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京剧简史

论京剧简史

论京剧简史
论京剧简史

论京剧简史

京剧在我国戏曲中,是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之一,它的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精细流行最广泛,观众最普遍,影响也最大,虽然京剧形成于北京,但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由于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京剧形成以后,就在全国广泛流行,并逐渐传播到国外。

京剧自孕育形成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京剧的孕育与形成(1790年至1850年前后)

清代中叶的北京,昆曲居剧坛的主要地位。乾隆五十五年(1790),三庆徽班进京祝寿演出,陆续进京的还有其他各班,在京演唱昆曲及高腔、秦腔、皮黄腔等剧目。此后,京师徽班艺人又先后纳入湖北的西皮、二簧作为自己的主要声腔部分,由此引发了京师徽班面貌的变化,京剧这一新的剧种在京师徽班中逐渐孕育成长。

首先是剧目上的变化。在道光四年(1824),庆什平班的剧目册中,载有剧目272出,与乾、嘉时期京师徽班剧目相比老生剧目、武戏剧目比重增大,打破了过去专重旦角的局面。

再次是演员阵容的变化,老生成为各行之首和舞台的主角,其中有的著名生角演员已形成个性化的表演风格和流派。其中,程长庚的声望最高,被称为“京剧鼻祖”。

清朝著名画家沈容圃绘制的“同、光十三绝”图是一幅有历史意义的画卷,它画出了第一代京剧演员程长庚等五人的戏装像及第二代演员谭鑫培等八人的戏装像。

(二)京剧的成熟与兴盛(1851年至1916年)

京剧自形成后,发展十分迅速,进入19世纪50年代,日渐成熟,演出愈益频繁,京剧在剧场、剧目、班社、演出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和改进,特别是随着舞台条件的改善与舞台艺术的提高,表演艺术日趋完善,各行当的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各角制开始形成,整个京剧舞台呈现出一派兴盛景象。

伴随大批优秀演员的涌现,班社的体制逐渐向名角挑班制演唱会进,名角制的出现是当时社会条件下,京剧发展、群雄并峙,竞争日益激烈的结果。总的来说刺激了京剧在艺术上的不断进取,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多样性、高层次的发展,使其充分生机和活力。

(三)京剧的发展与顶盛(1912-1948)

进入20世纪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渐逐高涨,戏曲改良运动应运而生。它以上海为中心,影响遍及京、津各地,戏曲改良运动对京剧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904年,《二十世纪大舞台》问世,发起人为陈去病、汪笑侬等,它是近代富于革新精神的戏曲刊物。它为戏曲改良作为舆论准备,1912年,北京成立了由谭鑫培、田际云任正副会长的正乐育化总会,上海成立了夏月润任会长的上海伶界联合会,天津成立了汪笑侬为副会长的天津正乐育化会。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出现了“四大须生”、“四大名旦”。他们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各成一派,代有传人。4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后“四小名旦”:李世芳、张群秋、毛世来、宋德珠。南方的老生演员麒麟童(周信芳)与北方的马连良、东北的唐韵笙被合称为“南麒北马关外唐”,这是人们在艺术上对他们的推崇,为后代所继承。

抗日战争爆发后,利用京剧旧形式表现抗战新内容的演出,组成延安平剧研究院。演出许多以反封建为主题的剧目,在宣传教育群众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沦陷区的京剧工作者与侵略者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四)京剧的新生与推陈出新(1949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也宣告了京剧艺术的新生。新生的人民政权十分关心戏曲。1950年召开了全国戏曲工作会议,建立了中华全国戏曲改进委员会,文化部戏曲改进局,中国戏曲研究院等单位。中央政府确立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针和“改人、改戏、改制”的三改政策。“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只准演八个样板戏,“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遭到了践踏。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文艺界继续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与“三者并举”的剧目工作政策,京剧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除继续演出了一些传统剧目外,还新编了一批历史题材与现代题材的剧目。先后建立了许多京剧研究的团体,

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虽不很长,但它却是在我国许多民族古老戏曲艺术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所以取得今天的辉煌成就,即是在其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几辈人悉心继承,努力创新的结果。在这段历史进程中,京剧舞台上涌现出的名家巨匠,势如河汉繁星、不胜枚举。他们所塑造的众多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及丰富的艺术经验,为我国民族戏曲艺术谱写了辉煌的一页。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中国这一古老艺术有了一定的认知,更加为先辈为发扬壮大京剧而做出的努力而骄傲自豪!

2018年10月自考00464中外教育简史试卷及答案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卷 (课程代码0046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羁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商代时新出现了一种学校形式,被称为 A.校 B.序 C.庠 D.瞽宗 2.提出著名的“性相近,习相远”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3.墨子主张教育要培养的理想人格是 A.君子 B.真人 C.神人 D.兼士 4.魏晋南北朝时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新学”,被称为 A.南学 B. 北学 C.玄学 D.理学 5.古代被称为“社学”的基层学校创设于 A.宋代 B.元代 C.金代 D. 明代 6.《春秋繁露》的作者是 A.孔子 B.苟子 C.王充 D.董仲舒 7.洋务运动时期兴起的留学活动是 A.庚款留美 B.赴日游学 C.派遣留美幼童 D.留法勤工俭学 8.中国近代首次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教育家是 A. 蔡元培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严复 9.我国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正式法令是 A.《强迫教育章程》 B.《颁定教育要旨》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0.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中强调 A.国民教育第一 B.儿童教育第一 C.干部教育第一 D.群众教育第一

