4) 信息的趣味性。人们倾向于有趣的信息, 对自身以及自身的各种延伸物感兴趣。人感兴趣的商业信息是他感受到该商品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好处)。兴趣越浓,越易于注意。

3.简述广告画中人物模特的正效果和负效果。

(1)正效果表现为,有调查表明,带有人物模特儿的广告比仅带有产品的广告更引人注意。明星们在广告中的号召力是不可等闲视之的。鉴于广告上的人物性别、职业与广告的内容有关联,所以,广告画中人物模特儿引起的高注意值就有了积极意义,因此它易于集中指向所联系的广告内容。

(2)人物模特的负效果表现为,如果广告中人物的模特儿与内容无关或关系很弱,那么由它引起的注意,就会离开广告的产品和品牌,而集中指向模特儿本身,其结果是广告至多不过成为一幅供人欣赏的作品,根本起不到其应有的职能作用。

4.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有哪些?

(1)知觉的超负荷。外来刺激超出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时,一部分刺激就会受到心理上的排斥。为了避免知觉的超负荷,知觉自然要进行选择。

(2)选择的感受性。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个性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或有兴趣的对象表现出较高的感受性。

(3)知觉防御。个体表现出对恐惧或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知觉的防御机制告诉我们,在广告的实践中采用恐惧诉求方式应持审慎态度。过度的恐惧体验容易激发知觉防御机制,一旦防御机制起作用,该刺激物就很难成为知觉对象。究竟多大的恐惧强度对说服合适, 尚待研究。

5.试述知觉组织的特性,并简要加以分析。

知觉组织的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近性。在空间上,彼此接近或靠近的剌激物容易归成彼此不同的组。这一原则推广到广告画上,不仅要使图画的对象在空间、时间上接近,而且要力图使所宣传的商品与某些含义结合起来。这样有益于诱发消费者的联想。

(2) 相似性。彼此相似的元素,如在形状上、颜色上、方位上或其他维度上的相似,会倾向于归为一类。一个视觉对象的各个部分, 在色彩、明度、空间方位、运动速度等越相似, 看上去它便越统一。利用这一原则,

经商者们的策略之一是力图通过广告等途径展现自己的产品在操作性能、外貌样式与某种名牌货相类似,从而提高该产品的信誉和地位。

(3) 连续性。是指视觉对象的内在连贯性。

(4) 封闭性。对于不完全的剌激, 知觉倾向于将它充满与完善。这是过去经验对当前知觉作用的一种表现,

即部分剌激作用于感官时,人脑中存贮的信息能够补充该事物的其他部分刺激的信息,以产生一种完形。在广告中,有时设计者利用这种原则特意在画面上空着部分信息,让观看者自己去完善。这一过程的本身,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和快感,多少起到“ 奖励”作用。

6.简述四大联想率的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另一种与它类似的、相反的或接近的观念的发生。这种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接近、对比和类似的观念的联系,被称为三大联想律:接近律、对比律和类似律。后人在亚里士多德三大联想率的基础上又加了因果率,成为现在人们所称的四大联想率。

7.简述认知策略的类型及其主要表现。

认知策略在广告创意中的运用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组织策略;二是视觉策略。

(1)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它既可以统领一个个广告,组成广告系列,也可以在一幅广告创意中统领部件,组成整体或大的单元。前者包括系列广告、“悬念”广告;后者可以表现为“组块”、“高级统领者”、“类比”和“境联”等策略。

(2)视觉策略,旨在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常用的视觉策略有:对比策略、镶嵌策略、转换策略、特征展露策略等。

8.新形象有哪些主要办法?

创造新形象有如下几个主要方法:

(1)把有关各个成分联合起来使之成为完整的新形象。联合是创造性的综合,而不是有关成分的简单机械结合。创造性综合的结果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结构和特定内容的新形象。

(2) 把不同对象中部分形象粘合成新形象。

(3) 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形象。

9.认牌心理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哪些主要步骤?

