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_1

以_1

以_1
以_1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篇一:“以”的用法

“以”的用法

一.动词。认为。

1、认为。皆以美于徐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2、率领、带领。(公子)欲以客往赴秦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介词

1.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连词,因为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介词,介词,因为

2.根据语境可译为“把、用、拿、凭借、按照”等,一般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

以乱易整

封之以膏腴之地

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然秦以区区之地

为国以礼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斧斤以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

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介词,用

3.引进动作

行为发的时间、处所,译为“在”。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

4.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见,“何以”常用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

5.是以:即“以是”,因为这,因此。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晋文之事》)

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因此

6.以故:因为这个缘,因此,所以。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介词,因为

三.连词,相当于“而”,表示目的、修饰、承接(顺承)等关系。

1.表目的“表目的,1.表目的,“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译为来”。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表目的的连词,相当于“来”。2.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箕踞以骂

云无心以出岫

木欣欣以向荣,舟遥遥以轻飏

3.表并列

8、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连词,表并列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足以:“以”在这里是连词,译为“足够用来”译为“足够用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亦足以畅叙幽情。

火尚足以明也连词,连词,来

.以为

1.认为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以为得其实得其实。

自以为得其实。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波声如洪钟.认为

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认为

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认为:《晋书·王羲之传》

大多数情况下,“以”和“为”是两个词,中间省略了宾语“之”,译为“把它作为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足以极视听之娱连词,连词,足够用来犹不能不以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介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以为”是“以之为”,任命他为

引以为流觞曲水。以之为,把它当做、作为

篇二:文言文中“以”字的用法

文言文中“以”字的含义和用法

汉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即使是同一个字,含义也各不相同。所以理解词义时必须根据古汉语语言习惯,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这样才不至于歪曲了原文的意思。

“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例句:

1、《两小儿辩日》

2、《三峡》

3、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4、《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介词,相当于“用”。例句:

1、《醉翁亭记》

2、《送东阳马生序》

3、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4、《陈涉世家》

二、介词,相当于“把、拿”。例句:

1、《陈涉世家》

2、《出师表》

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童趣》

4、《曹刿论战》

三、介词,可译成“因、因为”。例句:

1、《送东阳马生序》

2、《小石潭记》

3、《陈涉世家》

4、《岳阳楼记》

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例如:

1《送东阳马生序》

2《出师表》

3《出师表》

五、介词,可译为“凭借”。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曹刿论战》

3

4《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词,相当于“从、由”。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七、介词,译为“按照”。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八、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例句: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2《陈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4《狼》

九、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例如:

1《送东阳马生序》

2《小石潭记》

3、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

十、连词,译为“以致”。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十一、通“已”,已经。例如: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篇三: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确定气候类型(结合气候示意图理解)

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二、

1、以温定带(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气候类型)

最冷月气温>15℃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1为政以德(教师版)

一、为政以德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通“导”,训导。) 3.道.之以德(通“导”,训导。) 4.道.千乘之国(通“导”,治理。) 实词(一词多义,解释加点的词) 1.道.之以政(通“导”,训导。) 2.道.千乘之国(通“导”,治理。) 3.如杀无道.,以就有道(指道德规范,为人处事的准则) 4.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齐,整治,整顿。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5.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见,拜见。) 6.无乃尔是过.与(过,动词,责备。) 7.是谁之过.与(过,名词,过错。) 8.且尔言过.矣(过,形容词,错。) 9.则将焉用彼相.矣(相,扶着盲人走路的人。这里是比喻。) 10.今由与求也相.夫子(相,辅佐。) 11.足.食(足,使……充足。) 1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足,富足。) 13.使民敬、忠.以劝.(忠,对人对事尽心竭力。劝,努力。) 14. 草上之风,必偃.(仆,倒伏。这里比喻被折服,被感化。) 15. 君子哉若.人(指示代词,这) 实词(古今异义,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民免而无耻 ..(无耻,没有羞耻心。)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有事,使用武力,发动战争。) 3.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以为,以之为,把……当做。) 4.既来之,则安之 .......(已经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定下来。) 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 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足。信,信任。) 2.富.之(使动用法,使……富裕起来)

