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问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问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问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问题(含答案)

原子和原子核问题

一、氢原子光谱与能级跃迁 1.氢原子光谱

(1) 光谱:用光栅或棱镜可以把各种颜色的光按波长展开,获得光的波长(频率)和强度分布的记录,即光谱.

(2) 光谱分类

(3)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

其波长公式 1λ=R (122-1

n 2) (n =3,4,5,…,R 是里德伯常量,R =1.10×107 m -1).

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它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样本中一种元素的含量达到10-10 g 时就可以被检测到,这种方法称为光谱分析。 (4) 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1) 玻尔理论

① 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能量状

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② 跃迁:电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放出能量为hν的光子,这个光子的能量由前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 -E n .(h 是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 ③ 轨道: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在不同的圆周轨道绕核运动相

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也是不连续的. (2)几个概念

① 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些量子化的能量值,叫做能级.

② 基态: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

③ 激发态:在原子能量状态中除基态之外的其他的状态.

④ 量子数:原子的状态是不连续的,用于表示原子状态的正整数. (3)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 n =1

n 2E 1(n =1,2,3,…),其中E 1为基态能量,其数值为E 1=-13.6 eV .

(4) 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 n =n 2

r 1(n =1,2,3,…),其中r 1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其数值为r 1=0.53×10-10

m..

3.氢原子的能级图

【例题】

1 当用具有1.87eV 能量的光子照射n =3激发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 )

A. 不会吸收这个光子

B. 吸收该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的动能为0.36eV

C. 吸收该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为零

D. 吸收该光子后不会被电离

解析:当n =3时,氢原子的能量,所以处于n =3激

发态的氢原子的电离能是1.51eV ,当该原子吸收具有1.87eV 能量的光子后被电离,电离后电子的动能是

,所

以选项B 正确。

2 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的部分,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只有四条谱线,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紫色,它们分别是从n=3、4、5、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6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 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 =6能级或n =5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C 若从n =7能级向n =3能级跃迁时,则能够产生紫外线

D 若原子从n =6能级向n =1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原子从n =6能级向n =2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将不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答案】D

【解析】A、四条谱线中,红色光谱的频率最小,知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3 能级向n=2 能级跃迁时产生的.故A错误.

B、蓝色谱线频率大于红色谱线,小于紫色谱线,知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4能级或n=5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故B错误.

C、从n=7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小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能量,即辐射的光子频率小于紫光的频率,不可能是紫外线.故C错误.

D、若原子从n=6 能级向n=1 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知光子频率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而原子从n=6 能级向n=2 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频率更小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3 【2014·浙江卷】玻尔氢原子模型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氢原子能级图如图2所示,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 =2的能级时,辐射出频率为______Hz的光子.用该频率的光照射逸出功为2.25eV的钾表面,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_____eV. (电子电荷量e=1.60×10-19 C,普朗克常量h=6.63×10-3

4 J·s)

【解析】由跃迁条件,可知

hν=E4-E2=(3.40-0.85) eV=4.08×10-19J,

解得辐射出的光子的频率为6.2×1014Hz,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计算可得产生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3 eV.

4 用总能量为13eV的一个自由电子与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生碰撞(不计氢原子的动量变化),则电子可能剩余的能量(碰撞中无能量损失)是()

A. 10.2eV

B. 2.8eV

C. 0.91eV

D. 12.75eV

【解析】:根据光子说,每一个光子的能量均不可“分”,也只有频率的光子才能使k态的原子跃迁到n态。实物粒子与光子不同,其能量不是一份一份的。实物粒子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是通过碰撞来实现的。当实物粒子速度达到一定数值,具有一定的

动能时,实物粒子与原子发生碰撞,其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一个较低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较高的能级,原子从实物粒子所处获得的能量只是两个能级的能量之差。只要入射粒子的能量大于或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值,均可使原子发生能级跃迁。

