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时代国内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以网络字幕组为例

新媒体时代国内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以网络字幕组为例

新媒体时代国内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以网络字幕组为例
新媒体时代国内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以网络字幕组为例

新媒体时代国内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

以网络字幕组为例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充分发展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也愈加密切,而新媒体时代的到临和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跨文化传播与交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即使在互联网在技术上带来多少便利,语言、文化、规范等这些跨文化传播中常常出现的障碍去无法通过技术渠道来解决,这也是官方和民间一直努力在解决的问题。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有那么一群人,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国外电视节目、电影、电视剧,游走在版权的灰色地带、不舍昼夜、兢兢业业的坐在电脑前为各路同好们制作字幕。即使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最伟大最无私的跨文化传播使者也没法忽视他们尴尬处境,他们就是网络字幕组。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字幕组跨文化传播版权全球化

一、新媒体时代与跨文化传播

1、跨文化传播

文化是一个民族人们的所思、所言、所感和所行的总汇,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汇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经过长期濡化而形成的,同时此过程又是复杂多样的传播活动。跨文化传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在相互承认和欣赏的环境中,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交换信息的过程。跨文化传播渗透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没有跨越文化的传播,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没有人类的进化和文明。

随着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渗透在广度与力度上大大加深,受众也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对迥异于本土文化的外来文化寄予了期待。如果说,跨文化传播的产生机制是全球化的结果,那么文化间的差异则导致了跨文化传播关系的产生。[1]

2、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而在全球化充分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各种各样的文化借助着新媒体环境所提供的便捷畅通的信息传播渠道,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实现多元化的交流与融合,将最大程度的促进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和繁荣。

3、新媒体时代国内跨文化传播的新发展

新媒体助力跨文化传播,技术改变世界。新媒体将给现阶段的跨文化传播带来有效改变和优化。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传播的内容、渠道和形式。

[1]孙琳.《跨文化传播热点问题思考》[J].《东南传播》2006(2).

传统的跨文化传播,主要依靠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具体的文化交流活动,容量有限,形式单一,这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无法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而新媒体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的传播媒介,大大扩充了内容的存储容量。同时,配合多媒体数字技术,人们更可以获得声、画、影结合的立体文化体验,这使得跨文化传播变得更为形象和生动。

2)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传统的传播方式,一般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面向特定的群体发行文化产品,受众面比较窄,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受到限制。而新媒体借助全球互联网和多种形式的移动终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各类文化,使多元文化的听觉和视觉直接延展到全球范围的各个角落。世界各地人民,无论国籍、年龄、职业、地位,都能够不受限制地查阅、下载感兴趣的电视文化产品,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

3)增强了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

新媒体能够大大提高跨文化传播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文化传播形成双向的互动。以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主的传统传播媒体是一种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单向线性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起了主导作用,受众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对象,被动地接受,互动极少,效果也不强。而新媒体的文化产品则具有很强的双向性和交互性,人们不仅可以自主地检索、选择感兴趣的文化产品和信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对其做出评论,并将自己喜欢的文化产品再次传播给其他人,甚至能和产品与信息的发布者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

4)提高了传播的便捷性。

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还具有方便快捷、传播迅速、实时更新、成本低廉的特点。与传统出版方式相比,新媒体的各个环节都依靠数字信息技术,制作周期更短,世界各地的电视文化节目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直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并能实现实时更新。

二、国内网络字幕组的产生与发展现状

1、国内网络字幕组的产生

无论何时,电视文化产品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都是能够提供大量丰富且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视觉文化盛宴。但是由于各国的电视文化作品通常只是针对其本土受众的,而异国的受众若想了解这样的电视文化,必须克服语言、文化、规范等多重障碍。因此,在电视作品的跨文化传播中就需要一些具备综合语言能力又能够通过网络对其进行本土化引进的人或群体。

在没有网络的年代,购买版权引进这是唯一获得国外电视文化产品的途径,所以这项工作往往由官方电视台或电影制片厂出资由其译制部门引进译制完成。虽然译制片部门引进制作的多数电视文化产品多质量精良,但由于译制片的工作繁杂,除了翻译之外还需要进行配音等工作,所以制作周期较长,所以无论从制作周期还是作品数量都无法满足人民大众对此类文化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然而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今天,国外的电视文化产品不再仅仅只靠官方引进这唯一渠道获得,全球范围内的电视文化产品通过网络的连接,各类影视资源无比丰富并且触手可及。虽然国内网友可以自由的获得片源,但是“语言”这一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仍然存在。而随着国外电视文化产品的流通越来越广,更新越来越迅速,接触越来越简单,普通网友们对此类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本着分享学习的态度,许多有能力看懂的网友渐渐聚集在一起,为大家义务免费的进行电视文化产品的译制工作,而这便是网络字幕组的雏形。

其实字幕组并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这种由粉丝翻译并给海外作品加上字幕的群体几乎存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有文化产业的国家,而他们在分享传播的过程中可能扮演着“阅听人、消费者、网络用户、迷、劳动者、自愿工作者、发布者、流通者、鼓吹者与语言翻译中介者”、[2]等多重角色。

2、国内网络字幕组的发展

中国的网络字幕组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以前。2001年,随着网络宽带的普及,各国网友开始在网络上发布自己录制的电视节目,跨语言的字幕分享也随之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字幕组受国外影响,在动漫论坛中诞生。2002年开始,国内的影片爱好者们形成了字幕组“圈子”。首先是几十人规模的动漫字幕组,比如KTKJ、DMHY、POPGO,组员几乎全是学生,遍布世界各地。2003至2004年间,BitTorrent论坛(简称BT论坛)兴起。带宽的增加和[2]胡绮珍.《中国字幕组与新自由主义的工作伦理》[J].《新闻学研究》2009(104).

P2P软件的广泛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网民能在线观看以及下载网络视频。字幕组壮大起来,锋芒毕露。[3]

2006年,是中国网络字幕组开始走出幕后渐渐出现在网友面前的非常重要的一年。美剧《越狱》席卷网络,由《纽约时报》率先刊发《打破文化屏蔽的中国字幕组》一文,欧美剧字幕组代表风软字幕组带头人“泰的”登上外媒,中国网络字幕组,登上时代舞台,终于被暴露在阳光之下,走进普通网友视线。但是这一次鼎盛的繁荣同时却也让他们直视到版权这一问题。

2009年的BT风波更是波及了多加字幕组,这应该是中国网络字幕组形成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最大的一次创伤。当年,包括BTChina(BT中国联盟)在内的530余家视听网站因“无证上岗”被广电总局叫停,字幕组进入低调的“后BT时代”,面对媒体集体噤声。自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字幕组均不同程度的转入地下,谋求新的发展方式。

3、国内字幕组现状

目前国内字幕组数量众多,基本可以分成这几类:影视字幕组、游戏软件汉化组和粉丝字幕组。期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影视字幕组,影视字幕组从地区分,可分为欧美影视字幕组、日韩影视字幕组、和小语种影视字幕组;按制作内容来分,可分为,动漫字幕组、电影字幕组、电视剧集字幕组、纪录片字幕组、电视节目字幕组等。

国内目前发展知名度最高的便为欧美影视字幕组和日韩影视字幕组。目前国内最知名的字幕组——YYeTs人人影视则是涵盖了欧美日韩影视、电视节目、纪录片、动漫,小语种影视等多个方面的大型字幕组。YYeTs人人影视在进入2012年后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不仅稳坐欧美影视节目字幕组第一把交椅,旗下的“韩剧精灵”和人人影视日剧组对诸多老牌日韩影视字幕组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在欧美影视节目方面,做的比较成功的字幕组还有破烂熊字幕组(成立时间较短,但制作精良,翻译上乘);伊甸园字幕组(历史悠久,但近些年来发展缓慢,质量口碑都还在,高手很多,听译能力强);风软字幕组(历史比较悠久,2007年经历了一场严重内讧,而至受挫,现在虽然仍然活跃,却风光不在,字幕制作质量也有所下降,逐渐衰落中);夏末秋

[3]梁爽.《字幕组:“隐者”的江湖》.《羊城晚报》2012.09.23.

