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雷达扫盲

雷达扫盲

雷达扫盲
雷达扫盲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弃用延迟线而直接以窄频滤波器模拟出所需的滤波曲线,但同时为防止回波在窄波器处理中将大部分频率滤掉,产生测距失真,必须加上距闸(RangeGate),根据雷达的距离解析度将时间等分,以体现回波的时间性。

当目标相对速度造成的多普勒频移为PRF的整数倍时会被意外滤除,此时的速度称为盲速,此种现象称为速度不确定性(VelocityAmbitious)。当目标距离太远时,回波反射回来,下一道波已经发出,使雷达搞不清这道波是哪道发射波发回来的,而计算不出目标的距离,这就叫距离不确定性。当PRF值高到使盲速高于任何可能目标的速度时,不存在速度不确定,称为高PRF;而当PRF低到使脉冲间隔周期比脉冲来回可能最远距离的时间还长时,距离不确定性不成立,称为低PRF;两者之间,也就是既有距离不确定,又有速度不确定的PRF称之为中PRF。为了大家不打瞌睡,从这里开始我就长话短说了,高PRF雷达对迎面而来的高速目标(相对速度最大)侦测效果最佳,对地面杂讯的过滤能力最强,因此俯视能力好,而对尾追目标的搜索能力差,在引导雷达制导的空空导弹时,一定是用高PRF,因为高PRF的脉冲间隔短,资料更新率较高,缺失是为克服距离不确定性而使用的调频(FM)手段不可以捷变,因此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弱。低PRF测距既准又远,只可惜处理的多普勒频移范围窄,滤波效果欠佳。中RPF则兼具二者的优缺点,可视情形巧用它们的特性,变换PRF值,消除速度和距离的不确定性,但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PRF雷达俯视的搜索范围不如高PRF,侦测逃逸目标能力不如低PRF。同时,在时间或频率轴上,目标回波都有速度或距离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无法完全将杂讯分离,只有在目标强度足

够时才可侦知,所以其搜索距离受到限制,F-16早期的APG-66就是纯中 PRF雷达,它的性能也属中庸。另一种解决高、低PRF之道就是同时使用两者,实现俯视和测距能力的统一,E-3预警机的APY-1雷达就在高PRF操作中搀加了长脉冲(低PRF),再以压缩脉冲的方式得到较高的测距精度。

70年代,F-4E的AWG-10雷达首度使用高PRF 雷达,将机载雷达带入俯视/俯射的新纪元;F-14的AWG-9则增加了低PRF能力,能够侦测非迎向目标;80年代,F-15的APG-63雷达,首次将中PRF实用化,借由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程式化能力,使其可以弹性变化及分析PRF值;在长程搜索时使用高PRF,及早获得来犯之敌,进入攻击前的中程追踪时切换到中PRF得到精确的距离,得以在第一时间发射导弹先敌发起攻击。早期英国“旋风”ADV的“猎狐人”雷达使用一种调频中断连续波的独特操作方式,名字听起来挺吓人,其实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高PRF 操作的FM测距雷达,只是以极高的速率发射脉冲时,就等于是连续波,并运用了数字式脉冲压缩,频率捷变 (FrequencyAgile)及FFT,俯视及电子反对抗能力已非早期高PRF雷达所能比拟!但搜索尾向目标就不甚理想了,所以到了F-14D的 APG-71便没有跟进,而是学F-15引入中PRF,由此可见,X、Ku波段的中PRF才是80年代机载火控雷达的主流。

到了90年代,更新一代的“旋风”ADV已经改用了同时具有高、中、低PRF的全波形多普勒体制的“蓝狐”雷达。美军目前最强悍的APG-70(注:供F-15E)雷达首创应用高PRF 的距闸脉冲多普勒雷达,号称解决了高PRF 不能精确测距的问题,并用新的软件控制FM测距,增加了最大追踪测距,俯视滤波性能更是十分优越,其具体操作细节在这里

就不多谈了,只说一个数据供大家参考,APG-70操作在200kHz的高PRF,脉冲间隔为5微秒,竟在这狭小的空间内分出 40个距闸,各500只滤波器!

在远程搜索时,通常使用高PRF,这是因为低空高速目标最具威胁性。越战时,北越的战机就常常埋伏在低空待命,一旦美军轰炸机编队由上方通过时,就在地面管制(GCI)的引导下,爬升至敌机12点处,利用速度和位能的优势俯冲攻击,往往杀得没有俯视能力的美机措手不及,亦或抛下炸弹仓惶而逃,亦或仓促应战(不少美军王牌就硬是这样被干掉了)。然而,偷袭者此时早已迅速窜回低空遁逃了。我们又讲说高PRF测距不准,也就是说不能够分离出多个目标的远近关系,只有速度,高度和大概距离,故称为脉波多普勒搜索(PDSearch)。海湾战争时,F-15C的雷达屏上时常出现多达五六十个光点,而每一笔的资料都缺少精确的距离数据,这时,雷达不能够识别、跟踪每一个目标,甚至不清楚雷达上光点的移动是否为飞机还是云朵,飞鸟之类的什么东东,那么我们平时强调谁的雷达最大搜索距离有多长多长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搜索中高空目标,也就是仰视时,可用低PRF,以得到目标的精准距离资料,称之为距离同时搜索(RWS,RangeWhileScan),缺点是测不到低空高速逼近的目标,需要调至中PRF得到目标的详细资料。

