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_钱军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_钱军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_钱军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_钱军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钱 军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摘要:时间和空间因素是普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真实语料在英语

语言教育层面上对此进行阐述,以提供一种方法论的借鉴。时间因素的讨论以语义变化类型为依据,空间因素的说明则以英语中的借词、英国英语、美国英语为论据。

关键词:时间,空间,英语词义,语言教育[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21-(2012)03-0148-071.引言语言的产生、发展、演变和使用与时间、空间、社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说一个词是古词、新词,那是从时间方面而言的。说一个词是借词、英国英语、美国英语,则是从空间方面而言。说一个词高雅、粗俗,则又是从社会方面而言。本文只讨论前两个角度,即词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2.时间因素

研究英语史的学者把英语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古

英语(Old Eng

lish,450~1150)、中古英语(MiddleEnglish,1150~1450)、早期现代英语(Early 

ModernEng

lish,1450~1700)和晚期现代英语(Late Modern作者简介:钱军,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教授。1990年至

1994年师从胡壮麟先生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和欧美语言学史。电子邮箱:junqian@pku.edu.cnEng

lish,1700~当前)。古英语、中古英语的原始文献,比如古英语的英

雄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

、中古英语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一般人不经过专门训练,是无法阅读理解的。即便是早期现代英

语,比如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

eare)的作品,与当代英语也有许多不同,今天要想准确理解,也往往需要借助专家的研究和注释才行。在历史的长河里,词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例如:

How will this fadge?My 

master loves her dearly;(Twelfth Nig

ht,ActⅡ,SceneⅡ,34)《牛津袖珍英汉双解词典》(Pocket Oxf

ordEng

lish-Chinese Dictionary,POD)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6版(Oxf

ord Advanced Learner’s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ALD6)都没有收录fadg

e这个词。根据英国学者Brook(1978:81)的解释,它的意思是指在马小跑的时候,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以最慢的速度骑

McCormick,D.&R.Donato.2000.Teacher q

uestions asscaffolded assistance in an ESL classroom[A].In 

J.Hall &L.Verplaetse(eds.).Second and Foreig

nLanguage Learning Through Classroom Interaction[C].Mahwah,N.J.:Lawrence Erlbaum.183-

201.Seedhouse,P.1996.Classroom interaction:Possibilities 

andimp

ossibilities[J].ELT Journal 50(1):17-24.Seedhouse,P.2004.The Intera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Language Classroom:A Conversation Analysis Persp

ec-tive[M].Maiden,MA.:Blackwell.

Swain,M.1985.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

ut in itsdevelop

ment[A].In S.Gass &C.Madden(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

uisition[C].Rowley,Mass.:Newbury House.235-253.Swain,M.2005.The output hypothesis:Theory and research[A].In E.Hinkel(ed.).Handbook of 

Research in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C].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471-

483.Ur,P.1996.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

racticeand Theory[M].C

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

van Lier,L.2000.From input to affordance:Social-interac-tive learning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A].In J.P.Lantolf(ed.).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C].Oxford:Oxford UniversityPress.245-259.Yang,X.2010.Modelling Text as Process:A Dy

namicApp

roach to EFL Classroom 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2004.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研究[J].外语界(6):22-

27.咸修斌、孙晓丽.2007.

自然模式亦或教学模式———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5):37-

41.杨雪燕.2006.认识韩礼德的“语言建筑”[J].语言学研究(4):58-

68.张凌坤.2006.

大学英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2):33-

35.周星、周韵.2002.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34(1):59-

68.(责任编辑 吴诗玉)

·841· 

第3期2

012年3月 

当代外语研究

No.3Mar.

2012

马(To fadge is to ride at the slowest pace at whicha horse can trot)。《第十二夜》剧中人物Viola用的是该词的比喻意义,指结果(to turn out)。再看十七、十八世纪的两个例子:

And as,in other fairs of less moment,there are theseveral rows and streets under their proper names,where

such and such wares are vended;...(John Bunya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678)

根据孙铢等(1981:72),这里proper【古】=own。这个词义POD没有收录,但是它提供的词源信息表明,proper来自拉丁语proprius,意思是one’s own,而这个词义恰恰是proper在这句话里的意思。又如下例:

However,I went through that,and sowed my seedin two large flat pieces of ground,as near my house as I

could find them to my mind,and fenced them in with a

good hedge,the stakes of which were all cut of that

wood which I had set before,and know it would grow,so that in one year’s time I knew I should have a quick

or living hedge,that would want but little repair.(Daniel

Defoe,Robinson Crusoe 1719:ChapterⅩ)

根据孙铢等(1981:111),quick【古】=living。此义POD没有收录,但也能从词典里寻找到些许相关的隐含解释:quick词条下第六个义项的解释是archaicalive即为“【古】活(着)”的意思,对这个义项配备的例子是the quick and the dead(生者和死者)。

根据Brook(1978:90)的解释,形容词quick曾经表示alive,在钦定本圣经(The Authorized Versionof the Bible,1611)和共同祈祷书(The Book ofCommon Prayer,1549)中的quick保留了这个意义。这个意义还保留在方言变体词wick(=quick,The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COD)以及复合词quickset(hedging,especially of hawthorn,grown from slips or cuttings,COD)当中。在上段引文提到的“quick or living hedge”是由活树构成的树篱,它与由死树构成的篱笆形成对比。再举一个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例子:

A year ago I breathed the Italian air,—

And yet,methinks this northern Spring is fair,—

These fields made golden with the flower of March,

The throstle singing on the fathered larch,

(Oscar Wilde,Ravenna,1878)这是Wilde的长诗Ravenna(1878)开始的部分。下划线的methinks是一个古词,词典的解释是:archaicit seems to me(Old English:related toME,THNIK)(POD)。一般只有在有年头的文学作品中会遇到这个词。

从时间的(历史的)角度看,词往往是处在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其中,词义变化的情形比较复杂,根

据雅柯布森(2001)在变量中寻找不变量的思想,可以把词义的变化大致归纳为四个类型: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变褒,词义变贬(Bradley 1904:160-214;Algeo &Pyles 2009:230-235)。它们构成两组二项对立。下文举例分述。

2.1 词义扩大(generalization)

词义扩大指词的意义从具体到一般。比如,barn的本义是大麦仓库(Old English=barley house.POD),以后指谷仓(large farm building for storinggrain.POD)。barley是grain的一种,它们在语义上是包含关系,也叫做上下义关系(hyponymy)。mill的意义演变也类似。请比较:

barn a storehouse for barley→a storehousefor any kind of grain

mill aplace for making meal→aplace formaking things

英国学者Bradley(1904:177-180)曾经以名词pipe、box,动词bend、carry为例,说明词义扩大的现象。名词pipe的本义是一种乐器,在古英语时期就用来指在形状上与它类似的东西。现在它已经成为通用的名称,表示中空的圆柱形物体。名词box的早期用法是指黄杨木制做的小盒子,有盖子,用来装药物、油膏、首饰或钱币。以后词义拓展,用以指与box所指的对象在形状和用途上相似的东西。17世纪末之前,box指的都是比较小的东西。1700年以后,盛装衣服的大箱子(chest:large strong box)也可以叫box。

动词bend原本指拉紧弓弦,准备放箭。Bend abow(拉弓)是用力使弓弯曲,由此衍生出弯曲其他的东西,起先是指用力使东西成为弧形,以后泛化为用力使直的东西变形。动词carry(Anglo-French:related to CAR.POD)的本义是用车运送东西。在英语中也用以指其他方式的运送。以后,表示把一个东西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最普遍的表达就是carry。在表示这个意义的时候,carry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来自古英语的动词bear(bear:carry,bring,or take(esp.visibly),e.g.bear gifts.POD)。不过,动词bear的本义还保留在派生名词bearer(He who or that which carries or brings.《牛津英语词典》(OED))当中。比如下面例子中“传谣者”的说法:

Mrs.Can.To be sure they are;tale-bearers are asbad as the tale-makers—‘tis an old observation,and a

very true one.(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1777:ActⅠ,SceneⅠ.)

