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起集体性癔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一起集体性癔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一起集体性癔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防治措施

学生群体性癔病的防治措施 学生心理特点造成其暗示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发生群体性癔病。本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事件,往往因处理不当,造成群体性癔病而发展成为一起重大事件。为了更好地预防校园群体性癔病的发生,特制定以下预防措施。 一、正确认识群体性癔病临床表现 群体性癔病是在一个群聚人群组中发生的具有暗示性器质性病患的症状。这种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素质有关,任何因素对精神造成刺激均可导致发生。群体性癔病临床类型呈多样化,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面色苍白或潮红,出冷汗、阵发性腹痛、阵发性抽搐,肢麻、肢痛、喉头异物感,哭闹、嗜睡。患者无任何阳性体症。 二、了解群体性癔病发生的原因 1、宣传解释不力。某些应激事件或事物使个别学生因紧张、害怕而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心因性反应时,由于教职工处理不当,宣传解释不力,遇事惊慌失措而诱发其他学生出现类似反应。 2、不恰当暗示。学校老师和周围学生对某些应激事件或事物引起的一般性反应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进行不恰当的提示或暗示而诱发群体性癔病的发生,使一般反应夸大化。 3、求同心理。中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对周围事物的识别、鉴别能力差,容易受别人的暗示。同时,学生们普遍具有求同心理,看见别人难受,便觉得自己也难受,从而导致感应性癔病的发生。 三、预防群体性癔病的措施及处理办法

(一)加强管理,消除隐患。 1、学校制定预防可能引发群体性癔病发生的应急预案。 2、开展一项群体性活动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意义及相关的原理,了解是消除紧张和恐惧的最好办法。 3、要正确对待癔症患者。癔病是神经症而非精神病,癔症患者并无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一旦诱因消失患者会霍然而愈。 4、尽量创造减少心理应激的氛围,把人为因素减少到最低。要注意缓解紧张情绪,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轻松的环境。 (二)遇事从容,分散处置。 1、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良反应时,教师要沉着冷静,从容应对。 2、如果学生反应轻微,可将其送到卫生室休息;反应较重的,可送往医院治疗。 3、一旦发生群体性癔病,要及时疏散发病人群,采取隔离、对症、暗示疗法,正面疏导,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稳定学生的情绪。并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同时要搞好治疗,防止蔓延。 4、对群体性癔病的处理,班主任要配合医护人员搞好心理治疗。 (三)普及知识,提高素质。 1、要通过各种形式,普及卫生知识,开展适时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适应性、承受力、意志力、创造性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学会认知自己和环境,减轻学生在某种刺激下的心理应急反应。 2、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

癔症性精神病详细介绍

癔症性精神病详细介绍 这样的疾病在生活中的时候是时有发生的,因为现在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还有学习的压力都特别的大就会导致人们患上癔症性精神病,这种疾病一旦患上就要去医院接受长期的治疗,而且自己还有自我控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癔症性精神病的详细介绍。 详细介绍: 癔症性精神病: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其症状多变,多发生于表演型人格的女性。病程很少超过三星期,可突然恢复常态,而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病,以乡村多见。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心理学名词解释] 在受到严重的精神创伤之后突然起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紊乱,哭笑无常,短暂的幻觉、妄想和思维障碍以及人格解体等。其症状多变,多发生于表演型人格的女性。病程很少超过三星期,可突然恢复常态,而无后遗症状,但可再发。 【症状标准】 (1)符合癔症诊断标准; (2)反复出现的以幻想性生活情节为内容的片断幻觉或妄想、意识朦胧、表演性矫饰动作,或幼稚与混乱的行为,或木僵为主。 【严重标准】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或自知力障碍,对疾病泰然漠视。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 【排除标准】排除分裂症或相关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什么是癔症性精神病

癔症性精神病是指在遭受严重精神创伤后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行为障碍、笑与 哭的不确定性、短暂的幻觉、妄想与思维障碍、人格解体等。它的症状变化无常,其中大多 数发生在具有表现个性的女性身上。病程很少超过三周。它可以突然恢复正常,没有后遗症,但它可以复发。 癔症,是一种更常见的神经病,经常出现在农村。目前,人们认为,癔症患者容易受到 暗示、夸大、情绪化和高度自我中心的人格特征的影响,这些特征往往是由心理因素或不良 暗示引起的。它可以表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内脏器官和自主神经功 能障碍和精神障碍。这种症状没有造成有机损伤的基础。它们可能是由建议引起、改变或消失。 癔症的临床表现可以描述为多种症状,如运动、感觉等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疾病,也有 各种内脏病变类似各种疾病的症状,也可以说是短期精神症状,可以说歇斯底里可以模仿任 何临床疾病的表现,因此容易误诊。许多最初的癔症诊断实际上是身体疾病,因此延误了治 疗的教训。因此,在临床上对癔症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临床 经验的人来说,不容易诊断癔症。 然而,第一次发作的癔症,绝大多数是由某种心理刺激引起的,以后会遇到类似的刺激,或者在患者回忆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会促进癔症的复发。此外,癔症的临床症状,无论 是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内脏损害等,往往变化无常,易于通过暗示改变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这些病理表现往往与人体的解剖生理特征或疾病的内在规律不一致,这对正确判断癔症有很 大的帮助。 癔症的治疗通常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症状做出合理的选择。有情绪或睡眠问题的病人可以分别用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镇静催眠药治疗。如果他们有精神症状,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然而,药物的 剂量应该是中小的,疗程不应太长。 心理治疗主要用于没有发作的癔症病人。癔症患者一般有一定的人格倾向,且大多是由 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因此,应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同时,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矛盾,处理不愉快的事情。以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复发。

