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篇一:短歌行 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曹操的生平概况,识记“行”这一诗歌 体裁的特点 2、能以本诗为例,初步了解曹诗“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3、 初步明确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能够按照这些方法基本读懂本诗, 初步 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为培养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能力做准备 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新教材中是第一个古代诗歌单元, 本诗篇幅短小, 又编排在单元的 最后一课, 因此本诗教学自然就承担了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任 务引领学生首先要读懂“这一首”, 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与 方法;教学中兼顾诵读,力争让学生当堂背诵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曹操这首代表作“于悲凉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特色 2、曹操在历史上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形象极其复杂,教学中将避免在人物形 象评价上的争议, 而将学生的精力引导钻研文本, 进而力争合理而多元地阐释文 本中的艺术与人物 教学方法] 讲解、点拨、诵读、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要学生集体背出《龟虽寿》中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然后简述故事

——《世说新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代重兵把握的大将军王敦, 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 节,壶口尽缺。但是,也有人说曹诗不好。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 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当天夜晚,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上置酒设乐,欢 宴诸将酒酣,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词就是今天学的《短歌行》。 二、初步感知 1 、一读诗歌:教师配乐诵读然后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2 、 在检查学生对补充注释后, 讨论“朝露”、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乌鹊”四个意象的内涵(强调:“乌鹊”在文中解释为“乌鸦”,在古代文学 作品 中可视为吉祥鸟) 教师强调:高中生读诗要学会“鉴赏”什么是“鉴赏”?“鉴”是鉴别,说 的是“好不好”的问题,要求我们读懂诗歌;“赏”是欣赏,说的是“为什么 好”“好在哪里”的问题,要求我们学会评价诗歌。 3、二读诗歌:指定一名学生诵读,然后讨论思路——提问:全诗围绕哪个 字写的? (要求: 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 一层: 忧伤读得低沉, 缓慢二层: 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明确:全诗围绕“忧”字展开,分别写了“忧的原因”“忧的方式”“忧 的对象”“忧的解脱”) 三、探究主旨 采用逐步“瘦身”法,引导学生找“诗眼” (明确:第一次压缩成四句,每层保留一句: 参考答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再次压缩成一句: 参考答案: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板书“诗眼”〉) 四、个性解读 1、出示南朝钟嵘的片面评价(钟嵘在《诗品》中把曹操诗歌评定为下品,并 评价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曹操的诗古雅质直,很有悲壮苍凉的句 子

) 2、列举两首代表作,体会“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之风格 ① 将《短歌行》句子重新排序,然后与原诗作比较,讨论其优劣。 (幻灯出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② 由古代评论家的评说引出教师自己的评价意见 (★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中分析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二中 听歌,一厢心中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 是一片怜才意思” ★刘勰《文心雕龙》:诗中多写悲凉,“良由世积离乱,风衰俗怨,并志深 而笔长,故梗慨而多气也” 师生新解: (1)其有多首代表作在结构上具有类似特点这种回环曲折, 似短似连的结构, 是诗人内心矛盾、痛苦、彷徨又坚定等复杂状态的生动体现,沉郁顿挫结构本身 便是“梗慨而多气”的又一反映 (2)吴淇将曹诗回环曲折说成饮酒场合所致,失之片面; (3)锺嵘将曹诗归入下品之说已经被否定,而且“古直”之说也不够精当: 曹诗语言率真可以说“直”,但布局谋篇上并不“直”??) ③ 学生尝试评价本诗与诗中的曹操简介曹操概况 (幻灯演示:目前学界对曹诗歌的权威评价,学生齐读学界评价) (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并朗诵:招贤才咏慷慨悲凉成千古绝调,诉宏愿展文才 武韬乃一代英豪。) 五、练习巩固 这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很值得欣赏,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角度加以鉴赏(字数 100 字以内)背诵这首诗歌。 篇二: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背 诵本诗。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 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 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 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 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 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 ,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 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 二、 检查自主阅读: 1、了解曹操其人及创作背景。(知人论世) 曹操 (155-220) , 字孟德, 东汉人。 三国魏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 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

