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最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

《小石潭记》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有关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

2.以身入境,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思。

【课前预习】

1.走近作者。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而与之并称为“韩柳”。他的寓言小品,短小精悍,含义深远,表现了接触的讽刺才能;他的山水游记散文,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且往往融入悲愤苦闷的情绪,以《永州八记》为代表。

2.了解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贫瘠而荒僻,但却多奇山丽水,风景十分秀美。柳宗元闲暇时常徜徉于山水之间,与花草木石为伍,借以遣送岁月,抒发胸中的抑郁愤懑之情。

3.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为坻.()翠蔓.()

为嵁.()悄怆.()参差

..()()

4.解释加点的词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

日光下.彻: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活动方案】

活动1:走近作者。

根据课前准备,比一比谁对柳宗元的了解最多。

(组内试讲→自主参与全班交流)

活动2:诵读文章。

(1) 一读知停顿。在老师范读时用笔圈画出句读停顿,然后自主大声朗读三遍,读准停顿。

(读圈画→自主朗读)

(2)二读要流畅。(主朗读→组内展示比谁最流畅)

(3)三读有深情。将自己多次朗读后感受到的作者的心境融入到文章之中,深情朗读。(内交

流朗读注意点→组内进行朗读比赛→组间进行挑战赛)

活动3.把握大意。

(1) 自主翻译。

(自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话翻译→划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字词→准备交流。)

(2) 组内互助。

(将个人无法解决的字词句进行组内商讨。)

(3) 全班竞赛。

(各组挑选10个常出错的词语→小组长推磨监考→小组共同批阅→在小黑板上公布小组平均分)

课堂随笔:

八年级上册诗歌复习

一、《七律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1、“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2、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4、“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

二、《春望》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1、“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2、“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3、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是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4、“搔”通过细节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忧国思家之情。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联和颔联。

三、《泊秦淮》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首句写景。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枢纽作用。

3、后两句以形象化的议论,运用曲笔,讽刺了只顾贪图个人享受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4、“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5、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首句。

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

2、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风吹雨”照应了诗题,同时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上的马蹄声很相似,引出了下一句。

五、《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1、“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2、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意思是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3、颈联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抒写诗人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4、尾联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

5、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是如何看待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系的?

六、《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

1、“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是古代游记和名胜记,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的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朗读—质疑、释句—赏析—探究的教学模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这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另一个重点是疏通文义。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系统的学习了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是很浓厚,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教法设想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再者,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大约为二十分钟,所以要不断的变换教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阅读浅近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时,引导学生对照注释及借助工具书学习,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学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组合作。在赏析课文内容时采用探究阅读法,创造性阅读法。这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小石潭记三课时教案

26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学过柳宗元的作品吗?(《江雪》)《江雪》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所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清末民初大学问家王国维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永州八记》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 二、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其中的第四篇。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他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所以他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很多风景佳妙的地方,记了其中的八处名胜,这就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永州八记》。 本文所写的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作者在写景状物时寄托了他凄苦忧伤的感情。 记:古代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往往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满井游记》明代袁宏道、《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三、初步感读。 1、听课文录音,注意字音字形,初步感知课文。 A、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B、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并补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洌lia为坻chí为嵁kān 参差披拂cēn cī 佁然y?俶尔chù往来翕忽xī悄怆幽邃qi?o chuàng 3、借助课下的注释,试着用精彩的语言翻译全文。 (1)第一段:西:向西篁竹:竹林乐:以……为乐下:向下,往下 尤:特别清洌:清澄而寒冷以为:把 / 作为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10 小石潭记课时练习题