11.古希腊完全控制斯巴达教育的是 A.家庭 B.学校 C.国家 D.社会 12。共和早期的古罗马教育形式主要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早期教育 13.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聘请进行教育改革的英格兰教士是著名学者 A.约克 B. 阿尔琴 C.卡西诺 D.查理斯 14.1534年,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的天主教组织是 A.加尔文 B.路德 C.日内瓦 D. 耶稣会 15.18世纪末至l9世纪初,由英国教育家贝尔和兰开斯特创立的学校制度叫 A.学生制 B.导生制 C.教师制 D.导学制 1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教育论》 B.《教学论》 C.《大教学论》 D.《大教育论》 17.卢梭认为,爱弥尔最初几年的教育应该是 A. 学校教育 B.积极教育 C.消极教育 D.成人教育 18.20世纪50-80年代,英国对学校组织进行调整和改革,普遍设立 A.技术中学 B. 综合中学 C.文法中学 D. 现代中学 19. 1917年前苏联建立的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是 A.教育委员会 B.中央教育委员会 C.国家教育委员会 D. 教育人民委员会 20.杜威认为,人有四种本能,其中最重要的本能是 A.交际与探索 B.表现与制作 C. 制作与探索 D. 表现与探索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1.苟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认为当教师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博习 B.博喻 C.知微而论 D.耆艾而信 22.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三舍法”,以下史实正确的有 A.王安石对太学实施的改革措施 B.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C.范仲淹对太学进行的改革措施 D.其特点是分级教学 23.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有 A.废除八股取士 B.颁布壬寅学制 C.创建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24.古希腊斯巴达教育的“五项竞技”内容有 A.赛跑 B.摔跤 C.划船 D.跳跃

谈京剧艺术论文(最新)

摘要: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重要作用;发展道路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 (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伴奏乐器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

论新时代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论新时代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星,它自出现在人类文明起便已成为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形式,它所具有的虚拟性、综合性、写意性都因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除了已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和昆曲外,地方戏曲也不容忽视,它们都在孕育自己的土地上闪耀着不一样的光芒。虽然地方戏的历史都比较短,主要在20世纪初开始活跃于各地的戏曲舞台上,包括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等,它们都从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当地浓厚的乡土特色,往往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地方戏曲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正逐步下降,人民也不再像以往一样喜欢欣赏地方戏曲了,能够接下前人戏班衣钵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然而地方戏曲在当今时代是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呢?又应该怎么把它们传承下去呢? 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期: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社会,从乡村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转变为城镇市民占大多数,从一元的价值观、伦理观变成了多元的价值观、伦理观。社会的转型必然给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领域的各种形态带来较大的冲击,一切不适应新的社会机制的都要被改造,甚至被淘汰。戏曲,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分子,自然不能例外,一样会受到冲击,若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型。 那么传统戏曲如何融入当代呢? 改制的本质,是打碎现有的铁饭碗体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要想在戏曲表演的行业内成为名角、红角,没有本事是不行的;想在行业内站住脚,并得到不菲的报酬,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没有自己“绝活”,也是不行的。 目前戏曲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要原封不动地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另一种则是鼓励大胆地吸收当代的艺术元素,让传统的戏曲融入当代的意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进行力度较大的改造。 客观地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局限性。保守派不了解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变化:元杂剧不同于宋杂剧,南戏不同于元杂剧,就连今日之京剧也是既不

欣赏《走近京剧》课堂片段实录

欣赏《走近京剧》片段 教学目标: 1、欣赏《唱脸谱》,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京剧知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表现能力。 3、感受京剧的艺术美,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通俗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兴趣以及爱国情感。 4、激发学生探究地方戏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艺术图片,初步进行热爱民族艺术即爱国的思想教育,自然导入课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漂亮的图片,看一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设计都巧妙的融入了京剧脸谱艺术。 二、欣赏戏歌:《唱脸谱》 (一)、完整聆听感受,了解戏歌体裁和相关的京剧知识。 这是一种新的体裁,叫戏歌,在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京剧的元素,这样大家听起来比较容易接受!现在的电视剧主题歌经常用到,比如《中华功夫》《包青天》《康熙》等。 (二)、欣赏第一段,从旋律和动作上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了解相关的京剧知识并感受其表现的赞美之情! 1、从旋律和动作上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 2、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北京Opera和四击头。

有一句也表达了对中国京剧的赞美!北京OPERA,看一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歌词,把它找出来。何谓四击头,请看图片!用大锣小锣钹单皮鼓这四种乐器一起演奏的锣鼓谱就叫四击头!主要用于主角如大将的出场亮相,请看录象认真听!它的背景音乐就叫四击头。我们一起模仿一下大将的出场亮相!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重新欣赏第一段,会唱的跟着唱一唱! (三)、欣赏第二段,通过听、看、讲、演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关于脸谱的相关知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充分感受京剧的艺术美! 1、通过欣赏和讲解了解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 2、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3、帮助学生感受净行的阳刚之美。 我们来了解一下京剧的两大唱腔,西皮和二黄 节奏比较慢,表现深沉、悲伤、忧郁情绪的唱腔就叫二黄。它给人一种非常凄凉忧郁的美! 何谓西皮呢?节奏比较快,表现高亢激昂、明朗欢快情绪的唱腔就叫西皮。 小结:京剧里面分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花脸俗称净行,主要表现比较威猛的男性!在京剧里面不同的花脸代表的人物性格一样吗?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蓝脸的红脸(请学生读)黄脸白脸黑脸的张飞……代表的人物性格一样吗?不同的花脸代表了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些五彩缤纷的脸谱漂亮吗?中国的京剧不仅旋律美、唱腔美,

