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案)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案)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案)
1、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案)

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动手测量验证。

1、小组内先估计再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推选一人汇报结果。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比一比哪个小组说得最好。

3、全班合作完成,统一意见。活动二:探究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1、观察尺子,找到1厘米,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小格。

2、1厘米=()毫米

活动三:画一画。

画一条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要求:独立完成,组内交流。

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画法。【检测反馈】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练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检测反馈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

集体备课教案精选

集体备课教案 时间月日执教人左美萍补充建议 主备人左美萍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武俊霞:感情朗读,感受精心保护地球是每个地球人责任。说明文一般不如记叙文生动,所以往往过分注重课文的分析。本篇课文例举了三项保护地球的事例,可以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地球的活动范围很小,地球被破坏没有其它星球可去”。因此,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文章。李东平:那么怎样让学生感悟地球急需人类保护呢?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激发学生对爱护地球之情。从而懂得: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张丽霞: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 辅备人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教学内容13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 的情感。 教学过程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 法移居)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8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1)首先让学生找到能表现出地球可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然后教师引导──在茫茫 的宇宙中,出现了一个裹着水蓝色的“沙衣”的晶莹透亮的地球,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那 么美丽,那么亲切,让学生把地球的美读出来。接着让学生再深入理解“地球”这位人 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的比喻意义。文 中把地球比作母亲,说明地球给人类生命, 把地球比作摇篮,说明地球哺育我们成长。 这样,学生再读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 个生命的摇篮,是那么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时,就能对地球母亲的喜爱之情融入自己的 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地球的样子) (2)让学生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3)教师先演示──地球在太阳系中运行的 情况,让学生只觉地球的渺小,接着让学生 找出地球渺小的数据和有关的比喻,理解人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中只要有一人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初备时 间 2016年6月1日 单元第七单元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复 习课主备人曾玉琳 备课意图(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设计备课的主要目的) 小数的初步认识在本单元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抽象的小数有一定的熟悉了解之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升入的学习和计算。 教学目标(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细致)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 教学难点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初备教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 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3、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准确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渗透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回顾落实有关小数的含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及加减法的计算等基础 知识。 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直接说得数 23+77= += += += 42+24= 12×4= 2000+400= 11×50= 15×2= 78-69=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创建 师:请同学们借助课本自己梳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了什么知识,在小组内 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成果,教师随机引导,板书: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加减计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教材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图形与儿何”关于角的认识的具体要求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 角是平面上简单的图形之一,是图形与儿何的重要基础内容。角与以前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不一样。前面所学的图形都是封闭的,图形的大小是直观的。而角不是封闭图形,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认识对学生来讲,相对困难一些。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本单元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校园教学楼健身活动场地的情境图。然后,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分别认识角、直角、锐角和钝角。最后,设计用三角板拼钝角的活动。 4 【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圉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设计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让学生感受角和直角,再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具体物品中抽象角的过程,感受角在生活中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生活中情境,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角和直角。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圉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本单元教材在强调从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还特别安排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如,第39页初步认识角以后,学生通过做活动的角和用纸折角,亲身体验角的特征和角的大小;第42页,认识了锐角、钝角以后,设计用三角尺拼钝角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钝角,并体会锐角、直角、钝角的大小。 【单元目标】 1.结合主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4.让学生知道周圉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简单图形之后安排的。由于角这个平面图形的特殊性:不封闭,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所以,前面的简单图形知识并不能成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基础,在某些方面,还会有一些负迁移。如,在三角尺上找角,学生往往难于区别三角形的角和边与一个角的顶点和边的区别。所以,学生学习的难点不是图形的认识,而是从物品中找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或直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2.掌握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和直角的画法。 难点:通过操作,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全过程。 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和情境,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经历从熟悉的实物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过程如下: 生活情境实物图儿何图形(模型)回归生活 2.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知图形的本质特征。 “感知”是根据相应的学习材料,通过手、口、脑的并用,初步地感受和认识。学生空间观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模板

