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练习题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练习题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练习题
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四章练习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生物科学历史上,首次揭示各种生物体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的是()。

A.血液循环学说

B.植物学与生物学

C.细胞学说

D.生物进化论

2. 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颤藻、念珠藻、香菇B.烟草、草履虫、大肠杆菌

C.小麦、番茄、大豆D.酵母菌、乳酸菌、冠状病毒

3. 洋葱表皮细胞与蓝藻的区别是()。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核糖体

C.有无DNA

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4. 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其有细胞壁B.其有DNA分子C.其核物质外没有核膜包被着D.其细胞质内没有核糖体5.以下内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的是()。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B.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

C.细胞中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其他物质D.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6.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是因为()

A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B .构成细胞的无机物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C .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存在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都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

7.组成玉米和人体的最基本的元素是()

A .氢元素

B .氧元素

C .氮元素

D .碳元素

8. C 、H 、N 三种还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 %左右,而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 1 %,这一事实说明了

A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9.科学家在利用无土栽培法培养一些名贵花卉时,培养液中添加了多种必需化学元素,其配方如下:

其中花卉根细胞吸收最少的离子是()

A .Ca2+

B .SO42-

C .Zn2+

D .H2PO42-

10.大海中的水母、海带,陆地上的蜥蜴、山草等都是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水分

B .蛋白质

C .脂质

D .糖类

11.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A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 .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 .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 .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12.下列各项与蛋白质的作用无关的是()

A .催化与调节

B .运动

C .运送物质

D .储存遗传信息

13.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是()

A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B .蛋白质的氨基酸比多肽多

C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多肽大

D .蛋白质能水解成多种氨基酸

14.血红蛋白分子中含574 个氨基酸,4 条肽链。在形成此蛋白质分子时,脱下的水分子数和形成的肽键数目分别是()

A .574 和573

B .573 和573

C .570 和573

D .570 和570

15.人体免疫球蛋白中,IgG 由4 条肽链构成,共有764 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 .746 和764

B .760 和760

C .762 和762

D .4 和4

16.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二肽,脱去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氢来自()

A .羧基(-COOH )

B .氨基(-NH 2 )

C .连在碳原子上的氢

D .氨基和羧基17.下列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分子由简到繁的结构层次的一组是()

①氨基酸② C 、H 、O 、N 等化学元素③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

④多肽⑤肽链⑥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①④③⑥⑤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①③④⑤⑥

18.在下列物质中,若将其中构成人体的氨基酸通过缩合而形成一条肽链,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所有的羧基数至少是()

①②③④

⑤⑥

A . 1 个

B . 2 个

C .3 个

D .4 个

19.在洋葱根尖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种.

A . 5 、2 、8

B . 4 、2 、2

C .5 、2 、2

D .4 、4 、8

20.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酸由 C 、H 、O 、N 、P 等元素组成

B .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C .核酸的节本组成单位是DNA 和RNA

D .核酸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1.生物的遗传物质和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分别是()

①核酸②核糖核酸③脱氧核糖核酸④蛋白质⑤脂质⑥糖类

A ①④

B ②⑤C③⑥D②④

22.RNA 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 .氨基酸、葡萄糖、碱基

B .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C .核糖、碱基、磷酸

D .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23.大豆根尖所含有的核酸中,含有碱基 A 、G 、C 、T 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A .8

B .7

C .5

D .6

24.生物界在基本组成上的高度一致性表现在()

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②各种生物的核酸都相同③构成核酸的碱基都相同

④各种生物体的蛋白质都相同⑤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相同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②③

25.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A .蛋白质

B .DNA

C .RNA

D .核苷酸

26.下列关于核酸知识表示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27.在人的肝脏和肌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糖是()

A .糖原

B .淀粉

C .葡萄糖

D .乳糖

28.下列物质不属于脂质的是()

A .维生素D

B .胆固醇

C .胰脂肪酶

D .雄性激素

29.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属于()

A .核酸

B .糖类

C .蛋白质

D .脂质

30.纤维素是一种多糖,在下列哪种生物中可以找到?()

A .烟草花叶病毒

B .烟草

C .噬菌体

D .草履虫

31.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A .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

B .都含有

C 、H 、O 、N 四种元素

C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五碳糖

D .基本组成单位都是六碳糖

32.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其分子式应为()

A .

B .

C .

D .