3.于斯三者何先.(作动词,把……放在前面,先做……) 4. 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用法,使……来) 5.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 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用法,使……来)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为政以.德(介词,用) 2.以.就有道(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3.使民以.时(介词,按照、依照) 4.忠以.劝(连词,表并列,并且) 5.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连词,表并列) 6.民免而.无耻(连词,表转折,却) 7.必不得已而.去(连词,表修饰) 8.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连词,表并列) 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连词,表转折,却) 10.固而.近于费(连词,表递进,而且) 1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连词,表转折,却)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连词,表并列) 1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连词,表转折,却。) 1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连词,表轻微的转折,反而) 15.而.在萧墙之内也(连词,表并列) 16.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连词,表修饰) 17.子欲善而.民善矣(连词,表因果,相当于“因而”“所以”) 18.举善而.教不能(连词,表并列,并且) 19.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连词,表转折,却。) 20.于.斯三者何先(介词,在) 2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不译) 22. 虎兕出于.柙(介词,从) 23. 季氏富于.周公(介词,比) 24. 哀公问于.有若(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不译) 25. 何以伐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反问语气。) 26. 如之何其.彻也(副词,表反问语气) 27. 必.不得已而去(必,连词,表假设,如果。) 28. 草上之风,必.偃(副词,加强肯定语气,一定) 29. 俱不得其死然.(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论语选读》主题1 第1课 为政以德

第一课为政以德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的贵族,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败后逃到鲁国,但到孔子出生的时候,已沦为平民。孔子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孔子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给季氏做过委吏(管理粮仓)和司职吏(管理牲畜),工作很出色。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方向,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他学无常师,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三十而立”,自30岁开始,他独立参加社会政治生活,并且创办了私学,开始收徒讲学。相传,他的弟子先后有三千人,最著名的有颜回、子贡、季路(子路)、冉有、曾参等。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启,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50岁那年,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56岁那年由大司寇(主管司法)行摄相事,但为时不长,被迫辞职。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为时14年,在诸侯面前游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结果是处处碰壁,终不被重用。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73岁时,孔子因病逝世,葬于鲁国都城(今山东曲阜)北边泗水河畔。 2.周公旦汉族(华夏),姓姬,名旦,氏号为周,爵位为公。西周政治家。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因谥号“文”,又称为周文公。文王之子,排行第四,亦称叔旦,史称周公旦。周武王之弟,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史称“三监之乱”。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东海。周公主张“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对《易经》创作也有贡献。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周公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为政以德。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然而,今天我们为什么又来讲这个“为政以德”呢?很显然,今天我们有必要在来看看这些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来解决今天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发展正到了进则可定鼎天下,退则功亏一篑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力量都到了关键时期。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呼唤着德治的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增强了人们的改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然而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控制方式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状况,如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大;商品交换的法则一旦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领域,势必也已经一定程度地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导致国家意识、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奉献精神的减弱;经济转型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利益调整以及一些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难免会引发人们思想的波动。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安定因素,是我们国家发展中不得不面临并解决的问题。那么,怎么解决呢?最好的方法是重新大力弘扬道德的力量,用道德来填补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缺口。这就要求我们要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现在社会实行的是法治与市场调节机制,人们期望法治能让人过上好理想的生活。然而,无论是市场机制还是法律制度,都无法彻底改变社会信用的危机。市场上假货依然泛滥,欺诈现象愈来愈普遍,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也不遵守对市民的承诺,甚至国家的一些法律也是越改越频繁。这个社会到底缺少些什么?人心不古当然是缺乏道德的引道与约束,社会缺少的也是道德。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遵守承诺应该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但这里的守信是建立在利己的基础上的。这种利己的运行机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互助精神存在着天然的隔阂,于是人们越来越关注法治对市场的制约作用。法律的实施依然需要道德的土壤,当整个社会迷信市场作用的时候,互助精神在法院的司法判决中无法体现。我们不缺少市场的理念,也不缺乏对法律的关照,我们缺少道德的支撑。所以,我们需要的是道德的力量。我们要以德治国,我们要为政以德,我们要靠中华民族的美德来帮助中国更好的实现经济转型,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 “为政以德”就是“以德治国”,将道德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当然,这里强调的是以社会主义道德治国。社会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道德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道德传统的土壤上,又体现时代特征,是融传统美德与现代美德为一体的现代道德,是充分体现了时代性与历史继承性相统一的新道德。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道德在整合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这种作用,要求官员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只有在为政以德的思想体系下,我们国家才能更好的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才能让东方的雄狮傲立世间并统领世界。 谢谢。

第一课 “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含答案)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 一、基础积累(11*3=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 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 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 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 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 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 ..之内(宫门照壁) 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 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A) 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 B敬事而信./民 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 D富.之/ 季氏富.于周公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 ①曰:“富.之。”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 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 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 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 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 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 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C) A举善而教不能 ..C而 ..,则劝 B民免而无耻