字幕组(专注于纪录片的字幕组,翻译质量很高,BBC的许多历史人文纪录片专题片都可以再这里找到,近段时间也有涉及相对比较小众的英剧,但主要发展方向仍是纪录片)。

日韩影视节目字幕组近些年来发展的比较好的则有日菁(“看日剧,找日菁”,至今仍一直坚持小众非商业化路线,以很好的口碑活跃于网络上);日史译组(专注于历史题材和纪录片,宗旨为打造精品大河时代剧及纪录片品牌,为大家奉献最精准专业的中文字幕。工作流程非常的细致);凤凰天使韩剧社(字幕质量较高,翻译比较负责任,相对来说速度会慢一些。近些年发展十分迅速,除了韩剧社还有拓展出泰剧社和日剧社,但发展都没有韩剧社好且没有韩剧社出品字幕质量高)。

三、国内网络字幕组与跨文化传播

1、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

字幕组虽然多活在网络世界,但是在互联网充分发展的今天,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中所发挥出的现实作用不可忽视,字幕组被网友们亲切的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跨文化传播使者。这样的评价自然并非空穴来风。

网络字幕组的出现并非仅仅局限于某几个国家或是地区,而是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跨文化传播现象所出现的。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亚洲,在任何一个现代工业社会中,字幕组都以隐秘或半公开的形式存在于以网络为载体的数字空间中[4]。由于在跨越国界的影视文化资源的引进与播出上,不同的文化主体的主流官方部门对这种方式的跨文化的传播有着一套严格的把关审核程序,因而相比于新媒体环境下所提供的这种非正式的网络传播渠道,无论是在时效性上,还是在多样性上,优势都要明显的多。同时全球影视文化工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消费主义观念的弥漫,以及当代文化交流和传播速度大大加快,文化渗透的力度和广度也在大大加深[5],不同文化受众群体对差异性的影视文化作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这都是跨文化的传播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果说早期时候,字幕组只是对电视文化作品的语言文本进行翻译,只能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语言传译行为,而非深层次上的夸文化传播。但是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网络字幕组对于影视文化作品的译制也从单纯的字面意思翻译不断

[4]刘晓静.《盗猎的游戏———国内影视字幕组文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02.

[5]金萍.《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2)

地走向了深层的语言文化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不同文化主体间的平等对话成为可能,对消除文化偏见、增进多元文化主体的互信互利具有深远的意义。出于文化上的敏感性与自觉性,网络字幕组能够更好地借助于自身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灵活地对国外影视文化作品进行本土化语境字幕的创作,实践证明这确实也是行之有效的一条跨文化传播途径。[6]

2、网络字幕组对现今跨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1)国内网络对跨文化传播的促进

这种本土化语境字幕的创作,是一种相比与早期翻译更深一层的跨文化的文本重构行为,即在理解原有影视文化意义内涵的基础上,借助于本土文化中社会性能指与所指语言符号体系对外来的语言文化所进行的自主性的再创作,通过文化背景与文化逻辑上的对接,以期实现跨越语言的深层文化沟通。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随着跨文化传播交往程度地不断加深,本土文化受众对多元文化的认识与接受能力也得到不断地提升,通过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因素来不断充实与拓展自身文化内涵,以适应新媒体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便成为了一种自主性的选择。因而对网络字幕组的本土化字幕的创作策略受众能够表达出更多地理解与支持。

网络字幕组对影视作品字幕语言的译制可以看作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而字幕传播本身又是跨文化传播效果取得的一种体现。[7]由于网络字幕组成员通常都具有相关的语言文化能力,所以他们通常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原版的电视文化产品所表达的意思和其传达的信息,随后他们将会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解码工作,并将其译制成为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气的中文字幕成品,在将其以他们自身固有的传播形式在网络上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国外广大电视文化产品的跨文化传播。

2)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的优势——零成本、低时差、无障碍。

字幕组的精神和宗旨是免费、共享、交流、学习,不以制作的东西进行商业盈利,所以受众在接受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成果时不需要任何金钱,无需考虑成本。从受众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们不愿意为休闲娱乐类的文化产品支付过多的观看成本,所以字幕组这种非盈利性的、完全公益性的、分享主义的运作方式,给了受众通过字幕组接受跨文化产品时完

[6]高坤.《新媒体时代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东南传播》.2012.09(143)

[7]高坤.《新媒体时代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东南传播》.2012.09(144)

全免费的保障,近乎零成本地享受了跨文化传播的成果。[8]

由于现在国内网络字幕组众多,许多字幕组都抢着做热门剧,而在这种时候抢首发速度则不可避免,所以各个字幕组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来制作字幕。2007年越狱最为火爆的时候,从国外服务器放出《越狱》的片源,到字幕组完成中文字幕的制作并在互联网上发布,最快的字幕组只用了5个半小时。从《大西洋底来的人》与美国首播时间相差3 年,到《越狱》在美国首播不到 6 个小时国内就能在互联网上获得中文字幕无障观看,除了网络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之外,字幕组功不可没。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竞争与努力,我们才能与直播竟可能短的缩小时差,享受着有他们带来的低时差的跨文化传播活动下产品。

多数网友认为字幕组的翻译比官方译制片的翻译更容易接受,因为它不像“学院派”那么受到正统翻译规范的约束,常使用一些用贴近生活的口语和流行语,更加的亲民有趣,更“接地气”。“最可贵的是他们在一些对话旁边还加了注释,比如一些文化、历史方面的典故,这些都是非常贴心的。[9]”这种贴心,最大程度地填平了跨文化传播中最难跨越的文化鸿沟,使受众可以不为那些拗口的专属名词、长串的地名、不知所云的各国典故、谚语、神话故事等所扰,几乎无障碍地专注于电视文化作品本身的中心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而不会产生误解。

而正是因为国内网络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这些优势,使其目前已成为促进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民间力量和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中国网络字幕组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新突破

1、中国网络字幕组发展存在的问题

1)游走在版权的灰色地带的同时无法保障自身的知识产权

虽然当今网络字幕组已然成为许多网友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网友们通过字幕组制作的电视节目,影视剧,真人秀节目来学习和了解外面的世界。而各大视频网站同步引进各类影视剧作品一波一波的在网络上掀起各种浪潮,而这其中的首要功臣自然还是网络字幕组。但是这一切,并没有为网络字幕组的尴尬处境带来什么变化,网络字幕组仍然游走在版权的灰

[8]余冰珺. 《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分析》.《今传媒》.2010.10(140)

[9]刘子超.《电视剧迷阶层分析·美剧:大学生和白领的至爱》[J].南都周刊,2007(154).