33.下列关于糖类的生理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

B .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C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D .纤维素是动物细胞中总要的储存能量的物质

34.东北虎主要分布于我国长白山、小兴安岭等地;华南虎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判断,东北虎为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与华南虎相比,下列哪种物质

含量所占比例明显较高?()

A .脂肪

B .糖原

C .蛋白质

D .核酸

35.下列有关脂肪的叙述中,揭示其化学组成上区别于糖类的主要特点是()

A .主要由 C 、H 、O 三种元素组成

B .分子中

C 、H 原子所占比例特别高

C .分子中O 的数量比 C 、H 多

D .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的作用

36.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用细胞膜的方法正确的是()。

A. 把细胞放在清水里,胀破细胞

B. 用针孔破细胞

C. 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D. 用石英砂研靡细胞

37.任何一种细胞均有细胞膜,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A. 只是脂质

B. 只是蛋白质

C. 脂质和糖类

D. 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3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 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 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D. 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

39.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下列有关这一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细胞需要的物质可以进出细胞

B. 细胞不需要或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

C. 细胞中的成分如核酸等不会流失到细胞外

D. 由于细胞膜的存在,致病的病毒、细菌等不能进入细胞40.水溶性染色剂PI ,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 中,仅有死亡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 注射到活细胞后,该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 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 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 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 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 的进入

41.将紫色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对其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会逐渐变红。其原因是()。

A. 细胞壁在升温的过程中受到破坏

B. 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 升温使生物膜被破坏而丧失功能

D.升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42.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强度,这是其由于存在着()。

A. 细胞膜

B. 叶绿体

C. 液泡

D. 细胞壁

43.下列生物中无叶绿体,但有细胞壁的生物是()。

A. 噬菌体

B. 大肠杆菌

C. 衣藻

D. 草履虫

44.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

A. 叶绿体

B. 染色体

C. 线粒体

D. 液泡

45.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产() 。

A. 核糖体

B. 中心体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46.一株高等植物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

A. 大液泡

B. 中心体

C. 细胞壁

D. 叶绿体

47.在植物细胞中,除叶绿体外,含有色素的结构还有()。

A. 液泡

B. 高尔基体

C. 细胞核

D. 细胞壁

48.人体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红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为()。

A. 溶酶体

B. 核糖体

C. 液泡

D. 中心体

49.下列细胞中既有中心体又有细胞壁的是()。

A. 肝细胞

B. 衣藻

C. 蓝藻

D. 洋葱根尖细胞

50.在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核糖体和高尔基体数目较多的细胞是()。

A. 肝细胞

B. 神经细胞

C. 唾液腺细胞

D. 肌肉细胞

51.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重要的细胞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

C. 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D. 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52.右图是一个细胞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

B. 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

C. 有核孔的细胞

D. 有纤维素的细胞

53.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德国科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

统计了某种动物部分的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见下表)。不能根据此

表得出的结论是()。

A. 冬眠动物与正常情况相比较,其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能量多

B.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高,消耗的能量多

C. 正常情况下,肝细胞消耗的能量比平滑肌细胞多

D. 冬眠时肝脏代谢加强,需能量多

54.在草履虫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线粒体

C. 叶绿体

D. 内质网

55.最能表明一个细胞具有特殊功能的是()。

A. 细胞核的大小

B. 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C. 细胞膜的特性

D. 细胞膜的结构

56.下列有关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和核苷酸等组成

B. 含多种酶

C. 能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 含有少量的DNA

57.在胰岛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 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B. 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58.一种细胞器的部分生物膜转移到另一细胞器的方式是()。

A. 随着细胞质的流动到达特定部位

B. 从高尔基体到内质网

C. 从内质网直接到达细胞膜

D. 通过形成具有膜的囊泡而转移

59.含有较少脂质成分的结构有()。

A. 细胞核和细胞膜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 核糖体和中心体

60.一分子二氧化碳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来,进入一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越过生物膜层数是()。

A. 5

B. 6

C. 7

D. 8

61.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中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 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

C. 生物膜将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

D. 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互相独立,互不影响

62.下列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的是()。

A. 白细胞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C.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D. 血小板

63.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伞藻核移植实验不能说明()。

A. 细胞分裂与细胞核有关

B. 伞帽的形状与细胞核有关

C. 伞帽的形状与细胞有关

D.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64.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分开

B. 染色质主要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

C. 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5.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很多核糖体

B. 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C.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 核孔是包括DNA 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66.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哪一部分?按①②③④的顺序依次是()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C.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D.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67.代谢旺盛的细胞中下列哪项不会上升?()。

