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渠晓军第3课时备课第6章复习

渠晓军第3课时备课第6章复习

渠晓军第3课时备课第6章复习
渠晓军第3课时备课第6章复习

学科组数学年级八年级学科数学备课人王翠华使用人渠晓军

1

2

3

四小结

第3题

5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单元以“童年”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塑造了乡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稚子弄冰》绘声绘色地表现了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村晚》一诗是诗人即景而写,写出了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拿着短笛随意吹奏的场景,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萧红用诗意的语言,写出了祖父的园子给自己的童年带来的快乐。《月是故乡明》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眷恋故乡的真挚情感。《梅花魂》通过五个小故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口语交际围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习作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成长历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在习作中能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句子的朗读,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珍贵。 《古诗三首》3课时 《祖父的园子》2课时 《月是故乡明》1课时 《梅花魂》1课时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1课时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小学数学备课要求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对小学教学常规的若干规定,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我校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小学数学备课要求。望全体数学老师认真贯彻执行! 教学计划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 二、教学本册教材要采取的教学措施(参见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的编写特点,再加上自己对每一个知识点要采取的教法。) 三、教学本册教材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 全册备课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三、教学中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分析(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五、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单元就可以) 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教学内容。 2、教学重点、难点。 3、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1、知识与技能。 2、数学思考。 3、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四、课时安排(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具体到每一节课就可以) 五、单元自测分析(主要从本单元测试的基本情况、教学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典型解剖、补救措施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课时备课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九年级英语Unit2第3课时教案

Period 3 Grammar Focus - 4c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习掌握新词汇:wonder, tie, spend, the Water Festival, Lantern Festival, one…the other…,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2.理解掌握课文重点句子: a. What fun the Water Festival is ! b. How delicious the food is! c. I wonder if they will have the race again next year. d. I wonder whether June is a good time to visit Hong Kong. e.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how our love. f. We don’t have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g. It is also a good idea to help parents to do something instead. 3. 能够使用宾语从句和感叹句进行练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展示重要句子,让学生进行语法的总结归纳;然后通过任务型教学法,使得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着更深的理解,并且在之后的写作中尝试使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西方节日的谈论,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what 和how 引导的感叹句。 2.学习并掌握宾语从句。 【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宾语从句和感叹句。 【教学步骤】 Step 1. Presentation 1. Pay attention to these objective clauses. 1. I know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泼水节非常有趣。 2. __________ they’ll have the races again next year.我想知道明年他们是否还会比赛。 3. I wond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知道六月是不是去香港旅游的好时候。 4. I believ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相信四月是泰国最热的月份。 Keys: 1.the Water Festival is really fun 2.I wonder if 3.whether June is a good time to visit Hong Kong 4.April is the hottest month in Thailand Pay attention to these exclamatory statements. 1. _________ the Water Festival _________!多么有趣的泼水节!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ere!多么奇异的龙舟队啊! 3. ___________ the dragon boats were! 多么可爱的龙舟啊!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Hong Kong!香港的食物是多少美味啊! Keys: 1.What fun, is 2.How fantastic the dragon boat teams! 3.How pretty 4.How delicious the food is Step 2. Grammar Focus

12.3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

12.3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 ◆随堂检测 1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中线的总条数为_________. 2.如图 ,已知线段AB ,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1 2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 、 Q ,连结CQ 与AB 相交于点D ,连结AC ,BC .那么:(1)∠ ADC =________度; (2)当线段460AB ACB =∠=,°时,ACD ∠= ______度,周长= 3 如图,在△ABC 中,∠C=90°,∠B=1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于D ,BD=8,则AC=__________. 4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BAC=120°,EF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BC 于F ,交AB 于E .求 证:FC BF 2 1= . ◆课下作业 1.等边三角形两条中线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为_________. 2.如果三角形一边的中线和这边上的高重合,则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3.如图,已知△ABC 和△BDE 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E =CD . 4.如图,已知P 、Q 是△ ABC 边BC 上的两点,且BP =PQ =QC =AP =AQ .求:∠ BAC 的度数. C B D A Q D C A B E