2.2 词义缩小(specialization)

词义缩小是词义扩大的反面,词义由原来比较一般演变为比较具体。比如:

·

·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deer animal→a special kind of animal

hound dog→hunting dog

liquor fluid→alcoholic

meat solid food of any kind→flesh

starve die→die of hunger

deer原本指动物。OED以及学者们都引用莎士比亚《李尔王》(1605)中的一句话来说明:

But mice and rats,and such small deer,/Have beenTom’s food for seven long year(William Shakespeare,King Lear,3.4.144)①[deer:animal]

以后deer指鹿,鹿是动物的一种,所以deer的指称范围缩小了。比如下面这首美国民歌:

Oh,give me a home where the buffalo roam,

Where the deer and the antelope play;

Where seldom is heard a discouraging word,

And the skies are not cloudy all day.

(Home On The Range,Author Unknown)meat的古义是食物(food in general),以后指肉。meat的古义还保留在谚语以及复合词当中(Brook1978:90):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sweetmeat:sweet food,as sugared cakes or pastry

(OED)

根据历史原则编写的OED收录了meat的古意,标明这是古义、方言中的意义。而POD没有收录。

Bradley(1904:183)指出,一种材料的名称常常成为用该材料制作的物品的名称。他以glass、iron、copper为例,说明词义具体化的情形:

aglass可以指一个玻璃杯(a drinking vessel)、一面镜子(a mirror)、一架望远镜(a telescope),或者一个气压表(a barometer)②。an iron可以指一个熨斗(an instrument for smoothing linen),一块打烙印用的烙铁(a tool for branding),一把(捕鲸等用的)鱼叉(Whaling,etc.a harpoon=harping-iron.OED),一根(高尔夫)铁头球棒(a kind of golf-club)。a copper可以指一枚铜币(a copper coin),一个酒杯(a mugfor ale),或者一口煮东西的大铜锅(a large caldron,Latin caldariumhot bath.POD)。

词义扩大(泛化)和词义缩小(具体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在现实生活当中,一个词可能会先后经历这两个不同的过程。比如pipe,它的本意是一种乐器(比如Wordsworth,Ruthⅱ:And she had madeapipe of straw,And music from that pipe coulddraw.OED),当pipe指管状物的时候,词义扩大了;当pipe指烟斗的时候(比如to light one’s pipe,tosmoke a pipe.OED),词义缩小了。可见,词义的扩大和缩小是参照词的某个意义而言的。

2.3 词义变褒(amelioration)

词义变褒指的是词在联想意义上变得更好了。

比如,knight在古英语指小伙子(a boy,youth,lad.OED),以后指男仆(a boy or lad employed as anattendant or servant.OED),再以后逐步演变为指爵士(man awarded a non-hereditary title(Sir)by asovereign.POD)。再比如:

nice (Latin nescius ignorant)→foolishly particular→particular→pleasant,proper③

praise put a value on→value highly

2.4 词义变贬(pejoration)

词义变贬指词义由中性、褒义变成贬义。词义变贬是词义变褒的反面。比如,knave的原义是boy,servant,后来演变为rogue,scoundrel(恶棍,无赖)。Lewd的原义是lay(=non-clerical[相对于神职人员的]俗人的),vulgar(平民的),后来演变为obscene(下流的)。silly的原义是happy(愉快的),以后演变为foolish(愚蠢的)④。试比较:

censure opinion→bad opinion

lewd lay,as opposed to clerical→ignorant→base,obscene

silly timely→happy,blessed→innocent,simple→fool-ish

Lady Sneer.I know him to be artful,selfish,and mali-

cious—in short,a sentimental knave.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1777:ActⅠ,SceneⅠ.)有些词后来获得的词义因为种种原因使得原来的词义不再使用。在当代英语口语中,gay作为形容词,表示同性恋的(做名词尤指男同性恋者)。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现在极少使用gay的本意:light-hearted,cheerful(欢快的,愉快的,快乐的);brightly coloured(色彩鲜艳的,艳丽的)。下列两个实例是gay本意的使用: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

(William Wordsworth,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ⅲ,1804)

这是华兹华斯的名诗《独自云游》(1804)当中的第三节。他用gay来描写诗人的心境。

Why,yes.I have been quite gay while you wereasleep.Three men from outside.Englishmen.It is a pity

you missed them.A pity for them,too,as they partic-

ularly wished to see you.(Evelyn Waugh,A Handful

of Dust,1934:302).

上句是小说《一捧尘土》中的一个实例,它说明,迟至20世纪上半叶,至少在英国英语,人们仍在使用gay的本意。与gay相似,cock、intercourse在词义演变成与性行为、性器官有关以后,可能是为了避免联想,就不大使用这些词表示原本的词义。比如:

·

·当代外语研究

“Work!Work!Work!

While the cock is crowing aloof!

And work—work—work

Till the stars shine through the roof!

(Thomas Hood,The Song of the Shirtⅱ,1843)这一段节选自英国作家Thomas Hood(1799-1845)的诗歌作品《衬衫之歌》第二节,这是他在世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这里的cock(公鸡)用的是该词的本义。Cock原义指公鸡(male bird,esp.of thedomestic fowl.POD),以后作为粗俗的俚语指penis(coarse slang penis.POD)。美国英语中的cock、

ass(=arse n.1a.OED),因为负面的联想,大体上已经成为禁忌词(taboo),一般分别用rooster和donkey取代(Bloomfield 1987:125)。

Intercourse的情形与此类似。在下面的前两个例子里intercourse用的是其本意,即交往(commu-nication or dealings between individuals,nations,etc.POD)。以后,intercourse获得了新的词义,指sexual intercourse,人们表示“交往”就不大选择这个词了。比较:

Lady Sneer.Then at once to unravel this mystery,I must inform you,that love has no share whatever inthe intercourse between Mr.Surface and me.(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1777:Act

Ⅰ,SceneⅠ.)

During the four centuries that have elapsed since1500,the intercourse between England and the remoternations of Europe has become more extensive and intimatethan in earlier times,and the literatures of those nations,made accessible through the printing press,have come to

be studied in this country.(Henry Bradley,The Making

of English,1904:101)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note that non-consensual inter-course(even by married couple)is considered rape,andis referred to as marital rape.(Handbook for Interna-

tional Students &Scholars,2006-2007:81)

实际上,词义变化的过程可能相当复杂,有时候一个词可能先后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变化类型,有时候一个词的发展过程甚至至今也不明了。比如nice,OED解释为:

The precise development of the very divergent senseswhich this word has acquired in English is not altogetherclear.In many examples from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it is difficult to say in what particular sense the writerintended it to be taken.

在14、15世纪的时候,nice指人或者动作,常见的词义是foolish,stupid,senseless。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nice常见的词义是agreeable。就这两个词义而言,我们可以说它属于词义变褒类型。

3.空间因素

时间与空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考虑英语词的使用,可以从时间,也可以从空间角度考虑。所谓空间角度,指从英语使用的地域来考虑。比如说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它们是同一语言的两种方言,各自内部又有一些方言。在讨论英国英语、美国英语之前,先考虑与空间因素相关的一个话题———借词。3.1 借词

借词有时间的一面(何时借入),也有空间的一面(从何借入)。词典(比如COD,POD)一般只提供空间信息,也就是词源信息。英语借词的主要来源是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史的著作一般都会提供一长串的借词。当我们观察借词集中在哪些区域的时候,会感觉到借词与社会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下面两组词:

aria独唱曲,咏叹调,basso男低音歌手,cantabile流畅的乐段,cantata康塔塔[related to CHANT],da capo从头重复乐曲,fantasia幻想曲[related toFANTASY],finale终曲[related to FINAL],inter-mezzo间奏曲,legato连奏乐段[=bound,fromligobind],madrigal无伴奏合唱曲,opera歌剧[Italianfrom Latin,=labour,work],pianissimo【音】非常轻的[superlative of PIANOz],piano钢琴[abbrevia-tion of PIANOFORTE,earlier piano e forte softand loud],pizzicato【音】弹拨地,prima donna歌剧女主角演员,rallentando【音】渐慢的,渐慢地,staccato【音】断音的,断奏的,tremolo颤音[related to TREM-ULOUS].

aquatint蚀刻凹版画[Italian acqua tinta colouredwater],chiaroscuro(绘画中的)明暗对照法[Italian,=cleardark],dado墙裙[related to die2],fresco湿壁画(墙壁或天花板灰泥未干时用水彩在上面绘制的壁画)[=fresh],graffito(在物体表面乱写、乱画、乱涂的)文字或图画[Italian graffioa scratch],impasto【艺术】(颜料)厚涂法,intaglio雕刻图案(Italian:relatedto IN-2,TAIL2),mezzotint网线铜(钢)板雕刻法[related to MEZZO,TINT],rilievo,replica艺术复制品[Italian replicare REPLY],studio画室,terracolta陶俑[Italian,=baked earth](Bradley 1904:102).