本题母氢原子各级能量由低到高分别用E 1、E 2、E 3、E 4表示,则

,因射电子的能量大于任一激发态与基

态的能量差,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分别跃迁到n =2、3、4能级,而电子可能剩余的能量分别为2.8eV 、0.91eV 、0.25eV ,故正确选项为B 、C 。

【练习】

1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 、B 、C 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 )

A 频率最大的是

B B 波长最长的是

C C 频率最大的是A

D 波长最长的是B

【解析】:选A,B

2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n =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 ) A6种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 =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 B6种光子中有2种属于巴耳末系

C 使n =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eV 的能量

D 从n =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光子的能量小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释放光子的能量

解:A、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光子的能量最大,根据E=h

知,波长最短,故A错误;

B、6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6种光子中从n=4→2与n=3→2的属于巴耳末系,即2种,故B正确;

C

、n=4能级的氢原子具有的能量为-0.85ev ,故要使其发生电离能量变为0,至少需要0.85eV的能量,故C正确;

D、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量为13.6-3.4=10.2ev,若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能量3.4-1.51=1.89ev<10.2ev,不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故选:BC

3 有一个处于量子数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它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

【解析】:对于一个氢原子,它只能是多种可能的跃迁过程的一种,如图所示,由能级跃迁规律可知:处于量子数n =4的氢原子跃迁到n=3,n=2,n=1较低能级,所以最多的谱线只有3条。

4 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公式为:,其中E1=-13.6eV.现让一束

单色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照射后的氢原子能自发地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则该照射单色光的光子能量为()

A 13.6eV

B 12.75eV

C 12.09eV

D 10.2eV

【解析】:选C 根据氢原子能自发的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可得:,解得:n=3,此时氢原子处于第3能级,

有:

能级差为:△E =E 3-E 1=-1.51-(-13.6)=12.09eV , 故ABD 错误,

C 正确.

5 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 1=-13.6eV

、E 2=-3.4eV 、E 3=-1.51eV 、E

4=-0.85eV .现用光子能量介于

11eV ~12.5eV 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大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只有一种 B 照射光中可能被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的光子有无数种 C 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三种 D 激发后的氢原子发射的不同能量的光子最多有两种 【解析】:选AC

6 氢原子能级图的一部分如图所示,a 、

b 、

c 分别表示在不同能级之间的三种跃迁途径,设在a 、b 、c 三种跃迁过程中,放出光子的能量和波长分别是和

,则

( ) A. B.

C.

D.

【解析】:由能量关系可知,由

代入上

式有

,即

。所以选项B 、D 正确。

7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此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n 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 之差,E 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可以判断,△n 和E 的可能值为( )

A .△n =1,13.22 eV

B .△n =2,13.22 eV

C .△n =1,12.75 eV

D .△n =2,12.75 eV<

E <13.06 eV 【解析】:本题由于是电子轰击, 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n =2到n =4,所以电子的能量必须满足13.6-0.85

故A 选项正确。 所以答案应选AD 。

8 一个氢原子从n =3能级跃迁到n =2能级,该氢原子( ) A .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 .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 .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 .吸收光子,能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能量减少,故选项B 正确,选项A 、C 、D 错误.

二、原子核 核反应和核能 1.原子核的组成

(1)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

电,中子不带电.

(2) X元素的原子核的符号为A

Z

X,

A—质量数=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Z—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2.天然放射现象

(1) 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

(2) 三种射线

①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②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做示踪原子等.

③防护:防止放射性对人体组织的伤害.

3.核反应类型及核反应方程

①衰变:原子核放出α粒子或β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α衰变:Z

A

X→Z-2

A-4

Y+2

4

He β衰变:Z

A

X→Z+1

A

Y+-1

e 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α衰变,有的发生β衰变,同时伴随着γ辐射.

两个典型的衰变方程α衰变:92

238

U→90

234

Th+2

4

He

β衰变:90

234

Th→91

234

Pa+-1

e.

②核反应遵从的规律①

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

4. 半衰期

①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②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3) 公式:N余=N原·,m余=m原·.

5.核力: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6.核能

(1) 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Δm,其对应的能量ΔE=Δmc2.