§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方正小标宋简体) 课标要求: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能够在一次函数图象中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经历用一次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过程,体会“以形表数、以数释形”数形结合的思想,会用函数的观点解释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 重点:利用函数图象求出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难点:读懂图象,从图象中读出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次函数及基性质,你能回忆出哪些知识点? 学生: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是一条直线、根据k 、b 的值确定直线经过哪些象限 环节二、探索新知 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解方程063=-x (2)当x 取何值时,函数63-=x y 的值为0? 分析: ①从结果来看,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②从形式上看,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③你能把(2)的解在图象上找出来吗? ④请找出方程063=-x 与一次函数63-=x y 之间存在关系. ⑤你能在函数图象上找出以下方程的解吗? 363=-x 363-=-x 663-=-x 结论:一元一次方程c b kx =+的解可以转化为对应一次函数b kx y +=的函数值为b 时求自变量x 的值;尤其当0=c 时,一元一次方程0=+b kx 的解是一次函数b k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学生说不完整时教师补充) 问题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认真分析直线63-=x y 的图象,完成以下各题: (1)当0>y 时,可以得到不等式________,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 则0>y 时63-=x y 对应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 (2)当0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笔记 本单元教学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包括: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 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画角,会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表面上都有“角”。同时,学生继续学习几何图形 的有关知识,如研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立体图形的特征时也离不开角。因此,可 以说,学习角的初步知识,既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是学生后面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需要。 由于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因此,教科书在编排时充 分利用了这一优势,呈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图,并从其中的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 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进而激发起 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会用三角尺判断各类角;难点是探究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也认识了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此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 形概念。虽然角在实际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原型”,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二年级的学生感性 经验还很缺乏,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 验,帮助学生学习有关角的知识。 1.注意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角的知识是抽象的,但将角的 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会变得直观活泼。要利用教科书上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图,引领学生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提升他们对角的认识。 2.注意对操作活动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画角、折角、做活动角、比角等操作活动虽然比较简单, 但教师仍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规范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并紧扣角的构成——一个顶点、两条边来 进行。不论活动简单或复杂,教师都要指导学生有序、规范地进行。这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等大有裨益。 3.注意在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本单元设计了多种操作活动,有些活动内涵丰 富。教学时,教师不能将活动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操作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 交流、研讨,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内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笔记 3 小数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 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 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 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中重点是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如何正确灵活地计算小数除法。 教科书结合具体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十分关注算法探究经验的积累,让学生逐步体会“将没有学 过的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的思想,重视计算方法的概括,给出计算法则的结语, 并且呈现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循“认知序”定“教学序”,展现教学的基本脉络与思 路,实现认知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商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 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一定要 让学生弄清算理以便切实掌握。在教学中应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发 现,理解算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时,如果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鼓励学生多向思 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1.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 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 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 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 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 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 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 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 生理解算理。

集体备课格式要求及范例

集体备课格式要求 、教案必备板块 每课教案必备板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每单元应有单元设计思路、单元教学后记。可根据教学实际增加栏目,如教学准备、教材分析、作业设计、教学方法等。 二、字体、字号等要求 1.课题: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如: 识字3 2.各板块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如: 教学目标 1.认识11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3.各板块的内容:宋体、五号字、首行缩进两字符、 1.5 倍行距。 4.页眉页脚: 页眉:大安小学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x 年级(上)语文,执笔:xxx ;使用者:XXX 页脚:页码五号字、居中 5.教学反思后一般留空五行,便于写反思。 6、双面打印。 附:集体备课范例

单元设计思路 (第三单元) 设计理念: 1、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都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让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的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作出研究的反应。学生通过研究性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具有诱导倾向的问题,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 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内容简介: 本单元教学内容为四篇课文,一个识字,一个语文园地。教材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三字经,有展现隆重、热烈的国庆场面的《欢庆》有反映我国在新世纪之初的重大国际竞争中显示实力的《我们成功了》也有盼望祖国统一的《看雪》 教学措施: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多让学生朗读 课文。指导朗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同桌对读等多种方式,如:一问一答、三问三答、拍手读、做动 作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神情兼备,形式多样。采用 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教学法。 识字3 教学目标 1. 认识11 个生字。会写8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课时安排 2 课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教 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一年级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I、引言;小朋友,你们在一年级时学过古诗,在电视里、在课外阅读中也曾欣赏过古诗,谁能将你学过的古诗吟诵给大家听呢看来,大家对学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学一首。 2.出示插图,播放音乐,说说图意。 3.板书课题,学习“静、夜”这两个生字。理解“思”。(板书:思念)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李白。 2、自由读古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认记生字。 4、齐读课文。 (三)抓住词语,理解诗意 学习第一、二行诗。 (1)指名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井栏前洒满了银白色的月光。) (3)边读边想象我们在中秋节的夜晚观察到的景色,说说明亮的月光在地上是什么样的。(明亮的月光照在地上很亮。)(4)过度:诗人看到月光照在井栏前那么亮,以为是什么 (5)理解“疑”。(以为)你见过“霜”吗回忆初冬时看到的霜是什么样的。(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6)指名讲述前两行诗意。 (7)小结:诗人把照在井栏前的月光当成了冬天的霜,可见月光是多么明亮、洁白。看到这些,诗人想到了什么 学习第三、四行诗。 1.指名读后两行诗。 2.说说“举头”的意思,看图理解“举”(板书:举;抬),说说“望”的近义词,能把“望明月”改成“看明月”吗

