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最新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5最新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总体思路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以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突出美术教育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的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有19课,分为10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因而均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内容、学习领域及课时安排情况如下表: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

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9课《奇妙的点彩》时,先让学生先欣赏点彩名家作品。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点彩作品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通过奇妙的点彩方法描绘景物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

美,了解点彩画法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例如第5课《时钟造型设计》应抓住“时钟造型设计除了新颖、美观,还应注意些什么?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几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造型来,可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6课《家乡的桥》在教学时用家乡的名桥等让学生感受传统建筑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同时还让学生知道了桥的造型和寓意,以及这些桥背后的故事。又如第12课《亭子》在让学生欣赏和表现亭子的同时,也了解亭子在我国传统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例如,在第2课《年年有余》中设问:“我国民间为什么喜欢在门上贴这样的年画?”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场景,分析归纳出民间年画的寓意,一定要避免老师直接讲解。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例如,在第5课《时钟造型设计》中绝不要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照样子创作一样的作品,而应该让学生找寻各自喜欢或适合的材料,最后完成的作品主题也可以千变万化。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但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以及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发掘综合性内容,例如在第4课《安全标识》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安全标识的设计,还可以紧密结合当今现代生活中安全为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开展美术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第14课《线条的魅力》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在自然界和我们的生活中都存在着千变万化的线,你发现了吗?说说哪些物体上的线使你觉得很美?为什么?”让学生能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自己发现美,从而提高观察、发现美的能力及兴趣。

6.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

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这实质上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例如在第5课《时钟造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时钟造型的特点及改进意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定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更感兴趣,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上第10课《落日》可以用多媒体图像让学生观看、欣赏落日美景,仔细观察日落时的天空与景物色彩;第1 8课《良渚古玉》让学生看大量的良渚古玉图片或者录像;第6课《家乡的桥》可以让学生参观访问当地的桥等。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本次课改“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强调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开发当地的课程资源。因此,本教材在设计时留有20%左右的课时由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校师生的实际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各种图片、光盘、摄影资料;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博览会、艺术家工作室;校园环境、社区环境、自然环境等都是开发利用的对象。另外,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的交流。

以上意见,仅供教师们在理解本教材及教师用书时参考。本册教师用书的编写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难免有差错,希望广大教师能给予指正。同时,编写者也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成为广大教师实践美术新课程理念的垫脚石。相信教师们一定会以课改精神为指针,以新的美术教育理念搞好新教材的试验,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彩和谐、内容丰富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3.感受茶文化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茶文化探究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茶是中国人的日常饮用品,也为世界人士所普遍喜爱,它与咖啡、可可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史书记载,茶“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庄子〃盗跖篇》说:“神农之世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也就是说,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还处于母系社会,由狩猎逐渐进化到畜牧和初级农业的时代就开始发现和利用茶叶了。至公元前1 100年,茶在神州大地已广为人知。公元U59年已有茶叶买卖的文字记载。唐代已是“比屋皆饮”、家家饮茶了。茶与陶瓷、丝绸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卓越贡献。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叶包装设计精神以及茶具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科书全面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如茶的历史、茶的制作工艺、饮茶的益处、茶叶的品种、茶与艺术(如绘画、书法、木雕)、茶馆文化、不同时期的茶具以及设计精美的茶叶包装盒等,还展示了学生设计的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本课程所涉及的茶文化领域很广,这里安排2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了解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可以从这几个方面人手:了解茶的起源、种类及特点;我国有哪些名茶;怎样品茶;茶的制作方法及过程;饮茶有什么益处;饮茶的茶具有哪些,有哪些茶叶包装设计。通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审美文化修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二课时主要在前一节课了解的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

对茶文化的关注点设计制作一张介绍茶文化的卡片。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难点:巧妙地设计茶文化卡片。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教科书。

(教师)课件、茶具、茶叶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导人。

(1)教师拿出有包装盒的茶叶,问: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茶”字,并在玻璃茶杯里泡上一杯热茶,让学生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姿态,欣赏茶水的色泽,闻一闻茶水散发出来的清香。课件完整呈现课题:茶香四溢。

(2)请几位学生品尝茶的味道,并交流喝茶的感受。

2.初步交流。

(1)教师谈话:刚才通过看、闻、尝,对茶有了初步的感受,请问:你喝过茶吗?是什么茶?你家里有什么茶?你对茶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学生小组交流后指名发言。

(2)教师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对茶知识的了解还是比较丰富的,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有关茶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3.深入探究。

(1)分组讨论。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③茶叶有哪些品种?