(2)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Δm,吸收的能量为ΔE=Δmc2.

7.核能释放的两种途径的理解

(1) 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

(2) 较小的核结合成中等大小的核.

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大,都可以释放能量.

【例题】

1 贝可勒尔在120年前首先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如今原子核的放射性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属于放射性衰变的是() A. 6

14

C→ 7

14

N+-1

e

B. 92

235

U+0

1

n→ 53

139

I+39

95

Y+20

1

n

C.1

2

H+1

3

H→2

4

He+0

1

n

D.2

4

He+13

27

Al→15

30

P+0

1

n

答案 A

解析A属于β衰变,B属于重核裂变,C是轻核聚变,D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故选A项.

2一个静止的氮核7

14

N俘获一个速度为1.1×107 m/s的氦核变成B、C两个新核.设B的速度方向与氦核速度方向相同、大小为4×106 m/s,B的质量数是C的17倍,B、C两原子核的电荷数之比为8∶1.

(1)写出核反应方程;

(2)估算C核的速度大小.

答案(1) 7

14

N+2

4

He→8

17

O+1

1

H (2)2.4×107 m/s

解析(2)由动量守恒定律:m He v He=m O v O+m H v H

v H=-2.4×107 m/s

即C核的速度大小为2.4×107 m/s

【练习】

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B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

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

D . 83210

Bi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 83210

Bi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 答案 B

解析 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而γ射线是一种电磁波,选项A 错误.氢原子辐射光子后,绕核运动的电子距核更近,动能增大,选项B 正确.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选项C 错误.10天为两个半衰期,剩余的 83210

Bi 为100×g =100×(21

)2 g =

25 g ,选项D 错误.

2核反应方程49

Be +24

He→ 612

C +X 中的X 表示( ) A .质子 B .电子 C .光子

D .中子 答案 D

3 614

C 能自发地进行β衰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614

C 经β衰变后变成 612

C B . 614

C 经β衰变后变成 714

N

C . 614C 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一个质子转化成中子

D . 614

C 发生β衰变时,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成质子 答案 BD

4 科学家使用核反应获取氚,再利用氘和氚的核反应获得能量,核反应方程分别为:X +Y→24

He +13

H +4.9 MeV 和12

H +13

H→24

He +X +17.6 MeV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X 是中子

B .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6

C .两个核反应都没有质量亏损

D .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 答案 AD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12

H +13

H→24

He +X ,X 的质量数:m 1=2+3-4=1,核电荷数:z 1=1+1-2=0,所以X 是中子,故A 正确;根据核反应方程:X +Y→24

He +13

H ,X 是中子,所以Y 的质量数:m 2=4+3-1=6,核电荷数:z 2=2+1-0=3,所以Y 的质子数是3,中子数是3,故B 错误;根据两个核反应方程可知,都有大量的能量释放出来,所以一定都有质量亏损,故C 错误;氘和氚的核反应过程中是质量比较小的核生成质量比较大的新核,所以是核聚变反应,故D 正确.

5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变大

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为中子时产生的

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γ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

D .铀核( 92238U)衰变为铅核( 82206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答案 D

6(2018年模拟卷)目前核电站都是利用铀核裂变释放大量核能进

行发电,其发生的核反应方程是 一座发电功率为P =1.00×106 kW 的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η=50%, 每次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核能ΔE =2.78×10-11 J ,铀核的质量m U =390×10-27

k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3

B.

每年核电站消耗 的能量约为6.3× 1016

J

C. 每年消耗的数目约为2.27×1024 个

D. 每年消耗

的质量约为885kg

【解析】选ABD 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X=3,A 正确;

因核电站发电效率为50%,则核电站消耗的功率为

P′

= 2.00×106 kW

核电站年消耗的能量 W =P′t =2.00×109×365×24h≈6.3×1016 J ,B 正确;

产生这些能量消耗的铀核的数目:

n =

= ≈2.27×1027(个),C 错误;

每年消耗的质量为M =nm U =2.27×1027×390×10-27 kg =885.3 kg ,D 正确;

7 太阳现在正处于主序星演化阶段.它主要是由电子和11H 、4

2He 等

原子核组成.维持太阳辐射的是它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

是:2 0-1e +411H →42He +释放核能,这些核能最后转化为辐射能.