生的疾苦, 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 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 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 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 53 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 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 力于建功立业。 2、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追问: 他忧的是什么?人生短暂、 人才难求。 三、合作学习、赏析诗歌:(微观入诗) 1、微观入诗,就是从理解诗意开始;而理解诗意,就是从诵读开始。此诗 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哪位同学先自告奋勇朗读一 下这首诗呢? 请一学生朗读完后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如声音洪亮,有激情。 大家再一起来听听录音, 听完后我会请同学起来回答朗读带读出的声音给你 什么感受?和刚才这位同学读的一样吗?你觉得怎么读这首诗歌会更好? 明确:要把那种苍劲雄健,慷慨悲凉的感情表现出来。节奏多二二式,语速 要慢点。 2、合作探究,感受诗句,品味意境: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文 注释, 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诗意。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 并请其他组学生回答。 四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时光易逝 人生苦短 第二层:渴望贤才 礼遇嘉宾 第三层:渴盼人才 忧思难解 第四层:虚心纳士 竭尽诚心 (2) 以小组为单位, 探究本文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注意表述格式,授课时重点突出借代与用典) 第一层: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明确: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运用“朝露” 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 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 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第二层: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 情, 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 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 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 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第三层: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 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 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 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第四层: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以“乌鹊”无 枝可依类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 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②后四句用典说明自己渴望多纳 贤才 ,殷勤地接待贤才。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3)小结: 全诗着眼点:忧(功业、人才),全诗落脚点:志(一统天下) 。 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 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 四、探究综合,迁移评价: 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 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 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 《短歌行》。(观看电影 片段--曹操吟唱《短歌行》) 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 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 天下人不可负我”。 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 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 操是一个奸诈、阴险、嫉妒的人。 3、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 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字数 100 字左右,写得比较有激情。(交流)。 示例:曹公,人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 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 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是人生的斗士。“一万

年太久,只争朝夕”,吟哦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五、拓广积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三国演义》卷首词)面对这个在历史大浪中的弄潮儿,你还能想起 哪些他写的诗句,让你心潮澎湃,久久不息? 例如: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六、课堂总结: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当站在历史的关口, 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为自己的前途感到 彷徨和苦闷。但我们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 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积累以前学过的一些有涉及酒这个字的诗词。 3、预习本课题其余两首诗歌,注意其所用的艺术手法。 篇三:短歌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 体味 《短歌行》 “忧”中奋发、 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 (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 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 过分析曹操的生平、 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

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 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 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 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 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 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 shào 曾 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 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 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 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 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 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 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 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反映 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 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 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 集中在邺下,公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 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

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 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 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 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 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 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三、整体感知 诵读熟悉-解决疑难 1、朗读感知:所谓诗歌是“三分诗,七分读。”下面我们听下《短歌行》 的配乐诗朗诵, 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听后我请同学来谈谈有什么感觉体会?看 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给红色的字标音) 2、字词点拨:朗读诗歌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情感去解读诗歌,与 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扮演一次曹操,来次横槊赋诗。如今你就 是那位文才武略,领军出征,欲一统天下的曹操,你该怎么去读?请学生翻译。 3、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提问:你以为在本诗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些句子可以看 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 4、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既然曹操那么“忧”, 又深知“人生苦短”, 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 了呢, 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还要去“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 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 多的是庸庸碌碌 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 要求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曹操。 (可以是对曹操的评价,也可以是曹操的 人生态度,也可以是你知道的曹操的一些故事) 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 (板书:英雄之慷慨悲歌) 5、诗歌的主旨 : 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 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解决疑难(内容、手法、情感) ①如何理解“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