中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中学学科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年级: 时间: 第 单元 主备人 学科成员 课 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学 习 目 标 教学目的: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 学 重难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 学 方 法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通 案) 集体修改建议 个人再探索 一、导入新课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著有《饮冰室全集》。三、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2、注音契约(qì) 揽(l ǎn) 悲天悯人(mǐn)3、解释词语莫若:不如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4、理清文章结构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空格:___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_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____,而不能_______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 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 乐”第三部分(4、5 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三、 合作探究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4、 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 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第 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 责任未尽。(第 2 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 3 题:作者通过与 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 4 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八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教案

8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八(第81页—83页)内容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因此,教学时要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兴趣特征,设计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以“庆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和“超市大比拼”为两条主线,进行情景教学。还制作了形式各样的教学具刺激学生感观,奖励小花、进行游戏活动、用激励性语言评价等。提供足够的活动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会数学思想。同时以培养学生数感为主,在反复感悟本教学内容中各数与算式、口诀之间;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深挖教学内涵,升华教学主题。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二)中的《练习十八》。 2.知识基础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和2-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巩固前面所学的口诀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发展创造空间。 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2-8的乘法口诀,已具有用加法算式来总结乘法口诀的经验。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并熟练地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使学生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 2、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乘法计算。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比较困难,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体现数学无处不在。通过为学生创设游戏的场景,把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去学习数学。 2.经历过程,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经历练习的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两个关系的处理上。 3.精心组织,渗透方法,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始终在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渗透了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1、课件(教材习题图)、口算卡片、信封卡片、小红花(奖励用) 2、课件(超市图)、转盘、铅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岭子镇第二小学孙增明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关于整数乘法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已进入了尾声。即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常见数量关系──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这些内容的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中,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又与本单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呢?面对眼花缭乱的众多素材,编者选择了不同的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这是因为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抽象关系是以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载体的。因此,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教材安排的多道例题(例1:145×12、例2:160×30、106×30和例5:49×104≈?)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

(word完整版)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

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走遍天下书为侣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孟祥芹侯金环芦文红 内容简介 本单元共有四篇文章,《窃读记》和《走遍天下书为侣》是 精读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和《我的长生果》是略读 课文。这几篇课文的内容都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地 描写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了对读书的热爱。《走遍天 下书为侣》告诉我们要以书为伴,终身学习。《小苗与大树 的对话》通过小女孩与季羡林的对话,使我们知道读书要中 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的长生果》通过作家叶 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 关系。 本组专题,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语 文园地”等多项训练内容。 对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意义,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一生。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预习:学生自主预习,自读课文,疏通字句。 模块二理解内容: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 深厚感情。 模块三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 1.通过《窃读记》一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细致入微的动作 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2.通过《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学习,体会作者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和反问,灵活鲜活的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3.积累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写读书的故事,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学得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中。 【设计说明:本组课文的教学力求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 发展。】 第二部分: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的座右铭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2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能读准词语盘点中的词