(1)已知质子质量m p ,氦核的质量m α,电子质量m e ,光速c .试求每发生一次上述核反应所释放的核能;

(2)用上述辐射中产生的波长为400 nm 某一单色光去照射逸出功为3.0×10-19 J 金属材料铯时,能否产生光电效应?若能,试求出产生

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普朗克常量h =

6.63×10-34 J·s)

答案(1)(4m p+2m e-mα)c2(2)能 1.97×10-19 J

解析(1)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ΔE=Δmc2=(4m p+2m e-mα)c2

(2)单色光的能量为E=h c

λ=6.63×10-

34×

3×108

4×10-7

J=4.97×10-19

J>3.0×10-19 J

所以可以产生光电效应,最大初动能为E km=hν-W0=4.97×10-19 J-3.0×10-19 J=1.97×10-19J.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 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2.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图中O 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 ) 3.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4.下列氢原子的线系中波长最短波进行比较,其值最大的是 ( ) A.巴耳末系B.莱曼系C.帕邢系D.布喇开系 5.关于光谱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常发光的霓虹灯属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B.白光通过某种温度较低的蒸气后将产生吸收光谱 C.撒上食盐的酒精灯火焰发出的光是明线光谱 D.炽热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是明线光谱 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 A.观察时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氢原子发出的光互相干涉的结果 7.氢原子第三能级的能量为 ( ) A.-13.6eV B.-10.2eV C.-3.4eV D.-1.51eV 8.下列叙述中,符合玻尔氢原子的理论的是

1 2 3 4 5 ∞ ( ) A .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只能是不连续的 B .大量原子发光的光谱应该是包含一切频率的连续光谱 C .电子绕核做加速运动,不向外辐射能量 D .与地球附近的人造卫星相似,绕核运行,电子的轨道半径也要逐渐减小 9.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后,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已知基态的氦离子能量为E 1=-54.4 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 ) A .40.8 eV B .43.2 eV C .51.0 eV D .54.4 eV 10.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 大 , 则E 等 于 ( ) A .h (ν3-ν1) B .h (ν5+ν6) C .h ν3 D .h ν4 11.已知氢原子基态能量为-13.6e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 .用波长为600nm 的光照射时,可使稳定的氢原子电离 B .用光子能量为10.2eV 的光照射时,可能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C .氢原子可能向外辐射出11eV 的光子 D .氢原子可能吸收能量为1.89eV 的光子 12.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红宝石含有铬离子的三氧化二铝晶体,利用其中的铬离子产生激光。铬离子的能级如图所示,E 1是基态,E 2是亚稳态,E 3是激发态,若以脉冲氙灯发出波长为λ1的绿光照射晶体,处于基态的铬离子受激发跃迁到E 3,然后自发跃迁到E 2,释放波长为λ2的光子,处于亚稳态E 2的离子跃迁到基态时辐射出的光就是激光,这种激光的波长为( ) A .122 1λλλλ- B .2121λλλλ- C .2121λλλλ- D .2 11 2λλλλ-

【整理】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高频考点必记清单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高频考点必记清单 考点一:波粒二象性 一、物理学史: 1.普朗克能量子论观点: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νεh =。 2.爱因斯坦光子论:1905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 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 成正比。即:νεh =. 3.赫兹最早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4. 德布罗意指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P h h ==λεν,(P 为粒子动量) 二、物理现象 1.热辐射现象(了解):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 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 辐射。 2.光电效应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金属中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3.康普顿效应(了解):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 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 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λ0的x 光外,还产生了波长λ>λ0 的x 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三、物理规律