上面这两组词分别与音乐、美术有关,都是从意大利语借来的。所以英国语言学家Bradley(1904:102)说,“意大利人在音乐和美术方面是我们的老师。”

一般说来,借词是因为英语本族语中没有这个词(比如上面提到的音乐术语)。不过,如果比较英国与其他国家,英国没有而其他国家有的事物或者概念,英语未必都有相应的借词。借入是有选择的。因此,英语中的借词一方面反映某个国家的文化对英

·

·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国的影响(何时借入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反映英国社会的价值取向,试以ombudsman为例说明。

POD对ombudsman的解释:official appointedto investigate complaints against public authorities[Swedish=legal representative]。这是个来自瑞典语的借词。瑞典有一套制度,保护公民个人不受政府官员的欺压,这套制度的体现形式之一就是om-budsman。芬兰(1919)、丹麦(1954)、挪威(1962)、新西兰(1962)等国纷纷采纳,英国也曾考虑效仿。可见,英语引入这个瑞典词是英国社会制度建设的需要。

3.2 英国英语

我们知道,英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等几个区域组成。苏格兰有自己的语言即苏格兰语(Scots)和苏格兰盖尔语(Scottish Gaelic)。苏格兰语是日耳曼语的一种变体,与属于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的英语关系密切。苏格兰盖尔语属于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Celtic)Goidelic语支。在苏格兰使用的英语变体叫做苏格兰英语(Scottish English)。苏格兰英语是否包括苏格兰语,观点不一。

威尔士也有自己的语言———威尔士语(Welsh),属于印欧语系凯尔特语族Brythonic语支。威尔士人在威尔士讲的英语方言叫做“威尔士英语”(WelshEnglish,Anglo-Welsh,Wenglish),本文不考虑。

苏格兰诗人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在作品中使用了许多苏格兰方言词。实际上,他的第一部诗集就叫做《苏格兰方言诗集》(Poems,Chieflyin the Scottish Dialect,1786)。

在英格兰使用的英语状况又如何呢?

一般认为,在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特别是在伦敦及其周边地区,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使用的是“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实际上,在英格兰南部和北部存在许多方言,这些方言在词汇、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有许多差异。此处仅以词汇为例。⑤英国语言学家Brook在《英语方言》(1978)一书里列举了许多北部方言的例子。比如,在约克郡(Yorkshire),cake常常表示bread,bread有时候表示cake(比如Christmas bread),spice表示sweets(儿童用语)。在苏格兰和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apig或piggy表示a hot-water bottle,据说有一位游客恐怖地写道:in northern England people slept withpigs for warmth。还有一位游客,看到广告MaidenFor Sale大吃一惊,他不知道在北部方言里,maiden表示clothes-horse(晒衣架)。这些日常词汇在方言里的意义与其在标准英语里的意义不同。

有的时候,方言与标准英语词义的差异是由于方言词保留了比较古老的词义(Brook 1978:90)。

比如:

As proper a man as ever went on four legs cannotmake him give ground...

(William Shakespeare,The Tempest,2.2.66)[proper:handsome]

They brought one Pinch,a hungry lean-faced villain,a mere anatomy...

(William Shakespeare,Comedy of Errors,5.1.238)

[anatomy:a skeleton,a very thin person]

We will keep ourself Till suppertime alone:whilethen,God be with you!

(William Shakespeare,Macbeth,3.1.42)[while:until]

while表示until,这个意义在当下的标准英语里不存在,但是在北部的方言里仍然很常见。有一位来自北方的教师,在英格兰南部执教,他对班上的学生说:“You’ll never make any progress while youlisten to me.”学生们给逗乐了,他却困惑不解(Brook1978:91)。

在英格兰西南部有一个郡叫做多塞特(Dorset),英国作家Thomas Hardy(1840-1928)小说的主要场景。Hardy在小说人物的对话里常常使用多塞特郡的方言,比如:

God bless thy diment eyes!And thy waxen cheeks!

And thy cherry mouth!(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974:45)[diment:diamond]

3.3 美国英语

我们再扼要看一看美国英语的情况。有学者(Hendrickson 1986:17)认为,美国有三种主要的方言,新英格兰方言(New England Dialect),南部方言(Southern Dialect)和普通美国方言(General AmericanDialect)。⑥

判断方言差别的一个标准是语音。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泛美航空公司洛杉矶办事处接到了炸弹恐怖电话。电话被录了音,经办事处一位员工辨认后,认为是公司一位工人所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语言学教授William Labov出庭作证:打电话者的口音可以确定是在波士顿方圆75英里范围之内,而被告是纽约市口音。法官当场宣判被告无罪。原告方的一位律师事后说,也许有东部口音的人在我们听起来都像是打恐怖电话的那个人,因为我们是西海岸人,不能辨别东部的不同口音(Hendrickson 1986:17)。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口音差异显著,我们注意到方言差异主要是由于在词汇或语法方面存在不同。我这里只谈词汇,如下例:

2002年底,《哈佛报》(Harvard Gazette)刊登了一篇关于美国方言的报道,标题是“Standing on Lineat the Bubbler with a Hoagie in My Hand:BertVaux Maps America’s Dialects。”⑦

这个标题有三处使用了方言:“I stood on line”

·

·当代外语研究

是纽约市的说法,更通常的说法是“I stood in line”。Bubbler(饮水器)是波士顿、密尔沃基的叫法,在美国其他地方,这个装置叫做a water fountain或者adrinking fountain。⑧Hoagie(一种三明治)主要是在宾夕法尼亚和新泽西的说法(AHD:834)。根据Vaux的调查,美国大部分地区,包括波士顿,把这种三明治叫做a sub,但是在康涅狄格、纽约、新泽西州的部分地区,叫做agrinder;在纽约市,叫做a hero;在路易斯安娜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叫做apoor boy;在缅因州,叫做an Italian sandwich。⑨

《美国传统词典》(AHD:1725)认为,submarine和sub分布广泛,并不限于任一特定区域。

再比如,美国有一种红皮小土豆,在纽约市一般叫它new potatoes,因为是当季第一批下来的土豆;在纽约市以东的长岛的北福克(Long Island’s NorthFork),人们叫它salad potatoes,可能是因为当地人用这种土豆制作土豆沙拉;而在长岛海峡50英里开外的康涅狄格州某地,人们叫它salt potatoes,因为这种土豆是用盐水煮制的(Hendrickson 1986:15)。

与此相类似,在自家庭院出售不要的物品,不同地区有不同叫法。据一项统计,使用频率居高的前三位依次是garage sale,yard sale,tag sale。⑩tagsale的说法可能源自出售的物品上贴有价格标签。耶鲁大学为国际学生学者编写的手册上这样解释:Tag Sale—A tag sale is normally held outdoors infront of your home on a weekend day.You can advertise

by putting up flyers around campus and around yourneighborhood,and you may also want to send an e-mailto the YaleInternational listserv as described above.Ithelps to put price tags on the bigger items.You could

put smaller items in a box and offer one price for each

piece.(Handbook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Scholars,2006-2007:135)

4.结语

本文试图展示在英语语言教育层面上如何说明时间和空间因素(比如在英语专业的英语词汇学、普通语言学等课程上),希冀提供一种方法论的借鉴。简而言之,这种方法注意适当结合文学、历史来研究语言,注意语言、文学、历史三位的有机结合。

附注:

①3.4.144=ActⅢ,SceneⅣ,Line 144.《李尔王》这段文

字的原始文本与现代文本的对照本,见http:∥nfs.spar-knotes.com/lear/page-168.html(2010-7-2)OED收录的是莎士比亚的原始文本:But Mice,and Rats,and suchsmall Deare,Haue bin Toms food,for seuen long yeare.②Bradley(1904:184)认为,这些具体的词义多是由于省略了

复合词中的限定前缀(defining prefix)造成的。如果不省略,这些词义的复合词形式分别是drinking-glass,looking-glass,spying-glass,weather-glass.③cf.The development of nice,going back to Latin nescius

‘ignorant,’is similar.The Old French form used in Englishmeant‘simple,’a meaning retained in Modern French niais.In the course of its career in English,it has had the meanings‘foolishly particular’and then merely‘particular’(as in anice distinction),among others.Now it often means nomore than‘pleasant’or‘proper,’an all-purpose word ofapprobation.(Algeo &Pyles 2009:234-235)

④knave[Old English,originally=boy,servant];lewd[Old

English,originally=lay,vulgar.lay来自希腊语laos people,vulgar来自拉丁语vulgus common people];silly[OldEnglish,=happy].POD

⑤语言是一个系统,讨论词汇本应该结合语音、语法,这里暂

时从略。这些方言在词汇、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的具体差异,见Brook 1978。关于英语语音,G.B.Shaw(1912)说:It is impossible for an Englishman to open his mouthwithout making some other Englishman hate or despisehim.