完整版《荆轲刺秦王》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战国策》及相关知识,把握古代记叙散文的特点。 3、理解分析荆轲、太子丹、秦武阳等人物形象。 4、掌握古代记叙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介绍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在历史大背景中观照荆轲刺秦王的故事。 2、引导学生提要勾玄地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张目举,提高其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古代散文简洁、精炼、细节传神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理解领会荆轲不畏强暴、不避艰险、舍生忘死、扶弱济困的英雄精神。 2、引导学生领略英雄的才华与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2、积累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 1、文章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领会古代记叙散文的语言魅力和叙事艺术。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自主合作法 3、诵读感知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板书课题) 二、【《战国策》简介】 多媒体展示,学生齐声朗读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著,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三、【背景简介】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研讨记录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三单元集备时间 主备人XXX 备课 成员 XXX XXX XXX XXX 单元教学目标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部分课文。 3.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4.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是一种快乐。 单元教学重点1.会认37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让孩子们懂得学会为他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 单元教学难点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单元课时安排5.小公鸡和小鸭子---2课 时 6.树和喜鹊---2课时 7.怎么都快乐---2课时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1 课时 语文园地三---2课时 教学 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年级一年级学科语文单元第二单元课题 5.小公鸡和小鸭子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2.学会6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2.识字,写字。 课时 安排 二课时 教学 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程序具体过程修改补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2.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读题、解题。 请一位同学读课题。 板书: (1)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 (2)“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之间,小公 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二)初读课文,看图,了解大意,读准字音,能读成句。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几幅图?(5个自然段,5幅图)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生字的音。 (三)结合看图,分段阅读。 1.读第1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1)这段讲什么?(一块儿出去玩)

集体备课教案使用心得体会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集体备课教案使用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采纳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备课,具体事情如下:以学科年级为单位,每个章节安排一老师执笔该章节的教案,在本周星期五本组老师一起讨论下一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学生易出错的地点等等教师领到教案后,依照本班事情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使用后感觉如下: 首先,开展及时,对教学工作十分有利。 集体备课分为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试行运作、完善教案、课后反思。即每周一次集中集体备课,都有执笔教案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主说这一周的要紧内容、及怎么备课。然后大伙儿依照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大伙儿讨论,形成授课思路。之后,老师自己再依照自己的特点,自己学生的情最况,加以修改,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备课模式。然后推选出每天说示范课的人,安排他先说,老师听课后加以改进再说。在进行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采取定时刻、定内容、定主题发言人的办法。主题发言人普通由本组成员教案执笔者担任,所有教师基本上参与者。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突出教学工作的核心。 其次,新老互相启示,充满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的对象是本校的同行,所以,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别仅要设计好备课方案,还应针对本学科特点阐述备课体味、教学心得及自己对教材、教案、说稿设计的理由和意图,并且,还应列出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供集体议课时交流、研讨。经过采取主题发言人主说制度,高年资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备课制度,缩小教师在教学水平、能力上的差异,克服了对大纲把握别准,对教材理解深度别一等别脚。从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优势得到有力的释放,可从中获得启示,交流经验,并对自己的教案、说稿、教学设计进行有效反思并修改,从而获得提高。尤其,对少年教师的启示、帮助作用尤为突出。 再次,突出创新,经验珍贵。 集体备课并别否认和拒绝教师个人风格的张扬。我们体味到,集体备课能够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办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咨询题上统一认识。并且,我们鼓舞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舞在教学办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经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咨询题,以及教师们关怀的咨询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伙儿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预备,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老师们对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实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对我们每个教师都大有益处。我们既要实行集体备课,又要有自己的个体备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且,集体备课的开展,能够促使少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慎重、严谨治学。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童话是每个人童年的梦,本单元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为主题,由4篇课文组成。2篇精读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2篇略读课文《那一定会很好》《一块奶酪》,以及“习作:我来编童话”“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本单元4篇课文都和童话有关系,童话将继续为你打开一扇鸟语花香的大门,它会让你乘着想象的翅膀,游历奇妙的童话王国,看花儿跳舞,听星星歌唱。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童话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这个大花园里,动物、植物也像人一样,有快乐、有烦恼、有情义。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借助文本去感悟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 卖火柴的 小女孩2 本文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 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 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26个字。掌握9 个多音字。会写3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对文中的人物做出简单的评价。 3.能展开想象,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 气。 4.能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 里旅行》等故事讲给别人听,能体会 故事所传递的真挚情感。 那一定会很好1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 的木地板,以种子的奇特经历诠释了树立 服务意识,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境界。 在牛肚子里旅行2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写青头和红头 捉迷藏时红头被牛吞进肚子里又逃生的故 事,引导学生了解牛有四个胃和牛会反刍 的科学小知识。 一块奶酪 1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蚂蚁队长战胜贪念,将奶酪送给了年龄最小的蚂蚁。 习作 1 我来编童话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发挥想象,