青少年的心理调适的方法探讨(一)

青少年的心理调适的方法探讨(一) 摘要:青少年时期心理保健十分重要。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建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对青少年今后走什么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调适,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要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引导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引言 美学家朱光潜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尤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心理调适是对一定的心理现象进行调整和引导,能够帮助青少年保持稳定的乐观情绪,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在青少年中开展心理调试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近年的国内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有10-20的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二、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个体在青少年期充满了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常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认识其非常重要。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性心理问题,主要有手淫、早恋、失恋、性过错等: (1)手淫。在青少年中相当普遍,它是一种满足性欲的自慰行为,手淫适度,对身体无害,它远不如人们对其恐惧和夸大所带来的危害,使人误入歧途。 (2)性早熟。指青少年期出现成人的性欲和行为,除了神经内分泌因素外,与父母对孩子过分亲昵,父母性行为的影响,看色情电视和刊物,不适当服用保健品等因素有关。 (3)身体关注。青春期开始后,青少年常关注自己的身高、体型、容颜等,包括对生殖器官和乳房、阴茎等关注,常暗自忧虑。 (4)遗精恐惧和初潮焦虑。少男遗精和少女月经初潮本是正常生理现象,但由于学校不重视性卫生教育,使青少年感到恐惧或焦虑,久而久之继发神经衰弱,出现头痛、失眠、无力、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学习。 (5)过早性行为和性倒错。主要是由于对青春期生理出现心理不适应,再加之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不健全而造成。 2、恋爱心理: (1)早恋,指青春期或青春期前出现的恋情,与道德品质优劣无关,与正确的引导、教育关系密切。 (2)单恋是一方对另一方以一厢情愿、倾慕为特点的畸形爱情,多是一种感情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 (3)失恋。是指一个痴情人被其恋爱对象所抛弃,可导致神经症或轻生。 3、嫉妒心理: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工作优秀者、对外貌俊美者嫉妒、怨恨,甚至刻意拆台或报复,以达心理平衡。 4、自卑心理:主要为交往中的自卑心理,生理缺陷或不足引起的消极和自我暗示,对自我智力估计和对性格气质自我评价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5、孤独心理:主要为性格孤独,害怕交往或顾影自怜,无病呻吟。 6、逆反心理:青少年中出现不受教,不听话,顶牛,对着干者,就是有逆反心理的人。 7、神经症:青少年中常见的为青春期焦虑症、癔症、神经衰弱,社交恐惧症。