10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1.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篁.竹(huánɡ)怡.然(yǐ)翕忽.(hé)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为坻.(chí)悄怆.(chuànɡ)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 ..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翠绿的藤蔓)可.百许头(大约)斗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水尤.清冽(格外)悄怆幽邃 ..(幽静深远)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C.蒙络.摇缀(络:连结) D.悄怆 ..幽邃(悄怆:忧伤的样子) 3.翻译下面的句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小丘的西面走了一百二十步) B.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C.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 D.四面竹树环合(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4.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教案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 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设计思路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彩屏显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彩屏显示。)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3.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彩屏显示。) l(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篁竹(huang2)清冽(lie4)为坻(di3) B.为屿(yu3)为堪(kan1)怡然(yi2) C亻叔尔(chu2)翕忽(灯)差互(cha1) D.寂寥(1iao2) 悄怆(chuang4) 幽邃(sui2)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做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怡然不动:(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3.齐读课文。 四、引导讨论,完成目标 (彩屏显示以下问题。)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 保亭思源中学文晓雯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 2、能力目标: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征、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陶冶自身的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在写借景抒情的文章来排解他们的心情,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一、简介坐着及文学常识 1、简介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2、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也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展示目标: 1、读准本课的字词,熟练并准确的诵读课文。 2.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 三、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词,同桌讨论,如果再有弄不懂的地方,小组进行交流,5分钟后,看谁学的有快又准。 1、带着问题自学文本 2、交流研讨,教师巡视 3、质疑答疑 (1)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悄怆()篁()竹清洌( ) 为坻( ) 为屿( ) 翕( )忽为嵁( ) 差( )互寂寥( ) 幽邃( ) (2)以竞赛的形式,让同学边读边记,看谁写的对。 (3)让同学们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之上朗读课文。 自读——听读——分读——自由读 指导:读准字音,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在知道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感情齐读全文。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准确的读准字音并能够整体感知了课文,领略了小石谭的美丽的景色,下节课我们继续去领略它的迷人的风采。 五、综合测评: 1、给下列字注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4.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这位作家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投影显示) 三、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① 给下列字词注音。 A、篁竹()清冽()为坻()摇缀() B、为屿()为嵁()()佁然()参差() C、俶尔()翕忽()差互()披拂() D、寂寥()悄怆()幽邃()恕己() 三、第一段: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我很喜欢听到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往里走,看到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四、作业 四线三格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第一段的翻译 二、翻译第二三段:解释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020秋八年级语文上册9老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9老王 班级_______ 学习小组 _________________ 小主人姓名__________ 上课时習豊学习目标J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感悟爱的博大,陶冶美的情操。 2 __ 、 重点难点3 1?感悟老王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体察善良,关爱不幸者。 2.学习用简朴的语言记平淡的琐事和人物的技巧。 1 ?走近作者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在那荒唐动乱的年代,人性被抹杀殆尽,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但老王和作者身上所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却给刚刚从动乱中挣扎出来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整体把握,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思考问题。 ①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② 哪句是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炸。 ③ 谈谈对老王这个人物的印象。 我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看出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合作探究 1 ?默读1至4段,归纳出老王受了哪些苦?老王受的苦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伛(y u)荒僻(p i) 塌败(t a ) 髅(k 功(I cu) 翳(y i) 滞笨(zh i) 攥着(zu cn) 炸(ku i)(zu 0 2 ?解释词义。 伛:弯(腰)曲(背) 荒僻:荒凉偏僻 取缔:明令取消、关闭或禁止 滞笨:呆滞笨拙 凑合:将就。 3 ?整体把握。 取缔(d i ) 干校(g C ) 骷 惶恐(hu m g) 镶嵌(qi C ) 愧 惶恐:惊慌害怕 塌败:形容塌陷破败、没有生气的样子 骷髅:干枯的死人头骨或全身骨骼 愧炸:惭愧 攥住:用手握住。 1 ?读准字音