论京剧《贵妃醉酒》的艺术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16614332.html, 论京剧《贵妃醉酒》的艺术特色 作者:王汝捷 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1期 【摘要】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把清朝时的京剧《醉贵妃》加工创作,优化完善以及精雕 细琢,最终形成了《贵妃醉酒》这一京剧艺术体系当中的经典曲目。《贵妃醉酒》是围绕唐朝的著名历史人物杨贵妃及其相关故事创作出来的京剧作品,描绘的故事场景是百花亭,因此这部京剧作品也被叫作《百花亭》。这部京剧作品表现出的是杨玉环忠于爱情并且期望获得纯洁爱情的故事,描述了杨玉环失宠后借酒消愁。同时还描绘了高力士阿谀奉承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京剧;《贵妃醉酒》;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2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9)01-0046-01 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戏剧文化,唐朝时期就已然拥有了大量极具影响力和知名戏剧作品。在我国的戏剧艺术体系中,京剧艺术的影响力极大,知名度也很高,拥有着深厚文化与艺术底蕴,同时也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创新,赋予了戏剧艺术新内涵。《贵妃醉酒》这部京剧作品是梅兰芳创作并演绎的经典作品,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从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魅力也极具鉴赏和解读价值,更是未来京剧发展的宝贵财富。 一、鲜明独特人物角色 著名京剧作品《贵妃醉酒》素材选自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一部分故事。京剧中,在对杨玉环角色进行设计时,不单单需要表现表现杨贵妃的绝美姿态,还对京剧实施了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因为杨贵妃是帝王身边的宠妃,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唐玄宗要杨贵妃共同在百花亭饮酒赏花时,却在途中改变主意去到了江妃之处。而这部京剧当中最精彩和出彩的一部分就是杨贵妃苦等很久一直没有等到唐玄宗来,于是派人查唐玄宗行踪,在获知行踪之后的一系列情感体现。而这些复杂的情感当中有精心准备却不得人知的难堪与失落,还有对江妃的嫉妒。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大师梅兰芳用精彩的演绎为观众描绘出了敢于爱恨,渴望获得纯洁爱情的一位女子。到了马嵬坡哗变时,杨贵妃再一次表现出了她对爱情的忠贞与追求,为了爱情牺牲自我。 在这部京剧作品当中,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人物是高力士,这个人物的戏剧化色彩十分鲜明。高力士为讨好杨贵妃和皇帝,卑躬屈膝,用尽一切方法讨得杨贵妃欢心。特别是在高力士进酒时的选段当中,在回答杨贵妃问题时,高力士说到通宵酒与太平酒,形象刻画了为了获得权贵而自降身价的一个角色。除此以外,还描绘了高力士与李白,始终对李白醉酒后让他脱靴的事情怀恨在心,甚至到杨贵妃面前污蔑李白的诗是在拿杨贵妃和赵飞燕相比,而且有嘲笑杨贵妃和其相似的意思,阻碍李白在朝中的发展。观众在看这个角色和聆听京剧时,可以非常容易的出现共鸣,对这个小丑角色产生厌恶,也让观众对整个的表演印象深刻。