感情? 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对酒当歌”,猛一看很象是《古 诗十九首》 中的消极调子, 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 不是叫人“及 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 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提醒广大贤士:人生就 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贤士应该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 在这四句诗中, 诗人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 “愁”到需要用酒 来消解的地步。 “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 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 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 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追求而愁,那就是一种积极的 情感。 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 曹操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而苦苦追求。 这个“愁”是追求中的痛苦, 是远大理想还没有实现时所产生的烦恼, 是一种积 极的情感。 ②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思想 感情? 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 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 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 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 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能突出地表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多多益善。 7、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⑴巧用比兴。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贤才喻为明月, 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 不绝的心情。 “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 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乌鹊南飞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 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山不厌高”, 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 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⑵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 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 这里诗人化用诗意, 比喻热烈期待贤士 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表达诗人礼遇贤才的态度 周公吐哺: 作者以周公自比, 表达求贤之诚恳, 用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3)借代。唯有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四、思想教育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是啊,人生苦短,韶光易 逝。 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 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 图强,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五、课外探究 (1)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 酒之关系》) (2)、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3)、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 其图己, 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既而凄怆曰: “宁我负人, 毋人负我!”遂行。 《武 帝纪》 以上是一些关于曹操的资料,请你结合《短歌行》诗人的形象来评价历史人 物曹操。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 《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短歌行》公开课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曹操《短歌行》教案

超世之杰,非常之作 ——曹操《短歌行》赏析 授课对象: 教学目的:了解曹操和建安文学特点,掌握《短歌行》的诗歌内容和情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魅力。 教学内容:一、作家作品介绍 二、《短歌行》内容分析和情感把握 三、《短歌行》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诗歌内容和情感、深刻内涵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盖世英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特别是在政治上毁多誉少,生前被政敌骂为“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后世被人指为“谋汉篡逆”、“巨奸大滑”。但,也不断有人为他翻案,毛泽东和鲁迅就对他极为赞赏。他是谁呢?他就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借着官渡大战胜利后的声威,以及成功统一北方后形成的昂扬的战斗意志与雄厚的军事实力,曹操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列阵长江之岸,要一举荡平孙权刘备的势力。大战前夕,曹操设宴犒劳众文臣武将,酒宴进行至半夜,忽然听见夜空中传来鸦鹊的叫声,一会儿,鸦鹊往南飞去。此情此景激发了曹操的灵感和思维。他手持长矛走出营帐,面对浩瀚的天宇和苍茫大地,当场赋诗一首。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短歌行》。

一、超世之杰与非常之作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是影视作品中对这首《短歌行》的演绎。 (插入视频) 这段视频中,扮演曹操的是张丰毅,他吟诵的《短歌行》,慷慨激昂,富有气势。我们说,张丰毅的这种处理不是随意的,《短歌行》这首诗歌传递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种感觉。诗歌的这种特点,与曹操的胸怀和气势有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坛特点有关。 东汉末年,阶级矛盾非常尖锐,连年战乱,社会动荡,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的破坏。我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这么一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中,涌现了一批胸怀宏伟抱负、奋发努力、富有作为的英雄人物。曹操就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位。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公元155年—220年,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论曹操是“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这是非常高的一种评价。 曹操在北方实行了抑制豪强兼并、大兴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等一系列进步的政策,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使残破的北方日渐恢复,同时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统一了北方。在他有生之年,奠定了统一南方的物质基础。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成了一方霸主。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从军

短歌行教案范文

短歌行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听音乐)。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课前先发“补充阅读材料”,板书题目、作者)? 一、熟悉诗歌 1、导入: 导语:(指黑板)这个人大家认识吗?我们在初中的课文《青梅煮洒论英雄》中曾和他见过,《三国演义》电视剧播出后,大家和他也就频频见面了。《短歌行》大家听过吗?在《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中,就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场面,唱的.就是这首《短歌行》;同学们谁会唱这首歌吗?――我会,我给唱唱看好吗?自唱《短歌行》。 (过渡语:遇到古诗文,我们怎样进行学习呢?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背下来再说) 2、要求学生用5分钟的时间来背诵全诗,之后齐声背诵。 (过渡语:……接着再来解决古诗文中的疑难问题) 3、解决难懂的字词句(要求学生参看注解,提出不懂之处,一起解决。如“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如“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叫2个学生个读诗歌。分别叫他们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诗。再指出其优缺点。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渡语:……之后,我们再来领悟古诗文的思想感情) 1、讨论分析“名句”。 叫学生说说哪个句子对他有启发。(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 (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人生苦短) (板书: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求贤)