转动扫描:雷达只绕一个小空间的中心轴来回搜索,该中心轴由飞行员通过作舱内的按钮来控制。不同于地面雷达的360°垂直扇形波束,战机的雷达靠点射累计成面,通常有一面2行、4行、8行之分。因此,战机的雷达搜索到目标后,接下来就进入目标标定(TargetAcquisition) 的模式了,也就是跟踪每笔光点的走势,把真正的目标同杂讯、噪讯

中分离出来,用距闸锁定。距闸就像个小框框,只保留框内的讯号,如果框内的讯号前面较强,表示目标移向前方,在处理下一道回波时,距闸就移向前,反之亦然,速度闸也是用类似原理跟踪目标的速度。如此一来,目标的速度和距离就可以实现自动跟踪了。

对付单一目标,雷达天线可以用角锥扫描或单脉冲扫描作角度跟踪。如果是多目标跟踪,则雷达就要有跟踪同时扫描的功能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WS,TrackWhileScan 了。此时,雷达并不限于对准哪一个特定目标扫描,而是在扫描过程中记录下每个光点的方位角,加上速度闸和距闸测定的速度、距离资料,形成追踪档案,再结合自身导航资料和之前的目标运动资料,取得目标的绝对路径。目标只有进入追踪模式后方可得到完整资料,进行威胁评估、敌我识别及火控资料解算。美、苏两国对其重型战机的大功率、大面积的雷达天线骄傲不已,其实是进入了盲目竞争的误区,F-14的雷达宣称有213公里的最大搜索距离,但是真正有意义的TWS距离就只有167公里而已。

在了解了雷达的中远程扫描模式后,明白雷达的几种近程扫描模式和局限性也是很有意义的。雷达的近程(AGM)扫描模式通常有四种:

超级扫描:雷达的扫描范围仅局限于抬头显示器(HUD)的视野,锁住第一个看到的目标,或是最接近的目标。

瞄准线扫描:雷达对准机首方向,飞行员按住追踪钮将机首指向某一目标,松开按钮,目标锁定完成,适合在近战中咬住敌机。垂直扫描:雷达在垂直方向上下大幅扫描,左右仅作窄波扫描,适合进入高G动作中的战机锁定垂直方向的敌机。扫描速度很慢,F-14做一次完整的130°/8 行需时13秒,而一

般的TWS则以80°/2行或40°/4行换取每1秒一次的较高资料更新率。而长距离搜索时会更慢,因为天线要等上一道回波反射回来后方可转动向下一行扫描。

针对目前战机雷达低PRF俯视性能差,高PRF尾追能力欠佳的问题,空中和地面预警、指挥机制的建立都成了一个完整防空网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了。

尽管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赋予了传统雷达新的生命,Typhoon (原EF-2000)战机的ECR-90机械转动雷达更号称使用高速控制马达,可驱使天线在3/1000秒仰俯跳跃10度,但新一代的机载雷达走向电子扫描的大趋势已是不可避免了。由于电扫雷达的高速指向和特定性,使雷达对目标的资料更新率和解析度大大提高,同时,反电子压制的能力也大增,更由于电扫天线为固态扫描,其天线阵列也就不会四围转动,反射电波了,无形中增强了飞机的隐匿性。前苏联的MiG-31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电扫雷达的战机。它的NO-07型雷达可以搜索飞机中线左右各70°的空域,俯视达到了机鼻以下60°,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接战其中4个。法国“飓风”战机上RBE-2也是使用类似原理的被动相控阵雷达,但是功能更强劲,可同时执行TWS和地形追踪(TerrainFollowing)的对空、对地功能。目前,第一批海军型“飓风”将不具备对地能力,空军的双座型则拥有完整的对空和对地的攻击能力。俄罗斯利用卖给中国苏-27赚得的资金开发出MiG-31雷达的改良型,用在苏-37(Su-37)上,一样具有同时空对空和空对地的操作模式,可在140~160公里内跟踪20个目标,并同时攻击其中8个,且搜索范围也有所扩大,分别达到水平线正负90°,垂直方向55°的广角空域。后视雷达系数为30~50公里,水平和垂直角度正负60°。美

Powered by

雷达术语大全

1 A型显示器(距离显示器) A scope(range indicator) 2 交流二极管充电A.C. diode charging 3 交流阻抗A.C. impedance 4 交流谐振充电A.C. resonant charging 5 A/R型显示器A/R scope 6 电枢控制Aarmature control 7 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 8 吸收性复盖层Absorbent overlay(coverage) 9 减震器Absorber 10 吸收式衰减器Absorptive attenuator 11 交流控制系统AC control system 12 加速度信息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13 附件Accessory 14 捕捉目标试验Acquisition object test 15 截获概率试验Acquisition probability test 16 低仰角截获试验Acquisition test at the lowest elevation 17 有源滤波器Active filter 18 有源校正网络Active corrective network 19 有源干扰Active jamming 20 阵列单元的有效阻抗Active-impedance of an array element 21 执行元件Actuator(driving) element 22 自适应天线Adaptive antenna 23 自适应天线系统Adaptive antenna system 24 自适应能力Adaptive capability 25 自适应检测器Adaptive detector 26 自适应跳频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27 自适应干扰机Adaptive jammer 28 自适应动目标显示Adaptive MTI 29 加法器Adder 30 导纳Admittance 31 气悬体干扰Aerosol jamming 32 通风车Air blower carriage 33 空气滤渍器Air filter 34 空中交通管制雷达Air traffic control radar 35 机载引导雷达Airborne director radar 36 机载动目标显示Airborne MTI 37 机载雷达Airborne radar 38 机载测距雷达Airborne range-finding radar 39 机载警戒雷达Airborne warning radar 40 机载截击雷达Airborne-intercept radar 41 空心偏转线圈Air-core deflection coil 42 护尾雷达Aircraft tail warning radar(ATWR) 43 飞机跟踪试验Aircraft tracking test 44 全空域录取All-zone extraction

