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隔离降压型LED恒流电源9833D替换BP2833

非隔离降压型LED恒流电源9833D替换BP2833

非隔离降压型LED恒流电源9833D替换BP2833
非隔离降压型LED恒流电源9833D替换BP2833

隔离非隔离三种常用LED驱动电源详解

三种常用LED驱动电源详解 时间:2014-5-30 LED电源有很多种类,各类电源的质量、价格差异非常大,这也是影响产品质量及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LED驱动电源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开关恒流源,二是线性IC电源,三是阻容降压电源。 1、开关恒流源 采用变压器将高压变为低压,并进行整流滤波,以便输出稳定的低压直流电。开关恒流源又分隔离式电源和非隔离式电源,隔离是指输出高低电压隔离,安全性非常高,所以对外壳绝缘性要求不高。非隔离安全性稍差,但成本也相对低,传统节能灯就是采用非隔离电源,采用绝缘塑料外壳防护。开关电源的安全性相对较高(一般是输出低压),性能稳定,缺点是电路复杂、价格较高。开关电源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是目前LED照明的主流电源。 图1:开关恒流隔离式日光灯管电源

图2:开关恒流隔离式电源原理图 图3:开关恒流非隔离式球泡灯电源 图4:开关恒流非隔离式电源原理图 2、线性IC电源 采用一个IC或多个IC来分配电压,电子元器件种类少,功率因数、电源效率非常高,不需要电解电容,寿命长,成本低。缺点是输出高压非隔离,有频闪,要求外壳做好防触电隔离保护。市面上宣称无(去)电解电容,超长寿命的,均是采用线性IC电源。IC驱电源具有高可靠性,高效率低成本优势,是未来理想的LED驱动电源。

图5:线性IC电源 图6:线性IC电源原理图 3、阻容降压电源 采用一个电容通过其充放电来提供驱动电流,电路简单,成本低,但性能差,稳定性差,在电网电压波动时及容易烧坏LED,同时输出高压非隔离,要求绝缘防护外壳。功率因数低,寿命短,一般只适于经济型小功率产品(5W以内)。功率高的产品,输出电流大,电容不能提供大电流,否则容易烧坏,另外国家对高功率灯具的功率因数有要求,即7W以上的功率因数要求大于0.7,但是阻容降压电源远远达不到(一般在0.2-0.3之间),所以高功率产品不宜采用阻容降压电源。市场上,要求不高的低端型的产品,几乎全部是采用阻容降压电源,另外,一些高功率的便宜的低端产品,也是采用阻容降压电源。 图7:阻容降压电源

开关电源非隔离高低压混合布板方式

开关电源非隔离高低压混合布板方式变频器的研发,这是一款低成本紧凑式小功率变频器,因为低成本而且紧凑式,所以单片机没有采用光耦隔离而 是直接驱动,此外因为低成本紧凑要求,采用双面板,并 且按键,指示灯,数码管都跟高压区交织混合在一起。 因为以前没有做变频器的经验,所以采购了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作为参考,恢复了电路图并且基于对方的控制时序,样机很快就出来了,测试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感觉难度 不大,比较顺利,于是我也就没怎么管,让同事直接负责。 去年年底亿曼那边反馈,长期测试下发现按键偶尔会乱跳,比如按“+”键,结果“-”键也会起作用,而电路设计中不应该出现这个问题,考虑到当时我为了简化设计,去掉了 一些电容,于是想着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去掉的电容引起的,所以开年之后调整了电路设计,在按键这儿加了滤波 电容,让按键的硬件设计足够稳定,之前是采用软件滤波 来实现。此外局部改进了单片机的供电设计,原来的辅助 电源310VDC通过开关电源(VIPERA12A)转到15VDC,15VDC再通过开关电源(MC34063)转到3.3VDC,我把后级15VDC转3.3VDC改成了更低成本更可靠的AMS1117,提高可靠性。因为开关电源存在上电冲击的可能,改成模 拟电源可靠性可以提高。此外为了解决高温带来的小电解 电容失效,改用瓷片电容替换小电解电容。