(自考小抄-知识点)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A)A.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需要B.语言 的产生C.经济的发展D.生产工具的改进1.2.我国境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B)A.云南 元谋文化遗址B.山西西侯度文化遗址C.北京周口店文化遗址D.河姆渡文化遗址 1.3.原始人类的主要生产工具是(C)A.木器 B.铁器C.石器D.铜器 1.4.既促进了人类稳定的生活方式,又扩大 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的是原始人类的 (D)A.生活环境的变化B.经济方式的变化 C.生产工具的变化D.居住环境的变化1.5.中国最早的家畜驯养业产生于(A)A.大 约七八千年以前B.大约五六千年以前C.大约四五千年以前D.大约三四千年以前 1.6.导致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是(C)A.血缘 群婚的确立B.对偶婚的确立C.族外婚削的确D.族内婚制的确立 1.7.五帝时代的学校中也叫“大学”的是 (A)A.成均B.大房子C.上庠D.下庠 1.8.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C)A.黄帝时代 B.炎帝时代C.虞舜时代D.商汤时代 2.1.标志着中国告别原始时代的是(A)A.夏 王朝的建.B.商代的建立C.西周的建.D.秦朝的建立 7.31.1922年在上海建立的中国共产党培养 革命干部的学校是。(A)A.平民女学B.上海大学C.湘江学校D.苏维埃大学 7.32.《强迫教育章程》是(D)A.民国时期制 定颁布的B.清初制定颁布的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制定颁布的D.清末制定颁布的 1-1.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第二阶段是 (A)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2.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被称为 (B)A.古风时代B.荷马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3.古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期是 (B)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典时代 D.希腊化时代 1-4.雅典结束王政时代的时间是(A)A.公元前683年B.公元前593年C.公元前682年D.公元前508年 1-5.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人是(C)A.高尔吉B.安提丰C.普罗泰戈拉D.克里底亚 1-6.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在希腊被称为 (A)A.智者B.学者C.老师D.大智 1-7.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思想的是(C)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伊索克拉底 7-18.1952年出版的《教育的资源的使用》是(B)的最后教育著作。A.马利坦B.杜威C.皮亚杰D.托马斯 7-19.《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一书的作者是 (C)A.马卡连柯B.高尔基C.克鲁普斯卡 D.苏霍姆林斯基 7-20.克鲁普斯卡娅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A.《妇女——女工》B.《国民教育与民 主主义》C.《父母必读》D.《家长教育学》7-21.《塔上旗》一书的作者是(C)A.克鲁普斯卡B.苏霍姆林斯基C.马卡连柯D.卢那察尔斯基 7-22.被称为是前苏联最杰出的超群人物、教育思想的泰斗的人是(B)A.马卡连柯B.苏霍姆林斯基C.高尔基D.克鲁普斯卡娅 (ABC)A.猿人B.早期智人C.晚期智人D.前期猿人E.后期猿人 1.2.为教育的起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的是 (BC)A.由前期猿人向后期猿人进化B.由古猿向猿人的进化C.由猿人向智人的进化D.由古猿向智人的进化E.由智人向人的进化 1.3.族外婚经历了(DC)A.血缘群婚阶段B.氏 族群婚阶段C.对偶婚阶段D.无血缘群婚阶段E.氏族选婚阶段 1.4.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包括(ABCD)A.教 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B.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C.教育内容十分简单D.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E.专门化的教育方式 2.1.商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E)A.习 武B.敬神C.习礼D.习书E.习算 2.2.西周“五学”之称主要指(ABCDE)A.“成 均”B.“辟雍”C.“上庠”D.“东序”E.“瞽宗” 7.12.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在乡村教育中, 主张采取的三大方式是(ACD)A.学校式B.个人式C.社会式D.家庭式E.互助式7.13.193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苏维埃文教建 设的总方针是(AB)A.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B.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C.教育与战争联系起来D.保卫红色政权、打败一切敌人E.文化教育为人民服务7.14.抗大的教育方针是(ABC)A.坚定不移 的政治方向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C.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D.严明一致的革命纪律 E.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 7.15.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机构分为四类, 包括(ABCD)A.干部短训班B.军政学校C.技 术学校D.文化艺术学校E.初习学校 1-1.古希腊文化和教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 是(ABCD)A.荷马时代B.古风时代C.古 典时代D.希腊化时代E.智者时代 1-2.《荷马史诗》的两个部分分别是 (AC)A.《伊里亚特》B.《荷马》C.《奥德 赛》D.《史诗》E.《理想国》 1-3.古希腊先后称雄于希腊世界的两个最著 名城邦是(CD)A.波斯B.伯罗奔尼撒C.雅 典D.斯巴达E.萨拉米 1-4.斯巴达国家居民的三个等级包括 (ABC)A.斯巴达人B.皮里阿西人C.希洛 人D.拉哥尼亚人E.西西里人 1-5.古风时代斯巴达人“五项竞技”教育内 容包括(ABCDE)A.赛跑B.跳跃C.摔跤D.掷 铁饼E.投标枪 7-14.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有(ABCD)A.《帕 夫雷什中学》B.《家长教育学》C.《给儿 子的信》D.《给教师的建议》E.《教育诗》 7-15.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 (BCE)A.巴格莱B.康茨C.拉格D.托马 斯E.布拉梅尔德 7-16.分析哲学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DE)A.奥康纳B.乔治·奈勒C.萨特D.彼 得斯E.谢夫勒 (180 万)年。 1.2.人类的不断进化,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 (物质条件)与可能性。 1.3.在工具制作上,原始人类经历了以(打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旧石器时代到以(磨 制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新石器时代。 