认牌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步骤:

(1)知名度的获得。即部分品牌从众多品牌中进入到“了解的”行列,于是它们获得了知名度。

(2)美誉度的获得。即获得了知名度的部分品牌进一步深化,消费者相信它们能够提供某种利益或某些利益,并产生好感,这样它们便有了美誉度,成了“可接受的”品牌。

(3)认牌购买。消费者购买后经过消费和使用,感到了满意获得正强化,最后形成了认牌购买即“继续购买”。

总而言之,依据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人们对品牌态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由知名度一一美誉度一一认牌购买的过程。因此,品牌经营策略不仅仅满足于知名度,还必须注重提升美度。只有这样,良好的品牌形象才能形成。

10.如何加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

加强广告信息的可信度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突出广告产品的特点,也不要回避次要特性的不足,即宣传的客观性。(2)实际表演或操作。当人们接触到新产品或不熟悉的产品时,总会有所疑惑。解除疑惑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其观看实际的演示或亲自尝试,为顾客解除疑惑。(3)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当人们对某种产品缺乏知识和经验时,容易受他人影响,心目中的权威最具有影响力,因而借助名人和科学鉴定结果都可能提高可信度。(4)消费者的现身说法。即由普通人介绍自己使用过某商标产品的切身感受,使人听后会倍感亲切,从而减少了广告的强加印象。

11.简要分析商标忠诚性的几种具体表现。

商标忠诚性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选购商标的顺序。依据消费者对商标选择的顺序,忠诚性可分为四类:一是忠诚的连续性,其特征是不管岁月的推移,始终如一地认定某种商标购买商品。二是忠诚的不连续性,其特征是交互购买几种商标。三是忠诚的不稳定性,其特征为由连续购买到不连续购买。四是非忠诚性,即随机购买不同商标的同类商品。

(2)购买比例。用购买比例来标明商标的忠诚性,是指在同类商品的购买总量中,特定商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3)重复购买的概率。是用个人重复购买同一商标商品的概率来表示对商标的忠诚程度。

(4)对商标的偏好。是指用消费者长期对待特定商标的偏好来表示这种商标的忠诚性。

12.试述如何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调整广告诉求策略?

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我们在调整广告诉求策略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考虑消费者的优势需要与广告诉求点的选择。广告的作用就是在商品的特性与消费者的优势需要之间建立最佳匹配,根据商品特性和目标消费者的优势需要选择恰当的广告诉求点,是广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要对不同消费群体运用不同的广告策略。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消费者可能有不同的兴趣,如何对不同兴趣的消费者进行广告宣传,直接影响广告的效果。为此,广告主题适合他们的特点和兴趣,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3)要根据消费者的动态需要变换广告主题。所谓动态需要,指的是需要的时间特征。从宏观方面说,人类需要的内容、水平和满足需要的方式,都制约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即需要具有时代性。自然季节的变化也明显影响到需要的变化,即需要具有季节性。从微观方面说,优势需要与非优势需要会相互转化。因此,要根据需要的这种动态特征不断更换广告主题,才能达到预期的促销效果。

(4)根据竞争对手的广告主题选择适当的广告诉求点。广告要善于从众多竞争对手的产品中,寻找尚未被占领的位置,从而期待未来的消费者能被该产品所吸引。

13.广告元素的情感诉求有哪些?

(1)颜色的情感诉求(2)情感词与广告语的情感诉求(3)插图的情感诉求(4)广告歌的情感诉求(5)字体的情感诉求

14.影响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首先,从名人与商品之间关系的角度说,包含两个方面:

(1)该名人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即受众的熟悉程度与喜欢程度对广告效果有较大影响。

(2)名人与商品之间的一致性。名人与商品之间一致性高,会出现名人的正效应;一致性差或无一致性,可能导致名人的负效应,即不如无名人的广告效果。

其次,从名人的吸引力角度看,一般来说,漂亮的名人推荐有关吸引力的商品,会增强消费者对名人的喜欢度和信任度。有关研究说明,广告源的吸引力确实影响受众对广告的注意力和喜欢度,但是这种积极情感并没有转化为购买行为,甚至对购买意向也没有产生影响。

再次,从受众的心理角度看,受众是否相信名人实用该广告商品对广告效果有很大影响。经研究推断,名人使用该广告中商品的信任度是中介名人广告效果的心理机制。同一个名人为多个商品做广告,已是屡见不鲜。研究证实,随着名人推荐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名人的信任度、喜欢度及其广告态度也随之下降。15.认知失谐有哪几种广告表现形式,请加以说明。

认知失谐的广告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反物态。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完全不同的事物巧妙地组合成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事物。运用“反物态手法”时,事物的结合应该自然,有所过渡,而不是生硬拼凑。相结合的事物也应具有一定的关系,或相似,或相反,或接近,这样使受众容易产生联想,理解广告的意思。