本来期望这个版本会比较好的,板子回来焊接调试好交给亿曼测试,很快亿曼反馈按键问题还是存在,这个问题不仅没解决,反而更频繁了,这一下引起我的重视,因为马上要下批量订单了,这些看起来无关痛痒的乌云,往往会酿成大祸。但是当时的第一反应应该是软件设计存在bug,让负责软件的同事好好分析一下。 因为有多个变频器项目在运行,其中有一个箱式的变频器,面板上有数码管和按键,它跟功率板分离的,两者通过较长的排线连接,一般的设计方式是在面板上放一颗stm8这类的单片机,两者通讯连接,而我们考虑到低成本,也为了简化设计,不想在面板上加单片机,但这样因为较长的引线,会出现较强的干扰进入功率板的单片机中。于是专门跟硬件设计人员讲解这类强干扰PCB的设计方式,尤其强调如何抗干扰。 这个时候,负责软件的同事找不出按键问题,于是把问题矛头引向了硬件,恰好硬件人员听了我的抗干扰设计原理,想到原来的板子按键中有两颗滤波电容的位置就放在高压区内,于是怀疑是否是这个电容引起的,参考我给的方案,把这两颗电容移入单片机所在的地平面内,靠近单片机,这个按键乱的问题就消失了,之后长期测试都没有发现,于是把这个结果告诉我,我过来看了一下,确实是PCB布线不规范,按键线被高频高压干扰了导致的问题。

型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的设计word文档

0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装置往往需要负电源为其内部的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供电。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霍尔传感器等。 负电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测量装置运行的性能,严重的话会使测量的数据大大偏离预期。目前,电子测量装置的负电源通常采用抗干扰能力强,效率高的开关电源供电方式。以往的隔离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变压器实现负电压的输出,但这会增大负电源的体积以及电路的复杂性。而随着越来越多专用集成DC/DC控制芯片的出现,使得电路简单、体积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在电子测量装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对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有以下两种,如图1、图2所示。图3是其滤波输出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由图3可见,采用图2结构的可获得输出纹波更小的负电压电源,并且在相同电感峰值电流的情况下其带负载能力更强。由于图2的开关器件要接在电源的负极,这会使得其控制电路会比图1来得复杂,因此在市场也没有实现图2电路结构(类似于线性稳压电源调节芯片7915功能)的负电压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为了弥补现有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技术的不足,以获得一种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纹波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本文提出一种采用Boost开关电源控制芯片LT1935及分立元件实现了图2所示原理的基于峰值电流控制的新型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 图1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1

图2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2 图3 两种开关电源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 1 工作原理分析 本文设计的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如图4所示,负电源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导通时,直流电源给输出电感L1和输出电容C1充电。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关断时,输出电感L1中的电流改由通过肖特基二极管VD1提供的低阻抗回路继续给输出电容C1充电直至下一个周期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再次导通。可见电容C1在输出电感L1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均获得充电,从而减小了输出纹波电压。同时,在CCM条件下,输出电流在LT1935

工程师详解非隔离式开关电源PCB布局设计技巧

工程师详解非隔离式开关电源PCB布局设计技巧 一个良好的布局设计可优化效率,减缓热应力,并尽量减小走线与元件之间的噪声与作用。这一切都源于设计人员对电源中电流传导路径以及信号流的理解。 当一块原型电源板首次加电时,最好的情况是它不仅能工作,而且还安静、发热低。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开关电源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不稳定”的开关波形。有些时候,波形抖动处于声波段,磁性元件会产生出音频噪声。如果问题出在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上,要找出原因可能会很困难。因此,开关电源设计初期的正确PCB布局就非常关键。 电源设计者要很好地理解技术细节,以及最终产品的功能需求。因此,从电路板设计项目一开始,电源设计者应就关键性电源布局,与PCB布局设计人员展开密切合作。 一个好的布局设计可优化电源效率,减缓热应力;更重要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噪声,以及走线与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这些目标,设计者必须了解开关电源内部的电流传导路径以及信号流。要实现非隔离开关电源的正确布局设计,务必牢记以下这些设计要素。 布局规划 对一块大电路板上的嵌入dc/dc电源,要获得最佳的电压调节、负载瞬态响应和系统效率,就要使电源输出靠近负载器件,尽量减少PCB走线上的互连阻抗和传导压降。确保有良好的空气流,限制热应力;如果能采用强制气冷措施,则要将电源靠近风扇位置。 另外,大型无源元件(如电感和电解电容)均不得阻挡气流通过低矮的表面封装半导体元件,如功率MOSFET或PWM控制器。为防止开关噪声干扰到系统中的模拟信号,应尽可能避免在电源下方布放敏感信号线;否则,就需要在电源层和小信号层之间放置一个内部接地层,用做屏蔽。 关键是要在系统早期设计和规划阶段,就筹划好电源的位置,以及对电路板空间的需求。有时设计者会无视这种忠告,而把关注点放在大型系统板上那些更“重要”或“让人兴奋”的电路。电源管理被看作事后工作,随便把电源放在电路板上的多余空间上,这种做法对高效率而可靠的电源设计十分不利。 对于多层板,很好的方法是在大电流的功率元件层与敏感的小信号走线层之间布放直流地或直流输入/输出电压层。地层或直流电压层提供了屏蔽小信号走线的交流地,使其免受高噪声功率走线和功率元件的干扰。 作为一般规则,多层PCB板的接地层或直流电压层均不应被分隔开。如果这种分隔不可避免,就要尽量减少这些层上走线的数量和长度,并且走线的布放要与大电流保持相同的方向,使影响最小化。