《小石潭记》教案 第二课时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一、认知学习目标(2-3分钟) 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石潭记》。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目标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预习成果展示(5分钟) 1.(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 D3.似与游者相乐。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5.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三、课堂学习研讨(15-20分钟) (一)学习第三段 1.独学:让学生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2,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 2.对学:两人一组交流,一看自己的翻译是否正确,二看不会翻译的地方是否相互之间可以理解。并且将要点整理到学案上。(教师关注各组B层学生的学习情况) 3.群学:组内同学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相互讲解补充。 4.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归纳:1解释.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明灭,都是形容词作名词,或隐或现之处。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势:形状。(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其:那。不可知:不能够知道。2.翻译(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2)岸的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3.问题(1)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2)明确: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二)学习第四段 1.独学:对照注释翻译第一段。 2.对学:两人一组交流,一看自己的翻译是否正确,二看不会翻译的地方是否相互之间可以理解。并且将要点整理到学案上。(教师关注各组B层学生的学习情况) 3.群学:组内同学在学科组长的主持下,相互讲解补充。 4.学生展示、汇报,教师点拨归纳:1解释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含教学计划和答案)-教师用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小石潭记教案

《小石潭记》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 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教学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我们曾经跟着父母游览了一些名山大川,面对那些好山好水总是让我们欣喜,让我们激动。今天请大家跟我一起欣赏一处美景,这里有明朗的日光,青翠的竹林,透明的潭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走近柳宗元。(彩屏显示课题。)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件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 2、初读: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顺,声音洪亮。(读 一遍停) 3、正音:有没有不会读的字词?如果没有,我从文章中挑了几个词语来检查一下,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下? 翠蔓 ....悄怆幽邃 .... ....犬牙差互 ....参差披拂 ..蒙络摇缀 下面大家齐读,每个词语读两遍 4、齐读:我们来齐读一下文章,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课文。 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 3.思考: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色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和思路。本文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他在文中是怎样写景抒情的,他是怎样借山水来表达自己被贬的心情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学习讨论,完成目标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8年级上册导学案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案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的手法,欣赏美景以提高审美情趣。(重点) 2.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难点) 一、导入: (课前播放《青花瓷》)周杰伦的《青花瓷》将现代与古典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如果我们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审视一千多年前的《小石潭记》,也许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 二、赏如画美景 1.生齐读课文(字正腔圆地读),翻译一下课文第一句话,说说哪几个字暗含着“寻找”? 2.假如你手头有一块会变形的哈利波特魔法石,你愿意变成柳宗元笔下的哪种景物?是“石”、“树”还是“鱼”?() 3.为什么作者能把景物描绘得那么美?(表现手法) 预设:移步换景、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形象比喻、融情于景、抓住景物特征写景。 4.你从描写石、水和树的这几句话中感觉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5.第三段的景色与后面的景色有何不一样?作者的情感有何不同? 6.《小石潭记》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分小组.配乐朗读,陶醉文中。 三、品文人情怀 1.柳宗元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结合背景) 2.作者还只是在寻找“小石潭”吗? 3.忧伤的心情是否得到排解?从文中找出依据。 4.(活动:你相对此时坐在小潭边的柳宗元说什么?当有学生说他消极有责备之意时,给出背景资料。视情况而定) 5.明明有五人同游,甚至还有同病相怜的吴武陵,为什么他还说寂寥无人?(结合更深层的背景) 预设:反衬他悲伤、孤寂的心情,眼里虽然看得见这些人,但是心里却是看不见的,无论身边有多少人,他的灵魂只能独行。 6.最后他是以怎样的姿态离开的? 7.怀才不遇,抱负难施,惟有借文学抒写出来,柳宗元是一位,我们从文学作品中还了解其他人吗? 小结:千古文人山水梦,多少文人在现实世界里受挫,从他那里汲取灵感,去山水中寻求安慰,他们渲染山水的宁静与远离尘世喧闹,正是为了寄托一颗幽寂的诗魂!其实并非风景有多美,而是诗意的心赋予景色以无限的诗意。 在我们感慨苦难时,我们也要感谢苦难,正是苦难给了柳宗元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这颗心灵的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嚣道出更多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被贬的痛苦未必没有价值,命运的坎坷未必没有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

《小石潭记》公开课教案吕萍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二、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编导,编写风光片小石潭的解说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三、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 (一)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学生齐读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