1.黑体辐射规律(了解):黑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实验规律:(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右图) 2光电效应规律(重点):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 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饱和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重点):0W h E k -=ν。E 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E k =0 时,νc 为极限频率,νc =h W 0.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则下列关系:P h h ==λεν,。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考点二:原子结构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人们认识原子的大门. 2.核式结构模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大小的数量级是()。 核式结构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从n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n2r1(n=1,2.3…)r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E1=-13.6eV ② ③氢原子跃迁时应明确: 一个氢原子直接跃迁向高(低)能级跃迁,吸收(放出)光子 ( 某一频率光子 ) 一群氢原子各种可能跃迁向低(高)能级跃迁放出(吸收)光子 (一系列频率光子) ④氢原子吸收光子时——要么全部吸收光子能量,要么不吸收光子 A光子能量大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该光子可被吸收。(即: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 B光子能量小于电子跃迁到无穷远处(电离)需要的能量时,则只有能量等于两个能级差的光子才能被吸收。 ⑤氢原子吸收外来电子能量时——可以部分吸收外来碰撞电子的能量因此,能量大于某两个能级差的电子均可被氢原子吸收,从而使氢原子跃迁。 ⑶玻尔理论的局限性。由于引进了量子理论(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规律。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24原子原子核

氢原子的能级图 n E /eV ∞ 0 1 -13.6 2 -3.4 3 4 -0.8 5 E 1 E 2 E 3 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24 原子、原子核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α粒子、γ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 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终初E E h -=ν)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 =E 初-E 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2 12-==n n C N n ]。 [ (大量)处于n 激发态原子跃迁到基态时的所有辐射方式] ⑶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 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 氢原子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最小)与核外电子轨道半径间的关系是: 【说明】氢原子跃迁 ① 轨道量子化r n =n 2r 1(n =1,2.3…) r 1=0.53×10-10m 能量量子化:21n E E n = E 1=-13.6eV ②

历年北京高中物理合格性考试汇编:原子物理学与相对论(教师版)

历年北京高中物理合格性考试汇编:原子物理学与相对论 一.选择题(共7小题) 1.(2020?北京学业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B.原子核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α粒子的总质量等于原来的原子核的质量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加 D.在原子核中,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2.(2020?北京学业考试)目前,在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都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质子流它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C.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g氡放在天平左盘上,砝码放于右盘,左右两边恰好平衡,则3.8天后,需取走0.5g砝码天平才能再次平衡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4 3.(2020?北京学业考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U→Th+He是重核裂变的反应方程式 B.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等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C.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自由电子 D.铯原子核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Pb的结合能 4.(2016?北京学业考试)2016年2月11日,美国的研究人员宣布探测到引力波.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预言.爱因斯坦认为,任何物体加速运动都会给时空带来扰动,这种扰动向外传播形成引力波.引力波的探测难度很大,因为只有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加速运动时,才会产生较容易探测的引力波.由于引力波与宇宙中物质的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所以引力波在宇宙中几乎无衰减地传播.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原子物理教程

一原子物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续的,或者说轨道是量子化的,每一可取的轨道对应一个能级。 定态假设意味着原子是稳定的系统,跃迁假设解释了原子光谱的离散性,最后由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化条件,可导出氢原子能级和氢原子的光谱结构。 氢原子的轨道能量即原子能量,为r e k mv E 2 221-= 因圆运动而有 2 2 2r e k r v m =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必修三) 载自:搜高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438338.html,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①原子是否稳定,②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 ⑴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 ⑵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 ) 辐射(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f=E初-E末 氢原子跃迁的光谱线问题[一群氢原子可能辐射的光谱线条数为 ]。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 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 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 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 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 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 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

(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 (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 (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 (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考生只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各个击破,夯实基础,规范答题,一定会稳中求进,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原子和原子核公式