色地带。网络字幕组制作字幕虽然是服务大众的做法,但是因为毕竟没有合法的得到海外电视文化产品的授权使用和版权,所以在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时字幕组几乎都会处于一种集体失声的状态。而这种失声的低调,则往往会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侵害。

网络字幕组往往本着分享的宗旨进行着各类跨文化传播活动的发展,不盈利低调制作,隐形存在于网络生活中,在版权越来越受到强调的今天,参与字幕制作的大家在没有办法得到授权的同时尽可能的为自己的做法行为进行开脱,几乎所有的字幕组的作品都会打上“本字幕仅供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下载后请于24小时内立即删除,任何人不得用于商业目的,本论坛和制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这样的字句字句。但一个字幕组的运营包括网站建设论坛维护,服务器租用等开支还是需要一大笔费用,难免一些字幕组会另求他法来获得一些经济来源比如通过租售网站广告位等方式维持字幕组和网站的正常运营。而对于这一步,各大字幕组都走的异常的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引火上身,触犯到法律禁地。

早在字幕组成立之初,一部剧随着原产国和字幕组同步更新完毕之后,基本上国内音像市场上就会出现此类电视文化产品的盗版光碟,而这些盗版光碟所侵害的不仅仅只是原制片方的版权,同时也侵害了网络字幕组的知识产权,但却由于字幕组本身游走在版权的灰色地带,所以更无从申诉。近些年来,各大视频网站在盗字幕这一行为上比起盗版光碟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无论是英美日韩剧集还是电视节目,在网民中都具有极高的人气,抓住了网民的喜好的同时也就抓住了点击率和广告收入。各大视频网站(如优酷、搜狐、腾讯等)在资产渐渐积累之后,开始购买海外电视文化产品的在中国地区的版权。但是各大视频网站拥有了令人艳羡的正版片源,却没有专业的人员为其进行译制,这种情况下,由字幕组制作出来的srt、ass等字幕文件就很容易被盗取使用。而字幕组通常只能默默的忍受,因为本身翻译制作字幕就是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事情,如果维权可能自己反而会陷入不利的状态。

2)挂靠视频、资源网站没有固定根据地

各类字幕组的资源分享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各类BT网站被封之后,资源分享的问题变的更加突出,日益严重。虽然各个字幕组都有自己的网站或者论坛,但是论坛和服务器的流量都是有限的。这种时候往往只能挂靠各类网络硬盘进行资源分享。最初的时候,115和电驴是广大字幕组分享资源的最广大阵地,但是2012年的又一次互联网版权清

查之后,电驴和115几乎处于瘫痪状态,许多链接失效,资源丢失,而字幕组只能寻找新的资源分享阵地,最新的代替品有迅雷快传和百度网盘。但是这扔非长久之计,如果有一天,审查再度来袭,迅雷和百度或许也将不能公开分享电视文化作品,字幕组将会再次面临着丢失资源的风险。

这种只能将资源挂靠在公共网络硬盘或者是在线分享网站的做法,本身就不利于网络字幕组的传承与发展,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使字幕组极容易受到周围网络环境的影响,同时因为没有法律和版权的依靠让字幕组在审查来临之时变的不堪一击毫无还手之力。

2、未来网络字幕组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突破

1)争取获得与版权方的合作与支持

当前中国网络字幕组,因为处于版权的灰色地带,只能行事低调。作为非正规的网络组织,如果想要获得与电视文化产品版权方的合作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但是各大视频门户网站,面对当前的市场需求,通过购买版权对国外电视文化产品进行引进,这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和突破口。视频网站与网络字幕组,在海外电视产品领域一直处于一种相爱相杀的状态。当诸多视频网站还未引进正版的电视剧片源时,各大门户网站的海外剧场和综艺一直都是通过网络字幕组来上传作品的。在这种明知道版权没有着落的情况下,视频网站对字幕组的侵权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创造更多的点击率而接纳他们所上传的资源。而当近两年来,尤其是进入2012年之后,许多门户网站为取得独家的电视文化产品资源,纷纷走出国门,购买海外电视节目的版权,以获得独家播放权。而这一行为带给视频网站和网络字幕组的问题就是:视频网站有版权无字幕,字幕组有字幕无版权。

但是如果这样的双方可以合作共处,通过网络公开质量竞标等模式和某一家或多家网络字幕组达成合作状态,有视频网站提供片源而字幕组提供翻译和制作好的字幕。这样的话既增加了视频网站电视文化产品的制作质量和可观性也解决了字幕组面临的最大的问题——版权问题。虽然说字幕组所接触翻译的剧集和电视节目是视频网站所引进版权的很多倍,但是,很多事情只有开始尝试才会有发展下去的可能。

2)规范商业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提到商业化,其实现在国内很多网络字幕组尤其是老牌比较大型的字幕组如人人影视等

都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商业化,但是在这种电视文化产品没有获得官方授权的情况下,这种商业化只能说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提到网络字幕组,就会提到新加坡著名的网络字幕组Viki。“带字幕的全球最好的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是新加坡Viki分享网站的网页标题。Viki称自己可以提供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影视剧等视频内容,并且可以按照客户选择提供翻译字幕。[10]Viki作为现在发展的比较成熟规范的商业化网络字幕组,并不像国内诸家字幕组那样号称无限分享完全免费,他有自己的运行规则和分享细则:用户不能使用网络加速软件下载剧集,也不能用点对点软件“再分享”内容……最重要的是Viki强调它提供分享的视频内容均得到“版权持有人授权”,否则就不能提供。

Viki的“有限分享”模式,严格按照正规商业化程序,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和版权的尊重,而这恰恰也是它能得影视公司正版授权、愿意与之合作,借助Viki的多语种翻译能力,扩大自己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国内的网络字幕组现在的发展也已经有了10多年了,但成长和运行模式和成立之初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这样继续下去,不管他们在跨文化传播这条路上为大家带来多少欢声笑语,为普通网民带来多少来自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历史知识,也还是无法改变他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版权意识还比较模糊的法律的灰色地带,如果后面仍将放任自己就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可以说从长远来看是没有未来的。

所以如果国内的网络字幕组想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就必须逐渐放弃现有的生长运行模式,不再仅仅只是“傍着别人的版权产品来‘创’自己的‘业’”,而要逐步走向正规的商业化模式。虽然前路漫漫,但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网络字幕组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思考自身的未来和发展前景,在正规商业化的道路上推陈出新摸索前进。

参考文献:[1]孙琳.《跨文化传播热点问题思考》[J].《东南传播》2006(2).

[2]胡绮珍.《中国字幕组与新自由主义的工作伦理》[J].《新闻学研究》2009(104).