5.(1)如图7,点O 是线段AD 的中点,分别以AO 和DO 为边在线段AD 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OAB 和等边三 角形OCD ,连结AC 和BD ,相交于点E ,连结BC .求∠AEB 的大小; (2)如图8,ΔOAB 固定不动,保持ΔOCD 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将ΔOCD 绕着点O 旋转(ΔOAB 和ΔOCD 不能重叠),求∠AEB 的大小. ●体验中考 1.如图所示,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点是AC 的中点,延长BC 到E ,使C E C D =, (1)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D 点作DM BE ⊥,垂足是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BM EM =. 2.如图,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 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结PQ .以下五个结论: ① AD =BE ; ② PQ ∥AE ; ③ AP =BQ ; ④ DE =DP ; ⑤ ∠AOB =60°. 恒成立的有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A C D A B C E D O P Q

《整式乘法》(第3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 1.4整式的乘法 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2.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的法则的推导及综合运用. 3.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运算的算理的理解. 难点: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新知】 图1-1是一个长和宽分别为m ,n 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a ,b ,所得长方形(图1-2)的面积可以怎样表示? 1:长方形的长为(m +a ),宽为(n +b ),所以面积可以表示为)()m a n b ++(. 2: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四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mn ,mb ,an ,ab ,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mn mb an ab +++. 3: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上下两个长方形组成的,上面的长方形面积为b (m +a ),下面的长方形面积为n (m +a ),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n (m +a )+ b (m +a ).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nm na bm ba +++. 4: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左右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左边的长方形面积为m (b +n ),右边的长方形面积为a (b +n ),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m (b +n )+ a (b +n ),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mb mn ab an +++. 总结并板书,由于求的是同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于是我们得到: )()m a n b ++(=()()n m a b m a +++=()()m b n a b n +++=mn mb an ab +++. 引导学生观察理解这个等式,式子的最左边是两个多项式相乘,最右边是相乘的结果. m m n a n 图1-1 图1-2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备课教案 教材简析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 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会实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体会人民币在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爱护人民币。 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通过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水平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通过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加深对人民币的理解,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实行爱护人民币和保护环境的教育。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水平。 全册课时: 59课时

第一单元:理解图形(二) 单元简析 单元教学内容:理解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 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用数学交流的水平。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单元理解图形(二) 第一课时:理解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水平、动手操作水平和用数学交流的水平。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1、1、呼乐学口号我学习我快乐 2、导入 (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板书课题理解平面图形 4、预设评价这个节课看哪个同学表现好,学习认真,我们评他为学习星 二、自学探究快乐学习 1、出示目标及自学指导: (1)、学习目标:口述学习目标 (2)、自学指导: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不同点: 共同点: 2、学生自学,教师巡查。 (1)、学生借助文本,按自学指导实行自主学习。 (2)、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点拨,即时发现优点,即时表扬。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

电子备课第一单元教案(单元备课) 学科:语文年级:六主备人:李俊执教人:李俊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李俊第1 课时,总第3 课时

复返!著名作 家朱自清先生 也曾在他的文 章中表达了这 样的感叹,这 节课就让我们 一起来感受时 间的匆匆。板 书课题。 把课文读正确 读准词语:匆 匆、遮挽、徘 徊、蒸融、凝 然、茫茫然、 伶伶俐俐涔 涔、潸潸、遮 挽。 时间是个看不 见,摸不着的 东西,它的流 逝更是难以描 写,可作者是 运用什么样的 语言把它描写 得如此生动, 活泼呢?(作 者用了排比的 方法写出了时 间匆匆而过; 作者用了拟人 的方法写出了 时间在我们没 有察觉的时候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播放课件6): 说: “我觉得一一” 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播放课件7): 说:“我觉得一一” 读。(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写:联系自己的生 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一句。说:体会到了什 么? 读。(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 一句。说:体会到了什么? 读。(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就溜走了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 1、时光就是这 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以前浪费时间,惭愧!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2、作者又想到 了什么 呢?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4整式的乘法第3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4 整式的乘法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多项式乘法的意义,会利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运算. 过程性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及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注意运算中的“漏项”“符号”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图1是一个长和宽分别为m,n的长方形纸片,如果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a,b,所得长方形(图2)的面积可以怎样表示? 二、探究归纳 1.探究活动一 内容: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上题中大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发现: 方法一:长方形的长为(m+a),宽为(n+b),所以面积可以表示为(m+a)(n+b); 方法二: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四个小长方形拼成的,四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mn,mb,an,ab,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mn+mb+an+ab; 方法三: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上下两个长方形组成的,上面的长方形面积为b(m+a),下面的长方形面积为 n(m+a),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n(m+a)+b(m+a),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 nm+na+bm+ba