⑥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普通美国方言内部还可以分为

六种方言:the New York City metropolitan area dialect;

the Middle Atlantic dialect;the North Central dialect;theCentral Midland dialect(which is often divided into theNorthern Midland and Southern Midland dialects);theNorthwest dialect;and the Southwest dialect(Hendrickson1986:22).

⑦http:∥www.news.harvard.edu/gazette/2002/12.12/08-

vaux.html(2010-11-3),作者Ken Gewertz。

⑧《美国传统词典》对bubbler的注解是n.Northern U.S.A

drinking fountain.该词典的词条中没有a water fountain,有a drinking fountain(a device equipped with a nozzlethat when activated provides a stream of drinking waterfor public use.AHD)

⑨根据Hendrickson(1986:14-15),这种三明治至少有11种

名称。在纽约叫hero sandwich,在新奥尔良叫poor boys,在费城及附近地区叫hoagies,在匹兹堡叫submarines,在波士顿叫grinders,在洛杉矶叫torpedoes,在迈阿密叫Cuban sandwiches,在罗德岛叫wedgies,在威斯康辛叫Garibaldis,在其他地区叫bombers或rockets。

⑩方言调查设计的问题是Which of these terms do you preferfor a sale of unwanted items on your porch,in your yard,etc.?见http:∥www4.uwm.edu/FLL/linguistics/dialect/staticmaps/q-58.html(2010-11-17)。比如,纽约州布法罗地区用garage sale,麻州坎布里奇地区用yard sale,康州纽黑文地区用tag sale。

参考文献

Algeo,J.&P.Thomas.2009.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of the English Language[M](5th edition).Beijing:World Book Publishing Company.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AHD)(4th edition)[Z].2000.Boston/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Bloomfield,L.1987.A Leonard Bloomfield Antholog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radley,H.1904.The Making of English[M].London:Macmillan.

Brook,G.1978.English Dialects(3rd edn.)[M].London:Andre Deutsch.

Hendrickson,R.1986.American Talk:The Words and

·

·

词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Ways of American Dialects[M].New York:Viking.2002.牛津袖珍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牛津简明英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罗曼·雅柯布森.2001.雅柯布森文集[C].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孙铢、陈雄尚、刘宪之.1981.英国文学选读第一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责任编辑 吴诗玉)附:

从师感言

《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美意,嘱咐我在为“庆贺胡壮麟教授80华诞专号”撰稿的同时,写下师从胡先生的感想。我拜读了胡先生在《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第3期、第9期上发表的两篇文章,《发展中国特色的语言理论研究———纪念高明凯先生诞生100周年》和《谈程雨民先生语言研究的基本轨迹———庆贺程雨民先生八五华诞》,感觉先生撰写的此类文章,都是从语言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考虑的。因此,我也把感想集中在学科建设方面,企望对同道有一点参考意义。

1990年至1994年,我在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胡先生是我的导师。1990年9月,先生约我谈话,确定研究方向为布拉格学派,从此开始了对布拉格学派的研究。

胡先生关注布拉格学派,源自他对西方语言学史的认识。胡先生在北大讲授“语言学理论与流派”,一门西方语言学史的课程。因为有这样的背景,一方面,他对于西方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有完整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可以提出中肯的建议。比如,在我读博士期间,因为1989年的事件,中美学术交流一度遇到困难,有关方面指示我们申请去欧洲进修。胡先生建议,申请德国、丹麦、荷兰。胡先生的建议有两层含义:其一,在历史上,德国、丹麦、荷兰都是语言学研究的强国。提到这三个国家,人们会想到历史比较语言学、新语法学派、哥本哈根学派、Simon Dik的功能语法等。这其中的一些工作是在普通语言学的层面上(比如Louis Hjelmslev)。

其二,这三个国家是英语语言研究的强国。在几部最优秀的英语描写语法当中,有一部是丹麦人写的,即OttoJespersen(1860~1943)的《根据历史原则编写的现代英语语法》(7卷本,1909~1949);有两部是荷兰人写的,即HendrikPoutsma(1856~1937)的《晚期现代英语语法》(4卷本,1904~1926)和Etsko Kruisinga(1875~1944)的《当代英语手册》(4卷本,1909~1911)。

在国际英语语言学界,中国学者对英语语言研究有多少话语权,有多少公认的有份量的研究,胡先生作为一位谙熟西方语言学史的学者,十分清醒。从胡先生的建议推测,他认为去这几个国家进修,可以在普通语言学和英语语言学两个方面有所收获。虽然我的申请未果(未获得资助),但胡先生注重普通语言学与英语语言学结合的思想对于英语语言学科的建设仍具有现实的意义

胡先生的学术声望,既是由于他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方面的卓越工作(教学、科研等),也是由于他在英语语言专业本科、研究生教育方面的突出贡献,比如他主编的《语言学教程》是英语专业本科“普通语言学”课程的教材,在中国高校广泛使用;他主持和参与过中国第一个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的制定(“英语词汇学”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审订过相关的教材(包括我著的《英语词的构成与搭配》)。

我特别想强调,胡先生重视本科教育,而且身体力行。胡先生坚持认为,英语是一个专业。面对培养“复合型人才”

的主张,面对英语专业的种种变形,胡先生认为,汉语、计算机也是工具,可是没有人说汉语、计算机不是专业。英语是工具,但英语同时也是专业。英语作为一个专业,它的学习内容包括英语语言、文学、文化。实际上,英语专业语言、文学的范围并不局限在英语国家的范围,比如欧洲文学史、第二外语等课程。

胡先生不同意在英语专业本科教育中夹杂其他专业取向的学习(比如经济学等)。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老师或同事都强调英语语言的基本功(比如李赋宁、周姗凤、林筠茵、张祥保、黄鸣野、祝畹瑾、孙亦丽、王逢鑫、陈孝模等教授),这是北大英语专业的传统。另一方面是因为胡先生深知英语语言的学习殊非易事。北大英语专业的说明中有这样一段话:

北大英语专业教育的特色是:立足于听、说、读、写等最基本的实用技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同时汲取千百年来西方文明长河中沉积下来的人文养分,以多重的视角和高超的境界观察和走入现代社会。语言与文化并举,技能与思想联姻。这便是北大英语系的教育方针和教学实践(参见http:∥www.english.pku.edu.cn/intro.htm)。

任何一位英语教师,只要他读过Henry Sweet、HendrikPoutsma、Etsko Kruisinga、Otto Jespersen等人的经典英语语法著作,就会明白“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对教师和学生意味着什么,就会知道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离“详悉最细碎的语言现象”这一目标还有多么的遥远。

基于上述原因,胡先生建议,为北大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开设“英语结构”课程(The Structure of English)。这样,北大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选修“英语结构”和“英语词汇学”两门课程,在第一年可以对英语句子结构、词的结构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胡先生自己身先士卒,翻译出版了奈达(Eugene Nida)博士的著作《懂英语》(Understanding Eng-lish,1998)。《懂英语》以及其他一些著作构成了“英语结构”的课程用书。

学科建设除了课程设置,还有学生培养。回顾胡先生指导研究生的工作,我感受到这样几点:

第一,控制招生数量。胡先生每年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一般在1~2人。以4年学制为限,4年内同时在读的研究生大约有8人左右。控制数量对于保证指导质量是必要的。