《短歌行》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名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 义》的主题曲。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 朗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 (出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是 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5、 6、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 万。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7、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特而灿烂的痕迹。 七、欣赏:鲍国安老师在《三国演义》电视剧中对这一段的精彩演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短歌行》 教学设计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意象。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3、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曹操及其作品和他生活的时代背景; 2、解读诗歌关键意象,把握诗歌情感; 3、梳理感情主线,深入理解情感内涵。 三、情感与价值目标 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 1、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2、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意象,领会诗歌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探讨法:把握重点,抓住关键诗句互动探讨;比较阅读,深入把握诗歌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喻等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内涵; 2、典故及比兴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3、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 2、运用典故及比兴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觉得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回答?) 曾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当中的曹操为白脸奸臣,长眉细目三角眼,表现其奸诈残暴性格。似乎被关上了乱臣贼子的坏名声,但我们看一个人应该持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曹操到底时候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易中天的《精彩品三国》: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从易中天的品评当中,我们就明白曹操有这么几种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文学的带头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最没有争议的文学成就。鉴赏他的《短歌行》。 二,背景介绍: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 三,整体感知 1,朗读感知,先播放朗诵带,让学生标注生僻字词读音,再学生朗读,老师正音,并作出评价。 2,“诗言志,歌咏怀”曹操在这首诗歌当中要言的是何志,抒发何种感情呢?诗人又是通过何种手法来言志抒情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同学们再诵读一遍,在读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作者抒发的是怎样一种情感,诗文当中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短歌行曹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 》“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 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 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 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 分析曹操的生平、 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 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其思想感 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 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 非常大的。 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 shào 曾说, 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 脸。 其实, 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 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知人善察,唯 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 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 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 是文学家呢, 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 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 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 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 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 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 真实反映 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 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 》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 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 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解题 我们先看下题目,了解些基本知识,这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 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 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 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可配乐歌唱。这些,大家作为常识了解即可。 (三)、相关背景

《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中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 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1、贯彻两个思想:诵读是基础,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 2、本诗的思想感情还是较明显的,但如何深入理解,却是个难点;应该通过分析曹操的生平、为人及写作背景来评析,给学生一些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是必要的。 3、全课教学分为三块:初步体味(熟悉内容),深入体味(讨论分析

其思想感情),巩固体味(诵读)。深入体味部分用三个问题来结构(你对诗中哪个句子有感触?“忧”、“求贤”各为了什么?曹操何许人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胸怀天下、壮志凌云的英雄。可以说,曹操的功绩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呢?当时的汝南名士许邵shào曾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戏曲舞台上也给曹操画上了代表奸臣的白脸。其实,站在客观历史的角度上来看,曹操确实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作家介绍及背景 (一)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说他是政治家呢,是因为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说他是军事家呢,是因为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说他是文学家呢,则是因为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既然我们现在知道他是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那么今天,我们就从文学家的角度上来看一看他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抱负和情怀。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想象——感悟。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许劭 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白脸奸臣 ——戏曲舞台塑造的人物形象 ——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形象。 鲁迅:不过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言为心声,通过读他的诗来了解真正的曹操。 一.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全诗歌2.全班齐读全诗,注意多次出现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忧,出现三处,一生找出,全班勾画。 二.具体品读 学习第一节 1.一生读第一节,问:写了哪几种“忧”,用什么意象表达自己的“忧”又是怎么解“忧”的?