④茶叶的制作过程大概是怎样的?

⑤你了解的茶具有哪些?

⑥你了解的茶叶包装有哪些?

⑦你见过的茶馆的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⑧饮茶有哪些好处?

(2)分组逐一交流汇报,教师逐一归纳小结。

①茶的历史有多久?

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陆羽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湖北一带的古代巴蜀地区据历史的记载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从唐代、宋代至元、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茶文化不断发展,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②什么是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三国前茶文化启蒙:有文献记载茶的制法和饮用。晋代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的兴起,出现茶的诗词歌赋,茶被赋予文化的印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出现专业品茶社团,茶仪形成礼制,民间出现斗茶。明、清茶文化的普及:茶类增多,茶具丰富,茶技有别,茶事、茶书、茶诗及绘画等丰富多彩。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茶具、包装精彩纷呈,茶博馆、茶艺馆不断增多,茶文化研究、茶文化节、国际茶文化研讨层出不穷。

a.茶叶的种类。

茶叶一般分为六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其他还有花茶、砖茶等。

我国十大名茶是: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六安瓜片、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安奚铁观音、武夷岩茶(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十大名茶排名)。

b.茶叶的制作过程。

不同的茶叶品种有不同的制作过程,采摘鲜茶叶后,主要是杀青阿、揉捻、干燥、加工成成晶等。

c.茶具。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盅、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

d.茶叶包装。

茶叶包装有金属罐包装、纸盒包装、塑料包装、薄膜袋包装、纸袋包装等。

e.茶馆的环境陈设。

茶馆的环境陈设有不同的风格,主要有:传统风格、乡土风格、

自然风格、复古风格、西洋风格、混合风格等。

f.饮茶的好处。

据科学测定,茶叶含有蛋白质、脂肪,以及10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近300种成分,具有调节生理功能,发挥多方面的保健和药理的作用。

4.发表感受。

通过学习,你对中国的茶文化有什么感想?

小结:

(1)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有几千年的历史。我们为祖先的勤劳、智慧而骄傲。

(2)人们饮茶,不仅仅把它当作解渴的饮料,还把它看作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和养生保健的途径。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3)从各种茶具、各类茶叶包装及茶馆的形态中感受茶文化的信息。

5.拓展延伸。

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搜集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自己喜欢的有关茶的图片、文字及纸质包装袋,水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课件、范作、搜集的各种茶叶包装盒。

教学过程

1.谈话导人。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茶叶的历史,还欣赏了各种茶具和茶叶的包装,感受了中国的茶文化。同时还让同学们了解本地的茶叶产品及本地的饮茶文化。同学们搜集的本地茶叶的图片、文字及茶叶包装袋等,都带来了吗?

(2)请学生汇报自己搜集了什么。介绍自己了解的本地的茶叶。

(3)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了解本地的茶叶?

(4)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课件呈现有关茶叶的宣传卡片。问:这些是什么?

(5)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设计茶文化卡片。

2.探究学习。

(1) 了解茶文化卡片的设计要素。

提问:茶史化卡片是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学生交流问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呈现茶文化卡片的组成内容。

①文字。提问:文字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文字的内容与茶有关。一般可以写茶叶的历史、不同茶的特点、饮茶的好处、诗人写茶的诗句等。

②图案。提问:茶文化卡片上图案的内容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图案的内容也与茶有关系。

③色彩。卡片、文字、图案都有不同的色彩。

(2)探究茶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通过欣赏讨论,我们了解了茶文化卡片的—些内容,有文字、图案、色彩等。下面我们来探究荼文化卡片的设计形式。

①文字。提问:这些文字为什么有大小?都是横写的吗?是写满整张卡片的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字有大小,主题写大的字,内容写小的字。字的排列有横写和竖写,而且不是写满整张卡片的。留出一些空间,视觉上较为舒服。

②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有大有小,而且位臵也各不相同,请同学在课件图片中说明。这些图案呈现的艺术形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摄影、绘画、纹样等。

③色彩。文字、图案、卡片底的色彩非常丰富,如何使这些文字、图案更清晰?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要注重色彩的对比。

(3)探究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①提问:这三张茶文化卡片的外形有什么不同?茶文化卡片的外形可以设计成哪些形状?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呈现各种卡片形状。

②欣赏其他各种茶文化卡片的外形设计。

3.尝试创作。

(1)作业要求:设计一张有创意的茶文化卡片。

创作建议:

①可以根据学到的茶文化知识和教科书中提供的图片、文字资料设计一张宣传茶文化的卡片。

②可以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本地茶叶的资料,设计一张介绍本地

茶叶的茶文化卡片。

③可以通过绘画、剪贴等方式进行创作。

(2)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3)学生课堂练习,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对好的、有新意的设计进行表扬,以此来启发其他同学。

4.作业展评。

(1)展示学生创作的茶文化卡片。

(2)学生自我评价:介绍自己设计的茶文化卡片,说兑自己的创意及作品的创作过程。

(3)同学欣赏评价: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张茶文化卡片,并说明理由。(引导学乍主要从茶文化卡片在造型,文字、图案及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学习。

课外上网了解更多的茶文化知识,如茶马占道、功夫茶、茶艺表演等,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生活用品。

第二课年年有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鱼纹装饰的形式与特点以及传统鱼纹的艺术美感,知道中国文字“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学会绘制鱼纹装饰。

2.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绘制出简洁生动的鱼纹,并能将鱼纹进行简单的装饰运用。

3.领会鱼纹装饰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国鱼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鱼在中国文化的谱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中的福娃贝贝,其形象为鱼,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年有余”象征财富与收获,“鱼跃龙门”寓意光荣与梦想。自古至今,人们用鱼纹来装饰器物及日常用品,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加强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本课强调对鱼基本特征的把握,运用变形、概括、夸张等方法,

创造出天真、富有童趣的鱼纹。而鱼纹不仅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也能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在日常的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特别强调美术学习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引导学生用鱼纹装饰身边多种造型的物品,有圆形、方形、扇形、菱形等。教科书中具体安排的图片,便于教学时赏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鱼文化及鱼纹的设计与运用。

2.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鱼的基本特征,能运用概括、夸张的方法进行鱼形纹样的设计。

难点:鱼纹设计的新颖性及美感,运用鱼纹去装饰各种造型的生活用品。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鱼纹图片资料、有关鱼的故事,绘制工具。

(教师)课件、范作、鱼纹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人。

(1)猜一猜:五千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画鱼的?并与自己平时厕的鱼作比较。

(2)出示鱼纹彩陶盘(陶器),让学生欣赏。

2.深入赏析。

(1)从陶盆上看出,j条鱼纹,它们首尾相连……教师与学生一同欣赏分析特点。

(2)欣赏实物——鱼:了解鱼各部分的结构特征以及和鱼纹比较异同,得出方法。

教师:看看,你比较喜欢哪条鱼的造型?和你画的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思考并评述交流。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四条鱼之间有什么联系?(共同点)学生观察比较并交流成果。

3.强调方法并设计鱼纹。

(1)比一比。

比较两组鱼在表现方法上的区别,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线描表现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以面为主的表现形式和以线为主的表现形式。

(2)试一试。

运用变形、概括和夸张等方法,用线描的形式设计鱼纹,并展示讲评。

4.吉祥寓意及同龄人作品欣赏。

(1)欣赏作品《连(莲)年有鱼》,知道谐音的用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2)欣赏同龄人作品,进一步了解鱼纹的装饰运用。

5.作业练习。

学生创作提示:设计鱼的纹样,构思组合方式,装饰自选图形,寄托美好祝福。

6.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时期关于中国鱼文化的艺术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激励学生课外去学习。

第三课节日的徽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用手绘的形式设计一个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

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创意思路,探究和总结出徽标设计的创意方法和思维途径,学会图

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三种不同的徽标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能力。本课的学习将应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了解设计与应用的密切关系。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尝试设计节日徽标。

难点:设计有创意、有内涵的节日徽标。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可自由选择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签字笔等。

(教师)课件、范例、浅色卡纸。

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

(1)教师宣布学校体育节即将举行,要为体育节征集一个有意义的徽标,因此开展体育节徽标设计大赛。

(2)揭示课题:节日徽标。

2.新课。

(1)欣赏各类活动徽标设计,了解徽标设计的作用。

(2)以“第9届亚洲艺术节”徽标设计为例,分析节日徽标的设计要素。(图案、文字等)

(3)教师讲解徽标设计的主要原则:简、准、美。

(4)教师展示徽标设计稿,分析徽标图案的特点和创作过程。

(5)分小组讨论,徽标有哪些不同的版式设计?请同学们画出简单的设计稿(图形徽标、文字徽标和复合徽标)。

(6)教师总结徽标设计常用排版形式,鼓励创新。

(7)欣赏各类徽标设计。

(8)提出设计问题:如何使你设计的徽标引人注目且有内涵?