癔症性失明临床分析

该方法值得应用。我们观察的病例较少,今后将继续积累病例。我们发现助视镜均可使患者视力提高,生活受影响者可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有信,徐海峰.Stargardt病及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分册,1998,22:55-56. 2 王雨生,王理理,张正心.23例Stargardt病及黄色斑点状眼底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3,9:93-94. 3 文 峰.Stargardt病.见:吴德正,主编.眼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9-171. 4 刘海燕,罗 敏,范先群,等.Stargardt病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测 评价[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6,24:162-164. 5 单 扬,吴乐正,吴德正,等.视觉的临床应用[J].中国眼科杂志,1998,25:337-339. 6 罗广伟.视觉电生理检测在黄斑部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5,11:211-214. 7 吴乐正,吴德正,主编.临床视觉电生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35-154,260,360-364. 8 Fis hman C A,Farbe M,Patel B S,et al.Vis ual acuity loss in patient with Stargardt′s macular dystrophy[J].Ophthalmology,1987,94:809-914. 9 Lopez P F,M aumence I H,Gruz Z,et al.Alto s omal-dominant fundus flavimac ulatus:clinicopathl gic[J].Ophthal mology,1990,97:798-809. 10张承芬,陈有信,徐海峰.Stargardt病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72-75. 作者单位:1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眼科,龙岩364000 2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医务室 收稿日期:2006-09-06·临床经验· 癔症性失明临床分析 林毅龙1 王秀年2 付小敏1 邱品生1 [关键词]失明;癔症 中图分类号:R7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4379(2007)03-0133-02 癔症是大脑皮质受强烈刺激而引起的皮质和皮质中枢机能失调,属神经官能症,多见于女性〔1〕,临床表现较多样化,癔症性失明是感觉障碍的一种表现。总结我科2000年2月~2005年12月治疗癔症性失明患者16例临床资料如下。 1 资料与诊断 1.1 临床资料 1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9岁~61岁,平均35岁,14岁以下3例(18.75%)14~60岁12例(75%),60岁以上1例(6.25%);病程最短1.5小时,最长2月,平均11天。临床特点:病人在受到精神创伤后突然双目“失明”,但眼部检查无异常。如在病人前有一障碍物,让病人睁眼向前走,到障碍物前便自动停下或绕开。起病形式:急性起病12例(75%),慢性起病4例(25%),其中复发病例2例(12.5%)。诱发因素:与他人争吵5例(31.25%);考试失利3例(18.75%);亲人故去2例(12.5%);受到责备1例(6.25%);摔倒1例(6.25%);不明原因2例(12.5%);其它原因2例(12.5%)。1.2 诊断与鉴别诊断 1.2.1 诊断:诊断癔症应具备以下特征:(1)心理社会因素与症状存在病因关系;(2)表现为各种形式躯体功能的改变;(3)暗示和自我暗示在症状发生和消退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4)并非器质性或躯体性疾病所致〔2〕,癔症性“失明”是癔症的眼部症状表现形式,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表现为精神刺激引起强烈情绪反应后突然双目“失明”。 1.2.2 重视病史的采集:有发病前受精神刺激或情绪激动史。如亲人故去、受惊吓、外伤、家庭纠纷、工作不顺等。 1.2.3 详细的眼科检查:癔症性失明患者无视力障碍相应的病理基础,其症状与行为不符合,屈光间质和眼底检查均正常,无黑朦性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1.2.4 视觉诱发电位(VE P)或P-VEP正常。必要时行头颅CT或头颅MRI,结果正常。 1.2.5 诊断性治疗:经暗示或镇静药物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 1.3 鉴别诊断 1.3.1 诈盲:诈盲是通过意识指导下,明知有错而表现出“病态”或“视力障碍”。常有意识地夸大病情,对检查可出现不合作,甚至故作姿态持反感或敌意态度,意图引导医生作出错误的诊断,达到某种目的。诈盲患者PVEP波形时好时坏,检查时不愿注 · 133 ·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7年6月第17卷第3期DOI:10.13444/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12814529.html, ki.zgzyykzz.002139

青少年自杀问题探析

青少年自杀问题探析 自杀,这一非常沉重的话题,是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近期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0万人口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即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年龄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15岁――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请看下列案例: 2009年12月7日是星期日晚上,这个班晚自习快下课时,现年15岁的学生高鹏纵身从窗台跳下。当时是8点45分,离晚自习下课只有5分钟。 “当时班里女孩子都吓哭了。”班里的学生告诉记者。高鹏跳下之后,班里瞬间安静下来,之后,有女同学“哇”一声哭了出来,接着,班里的女孩子都吓哭了,平时调皮的男孩子也没有人说话,只有少数几个胆大的学生伸出了脑袋,向下看了一眼。 大家反应过来后,大家立刻拨打120,“手抖得厉害,按了几遍才按对号码,声音都是颤抖的。” 随后,高鹏被紧急送往市医院,“没抢救过来。”当晚十一时许,院方宣布高鹏死亡。 高鹏是一个内向的学生。记者问全班同学:“谁了解高鹏。”大家都摇头,回答是“他不爱说话。”“他没有好朋友。” 在全班同学的合影上,高鹏站在后排,闭着眼,只露半个脸。班级的墙上贴满了同学们的月考成绩,还有同学们月考目标。最近三个月,高鹏的月考成绩为497分、528分、444分,而他的月考目标为530分。 同学们说,他初一、初二成绩很好,进入初三以来,成绩在下滑。高鹏兄弟两人,上面有一个姐姐,姐姐成绩很好,已经考上了大学,家里对高鹏也寄予厚望。 事发当天上午11时,高鹏的父亲外出打工;当晚5时许,有同学看到高鹏坐在窗台上,两腿一晃一晃的;当晚晚自习时,高鹏一直蹲在座位上,整晚没说话;8点40分许,高鹏轻声的言语了一声:“我不想活了,我要跳楼”,周围几个同学有的说没听清,有的说认为他在说笑,没有一人在意;几分钟之后,高鹏从椅子上站起来,走上窗台,纵身跳下。第二天,公安进行勘察时,有同学发现高鹏留下“废物一个,终将一事无成”的字样。 2009年12月8号凌晨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大四历史系一男生坠楼身亡,据消息人士透露该男生为情所困,系自杀。 花样的年华,多彩的青春,年轻生命的自我终结,真令人痛惜不已!深入研究青少年学生自杀的原因及一般规律,有助于“对症下药”,遏制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一、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 就青少年自杀而言,可以分为三方面: 1、从心理因素:30% 首先,从青少年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特点上看,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疾风暴雨、变化剧烈时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面临考试、升学、就业、交友、恋爱等诸多人生选择,各种心身矛盾和众多的心理欲求,使其经常体验到失望、痛苦、悲伤、悔恨、激愤等负性情绪和严重的挫折感、不满足感,而其心理又不成熟、情绪波动大、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和技巧,因而是最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危机期”。自杀企图即是心理危机的一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癔症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就 是癔症,当然精神疾病有很多种,但是癔症就是其中的一种,一般来说这个病女性居多,为什么呢,大概就是我们女人爱小心眼,想不开或者是容易生气走极端,这样久而久之都会造成癔症的发生那么癔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呢都有哪些呢,我们来看一下。 癔症病人的表现有很多,主要包括分离障碍和转化障碍。分离障碍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生的意识范围狭窄、具有发泄特点的情感爆发、选择性遗忘以及自我身份识别障碍,包括分离性遗忘症、分离性神游症、分离性木僵状态、分离性恍惚状态和附体状态、分离性身份障碍、其他分离障碍(情感爆发、分离性障碍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分离性障碍性精神病)。转换障碍又包括运动障碍(肢体瘫痪、肢体震颤、抽动和肌阵挛、起立不能、步行不能、缄默症、失音症)、痉挛障碍、感觉障碍、混合障碍。 癔症性格特点主要为: 1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的易变性:表现为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强烈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被称为“伟大