第二,强调阅读。胡先生为研究生提供一个阅读书单。他常说,博士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有300部/篇。他强调阅读期刊,认为论文相对能反映最新的研究结果,而专著出版周期长,等到出版时,新东西可能已经成为旧东西了。至于阅读的方法,他常常提到钱钟书先生,说钱先生从图书馆借书后,坐黄包车回家,等到了家,书也读完了。胡先生说,阅读未必是要逐字逐页,要找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住这有用的东西在哪里,以后需要用的时候能快速找到。

第三,强调选课。胡先生强调多选课,而且范围要广阔。比如我的研究方向是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但是也要选修形式语言学方面的课程(当时他请了方立教授来开课)。

第四,强调交流。胡先生本人注重国际、国内各种形式的交流(留学、访问、会议、工作坊等等),这使他的具有学术国际视野。他认为,多参加交流可以了解同行的研究情况,了解学科前沿的状况。记忆所及,在不同场合,他曾经嘱咐我跟紧Christian Matthiessen,Gerhard Nickel,把他们的东西学到手。直到2011年5月,他宴请韩礼德夫妇,还安排我坐在韩礼德的身边,以便交流。

从1981年9月在北京大学西语系(当时北大没有英语系)选修胡先生的“普通语言学”课程算起,30个年头过去了。30年来,受益于先生之处良多,其中重要的一处是他为我指出了布拉格学派这一研究方向。我推测胡先生当初的想法,研究布拉格学派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语言学的学科建设。

·

·当代外语研究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miotic systems,secondly the materiality 

of the semiotic system and the process ofmodalization,and thirdly

,the relation between media and mode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ofsemiotic systems with different levels.Fourthly,it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um sy

stems ofthe semiotic systems,especially 

those of writing,images and music,and fifthly,it investigates the typologyof the media of the semiotic systems.Finally,it briefly 

show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multimodal nature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the types of the media.A Multiple Look at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Writing:From Classical Rhetoric to Digital Writing,by YANGYonglin,p.

131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essence is a practical activity.The teaching of writing is basically 

ap

rocess of skill cultivating.Practice and skills cannot do without theories and methods.Compared to otherskills in language learning,writing needs more time and energy.Following 

this argumentation,we claimthat successful writing classes should be based on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principles and approachesavailable.For this reason,a multiple perspective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look at different frameworks,method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It is believed that equipped with this knowledge,chances are high for language instructors to teach,research,and evaluate more scientifically and efficiently.Reflections Based on a Survey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Critical Pedagogy 

in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byTANG Liping

,p.137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it is quite urgent to incorporate Critical Pedagogy 

intoadvanced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The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Critical Pedagogyin local context by making 

content analysis of interviews to 30English major teachers.It is found that theyare much lacking in the awareness of the“cultural political nature”of English education,they 

emphasizetoo much the idea of“foreign language as instrument”and they 

are least in agreement with the teachers’identity as“cultural workers”.Policy 

makers,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need to emancipate mind intheir ways of looking at politics,language and culture in English education and joining 

in constructingCritical Pedagogy in English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alysing the Interactiveness of EFL Teachers’Questions,by YANG Xueyan &XIE Min,p.142This paper holds that questions vary in terms of intera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interpersonal choicesactually made by questioners.Having 

defined questions’interactivenes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veness of EFL teachers’q

uestions,which is shown to involve choices from three interpersonal systems,i.e.Mood,Subj

ect Person,andInterpersonal Deicticity.It also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

tion of the interactive features of EFL teachers’questions multistratally(at grammatical,semantic and contextual strata).Then based on the descrip

tion,a model of questions’interactiveness is set up as an attempt to offer a tool for describing 

questions accurately,since tools of this kind are necessary but lacking in the studies of teachers’questions.Time and Space Factors of English Words,by 

QIAN Jun,p.148Time and space factors are complicated issues as well as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general ling

uistics.This paper intends to show how to illustrate these issu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with the aim to provide amodel.The time factor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modes of semantic change while the sp

ace factor iselucidated with reference to specific cases of load words,British English,and American English.A Comp

arison between Confucius Institute and Cervantes Institute:The Modern Awareness in Chinese Cultureand the Post-colonialism in Spanish Culture,by 

YANG Min,p.155Confucius Institute develops constantly 

since its birth in 2004to spread Chinese language,culture andtraditional thoughts and expects global understanding.Cervantes Institute of Spain was established muchearlier to spread Spanish and its culture.The two institutes have similarities on the aspects of manag

ementmethods,facing the encroachment of English and so on;but the two have differences on managementphilosophy,economic fruits and so on,which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261·当代外语研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课时 年、月、日

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年、月、日,24时计时法和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以及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区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掌握两者之间的转化方法;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课时分配: (1)年、月、日(1) (1课时) (2)认识平年和闰年 (1课时) (3)24时计时法 (1课时) (4)利用24时计时法解决问题 (1课时) 练习课 (1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综合与实践制作活动日历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

第1课时年、月、日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8分钟)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语: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 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 皮。 2.教师出示2011年、2012年年 历,揭示课题。 (1)我们学习、生活一天,就 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日。板 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1月31 日这一天,要经过多长时间?学生 答,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 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学生答, 教师板书“年”字。 (4)年、月、日和时、分、秒 一样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 秒是表示较短的时间单位,年、月、 日是表示较长的时间单位。揭题: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的有关 知识。 1.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猜出底:日历。 2.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 问题,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1.说说我们学过哪 些时间单位?他们之间 的进率是多少? 答案:学过的时间单 位有时、分、秒。 1时=60分, 1分=60秒。 2.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1)2月的最后一天 是2月30日。() (2)大月都是单数 月,小月都是双数月。() (3)大月有31天, 小月有30天。() 答案:(1)(2) (3)√ 3.(1) 蛋糕的生产日期是 2015年4月13日,保质 期5天。2015年4月17 日,这块蛋糕能吃吗? (2) 二、探究新知,认识年、月、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0分1.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主题图,引 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标注的特别日 子。 2.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2011年有多 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 月是30天,2月有多少天。 3.课件出示示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说说与2011年 1.仔细观察2011年年历, 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找出主题 图中标注的特别的日子。 2.观察后汇报:2011年有 12个月,1月、3月、5月、7 月、8月、10月、12月是31 天,4月、6月、9月、11月 是30天,2月有28天。

级阅读理解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阅读训练

级阅读理解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阅读训练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阅读训练 (一)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2、文章按照的顺序写小草。 3、从文中找出“严寒”的反义词。 ()——() 4、短文是围绕“”来写的。 5、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线。 (二)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早晨,一轮红日渐渐升起,给小院涂上了一层金黄色。鲜艳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中夹带着它的香味迎面扑来。 院子西南,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院子的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来的棚子。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瓜棚下面有桌子。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像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伴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花朵()的金瓜()的果树()的露珠()的韭菜 ()的蔬菜()的绿叶()的辣椒()的菜园()的白杨 2、选字填空组词。 扑朴娇骄 ()灭()实艰苦()素()嫩()气()傲自大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表示的词语 有。 4、根据词义写成语。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 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 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

了知识的容器。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知识的. 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

巩固课--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学习(1)

巩固课--将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1) 一、开篇小语 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存在一个认知--理解--巩固的过程。巩固课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即使是学生已经理解了的东西,不巩固也会遗忘,不练习也难以继续深化并达到熟练。外语课的整个过程都有巩固工作,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有巩固环节。巩固环节的目的在于保持、再认、再现刚学不久的话语材料以及刚刚识记的话语规则。巩固的形式是各种练习、概括、总结。所以,在巩固环节中应注意练习由浅入深、多样化、口笔并重、点面结合,还应注意练习曲线中的高原期以及巩固得适时。 巩固课是巩固新知识这一环节的扩大,也称练习课或发展口笔语技能课。它一般是新课、综合课的持续。同时,我们也把作业或测试分析课或分析之后的练习课,称作巩固课。巩固课的目的是达到教学过程的巩固要求,即通过口笔头练习刚识记的材料,使达到保持;或类推使用刚保持的教材,以求在听说读写中再认再现以至自由运用。巩固课一般不采用辨识性练习,其目的跨度很大,需视学生对需要巩固的材料的掌握程度确定教学目的。 二、案例展示 【案例1】人教新起点英语四年级巩固课例 创新教育的要点提示: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通过任务型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一)巩固内容:词汇Tian’an men Square,the Great Wall,the Summer Palace, Beijing Zoo,Beihai Park 功能句型:Where do you want to go? I want to go to the… 注:?1 want to go to the…?是本课要完成的重点。 (二)巩固目的与要求: 认知目标:感知北京的主要景点及相关文化。