人生苦短朝露(人生)唯有杜康 借酒解愁诗人还有哪些,你能够背诵出他借酒浇愁的诗歌吗?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这些诗人将酒和情感将酒和文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发达的酒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集整理,看看酒还可以和哪些情感联系在一起,可以以此探究中国的酒文化。曹操为酒文化也是做了贡献的。 2.师示范读这8句,学生读。指导读:(两句一指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凝重苍凉、苍劲悲凉) 3.一生读、全班读。 4.第二种“忧”:求才不得子、君(人才)鼓瑟吹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译文: 你那青青的衣领啊, 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 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音信? ——用典、比喻,渴求人才而不得的“忧”。 《诗经·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这是一首热情款待群臣宾客的诗篇。开头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开头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鲁迅称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爷”,这里8句诗歌,6句一字不改直接大胆的拿用《诗经》的原句,确实大胆,如此大胆的还有他的高大上的粉丝——毛泽东,经常原封不动地使用古典诗词,这叫做直接引用。 ——曹操深情表白,只要你来我曹操队营,我将请人或者亲自为你鼓瑟吹笙热情迎接你。5.示范读这8句,2句一指导读(惆怅轻柔、深沉悠长、深情舒缓、轻

《短歌行》诵读教学设计

《短歌行》诵读教学设计 林丽青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引句、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在十年前,老师曾听过一首京剧韵味十足的通俗歌曲,歌曲名字叫《说唱脸谱》。其中有几句唱词,老师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里为大家清唱一下:蓝脸的多 尔顿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 为什么在京剧中,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是个白脸呢?(曹操这人太奸诈了。)奸诈 是性情体现在言行上也体现在面相上。为了更直观地表现曹操的这种奸,京剧只能 给曹操一个白脸。唯其脸白,才能把他的一个眼神和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展现出来。但同学们觉得京剧中这种图谱化表现出来的曹操性格真实吗?(不真实)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操的作品《短歌行》,通过他的作品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个历史 人物的真实情怀。 二、走进文本 活动一、理解词句,揣摩诗意。 1、首先老师请同学们把诗歌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结合课下注释,揣摩诗意。教师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个体交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的发现,存在两类:一类是对注释的推究;一类是注释之外的理解)教师应作如下准备: ①释题:“短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属《相和歌·平调曲》,原词 已经不可知,现在流传下来最早也最为有名的就是曹操的这首《短歌行》。我们以

前也学过长歌行,后人也有《琵琶行》,《兵车行》等诗歌。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而区分。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②对酒当歌,当字理解。解释为“对着”,可以引申为听歌,唱歌。这是已然发生的行为。解释为“应当”,是能愿词,表明放歌是希望发生的一种行为。听歌时一种静态形象的呈现,与诗人内心涌动的丰富的情感不符;应当是一种希望,无论付没付诸行动,都是将来时的一种表述;只有一边喝酒一边唱歌这种现实中正在发生着的动作与诗人内在的情感互为表里。 ③慨当以慷,意为慷慨。为何要把“慨”放前,“慷”放后。同时“当以”是虚词,既然没有表义功能,用在这里在哪方面发挥了作用?(这是词语间隔用法,当以无实义。慷慨意为充满正气,情绪激昂,现代汉语中有慷慨陈词一说。用在此处是慷慨而歌,形容歌激昂。这里为何是慨慷与诗歌的叶(和洽,和谐)韵有关。)教师安排学生对诗歌进行两遍对比诵读,通过读感受这一特点。同时教师总结词句理解方法,从诗歌韵律形式入手理解词句。 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青色的您的衣领,让我心向往。曹操想人家的衣服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借代,用特征代整体。文化意蕴:周代学子穿着的衣服,学子是有才能的人。同时该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篇,这里看出曹操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所以这里青青子衿句,就有了让我思慕的贤才啊,我心中向往。此处从修辞和文化入手,揣摩诗意。 ⑤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儿发现美食,悠悠鸣叫。这种景象和嘉宾云集奏乐宴饮,在情绪和情景上有什么联系?情绪上,鹿儿发现美食,欢乐的鸣叫;宴会上奏乐喝酒,宾主尽欢。情景上,鹿儿性情温顺,喜群居,发现美食必聚食;宴会上嘉宾贤主聚会。这种通过景象或情感上的联系,引出诗歌后句的手法,在《诗经》中常用叫做“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诗经·周南·关雎》鸟儿的关关叫声,在鸟儿之间在传达着什么信?求偶。教师总结方法,从诗歌表达手法入手理解诗意。 ⑥明明如月,理解为明明者如月,明明者指的是明亮的皎洁的东西,它和月亮为复指关系,翻译时可译为明亮的向那月亮或者是月亮明亮。 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为田间小路。陌为东西走向,阡为南北走向。枉为屈就,用在别人身上,是敬辞,常可用枉临枉驾。用为虚词以。存,恤问也。——《说文》;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这句的