[3]梁爽.《字幕组:“隐者”的江湖》.《羊城晚报》2012.09.23.

[4] 刘晓静.《盗猎的游戏———国内影视字幕组文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02.

[5] 金萍.《文化传播的翻译策略》[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0]王磊.《国内字幕组游走版权雷区边缘亟待走出灰色地带》.东方网-文汇报

2012.01.19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2060617.html,/c/2012/01/19/10/c_6600911.shtml

[6]高坤.《新媒体时代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东南传播》.2012.09(143)

[7] 余冰珺. 《字幕组在跨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分析》.《今传媒》.2010.10(140)

[8]高坤.《新媒体时代网络字幕组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东南传播》.2012.09(144)

[9] 刘子超.《电视剧迷阶层分析?美剧:大学生和白领的至爱》[J].南都周刊,2007(154).

[10]王磊.《国内字幕组游走版权雷区边缘亟待走出灰色地带》.东方网-文汇报2012.01.19.https://www.wendangku.net/doc/7a2060617.html,/c/2012/01/19/10/c_6600911.shtml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技术

1、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 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2、背景 (1)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3)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新媒体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产生了海量信息,而且提供了大量个性化原始数据,这成为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大数据也为新媒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比如提供针对性的定制服务,信息预测分析,网络监控等(2)3G、4G用户的增长,直接带来的是手机方面的互动,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2.33亿。新媒体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人们摆脱了必须按点按固定节目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的束缚,可以随时随地捕捉,交流信息。 3、表现形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日益丰富,通过各种网站,社交工具,微博,电脑,智能机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 还有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医院视频、银行视频等遍布大街小巷,网络电视、数字化报纸、多功能手机等全方位出击,新媒体无孔不入的存在方式让被动接受知识的人们学会了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敏锐判断。 4、特点 1. 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而生的。 2.满足随时随地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需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第三代媒体在传播的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而言,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与选择的主动性更强。 4.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突破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单一性,互联网传递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完全融合。其复合性也充分体现了传播形态的多样性特点。它将报纸、电视、广播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基于一体,其形式的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各种接受终端,各种传输渠道,各种信息形态整合一起,从而保证用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进入新媒体网络。 特点总结为: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新格局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新格局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背景之下,新闻传播的模式以及格局都受到了一定的转变与影响,对此在实际中必须要基于时代发展的环境,对新闻传播模式进行创新发展,进而保障其与新闻时代的媒介传播形式相吻合,保障新闻传播的模式与格局与人们的新闻接受习惯相吻合,进而在根本上提升新闻的整体质量与效果。对此文章主要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的新闻传播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对新媒体时代发展之下新闻传播模式以及格局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在现代社会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人们早已步入到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之下,传播的模式以及受众对新闻的接收模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与影响,其整体的新闻传播模式与格局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与影响,对此在实际中必需要对新媒体传播模式以及全新的格局进行分析探究。 1.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模式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模式收到了一定的轉变,其主要就是自媒体传播、对新闻的价值与深度进行充分的挖掘、保障新闻发布的模式与读者的实际需求相吻合,这样才可以在根本上推动整个新媒体传播模式以及格局的创新。其具体表现如下: 1.1自媒体传播新模式 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中,自媒体是一种全新的格局与模式,主要就是基于新闻传播互动性、传播主体多样性等特征决定的,对此在实际中要想顺应时代发展,就要将自媒体与新闻报道进行充分的融合,可以专设自媒体传播板块,通过专人扶着,对于一些具有一定价值以及意义的新闻进行跟踪、核实以及报道,在对应的板块中进行颁布,进而对这些新闻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平台在对一些新闻进行核实之后要对新闻的发布者进行适当的奖励,进而充分的发掘更多的、具有价值的新闻,在根本上推动自媒体的长足发展。 1.2充分的挖掘新闻的深度与价值 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新闻内容具有同质化的问题,一些自媒体为了提升对读者的吸引力,会播放一些具有哗众取宠以及内容失真的新闻,着直接影响了新闻行业的发展,对此咋新闻媒体时代要想真正的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必须要开拓全新的格局以及模式,要充分的发掘具有深度以及价值的新闻,进而让读者可以独立思考,让读者可以通过新闻的现象探究其本质,对此在实际中新闻记者以及编辑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新闻价值发现能力,要始终报道一些对真实的、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稳定具有积极影响的新闻,要避免通过播放各种具有哗众取宠的新闻刺激公众的好奇心,同时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彰显其整体的深度,要让人们通过对新闻的分析,及时了解新闻的事实、依据以及背后的原因,对各种新闻事实进行及时的监督以及报道,进而凸显新闻的监督管理职能,为社

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趋势

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互联网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地球连成了一个整体,让人们之前的交流实现了“零距离”。对于商业交易而言,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直接交流可以使信息透明化,企业和消费者不必要像传统消费,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其实“互联网+”展示着在传统的广告营销中通过互联网方式来呈现,让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创意能到拥有更大的空间使用在互联网平台上发生和进行的广告其实都是属于互联网推广的数字营销。比较看重指导企业或者能够让投资者了解到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状态以及经济方面的运行状况的报告,目的明确的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有方向的思路作为参考的报考,才是一份专业的行业报告研究。做出一个行业完整、系统的趋势分析,对行业的价值的是很大的。 它可以影响决策方向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就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程

度和电子商务的用途多样化来看,互联网推广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行业对互联网推广的人才也是与日俱增,互联网推广的前景毫无疑问是相当好的。当下社会,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对电子商务行业相关等业务进行扶植电子商务行业成本低廉,突破的时空的限制等特点是电子商务行业得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的重要原因。许多传统的行业也逐渐利用互联网来宣传自身的品牌。“两会”后,“互联网+”依然成为大众眼中的新浪潮。由于互联网已经是遍布全球,也几乎渗透在了很多行业领域。面对大众,营销的广告是需要升级了,受众面的不同,那么对广告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广告的形式和数字技术都是不要不断优化,毕竟广告的传播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国内,互联网的广告市场呈现出了很多特征。例如在展现在许多的电子购物平台增加速度迅猛,各个厂商都开始重视技术的力量来通过相应的购买程序展示广广告,通过对技术的改进展示一些策略进行扩大营销。虽然搜索输入方式以及结果智能化的技术已经是越发的成熟,可是应用的创新的确是还没有被运用的营销的方向。现在视频网站的兴起更是有效的带动了广告业的发展,将互联网推广适当的放在视频里面,是很容易增加推广的效果的。当然,当下社会与完全不依靠互联网推广的部分企业来比,更是有部分企业已经创立了属于自己品牌的网站,即使网站现在的规模和质量比较低,但是这些企业的改革是值得赞赏的。如果互联网的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到位,那么通过前期的投资来得到相应的回报也是很容易的。很多企业的经营核心都在发生变化,主要变化还是从互联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 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2011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 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2013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网评”所刊登的183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 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体现了人民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 “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为了反映受众对评论的活跃度,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 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笔记 第一章 1.1四次传播革命 文字 印刷术国家>公民 电报 互联网 变化:传播媒介 传播结构 传播方式 传播观念 传播文化 传播效果 1.2新传播革命的本质 ①信源蜂窝式高速膨胀,保障知情权回归。 大众媒介固定信息源;媒介权力 人人是记者;监督 ②“自媒体”即时化传播,促进表达权回归 ③全面信息监管失效,“权利”上升为“权力” 1.3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 去中心化---再中心化 去中心化: ①原因:互联网技术特点 传播资源泛社会化 传播权力全民化 ②结果:国家组织与治理能力受到挑战 再中心化: ①原因:信息过量,公民寻找代理人 互联网打破原有组织结构,重塑行动,话语,舆论中心 表现: 1.意见领袖阶层崛起,重塑思想中心 精力旺盛,拥有广泛社会资源,具有公共关怀 2.社会关系重新洗牌,重构行动中心 “强关系”“弱关系” 3.话语空间拓展,重建舆论中心