浅谈大气探测技术

浅谈大气探测技术 摘要:大气探测是利用各种探测手段对大气中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及气象要素等进行观测、探 测并使用不同的载体记录下来。大气探测所获取的气象记录、资料是进行天气预报、气候分析、 气象科学研究和为各行各业服务的基础。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国际气象探测 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本文在此阐述了以下几种探测技术。. 关键词: 大气探测技术气象探测. 大气探测又称气象观测,是对地球大气圈及其密切相关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陆面)、生物圈等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并大气探测对获得的记录进行整理的过程。气象观测是气象科学的重要分支,它将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独立学科,处于大气科学发展的前沿。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气象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源动力。发展一体化的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是气象事业发展的关键。 大气探测主要包括:地面观测、高空探测、特种观测和遥感探测等。 1、地面气象观测主要是对近地层范围内的气象要素进行观察和测定,大气探测主要观测的项目有:气温(离地1.5米高处,百叶箱内的气温)、地温、湿度、气压、风(包括风向风速)、云、天气现象、能见度、降水、蒸发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等。 2、高空气象探测一般是用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器升空进行,可测得不同高度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并以无线电信号发送回地面。利用地面的雷达系统跟踪探空仪的位移还可测得不同高度的风(风向、风速)。 3、特种观测主要包括大气本底观测、酸雨观测、臭氧观测、紫外线观测等。遥感气象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雷达等设备进行气象要素探测。 下面介绍三种具体的大气探测技术: 一、利用微波折射率仪探测 探测对流层中大气时,折射率仪是众多测试手段中的唯一一种直接测量大气折射率的设备。它的研制可上溯到40年代。历史上有以谐振腔为传感器和以电容为传感器的两类折射率仪。后者虽重量轻,但其精度相对较低。目前常用的是前一种。以谐振腔测量空气折射率的原理是,通过测量谐振腔内空气折射率变化δN引起的谐振频率f的变化量盯来得到空气折射率N。δN=-δf/f。典型的仪器是3公分微波折射率仪,这种仪器的特点是测量精度高、响应速度快,其测量精度一般都达到IN单位,采样速度可在100次/秒以上。仪器稳定度可达士10-7/℃。采样腔的开口部分使折射率仪能够瞬间响应空气的折射率变化。它在雷达定位等系统的工作中是大气结构精确测定的必需设备。目前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都拥有微波折射率仪,并且在评价大气对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影响中,一直进行机载测量。

民用雷达项目投资建设规划方案(word可编辑模板)

民用雷达项目 投资建设规划方案 投资建设规划方案参考模板,仅供参考

摘要 该民用雷达项目计划总投资16041.4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1888.6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11%;流动资金4152.8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89%。 达产年营业收入3503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855.78万元,税金及附加300.43万元,利润总额7183.22万元,利税总额8474.44万元,税后净利润5387.4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087.03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4.78%,投资利税率52.83%,投资回报率33.58%,全部投资回收期4.48年,提供就业职位612个。 报告根据我国相关行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分析投资项目项目产品的发展前景,论证项目产品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并确定项目的目标市场、价格定位,以此分析市场风险,确定风险防范措施等。 本民用雷达项目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

民用雷达项目投资建设规划方案目录 第一章民用雷达项目绪论 第二章民用雷达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民用雷达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五章总图布置 第六章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建设及运营风险分析 第八章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项目进度说明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章民用雷达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企业 (一)项目名称 民用雷达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有限责任公司 二、民用雷达项目选址及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一)民用雷达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xx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二)民用雷达项目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5382.68平方米(折合约68.04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民用雷达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三)用地控制指标及土建工程