英语时间和日期的表达方法

英语时间和日期的表达方法 1、年月日的表达方法 (一)年份的表达方法: 关于四位数年份的读法有下列几种情形: 1、一般情况下,将表示年份的四个数字按前后分为两组,每一组的数字都按基数词来读。 例如:1865年读作 eighteen sixty-five 1998年读作 nineteen ninety-eight 2、如果前两个数字为非“零”数字,后两位数分别为“零”,则先读出前两位数,然后将后面的两个“零”读为 hundred。 例如:1900年读作 nineteen hundred 1800年读作 eighteen hundred 3、第三个数字为“零”(其他数字不是“零”)的年份的读法应当将该“零”读为O[u]。 例如: 1809年读作 eighteen O nine 4、关于千年的一些读法。 2000年读作 two thousand 2008年读作 two thousand and eight(或 twenty O eight) 1008年读作 one thousand and eight(或ten O eight) 另外,还有一些非四位数的年份,它们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按照基数词的方法来读,另一种是一个一个数字来读。 例如:531BC读作 five three one BC(或five hundred and thirty-one BC)注:表示在哪一年,一般在年数前加介词in,使用year时,year 放在数词之前。 in the year two fifty-three B.C. 在公元前253年 (二)月份的表达方法: 在哪个月用介词in加第一个字母大写的月份词表示。例如:in May在五月 in July在七月。为了简便起见,月份与日期连用时,月份常用缩写形式表示。月份都由其前三

把时间还给孩子 陈之华

【推荐文章】把时间还给孩子/ 陈之华 上课时数少,考试不多,不代表学习成效就比较差。 将孩子的权利放在第一位,是芬兰教育的基本着眼点。 在重质不重量的教育理念下,孩子不仅生活作息正常,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芬兰从二○○○年起,连续三届在国际教育评量中获得整体平均表现最优异的公评与赞赏,以学生的学习落差比例最小、水准最平均的成绩令人惊叹。世界各国无不对芬兰连续三届都能稳执牛耳感到好奇不已,亟欲知道其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但真要去探究一个体制成功的原因,通常不会有标准、单一的答案,更没有三言两语就能道破的「秘诀」。教育,牵涉到的是一个社会深根蒂固、行之久远的基础价值与普遍观念。从这些价值与观念所导引出来的学习方式,以及对于教育终极目的所为何来的看法,都左右了教育的内涵,和孩子能否正常学习。 学习时间的长短值得重视 芬兰教育裡有一个很基本的着眼点,就是把孩子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对孩子的人权和学习成果的隐私给予最充份的尊重;更把学习的时间长短,视为每个孩子生命权益的一部份,给予高度重视。 以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时数」来说,芬兰教育的上课时间少、假期长、不做过度机械式的演算练习、看重过程甚于结果、不让孩子成为天天追逐考试成绩的机器等,拥有的是一个重「质」甚于「量」的学习观念。 今年一月下旬,在北欧住了六年的我们搬回台北,我们到大女儿即将就读的国中,向校务单位了解上下学的时间,校方说:「上午七点半到校,下课时间平日为四点、周四为五点。」我除了瞠目结舌外,当场心底即刻盘算起来:孩子待在学校的时间,不就是八个半到九个半小时?哇,每天的上课时数,几乎比在芬兰的学校多了两个小时! 开学数周之后,我才更明了,国中学生虽然必须准时到校,却不见得都能够准时放学下课。这和总是准时下课的芬兰,非常不同。有时我们这里的学校会要求学生在课后留下来考试,或是准备不同的活动。真要严格算起来,以本地的公立学校来说,学生一天平均待在学校的时间可能超过九个小时,这还不包括放学后的补习、写功课、应付隔天大小考试等等,难怪会有为数不少的国中生得忙到半夜才能就寝。 深入想想,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春期孩子,为了考上一所大家所谓的「优质」高中,必须花在学校上课、课后补习、做功课与准备每日考试的时间与压力,可能比一般的上班族都还要来得辛苦和疲累。不让教育本质本末倒置 为什么芬兰在基础教育的上课时数,可以只有欧洲国家(如荷兰、义大利等国)不到七成的时间?而且,芬兰孩子每周花在学习数学的时间,不到韩国学生的一半,却也能达到国际评量的水准与高度均衡?这主要是因为芬兰教育全然不需要倚赖补习,以及「偷跑」先学。教学完全仰赖体制内的学校教师,老师会在课堂上好好的授课,学生也因为不需要额外去补习和提前的跨年级学习,反而能较专注在课堂上的讲解内容。

时间表达方式

时间表达方式 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小时+ 分钟”直接读: 6:10 six ten 8:30 eight thirty 2:40 two forty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可以用“分钟+ past + 小时”: 6:10 ten past six 4:20 twenty past four 10:25 twenty-five past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外,可以用“(相差的)分钟+ to + (下一)小时”: 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 5:50 ten to six 9:49 eleven to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恰好为半小时,可以用“half + past + 小时”: 11:30 half past eleven 2:30 half past two 如果所表述的分钟和15有关,就有三种表达法:

(15分钟又叫一刻钟:a quarter) 9:15 - nine fifteen ; fifteen past nine ; a quarter past nine 3:45 - three forty-five ; fifteen to four ; a quarter to four 整点: 现在是两点整。 It's two. It's two o'clock. (It's two o'clock sharp. It's two o'clock on the dot. It's two o'clock on the nose. It's exactly two o'clock.) 另外英语中的noon 和midnight 可分别直接表示白天和夜晚的12点:It's (twelve) noon. 现在是中午十二点。 It's (twelve) midnight. 现在是半夜零点。 大约时间: It's almost two. 马上到两点了。 It's not quite two. 还不到两点。 It's just after two. 刚过两点。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

常见的5种写作顺序 一、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写人、写事、写景时,常见的是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记叙。 二、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写。常用于写游记、参观记、活动。 三、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 四、按不同内容的类别顺序写。 五、按总述与分述的顺序写。 1.先分后总。 2.先总后分再总。 3.先总后分。 另一种意见是: 常见的写作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顺序。总述与分述不属于写作顺序,而是属于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 学会依据中心安排写作顺序 裁剪材料、确定主次详略之后,下一步就是要将留取、加工确定好的材料编织起来,即组织材料。 组织材料就是给文章“搭架子”,就是依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把确定好的材料进行合理、巧妙地安排。它是构思文章、布局谋篇的又一重要环节。 组织材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安排写作顺序。安