的模仿家”。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对人对事的判断完全凭一时的情感出发,常随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最易感情用事。 2高暗示性:患者很轻易地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神态变化的影响。 3高度显示性:表现自我中心,好当众表演,过分夸耀自己的聪明、才华,希望得到大家的赞赏或注意。癔症患者好恶作剧,以吸引别人的注意。 4幻想丰富:患者特别富于幻想,幻想丰富、内容生动、鲜明。又由于高度情感性的影响,往往让人难以分辨幻想与现实的界限,给人以说谎或伪装的印象。 以上就是癔症的性格特点的一些表现,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的话要尽量开导,让她保持愉快的心情,所以身为女人我们要想的开玩的痛快,如果我们大事不能管小事不想管我们还是放手做好自己,怎么快乐怎么生活比什么都好,何必跟自己较劲呢,所以好好生活比什么都强,祝身体健康!

精神病学分类模拟10

精神病学分类模拟10 一、 1. 有抑郁情绪的病人,结合什么情况最应怀疑为精神分裂症: A.首发年龄为20岁 B.持续意志减退、生活懒散 C.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D.病重时不能工作,也不愿和人接触 E.用抗抑郁治疗有一时性效果 答案:B 2. 氯丙嗪治疗精神病主要作用是: A.减轻抑郁焦虑情绪 B.控制兴奋躁动,消除幻觉妄想 C.改善淡漠呆滞、反应迟滞 D.解除木僵,改善生活被动 E.活跃情感,促进睡眠 答案:B 3. 对癔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 A.药物治疗 B.多参加体育锻炼 C.电抽搐治疗 D.精神治疗 E.针灸治疗 答案:D

4. 以智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有: A.精神分裂症 B.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 C.神经衰弱 D.反应性精神病 E.更年期精神病 答案:B 5. 45岁妇女,诊断“精神分裂症复发”,食欲差,血压80/60mmHg,药物治疗宜选用: A.氟哌啶醇 B.泰尔登 C.安定 D.氯丙嗪 E.丙咪嗪 答案:A 6. 氯丙嗪的哪一种副作用最需紧急停药处理: A.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 B.锥体外系症状 C.迟发性运动障碍 D.体位性低血压 E.全身皮疹 答案:E

7. 癔症性感觉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的感觉障碍鉴别在于前者: A.起病急 B.感觉障碍较轻 C.症状持续时间短 D.感觉变化与气候有关 E.感觉障碍与神经分布不相符合 答案:E 8. 关于妄想,什么是正确的: A.都继发于幻觉 B.其产生与病人的文化有关 C.虽与事实不符,但经耐心解释可说服 D.存在妄想即可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9. 精神分裂患者表现兴奋,同时伴有肝炎,用药宜首选: A.氟哌啶醇 B.三氟拉嗪 C.奋乃静 D.氯丙嗪 E.异丙嗪 答案:A 10. 神经症应采取何种治疗为主: A.心理治疗