1.4.我国在(河姆渡)遗址发现我国境内最早 人工栽培的水稻。 1.5.(巫师)担负着原始宗教的宣传、解释、 执行的任务。 1.6.“成均”之学以(乐教)为主。 1.7.原始社会教育的手段主要是(口耳相 传)。 2.1.西周教育的核心是(“学在官府”)。 7.11.1918年,俞子夷编《(毛笔书法测验)》, 为中国编制测验之始。 7.12.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 张)、(严肃)、(活泼)。” 7.13.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中 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教育家。 7.14.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 解放”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1-1.荷马时代的教育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其目的是培养足智多谋的武士。 1-2.古风时代希腊社会最为重大的变化是最 终完成了氏族制度向(奴隶制)的转变,形 成了(奴隶制)国家。 、 7-11.马卡连柯创办的“高尔基工学团”和 “(捷尔仁斯基公社)”都是以教学和劳动 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是他用以改造、培养 新人的一个重要途径。 7-12.创造“思维课”这一独特教学形式的 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把美 育视为同知识、(劳动)并列的第三种教育 因素。 1.2.“虞庠之学” 2.1.校 2.2.“六艺” 3.1.文士 3.2.五伦 3.3.《大学》 3.4.《学记》 4.1.书同文 4.2.行同伦 4.3.颁挟书令 4.4.黄老之学 4.5.焚书坑儒 4.6.玄学 4.7.汉代“太学” 4.8.汉代“宫邸学” 4.9.鸿都门学 4.10.国子学 4.11.国子监 4.12.隋朝监属五学 4.13.六学二馆 4.14.学田制 4.15.三舍法 4.16.升斋积分 4.17.社学 5.1.三纲五常 5.2.“必仁且智” 5.3.《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5.4.《进学解》 5.5.《三经新义》 5.6.朱子读书法 5.7.白鹿洞书院揭示 5.8.八股文 6.1.马礼逊学堂 6.2.宁波女塾 6.3.魏源 6.4.洋务教育 6.5.《劝学篇》 6.6.中体西用 6.7.癸卯学制 6.8.严复 6.9.梁启超 6.10.维新教育 7.1.《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7.2.壬子一癸卯学制 7.3.大学院制 7.4.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7.5.庚款兴学 7.6.留法勤工俭学 7.7.国立中学 7.8.抗日军政大学 7.9.黄埔军校 7.10.陈鹤琴 1-1.智者 1-2.“七艺” 1-3.“苏格拉底法” 1-4.“十二铜表法” 1-5.亚里士多德 1-6.柏拉图 1-7.西塞罗 1-8.昆体良 2-1.教会学校 2-2.修道院学校 2-3.大教堂学校 2-4.堂区学校 2-5.宫廷学校 2-6.骑士教育 3-1.文艺复兴运动 3-2.“快乐之家” 3-3.伊拉斯谟 3-4.《巨人传》 3-5.蒙田 3-6.马丁·路德 3-7.加尔文 3-8.耶稣会 4-1.文法学校 4-2.公学 4-3.“学园” 4-4.“星期日学校” 4-5.“导生制” 4-6.“新大学运动” 4-7.《国家教育论》 4-8.《费里教育法》 4-9.巴西多 4-10.柏林大学 4-11.贺拉斯·曼 4-12.《毛雷尔·拨地法》 4-13.昆西教学法 4-14.福泽喻吉 4-15.《学制令》 5-1.《大教学论》 5-2.泛智教育 5-3.《教育漫话》 5-4.“白板说” 5-5.《爱弥尔》 5-6.《林哈德和葛笃德》 5-7.《普通教育学》 5-8.《人的教育》 5-9.“恩物” 5-10.《教育论》 6-1.现代教育制度 6-2.现代学制 6-3.现代教育行政体制 6-4.教育系统 6-5.综合中学 6-6.双轨制 7-1.“新学校” 7-2.蒙台梭利。 7-3.杜威 7-4.新传统派教育 7-5.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7-6.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7-7.帕夫雷什中学 , 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的“大学”,相 传先王在“成均”用酒款待地位低贱的“效 人”,并宣讲教令,举行一些集体性的祭祀 活动。 1.2.“虞庠之学”:虞舜时代便有“痒”这种 教育机构。“痒”的本义是饲养家畜的地方, 后来又变为储存谷物之处,故又名“米廪”, 在原始社会中可能由老人负此责任,并附 带教育儿童和青年,后又发展为养老之所, 并负一部分教育责任。 2.1.校:其原意为“木囚”,即用木头或竹 子围成栏格作为养马之所。后来逐渐演变 为习武和比武的场所。在这里,奴隶主贵 族及其子弟不仅受到内容相当广泛的军事 训练,而且还要经过相当严格的各项考试。 夏代的“校”,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比较完备 的军体性质的教育机构。 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 分,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 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3.1.文士:是一种操持礼乐仪式的人员,他 们都以领主给的俸禄为主,不能过问、干 预政治。 7-8.苏霍姆林斯基: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实 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学者, 他一生辛勤工作,硕果累累,共写出41部 专著,600多篇论文,近1200篇童话和儿 童故事。他的多篇论著流传于世界各地, 被称为前苏联教育思想的泰斗。他的教育 实际经验和许多有益的理论观点,对现代 教育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1.简述瞽宗的内容。 2.2.简述西周“学在官府”教育体制的特征。 2.3.简述六艺教育的内容。 3.1.简述二次学术下移的原因及其局限性。 3.2.简述官学衰落的直接原因。 3.3.简述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 3.4.简述举一反三。 3.5.简述因材施教的内容。 3.6.简述明人伦。 3.7.简述儒家的反求诸己。 3.8.简述荀子虚壹而静的内容。 3.9.什么是三纲领八条目? 3.10.教学相长的内容是什么? 3.11.尊师重道的内容是什么? 3.12.什么是藏息相辅? 3.13.豫时孙摩的内容是什么? 3.14.什么是启发诱导? 3.15.长善救失的内容有哪些? 3.16.墨家的教育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3.17.简述孔子对教育做出的主要贡献。 3.18.简述墨家的“巨子相承”制度的内容。 3.19.简述孔子学思并重的教学原则。 3.20.简述孔子“身体力行”的含义。 4.1.简述“独尊儒术”的内容和意义。 4.2.简述苏湖教法。 4.3.什么是监生历事制? 4.4.《四书集注》的内容是什么? 4.5.简述“文翁兴学”的内容。 4.6.如何理解文教政策这一概念? 5.1.简述董仲舒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的内 容。 5.2.简述颜之推关于学习方面的四种见解。 5.3.简述韩愈“明先王之教”的教育宗旨。 5.4.简述王安石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 5.5.简述王守仁“训蒙教约”的内容。 5.6.简述王夫之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 5.7.简述颜元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主要内 容。 6.1.太平天国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方面? 6.2.简述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类别。 6.3.