作文集体备课教案

作文集体备课教案 主要步骤 : 、教研组长主持导入。 、老师主讲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 其他老师补充有关建议。 教研组长总结概括。 主讲教案设计 一、教学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上有关作文写作的要求。】 “课程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课程阶段目标” 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部分要求: 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教学建议” “关于写作”: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开头常见的写作毛病。 2、掌握记叙文开头惯用的写作技巧。 3、增强学生重视记叙文开头的写作意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课本。 四、教学方法:引导、合作、探究、训练相结合。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同学作文中典型的有毛病的开头(不点学生姓名),并谈谈它们的不足,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师归纳学生在记叙文开头写作中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千里。落笔时,总爱兜圈子。有人把它比作大头娃娃。 2、千篇一律,格式固定。开头写来写去就是这么几句话。 3、重复罗嗦,连篇累牍。 4、追求花样,弄巧成拙。写得很好,表达思想感情不明白,不清楚,不真实。 (三)教师讲述记叙文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连,为突出中心服务。 2、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四)教师讲述开头的常用方法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反思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科书将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将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教科书加强了数概念教学,帮助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进行认识。在1~5的认识中,教科书完整地呈现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数数——抽象出数——摆相应数量的实物(从3开始摆几何图形,增加兴趣,为学习几何知识打基础)。在分别认识了1~5的基础上,通过计数器感知相邻两个数的关系,运用点子图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同时,适当地渗透了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教科书通过多种方式将数与形、式与图适当联系起来。在加减法的初步认识中,教科书借助情境图、过程图等直观演示,强调加减法的含义。在计算时,教科书借助对话框,突出算法的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学生已经会认、读1~5各数,对于1~5的加减法,大多数学生也会计算。本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有两个难点。一是写数字,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比如: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写5、2、0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写得不整齐、不匀称。二是对加减法的含义的理解,虽然有部分学生能很快说出1~5的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但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对于加减法的含义并不清楚,算理也并不明白,教学中要加强对加减法含义的教学。 1.把写数字作为教学重点,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教学写数字时,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中的书写范例,弄懂写数字的起点、笔顺、终点的标志,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2.分与合既是数概念的重要方面,也是计算的重要基础。在教学时,不能仅仅让学生会背、会唱读,而是要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建立表象,便于学生记忆。 3.在加减法含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情境图、直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要注意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意义”等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 4.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价值,把解题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要给学生留出读题和思考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和同伴交流的机会,并带领学生梳理问题解决的过程:认真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仔细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倾听交流,学会和他人分享;静心解答,将自己的思维外化;耐心检查,培养反思能力。

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在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整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本单元的重点是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当然,教材的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的运算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归纳结论。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的方法。如“卫星运行时间”的活动,在出示情境图后,可以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卫星运行的情况,讨论解决问题的算式,接着让学生估一估大约的时间。教材中安排的两种估计方法仅是一种参考,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可能还有更多的方法,只要他们说的有道理都应肯定。随后,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有了第一学段的基础,一般说来计算上的难度不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教材安排了计算商店的赢利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分步出示问题,以降低学生解决问题的难度。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类似的练习,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归纳估计的方法。 估计活动,学生在第一学段中已经经历多次,但如何把估计的方法适当地进行归纳,则成为本单元“估计”内容教学的一个重点。在“体育场”(教材第33页)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后,讨论“如何进行估计?”“你的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引导他们对所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练一练”的第1题中(教材第34页),请学生估计一张报纸其中一版的字数,对于这一内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然后再进行小结(估计的方法可以是:折叠后估计、先选择一版某一段的字数进行估计等)。第2题的数据基本都在200附近,所以,以200为标准,立即就能知道10天的营业额。第3题可以采用先估计部分,再估计全部的方法。可以先把整个图形分成几部分(或分成几个正方形),然后估计其中一部分,再估计全部。 3.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运算定律。 从本单元起学生将学习计算器,当然,学习计算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计算,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数学规律(为使学生打好基本的运算基础,除一些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和需要探索的问题运用计算器外,一般的计算仍需要学生笔算)。学生在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后,教材安排了三个探索与发现的内容。探索与发现(一)主要是探索某些算式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