110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六节 癔症病人的护理

1.可引起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是 A.车祸 B.内心冲突 C.亲人去世 D.自我暗示 E.以上都是 【答案】:E 【解析】:能引起癔症发作的精神因素通常是剧烈的、能引起个体精神紧张、恐惧的应激,同时也包括患者对自我的不良暗示。 2.阶段性遗忘常见于 A.脑外伤 B.颅内器质性疾病 C.精神分裂症 D.癔症 E.情感性精神障碍 【答案】:D 【解析】:癔症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阶段性或事件遗忘,患者所遗忘的那一段时间或事件对个体具有创伤性;器质性疾病所见的遗忘症特点以短程记忆损害为主的进行性遗忘症,如头部外伤后的逆行性遗忘症等。 3.癔病患者的特点为 A.人格衰退 B.仅见于女性 C.与病前性格无关 D.发病与精神因素无关 E.起病突然,症状多样,易受暗示 【答案】:E 【解析】:癔症起病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患者病前具有表演性人格特征,患者容易受暗示,症状表现多样,男性女性均可出现。 4.癔症患者的性格特点是

B.孤僻 C.敏感 D.富于幻想 E.冲动任性 【答案】:D 【解析】:癔症患者具有情感丰富、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等性格特征。 5.患者男性,29岁,3天前上午突然收拾衣服从家出发,下午发现自己已到离家不远的县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来县城,脑电图检查正常。此人可能出现 A.分离性遗忘 B.分离性神游症 C.癔病性精神病 D.分离性恍惚状态 E.分离性身份障碍 【答案】:B 【解析】:分离性遗忘见于癔症,患者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突然失去记忆;被遗忘的事件往往与精神创伤有关;分离性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个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突然失去对自己往事的全部记忆,对自己原来的身份不能识别,以另一种身份进行日常社会活动。分离性神游症时病人突然从家中或工作场所出走,到外地。此时病人意识范围缩小。历时几十分钟到几天,清醒之后对病中经过不能回忆。 王某,33岁,获知父母遇交通意外去世后突然哭喊吵闹、捶胸顿足,家人劝阻时上述症状更为剧烈,数小时候逐渐平息。入院后某日,患者称她是苏老太太(患者的母亲)并说“你看我,都老了,73岁了,牙也没了。”护士说她不是苏某,患者说“你们连我都不认识了,王某是我女儿,我来代她受罪住院的。”2天后,患者又自称是王某而非苏某,表示前2天发生的完全没有记忆了。 6.请问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癔症可导致女人性障碍

癔症可导致女人性障碍 *导读:癔症主要影响女性,其特点是具有多个躯体症状而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在36岁前起病。典型癔症患者陈诉症状如演戏一般,常不能用解剖生理的原理解释。…… 癔症一词来自希腊词“子宫”,古时候认为癔症是子宫游动所致。心理学家Vieth认为把甜味物质插入阴道,使游动的子宫回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即可消除症状。目前对其病因学尚无一致的看法,但许多作者相信,性的冲突可能起到病因作用。 癔症主要影响女性,其特点是具有多个躯体症状而没有器质性病理改变的一种疾病,多在36岁前起病。典型癔症患者陈诉症状如演戏一般,常不能用解剖生理的原理解释。病人多次求医,坚信她们的症状是身体某处出了毛病,因而常常住院,做许多不必要的手术。转换性症状实际上存在于任何精神病,比癔症发作时多得多,区别这些现象很重要。科学研究显示,癔症可导致严重的性障碍。 癔症可导致严重的性障碍 心理学家PerleJT和Guze在研究中发现,52%患病女性陈诉性交困难,24%无性高潮,48%有痛经和月经不规则。因此,很多癔症患者经受了不必要的妇科手术。 Purtell等也记载了在癔症时很多人有性问题,86%有性困难(包括73%没有性快感,63%有性交困难),而正常对照组只有29%有

性困难。全阴道感觉缺乏和阴道感觉异常是患病女性转换性症状之一;直肠、口腔或阴道烧灼性疼痛也常有记载。 多数权威不愿给男性病人下癔症的诊断,险非瘟病的症状出现在有个性受创伤的陈诉者身上,心理学家Weintraub指出癔症必须与假病鉴别。 癔症危及婚姻和家庭稳定 癔症和社会病态有相互关系。若确实如此,则关于性角色的文化素养可导至同一基本过程的不同的行为表现。虽然癔症时不一定都有性问题,但结婚困难及离婚十分多见。 有些癔症女性患者性功能较为正常,而另一些患者,虽然有性交困难、性高潮缺乏或性欲减退——可单个成数个同时存在,但夫妻生活还能达到某种程度的适应,能雄持他们的婚姻而不存在什么困难。癔症患者抑郁症发生率高,严重危及婚姻和家庭稳定。对癔症患者的处理相当困难。性治疗虽可改善症状,但不可能治愈性障碍,而且癔症患者对这种治疗方式多表现为强烈排斥。内科医生对癔症病人建议手术或住院治疗需特别小心,同时又要注意有器质性疾病的存在,因此要采用恰当的诊断与治疗方式。