原子物理学 历年高考题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原子物理学 历年高考题 (99年)2.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C ) (A )原子不可再分,(B )原子的核式结构, (C )原子核还可再分,(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00年)关于α、β、γ 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A )α 射线是原子核自发放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B )β 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 )γ 射线一般伴随着α 或β 射线产生,它的穿透能力最强, (D )γ 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能力最弱。 (01年)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 A 、C 、D ) (A )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做原子核, (B )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D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 (02年) 图中P 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 用下分成a 、b 、c 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C ) (A )a 为α射线、b 为β射线, (B )a 为β射线、b 为γ射线, (C )b 为β射线、c 为γ射线, (D )b 为α射线、c 为γ射线。 (03 年)在核反应方程42 He +14 7 N →17 8 O +(X )的括弧中,X 所代表的粒子是( A ) (A )11 H , (B )2 1 H , (C ) 0-1 e , (D )1 n 。 (03 年)卢瑟福通过___α粒子散射________实验,发现了原子中间有一个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右面平面示意图中的四条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可能轨迹,在图中完成中间两条α粒子的运动轨迹。 (04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D (A )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 )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 )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04年)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 规律. 下面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 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 原子在空间排列而 +原子核 + b - c a P

高中物理光、原子物理公式

光学、原子物理 三、光学 (一)几何光学 1、概念:光源、光线、光束、光速、实像、虚像、本影、半影。 2、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 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光的析射定律: a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常数。即常数 =r i sin sin b 、r i n sin sin = 介质的折射率n :光由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中介质时,有,只 决定于介质的性质,叫介质的折射率。 c 、v c n = : 设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 v ,则可见,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大于1。 d 、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 ③全反射:a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 的现象。 b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n C 1sin = 临界角C ④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 反射或折射。 r i n sin sin ==v c =C sin 1=介 真λλ1≥ 折射率 5、常见的光学器件:(1)平面镜 (2)棱镜 (3)平行透明板 (二)光的本性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 (1)微粒说(牛顿) (2)波动说(惠更斯) ①λd L x =? : 光的干涉双缝干涉条纹宽度 (波长越长,条纹间隔越大) 应用: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 行相间干涉条纹,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光学镜头上的镀膜。 ②光的衍射——单缝(或圆孔)衍射。 泊松亮斑 (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 (1) 电磁说(麦克斯韦)

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动量与原子物理学 第三讲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课后自测诊断卷

第三讲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课后自测诊断卷 1.[多选](2019·江苏七市三模)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很小的粒子。早在1942年我国物理学家王淦昌首先提出证实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静止的铍核(74Be)可能从很靠近它的核外电子中俘获一个电子(动能忽略不计)形成一个新核并放出中微子,新核处于激发态,放出γ光子后回到基态。通过测量新核和γ光子的能量,可间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则( ) A.产生的新核是锂核(73Li) B.反应过程吸收能量 C.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 D.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相等 解析:选AC 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74Be+0-1e→73Li+νe,所以产生的新核是锂核,反应过程放出能量,故A正确,B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可知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因为中微子的动量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 量大小相等,质量不等,根据E k=p2 2m ,可知中微子的动能与处于激发态新核的动能不相等, 故D错误。 2.[多选](2019·武汉质检)我国自主研发的钍基熔盐是瞄准未来20~30年后核能产业发展需求的第四代核反应堆,是一种液态燃料堆,使用钍铀核燃料循环,以氧化盐为冷却剂,将天然核燃料和可转化核燃料熔融于高温氯化盐中,携带核燃料在反应堆内部和外部进行循环。钍232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转化成铀233再使用,铀233的一种典型裂变方程是233 92U+10n→142 56Ba+8936Kr+310n。已知铀233的结合能为E1、钡142的结合能为E2、氪89的结合能为E3,则( ) A.铀233比钍232少一个中子 B.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氪89的结合能最小,比结合能却最大 C.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铀233的结合能最大,比结合能也最大 D.铀233的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为ΔE=E1-E2-E3 解析:选AB 设钍核的电荷数为a,则钍232俘获一个中子后经过2次β衰变转化成铀233,则a=92-2=90,则钍232中含有中子数为232-90=142,铀233含有中子数为233-92=141,则铀233比钍232少一个中子,选项A正确;铀233、钡142、氪89三个核中氪89质量数最小,结合能最小,因核子数较小,则比结合能却最大,选项B正确,C错误;铀233的裂变反应中释放的能量等于生成物的结合能减去反应物的结合能,选项D错误。 3.[多选](2019·南京、盐城三模)下列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有( ) A.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用厚纸板就能挡住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doc

