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后生可畏
【读音】 hòu shēng kě wèi
【解释】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
【近义词】 少年老成、长江后浪推前浪
【反义词】 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

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营私舞弊的情况。他暗暗下了决心,待到自己掌握了大权,一定要促使朝廷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相当于副宰相的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中国科举制度隋唐以来已实行了七百多年,要废除它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大师伯颜表示支持,但反对的很多。有位御史坚决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请求顺帝治彻里帖木耳的罪。不料顺帝虽然很昏庸,但对废除科举制度倒是赞成的。因此不仅不支持那位御史,反而把他贬到外地去当官。不久,他命人起草了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准备颁发下去。书还未下达,地位略低于平章的参政许有王,又出来反对废除科举制度。他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王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也不是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材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王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第二天,满朝文武被召到祟天门听读皇帝下达的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许有王还特地被侮辱性地通知在班首听读。看来,皇帝特意要让这个反对者将诏书听得明白些。许有王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惧怕得罪皇帝遭到祸害,只好勉强跪在百官前列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王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王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后来居上
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效。虽然表面上不那么轰轰烈烈,却能把一个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因此,朝廷把他从东海太守调到朝廷当主爵都尉——一种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职。

有一次,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为老百姓办好事了。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

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皇帝噎了回去。汉武帝登时脸色大变,宣布罢朝,满朝文武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担心他会因此招来大祸。武帝回到宫里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汲黯这个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他当主爵都尉的时候,公孙弘、张汤都还是不起眼的小官,后来,他们一个劲儿住上升,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还蹲在原地没动窝。有一天,汲黯对武帝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当然听得出这是发牢骚。于是,转脸对臣下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成语出自 《史记·汲郑列传》。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各得其所
【汉语拼音】gè dé qí suǒ
【词语解释】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舒适的位置或安排。
【字词解释】所:好的东西,想要的东西。 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安置。
【成语性质】中性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构成】主谓式:各|得其所



汉武帝妹妹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汉武帝的外甥,隆虑公主知道昭平君倚仗权势,经常为非作歹,难免要惹出大事。她担心自己死后,昭平君会犯死罪无人救他,便在病重时对武帝说:“陛下,我愿以一千斤黄金和一千万钱,为昭平君预赎死罪。”这种事没有先例,但汉武帝见她病生得很重,为了安慰她,也就点头应允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因没有人管束他,日益骄横。一次他酒后杀人,被捕入狱。武帝非常难过,叹息道:“我妹妹很晚才生这个儿子,死前把他托付给了我,现在要判他死罪,我实在不忍心呀!”左右的大臣们都说:“公主早已替他赎了死罪,陛下就赦免他一次吧!”武帝摇摇头说:“法令是先帝制定的,必须遵守。如果因为我的亲属而破坏法令,岂不失信于民?”最后,武帝狠了狠心,还是下诏处死了昭平君。处死了昭平君,武帝心里很难过。但是,太中大夫东方朔却向武帝祝酒说:“赏功不避仇敌,罚罪不考虑骨肉,这两点陛下都做到了。四海之内的百姓就会各如其所愿。”


汗流浃背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

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成语出处《汉书·杨敞传》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成语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取长补短
注音】qǔ cháng bǔ duǎ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滕文公从楚国路经宋国时会见孟子,孟子给他讲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勉励他要以尧舜之道治理天下,还要他截长补短,发挥地区优势,以仁政来治理天下,滕国可以成为一个强国。滕文公听了孟子的言论未置可否,只是微笑应付。



【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

【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扬长避短



【相反词】故步自封

【成语例句】

◎ 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

◎ 靠的是开放和合作,靠的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靠的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 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取长补短,分工协作,有利于各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雪中送炭
【注音】xuě zhōng sòng tàn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范成大一生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退居故乡石湖,自号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编为《石湖居士诗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

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典故】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


【释义】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帮助及时


【近义词】雪里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投井下石

【其它使用】

◎ 对于精疲力竭的种棉人和管棉人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



◎ 这真是"雪中送炭",他反复阅读,并按照文中介绍的办法试着学习,效果灵验。

◎ 好,华侨同胞,真是雪中送炭!走,你跟我一起面交孙先生。


画饼充饥
【注音】huà bǐng chōng jī





【成语故事】曹操的孙子曹睿当上皇帝后急于找一个“中书郎”,让大臣卢毓推荐一个真有本事的人,并告诫他推荐人才不能只看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一张饼,饥饿时不能吃。卢毓经过仔细挑选为曹睿选中中书郎。



【出处】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用法】作主语、谓语、宾语;指用空想来安慰

【近义词】望梅止渴、无济于事


【反义词】名副其实

【灯谜】饼干图


【英文】feedonillusions



【成语举例】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其它使用】


◎ 赵丹走过去一把抢过那画,扮了个鬼脸道:"有什么好笑,画饼充饥嘛。"


九牛一毛
拼音:jiǔ niú yī máo
解释:九:表示多数。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
示例:唐·王维《与魏居士书》:“然才不出众,德在人下,存亡去就,如~耳。”
近义词:沧海一粟、一丝一毫
反义词:不计其数、举不胜举 , 恒河沙数
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兴。这时,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的意见,司马迁直爽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

完,归路又被截断,才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他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

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童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囫囵吞枣
【注音】

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故事】从前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人们吃梨子对牙好但伤脾,吃枣子却刚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这样就不会伤牙与伤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囵吞枣。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英语】bolt