40例青少年癔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word资料4页

40例青少年癔症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近年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逐渐上升,他们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教育方式或是过分严厉,或是过分溺爱,使其经受不住一点挫折和失败,加上学校学习压力过大,家长和教师只注重孩子的分数,而忽略了对孩子性格、品质及心理等方面的培养,同时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诸多方面因素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现将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40例癔症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40例均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1)。男15例,女25例,共计40例,其中大学生27例,中学生1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25岁,平均年龄19岁。 1.2 临床表现 晕倒15例,占37%,表现为突然晕倒在地,多发生于有人在场,无任何外伤,头颅CT检查无异常;发作性过度换气10例,占25%;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四肢麻木,胸片、心电图及血电解质检查无异常;痉挛性发作8例,占20%,发作时四肢抽搐,双目紧闭,无口唇咬伤或紫绀,无大小便失禁,双瞳孔直径正常,对光反射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兴奋5例,占13%,表现为突然大哭大笑,或唱或骂,摔东西,甚至打自己或自残;腹痛3例,占5%,表现为突发腹部疼痛,痛苦面容,腹部彩超检查无异常。 1.3 发病原因 家庭收入较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让子女压力过大16例,占40%;

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导致缺乏自信、自卑10例,占25%;父母离异或家庭纠纷6例,占15%;大学生谈恋爱失恋5例,占13%;与同学发生冲突3例,占7%。 1.4 检查结果 以上病例虽有不同的症状及主诉,所有的患者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各项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 1.5 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性格特点,发病的诱因,家庭状况,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心理治疗对策。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治疗计划进行调整。 1.5.1 加强心理沟通,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取得患者的信任,以便更好的加以心理疏导。 1.5.2 尊重患者,同情患者,用耐心和真诚感化患者,有意识让患者倾诉苦衷,消除抑郁情绪。 1.5.3 及时与患者家属交流,指导家属改善对病人的态度,改变家庭 环境,去除精神刺激。 1.5.4 针对病例特点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恐惧的心理,增强治愈的 信心。 1.5.5 健康教育,与患者沟通,帮助病人认识自己的优点与弱点,调整不良的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用理智而不是用感情处理日常生活中的 问题。 2 结果 40例中有30例治愈出院,占75%;好转出院9例,占22%,另外1例不显

精神病学(8.5)--神经症

第十章 神经症与癔症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神经症的概念及分类。 2.掌握各种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3.掌握各种神经症的治疗。 4.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5.了解神经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了解神经症的流行病学资料。 7.了解神经症的病程和预后。 8.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多数神经症患者首诊于综合科,而有些综合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有限。因此,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识别神经症,并能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以减少误诊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各部分应掌握和了解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神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了解国内外神经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一些具体类型的流行病学特征。 2.了解神经症的病因。 3.了解神经症在国内外诊断分类系统中的大体变迁。 4.简要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神经症理论(精神分析的神经症理论、行为主义的神经症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神经症理论和森田的神经质理论)。 第二节 神经症的临床表现 1.掌握神经症病人常出现的几大类症状群的特征,包括脑功能失调症状群,情绪改变症状群,强迫症状群,疑病症状群,躯体不适症状群及睡眠障碍症状群。 2.掌握神经症的共同特征,包括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学基础、症状范围及其组合方式等等,认识到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尚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患者有相当的自知力,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第三节 神经症的诊断与治疗 1.掌握神经症的诊断原则与鉴别诊断。 2.掌握神经症的治疗原则。 第四节 神经症的常见类型 1.掌握焦虑症的临床表现: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主要形式。掌握焦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焦虑症的焦虑症状是原发的。 2.掌握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病程迁延的患者可表现为以仪式化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此时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掌握强迫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应了解到慢性强迫症患者由于出现了对病态体验的适应行为方式,此时病人的求治要求可能会变得并不十分迫切。

青少年癔症患者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12814529.html, 青少年癔症患者的护理 作者:鲁慧玲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癔症急诊患者的护理方法对临床症状缓解的帮助。方法:分析45例急诊癔症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治疗。结果:正确的急诊护理,可促进癔症患者症状的缓解。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应从心理、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对癔症患者进行系统护理。 【关键词】癔症;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91—02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症”,目前已经被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概念所取代,疾病的共同特点是丧失了对过去的记忆、身份认识、即刻感觉以及身体控制四个方面的正常整合。癔症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1]。癔症的发病年龄 多数在13~19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我院2012-2013年急诊收治45例青少年癔症患者,通过心理疏导在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均很满意,体会如下。 1 发病的相关因素 学习压力、考试失败、意外伤害事故、人际关系紧张、失恋以及家庭因素 2 临床特征 症状明显、体征轻微:有的患者突然倒地屏气、全身僵直,但意识清醒,体检时各种反射均正常并且无病理改变。还有的患者会出现症状性失明,但瞳孔反射和眼球活动均良好,眼底检查并无阳性发现,单独行走时能避开障碍。夸张做作、反复发作:有的患者大哭大笑,大喊大叫,手舞足蹈,装模作样。有的还出现假性痴呆,但仔细观察发现并不痴呆。易受暗示,间歇期完全正常。过度换气出现呼吸加深加快、大汗、面色苍白、面部口唇麻木及手足、全身抽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3 护理措施[2] 3.1 一般性护理 癔症病人的情感爆发及痉挛发作具有表演性和发泄性,发作时往往有自伤、伤人、毁物等暴力行为,所以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减轻发作的剧烈程度。和病人接触时应善于应用语言技巧,避免使用过激或有不良暗示作用的语言,让病人及时认识到自己的病态行为,尽快停止