方法四:长方形可以看做是由左右两个长方形组成的,左边的长方形面积为m(b+n),右边的长方形面积为 a(b+n),这样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表示为m(b+n)+a(b+n),根据上节课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结果等于 mb+mn+ab+an 结论1 (m+a)(n+b)=n(m+a)+b(m+a) 或(m+a)(n+b)=m(b+n)+a(b+n) 或(m+a)(n+b)=mn+mb+an+ab 2.探究活动二 内容:教师设置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 1.你能说出(m+a)(n+b)=n(m+a)+b(m+a)这一步运算的道理吗? 2.结合这个算式(m+a)(n+b)=mn+mb+an+ab,你能说说如何进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吗? 3.归纳总结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结论2 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1计算: (1)(1-x)(0.6-x) (2)(2x+y)(x-y) (3)(-2m+n)2 议一议:计算中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1.两个多项式相乘,是把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与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要注意不要漏乘. 2.进行乘法运算时,要注意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 3.两个多项式相乘,它们的积是和的形式,在没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是这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注意检查. 三、交流反思 教师提问: 1.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和思想方法? 2.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 1.知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2 My family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2 My family第二 课时教案 三年级英语下册Unit2myfamily第二课时教案 Unitmy family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教学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woman,mother,mom. 2、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o’sthatwoman?She’sanewteacher.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3、能够听音跟唱本课chant。 4、培养学生懂礼貌的好习惯,学会感恩。 三、教学重点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woman,mother,mom. 2、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o’sthatwoman?She’sanewteacher.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四.教学难点: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o’sthatwoman?She’sanewteacher.并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 五.教具:卡片、PPT

六.教学方法:comunicating.Reading.co-operation.Discussion. 七、课时类型:新授课 八、课时 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教师出示chen jie的图片问学生:who’sthisgirl?让学生回答:She’schenjie.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分别出示father,mother的图片,问学生:who’sthatman?引导学生说出:He’schenjie’sfather.She’schenjie’smother.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father,dad,mother,mom,man,woman,让学生把这些单词卡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 4、教师:Thereare4peopleinchenjie’sfamily,too.Doyouknowwhoarethey?可先让学生猜,再出示图片教读单词:grandfather,grandmother,brother,sister,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形成familytree.(注:教师向学生说明grandpa,grandma多用于口语中。brother,sister不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1.1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 教案设计

课时课题:第一章第一节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初步了解反证法的含义,并能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3.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难点:反证法的含义,利用反证法证明简单的命题. 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节应用“启迪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释疑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形成结论,并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所得知识,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关注了问题的变式与拓广,引领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生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就是“等边对等角”。 生2:“三线合一”。 生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两腰上的中线相等,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师:非常好!同学们概括的很全面。那么对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 生:题设:等腰三角形。结论:两底角相等。 师: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么?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生:完全成立,可以证明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成问题串是为引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埋下伏笔。学生独立思考是对上节课内容有效地检测手段。 第二环节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师:以前我们通过改变问题条件,得出了很多类似的结论,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思考问题,这也是获得数学结论的一条途径.比如“等边对等角”,反过来成立吗?也就是: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下面我们来一起证明一下这个结论。请同学们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完成证明命题的前两步。找一个同学黑板板书。 生:已知:如图,在△ABC 中,∠B=∠C , 求证:AB=AC , 师:同学们完成的很好,下面怎样来完成证明过程哪?(停顿一下,给学生思考时间。)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证明“等边对等角的”? 生1:作辅助线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使AB 与AC 成为对应边就可以了。 生2:由前面定理的证明的方法,通过作BC 的中线,或作∠A 的平分线,或作BC 上的高,都可以把△ABC 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C B A