中国机载雷达轨迹

在我国的雷达界,很早就形成了自力更生的传统。从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自主研制雷达,当时很多人没见过雷达,更不知道该怎么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目前我国已发展为既是雷达大国,也是雷达强国。每年例行举办的系列国际雷达会议,我国是与美国、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并列的5个轮流主办国之一。在三坐标雷达、低空雷达、机载预警雷达、数字阵列雷达、相控阵雷达和精密跟踪雷达等领域都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亲爱的读者,如果你不太看得上我国的雷达技术水平包括机载雷达技术水平,我愿做一个国产雷达荣誉的捍卫者,跳出来与你争论一番。 先解决有无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战斗机机载雷达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我国的战斗机是仿制苏联的型号,所以,机载雷达也以仿制苏联战斗机机载雷达为主。这一时期,机载雷达的加装,主要是满足夜间飞行员目视能力下降情况下的国土防空作战需要。 我国随苏联米格-17和米格-19战斗机引进的机载雷达系统,最早都是测距器,只能测量目标距雷达的距离(速度也可由距离与时间的比值算出),不能测量目标的方位和高度,作用距离不超过两千米。歼5和歼6飞机先是采用装备米格-15、米格-17和米格-19飞机上的срд-1/1m及其改进型测距器,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装备рп-1/5型及其改进型雷达,对图-4飞机的作用距离也不超过10千米。此时,雷达技术开始采用圆锥扫描体制和普通脉冲方式。受到雷达系统本身技术性能差和载机空间不足的限制,我国早期夜间战斗机上使用的机载雷达存在有效作用距离短、抗杂波和干扰能力弱、低空探测效果差、可靠性不高和缺乏配套机载武器的问题,并不能完全满足我军战斗机部队执行国土防空作战的需求。但这一时期,世界先进国家的雷达水平也不过尔尔。从实际使用来看,我国装备的苏制机载雷达的夜间战斗机,在拦截国民党军夜间低空侦察机的作战行动中,实战效果有限,在受到敌方飞机施放电子干扰和地面背景杂波影响的情况下,常常不能正确判定目标。可以说,此时的机载雷达,只能说是对目视能力的一定补偿,暂时解决了我军机载雷达的有无问题。 落差渐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机载雷达技术在这个时期是迅速提高阶段,单脉冲技术、脉冲压缩技术已经成熟并在机载雷达上使用,脉冲多普勒技术则开始进入装备的试生产,而相控阵技术也已经起步。由于中苏关系变化,一时间中国机载雷达科研和生产单位失去了外来的技术支持,在加上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机载火控雷达的发展速度变慢。我国的机载雷达技术在艰难中继续前行。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制歼7飞机。最早的机型歼7i采用苏联срд-5a/5mk 型雷达测距器的国产型cl-2,作用距离有3千米和8千米两档;歼7系列的最早出口型歼7a 和此后的国内型号歼7ii则都采用国产的222型测距器。 1966年3月,为满足强5攻击机的使用需要,我国在对国外样机进行测绘和研制工作的基础上,1970年夏试制完成两部样机,1976年完成各项空中试验并转入小批生产,陆续装备强5飞机,雷达型号为317。1974至1976年,将317雷达小型化并研制出两部样机,命名为317甲型。1979年完成空中试验,但未定型生产。317型雷达长期装备强5飞机,为我国近海对海对面防卫发挥了突出作用。它采用单脉冲体制,具有空空上视搜索与跟踪功能,不具备下视能力;但具备地形测绘、等高面测绘、地形回避和空地测距等多种功能。 几乎与此同时,我国开始研发歼8战机,这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战斗机研制项目中最重要的型号。为了提高歼8战斗机的战术性能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国内也开始研制与之

探地雷达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9-17T15:24:06.5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5期作者:朱学荣 [导读] 摘要:探地雷达是探测地下目标的无损探测技术,具有探测速度快、分辨率高、可连续探测、操作方面灵活、费用低等特点,在我国工程勘察中应用愈发广泛。 身份证号:62012119660228XXXX 摘要:探地雷达是探测地下目标的无损探测技术,具有探测速度快、分辨率高、可连续探测、操作方面灵活、费用低等特点,在我国工程勘察中应用愈发广泛。现就探地雷达勘探技术工作原理、测量参数以及探地雷达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展开总结性分析,以提升业内同行对探地雷达的应用认知。 关键词:探地雷达;公路检测;工作原理;测量参数;应用 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所谓“交通带来经济”,不仅提升了国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加速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公路工程质量、运行状态的检测,是维持我国公路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途径[1]。探地雷达技术的研发在公路检测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保障了公路工程质量与公路工程的实时维修,减少了因质量引起的重大事故,现就探地雷达在公路检测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提出几点对该技术的认识,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 一、探地雷达勘探技术的应用原理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又被称为探测雷达、地下雷达、地质雷达、脉冲雷达等,指的是面向地质勘探目标,借用高频脉冲电磁对地质目标内部结构的探测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损等特点。探测中通常具备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前者主要用于高频脉冲的产生与发射,而接收部分则由接收机、信号方法器、接收天线、信号处理等设备组成,主要借用电磁波对不同介质的折射、绕射、反射、散射、吸收等物理现象完成检测,其应用机理主要为:借助不同频率电磁波可随着不同介质传播速度差异性等特点,探地雷达通过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以获得低些不同介质的反射波,并完成信息的分析,最终绘制出该区域雷达图形,以便于工程施工期间对地下介质实际情况的了解。 在公路工程检测期间,公路基层、面层、路基等材料介电常数均不同,这为探地雷达的实际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电磁波在传播期间,在遇到差异性介电常数时可出现反射情况,介质的不同介电常数也不一致,如空气介电常数多为1,公路面层沥青、混凝土则分别在4~7左右,公路路基、基层则多数超过8[2]。此类明显的介电常数划分为探地雷达监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通过获悉电磁波反射时间、脉冲波形。、速度等测量,可准确获得公路各项基线参数,以此判定异常物位置,路基密实程度、路面材料厚度等。 二、探地雷达测量参数影响 1、地界面的回波 探地雷达检测中,界面回波信号是反应道路介质的主要参数,但由于公路原始波形相对复杂,如何区分路面与路基反射回波,是探地雷达技术的主要探究内容。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干扰波表现稳定,在实际勘探期间均有对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减少对反射波的影响。在探地雷达的使用中可对含界面反射波、非含界面反射波予以不同回波信号分析,以便确定底界面回波信号,获悉底界面回波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操作中需充分应用已获得探测点进行探测参考,并比对探测图像中多个探测点,或利用已获得的反射波形展开区分、确定。 2、确定地面零点 如何确定地面零点是公路工程测量中重要内容,可对道路地面厚度检测结果造成直接影响。实际工作期间,主要借助金属板进行地面零点的确定,即:于天线下方置放金属板,以此在显示屏中获得全反射波形,通过比对雷达波与路面发射波,以确定地面零点情况。 3、标定介电常数值 路面介电常数值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路面厚度值的准确性,在探地雷达勘探中意义重大。但因路面材料结构、密实程度、潮湿度等因素差异,均会对路面介电常数值造成影响,以至于引起整个探地雷达勘探作业的正常开展。因此,在钻孔取样中应选在探测图像均匀的地方标定介电常数值,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其次,特殊地段,如面层较厚与较薄的介电常数值同样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取样标定期间,需选择对应的介电常数值,以确保探测精度,不仅如此,在整个施工前,应综合考虑整体路面的结构变化与材料更换情况,以保证介电常数准确性。 4、正确选择天线频率 探地雷达在勘探期间,路面厚度的不同可对其天线频率造成影响,如高速路段的建设,其路面硬度要求为25.0cm,而普通路面厚度则仅需15.0cm即可,因此施工期间其具体数值应选择适宜的天线中心频率,以满足施工期间对接受天线的要求,保证反射波清晰与最佳探测效果。另外酌情考虑天线宽度与路面最小尺寸对天线频率造成的影响。 三、探地雷达勘探技术的应用 1、检测路面层厚 在整个公路工程质量的评估中,公路路面厚度是主要评价内容,采用探地雷达技术检测公路路面厚度具有必要性,是确保公路面层厚度符合工程设计的关键,同时利于公路后续的使用、维护、修复等工作的开展。在检测路面厚度中,探地雷达主要利用电磁波在曾界面反射时间、传播速度等因素综合考量,并随着探地雷达设备、仪器、技术等进步,为整个检测工作精确性提供了助力。探地雷达在使用中其无损性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钻孔取芯的局限性,如减少对路面的损害、增加了施工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等。在有关数据调查中显示,我国探地雷达检测路面厚度误差率仅在3.0%左右,在保留检测客观性、准确性的基础上,减少了人力与经济的不必要浪费[3]。 2、总结路基病害 路基病害是造成整个公路质量的基础因素,广泛存在于现实工程中,不仅可导致面层;裂隙、层面脱空等路面变化,甚至引起面层二灰结石层、路床及其床下软弱,对整个公路造成更大危害性。探地雷达勘探利用电磁波探测,可发现路基沉降等引起的空洞、暗穴、坍塌等现象,并确定地基软弱层位置,了解其软弱层影像因素,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4]。 3、检测维修质量 公路建设完成后,加强对公路质量的维修、维护是确保工程使用安全的保障,探地雷达勘探技术可实现地质的快速探测,了解公路病害有无针对性解决,加上探地雷达实时成像技术,在公路维修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雷达总结