排写作顺序,就是根据材料的特点以及中心、表达的需要,对选择整理好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安排在一起,组织到文章里,使文章言之有序,有条理。 写作顺序是文章的层次,内容的条理,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是否完整,材料安排是否妥当,条理是否清楚,脉络是否分明,关键都在于组织材料时能否找到一个合理的次序。 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应该按照同一个标准(一定的记叙顺序)来排列。写作顺序不清,就会产生结构混乱的现象,写出的文章就会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别人读了就难以留下清晰的印象。常用的写作顺序有哪些呢? (1)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组织材料,即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后写。这种安排材料的方法又叫做“顺叙”或“正叙”,是最常用的一种记叙顺序。记事(包括写活动、 游记、参观访问记等)、写人(主要指一人一事)的文章,大多可以采用这种写作顺序。 采用这种顺序组织材料,因为心里有了事情的基本框架,所以容易把杂乱的材料理顺;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果,条理容易写清楚;重点内容容易写具体。采用这种顺序写,最能反映事情的本来面貌,可以收到使读者渐入佳境的效果。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早→中→晚,前→中→后)组织材料。即以时间推移为序,将文章要用的各个材料串成一体,或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1)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城西七一学校叶红英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我觉得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等。所以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然后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 二、给学生质疑的时间 质疑,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和独立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可以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要主动参与学习,就应当学会提出学习中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种种提问,教师应当归纳选择,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决不多讲。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要及时组织讨论解答。 三、给学生讲话的时间 叶老曾说过:“书是教不完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引导并教给学生技巧和能力。”遵照此原则,教师应尽可能地抑制自己的表演欲,把课堂的舞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感想的交流更重要。 四、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充分发挥这种集体的作用。在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基础上,我给让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各抒己见,让其他同学也从中受益。这种交流,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有把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才能够充分利用新课标提供给我们的主动空间,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射阳县初级中学王瑞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现在全校正在推行课堂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参与改革的实验者之一,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外科手术式的整容与改造,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惑。下面将从“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以及“还存在哪些困惑”三个方面来阐述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 一、为什么将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的教师始终认为自己上课在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学生或让学生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已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导性,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但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 (一)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占有的时间过多。例如我所教的初三数学,复习时知识点较多,以前每堂课首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学生在下做笔记,一节课讲30多分钟,然后让学生做课堂检测,甚至有时候满堂灌。 (二)课堂空间上,教师在讲台上自我表演,没有和学生融合到一起。几乎每堂课,我们都口若悬河、眉飞色舞的讲解,学生只是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的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 (三)抹煞学生的个性,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长久以来,并很可能在某些环境中持续下去,不少教师认为自己就是权威,教师所讲的就是标准答案,不去考虑学生的对于问题的不同做法或想法,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必须回答课本上或教师自己认为标准的答案,有时学生提出异议,不去解析或进行冷处理,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住答案就可。 (四)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尊严,特别是人格尊严和思想尊严。在我们有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毫无人格的尊严和思想的尊严,教师只把他们当成生产线上的产品,而不是活生生与教师平等的人,教师往往发号施令,一言九鼎,压制学生的思想,扭曲学生的性格。 显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我们采用上述一些传统的方法教学,教师花费较大的气力却不会有太大的成效,往往一个题型经过高三三轮复习做十几遍仍然不会,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必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还?” 二、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我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一)重视课前教学设计。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娴熟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二)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

英语时间表达方法

英语时间表达方法 英语时间通常用以下两种方法表达: 1. 直接表达法 A. 用基数词+ o'clock来表示整点,注意o'clock须用单数,可以省略。如: eight o'clock 八点钟,ten (o'clock) 十点钟 B. 用基数词按钟点+ 分钟的顺序直接写出时间。如: Eleven five 十一点过五分,six forty六点四十 2. 间接表达法 A. 如果分钟数少于30分钟,可用分钟+ past + 钟点表示,其中past是介词,意思是“过”。如: twenty past four 四点二十eight past one 一点八分 B. 如果分钟数多于30分钟,可用(60分钟-原分钟数)+ to +(原钟点数+ 1)表示,其中to是介词,意思是“差”。如: 8:35 可表示为twenty-five to nine 差二十五分钟九点,即八点三十五(其中的分钟数twenty-five 是由60分钟减去35分钟得到的;钟点数nine是由8加上1得到的)。 注:A. 当分钟数是15分钟时,可用名词quarter (一刻钟)表示。如: 7:15可表示为a quarter past seven,12:15可表示为a quarter past twelve B. 当分钟数是30分钟时,可用名词half (一半)表示。如: 9:30 可表示为half past nine,3:30可表示为half past three。 C. 若想表明是上午,可在时间后加上am或a.m.。如:Thirteen past six a.m. (上午六点十三分)等。若想表明是下午,可在时间后加上pm或p.m.。如:Four o'clock p.m. (下午四点)等。 D. 若表示的时间不够准确,可在时间前加上介词about。如:about eight (大约八点)等。 E. 在时间前面应用介词at 来表示在的意思。如:at nine 在九点钟,at about five thirty-five p.m. 大约在下午五点三十五分等。 【1】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就用分钟+ past + 小时 6:10 ten past six 4:20 twenty past four 10:25 twenty-five past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就用分钟(相差的) + to + 小时(下一个) 10:35 twenty-five to eleven 5:50 ten to six 9:49 eleven to ten 如果所表述的时间在半小时之内,就用half + past + 小时 11:30 half past eleven 2:30 half past two 6:30 half past six 另外,所有的时间也可以直接读 6:10 six ten 2:40 two forty

实用英语写作技巧 第十二单元 组织段落方法——时间顺序法和空间顺序法

实用英语写作技巧第十二单元组织段落方法——时间顺序法和空间顺序法 组织段落的常见方法有: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重要性顺序和;4)熟悉度顺序。在前几单元,我们曾提到写叙述段落和过程分析时用时间顺序,写描述段落时用空间顺序。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着重讨论这两种组织方法。另两种方法——重要性和熟悉度顺序——将在第19单元讨论。 12.1时间顺序法 段落内组织细节的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是时间顺序法(time order organization)。时间顺序通常用于叙述和过程分析——先发生什么,然后怎样,再然后怎样,等等。正如我们在示范段落9-1和示范段落11-1所看到的一样。其实在你的生活中你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你也许曾经告诉你父母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你也许向老师或同学叙述过你是怎样做一个实验的。这些用的都是时间顺序。 12.2关于如何写时间顺序段落的建议 1)写下你要记录的事件或步骤,然后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确定你的写作目的,然后写出带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 3)从你列举的事件或步骤中删除与中心思想无关的细节 4)使用“first,then,the next step”等等列举符号把细节连接起来 12.3空间顺序法 段落组织的另一方法是空间顺序法(space order organization)。空间顺序主要用于描述,正如我们在示范段落10-1和示范段落10-2所看到的。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一样,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你也许曾在信中向你父母描述你的学院,或向你的同学描述一个风景区。 12.4关于如何写空间顺序段落的建议 按照你想让你的读者了解你要描绘的场面的方式移动——例如,从左到右,或从背景到前景,或按顺时针方向,等等。 12.5综合运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 有时候,尤其在描写参观时,有必要同时运用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以增强段落的统一性。 示范段落12-1 We enjoyed our visit to Dr Hassan's house,perched high up on a hill.Walking up the long driveway,we approached the huge bronze door.A butler was standing in the open doorway,ushering guests into the house.Going in,we passed the oak-pannelled library and the formal dining room before we arrived at the ballroom,where the reception was being held.Under three sparkling chandeliers,more than a hundred people were enjoying champagne,hors d'oeuvres and good conversation. 12.6示范段落分析 主题句:We enjoyed our visit to Dr Hassan's house. 时间空间顺序:driveway→door→house→library→diningroom→ballroom Exercise 12-1 Directions:Arrange the sentences into a paragraph,using the time order and adding the necessary listing signals. —She never had a birthday party and she was twenty-one year sold. —The party was really a successful one. —We planned to serve fruit punch and coffee. —We planned entertainment.

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

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什么是无限?如何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一般的回答都是如下:( 1 ) 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 2 ) 运动着的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 3 ) 整个宇宙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 特定的具体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4 ) 无数特定的有限时间和空间之总和构成无限的时间空间。 这样的定义或许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体。“空间的无限指的是空间在三维广延性方面的无限; 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在一维持续性方面的无限,”将空间和时间都放在了一个有限的范围内来定义无限。有限中的无限,是不能认为是绝对无限的。“时间的无限性指的是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即时间的一维性是无限的。它总是一往无前地流逝着。运动着的物体从任何一个时刻追溯它的过去和将来都是无穷无尽的。”这个表述虽然把物质运动甚至运动都置于时间和空间之中,其实这物质及运动与时间空间并没有什么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时间空间的本质在这里已经被规定为三维方面的无穷延伸和一维方面的无穷持续,而运动者的物质充充其量是被放进去的。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并未能超出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的概念。这种所谓的时间空间不是和具体的有限的事物处在同一矛盾统一体重的。而是外在于有限的规定性。这样来定义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就已经表现出割裂无限与有限的特征。现行无限性理沦原则上承认物质世界和时间空间都是无限与有限的对立统一,但又把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述为: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无限的……特定的具体的物质运动形态是有限的,特定的物质运动形态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两者是怎么统一起来的呢?“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特定的有限物质运动形态构成的。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也是由无数的有限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于是这对立的两者便统一起来了。这种表述实际上是将两者割裂开了。因为这样一来,无限与有限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便是不一样,具体的事物便不具有无限的性质。而整个宇宙也没有了有限的性质,从而是一种非具体的抽象物。于是,有限与无限又被分离开来,两者并不是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既没有能统一在具体有限的事物中,也没能统一在抽象的无限中。在对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解释中,无限与有限仍然是互相外在的。 无限与有限的这种互相外在,表明无限并不是在辨证的思维中把握的,而仍然是一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把握。