(2)反比例。是指改变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正常的比例关系,使之扩大或缩小。通过反比例手法,突出商品的特点,给人以深刻印象。用“反比例”设计广告时,要特别注意整个广告画面的平衡协调、比例的改变适当,不致让人产生轻重失调、倾斜的感受。

(3)反时空。指将不可能同时同地存在或发生的事物、情境,以某种方式同时地呈现出来。如“反空间”形式,可以表现为物体的扭曲变形、位置的倾斜颠倒、运动方式的反常等。

(4)合成艺术。指将商品通过某种方式“注入”到人们熟知的艺术作品中去,构成新的整体。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被“注入”的商品或品牌的特性、形象等应与艺术品的特性、形象相一致至少不相抵触才可能使商品在某种程度上从该艺术品中获得好感,否则可能导致相反效果。

(5)“反白”如通常的报刊广告印刷中的黑底白字、“红底白字”、“蓝底白字”等多种变体。

此外,“空白”、悬念广告、双关语中的同音异字等也是认知失谐的表现形式。

16.广告能成为诱因,主要依赖哪些因素?

广告能成为诱因,主要依赖于以下四个方面因素:

(1) 广告信息本身与消费者的潜在需要有关。这种信息或者从正面指明该广告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什么需要,或者从反面提示,如果不满足某种需要将会导致什么不良后果。

(2) 广告信息源有较高的可信度。广告中任意一点偏私的线索,都将使信息源的可信度受限而导致说服的失败。

(3)广告给消费者以积极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的直接效果是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广告中的强加印象,抑制逆反心理的产生。

(4)激化广告气氛或情境。为了有助于广告的促销作用,广告中可以采取“激化”策略,如采用“存货有限,从速购买”等广告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广告的宣传起到促进作用。

五案例分析要点

1.如何提高记忆的信息量。(分析几则作品,分别是如何提高注意信息量的)1把信息编组成块2

增加信息的维度3利用视觉的记忆优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1929224.html,P理论

正确了解USP理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USP理论是指的独特的销售主张或销售点。根据USP理论,选择什么样的产品特性加以传播,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关系很大。

(2)任何商品都有很多特性,但消费者能记住的东西很有限。只有找出什么是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的效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史》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为心理学的诞生奠定科学基础的领域中,不包括的是: A. 神经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B. 脑机能的研究 C.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D. 行为规律的探讨2、文艺复兴的实质是: A. 人性化运动 B. 人文主义运动 C. 文化运动 D. 宗教化运动3、关于17 到19 世纪的心理学思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英法两国以经验主义心理学为主要特征 B. 经验主义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 C. 理性心理学以官能心理学和统觉心理学为形式 D. 统觉团这一概念反应了经验主义的心理学思想4、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是: A. 冯特 B. 华生 C. 弗洛伊德 D. 奈瑟5、提出倾、外倾两种心理类型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弗洛伊德 C. 阿德勒 D. 弗洛姆6、阿德勒认为,人的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是: A. 本我 B. 自卑及其补偿 C. 超我 D. 自我7、马斯洛认为,考察人性应当更加关注于研究: A. 自我实现的人 B. 平常的大众 C. 神经

症病人 D. 超人8、勒温认为, 心理生活空间是指: A. 影响行为的环境 B. 影响行为的人格特征资料Word C. 人的居住空间 D. 影响行为的所有事实总和 9、罗杰斯认为,可促进成长的治疗氛围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中,不包含: A. 真诚一致 B. 同理心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建议10、阿德勒认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品质是: A. 优越感 B. 社会兴趣 C. 攻击本能 D. 利比多11、罗杰斯认为,不能促进个体成长的氛围形成的是: A. 共情 B. 接纳 C. 无条件积极关注 D. 指导12、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符号学习理论13、斯金纳把华生研究的行为称为: A. 操作行为主义 B. 目的行为主义 C. 新行为主义 D. 应答性行为14、在华生看来,说话、写字和打棒球属于: A. 外显的习得行为 B. 隐的习得行为 C. 外显的非习得行为 D. 隐的非习得行为15、以下不属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实验心理学期末汇总