《短歌行》优秀教案,说课稿上课讲义

《短歌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短歌行》,我将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短歌行》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作品。诗中抓住“忧”字来写诗人为什么“忧”,如何解“忧”,从而表达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通过本课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方法,为以后学习诗歌及高考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渴望招纳贤才来建功立业的心情。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问题探究,学习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方式来表达感情的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体会诗人统一天下 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说学生 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现在已经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学习了现 代诗歌单元,有了一定的诗歌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但是还 未能形成系统的鉴赏诗歌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 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增强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三、说教法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 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我感知课文内容及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 主旨。 2.讨论点拨法: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 主解决疑问,把握诗文内涵,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记忆诗歌。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及时总结,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说学法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新课标,结合本文特点,我设计具体学法如下: 1.诵读法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三、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短歌行》教学设计 公开课第一名讲解学习

《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准确理解把握作者情感; 2、朗读,美读,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诗歌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特点,充满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的 主题曲。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有雄才大略,这个备受争议的人就是——曹操。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歌《短歌行》,相信通过这首诗歌的学习,大家会对曹操有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评价。 二、预习检测: 1、准确读出下列句子或词语: 譬如朝露青青子衿但为君故呦呦鹿鸣何时可掇越陌度阡 契阔谈?绕树三匝周公吐哺 2、释义: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从中来枉用相存契阔谈? 三、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本环节学生很可能读不出感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样朗 读缺少味道,所以我们要再读诗歌) 四、再读诗歌:提示——抓关键字,理解感情。 1、本篇诗歌恰好就有关键字,请大家找一找,作者在诗歌中反复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忧。(出 现三次,分别在诗歌的哪一句)