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姚福成李宏萍 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教导处133724 作者简介:姚福成,男,汉族,党员,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教导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延边州骨干教师,参与研究省级、州级科研课题,并顺利结题。主要研究方向——中学教学理论与实践。有《班级管理中的“鲇鱼效应”》、《网上调查显示学生不满意老师的十种行为》、《山谷芝兰,不以无人而不芳》、《秉烛炬气概,效春蚕精神》等多篇文章在省级、国家级期刊上发表。 李宏萍,女,汉族,吉林省敦化市雁鸣湖镇学校教师,多次出省级、州级、市级公开课,独立承担州级课题并结题,发表过《“导读自学互查总结”模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等文章,研究方向——中学教学理论与实践。 (为了便于发表可以不介绍)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就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作为教师,就要高效利用课堂。但是,当下大多数教师还是讲的太多,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把“讲”的机会还给学生 我们在讲课时总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中总觉得自己讲的要比学生说的多,一些本该由学生说的,很多由老师代替了,其实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回答,而且可以回答得很好,可是却被老师剥夺了权利。还有些重点,总怕只说一遍,有些学生听不着,记不住,于是重复二遍、三遍。所以,教师不能太想“讲”、“讲”太多,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和开拓“说”的空间。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尝试着去改变过去的“滔滔不绝”。复习旧知识时,变老师“倒片子”为学生说;探索新知时,让学生猜、议、评,在关键处、疑惑处、转折处教师再加以点拨,并且考虑到同龄人的语言比教师成人化的语言更易于同龄人接受,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巩固、小结时,也由学生讲感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概括,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而不是端着书,照书读完了之;讲评作业时,鼓励学生拿到作业本,经过独立思考后,主动对老师讲错在哪里,怎么错了,实在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再给予讲解。

《时间与空间》小论文

《时间与空间》小论文 10级严济慈班蔡一鸣一,“火车过隧道”问题的修改与讨论 1,问题的提出与简化 课本中曾经提到过“火车过隧道”问题,原本看似矛盾的结果最终由“同时的相对性”得以解释:在与隧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车与隧道中点重合时前后门同时关上,将因尺缩效应收缩的火车关在隧道内,故火车会与前门相撞;而在与火车相对静止的参考系看来,隧道前门先关上,然后才有车与隧道中点重合,最后后门关上,因而也会有火车与前门相撞。尽管在火车参考系看来,火车并未完整地被隧道关在里面,但火车的撞毁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回避。类似地,注意到在“坦克过壕沟”问题中,同样也是由于坦克前端向下的偏移使火车撞毁,从而回避了火车在壕沟参考系看来是完整地落入,而在火车看来则是“粉碎”地落入的区别。 我不禁想,如果对“火车过隧道”问题加以修改,使火车没有撞毁或者用因果关系的制约,强迫后门的动作在时间上在前门动作之前,会呈现出什么情形呢? 于是,我对原问题加以改造:火车与隧道中点重合时,同时关上隧道的前门与后门,并由后门向前门发射一束光信号,当前门接收到信号时打开前门。 由于此时问题的关键点已与中点无关,同时为了简化下面的讨论与计算,故将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当隧道后门与火车尾端重合时,同时关闭前后门并由后门向发射信号。 考虑到既然后门向前门发射信号是以“有限”而非“无限大”的光速来讨论的,那么就不应该再认为可以在某点重合的“同时”关上前后门,因为“关门”这个命令的传播也是需要时间的。故将问题修改为:初始状态为后门打开,前门关闭,当火车运行到尾端与隧道后门重合时,由后门发射一束光信号至隧道前门,当前门接收到信号时打开前门。 2,表面上可能存在的矛盾 在与隧道相对静止的参考系(记作K系)看来:火车尾端重合后,由于光信号的速度比火车快,故信号可能比火车前端先到达前门,则前门先打开,故火

3年级阅读理解——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阅读训练

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阅读训练 (一) 小草 马路边,河岸上,不起眼的小草使大自然充满生机。 春天,一阵微微的春风吹来,小草和刚睡醒的伙伴们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他们一边跳舞,一边随着春风 生长。夏天,太阳把大地烤得火热。人们来到草地上,往小草身上一坐,小草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把人们抱在 怀里,让劳累的人们消除酷热带来的疲劳。她从不计较人们给与什么,宁愿为人们作出贡献。秋天,一阵凉 风吹来,她一下子变得面黄肌瘦。寒风把冬天请来了,小草的根深深地钻进泥土里。等第二年春天来了,她 又从土里钻出来。真是 “ , 。” 我爱小草,爱她强大的生命力和宽广的胸怀。 1、在文中横线上正确地填上一句诗。 2、 文章按照 3、 从文中找出严寒”的反义词。 ( )――( 4、 短文是围绕“ 5、 哪句话说明小草胸怀宽广?画上 (二)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早晨,一轮红日渐渐升起,给小院涂上了一层金黄色。鲜艳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中夹带着它 的香味迎面扑来。 院子西南,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 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 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院子的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来的棚子。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瓜棚下面有桌子。晚上, 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也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 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 的叶子像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伴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 茂密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 ……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花朵 ( )的金瓜 ( )的果树 ( )的露珠 ( ) 的韭菜 ( )的蔬菜 ( )的绿叶 ( )的辣椒 ( )的菜园 ( ) 的白杨 2、 选字填空组词。 扑 朴 娇 骄 ( )灭()实 艰苦()素 ( )嫩 ( )气 ( )傲 自大 3、 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表示的词语有 4、 根据词义写成语。 (1)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 ) 的顺序写小草。 ) ”来写的。 -”线。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时间和空间的性质及其维数 付昱华 (中海油研究总院,E-mail: fuyh19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782238072.html,) 摘要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 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但是,它们的地位又是不平等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更重要,因为它们分别是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参照系。另外,绝对空间是平直的,而相对空间可以是平直 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至于时间和空间的维数,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需要讨论的是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绝对空间是三维的,绝对时间是一维的(由三维绝对时间形成的)。对于相对空间,可以有多维空间、分数维空间、复数维空间、变维空间。对于相对时间,可以有与相对空间相对应的多维时间、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变维时间。换句话说,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针对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根据分形理论关于自相似性和相似性的观点,得出对应于三维空间的三维时间。应用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导出一种特殊情况下三维时间的具体形式,并将其改写为变维分形的形式。文中实例表明,建立多维时间和多维空间等框架,不仅是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须的。 关键词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绝对空间,相对空间,分形理论,变维分形,复杂时间,复杂空间 前言 时空理论的发展,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漫长的路。最初由牛顿建立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理论。这种时空观认为空间是个刚性的框架,而时间是均匀流逝着的。时间与空间均不受任何物理过程的影响。以后建立的相对论,提出了四维时空连续区的概念。即任何一个物理事件都对应着四个数字:其中三个表示事件的地点,一个表示事件的时间。爱因斯坦认为大量事件的总体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连续区域,时空的性质与物体运动有关,其中包含着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和彼此之间相互独立的含义。随着量子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事物之间的一种次序的观点。 尽管时空理论在不断发展,但是有一种观点始终未变,即一般认为,空间是三维的,时间是一维的。 时间是一维的观点,令人想起了欧几里德几何学的第五公设:过直线外一点只能做一条其平行线。如所周知,只能做一条平行线的观点早已被非欧几何所突破。既然如此,时间是一维的观点是否也应该突破呢? 早在1982年,张树润在《潜科学杂志》上讨论了七维时空,提出时间是四维的。笔者在不知张树润工作的情况下,于2002年9月提出三维时间和多维时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讨论分数维时间、复数维时间和变维时间。 空间的维数同样需要重新考虑。 根据这种情况,本文提出复杂时间和复杂空间的概念,并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根据唯物辩证法,时间和空间都具有两重性,即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绝对和相对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也就不存在,反之亦然。没有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就不能定义。现在,如果说一个事物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恐怕没有谁会相信。不可能只存在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的道理,和不可能存在只有优点的事物的道理是一样的。 类似于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只存在于相对时间和相对空间之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