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想的学校教育 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4.百日维新中教育改革有哪些措施? 6.5.康有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6.6.简述严复教育思想的四个方面。 6.7.简述早期教会学校的性质、特点及意义。 6.8.简述张之洞关于师范教育思想的主要内 容。 7.1.简述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 7.2.简述民国政府“党化教育”之教育宗旨。 7.3.简述三民主义教育宗旨。 7.4.简述壬戌学制及指导思想。 7.5.简述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教 育改革实验中最有影响的教育改革实验。 7.6.简述瑞金时期的文教建设总方针和总任 务。 7.7.简述延安时期的文教方针和政策。 7.8.简述抗大的教育方针、校训和主要任务。 7.9.简述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经验。 1-1.简述《荷马史诗》。 1-2.简述苏格拉底的“智德统一”论。 1-3.简述帝国时期罗马教育显著变化的五个 方面。 1-4.简述昆体良关于教师的论述的几个方 面。 1-5.简述雅典教育。 1-6.简述斯巴达教育。 1-7.何谓“智者派”? 2-1.骑士教育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2.简述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 2-3.简述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主要类型。 2-4.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2-5.简述城市学校及特点。 2-6.简述中世纪大学的组织机构。 3-1.简述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原 因。 3-2.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3-3.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3-4.简述佛杰里奥“自由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3-5.简述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3-6.简述耶稣会学校管理的主要特点。 4-1.简述“福斯特法案”的内容。 4-2.什么是实科中学? 4-3.简述洪堡德教育改革的内容。 4-4.简述彼得一世文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4-5.简述美国的“6—3—3制”。 4-6.什么是“藩学”? 4-7.什么是“寺子屋”? 4-8.简述《教育敕语》的内容。 4-9.简述美国中等教育的7大目标。 4-10.简述幕府时期日本具有等级特点教育 机构的三种类型。 5-1.什么是“绅士教育”? 5-2.简述“自然教育”的主要内容。 5-3.简述“形式阶段”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积 极意义。 5-4.什么是“要素教育论”? 5-5.简述斯宾塞认为人的完满生活的五种活 动。 5-6.简述斯宾塞知识比较价值的五个次序。 6-1.简述费舍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6-2.简述《诺伍德报告》的中心内容。 6-3.简述巴特勒教育法。 6-4.简述“郎之万一瓦隆教改方案”的目标 及原则。 6-5.简述“富尔法案”三原则的内容。 6-6.简述联邦德国的教育体制。 6-7.简述日本战后改革教育的主要特点。 7-1.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7-2.简述巴格莱在《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 育的纲领》一文中,提出的促进美国教育 改革的四项要求。 7-3.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 7-4.简述克鲁普斯卡娅教育思想的几个方 面。 7-5.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三大原 则。 7-6. 简述克鲁斯卡娅关于幼儿园最重要任务 “成均”是传说 中五帝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本义是指平 坦、宽阔的场地,并且是经过人工加工的, 很可能是指原始部落居住区内的广场。这 类广场在收获季节用于堆积收获物,同时, 也是全体氏族成员聚会、娱乐、举行宗教 祭祀活动,或向氏族成员宣告首领教令及 决定的场所。“成均”的教育以乐教为主。 1.2.简述大房子的内容。答:“大房子”指 原始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据考古学 家推测,这种大房子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 所,氏族会议、节日和宗教性的活动,包 括祭祀在内的活动以及接受风俗习惯和原 始礼仪教育的各种活动均在这里举行。 1.3.简述教育起源的原因。答:人类社会是 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有目的的实践 活动。这种活动要求人类必须具有并不断 发展进行多方面活动的能力。因此教育起 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和需要, 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一 种社会现象。原始人类在极其艰苦的生产 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人类最初的教育, 教育的产生也是人类生产劳动的需要。社 会要求其成员能够继承并传授一代又一代 人所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生产技能,使 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不断提高,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起源的原因。 1.4.简述中国学校教育萌芽的时期及学校形 式。答:学校教育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产物,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中 国就产生了学校的萌芽。中国学校教育类 型最早有两种:(1)“成均”指传说中五帝 时代的学校。“成均”的教育内容,以乐教 为主。(2)“庠”指传说中虞舜时代的学校。 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养老是氏族社 会的传统,氏族将富有生产经验和社会生 活知识的老人集中起来由集体供养,由氏 族长者对下一代进行说教。这样养老的场 所就逐渐成为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知识 的学校。 1.5.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答:原 始社会教育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由于原始社 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具备物质和精神等 方面的必要条件。因此原始教育不可能从 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也不可能成 为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 阶级性。由于原始社会是集体生产与集体 生活,财产也是集体公有,人与人是平等 的,故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社会性和无阶级 性的。(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原始社会教 育局限于一些原始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 以及宗教活动方面的内容。(4)教育以口耳