(9)布臵作业:为学校体育节设计徽标。

3.展示评价。

(1)自主展示、自主评选出最佳徽标设计,颁发入围奖状。

(2)你会在学校体育节的哪些地方运用徽标设计?

4.小结延伸。

(1)徽标设计在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徽标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它能成为一种

文化的象征。

(2)课后,可以将你设计的徽标绘制在入场式的运动服上。

第四课安全标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了解它们的特征及作用。

2.识别常用安全标识,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呼吁身边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种形式各异的安全标识。为了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需要认识并熟知各种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每个标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通过色彩、图案、形状来区别各自的安全标识作用。安全标识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了简洁的标识方法来提醒人们安全意识,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安全标识,提高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2.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元素来合理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设计的安全标识实用且美观。

三、教学课时l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绘制图案工具(画纸、记号笔、水彩笔或马克笔、水粉颜料),搜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并了解其中含义。

(教师)生活中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范作、教案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1.视频导人。

(1)教师播放关于生活中安全标识的视频。

(2)教师提问: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给你们什么启示?

(3)教师和学生共同小结: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安全标识。它们用简洁的图案、色彩和形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如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4)引出课题:安全标识。

2.分辨标识。

(1)课件播放。

学生观察这些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和形式以及张贴的位臵。

(2)分辨安全标识,出示一些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

教师提问:安全标识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红色代表禁止标识,黄色代表警告标识,蓝色代表提示标识,绿色代表指令标识。图形简洁,形状有圆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教师与学生交流。

(3)出示学习单和常见的安全标识图片,提问:这些安全标识应该被张贴在什么位臵?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校园内外应该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2)举例说明,如校园内外应张贴什么样的安全标识?如当心触电、禁止喧哗等安全标识;当心触电的安全标识应该怎样设计才能既清楚又醒目呢?与学生分享交流:运用红色和向下转弯箭头及三角形边框的图案,并用文字加以说明。举例说明,如果运用其他颜色、图案、形状,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3)欣赏学生作品。

(4)要求:分组设计,每组设计一种安全标识;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安全标识。

建议:运用合适的视觉语言(色彩、图案及形状等);合适的标识用色:红色和黑色搭配用作禁止的标识,黄色和黑色用作警告的标识,蓝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可以作提示标识;考虑制作材料的多样性,如在露天的地方张贴,材料纸张应当防水、防晒,颜料可以采用丙烯等。

4.学生作业。

(1)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欣赏各组设计的安全标识作品。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设计多样的安全标识。

5.小结与拓展。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课外分小组把设计好的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的合适位臵。

第五课时钟造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时钟的造型结构特征,将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进行创意设计。

2.欣赏具有创意的时钟造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寻找设计灵感来设计个性化的时钟。

3.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时、惜时的道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聪明的中国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日晷,通过日光影移动记录时刻。而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 15 64-1642)发现了等时性原理,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使人们能更加精确地认识并计算时间,随后又发明了时钟,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时钟的形状、图案、色彩,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现在,钟表的样式已是五花八门,计时越来越准确,形式越来越多样,用途越来越广泛,最先进的有原子钟、电波钟等。未来时钟的发展,肯定也会随着时代的要求更加多样化,或许有朝一日传统样式的时钟消失了,但时间是永恒的。

教科书选取的一些时钟实物、绘画手工作品,都是造型美观、色彩丰富、富有新意的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可爱的时钟让学生认识时钟、欣赏时钟,进而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未来发展特点的时钟。

书中的时钟设计步骤和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设计,二是让学生知道使用各种材料和多种方法来设计制造独特造型的时钟。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一个富有创意的有独特功用的时钟。

难点:运用身边各种事物巧妙地重组,设计制作独特的时钟。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时钟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时钟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欣赏认知。

(1)出示《水果时钟》作品,感受创作理念。提问:你看出它是什么了吗?这里面有哪几样东西?你是怎么想的?

(2)教师介绍《水果时钟》小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这是一个水果闹钟,适合用在吃早饭的时候,那是因为这个闹钟看上去就会想吃;同时还是个小蜗牛的造型,告诉小朋友吃饭要像小蜗牛一样慢慢地吃。

(3)思考:这个闹钟适合哪类人使用?适合摆放在哪些场合?

(4)分析时钟的基本结构:钟面、指针、时刻、基座。

(5)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师作品的设计构思,走近设计师,猜猜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思考:有没有特殊的含义?适合摆放在什么场合?