2、合作探究: 曹操为而忧(要求用四字短语的形式呈现) 依据是诗歌中句 解读 (明确:曹操为人生短暂、贤才难至、功业未成而忧) 3、既然诗歌整体基调是忧虑的,苦闷的,那朗读时应如何表达?(语调应……语速应……) 找学生朗读。(学生朗读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低沉而无力或低沉而激昂,须视具体情况做不同引导,指引学生考虑下一个问题) 4、同样为“忧”,作者之忧与考试之忧或生病之忧有何区别?表现在朗读中应如何处理?(曹操之忧 是站在国家高度的忧,是英雄的慷慨悲歌,表面看似消极悲观,背后却是积极进取的昂扬精神) 5、引入建安时期背景介绍:东汉时期中国人口的峰值曾达到6000万,但在三国末年就只剩下3000万。 战争、疾疫、迫害使得非正常死亡大规模出现。曹操的诗歌《蒿里行》中就曾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描写。在这样的时代,越聪明、越敏锐的人越容易感觉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从而形成文字上的悲剧性基调。在这样的乱世中,对待人生的态度有这么几种:不以生死为念,超越生死、顺应自然,以陶渊明为代表;增加生命的长度,求仙吃药,以服用五石散的何晏为代表;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饮酒行乐,以刘伶为代表;提高生命的质量,建功立业,以曹操为代表。 (特殊的时代背景,曹操的个人追求,共同形成了悲而不伤,悲而壮的风格,曹操也开创了一代文风,是为“建安风骨”) 6、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五、美读诗歌:深入理解,读出抑扬顿挫。 六、小结:有人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其实,不只在乱世,即使在现在,我们也有可能会因 为理想遇挫而苦恼和忧虑。但曹操早就以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告诉我们,忧虑很正常,却不可陷溺其中,反而应该借此激发出自己更大的潜能,以自己的作为告诉世界,我曾经来过,给这个世界留下独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短歌行》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短歌行》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第8课《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诗歌是高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阶段。单元内容包括:《<诗经>两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诗三首》,主要是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汉魏晋五言诗是学生在学习了《诗经》和《离骚》的基础上接着学习的,可以看得出来,教材有意让学生按照诗歌发展的历程学习古代诗歌。这一时期的诗歌在许多方面都有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短歌行》是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人以真实,新鲜、有力的情感吸引和打动读者,所以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同时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另外,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人物形象的评价,要让学生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出发,立足文本,而不能凭自己的臆想乃至好恶去曲解作品。此外,作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华,体现了最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学时应该发掘诗文里积极的、优秀的内涵为主,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为以后学习唐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与能力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诗歌积累,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和阅读能力。在本单元学习开始之时,我已经对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做了大体的介绍。学生在这样一个知识背景之下,加上已经学习了《诗经》和《离骚》,对于理解《短歌行》的思想内容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经师生的共同探讨、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反复诵读、比较鉴赏和联想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思想内容。 2、个性特点 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力水平较为平均,学生有着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较高的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前自觉预习、课上积极学习。他们善于思考,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喜欢沉默,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创设贴切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更充分参与课堂学习。 三、设计思想 1、围绕语文素养核心 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以更完整和更丰富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引导学生展开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询,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坚持课堂开放性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短歌行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准确理解诗人“忧”的内涵 2.能鉴赏、品味 3.能通过的比较分,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4. 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那种求贤若渴及奋发向上,渴求建功立业的精神 【教学重点】把握诗人“忧”的内涵及求贤若渴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通过词语的比较分,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下发学案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我们初中也学过他的《》、《龟虽寿》,请同学们齐背《龟虽寿》 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气、慷慨激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 二、朗读,整体感知,把握深层含义 (一)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竞读提示:注意老师和学生朗读的特点 (1)学生推荐代表朗读 (2)教师朗读

(3)学生点评 (4)教师归纳,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把握好节奏、声调、缓急等并以前8句为例进行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此诗创作于诗人的晚年对于年近53岁,而统一中国的理想仍未实现的诗人感到岁月不饶人“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的短促感、焦灼感重重地向他压来,这使诗人不由发出“人生几何”的感慨因此诗是四言诗,故诵读时要把握节奏,2/2断读又因前四句是作者感慨人生有限、生命易尽,情调感伤苍凉读时应该语速缓慢,语气伤感低沉其中要重读的是“当、人生、譬如、去日”后四句诗人慷慨高歌,借酒消愁,寄托忧思读时感情要激昂慷慨其中需重读的是“慨当、忧思、何以、唯有”) (5)学生自由选读 (二)学生就自己的难点进行质疑 (三)把握内容,理解“忧”的内涵 1、请用一个词来括全诗主要抒发的感情 2、请括诗人“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明确:二忧人生苦短,二忧贤才难得 3、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老,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使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自由品读:你最喜欢诗中哪几句诗?理由是什么? 四、问题探究: 1、“明明如月,何时可”课文中注解说通“辍”,一说“”,解释为“取”《三国演义》中直接写成“明明如月,何时可辍”你觉得是读“”好还是“辍”好?理由是什么?