非隔离式开关电源PCB布局设计技巧

非隔离式开关电源PCB布局设计技巧一个良好的布局设计可优化效率,减缓热应力,并尽量减小走线与元件之间的噪声与作用。这一切都源于设计人员对电源中电流传导路径以及信号流的理解。 当一块原型电源板首次加电时,最好的情况是它不仅能工作,而且还安静、发热低。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开关电源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不稳定”的开关波形。有些时候,波形抖动处于声波段,磁性元件会产生出音频噪声。如果问题出在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上,要找出原因可能会很困难。因此,开关电源设计初期的正确PCB布局就非常关键。 电源设计者要很好地理解技术细节,以及最终产品的功能需求。因此,从电路板设计项目一开始,电源设计者应就关键性电源布局,与PCB布局设计人员展开密切合作。 一个好的布局设计可优化电源效率,减缓热应力;更重要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噪声,以及走线与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这些目标,设计者必须了解开关电源内部的电流传导路径以及信号流。要实现非隔离开关电源的正确布局设计,务必牢记以下这些设计要素。 布局规划 对一块大电路板上的嵌入dc/dc电源,要获得最佳的电压调节、负载瞬态响应和系统效率,就要使电源输出靠近负载器件,尽量减少PCB走线上的互连阻抗和传导压降。确保有良好的空气流,限制热应力;如果能采用强制气冷措施,则要将电源靠近风扇位置。 另外,大型无源元件(如电感和电解电容)均不得阻挡气流通过低矮的表面封装半导体元件,如功率MOSFET或PWM控制器。为防止开关噪声干扰到系统中的模拟信号,应尽可能避免在电源下方布放敏感信号线;否则,就需要在电源层和小信号层之间放置一个内部接地层,用做屏蔽。 关键是要在系统早期设计和规划阶段,就筹划好电源的位置,以及对电路板空间的需求。有时设计者会无视这种忠告,而把关注点放在大型系统板上那些更“重要”或“让人兴奋”的电路。电源管理被看作事后工作,随便把电源放在电路板上的多余空间上,这种做法对高效率而可靠的电源设计十分不利。 对于多层板,很好的方法是在大电流的功率元件层与敏感的小信号走线层之间布放直流地或直流输入/输出电压层。地层或直流电压层提供了屏蔽小信号走线的交流地,使其免受高噪声功率走线和功率元件的干扰。

DCDC开关电源的设计

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子测量装置往往需要负电源为其内部的集成电路芯片与传感器供电。如集成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霍尔传感器等。 负电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子测量装置运行的性能,严重的话会使测量的数据大大偏离预期。目前,电子测量装置的负电源通常采用抗干扰能力强,效率高的开关电源供电方式。以往的隔离开关电源技术通过变压器实现负电压的输出,但这会增大负电源的体积以及电路的复杂性。而随着越来越多专用集成DC/DC控制芯片的出现,使得电路简单、体积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在电子测量装置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对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的电路拓扑有以下两种,如图1、图2所示。图3是其滤波输出电容的充电 电流波形。由图3可见,采用图2结构的可获得输出纹波更小的负电压电源,并且在相同电感峰值电流的情况下其带负载能力更强。由于图2的开关器件要接在电源的负极,这会使得其控制电路会比图1来得复杂,因此在市场也没有实现图2电路结构(类似于线性稳压电源调节芯片7915功能)的负电压开关电源控制芯片。 为了弥补现有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技术的不足,以获得一种带负载能力强、输出纹波小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本文提出一种采用Boost开关电源控制芯片LT1935及分立元件实现了图2所示原理的基于峰值电 流控制的新型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 图1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1 图2 传统的非隔离负电压开关电源电路结构2

图3 两种开关电源滤波电容的充电电流波形 1 工作原理分析 本文设计的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如图4所示,负电源工作在连续电流模式。当电源控制器 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导通时,直流电源给输出电感L1和输出电容C1充电。当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关断时,输出电感L1中的电流改由通过肖特基二极管VD1提供的低阻抗回路继续给输出电容C1充电直至下一个周期电源控制器LT1935内部的功率三极管再次导通。可见电容C1在输出电感L1储存能量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均获得充电,从而减小了输出纹波电压。同时,在CCM条件下,输出电流在LT1935内部功率三极管的导通和关断期间均通过输出电感L1,这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输出电流的波动,降低了输出纹波电流的影响,进而大大增加系统的带负载能力和效率。 反馈控制回路采用了峰值电流控制。相比传统的电压控制,峰值电流控制一方面能很好的改善电源的动态响应,另一方面还能实现快速的过电流保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由于采用了电源控制器 LT1935,其内部集成了峰值电路控制电路和斜坡补偿电路,非隔离负电压DC/DC开关电源反馈回路设计即转换为补偿网络设计,进而大大简化了反馈回路的设计。 为防止过高的直流电源对电源控制器的危害,这里使用稳压管VD2和VD3实现过电压保护。