二元:虚拟与现实,官方与民间,公民行动与高层决策 1.4新传播革命的挑战 1.传媒新业态,新闻生产经营大变革 新媒体优势:时效性,互动性,传播手段多样性 改变:内容生产者,提供者,媒体信息分发渠道,受众的媒体接触,消费习惯,技术→传播范式,传播规则,内容生产方式,分享范式,消费方式。 需求:融合性,跨平台性,创新性 2.双重舆论场争鸣,舆论极化难控制 精英“冷眼旁观”普通民众“一点就燃” 3.多元思潮涌现,主流意识形态受冲击 自由主义,新左派,民粹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新消费主义 4.全新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 理论:福柯“全景监狱”少数人看多数人 意义:安全(信息,一时形态) 政策推行 措施:可操作的“解释框架” 1.5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 “全球化”与“个人化” 时代背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杂糅。 现代性特征:全球化(整体性的社会化大生产) 后现代性特征:碎片化(个人对于体制的和个人生存状态的觉醒) 即:吉登斯“意向性” 问题:中国媒体面对现状怎么办? 即:媒体转型措施。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 2.1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类比移动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 2.2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交互性;超时空 2.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 1.硬件设备终端划分 ①计算机 ②手机与便携式电子设备 ③数字电视机 *户外LED 2.软件属性分 ①web1.0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 新媒体概论 1、新媒体的概念: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2、新媒体的技术依托:○ 1数字技术( 新媒体的核心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3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阶段)。 3、新媒体的特征:○ 1数字化:最显著特征 ○2交互性:本质特征 ○3非线性传播:重要特征 ○ 4即时性与共享性打破时空界限 ○5个性化信息服务 ○6虚拟信息传播 ○7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 4、web1.0的概念:互联网“内容为王”的阶段称为Web1.0阶段,本质是聚合和搜索,用户主要通过互联网浏览器获取信息,依然是单向的传播模式。 5、web1.0的主要特征:○ 1web1.0基本采用的是技术创新主导模式 ○2web1.0的盈利都基于巨大的点击流量 ○ 3web1.0的发展出现了向综合门户合流现象 ○4web1.0形成了主营与兼营结合的明晰产业结构 ○ 5web1.0不以html 为言,动态网站已经广泛应用 6、web1.0与新媒体的发展:○ 1web1.0为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受众平台 ○ 2web1.0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7、web2.0的概念: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此阶段互动应用成为主流,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8、web2.0的主要特征:○ 1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制造 ○2web2.0更加注重交互性 ○3符合web 标准的网站设计 ○ 4web2.0网站与web1.0没有绝对的界限 ○5web2.0的核心不是技术而在于指导思想。 第二章 新兴媒体 (一)网络媒体 1、网络媒体的概念:网络媒体也称第四媒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各种多媒体交互式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上,建立的提供各种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相对独立的站点。 2、网络媒体的构成:搜索引擎 门户网站 网络视频 网络广播 网络报纸/杂志 网络出版 网络社区 SNS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 RSS 博客 播客 维客 网络游戏 网络动画 网络文学 其他网络媒体形态 3、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示给用户的系统。 4、搜索引擎的组成 5、搜索引擎工作原理: 6、搜索引擎的分类: ○1目录式搜索引擎——(最早的一种搜索方式)搜索方式:人工、半自动 代表:Yahoo,搜狐 优点:搜索的站点面广量大,由人工编制的目录信息准确度高且导航质量高。 缺点:低速,更新速度慢。 ○2全文搜索引擎——优点:搜索范围大,信息量多。 缺点:会出现大量无用信息。 代表:Google,百度。 搜索器

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我国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历程: 1993-1995:首先网络化尝试的是《杭州日报》真正走上互联网媒体的是《神州学人》 1995年10开播演示的《中国贸易报》12月底开通的《中国日报》 1996-1999:主流媒体的网络化发展(人民网,新华网) 商业网站涉足网络新闻(新浪,搜狐) 地方媒体探索网络发展模式(千龙新闻网,东方网) 2001-至今:各大网站纷纷改革(新华网) 网络新闻频频出彩,特别是突发新闻报道及网上直播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认同 网络新闻的优势:(简答) 时效性(首发,滚动更新) 交互性(即时评论,论坛,网络直播) 丰富性(内容上表现出海量信息表现手法为多媒体) 包容性 编辑的义务: 1. 秉公办事遵纪守法 2. 实事求是 3. 坚守专业理念,真实全面地报道,客观公正地报道 网络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1.真实性 2.新鲜性 3.亲近性 4.趣味性 5.显著性 6.实用性 网络新闻论坛的形式: 1. 专题式的新闻论坛(新浪网) 2. 专业的新闻论坛(千龙网的“传媒风云”和“今日说法”) 3. 分类论坛 4. 综合式的论坛(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新华论坛”中青网的“中青在线”) 5. 嘉宾论坛 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简答) 1. 技术过滤 2. 修改帖文 3. 扣帖

4. 删帖 5. 警告 6. 封ID 7. 关坛 网络图片的分类 1. 新闻照片 2. 新闻速写 3. 新闻图表(统计数字制表绘图,流程图,示意图) 4. 新闻地图 网络图片常见的基本格式:BMP格式,GIF格式, JPEG格式,联合图像专家组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简答) 1. 多媒体的特征 2. 题文分离 3. 单一标题为主 4. 实题为主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 1. 题文一致 2. 重点突出 3. 简洁凝练 4. 新颖生动 5. 易读易懂 色彩搭配的要点 1. 确定网页的主体色 2. 多用相近色 3. 保持色彩均衡 4. 黑白灰的应用 博客的传播特征:(简答) 1. 就传播者而言,个人的自发行为 2. 传播内容而言,博客具有开放性 3. 传播渠道而言,博客实现了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 4. 就受众而言,博客的传播指向两种受众—特定的和非特定的 5. 从博客传播的时间来看,博客是即时性传播 如何做新闻专题的策划。 1.选题 2.栏目的策划