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和发展京剧

姓名:苑令辉 学号:5902112048 班级:能动121班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摘要:京剧,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凝聚了千年来文人智慧与风雅的艺术。京剧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在保存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现代大学生教育中京剧可以负起教育的使命,成为指示人们回归精神家园、安抚人们焦虑的心态的一种路径。因此,大学生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对于整个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京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列举了高校对京剧的传承活动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展京剧文化。关键词:京剧大学生传承 一、京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1)京剧在国内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目前少数几个仍然延续着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度之一。现在被人们称作“国粹”的京剧,虽然形成于近代,然而其文化源头却在中国的古代,因为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均脱胎于中国古代的戏曲文化、历史片断。随着京剧的发展,人们在创作中愈加精益求精,尤其是注重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断充实京剧的形式和内容,京剧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手法上日臻完善。中国京剧音乐自上世纪50年代初的“戏曲改革”到70年代中期“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0多年间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运用西方作曲技术,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内容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至在之后的几十年京剧音乐发展和创作中,这些经验仍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京剧申遗成功 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件大喜事,也是京剧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京剧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成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和中国人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申遗倾注了心血与努力,但申遗本身并不是目的,为的是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京剧将薪火相传,它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

---------------------------------------------------------------最新资料推荐------------------------------------------------------ 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从《四郎探母》论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本文作者: 李秀萍文秘网原创投稿摘要: 《四郎探母》是京剧的经久不衰的作品。 本文先从花雅之争的角度着手,分别以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京剧《四郎探母》的声腔风格;在此基础上,再从现代美学中审美心理的角度出发,运用美学规律分析京剧《四郎探母》的板式节奏变化特征,从而进一步得出了京剧的独特唱腔艺术是以皮黄为主,并附之昆腔、拨子、南锣等多种声腔和以板式变化体主导的音乐体制。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在花雅之争的实践中有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运用了现代美学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四郎探母》;花雅之争;纵向;横向;现代美学;西皮腔;二簧腔;板式引言京剧的魅力首先在于声腔之美,我们习惯说听戏而不是看戏,可见听戏比看戏重要。 传统的经典京剧《四郎探母》,自从它推演至今、影响之大、演出的场次之繁,几乎已经难以统计了。 而这部京剧作品的出名,就其唱腔上就占有很大优势,整部戏从头到尾都是采用的西皮腔演唱,但在一种声腔上来创造丰富多彩的唱段,因而以《四郎探母》这个京剧作品来论证京剧独特的唱腔艺术。 1 / 10

综合历年对《四郎探母》和京剧唱腔的研究,主要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安志强和陈国卿在《京剧的艺术魅力》中有说到《四郎探母》在唱腔上具有丰富性,即在一种唱腔上创造丰富的唱段。 李婷婷在《京剧坐宫分析》里有坐宫这一折运用了多种西皮板式的论断。 程海云在《论京剧唱腔的演唱艺术》中说到京剧的唱腔是广收博采、兼容并蓄。 路正在《中国京剧二十讲》中也有对于《四郎探母》这部作品进行赏析,认为因为扬延辉情绪低落,所以用慢板唱,又因他是英雄战将,所以用的是西皮而不是二黄或者南梆子的声腔。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认为前人的优点是对于《四郎探母》作品本身的研究已经很清晰,不足之处是没有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进一步分析。 本文的研究内容则是结合花雅之争的史实进行动静态来分析《四郎探母》的声腔特色。 本文还用现代美学理论的知识,分析了这部作品的板式节奏变化,从而得出京剧的独特唱腔艺术是皮簧戏和板腔体。 这也是本文的研究价值,对后期的京剧研究会有启发。 一、花雅之争综合的声腔风格花雅之争,实际上就是地方戏和昆曲的较量。 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声腔上的差异,地方戏的声腔多为高腔,

《看京剧》阅读答案_0

《看京剧》阅读答案 《看京剧》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小编精心为同学们整理了《看京剧》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晚7时15分,能容纳上千名观众的梨园剧场演出大厅已是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游客,正翘首以待,等待着观赏今晚的剧目。 7时30分,开场的锣鼓骤然响起,观众席上灯光暗了下去。在清脆激扬的乐曲声中,身穿中国民族服装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三岔口》《秋江》《水漫金山》等一出出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武打、优美的舞蹈和圆润动听的唱腔紧紧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显示出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记者身处观众席中,偷眼向四周看,只见不远处,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已被《三岔口》那出神入化的武打所吸引,每当打到紧要处,就不由自主地抓紧身边的男友的手。而当《秋江》的男女主人公出现在舞台上时,记者身边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便陶醉在悠扬的旋律和美妙的舞蹈中,情动处,甚至伴着台上的①,用脚打起了拍子。 《水漫金山》的演出开始了,剧场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白娘子、小青大战法海,那英武俊美的亮相,令人②的花枪,还有一连串的毽子小翻,都博得了满场叫好声。特别是白娘子力战群敌时的踢枪绝技,更是惊得老外们③,情绪高涨。 掌声,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观众席里,接连不断亮起闪光灯的白光。一位中年男子④地跑到台口,不住地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一些观众随身携带的摄像机也开始运转 1.为文中四个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4分) A.轻歌曼舞 B.歌舞升平 C.眼花缭乱 D.目瞪口呆 E.瞠目结舌 F.情不自禁 G.不由自主 H.应接不暇 ① ;② ;③ ;④。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现剧场内观众很多的语句。(2分) 3.本文是如何描绘这场演出的?请按原文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乐曲声:武打: 舞蹈:唱腔: 4.掌声,春雷般的掌声一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有,其作用是。(2分) 5.作者是怎样描写观众观看京剧表演时的表现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①A ②C ③D ④F 2.座无虚席;人头攒动;春雷般的掌声,在剧场内一次次滚动。 3.乐曲声:清脆激扬武打:清彩,出神入化 舞蹈:优美唱腔:圆润动听 4.比喻和反复,写出演出现场的热烈气氛。 5.如:金发碧眼的女郎被武打所吸引,不由自主地抓紧男友的手;几位鹤发童颜的外国老人陶醉其中;等等。这些描写生动再现了演出时的盛况,把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的陶醉及京剧的魅力表达出来。 《看京剧》阅读答案,由语文网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京剧艺术的现状及发展