(6)引导学生欣赏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2.尝试设计。

(1)教师出示练习题:以圆(部分)的变化图形为主体进行组合,根据科学的时钟构造理念,进行时钟造型的联想设计,创造出不同形态的时钟。

(2)教师提问:对圆(部分)图形为主体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重组?

(3)欣赏作品,师生共同分析组合方式。

(4)学生分组讨论,展开科学的联想设计。

(5)教师请学生以圆(部分)为主体,展开它的变化图形组合,设计创造不同形态的时钟。

(6)欣赏构图草图样式。

(7)欣赏同学们的创意时钟草图,说说自己的设计理念,相互简单评价。

3.提升设计。

(1)教师出示设计练习题二:任选物品进行时钟联想设计,让它成为一个有特定意义的时钟。

(2)欣赏同学创意作品。

(3)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各类富有特殊功能的时钟。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评价。

(1)同龄人之间相互欣赏作品,浅谈心得。

(2)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时钟群,评选出各种特色的时钟。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创意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

6.拓展欣赏。

(1)欣赏富有科幻色彩的时钟。

(2)拓展延伸,让学生懂得在以后的人生中应该合理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的道理。

第六课家乡的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特点,用联想、夸张等艺术手法设计表现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

2.欣赏不同特征的桥,了解与桥有关的文化和知识,运用叠加、排列等方法将泥片、泥球、泥条巧妙组合,塑造一座桥。

3.增进对家乡桥的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架设在江河湖海上的桥,作为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在我们的身边比比皆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利。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开始跨越水道和峡谷。随着历史的推移,“桥”在造型与种类上进行了丰富的演变。在历史的沉淀中,桥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隋朝开始建造、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通过泥塑桥,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知识,感受丰富的桥文化,同时通过家乡桥的

设计,增添对家乡的浓浓之爱!

本课跨及“造型〃表现”领域与“设计〃应用”领域,分2课时进行设计。第一课时在认识桥的种类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泥片、泥球、泥条等泥塑语言,结合组合、叠加等方法,塑造一座稳固的泥塑桥。第二课时的教学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图纸绘制、小组讨论、欣赏教师示范、动手探究、总结方法等教学活动建构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灵活运用多种泥巴零件,设计完成一座具有家乡特色的泥塑桥,使设计的桥美观与实用并重。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家乡的桥,用泥塑表现家乡的桥。

难点:表现有家乡特色的桥。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感知桥的结构。

(1)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桥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桥包括桥栏、桥墩、桥面三个部分。

2.归类游戏,进行桥的认知。

(1)欣赏各种桥的图片,进行分类。

(2)试着说一说你归类的理由。(种类、外形、材质)

3.欣赏图片,感受泥塑零件的丰富性。

(1)教师出示任务:用陶泥塑造一座桥。

(2)学习运用泥塑零件,感受泥片、泥球、泥条的不同变化。

(3)运用大小、重叠、组合、刻画等泥塑方法深入学习泥片、泥球、泥条三大零件库。

4.图纸探究,感受泥巴零件的多样性。

(1)欣赏教师绘制的桥的图纸,找一找分别运用的泥巴零件。

桥墩——泥块

桥面——泥片

桥栏——泥条

(2)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泥巴零件更好地表现一座桥,并完成桥的小稿图。

(3)欣赏同学绘制的小稿桥。说说哪一部分设计得最独特。

(4)完善小稿。

5.分工合作,泥塑表现稳固桥。

(1)欣赏同学的泥塑桥,说一说独特之处。

(2)小组分工合作,选择最佳图纸方案,运用泥巴零件塑造一座稳固而独特的桥

6.参观欣赏,相互学习。

第二课时

课前准务

(学生)陶泥、泥塑工具。

(教师)陶泥、图纸、泥塑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回忆泥塑稳固桥的方法。

说一说塑造一座泥塑桥的重点。

(1)注重桥的稳固性尤为重要。

(2)桥墩应选择粗壮、坚实的泥巴零件。桥栏则应该选择小而细薄的零件。

2.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寻找“家乡特色”与“桥”的共通之处。

(1)列举代表家乡特色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特征。

(2)思考“桥”与“家乡特色”的共通之处。

(3)运用夸张、联想的方法。

①观(事物特征)。

②寻(局部特征)。

③用(放大、缩小)。

④加(排列、组合)。

3.以杭州的桥为例,探究设计方法。

(1)出示有杭州特色的图片,小组讨论,如何从特色事物中寻找灵感,设计创作一座杭州特色的桥。

(2)小组讨论,如何设计一座家乡特色的桥,完成创作小稿图。

(3)欣赏同学的图纸,说一说最吸引你的地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