新媒体技术

新媒体概论的心得体会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迅猛发展和进步,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并推陈出新,已然可称之为新媒体时代。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普及,为社会公众的情绪宣泄和意见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极大地拓展了社会舆论空间。同时,新媒体时代,媒介所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多层次结构,形成了舆论及流通渠道的多层次、多元化。新媒体催生新舆情,也对舆论引导和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博客、视频、即时通信、社交网站、微博客等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渠道,正成为舆论形成的新型重要大众媒介,也成为民意表达的新的重要平台。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式。新媒体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网络上,并且随着手机终端的普及以及由通话终端向网络终端的发展,不仅手机用户量远远大于电脑网络使用用户量,而且利用手机上网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并且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器件的体积日趋变小。人们开始考虑将许多种不同的电子产品融合在一个手持终端中,手机成为了其中的一种终端选择将,希望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通过学习课程让我对手机电视新媒体的研究有了很深的兴趣,以下就是我通过学习课程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手机电视的研究。 一手机电视市场的现状 手机电视,作为一个在当前无线通信的领域的热点。不仅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型并且已经成为了行业的新宠。但是从总体来看市场规模尚未形成,产业链合作模式仍在继续探索。国内手机电视的发展方向的媒体化。全球手机电视时代的到来,离不开终端产业价值链重要环节的努力。在芯片方面,芯片提供商不断开发出体积更小、集成度更高的手机电视芯片;在软件方面,软件开发商则致力于提高手机的业务处理能力,将功能更强大、占用资源更少的手机电视业务应用软件集成于手机操作系统中;在硬件方面,终端也开始配备尺寸更大、显示效果更佳的显示屏,从而提升手机电视的视觉感受。 目前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主要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来实现,如美国的SPRINT,移动与联通。但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电视,而是利用流媒体技术。把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数据业务推出来,而且局限于网络的问题,不能更好的达到用户的需求。第二种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上安装电视的接受模块,直接接受数字电视信号 二当前手机市场的主要问题 1.管制问题 各国在广播和通信领域一般都有不同的政策,并由不同的政府部门来管理,对相应领域的企业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如韩国的SK曾提出手机电视业务的申请,但由于韩国广播协会的阻止,开通被推迟。目前我国的国家广电总局对手机电视的政策尚未出台,具体操作还无法可依。 2.技术成熟问题 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手机电视业务面临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首先是终端小型化的问题。手机上要接收微波数字电视信号,天线、数据读取解调LSI、UHF(超高频)调谐器等必不可少,但是这些组件目前还未能达到小型化水平配置到手机上。其次是耗电量的问题。电视节目接收时耗电量过大,要想实现电视移动接收功能必须大幅减少终端功耗和增加电池寿命。另外还存在技术标准化等问题。 3.手机成本及资费问题

网络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创新传播

网络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创新传播 作者:贾琳琳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5期 摘要: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时期,传播生态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传播的广度、深度、速度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逐渐多元化。央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新闻联播》适应了变革的新趋势,推出了《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网络空间的主流舆论场获得一席之地。《主播说联播》这一节目是将传统新闻与网络视频平台合二为一的产物,本文以该节目为例,探究网络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创新传播。 关键词:新闻;传播;创新;主播说联播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02 2019年7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正式推出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一时间微博、抖音等平台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网友们对这档栏目表示十分青睐,点击量、播放量、转发量都在急速上涨。《新闻联播》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威严庄重的,而经过改造和加工后的《主播说联播》显得特别的“接地气”了,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与喜爱,每期视频的播放量均千万以上,登微博热搜也是常有之事。紧跟互联网潮流,运用年轻人喜爱的语言进行创新传播,是该栏目的成功之处。 一、竖屏传播:对话年轻受众 新媒体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不断敦促传统官方媒体一改往日的刻板定位,开拓新的渠道发出年轻的声音,互联网语言正是实现互联网用户与新闻内容的一座桥,短视频技术的使用不仅使节目形式发生了改变,变化的还有节目内容。《主播说联播》栏目竖屏视频的设置也紧跟年轻潮流,在抖音、头条等短视频的带领下,竖屏视频已然是一种新的趋势。与传统媒体的横屏观看模式不同,竖屏视频更能与年轻的受众建立起关联,用通俗易懂的新闻语言传递给当代年轻人最新的新闻资讯以及党和政府最新的决策。另外,后期技术也对新闻内容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在2019年9月29日播出的一期节目中,主播刚强讲到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奋斗者都是祖国的“牛人”,他们不吹“牛”,就算是取得了气冲斗“牛”的成就,也依然默默耕耘如“牛”,甚至俯首甘为孺子“牛”等一系列带“牛”的语句致敬每一位奋斗者,祖国也正是要靠这些“牛人”变得更加繁荣昌盛。视频中的字幕伴随着主播每一句台词,重点将“牛”字以艺术字的形式加粗放大,配合主播语气坚定、立场鲜明,使短短一分钟的视频热度暴增。最后,融媒体时代,对于新闻短视频的制作不设过多的限制,与传统电视节目为体现新闻真实而仅使用同期声和现场声不同,《主播说联播》将契合栏目主题的背景音乐嵌入其中,不仅适应了目前短视频的制作特点,更能够表达出主播的真实情感,并带动观众进入情境之中。例如主播海霞在講述武汉窗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广告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差异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码相机的快速普及,让全民摄影的时代到来,让人人皆为记者成为可能。同时,以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日渐瓜分着传统媒体的市场。而在传统媒体市场,摄影记者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占据着主要的位置,他是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那么,在新媒体时代的形势下,摄影记者该如何调整自身的定位,以寻求更大的发展呢? 新媒体时代的图片传播现状 依托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传播优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记者。信息发布者遍布世界各地,其数量远非传统媒体可以企及。在上世纪末,各省市都市报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强调视觉成为报纸激烈竞争的主要手段。各大都市报相继推出《视觉周刊》、《影像》、《镜像》等摄影报道栏目。然而好景不长,进入新世纪后,数码技术的普及速度令人瞠目,短短几年,人手一机已不是神话。首先,一些重大事件的报道,往往由于专职摄影记者的缺席,拍到现场第一张照片的是使用小型相机或手机的市民,紧接着专门的拍客应运而生。例如《都市快报》开辟了“快拍快拍”摄影专栏,专门刊发读者来稿;《新快报》视觉新闻形成了“城市快镜”与“手机部落”并存的局面。特别是“手机部落”栏目的设立,追求“人人做记者,拍摄身边事儿”,结合编辑思

路、虚假图片控制、话费奖励政策等综合手段,让百姓参与新闻监督、行使话语权,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民主,实现了新闻图片的时效与报网互动。在新媒体时代,摄影记者在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广泛性方面的优势已越来越少。对于预先计划好的活动事件,摄影记者固然可大显身手,但对于突发事件则显得力不从心从事件的发生到媒体做出安排,再到摄影记者赶往现场,其间必定耗费一定时间,而事件现场却可能拥有几乎无处不在的信息发布者、目击者,他们在事故现场用相机、拍照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如xx年7月的伦敦地铁爆炸案,事后在电视上播出的爆炸场面多为事故现场目击者手机拍摄的视频。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在信息的清晰度及质量等方面也许还难以与专职摄影记者匹敌,但单从信息的广泛性及时效性而言已经完超摄影记者,这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颇有魅力。 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并不意味着摄影记者将被淘汰。以新闻的时效性为例,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网络新媒体,时效性的渐进印证了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对新媒体的解释:“所谓新媒体是相对的,‘新’相对‘旧’而言……广播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是新媒体,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既然电视、广播以及网络都未曾取代报纸,那么依附于新媒体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完全取代不了摄影记者。 摄影记者的不可替代性