高中物理考点归纳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 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述);能够鉴别关于概念 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 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 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 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能独立的完成附表 2、附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 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选考内容各有 4 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附表 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 4 个选考模块中选择 2 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但不得同时选择模块 2-2 和 3-3。必考和选考的知识内容见附表 2 和附表 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实验省区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附表 2、附表 3 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 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 "了解 "和"认识 "相当。 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 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 "理解 "和"应用 "相当。

高中物理选修3-5玻尔的原子模型教案课程设计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 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α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4 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 )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m )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n m E E h -=ν(h 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2.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

高中物理《原子核》知识梳理

《原子核》知识梳理 【原子核的组成】 1.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即氢原子核。 2.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查德威克经过研究,证明:用天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很强(10-20厘米的铅板)的不带电粒子,用其轰击石蜡时,竟能从石蜡中打出质子,此贯穿能力极强的射线即为设想中的中子。 3.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天然放射现象 人类认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是从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 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 用磁场来研究放射线的性质: α射线带正电,偏转较小,α粒子就是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底片感光作用很强 β射线带负电,偏转较大,是高速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 γ射线中电中性的,无偏转,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 2.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变。在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3.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利用它的射线(贯穿本领、电离作用、物理和化学效应) 做示踪原子。 2.放射性同位素的防护:过量的射线对人体组织有破坏作用,这些破坏往往是对细胞核的破坏,因此,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必须注意人身安全,同时要放射性物质对空气、水源等的破坏。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章末复习 【知识网络梳理】 【知识要点与方法指导】 一、重点、难点、方法 1.原子核式结构的提出与α粒子散射实验的关系 卢瑟福设计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为了探究原子内电荷的分布,并非为了验证汤姆孙模型的正与误,他在做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根据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对氢原子能级跃迁的理解 (1)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当一个光子的能量满足 hv E E =-末初时,才能被某一个原子吸收,使原子从低能级E 初向高能级E 末跃迁,而当光子能量hv 大于或小于E E -末初时都不能被原子吸收。 (2)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所辐射的光子能量恰等于发生跃迁时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 (3)当光子能量大于或等于13.6eV 时,也可以被氢原子吸收,使氢原子电离;当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大于13.6eV 。氢原子电离后,电子具有一定的初动能。 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 的激发态时,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2 (1)2 n n n N C -= =。 (4)原子还可吸收外来实物粒子(例如自由电子)的能量而被激发,由于实物粒子的动能 原 子结构 ?? ? ? ? ? ??? ?? 电子的发现原子模型????? ????光谱光谱分析:用明线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物质的化学组成 ?? ???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连续谱 线状谱?? ?汤姆孙的发现:阴极射线为电子流 电子发现的意义:原子可以再分??????????? ???? 汤姆孙枣糕式模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光谱和光谱分析?? ???能量量子化轨道量子化能级跃迁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原子物理试题 1、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得物理知识,其中说法不正确得就是 A.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得概念,成为量子力学得奠基人之一 B.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就是分立得,所以原子发射光子得频率就是不连续得 C.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 D.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得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2、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黑体辐射电磁波得情况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材料得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B.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得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得电离能力最强 C.得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地球环境得变化,半衰期可能变短 D.原子核内部某个质子转变为中子时,放出β射线 3、仔细观察氢原子得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不连续得亮线,其原因就是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 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 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 D、氢原子辐射得光子得能量就是不连续得,所以对应得光得频率也就是不连续得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得就是 A、麦克斯韦提出了光得电磁说 B、玻尔建立了量子理论,成功解释了各种原子发光现象 C.在光得干涉现象中,干涉亮条纹部分就是光子到达几率大得地方 D.宏观物体得物质波波长非常小,不易观察到它得波动性 5、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得有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与质子得存在 B.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得分析,证实了原子就是可以再分得 C.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 D.玻尔提出得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得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6、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得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得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与轨迹示意如图.则 A.轨迹1就是电子得,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轨迹2就是电子得,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轨迹1就是新核得,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D.轨迹2就是新核得,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7、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太阳辐射得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得核裂变反应 B.汤姆生发现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就是因为该束光得波长太短 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得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得轨道时,电子得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增大 8、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增大压强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得半衰期 B.某原子核经过一次a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减少4个 C.β射线就是原子得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得电子流 D.a射线得贯穿作用很强,可用来进行金属探伤 9、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 A.汤姆孙发现电子,提出原子得核式结构模型 B.金属得逸出功随入射光得频率增大而增大 C.核力存在于原子核内所有核子之间 D.核电站就是利用重核裂变反应所释放得核能转化为电能 10、用X粒子轰击铝27(Al),产生钠24(Na)与α粒子.钠24具有放射性,可以进行人体血液循环得示踪实验, 达到医学诊断得目得,它衰变后变成镁24(Mg).则下列正确得就是 A. X粒子就是质子 B. 钠24发生得就是α衰变 C. X粒子就是中子 D. 钠24发生得衰变对人没有一点害处 11、A、B两种放射性元素,原来都静止在同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其中 一个放出α粒子,另一个放出β粒子,α与β粒子得运动方向跟磁场方向垂直,图 中a、B、c、d分别表示α粒子,β粒子以及两个剩余核得运动轨迹 A.a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B.B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C.B为α粒子轨迹,c为β粒子轨迹 D.a为α粒子轨迹,d为β粒子轨迹

