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考点速查

毛概考点速查

毛概考点速查
毛概考点速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1.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中共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4.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理论上的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6.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9.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10.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1.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12.党的十七大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3.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也是党的思想路线。

15.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第四节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16.毛泽东在1929年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7.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8.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前提和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本途径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验证条件和目的: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五四运动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首要对象是帝国主义

4.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5.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7.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8.民主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1)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的坚决和彻底。

(2)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3)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9.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10.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11.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一事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1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5.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6.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

(1)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2)就其形式说是具有吸纳名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7.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

(1)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时间的一致性。

(2)对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3)同时要尊重中国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18.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是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19.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时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过渡性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5.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8.“一化三改”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9.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道路:互助合作(合作化道路)

2)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3)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同手工业)

10.对个体手工业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合作化。

1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法:和平赎买。具体形式是“四马分肥”,即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

1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步骤:

(1)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2)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3)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4.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1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1.1956年4月5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3.1957年2月,毛泽东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4.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相互转化。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是“专政”,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民主”。

5.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的重大理论价值:

(1)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3)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4)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6. 新中国刚建立时,党确定了把实现工业化作为新中国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1952年底,党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定了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7.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8.“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9.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0.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1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5.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规范的表述。

7.“落后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和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

8.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9.在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概念。

10.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七大通过党章把“和谐”也写入了基本路线。

11.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本质

1.讲社会主义,首先就是要使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二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因:(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

(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6.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十八大后,又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坚持科学发展:

核心:坚持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翻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9.中国梦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11.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8.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9.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10.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

11.独立自主发展是实现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手段。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3.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6.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8.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9.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10.现行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1.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3.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4.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1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

参政。

1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19.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主要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体包括: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

22.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23.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5.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民族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四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9.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第五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0.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2.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3.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第二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5.周恩来将我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归纳总结为“一纲四目”

6.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7.“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9.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领导人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0.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1.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

1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为现实,充分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正确、可行的。

13.“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第一节外交和国际战略形成的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3.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4.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5.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

第二节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6.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7.邓小平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

8.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9.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1.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政治活动的最高标准。

2.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3.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原则。

4.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5.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7.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8.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9.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10.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11.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2.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13.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是新的社会阶层产生的重要条件。

14.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发生的明显变化主要有:队伍迅速壮大;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岗位流动加快。

第三节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15.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

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P259最下

16.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17.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8.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19.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20.宗教信仰自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第四节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1.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

22.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23.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第一节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1.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发展是建党的根本条件。

2.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因为:

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只有工人阶级才能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6.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包括: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节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7.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8.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9.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0.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2)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3)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第三节全面从严治党

12.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经验。

13.“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

14.思想建设是党的各项建设包括制度建设的基础。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有力保障。

15.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

16.“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期末考试将至,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备考,以下是YJBYS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

毛概各章节考试重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总之,新民主主义革

大学毛概考试简答 论述题重点汇总(2020年九月整理).doc

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2、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A、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B、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C、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为什么必须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第一章 1. 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幵拓着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 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 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 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 :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 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 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幵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

大学生毛概考试重点简答题及答案

大学生毛概考试重点简答题及答案 (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饿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科学内涵的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概括为三句话:毛

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 ②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这句话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而且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思想。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也就是说,应该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相区别,特别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相区别。 ③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结晶。一方面,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内容那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政策和策略理论、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

2019年毛概考试重点考点归纳

2019年毛概考试重点归纳必考内容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

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 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 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内容:①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 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 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 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 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9.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0.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1.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13.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5.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西南大学毛概上复习重点

毛概复习重点 结合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必要性? 科学内涵:p4 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迫切需要。(中国的角度)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理论的角度) 2.辨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两者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讲的是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讲的是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两者的联系:这两者又总是互相联系的,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反之亦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可以产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结果,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又可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3.结合历史进程谈一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可用“数字化”方式简明表示为“322224” 基本经验: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真正地了解中国客观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 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总结群众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改造中国。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5.辨析: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认识: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思想、观点,即使是毛泽东提出的,也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也就是说,应该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相区别,特别是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相区别。 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2011期末考试毛概复习重点(兰州交通大学)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科学发展观。形成、背景。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2.我国在新世纪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重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注意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 第二章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理论联系实际。3.实事求是。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第五章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科学内涵:(1)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1.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来看,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之所以没有搞清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离开生产力抽象谈社会主义,误以为只要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提高共有程度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甚至以季节斗争为刚取代生产力发展,更没认识到社会主义还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2.从中国具体国情看,我过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更加突出,解放发展生产力问题就更重要。3.从时代特征看,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在抓住时机,加快发展,只有突出发展生产力发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作用,才能自觉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不断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并证明社会主义优越性。(2)突出情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郑州大学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内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

毛概考试常州大学 期末复习精简版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二,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第三,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各点展开写一些)。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历史教训,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首先,为了推动全党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

大二下学期毛概期末考试考点(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重要知识点 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12第二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最新概括 P1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P1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重点) P3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P4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P55什么是解放思想 P6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P7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P79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P81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重点) P9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P101四马分肥 P108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P115“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P117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P1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P144社会主要矛盾规范表述 P14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P151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P155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 P16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P168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P172对外开放的格局 P18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P18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重点) P187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P191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重点) P20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P2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P214 建设“两型社会” P220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重点) P223人民民主专政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P228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P229人民政协的职能 P236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P238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P252“四有”公民 P253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P2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P27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P281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基本原则

毛概知识点 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18版毛概知识点归纳教学文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 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革命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实践基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b)动力:工人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阶级(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城市 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动力是工人和农民。 c)领导: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d)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e)前途: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纲领——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34)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40)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本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如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本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2)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有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 (3)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