新媒体直播技术与传统直播的对比及发展

网络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广播电视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17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3%,网络用户数量为7.51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到7.24亿人,占网民总数的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相对于2015年年底提升6.2个百分点。 CNNIC《报告》指出,新闻依然为最高频应用之一。这样的网络环境给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媒体是相对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一个新形态,是媒体发展中产生的一个新的形势,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微信、微博等,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PAD、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视音频服务。 CNNIC《报告》同时指出,近1/4用户使用网络直播,截至2017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共3.43亿,占网民总体的45.6%。新媒体的兴起给广大广播电视用户带来不仅是形式更是服务方式上的改变,使广大用户充分利用空余及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掌握信息,享受视音频服务。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新媒体直播,是我们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上所作的重大突破,在保障内容资源的同时实现直播的及时性、移动性。 1 传统直播与新媒体直播 传统直播历时已久,直播技术成熟,突发事件、重大活动及各大晚会的现场直播为广大电视观众呈现了完美的视觉盛宴,让人们不出

门便知天下事。传统直播主要依赖便携式卫星传输系统flyway或者卫星车将拍摄信号进行卫星传输,在现场定好机位架设摄像机(大型活动直播需要摇臂系统),将拍摄现场画面的SDI信号汇聚到现场切换台或者转播车后,通过卫星实时传回到台内卫星接收器,再接入播出总控矩阵,以实现直播。传统直播在拍摄设备尤其是传输方式上,对当时的位置、天气有较强的依赖性,且操作复杂,使用及维护成本高。具体如下。 1)建设、使用、维护成本高。卫星接收及相关音视频处理设备造价高昂,大都千万以上;卫星租赁费用高,一般按小时计费,每小时几千元,每次的直播活动加上前期调试、演练等都会有几小时,直播下来总费用超过万元;后期的维护与保养需要长期投资,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2)卫星设备的使用经常受天气、位置的影响,导致无法连通,影响正常直播。 传统直播的操作复杂性与电视终端的不可移动性,使直播在时间及空间上受到了限制,存在需要架设各种大型设备、不能回放的缺陷,缺乏灵活性。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新媒体直播也迈进了历史的舞台,实现了在PC、手机、PAD、网络电视等终端的网络直播。它的出现为直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其结构简单、小巧便携、易维护、低成本,适用于在各种环境下移动新闻直播,可对重大赛事、会议等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现场报道,并支持跨区域的多点应用,成为卫星转

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网络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 1.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逐步成熟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较2014年提升个百分点。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移动网民增速远超过整体网民增速,中国整体网民的增长已经由PC网民增长转移到移动网民的增长。相对于无法实时随身携带的PC电脑,用户对于移动端依赖性越来越高。 2.智能手机保有量逐渐扩大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达到亿台,同比保持%的增长率。智能手机保有量的不断扩大,主要因为以下两点:一是智能机性价比不断提升,千元智能机均可以提供较完善的应用体验,大屏化、高性价比的国产智能机向三四线城市迅速渗透;二是智能终端本身的快速迭代,使得智能终端拥有更高速的处理能力,更大的存储空间,以及更完善的操作系统,不断推出的性能更加优越的产品,吸引用户更新换代 3.移动端使用时长占比超PC端2倍 移动端月度有效浏览时间超过PC端使用时长的2倍。当前PC端使用时长已趋平稳,移动端则仍在以较高速度增长,未来网民对于移动端的依赖还将进一步加强。 4.PC端主要网络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新闻资讯类增长最快 截止2015年12月,搜索服务和在线视频这两类服务自2014年以 来一直稳居用户量最大的两类网络服务,在线视频、搜索服务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新闻资讯及电子商 务发展最快,新闻资讯月度覆盖人数达到亿人,电子商务服务达亿人,增长速度分别为%和%。 5.移动端新媒体App月度覆盖人数趋势:三大类别均有所增长 新媒体三大类别——在线视频、在线音乐和新闻资讯在2015年均保持平稳发展趋势。2015年12月,在线视频月度覆盖人数达到亿人次,在线音乐、新闻资讯分别为亿和亿 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 1.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 2.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态。常使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视频类网站/客户端/App的新媒体用户从五年前的%,提高到最近三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传播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星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传播业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刘星 发表时间:2018-05-16T17:08:35.1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作者:刘星[导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就是新的发展趋势。 东莞广播电视台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就是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背景下的新媒体成为了时代的主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改善了传统媒体传播的不足,还应用了新的传播手段,促进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拓宽了途径。本文主要对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时代背景;新媒体传播;基本现状;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以及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传统形式的出版物正在逐渐向着数字化的方向进步,网络背景下的新媒体传播是一种时代发展的进步,在传播的过程中扩大了信息的数量,加快了传播的速度,同时提升了传播的效率,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传播手段。 一、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背景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传播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并一步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创新了新闻传播的形式,由于其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因此受到各国新闻市场的重视。在我国,数字化、电子化的产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形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早在2005年,新闻集团的董事长就已经收购了多种信息化的电子软件,2006年末,谷歌也用16.5亿美元收购了Youtube。这两个现象就说明,在未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将会在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共同发展与进步。 1、电子书的概念以及特点 图书一直是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的形势下,人们一直是通过阅读纸质的图书获取知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电子书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主要的阅读方式,给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我国,已经有大批的电子书阅读者,也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图书馆给阅读者提供相关的服务,给大家的阅读带来了方便。 电子书指的是将书本上的图文信息转化成信息的模式然后输入到电脑里,在进行储存之后,将图文信息在网上进行大规模的传播,让读者进行阅读。 电子书是一种新的阅读形式,更加能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电子书的储存量很大,占据的空间较小,携带十分方便。阅读者可以随时进行阅读,不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内容上,电子书能够提供更多的内容,甚至可以进行图文搭配,更加的生动形象。 2、数字报纸的概念和特征 数字报纸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新的阅读形式,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媒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的优势,数字报纸应运而生。 数字报纸结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阅读需求的增加,在内容上进一步进行了创新,同时又保留了传统纸媒的优势,不断制作出更具有竞争优质的新闻版面,符合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数字报纸更加的方便快捷,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重要的新闻,在浏览上更加的迅速。 数字报纸在发展的过程所占据的地位不断的提升,收入之比也在不断扩大,2005年,在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数字报纸创下了20亿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其他的报刊收入。在网络方面的有关付费也在不断的增加,这说明,数字报纸已经慢慢成为主流。在未来,数字报纸会成为衡量新媒体发展的重要依据,其形式也会更加的多样化。数字报纸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不断的进行改进,扩大原有的优势。 二、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现状 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影响的范围来看,新媒体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流,正在不断的渗透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看,现在无论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无论年轻还是年长,几乎进入了全民上网的时代,句不完全的统计,现阶段我国的网民数量高达6亿,而且数量只增不减,互联网的应用给大家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被大众认可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应用的领域,尤其是微信、微博的出现,更是给人们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其次数字报纸的出现。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传统媒体也在不断融入数字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比如说,在2006年浙江的一家报刊就率先提出了数字报纸,将报纸的内容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报纸的局限性,将报纸的内容信息化并发到网上与网民一起分享,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保留了纸质报纸行业发展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之后,多加报纸进行模仿,使得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以发展。 三、新媒体传播业在未来发展中的趋势 1、新媒体技术渐渐走向成熟 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计算机和互联网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相关的技术中,光电传导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的新媒体传播技术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独有的一套技术,可以和许多发达国家的技术相媲美,而在某些专项的技术上,我国的发展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成为领先的技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不断扩大的影响力必然会给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新媒体的应用趋势不断上涨,使用量不断增加,传统媒体必然要做出一些改变。 我国的多媒体在终端技术应用上已经得到了普及,手机用户的数量不断的在增长,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具有阅读能力的人多多少少都会进行电子阅读,而新媒体阅读终端更是出现在绝大多数人的手机上。 2、传播内容不断丰富 新媒体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更加适应人们的需求,具有更大的优势。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速度更加快,内容更加广,影响更加的深远。在现阶段,新媒体的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一定的范围,但是其增长的趋势仍然不断。与之相关的产业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运用互联网的产业也在不断的增加,仅仅是手机这一项就能提供多项的内容,满足用户的需求。加上现在新兴的产业不断增加,各项新媒体传播的途径也在不断扩大,在内容上会不断的增多。而互联网也会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内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3、新媒体传播业的发展势头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分析以2014年凤凰网、新浪网的“.