一、名词解释 1.2负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作 用。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则被称为负启动效应(negative priming effect)或抑制性启动效应(inhibitory priming effect) ●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1966)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 的。 ●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却是由Tipper的研究而开始的。 ●Tipper等指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步加工(即目标激活)。 –另一种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 Tipper的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象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 2.3负近因效应 指的是在单词自由回忆的测试中,近因部分的单词回忆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忆率。 负近因效应的特点:在最后的自由回忆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几个单词的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渐近线;而在各个系列的立即自由回忆中,同样的这些单词的回忆成绩却最好。 Craik对负近因效应的解释:近因部分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从而导致从短时记忆中消失。 3.2中文屋剧情 实验设计:设想被试是剧情的主要角色,一个人被锁在一间屋子里,经过门的缝隙看到一张卡片,上面写两个汉字;屋子里有一堆写着汉字的卡片,也有一些用英语写的说明书,告诉被试怎么从门缝得到的符号去匹配屋里已有的卡片上的符号。根据英文说明书描绘的模式与形状来进行匹配,把正确的符号卡片从一堆卡片中跳出来,从门缝扔出门外,这样的过程不断的重复,逐渐地被试挑选符号的过程会进行的相当快。 用人工智能的语言来说,屋子外面的人是计算机的使用者,被试则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输入屋子里的中文符号是问题,有屋子里扔出来的符号是答案,英语说明书就是计算机程序。对计算机的使用者来说,似乎能理解中文,因为给出的答案的恰当的。然而如果想象自己在剧情中就会清楚的了解,所做的一切只是遵循英语说明的某些规则行事。 Searle的思想实验证明了即使通过Turing 检验也不一定说明计算机能思维。赞成弱的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发起挑战。 4.2特征整合论 5.2Turing检验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重点(精)(新)

第一章绪论 1、把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①就其内容而言,西方心理学史属心理学学科范畴。 ②该学科的性质是历史科学,而不是理论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2、理解西方心理学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①新的心理学实验事实与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 ②心理学知识资料的积累与已有的心理学理论突破之间的矛盾。 ③心理学发展中分化与综合之间的矛盾。 外部条件:①生产实践需要和科学发展水平。 ②哲学思想观点。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试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及其发展的逻辑线索。 基本问题:灵魂的本质,即心身关系、心物关系 逻辑线索:以原始宗教神话中万物有灵论观念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以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两种心理学思想为主干; 以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为总汇; 以亚历山大城学派的生理心理学思想为补充;以官能心理学的形成成为归宿。 2、了解德谟克利特原子论、柏拉图理念论的思想及其对后来心理学有何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质, 无数的原子永远在无限的虚空中向各个方向运动,相互冲击,形成漩涡,产生无限的世界。原子不可分割,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的差异。 (影响 : 柏拉图理念论:①承认思维的能动性、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以回忆的方式最原始的表现了天赋观念和内省法; ②触及到主体和客体、先天和后天、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互动关系; ③指出心理活动包括理性和非理性部分,两者既统一又矛盾着;④相传是欧洲最早提出知、情、意三分法的雏形;⑤第一次描述了接近和相似两条联想律;⑥觉察和感觉的相对性和对比、情感两极性以及梦和欲望的关系等。(影响 : 3、理解亚里士多德生机论思想的成就及其对后来的心理学影响。 成就:①首次提出心理是有生命体活动的形式和功能; ②坚持身心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和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③提出发生学的观点、进化的思想和比较心理学的研究形式; ④提出心理结构的知、意二分法;⑤发现联想的三定律;⑥发现亚里士多德错觉;⑦触及到视觉后象、感觉阈限、感觉相互作用和适应、对比等; ⑧对记忆、梦和欲动等心理现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影响 :①建立了一个知识体系, 关于灵魂的研究可在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方面都同关于活动的机体的研究发生关系。②界说了灵魂的性质及其活动。③具体描述了人类的经验和行为。 (P47 第三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1、了解中世际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观点与代表哲学家 ·阿奎那经院哲学观点:重视理智和抽象功能,把心理视为一个系统,承认知、情、意、行的相互依存性等方面有正面意义。但存在理智主义、温和唯实论和神学目的论的倾向。 ·伊本·阿尔·海塔姆:视觉心理学思想,以光学决定论为基础,提供了科学解释视觉形成的某些根据,创造了机械决定论产生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