A. 线粒体数量

B. 核DNA 的数量

C. 自由水比例

D. 核糖体数量

68.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中的DNA 主要存在于()。

A. 高尔基体

B. 叶绿体

C. 细胞核

D. 核糖体

69.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 进行能量转换

B. 合成蛋白质

C. 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

D. 储存能量

70.人成熟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

A. 环境因素的影响

B. 功能对寿命的影响

C. 遗传因素的影响

D. 核、质的相互依存关系

71.以下关于物理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B. 把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

C. 用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来描述认识对象的特征

D.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72.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A. 水分子通过细胞壁

B. 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

C.K+通过原生质层

D. 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73.利用高浓度的盐水杀菌的原理是()。

A. 盐水中的氯离子有杀菌的作用

B. 高浓度盐水中水分不足,不利于细菌生长

C. 细菌由于脱水而死亡

D. 钠离子有杀菌作用

74.将一种动物细胞浸没于质量分数为5% 的蔗糖溶液中,它会膨胀破裂,则它的细胞液的浓度()。

A. 小于5%

B. 等于5%

C. 大于5%

D. 不能确定

75.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A. 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 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 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 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76.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②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③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④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7.将人体的血液置于浓度为9% 的食盐溶液中,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

A. 质壁分离

B. 呈正常状态

C. 细胞膜破裂

D. 皱缩

78.下列细胞能成功用于做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的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 叶的下表皮细胞

D. 用开水煮过的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细胞

79.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30% 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则此细胞的原生质与细胞壁之间的物质应是()。

A. 水

B. 低于30% 蔗糖溶液

C. 等于30% 的蔗糖溶液

D. 高于30% 的蔗糖溶液

80.一学生做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显微镜下只有一个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其他细胞都出现了明显的质壁分离现象,这可能是因为()。

A. 该细胞是正在发育过程中的细胞

B. 该细胞是死细胞

C. 蔗糖溶液浓度太小

D. 实验操作不正确81.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该表皮的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

A. 细胞液的溶质流出细胞

B. 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子进入

C. K+和NO3+

D. 水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82.下列关于半透膜和细胞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半透膜是允许一部分物质通过,不允许另一部分物质通过的膜

B. 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对H2、O 、CO2、O2等可以自由通过外,其他被选择的小分子、

离子也能通过,具有生物活性

C. 细胞膜不属于半透膜

D. 半透膜包括物理性的过滤膜和生物性的选择透过性膜

83.把体积与质量百分比浓度相同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用于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

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如右图),一段时间后液面的情况是()。

A. 甲高于乙

B. 乙高于甲

C. 先甲高于乙,后乙高于甲

D. 先甲低于乙,后乙低于甲

84.细胞膜与其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极为重要的结构特点是()。

A. 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层

B. 两侧膜物质分子排列不对称

C. 球蛋白分子覆盖或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 膜物质分子的运动使其具有流动性

85.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

A.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有保护内部的作用

C. 一种半透膜

D. 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86.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 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87.吞噬细胞具有识别功能是因为()。

A.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 细胞膜表面具有糖蛋白

C. 细胞内产生蛋白质

D. 细胞膜内有磷脂双分子层

88、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

A. 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 细胞膜上的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 细胞膜中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89.下列现象属于自由扩散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膜②水分子或其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液泡膜⑤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①③⑤

90.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K+比这些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

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 倍。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91.在哺乳动物体内,葡萄糖进出红细胞膜的跨膜运输方式为()。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92.植物根毛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A. 渗透作用

B. 自由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吸胀作用

9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 ,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的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 胞吞、主动运输

C. 主动运输、胞吞

D.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94.下列哪一项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没有联系?()。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D. 高尔基体

95.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说明红细胞膜运输葡萄糖的速度与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习题

高一生物第四章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2.(2015·四川)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3.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右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 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1和2可分别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2表示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C.2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D.1可表示群落初生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随时间的变化4.(2015·广东)图1表示在一个10 ml的密闭培养体系中酵母菌的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菌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可用数学模型N t =N 0λt C .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 .K 值约为120 000个 5.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 .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 .将M 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 只鹿中有m 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 ×n m 只 6.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对实验所得数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没有振荡试管就吸出试管底部的培养液计数,所得数据会偏大 B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 C .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草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所得数据会偏大 D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车前草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所得数据会偏大 7.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高一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下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五章测试题