题目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分析 ——以2014年凤凰网、新浪网的“马航MH17客机坠毁”专题为例学生姓名唐妙华学号1107024020 所在学院陕西理工学院 专业班级广播电视新闻1101班 指导教师王玉珠 __ _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 2015 年 6 月 5 日 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分析 ——以2014年凤凰网、新浪网的“马航MH17客机坠毁”专题为例 唐妙华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11级本科1101班,陕西汉中723001 指导教师王玉珠 [摘要]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新闻传播的特有形式之一,在新闻网站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来高,其策划已成为各大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简单阐述网络新闻专题的基本定义和特点,通过凤凰网与新浪网对“马航MH17客机坠毁”专题报道的比较,

分析各自在网络新闻专题报道中的优势与不足。此外还指出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一些发展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策划;凤凰网;新浪网;马航MH17坠毁 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善,新闻网站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格局。但同时,这必然会加剧对新闻资源的争夺,网络新闻专题信息逐渐同质化、碎片化,不仅降低新闻网站的影响力,也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如何制作出一个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是各新闻网站值得探讨研究的重要议题。 2014年7月17日马航MH17客机坠毁,客机上29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这是继2014年3月马航MH370神秘失踪在南印度洋后再次发生的重大空难事件,事件一出,各大网站都做了自己的专题页面,风格迥异。本文选取凤凰网和新浪网这两个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站,对同一主题进行比较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样本选取 1.研究对象 众多学者对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都作出了界定。蒋晓丽主编的《网络新闻编辑学》的表述:“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总汇。”[1]250学者彭兰在她的《网络新闻编辑教程》中阐述:“网络新闻专题是以网络为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对特定的主题或事件进行组合或连续报道的形式。”[2]245综合分析,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各大新闻网站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重大的新闻事件,通过内容上的整合和页面及栏目设计并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连续的、全面的、深入的报道的一种新闻报道样式。关于网络新闻专题的传播特点,学者彭兰指出:“网络新闻专题即具集成性又具延展性、即具实时性又具延时性、多种信息手段有机结合、信息相互连通、具有高度互动性五个特点。”[3]18在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时,要想制作 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就要结合其自身传播特点。 2.样本选取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能力,能在新闻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新闻采编和网络产品运营工作或新媒体传播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为适应新媒体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要求学生系统学习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熟悉新媒体的内容策划和制作,掌握新媒体传播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技能; 3、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推广技能; 4、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 5、具备适用的外语及计算机能力。 三、所属学科、专业类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 四、学制和学位 基本学制4年,实行3~6年弹性学制。 文学学士学位。 五、核心课程(核心知识领域)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全媒体新闻采写、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评论、新媒体广告、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应用、网络调查与统计分析、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六、课程结构及毕业学分要求

七、培养方案执行说明 1、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如下: (1)非集中周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按16学时计1学分;体育每学期计1学分。 (2)集中周次教学课程学时学分规定:校内实践(含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军训等)1周计1学分、16学时;校外实践(含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综合实习等)1周计1学分、不计学时;毕业实习计4学分、毕业设计(论文)计6学分。 2、课外创新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科研训练、学科竞赛、 志愿者服务、职业技能证书(要求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其学分由教务部、学工部组织认定。 3、新闻学专业实行“三学期制”,即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之外,增加一个“第

社交电商时代下新媒体的运用知识讲解

社交电商时代下新媒 体的运用

社交电商时代下新媒体的运用 作者:唐雨薇 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29期 社交是生活,电商是生意,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似乎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发生过太多的交集。不过,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移动端商务迅速崛起的当今时代,却让社交和电商步入了“联姻”,而且是相依相存、水乳交融,社交让商业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而在这场联姻中,“新媒体”作为一个强大的介质,可以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媒婆”作用。本文从新媒体技术的变更说起,分析了在社交与电商“联姻”中,新媒体的运用意义。 一、新媒体的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媒体不断进化着,从最初的声音、符号、造纸术、铅活字印刷术、代进入我们的生活,到如今广播时代、电视时代、网媒时代以及智媒时代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了。在从时间角度来分析,被称为较“新”的媒体是相对的:“网络”相对于“电视”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报纸”是新媒体,而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网络”这一新媒体的价格更低廉,传播更广泛,应用更普遍。从社会的角度分析,新媒体之所以“新”,最重要的是社会的革新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它是社会革新的一部分。在移动电商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作为一个强大的介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信息科学领域来说,新媒体其实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因而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数字化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又延伸出来的各种新媒体的不同形式。“新”最根本体现在技术上,也同时会体现在形式上,有些新媒体是崭新的,比如互联网;而有些是在旧媒体的基础上引进新技术后,新旧结合的媒体形式,比如电子报纸。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最常见的便是手机、网络、移动电视、触屏媒体、数字电影、3D电影、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等。 如今的新媒体最潮流的当然是自媒体,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而新媒体就是一种新的宣传方式,我们把新媒体为己所用,为自己代言就是自媒体。在自媒体的时代,每个人都拥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是焦点。我们成为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我们可以自主的选择我们感兴趣的,在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圈子,这些圈子为产品的市场定位提供了渠道与捷径,更加精准化、具有针对性,便于我们做合理化的网络营销推广以及用户分析。 在我看来,新媒体是不断发展的技术,显而易见,在如今的电子时代,手机、互联网、视频等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又或是工作中,新媒体必然是我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甚至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社交电商中新媒体的运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