《短歌行》教案完美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析曹操的“忧”的内涵,感受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2、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 教学重点:理解《短歌行》中表达的作者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政治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因为性格和志向的不同,每个人喜欢的诗歌类型也各不相同,那我问问大家,初读了曹操的《短歌行》之后,你们喜欢这首诗吗?……答案显然不是唯一的。 不喜欢的同学首先说说你不喜欢的理由: A,诗歌内容晦涩难懂, B,表达的主题不容易理解 C,语言短促,没有诗歌的有美感。 …… 喜欢的同学列举出你喜欢的理由: A,内容慷慨激昂,读来很有气势。 B,化用诗经中的句子,内容丰富 C,四言句式,读来铿锵有力十分整齐。 …… 教师总结:大家的理由都很充分那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首诗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整首诗读来洋溢着一种慷慨激昂,雄浑深远的情感,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深沉发问,还有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胸怀,是那样的大气磅礴,十分豪迈!而其中又不乏细腻婉约的情思,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一句缠绵幽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暗自苦恼。所以这首诗既有豪迈的气势又有婉约的词句,不管是哪种性格的人都会喜欢它。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曹操的《短歌行》,品味这耐人寻味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2、关于曹操: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学生对曹操的理解可能更多地会受到“尊刘抑曹”的影响,不能公平地评价曹操,而学习这首诗能让我们从历史的高度上更好地认识曹操。 教师总结:历史上的曹操形象: A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C文学家(诗歌领袖):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建安诗人大都经历

短歌行完整教案

《短歌行》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组刘雯莉 【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二模块阅读鉴赏部分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歌。本单元入选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代表诗作,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该时期诗歌类型、风格及代表性作品,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为以后深入研究唐诗宋词打下良好的基础。 虽然《短歌行》属于略读课文,但其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都独具特色。总体来说,本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的独特充沛:为人生短暂而慨叹,为人才难得而嗟伤,为天下未定、功业未就而忧虑。但情绪有高昂有低落,感伤却不消沉,雄浑而细腻,忧虑而豪壮,展示曹操一代枭雄不同寻常的心胸肝胆。另外在手法上,曹诗自如的运用典故和比兴来表达感情,都属于品读可以切入的角度。 【学生分析】 “三国”故事家喻户晓,学生对这篇诗歌背景多少有些了解。初中又学了《观沧海》、《龟虽寿》,对曹操及他慷慨激昂的诗风也有初步的把握。另外,通过第二单元学习,学生对四言、五言诗的形式也比较熟悉,基本能识别、赏析比兴的手法。 还有,当代青年学生,大都有长远志向,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时常会出现动摇、彷徨、迷惑甚至遗忘。本诗是一代枭雄以激昂豪壮的心态面对“壮志未酬”之“忧”,以开拓进取的行动应对“人生苦短”之“忧”的形象展现。可以引导学生以此思考,感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新课标)。 【教学设想】 根据如上分析,确立本课的核心任务时,备课组将教学的核心任务落在了对曹操“忧”及“忧”的特点——“壮”的品读和思考上。 由于是一个课时,所以本堂课首要目标是品读诗歌文本,对诗歌本身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方面就设计诗眼“忧”来贯穿,引导学生自己品读,把握感情起伏。 第二个教学目标当然就是品析《短歌行》中体现出来与常人不同的忧——忧得“壮”,“忧”得催人奋进。诗歌品读感悟能力的提升就体现在能分辨、品鉴不同诗作者的不同风格,把握诗人、诗歌的特点,那么在这首诗里如何体会曹操不同常人的豪情?我筛选了几个其他诗人抒发壮志未酬的“忧”的诗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体验曹操“忧”的独特风格。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短歌行》激昂慷慨,朗朗上口,品析和诵读是相互促进的,本课计划创设情景学生朗读,自己品读、评价经典诗句,对比鉴赏阅读,教师范读、指导品读来实现。【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诵读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2、感受曹操在诗中所抒发的“忧”及其实质,进而体验曹操忧而豪壮的特殊情感 3、体验曹操为实现志向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验志向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重点】品析曹操的“忧”及其特点 【教学媒体】PPT课件 【核心任务】诵读《短歌行》,品析曹操的忧思之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