高二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1.一条多肽链中有10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该信使RNA分子的基因中,分别至少要有碱基多少个( ) A.1000和2000 B.2000和4000 C.3000和3000 D.3000和6000 2.细胞内与遗传有关的物质,从复杂到简单的结构层次是 () A.DNA→染色体→脱氧核苷酸→基因 B.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 C.DNA→染色体→基因→脱氧核苷酸 D.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3.下列哪一组物质是R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 C.核糖、碱基和磷酸 D.核糖、嘧啶和核酸 4.DNA转录形成的mRNA从细胞核中出来进入细胞质中,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 A.6层 B.4层 C.2层 D.0层 5.某基因中含有1200个碱基对,则由它控制合成的含有两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最多含有肽键的个数是() A.198个 B.398个 C.400个 D.798个 6.在下列细胞结构中,有可能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A.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线粒体 C.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高尔基体D.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7.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的自由组合 8.若一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性状上差异甚多,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环境影响 D.染色体变异9.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10、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①染色体②中心体③纺锤体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如图所示,给以适宜的条件各试管均有产物生成,则能生成DNA的试管是()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测试题

时间/年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综合练习题 1. 在什么情况下,种群中个体数目会呈指数增长? 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 .当开始环境适合于这一个物种,但后来却不适合时 C .只有当捕猎者不存在时 D .只有在实验室中的理想条件下 2. 农业上应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正常交配,致使 种群密度 A .明显下降 B .保持稳定 C .迅速增长 D .越来越大 3. 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平看属于 A .生态系统 B .群落 C .个体 D .种群 4. 高山上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 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阳光 B .水分 C .温度 D .海拔高度 5.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虫体内部 组织被破坏,菌丝充满虫体成为菌核,夏季菌核萌发,长出具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A .共生 B .寄生 C .竞争 D .捕食 6. 一个森林群落中不包括: A .细菌和真菌 B .所有动物 C .微生物 D .落叶和土壤 7. 以下哪一项是初生演替的例子: A .藓—地衣—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B .裸岩—地衣—藓—草本植物—木本植物 C .木本植物—地衣—藓—草本植物 D .草本植物—地衣—藓—木本植物 8. 在下列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9. 同一草原上的羊和牛,同一草原上的狼与羊,噬菌体侵染的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构成的 植物体。以上4种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A .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B .竞争、寄生、捕食、共生 C .寄生、共生、竞争、捕食 D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10. 在森林中雀鸟总爱在上层采食,柳莺却爱在中层筑巢,只有血雉喜欢寻觅底层的昆虫与苔藓, 这种现象从生物群落的结构上看属于 A .垂直分布 B .水平分布 C .结构的分区 D .结构的组成 11.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 群的关系是: A .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 B .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 C .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 D 12. 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D 段 D .DE 段 13. 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 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14.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小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A B C D 时间 个 体数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章练习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作业纸姓名日期5月6日班 级 )(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物种、种群和群落的是①所有的朱槿②一片水田中所有的稻螟虫③一片农田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南湖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羊群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⑤③ 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丙所示类型 D.一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不变的 3、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 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 D.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如图表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不能 得出的结论是( ) A.t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B.t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4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时该鱼数量的两倍2

5、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菌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1 6、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设计了四个调、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8 ) 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1个1 mB.设置21 m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只刺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基本相同 BA2/km.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大刺猬被捕获的概率C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下列104个种群不同年龄的个体数曲线图中,依次表示的是( ) A.甲、乙表示衰退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B.甲表示增长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甲、乙表示增长型,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衰退型C D.甲表示衰退型,乙、丙表示稳定型,丁表示增长型月份南方某11年20101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关键因素。在沿海城市对本市居住人口进行了调查,发现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在人口调查途中发现市郊大雁数量也比以前增多不少。对于人口和大雁种群密度增大的原因,正确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RNA 的结构: 1、组成元素:C 、H 、O 、N 、P 2、基本单位:核糖 核苷酸( 4种) 3、结构:一般为单链 的比较比较项目 DNA RNA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 T G C A U G C 结构 多为双链 多为单链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核 细胞质 产生途径 DNA 复制、逆转录 转录、RNA 复制 二、RNA 分类 1.信使RNA (mRNA ):转录遗传信息,翻译的模板 2.转运RNA (tRNA ):运输特定氨基酸 3.核糖体RNA (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 三、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主要在染色体上 1、转录: (1)概念:在细胞核中,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过程。 (2)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转录) (3)过程:①解旋;②配对;③连接;④释放(具体看书P 63页) (4)条件:模板:DNA 的一条链(模板链) 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 能量:ATP 酶:解旋酶、RNA 聚合酶等 (5)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 —U 、T —A 、G —C 、C —G ) mRNA rRNA tRNA

