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语(宪问)阅读题

论语(宪问)阅读题

《论语》(宪问)阅读题

一、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②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回答,为什么“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而樊迟“学稼”却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④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⑤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14.12)

【注释】①成人:全人,完美无缺的人。②臧(zānɡ)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hé)。③卞庄子:鲁国大夫,封底卞(biàn)邑,凭勇气著称。④冉求:孔子的学生,多才多艺。⑤要(yāo):约,穷困。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着重点在于人格完善的问题。

B、孔子只讲义,不讲实利,反对见利忘义。

C、孔子认为,一个人具有智慧、不贪心、勇敢的品质和多才多艺的才能,还必须用礼乐加以规范,才能成为一个君子。

D、孔子认为,当今社会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见利思义、见义勇为、安贫乐道、一诺千金,则为完人。

(2)结合上面的语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19.1)

三、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④久要:长期处于穷困中。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是个完人了。

B.人见到财物和利益,应当想到义的要求。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

C.孔子认为,人即使是长期处于困境之中,也不应忘记平日里的诺言。能克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D.选段谈了人格完善的问题。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

(2)理解下面选段意思,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孔子在“义”方面思想的理解。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第十七》)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②,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③,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④,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⑤,召忽⑥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⑦,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⑧!如其仁!”(14.16)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⑨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⑩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管仲有多处豪华的藏金府库,算不上节俭。

B、孔子认为管仲在诸多事务上排场与国君一致,故算不上“仁”。

C、子贡说:“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D、孔子认为,管仲不应该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里经营劳作,而谁也不知道。

(2)从以上文段可以看出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是有褒有贬的,请你简要分析。

五、(1)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有什么不同?(1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4.(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六、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1、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其为“仁者”。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孔子的仁的标准是,而不是

七、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4.17)

24.(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八、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1)揣摩孔子在这件事前后的心情,各用一个词概括。

(2)这样做反映了孔子怎样的精神,并作简要评论。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孟子?公孙丑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为古代求学之人多为己求学,而当今之人则多为他人而学,由此可见今人胜过古人。

B.孟子认为古代君子和现在君子对待过错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毫不掩饰,而后者则极力为自己狡辩。

C.孟子认为,今之君子能顺应过错,并从中找到机会,谋求发展,比古人更胜一筹。

D.孔子与孟子对待古人今人的看法基本上都是非古是今。

(2)古之君子,其过如日月之食,可为何“及其更也,民皆仰之”?请作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2.13)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①之不逮②也。”(4.22)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

子曰:“君子耻其言之过其行。”(14.27)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应当谨言慎行。

B、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

C、古人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为耻。

D、君子认为说话是可耻的,而应该指出自己行为的过失。

(2)请你概述孔子对“言”与“行”的看法。对此看法,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你有何感想?

十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1)深则厉,浅则揭是什么意思?“荷蒉者”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2)孔子是如何看待“荷蒉者”的观点的?

十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君子①。子曰:“修己以敬②。”曰:“如斯而已乎③?”曰:“修己以安人④。”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⑤?”(14.42)

(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己以敬”,就是以敬修己。

B、安人安百姓,是修己实功,不是束己效验。

C、修身从“修己”开始,“安人”“安百姓”是“修己”的扩展。

D、君子所重视的,不是直接表现在事功上,而是由修养自己的心,体现、落实在事功上。(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文中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理想,他要告诫子路什么道理?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 ins commerciale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