【成语例句】


◎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水落石出
【拼音】shuǐ luò shí chū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典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宋·苏轼《后赤壁赋》

【释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近义词】真相大白、原形毕露

【相反词】匿影藏形



【邂逅语】大海退了潮

【英语】doubtswillclearupwhenfactsareknown



【成语示列】


◎ 惟事实胜于雄辩,将来总有水落石出之一日耳。



◎ 我笨拙地屈指计算着明天什么时候是最低潮,想依靠曾经掩护它的潮水来揭露它的秘密,看一个水落石出。

◎ 他相信,这事不是大家出去搜索,所能水落石出的,他必须亲自出去寻访,才有眉目。



◎ 我也不再苦思冥想这事到底是谁干的,我不是克格勃,也不是福尔摩斯,我可没本事把这事查个水落石出。

◎ 他下了决心,非看她个水落石出不可。


一叶障目
【拼音】yī y

è zhàng mù




【成语故事】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妻子气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



【出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毛泽东《论持久战》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相近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举例】我们不能一叶障目看不见森林。

两只毛毛熊
两只毛毛熊
有两只毛毛熊,长得都挺可爱,就像玩具柜台里那种毛绒绒的玩具熊。 它俩一个黑,一个白。一个叫小白,一个叫小黑。 它俩还都会捉鱼。 为了比赛它们谁更勤劳,它们还把捉的鱼挂在了屋檐下,意思是说:看看吧!看谁捉得多! 狡猾的狐狸猜到了它俩的心思,就悄悄地找到小白,说:“这样吧,我来帮你一把,每天我都把小黑的鱼偷吃掉两条,这样一数鱼,保证你比它多!” 小白听了快活得直蹦:“好!就这样!我一定为你保密!” 果然,第二天比赛时,小白胜了。 可是,第三天比赛时,小白的鱼却比小黑的鱼少了一条。 原来,狡猾的狐狸也找了小黑,对它说:“这样吧!我也来帮你一把,我每天都把小白的鱼偷吃掉两条,这样一比,保证你多!” 小黑也得直蹦:“好!就这样!就这样!我一定为你保密!” 就这样,狡猾的狐狸一会儿帮帮这个,一会儿帮帮那个,天天把肚子撑得圆滚滚的。而两只毛毛熊却一直蒙在鼓里,后来,当它们终于明白了这一切,要找狐狸算帐时,狡猾的狐狸早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草船借箭
【拼音】cǎo chuǎn jiè jiàn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周瑜心胸狭隘,很忌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之间完成造箭十万支。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雾之机,开船向曹营,曹操率军拼命向草人上射箭,圆满完成任务。



【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借他人的力量



【灯谜】孔明造箭


【成语示列】他很佩服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计谋。

【其它使用】



◎ 一些主要情节,如险走柴桑,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等也进行了艺术加工,并在原著的基础

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东张西望
【拼音】dōng zhāng xī wàng



【成语故事】湖广襄阳府枣阳县蒋兴哥娶本县王公女三巧儿,两人十分恩爱,兴哥到广东去收帐,一年多没有回家,三巧儿请算命先生算卦说近日就会回家。她一心盼丈夫回来,每天外出东张西望,却引来青年陈商,最终把蒋兴哥的幸福家庭拆散。





【出处】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看

【近义词】左顾右盼、三心二意

【反义词】一心一意、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谜语】一时看两头

【邂逅语】出洞的老鼠



【英语】starewildlyabout

【成语示例】


◎ 他东张西望看了一会,发现就在山背后的树林中间,有一大片黑色的、光秃秃的地方。

◎ 它们会东张西望及时拍摄红外线图像,并将其传回地球,供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进行分析研究。


◎ 突然,会场上上千的干部都敏感的抬起头来,互相东张西望,寻找谁是小脚女人,空气紧张起来。

◎ 至于我,一个人东张西望地走来走去,我还是回到路上来。


◎ 我刚坐了不久就觉得百般不适,不断变换姿势,又百无聊赖地东张西望起来。

嫦娥奔月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飞向月球



【成语造句】


◎ 第一部短片是关于嫦娥奔月的历史考察,影片把人们视野带到了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

◎ 说古有新闻而今之新闻实出古之新闻,便无异于说汽车源于木牛流马,飞机来自嫦娥奔月。


◎ 尹高山毫不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好说?,象嫦娥奔月那样呗!"

【拼音】cháng é bēn yuè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

,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



【典故】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 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


【释义】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飞向月球



【成语造句】


◎ 第一部短片是关于嫦娥奔月的历史考察,影片把人们视野带到了五千年前的中国大地。

◎ 说古有新闻而今之新闻实出古之新闻,便无异于说汽车源于木牛流马,飞机来自嫦娥奔月。


◎ 尹高山毫不思索地说:"这有什么好说?,象嫦娥奔月那样呗!"

门庭若市
战国时,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放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

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怎能比得上你呢?”

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客人说:“徐公哪有你这样俊美呢?”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徐公漂亮。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你的关怀,看来恭维你的人一定更多,你一定被蒙蔽得非常严重了!”邹忌又劝谏说:“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有益。”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命令一下,群臣前去进谏的,一时川流不息,朝廷门口每天像市场一样热闹。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齐王乃下令:“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子市朝,闯寡人之开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豫,门庭若市。



成语释义: 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集市一样。形容来的人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