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_1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应用心理学专业 11 级心理学发展概要 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 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 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 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 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 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 多学科研究的推动 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 人的心理就像一 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 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2. 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 则控制的 3. 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 可能性 4. 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 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 实验 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 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 1 / 16

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 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 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 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 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 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 机械论精神 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苏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的思想(189) 1. 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 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 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3. 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 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视为人生的追求、视 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 习的论述(208) 1. 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 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 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3. 柏拉图认为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更近地接近知识,最彻 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 才能达到 4. 因此回忆是死亡练习 1. 2. 3. 4. 5. 6. 1. 2. 主张按自然生活自然指自然的理性规律 按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服从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人 的角色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却可以控制对命

朱莹 实验心理学笔记

北大朱滢《实验心理学》教材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l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l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l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几个自变量同时并存的情形下所概括的实验结果比从几个单独实验所概括的结果更有价值,更接近生活实际。 l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

(完整word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强调这是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出发点。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的一种思潮。早期的认知心理学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它的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8.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9.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看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0.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期末实验心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自变量 即刺激变量或独立变量,是实验者在研究问题,实施实验时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决定着被试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因变量 又叫依存变量,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假定它是随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 控制变量 心理实验中,能够影响因变量的改变,但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某些因素,有时称为额外变量。实验时要对其进行控制,否者不能清晰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操作定义 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 自变量的混淆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为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是自变量的混淆。 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是指,一个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一个自变量的每一个水平上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着自变量的交互作用。 基线 被试的因变量不受自变量和其他额外变量作用的水平。它是评估自变量是否产生作用的基准和对比。 霍桑效应 霍桑效应-是指新异的工作条件对工作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实验者效应 因主试以某种方式有意或无意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称为实验者效应。实验的内部效度 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实验的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他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 心理物理学. 它探讨了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测量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函数关系,以及指定达到正确测量的实验方法。 心理物理法 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如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 感觉阈限 又称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种。操作性定义为:有50%的试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完整版)心理学史历年真题复习

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心理学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 1. 倡导教育万能论的是( ) A.狄德罗 B.爱尔维修 C.卢梭 D.拉美特利 2. 赫拉克利特认为代表万物根源的是( ) A.火 B.数及其关系 C.无限者 D.水 3. 近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的鼻祖是( ) A.洛克 B.休谟 C.孔狄亚克 D.巴克莱 4.《人类悟性新论》的作者是( ) A.笛卡尔 B.黎德 C.莱布尼茨 D.司徒亚特 5. 弗兰西斯?培根出版他著名的著作《新工具》的年代是( ) A.1561年 B.1626年 C.1620年 D.1720年 二多项选择题 6. 奥古斯丁认为灵魂的功能有( ) A.认识 B.自觉的记忆 C.理智 D.意志 7. 赫尔巴特认为,观念与观念的结合方式有( ) A.理解 B.感情 C.意识 D.意志 8. 具有进化论思想的学者包括( ) A.斯宾塞 B.阿那克西曼德 C.达尔文 D.戈尔登 9. 卡巴尼斯提出的理论或是概念包括( ) A.神经阶层说 B.感官分工说 C.内部感觉 D.神经特殊能力说 10. 洛克把外物的性质分为( ) A.个别性 B.特殊性 C.原始性 D.次起性 三填空题 11.1904年,霍尔的重要著作《青春期》出版了,这是系统地研究

心理学的第一部专著。 12.亚里士多德把心理功能分为和两大类。 13.布伦塔诺主张心理学不是研究心理的,而是研究心理的。 14.铁钦纳将和结合起来,创建了独特的。 15.华生曾说,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为和。 16.托尔曼指出有两种中介变量对解释动物行为有用,它们是变量和变量。 17.莱布尼茨将最不明白的观念叫,最明白的观念叫。 四名词解释 18.生活风格 19.顿悟说 20.符茨堡学派 21.统觉作用规律 22.复合感觉 五简答题 23.荣格的无意识理论 24.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有哪几个等级 25.感觉主义认识论和感觉主义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26.什么是似动现象,格式塔心理学用它说明什么。 六论述题 27.美国心理学机能主义的理论基础. 28.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 1—5;B A D C C ; 6—10;BCD AC AC AC CD; 11;青少年;12;认识,动求;13;感觉、判断等内容,感觉判断等活动; 14;内省,实验,实验内省法;15;刺激,反应;16;需求,认知;17;微觉,统觉。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考试 心理学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原子论者中提出“四根说”的是( ) A.恩培多克勒B.赫拉克利特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实验心理学上