假设以b链为模板,则转录出的RNA碱基排列为 (6)产物: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转运RNA(tRNA)转录与DNA复制的异同 阶段 项目 复制转录 时间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 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生长发育的连续过程 进行场所主要细胞核主要细胞核 模板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 条件需要特定的酶和ATP需要特定的酶和ATP 过程在酶的作用下,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 解开,以解开的每段链为模板,按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T— A、G—C)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 子链与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在细胞核中,以DNA解旋后的一条链为 模板,按照A—U、G—C、T—A、C—G 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mRNA,mRNA 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 产物两个双链的DNA分子一条单链的mRNA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式复制(每个 子代DNA含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 边解旋边转录;DNA双链分子全保留式 转录(转录后DNA仍保留原来的双链结 构) 遗传信息的 传递方向 亲代DNA 子代DNA DNA mRNA 2、密码子 ①概念: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②特点:专一性、简并性、通用性 ③密码子起始密码:AUG、GUG (64个)终止密码:UAA、UAG、UGA 注: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个,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 3、翻译: (1)概念: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注:叶绿体、线粒体也有翻译) (2)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 mRNA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 活细胞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了解)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的)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 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细胞融合实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形成) 利用原理:膜的流动性 两种方式都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跨膜,通过囊泡的形式运输。 五、影响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条件 1、自由扩散:内外浓度差 2、协助扩散:内外浓度差、载体数量 3、主动运势:载体数量、A TP量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要点导学】 一、种群特征: (一)种群密度 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 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 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 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 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型 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 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 保持稳定 衰退型 老年个体很多,幼年个体很少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标准答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A B C D 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 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 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 ..的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

第四章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预习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尝试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 预习内容 第一课时:遗传信息的转录 1. RNA 的组成、结构及分类 (1)基本单位: ,它是由一分子 、磷酸和碱基组成,组成RNA 的碱基有 。 (2)结构;一般是 链,长度比DNA 短,能通过 ,从细胞核转移到细胞质。 (3)分类:①在翻译过程中起模板作用的是 ; ②起转运作用的是 ; ③参与构成核糖体的是 。 2.转录(1)场所: ⑵模板: ⑶原料: ⑷配对原则: ⑸产物: (主要是mRNA ) ⑹过程:①解旋:________解开。 ②配对:细胞中游离的________与供转录用的DNA 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 ③连接:在________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新的分子。 ④脱离:合成的________从DNA 链上释放,而后DNA 双链恢复。 第二课时:遗传信息的翻译 1.翻译 ①概念:在________中,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________的过程。 ②场所: ③模板: ④原料: ⑤运载工具: ⑥产物: 2.密码子 (1)概念:_______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3个相邻碱基称为_______。 (2)种类:共有_______种,决定氨基酸的有_______种。 3.转运RNA (1)结构:形状像三叶草的叶,一端是携带______的部位,另一端有三个碱基。每个tRNA 的这3个碱基可以与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称为______。 (2)种类:______种 小结: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 ( ) ( ) 基因 mRNA 蛋白质 细胞核 细胞质(核糖体)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⑴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⑵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 ⑶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二、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探究活动一:遗传信息的转录 1.为什么RNA 适于作DNA 的信使? 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在两者之间需要一个传递信息的信使——RNA 。能完成此任务的RNA 与其成分和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1)基因是有_________的_____片段; DNA 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在_______中进行的。 (2)RNA 一般是____链,比 DNA 短,因此能够通过_______,从________转移到______中。 2.DNA 3.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训练3 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 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 年份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90 115 145 105 95 98 A. B.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 共生关系的是( ) A.亲鸟与其雏鸟 B.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 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 5.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草原→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B.阳光C.水分D.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8.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 种群与b 种群为捕食关系,a 种群依赖于b 种群 B.a 种群与b 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 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 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 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 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 cm×50 cm×30 cm)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A.米草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裸露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1.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 们胃内所占比例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饲养方式植丛中的动物底栖动物浮游动物其他 鱼种 a 单养0.42 0.12 0.01 0.45 混养0.05 0.35 0.05 0.55 鱼种 b 单养0.43 0.23 0.01 0.33 混养0.40 0.12 0.04 0.44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四章 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班级姓名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3、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失水皱缩; (2)细胞质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动物细胞吸水膨胀; (3)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动物细胞保持原状;水分进出平衡。 4、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动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5、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6、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 (2)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恢复原来的状态,此现象称为质壁分离复原。 7、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原生质层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所以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8、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 (1)内因(结构基础):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且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9、植物细胞吸水、失水几种现象分析: (1)0.5g/mL的蔗糖溶液: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导致死亡。 (2)KNO3等无机盐溶液:能质壁分离,并能自动复原。因为细胞能主动吸收溶液中的K+和NO3-,使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 (3)醋酸溶液:无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因为醋酸能杀死细胞,使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盐酸、酒精溶液类似) ▲10、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①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 ②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而且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1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组成:主要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蛋白质是生物膜功能(选择透过性)的主要承担者。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群落的结构习题