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文章目录*一、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二、癔病的预防护理*三、癔病的表现 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1、癔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解释性心理疗法。主要目的在于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致病的精神因素,认识疾病的性质,帮助患者分析个性存在的缺陷,以及克服个性缺陷的途径和方浊。适用于除癔症性情神病发病期之外的各型癔症。 2、癔病的催眠疗法 治疗癔病的遗忘症、多重人格、缄默症、木僵状态、以及情绪受到伤害或压抑的患者。在催眠状态下,可使被遗忘的创伤性体验重现,受到压抑的情绪获得释放,从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在催眠或觉醒状态下,引导患者倾诉其内心苦闷,使受到伤害或 压抑的情结向外宣泄的治疗方法,称为疏泄疗法。对情绪障碍突出的癔病患者可收到良好效果。 3、癔病的病因 心理因素。个体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经历和反应是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幼年的创伤性经历也可能是成年后发生分离转换障碍的重要原因。此症患者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包括: 具有暗示性、表演性、自我中心、情绪化、幻想性等。 社会文化因素。此症患者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大多生活在封闭性的同源文化环境中。因此受教育程度、社会文化、生活环

境对分离转换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生物学因素。目前分离转换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发现分离转换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的同病率较高。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有学者认为本病为多因素遗传疾病。 癔病的预防护理1、重视精神健康必须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 育开始,鉴于儿童早期的性格发展每每决定着其后来的个性特征,因此,个体的精神卫生,首先应从儿童时期的培养教育做起,儿童 时期也是为身心健康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时刻。2、儿童时期的培 养教育首先要注意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是儿童生活与活动的主要 场所,儿童富于模仿性,易于接受周围人的熏陶,故家庭生活的气氛,家庭成员的关系及其对儿童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个性发展 和身心健康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家庭应与学校配合,要对儿 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爱劳动,爱集体的品德与作风,养 成诚实,坦白,坚强,勇敢和心情开朗的性格。 3、要早期发现和及时纠正一些神经精神障碍,发生在儿童时期的神经精神功能失调,时常由个别症状开始的,如口吃,遗尿, 抽动,神经性呕吐和睡眠障碍等,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往往表现 为孤僻,如经早期发现及时确诊,处理得当的话,有相当多的病例 是可以获得及时矫正和治愈的。 癔病的表现癔病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效果

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效果 发表时间:2017-12-06T16:08:14.01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0期作者:岳俊乔1(通讯作者)达哇扎巴2 荣国明3 扎西江措4 [导读] 癔症性精神病是一类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如内心冲突、自我暗示、情绪激动以及重大生活事件等作用于个体。 (1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0) (2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人民医院青海玉树州 815299) (3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曲乡卫生院青海玉树州 815299) (4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人民医院青海玉树州 815299) 【摘要】目的:探析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研究对象: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参照组给予单纯喹硫平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喹硫平+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较高,且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比较存在差异,研究组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针对癔症性精神病患者,应用喹硫平+丙戊酸镁缓释片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精神症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推广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喹硫平;丙戊酸镁缓释片;癔症性精神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0-0042-02 癔症性精神病是一类由于各种精神因素,如内心冲突、自我暗示、情绪激动以及重大生活事件等作用于个体,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行为紊乱、意识范围缩小、哭笑无常以及选择性遗忘等症状,但该疾病无病理性器质损害[1]。临床上主要给予药物控制症状,但由于疾病常常迁延反复发作,发作时间短,但若不能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睡眠障碍,甚至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反复无常的病情发作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研究对象: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n=42)和研究组(n=42),经实验室及临床体征显示,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5:27,年龄段31~65岁,平均年龄(48±8.2)岁,平均病程(3.4±0.3)年。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4:28,年龄段32~66岁,平均年龄(49±7.8)岁,平均病程(3.5±0.4)年。上述资料比较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一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首先了解精神障碍程度,基本信息,有无过敏史、家族遗传史等。参照组给予单纯的喹硫平(生产企业: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66)进行治疗,初始剂量给予25mg,2次/日,随后,可以逐渐的增加剂量,最大可增加至 300mh/日。研究组则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生产企业: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进行治疗,每次口服给药0.25g,2次/日[2]。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经不同抗精神类药物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采用简明精神评定量表(BPRS)进行精神症状的好转评分。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各项精神症状全部消失,且BPRS评分明显降低;好转:各项精神症状有所改善,且BPRS评分逐渐下降;无效:各项精神症状全部无变化,甚至加重精神障碍程度。总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版进行数据结果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结果对比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独立样本检验,数据存在差异,则采用P<0.05表示纳入统计范围。 2.结果 2.1 临床总效率 研究组的总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较较高(P<0.05),具体可见表1。 3.讨论 癔症性精神病大多数发病在中青年,往往是由于心理、社会的刺激下发作,起病相对较急,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解离性精神障碍以及转换性躯体障碍等。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即存在运动、感觉障碍,又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部分意识及记忆障