雷达气象学是一门与大气探测、大气物理,天气系统探测相关联的学科 Radar:通过无线电技术对目标物的探测和定位。测定目标位置的无线电技术范畴 气象雷达:是用于探测气象要素和各种天气现象的雷达,“千里眼、顺风耳”。 雷达气象学:利用气象雷达,进行大气探测和研究雷达波与大气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和天气学共同研究的一个分支。雷达气象学在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警报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气象雷达的分类:探空雷达、测雨雷达、声雷达、多普勒雷达、激光雷达 南方:S波段为主,北方:C波段为主 雷达机的主要构成 RDA -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PG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PUP -主用户处理器子系统其次包括:通讯子系统、附属安装设备RDA 主要结构:天伺系统、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器 定义:用户所使用的雷达数据的采集单元。 功能: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数据。 雷达的硬件系统! RDA的扫描方式:雷达在一次体积扫描中使用多少角度和时间。 RDA的天气模式:1.晴空模式:VCP11或VCP21 2.降水模式:VCP31或VCP32 新一代雷达:降水模式 VCP:雷达天线体扫模式 RPG(雷达产品生成系统) 定义:(指令中心)由宽带通讯线路从RDA接收数字化的基本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生成各种雷达数据产品,并将产品通过窄带通讯线路传给用户 功能:产品生成、产品分发、雷达控制台(UCP) PUP(主用户处理系统) 功能:获取、存贮和显示雷达数据产品。预报员通过这一界面获取所需要的雷达产品,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在监视器上 用处:(1)产品请求(获取),(2)产品数据存贮和管理,(3)产品显示,(4)状态监视,(5)产品编辑注释。 粒子对电磁波有散射,衰减,折射的作用 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遇到空气介质或云滴、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介质或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现象。 主要物质:大气介质、云滴、水滴,气溶胶等。其它散射现象:光波、声波等 散射的类型:瑞利散射:d<<λ;米(Mie)散射:d≈λ 瑞利散射 散射函数或方向函数: 后向散射能量:雷达天线接收到的只是粒子散射中返回雷达方向(θ=π)的那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称为后向散射能量。瑞利散射性质 ①粒子的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 ②粒子的散射能力与直径的6次方成正比。粒子半径越大,散射越强。 ③粒子的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为最大,粒子无侧向散射。散射截面为纺锤形。 散射截面或后向散射截面 定义:设有一个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为σ,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地向四周散射,该理想散射体散射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则该理想散射体的截面σ就是实际散射体的后向散射截面。 意义:用来表示粒子后向散射能力的强弱。后向散射截面越大,粒子的后向散射能力越强,在同样条件下,所产生的回波信号也越强。 反射率η:单位体积内全部降水粒子的雷达截面之和。 反射率因子(Z):Z的不同取值,意味着不同天气状况。通常Z的取值从0dBz~70dBz,因此要求天气雷达必需有非常大的检测范围。新一代天气多普勒雷达的接收机动态范围是90~100dBz以内。