14.1《整式的乘法》第三课时教案

14.1整式的乘法(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展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过程. 也可以这样考虑: 当X=m+n时, (a+b)X=? 由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知(a+b)X=aX+bX 于是,当X=m+n时,(a+b)X=(a+b)(m+n) =a(m+n)+b(m+n) 即(a+b)(m+n)=am+an+bm+bn =am+an+bm+bn 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方式,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此内容.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 (1)(x+2y)(5a+3b);(2)(2x-3)(x+4); (3)(x+y)2;(4)(x+y)(x2-xy+y2)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具体应用,通过教师演示向学生提供严格的书写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训练.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例题2:计算以下各题: (1)(a+3)·(b+5); (2)(3x-y) (2x+3y); (3)(a-b)(a+b); (4)(a-b)(a2+ab+b2) 解:(1) (a+3)·(b+5) =ab+5a+3b+15; (2) (3x-y) (2x+3y) =6x2+9xy-2xy-3y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6x2+7xy-3y2(合并同类项) (3)(a-b)(a+b) =a2+ab-ab-b2 = a2-b2 (4)(a-b)(a2+ab+b2) =a3+a2b+ab2-a2b-ab2-b3 = a3 -b3 例题3: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a-4)其中a=2/17 解:(2a-3)(3a+1)-6a(a-4) =6a2+2a-9a-3-6a2+24a

小学五年级英语 5AUnit2第三课时教案

5AUnit2第三课时教案 五年级英语教案 第一部分简要提示 ●一、年级:五年级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课题:A new house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内容:单元Part E、F、H ●六、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句型What’ s in/ on/ under/ behind …?及其回答There is a… in/ on/ under/ behind…./ There are some …in/ on/ under/ behind…。 2.能正确掌握词汇的用法. 3.熟读对话,并初步改编或扩充本单元所学的对话。 4. Say a rhyme“Do you like my house?” ●七、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综合运用本单元前两课时的内容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第一步:热身和复习 1.T: Boys and girls,nice to see you again. Before we start our lesson, let’s enjoy a rhyme first.同学们,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儿歌吧。PPT3

2.T: Now, look at the picture of the text and answer my questions.下面请大家看屏幕上的图片,回答老师的问题。PPT4 How many rooms are there in my house? What are they? 3.T: Good, now let’s check the answer. 核对一下答案,你答对了吗?PP5 4.T:Boys and girls, can you tell me what’s in the p icture?请大家看图告诉老师,图片里有什么?PPT6 第二步:完成E、F、G、H版块内容 1. Practice the dialogue: T: Here I have another picture for you. Can you ask a question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现在屏幕上又有一幅图片,你们能根据这幅图片提些什么问题呢?PPT7 T: Great! We can ask‘ What’s behind the door?’ We can ask ‘Where are the umbrellas?’ And we also can ask ‘Are there any umbrellas behind the door?’T: You did a good job! I’ll show you another picture. You can use the sentences to ask and answer with your partner.现在老师就给大家一幅图片,你们可以用刚刚的三个句型跟同桌互相问答。PPT8 T: 大家都讨论好了吗?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备课Word版

五年级语文备课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了解;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知识与能力】 1、综合运用各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欣赏文章中优美而富有特色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联系 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练习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5、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朗读体会文意,引导品味语言,从而提高朗读水平,掌握朗读技 巧,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继续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教材结构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进西部”为专题,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

初中数学_【课堂实录】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等腰三角形第三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研究了等腰三角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动手能力强,善于与同伴交流,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准备。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为基础不同,在学习中必然会出现相异构想,这也将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关注的一点. 在掌握了基本的证明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发现结论、探索证明的思路与方法是学习本

皆可的重难点。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独立地获取结论。对于证明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交流,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效率不高,存在的问题有:学生主动性较差,小组内研讨氛围不够强烈;在展示过程中,不够大方,站姿和语言都有待提高。 《等腰三角形(3)》效果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在认识等腰三角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等边三角形。复习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在视频中的折一折的过程中体会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经历实际操作,探索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推理证明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穿插习题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已学过的知识。同样等边三角形也配相应的题目进行巩固,将课本知识进行进一步拓展。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是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能够利用电脑多媒体的优势,练讲结合。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尝试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非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及课时备课 第一单元:采访果蔬会(单元备课) ——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 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 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也大致完善。 2、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新知识,并能不断地联系旧知识迁移来解决,遇到困难时可以合作探索。重视估算:估算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方面的目标,更是意识和能力方面的目标。要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