京剧艺术的现状及思考 --------从马克思主义看?京剧现状与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二百年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的努力,使京剧艺术变成了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深厚实践积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艺瑰宝,不但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京剧是国宝,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自从徽班进京,京剧就开始形成。在清末,就出现了谭鑫培、杨小楼等一大批京剧艺术家。在以后又出现了以四大花旦、四小花旦、马派、谭派〃〃〃〃〃〃等一系列流派,使京剧艺术走入了成熟期、鼎盛期。以后一直为国人喜爱,中国也为有这样的艺术而骄傲。 京剧艺术更是给了我们独特的美的享受。京剧完美表现追求意境美的主张,它贯穿在一切表演手段中;无论哭、笑,还是辱骂,无论是鞭笞,还是杖打,即便是顶风冒雨,或者是临死挣扎必须是以‘唯美’的创作标准,演员必须把内心的真实体验,赋予形体外在的表现美。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哭与笑?要求哭;要哭得美,笑;要笑得艺术,它决不是生活中的真哭,真笑。而京剧艺术正是运用这个虚实结合的表演艺术智慧,才升华了艺术表现的伟大价值。它与历史同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播作用。京剧演出盛况直至六十年代末,京剧它一直是百姓喜爱,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娱乐的主流艺术。这魅力无穷的京剧艺术能像魔幻一般叫世人着迷,那是京剧它有一张极尽民族表情的面孔,它有着代表中国人性格的表达方式,

而这种表达方式,经过长期磨砺被证实的就是那种完美表现的艺术追求。京剧正是通过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和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震惊了世界,是中国的?国粹?传到世界各地。 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 随着90年出生的一代人开始占据文化领域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中国传统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年轻人对流行的音乐电影更感兴趣,京剧这被称为?国粹?的艺术已经被我们渐渐淡忘。 从过去的万人空巷到现如今的鲜有人闻,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当代文化的冲击。当今社会,文化丰富,娱乐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文化间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而那犹如高空明月京剧就显得没那么接地气了。 二是创作人才匮乏。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京剧院团,虽然已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表演人才队伍,但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方面的创作人才,却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京剧需要领头人,需要像梅兰芳、谭鑫培那样的大师,二反观目前京剧界的现状,大师们基本上都已老态龙钟甚至故去,各个流派青黄不接,早在2012年张学津先生去世时,大家就曾言世上再无马派,而最近戏剧界更是哀伤连连,四月底,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爱子、梅派艺术当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最新教育文档

国粹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与保护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继昆曲之后对中华文化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认可。 京剧是二百多年前汉剧与徽剧“两下锅”的产物。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至嘉庆年间汉戏来京,四大徽班与汉剧艺人“两下锅”共同演出,在相互融合中,又从昆曲、梆子腔等剧种中不断吸取营养,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1840年后京剧正式形成于北京,不仅成为京城戏曲舞台的主流,而且开始向全国传播,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京剧兴盛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戏曲的三百多个剧种里,京剧虽然诞生很晚,却后来居上,荣登“国剧”的宝座,与中医、国画并列为中国的三大国粹。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广泛,都居中国之首。由于诸多的原因,当代京剧的发展却面临着困境。1.剧团负担重,生存艰难;2.人才流失、断层现象严重;3.耗资巨大,动辄上百万,很多剧场演不了;4.戏曲创作与演出市场严重脱节,获奖剧目得不到普及推广;5.电视及多元艺术的冲击。 2008年国家教育部规定京剧进入小学课堂。将京剧纳入学校教育非常必要,这是传承京剧的重要举措和良好开端。但学生

没有基础,只靠学唱几个名家名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较完整地接受京剧知识比较困难。作为一名戏曲鉴赏课的教师,我颇感责任重大,思考怎样使京剧在课堂中渗透给学生,和世界同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作用。 一、京剧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由于京剧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剧形式,学生对京剧知识的理解相对缺乏,很多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只是通过电视剧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而已。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学生觉得京剧距离我们越来越远。1.念白、唱腔听不懂;2.程式化的表演看不懂;3.传统剧目内容不懂;4.行头繁杂读不懂;5.角色行当搞不懂。这样学生就有陌生感、距离感。虽然在教学规定的唱段当中,有不少是现代京剧,样板戏虽然易学易唱,但也不如流行歌曲上口。而且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光从简单的学唱入手是不够的,唱念做打是京剧艺术的核心。 二、入门要了解京剧的行当, 京剧是程式化艺术,表演、剧本、行当、音乐、化妆、服饰等方面,都有规范性的程式。尤其是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作为戏曲中的人物,最终形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都有若干分支,分支以下又有细目,各有其固定的程式和表演特色。行当是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来划分的。 要想看懂京剧,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分辨各个行当中的人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