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_的病程标准

#专题讨论#对/心境障碍0一章的几点意见 刘联琦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220(2003)02-0109-01 对于/心境障碍0的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 MD-3)修改很多,现提出一些看法。 1/心境障碍0中分为/躁狂发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及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05类,以/躁狂(抑郁)发作0代替CC MD-2-R的/躁狂(抑郁)症0这一诊断名称,我认为不太合适。躁狂(抑郁)发作应为一种症状表现,是一种疾病的表现形式,而不能作为一种疾病的诊断名称;且大类中以/躁狂(抑郁)发作0作为诊断而它们属下的分类仍为/躁狂(抑郁)症0,有自相矛盾之嫌。我建议继续按CC MD-2-R格式先列出躁狂(抑郁)发作的症状标准,而作为分类的疾病诊断仍直接用/躁狂(抑郁)症0这一名称。 2心境障碍主要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较少出现精神病性症状。若在诊断名称中冠以/有(无)精神病性症状的0这一修饰词语,有扩大精神病性症状出现机率的嫌疑。且整个/心境障碍0这一大类疾病的诊断标准被/有(无)精神病性症状0这一概念搞得复杂、繁琐,疾病诊断名称过长,不符合CC MD-3编写原则第5点/简明,便于操作0,且在临床应用中亦很不方便。当然,这样分类的确是更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基本类似。但我认为,ICD-10并不全都十分科学合理。例如ICD-10一直将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及残留期与其它各型并排而列;而我们都知道,每型分裂症都有可能停留在残留 作者单位:512200广东粤北第三人民医院期阶段,都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状,故我国从CCMD-2-R起便将分裂症后抑郁及残留期用第4位编码表示,与ICD-10相区别。为何在/心境障碍0这一诊断上又要去附和它不科学的地方呢? 3CCMD-3增加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症的诊断,同时又保留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二者鉴别较难。虽有症状先后消失相差1周以上的区别,但临床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每个病人都必需在病好之后才能确诊,且治疗干预也会影响症状消失的时间。可想而知,诊断将是十分不可靠。 4在30、32两类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其属下的分类均存在一个分类标准紊乱的问题:在30、32类躁狂(抑郁)发作的分类中,前三类为按症状表现分为轻性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抑郁)症,第四类却按发病次数定为复发性躁狂(抑郁)症;而在复发性躁狂(抑郁)症下又重新按疾病表现为轻性及有(无)精神病性症状。这样同一种表现在分类中位置不等,编码不同,显得十分凌乱。 笔者建议将前三类归为一类:单次发作躁狂(抑郁)症;才能和第四类复发性躁狂(抑郁)症相对应。然后再各自按症状表现分为三类。另外想问的是为什么在3117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性发作中又不按这些表现分为三类呢? 5在CCMD-3中/抑郁性神经症0被/恶劣心境0所替代跻身于/心境障碍0这一类疾病,这一举措是否合适?能否做这样的改动我认为尚需认真进行大样本的现场测试。 (收稿:2002-07-24) #专题讨论# /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0的病程标准张宝山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220(2003)02-0109-0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0与/癔症性精神病0的病程标准有矛盾之处。 根据CC MD-3的分类原则,大类与小类保持内容的主从逻辑关系,因此/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0应从属于/癔症性精神病0,它的诊断标准的主体应符合癔症性精神病,保持前后一致。 癔症性精神病的病程标准规定/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0在它的亚型/癔症性 作者单位:225003江苏扬州五台山医院附体障碍0的诊断标准中,则规定要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对病程标准未另作说明,按主从逻辑关系,/癔症性附体障碍0的亚型/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0也要符合癔症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则它的病程标准/至少已1周,其中可有短暂间歇期0。可是,在/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0诊断标准第3条又规定/症状突然发生和中止,持续时间短暂0,二者病程标准并不完全一致。 建议在/与文化相关的癔症性附体障碍0的诊断标准中改为/符合癔症性附体障碍的诊断标准(病程标准另行规定)0。 (收稿:2002-03-05) # 109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年第13卷第2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