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xxx投资公司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经开区 项目属于相关制造行业,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5145.90平方米(折合约37.70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1.44%,建筑容积率1.13,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7.0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0.83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5145.90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7964.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414.87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8303.9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015.82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64台(套),设备购置费2430.96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064592.74千瓦时,折合130.84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4324.84立方米,折合0.37吨标准煤。 3、“汽车毫米波雷达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064592.74千 瓦时,年总用水量4324.84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 131.21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1.4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 率25.84%,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x经开区发展规划,符合xxx经开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 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 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7414.9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440.29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86.86%;流动资金974.6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14%。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路用探地雷达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路用探地雷达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路用探地雷达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路用探地雷达在公路病害探测中的应用 黄成1,王正2,俞先江2 (1.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珠海519020;2.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5) 摘要:在公路改扩建或常规性养护定期检测中,采取常规的手段比较难以发现路面 结构内部病害。文章结合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探地雷达在公路路面病害探测中的应用,分析了路面内部结构不同病害的典型频谱图和波形特征,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 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章研究成果有助于更方便的应用探地雷达对路面病害进行探测,从而为公路的改扩建和常规养护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对探地雷达在公路路面的广泛 应用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探地雷达;路面;病害;探测 探地雷达的发展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应运而生,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又称地质雷达),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公路检测。探地雷达检测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损、高精度、操作方便、检测内容丰富等优点,逐渐受到公路部门的重视,并在公路质量检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探地雷达除了常规的应用于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外,还能够对路面内部结构的脱空、空洞、裂隙、沉陷和严重疏松等病害隐患进行探测,能够较全面的反映出路面内部结构技 术状况,具有实时连续、高精度、快速和无损等特点。 1 探地雷达检测原理 探地雷达是通过向地下发送一种高频宽带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当 地下目标体的介质存在差异时,如脱空、空洞、富水、分界面,电磁波就会发生反射。在 对反射雷达波进行处理和解译的基础上,根据接收到的雷达波形、强度、介电常数、双程 走时等参数进而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及几何形态,进而对地下隐蔽目标物的 探测。 探地雷达由主机、天线、电缆以及打标器等组成,针对路面结构病害检测时,一般选 取400MHz、900MHz的天线,探测深度在1.5m以内,能够满足检测要求。 探地雷达探测示意图如图1所示。探地雷达进行地下目标体检测时,理论基础为反射 系数R,它依赖于介质波阻抗之间的差异性。 图1 探地雷达探测示意图

数学建模竞赛基于多雷达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

基于多雷达目标定位的数学模型 (选作题号 A) 摘要 建立方程组把求雷达系统定位的最少雷达数量问题转化为以最少的方程个数n 使该方程组具有唯一解,得出结论:1、当雷达站点不共线布置时,只需要三部雷达便可实现定位;2、当所有雷达位于一直线上时,无论雷达数目是多少,均只能获得目标在x 或y 方向的坐标,不能完全定位。 对于问题二,我们采用微积分、概率论中的相关知识以及斜距离定位系统分析定位误差,建立了定位误差与测距误差和坐标误差的关系的微分方程模型。得到结果:采用三个雷达定位时,定位误差的期望值为0,方差与雷达的测距误差 r σ和坐标误差s σ成线性关系。 针对问题三,首先,建立了可选站址的定位算法模型,但此算法中雷达站址的选择具有局限性。最后我们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建立了基于最小方差的考虑误差非线性规划定位算法模型,并在具体实施中对算法进行化简,较好地解决了问题中的三组数据目标定位,得出的相应目标飞行物坐标为(-25292,6292,24003),(-28138,4315,23941),(-25461,6217,23765),并通过对结果的误差比较,给出了影响误差的因素及算法的评价。 以问题二对定位精度的分析为基础,进一步通过对定位误差分析计算并参考有关资料,给出了如下一些控制精度的建议:1、 采用先进技术,减小测距误差和站点坐标误差;2、适当增加相邻雷达站间距离;3、合理布置雷达站点空间分布;4、适当增加雷达站的数量。 在完成所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之后,我们还对模型优劣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

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的方向,并把模型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字: 目标定位 定位误差 微分方程 坐标误差 一、 问题的提出 在电子对抗领域,对辐射源位置信息侦察越精确,就越有助于对辐射源进行有效的战场情报信息获取和电子干扰,并为最终摧毁目标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某地上空发现有一可疑的飞行物,需要对其进行精确定位。常用的定位方法是基于多基雷达的测量方法。每个雷达都可以测量自身的坐标(,,)i i i x y z 以及 它到飞行物距离i r (1, ) i n =,其中n 为雷达的总数。通过一组雷达位置坐标和 飞行物到各雷达的距离测量,我们可以确定目标的空间飞行物的坐标(,,)s x y z 。 由于每个雷达在测量自身坐标和飞行物到各雷达的距离都存在测量误差,这给精确定位带来了困难。如何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是目前对飞行物进行精确定位一个难点。假设距离误差服从正态分布(0,)t N σ,坐标误差服从正态分布(0,)r N σ。在这个假定下完要我们成以下工作。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通信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地面业务通信 第二节场移动通信 第三节有线通信 第四节地空通信 第五节航务管理通信 第六节对空广播 第七节机要通信 第八节正常飞行的通信保障 第三章导航和雷达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机场导航、航路导航、监视雷达 第二节导航雷达设备的设置和使用 第三节正常飞行的导航雷达保障 第四章专机和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一节专机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二节特殊情况下飞行的通信导航雷达保障