最新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高中物理原子与原子核知识点总结(选修3-5) 原子、原子核这一章虽然不是重点,但是高考选择题也会涉及到,其实只要记住模型和方程式,就不会在做题上出错,下面的一些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波粒二象性 1光电效应的研究思路 (1)两条线索: h为普朗克常数 h=6.63×34 10 J·S ν为光子频率 2.三个关系 (1)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即E k=eU c,其中U c是遏止电压。 (3)光电效应方程中的W0为逸出功,它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是W0=hνc。 3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对立与统一 (1)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2)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3)光子说并未否定波动说,E=hν=hc λ 中,ν(频率)和λ就是波的概念。 光速C=λν (4)波和粒子在宏观世界是不能统一的,而在微观世界却是统一的。 3.物质波 (1)定义:任何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这种波叫做物质波,也

叫德布罗意波。 (2)物质波的波长:λ=h p =h mv ,h 是普朗克常量。 二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玻尔把量子说引入到核式结构模型之中,建立了以下三个假说为主要内容的玻尔理论.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是从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是认识原子核结构的突破点.裂变和聚变是获取核能的两个重要途径.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符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 粒子、 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4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章。 1.(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电子的发现证明了原子是可再分的。 (2)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里面带正电荷的物质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球体中,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球内。 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 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 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 mc E =,2 mc E ?=?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 二、 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α衰变 自发 e H Th U 422349023892 +→ β衰变 自发 e Pa 012349123490Th -+→ 人工转变 人工控制 H o He N 1117842147+→+卢瑟福发现质子 n C He Be 101264294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n P He l 103015422713A +→+ 约里奥.居里夫妇 e Si P 0130143015 +→ 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 时发现正电子 n Kr a n U 108936144561023592 3B ++→+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n Sr Xe n U 10903813654102359210++→+ 轻核聚变 除氢弹外无法控制 n He H H 10423121+→+ 提醒: 1、 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 接。 2、 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 出核反应方程 3、 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 三种射线比较 种类 )(4 2He 射线α )(0 1e -射线β 射线γ 速度 0.1c 0.99c C 在电磁场中 偏转 与a 射线反向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的 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 通过胶片 感光 感光 感光 产生机制 核内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的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抛射出来 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 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两种衰变后产生得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当它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r 光子 提醒: 1、 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 2、 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 单质、化合物)无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