学生先进行估算,能通过估算对计算的结果作大致的判断。计算结束之后,也要有意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让学生体验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教学注意渗透估算,经常使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3、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及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除法和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商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方 法;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养成估算的习惯。 一、课时安排: 12课时。

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2SpringIsComing第3课时教学设计陕旅版三起

Unit2 Spring Is Coming! 第3课时教学设计 【内容来源】陕旅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 Unit2 【主题】Let’s learn more, Listen and number 【课时】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听、说、读、写单词:March, April, May, warm, hot, cool, cold。 2. 能听懂Let’s learn more部分描述季节的词汇和句型。 3. 能理解并运用It’s warm and trees are green. We like to ... Summer is hot, but we can ... 谈论某个季节的特征。 4. 能听、说、熟读课文,语音语调准确自然。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 Let’s learn部分的月份卡片和一张年历。 2. Let’s learn more和Listen and number部分的教学音频。 3. 本课时的课件或教学挂图。 4. 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卡片。 三、教学方法建议 课程导入(Leading In) (1)课前复习 1. 猜一猜 教师出示第一课时所学的季节图片,但只露出图片的其中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季节。如: T:(教师只露出冬天图片的一小部分)What season is it? Can you guess? Sl: It’s ... / Is it ...? T: Yes, it is. / No, it isn’t. 2. 看图问答 教师出示活动的图片,和学生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in ...? I often ... Sometimes I ... 就图片内容进行问答。如: T:(教师出示放风筝和植树的图片)spring is coming. What do you do in spring?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1等腰三角形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北师大版.doc

第3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3.了解反证法的基本证明思路,并能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重点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 难点 理解和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方法. 一、复习导入 问题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内容是什么?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问题2:我们是如何证明上述定理的? 问题3:我们把性质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反过来还成立吗?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吗? 二、探究新知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师:你能证明“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并与同伴交流. 处理方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写出已知、求证;小组之间探究讨论多种证明方法.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证法一: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AD⊥BC , ∴∠BDA=∠CDA= 90°. 在△ABD和△ACD中, ∵∠B=∠C, ∠BDA=∠CDA, AD=AD , ∴△ABD≌△ACD (AAS). ∴ AB=A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证法二:作∠BAC的角平分线,交BC于点D. ∵AD平分∠BAC, ∴∠BAD=∠CAD. 在△ABD和△ACD中, ∵∠B=∠C, ∠BAD=∠CAD, AD=AD, ∴△ABD≌△ACD (AAS) . ∴AB=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等边对等角”的证明方法正确地添加辅助线,规范地写出推理过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师指出:作△ABC的边BC的中线,虽然把△ABC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对应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这是“SSA”,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因此,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是不可行的. 引导学生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简述为:等角对等边. 2.反证法 课件出示: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不相等.你认为这个结论成立吗?如果成立,你能证明它吗? 处理方法: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师引导:用综合法证明本结论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要探究一种新方法来完成它的证明,下面来看小明同学的想法:(课件出示) 如图,在△ABC中,已知∠B≠∠C,此时AB与AC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 假设AB=AC,那么根据“等边对等角”定理可得∠C=∠B,但已知条件是∠B≠∠C.这与已知条件∠B≠∠C相矛盾,因此AB≠AC. 师:你能理解他的推理过程吗? 师出示“反证法”的定义: 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三、举例分析 例1 已知:如图,AB=DC,BD=CA,BD与CA相交于点E. 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AB=DC,BD=CA,AD=DA , ∴△ABD≌△DCA. ∴∠ADB=∠DA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AE=DE(等角对等边). ∴△AED是等腰三角形. 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3) 处理方法: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四、练习巩固 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30°,且它恰好等于一个不相邻的内角的2倍,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如图,在△ABC中,∠B=∠C=40°,D,E是BC上两点,且∠ADE=∠AED=80°,则图中共有等腰三角形( ) A.6个B.5个C.4个D.3个 ,第2题图) ,第3题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