第五章技术管理 第六章业务管理制度 第七章业务技术培训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则是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依据。民用航空各级领导、通信导航雷达部门的全体人员和使用通信导航雷达设施的人员都应当遵照执行。 第二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是保障民用航空飞行安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方针,主动配合,密切协作,迅速、准确、可靠地为民用航空提供通信导航和雷达服务。 第三条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规划并组织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建设。 (二)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地面之间、地空之间的通信保障。 (三)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无线电导航和雷达保障。 (四)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备的管理、运行和维修。 (五)组织与实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人员的在职业务训练。 ①根据民航局令第5号,1982年12月21日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工作 条例》自施行之日起废止。——编者注第四条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一)中国民用航空局(以下简称“民航局”)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划民用航空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统一的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规章制度,规定通信导航和雷达台站人员定额和技术标准,编制全国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的技术规和技术资料。 (二)中国民用航空地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地区管理局”)、飞行院校负责组织领导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组织本地区的通信导航和雷达设施建设,制定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工作补充规定,编制和管理本地区的民用航空通信导航雷达技术资料。

大气波导对雷达的影响研究

大气波导对雷达的影响研究 一、概述 海洋大气环境对舰载雷达、 通信、 电子侦察等设备有着显著的影响, 其影响主要通过大 气环境影响电磁波的传播而产生的, 尤其是大气波导造成的电磁波异常传播对电子设备的影 响尤为突出。 自人类开始使用雷达时, 电磁波的大气波导传播效应就已经被观测到了, 早期 一个著名的事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位于印度孟买的一部频率为200 MHz 雷达能够发 现 1700 英里外阿拉伯海域的目标回波(

1951 年 6 月) [1] 。另一著名事例是 2000 年 10 月, 俄罗斯苏 -27 飞机利用在美小鹰号航母上空出现的大气波导现象形成的电磁盲区孔,突防成功, 对美小鹰号航母进行多次侦察拍照, 而小鹰号航母编队中的警戒雷达由于大气折射作用 产生的电磁盲区无法及时侦测到苏 — 27 飞机 [2] 。

所谓的大气波导现象是指: 电磁波受大气折 射的影响, 传播轨迹发生弯曲, 正常折射条件下电磁波在大气中是弯向地球的, 当弯向地球 的电磁波轨迹的曲率超过地球的曲率时, 电磁波将部分陷获在地球和一定高度的大气层内传播, 就如同电磁波在金属波导中传播一样。 大气波导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它的出现 使部分电磁波被陷获在大气波导中, 电磁波在波导内的传播衰减明显减小, 从而使主动雷达 探测范围和被动雷达截获范围明显增大, 同时也造成了雷达测量误差的增加。 研究大气波导 对电子装备的影响及其在作战中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各种杀 伤破坏力极大的反舰导弹广泛装备舰艇,

使得先敌发现、 先机制敌、 实施超视距作战成为各 国海军争夺的焦点之一。 而要实现舰载雷达的超视距探测, 就需要充分研究和利用大气波导。 二、大气折射及大气波导 (一)大气折射 影响大气环境中的电磁波传播特性的主要大气因子是大气折射率。对频率在 1 — 100GHz 范围内的电磁波, 大气折射指数

雷达智能感应模块

FCM10XX微波感应模块 FCM10XX系列微波感应模块是我公司开发的移动物体感应模块系列。该系列模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和外部功能组件配合使用,形成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微波感应控制装置。它的工作原理:微波感应器发射特定频率的微波,同时接收受移动物体影响的微波信号(准确感知物体的移动变化),利用信号调制原理检出移动物体的微弱信号,通过信号放大和单片机程序智能识别,控制负载灯具的开(点亮)与关(熄灭)。 FCM10XX微波感应控制模块有如下特点: 一、智能感应: 1、当有人进入感应探测范围(约直径5-20m内可设定)时,负载灯具点亮;当人离开感应探测范围且设定的延迟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负载灯具自动熄灭。 2、当人进入感应探测范围内,负载灯具已经点亮后,如人一直停留在感应探测范围内,在设定的延迟时间倒计时结束前,只要人有轻微的移动(包括肢体的运动),感应器将驱动负载灯具持续点亮,直至人离开且设定时间倒计时结束后,负载灯具自动熄灭。 二、智能识别(可选项): 1、模块可以设定为白天灯不亮,晚上有人时灯才点亮;也可设定需要灯具点亮的时间段。 2、本产品有6种光亮设置可供选择,客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环境光亮情况下的点灯需求(点灯光亮环境需求如清晨、中午、傍晚、黄昏、夜晚或者任何时候),此功能为可选项。 三、抗干扰性: 模块工作频率的选择避开了常用的Wifi、移动通讯、无线遥控等设备的工作频段,能有效地防止其他干扰信号引起的误触发,确保产品工作状态的稳定可靠。 四、适用性强: 1、模块能穿通一般普通的玻璃、木板、墙壁,吸顶进行探测,安装时探测覆盖范围可达360度直径30米,且不受温度、湿度、灰尘等恶劣环境影响;广泛用于室内照明场所,如:楼道、走廊、车库、仓库、地下室、卫生间、电梯口、门口等。 2、模块适用于负载如普通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LED灯等照明灯具的控制。串接进原有线路中即可,安装简单方便。 3、本产品最大负载功率可选。通用型为200W。 五、节能环保: 1、模块自身待机功耗小于0.6W,相当1度电可用1700小时。 2、用本模块去控制灯的自动开启和熄灭,真正做到有需要时才点亮,将更加利于节能降耗。 3、模块均采用环保材料制作,符合欧盟Rohs指令要求,绝对绿色环保。 4、模块的微波功率小于1MW(相当于手机辐射的0.1%),大可放心使用。 六、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我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微波产品开发和技术应用的公司,公司生产的微波感应模块感应距离远、覆盖面积大、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适应不同环境场合使用,对人体、汽车等运动的物体都能远距离感应。模块的感应距离、延迟时间、环境光亮都能按需调整,以适用不同环境的场合。