训练3群落的结构 【基础过关】 1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2?下列表格表示一个岛上的国家公园中狼和驼鹿的种群变化情况,下列结论中最适合这两个种群变化情况的是() 年份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狼种群数量10 12 20 25 18 18 驼鹿种群数量90 115 145 105 95 98 A. B ?狼和驼鹿的数量变化相互没有关系 C.驼鹿数量随狼群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D .两个种群的数量同时增加或减少 3.自然界中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一般理解为"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下列存在共生关系 的是() A.亲鸟与其雏鸟 B .豆科植物与链球菌 C.北极熊与海豹 D ?牛与其胃肠中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4.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右图 中表示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在下列4个营养关系图 中,与题干所示的种间数量关系最符合的是 5.关于 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 .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 )

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

D ?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 6?在同一纬度地区,引起植被分布呈“森林T草原T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温度 B .阳光 C .水分 D .矿物质 7.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 .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 .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研究过程是:提出问题T制订计划T实施计划T分析实验结果T得出结论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能力提升】 9.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 种群(a, b)的数量变化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为“ 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为“理增长,始终受到 a种群的制约 10.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行了 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 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扭潮蟹奘厚蟹类沙抿类酣类 物种1沐 a奴物种个体 总数 物种 数 ■Hh物种 数 物种 数 ip-5181H212110胡 (土壤)动物丰富度进 (50 cm X 50 cm X 30 cm)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过关检测

章末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关于核酸生物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RNA分子可作为DNA合成的模板 C.真核生物的大部分核酸在细胞核中合成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 D 解析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复制过程需消耗能量;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真核细胞核酸的合成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 2.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 B 解析图中①链为模板链,②链为RNA,①链中A与②链中U互补配对; ③表示RNA聚合酶;转录完成后,②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穿过0层膜。

3.对于下列图解,说法不正确的是 () DNA…-A-T-G-C-C-C-… RNA…-U-A-C-G-G-G-… A.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需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B.该过程可表示一个DNA分子转录成mRNA C.该图中的产物穿过0层生物膜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结合,进行遗传信息的翻译 D.该图中共有7种核苷酸 答案 D 解析DNA单链中相邻的碱基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的;该图示表示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转录得到的产物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没有穿过生物膜结构;该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4.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 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 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 答案 D 解析遗传信息是DNA分子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RNA分为mRNA、tRNA和rRNA,mRNA上具有密码子,tRNA具有运载氨基酸的作用。构成DNA的碱基是A、T、G、C,构成RNA的碱基是A、U、G、C,故它们的碱基构成不同。 5.图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章理解练习

高一年级生物学科作业纸 班级姓名日期5月6日 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物种、种群和群落的是( ) ①所有的朱槿②一片水田中所有的稻螟虫③一片农田中的所有水稻和杂草④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⑤南湖中的全部生物⑥某草原的全部羊群 A.①④⑥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⑤③ 2、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甲、乙、丙三种类型,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在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 成20世纪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中该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甲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丙所示类型 D.一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不变的 3、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该种 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 A.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B.种群密度下降 C.环境阻力不变D.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4、如图表示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 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的环境中呈“S”型增长 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鱼数量的两倍 5、在营养、资源较好的培养基上接种少量细菌,每隔一段时间测量细菌的个 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 右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细菌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6、有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绵羊,有两户养的山羊,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鲤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8、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9、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 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