非隔离开关电源解决方案(含电路原理图)

非隔离开关电源解决方案(含电路原理图) 【关键词摘要】非隔离电源方案AC/DC电源芯片XD308H BUCK无变压器220V转5V220V转12V220V转24V380V转5V380V转12V380V转24V 【概述】非隔离电源方案(AC-DC电源芯片降压电路),一般采用BUCK 电路拓扑结构,常见于小家电控制板电源以及工业控制电源供电。其典型电路规格包含5V/500mA、12V/500mA和24V/500mA等,满足六级能效要求。可通过EFT、雷击、浪涌等可靠性测试,可通过3C、UL、CE等认证。其特点是:电路简单、BOM成本低(外围元件数目极少:无需变压器、光耦),电源体积小、无音频噪音、损耗小发热低。 1)220V转5V降压电路:输入12~380Vac,输出5V/500mA非隔离电源 如图1所示的电路为一个典型的输出为5V/500mA的非隔离电源,输入电源范围:12-380Vac。它通常应用于家用电器的(电饭煲、洗衣机及其它白色家电)。此电路还适合于其它非隔离供电的应用,比如LED驱动、智能电表、加热器以及辅助电源和工业控制等。 电源系统带有各种保护,包括过热保护(OTP)、VCC欠压闭锁(UVLO)、过载保护(OLP)、短路保护(SCP)等。电路特点:无噪音,发热低。220V转5V降压电路输入级由保险电阻RF1、防雷压敏电阻RV1、整流桥堆D1、EMI滤波电容C4和C5以及滤波电感L2组成。保险电阻RF1为阻燃可熔的绕线电阻,它同时具备多个功能:a)将桥堆D1的浪涌电流限制在安全的范围;b)差模噪声的衰减;c)在其它任何元件出现短路故障时,充当输入保险丝的功能(元件故障时必须安全开路,不应产生任何冒烟、冒火

如何做好非隔离式开关电源的PCB布局

如何做好非隔离式开关电源的PCB布局 一个良好的布局设计可优化效率,减缓热应力,并尽量减小走线与元件之间的噪声与作用。这一切都源于设计人员对电源中电流传导路径以及信号流的理解。 当一块原型电源板首次加电时,最好的情况是它不仅能工作,而且还安静、发热低。然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开关电源的一个常见问题是“不稳定”的开关波形。有些时候,波形抖动处于声波段,磁性元件会产生出音频噪声。如果问题出在印刷电路板的布局上,要找出原因可能会很困难。因此,开关电源设计初期的正确PCB布局就非常关键。 电源设计者要很好地理解技术细节,以及最终产品的功能需求。因此,从电路板设计项目一开始,电源设计者应就关键性电源布局,与PCB布局设计人员展开密切合作。 一个好的布局设计可优化电源效率,减缓热应力;更重要的是,它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噪声,以及走线与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实现这些目标,设计者必须了解开关电源内部的电流传导路径以及信号流。要实现非隔离开关电源的正确布局设计,务必牢记以下这些设计要素。 布局规划 对一块大电路板上的嵌入dc/dc电源,要获得最佳的电压调节、负载瞬态响应和系统效率,就要使电源输出靠近负载器件,尽量减少PCB走线上的互连阻抗和传导压降。确保有良好的空气流,限制热应力;如果能采用强制气冷措施,则要将电源靠近风扇位置。 另外,大型无源元件(如电感和电解电容)均不得阻挡气流通过低矮的表面封装半导体元件,如功率MOSFET或PWM控制器。为防止开关噪声干扰到系统中的模拟信号,应尽可能避免在电源下方布放敏感信号线;否则,就需要在电源层和小信号层之间放置一个内部接地层,用做屏蔽。 关键是要在系统早期设计和规划阶段,就筹划好电源的位置,以及对电路板空间的需求。有时设计者会无视这种忠告,而把关注点放在大型系统板上那些更“重要”或“让人兴奋”的电路。电源管理被看作事后工作,随便把电源放在电路板上的多余空间上,这种做法对高效率而可靠的电源设计十分不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