中国雷达现状与未来

中国雷达现状与未来〖特别报道〗 作者航空报国追求第一 2006新年倾情奉献 【本人郑重申明】雷达技术和装备是国防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有关中国雷达的图片和数据都是官方网站和专业期刊中已公开解密的资料。 ◇引子 几天前,我写了篇关于我国航空机载雷达的文章,发表后被空军版竹置顶。我感觉因为时间仓促写的不好,雷达型号不全;太多的专业性数据,铁血里面专业雷达工作者毕竟不多。这样的文章也置顶我感觉有些糊弄观众。所以本人在这篇文章中尽量减少繁琐的理论数据,让广大军迷通过本文对我国雷达技术和装备有一个“感性”上的认识,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果军迷朋友有疑问和兴趣,欢迎大家与我联系,我将热忱的尽我所能为大家答疑。 ◇雷达起源 雷达这个名称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英文的缩写。而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二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控阵、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目前,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雷达、红外、紫外、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

民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民用雷达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民用雷达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民用雷达企业804家,从业人员4020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民用雷达产值127821.19万元,较2016年110266.73万元增长15.92%。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56535.60万元,较去年48461.85万元同比增长16.66%。 ......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逐渐改变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以德国工业 4.0、美国工业互联网、新工业法国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围绕建立制造竞争优势,加快在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产业、数据战略资产、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网络经济体系等方面进行战略部署,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占据高端制造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置。这无疑将对我国产业

结构的升级带来挑战,但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使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 2、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城镇就业平稳增加,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质量效益回升。物价总体稳定。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过剩产能继续化解,适应消费升级的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改善。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初步显现,“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成效明

中国战略预警雷达正式列装

中国战略预警雷达正式列装 近日,中国一家致力于研究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研究所对外披露,由该所研制的中国首部某重要雷达装备胜利交装。从相关报道判断,该雷达或已交付解放军空军使用。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又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14所”)在其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称,2016年9月27日,由中国电科14所研制的中国首部某重要雷达装备授装接装仪式胜利举行。 报道还称,该雷达自竞标成功后,14所经过方案论证与关键技术攻关、工程研制、阵地安装联试、设计定型试验、装备试运行等重要阶段,历时数载,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领先的尖端雷达装备,并正式列装部队。 报道强调,该雷达的正式交装是某领域装备体系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有观察认为,根据14所报道中所配的图片背景及人员着装分析,该雷达极有可能为中国空军的陆基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 中国电科14所的这篇报道还透露,近年来,中国在中国东北、西南、东南和西北先后建设了一系列新型陆基大型战略预警相控阵雷达,构成中国战略预警和反导系统,这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反导系统。新型陆基大型战略预警相控阵雷达主要担任中国未来远程防空、反导、空间目标监测等任务。 据猜测,中国新型陆基预警雷达总体性能与美军最新服役的AN FPS-132“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相当,有西方专家推测,其探测距离可达5,500公里。 据悉,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在现代战略预警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导弹预警系统中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甚至决定着整个导弹防御系统的成败。在导弹防御系统中,战略预警雷达可独自或者根据预警卫星提供的信息,确定来袭导弹的威胁,包括发射点、弹着点、空间位置和速度信息等,并进一步指示防御系统根据战略预警雷达提供的飞行弹道数据进行导弹拦截。 虽然陆基战略预警雷达同样具备探测普通飞机、巡航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但其真正的目标是各种类型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以及各种航天器。比如在平时,这种雷达可以长期监视一些国家的导弹试射和航天发射活动,从而评估其武器的性能、获取相关的信息,在战时则承担着探测敌方来袭战略导弹的重任。

地质雷达(SIR-20)在某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SIR-20)在某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摘要】简述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法,采用SIR-20型地质雷达为例进行探测,同时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对巴郎山公路隧道开挖掌子面进行超前预报。通过预测可及时、详细地了解开挖掌子面前方岩层结构情况,为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减少工程隐患提供依据。 【关键词】SIR-20地质雷达;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 近年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增大,全国各地的高速铁路、公路和地铁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而这当中隧道工程数量巨大。隧道施工时,掌子面前方的断层、软弱岩层、溶洞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都是很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1]。这些地质因素不仅影响隧道的掘进速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工程事故。若能准确地在隧道掘进中提前了解掌子面前方岩性结构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根据所掌握到的这些地质构造情况,可及时合理地安排掘进进度、修正施工方案、安排防护措施、避免险情发生. 本文以位于四川省小金的巴郎山公路隧道掘进中所进行的超前预报为例,介绍美国GSSI公司SIR-20型地质雷达的原理和应用,并对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1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SIR-20地质雷达系统是美国劳雷工业公司生产的,它的系统包括硬件(主机、天线、传输电缆等)和软件(现场数据采集、预处理、后处理等)两大部分。它利用电磁波信号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电磁波的运动特点进行探测,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波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送入掌子面前方,在电磁波向掌子面前方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目标体(如空洞、裂隙、岩溶等)时,电磁波便发生反射,由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在雷达资料中便会出现明显的特征反射,根据接收到的特征反射,由地质雷达图像判断其地质特征。 2 应用实例 2.1 工程概况 巴郎山隧道位于小金、汶川、宝兴三县交界处的巴朗山,是省道S303线的一段,是连接九环线和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及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的唯一道路。该隧道的测区位于川西高原东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略低,温差变化大,植被分布受气温控制,垂直分带明显,测区属深切高中山峡谷冰川地貌。隧址区的地层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坡洪积层、冰碛、冰水堆积层和中生界三迭系地层。 2.2 现场测线布置及测量方法选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