0273《实验心理学(上)》2013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题型有: 1、正误判断 2、简答题 二、重点复习内容 1、实验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非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2)科学证据的标准 1)以事实为依据的(empirical) 2)客观的(objective) 3)系统的(systematic) 4)经过控制的 (controlled) 2、心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及评价 (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纵、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因变量:又称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被试被观测的方面,即实验中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 控制变量:又称为无关变量或额外变量、参变量,是研究者在实验中要努力控制的,否则,它就可能混淆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什么要给变量建立操作定义。 1)经常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变量,必须操作定义化后,才能进行实验。 2)知道所用的定义,人们更容易重复结果。 3)再定义,看结果是否改变。 (3)心理学实验的评价:心理学实验的评价一般是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的。 信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可靠性,或者说,用同一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信度可细分为不同类别,如复本信度、重测信度等。 效度是指实验研究中因变量的有效性。当的确是自变量而不是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效度分为内部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等。 (4)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内部效度与外部效度有何不同。 内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指系统误差的大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也就是实验研究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条件以外的程度。 3、变量的类型与设计 (1)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因变量有哪些种类。 1)反应的准确性 2)反应的速度

历年心理学史(自学考试)模拟练习

浙江省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19世纪最初的几十年间,神经生理学对科学心理学影响最大的学说是缪勒的____________。 2.费希纳发展了____________,为实验心理学开辟了道路。 3.被国际心理学界誉为“德国心理学界的老专家”的是____________。 4.布伦塔诺把意动基本上分为三类:(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确定动物和人类的表情在发生上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__。 6.卡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个是____________;第二个是____________。 7.吴伟士提出了动力心理学,认为人的活动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8.麦独孤在情绪心理学上的贡献表现在他对情绪进行了分类:一种是____________;一种是____________。 9.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 的满足,而阿德勒心理学的重心在于____________的实现。 10.卡丁纳根据人类学的考察,强调____________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的主 要代表。( ) A.洛克 B.霍布斯 C.哈特莱 D.休谟 2.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不论空间知觉还是时间知觉都是与生理过程相对等的,这种理论被称为 ( ) A.身心对应论 B.同型论 C.因果论 D.身心平行独立说 3.斯金纳通过实验得出的学习规律有:习得反应、条件反应和( ) A.练习律 B.效果律 C.抑制和消退律 D.泛化和消退作用 4.詹姆斯的____________给美国的心理学特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 A.构造主义 B.实用主义 C.行为主义 D.工具主义 5.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动物和人的心理具有( ) A.本质的区别 B.微小的差别 C.种类的差异 D.心理的连续性 6.以屈尔佩为首的符茨堡学派进行了一系列关于____________的实验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理论。( ) A.知觉 B.思维 C.记忆 D.注意 7.莱布尼茨在论述身心关系时,提出了____________主张。( ) A.预定和谐说 B.身心交感论 C.心物平行论 D.身心平行对应论 8.____________认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是有差异的。( ) A.费希纳律 B.韦伯定律 C.强化律 D.贝尔——马戎第定律 9.华生曾说,给他一打健全的儿童,他可以任意把这些儿童训练成他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这反 映了他的心理学主张是( ) A.环境决定论 B.本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种族歧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 1、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得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得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就是脑得机能,脑就是心理得器官。人得心理得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反映。 5、神经系统就是心理活动得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得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与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得。 7、心理学得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是心理学得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她主张用实验得方法来分析人得心理结构,因此,她得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得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就是玄妙得不可捉摸得,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得行为,主张行为就是“刺激-反应”得联结,因此她得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就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就是从德文而来,意思就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得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与”,强调从事物得整体来研究心理。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她提出要用精神分析得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得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与发展起来得一种心理学思潮与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得第一势力)机械得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得第二势力)本能得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得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得支配,具有个人发展得潜能,强调这就是理解人得心理与行为得出发点。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得一种思潮。早期得认知心理学就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得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得角度研究人得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得行为,必须研究它得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得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知识得获得、贮存、提取与应用得过程。 8、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指向与集中。 注意得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得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9、注意得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得,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窗外得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得,并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得,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瞧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0、注意得品质:注意得广度、注意得稳定性、注意得分配、注意得转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