求也为之聚敛 ..于颛臾 ..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 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 C、无/乃尔/是过/与 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是(B)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来源与孔子言论无关一项是(B)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C、分崩离析 D、 既来之,则安之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曹生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曹生军,,,,,常修为政之德、常 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曹生军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警示教育读本》学习活动心得体会 横山分公司曹生军 近日拜读了集团公司纪检组监察室组织编写了《警示教育读本》一书,该书选取了发生在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41个典型案例,深刻剖析了发生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教训,提出了警示。对我触动很大,启迪多多,思想得到了升华,观念得到了更新,觉悟得到了提高。 开展警示教育,无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还是对党组织、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宋代司马迁写过“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丧身,败家。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英国阿克顿说过:“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市场经济体制已被广泛的应用,社会化是现实的趋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冲击着社会道德规范,作为传统道德重要组成部分的——廉洁,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那些一到晚上或逢年过节,家中就热闹的官员,值得重点‘关注’。”这一提醒和告诫可谓一针见血,点到了一些干部走向堕落的要害上,触到了有的官员变贪变腐的关键处。仔细琢磨一下,的确,许多干部的堕落就是从不愿安静、不甘清静、不屑平静开始的。 我们眼前,是个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充满了诱惑,弥漫着欲望。诱惑,常常围绕着权力转,往往寄生于权力之上。领导干部因其手中掌握的权力更是为那些追名逐利之徒所垂涎,为那些心怀鬼胎之辈所注目。他们不择手段地挖掘、搜寻领导干部的爱好,再用放大镜寻找突破口,然后千方百计地或是搭台子、吹喇叭、抬轿子、灌迷魂汤,或是用金钱来利诱,用美色来突破。等到领导干部放松警惕,防线失守,他们就开始逐步提出非分要求,将金钱、美色与权力牢牢地绑在一起;再等到领导干部放纵欲望,失去理智,他们就完全把领导干部控制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的网中,使其心甘情愿地任人摆布。有人曾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无论是“俗贿”还是“雅贿”,那些居心不良者在“跑”、“送”过程中,时间的选择、场合的挑定、诱饵的大小,总是恰到好处,天衣无缝,无时无刻不暴露出令人不寒而栗的“精心”与“刻意”。 诱惑虽没有牙齿,但能把骨头啃断。诱惑恰似苍蝇,爱叮有缝的蛋。不少挡不住诱惑的领导干部,总是热衷于傍大款,喜欢在家里办事情。他们爱热闹,终日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他们爱吃喝,爱玩乐,常常不知疲倦地流连于高档酒楼、娱乐场所;他们滥交友,“我盯住你袋

语文《论语》之《为政以德》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为政以德”知识点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譬.如()冉.有()千乘.之国()颛臾 ..()()社稷.()虎兕.()柙.()椟.()近于费.()盍.()偃.()南宫适.()羿.()奡.() 二、通假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释作。 2、道之以政……道之以德:通,释作。 3、道千乘之国:通,释作。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活用的类型,并解释) 活用方式解释活用方式解释1、富.之:2、足.食,足.兵 3、则修文德以来.之 4、既来之,则安.之 5、如杀无道 .. ..6、以杀有道 7、君子之德风.8、小人之德草. 9、举善.而教不能 四、一词多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 1、为 2、政 为.政以德、子为.政为政.以德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道之以政. 何以伐为.3、足 后世必比为.子孙忧足.食,足.兵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年饥,用不足.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4、必 5、相 必.不得已而去则将焉用彼相.矣 后世必.为子孙忧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6、是 7、过 无乃尔是.过与无乃尔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且尔言过.矣 是.谁之过与是谁之过.与 五、古今异义(划出下列句中与现代意义有区别的字词,并解释) 1、民免而无耻: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4、既来之,则安之: 六、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字的特殊类型,并翻译句子)

1、为政以德:,译: 2、道之以政:,译: 3、齐之以刑:,译: 4、使民以时:,译: 5、临之以庄:,译: 6、既富矣,又何加焉:,译: 7、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译: 8、无乃尔是过与:,译: 七、固定句式(翻译下列固定句式的意思) 1、无乃 ..尔是过与.? 2、何以 ..伐为.? 3、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八、其他重点字词(解释) 1、齐.之以刑 2、有耻且格. 3、子适.卫 4、冉有仆. 5、敬.事而信 6、节用.而爱人 7、使.民以时8、是社稷 ..之臣也 9、陈.力就列 ..10、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11、非吾徒.也12、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3、年.饥,用不足14、草上.之风,必偃. 15、使民敬、忠以劝.16、禹、稷躬稼 ..而有天下 九、背诵自测 1、子曰:“为政以德,,。” 2、子曰:“其身正,;其身不正,。” 3、子曰:“,,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教学方式 诵读式、整理式。 学习方式 诵读、归类。 教学手段 多媒体运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为政以德教案(用)

《为政以德》 教学目标: 一、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本课的字词句。 三、掌握课文中的词类活用。 四、掌握本文的文言句式特点、相关成语。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教学方法: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让学生充分诵读,试着背诵。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 课前准备: 一、认真阅读课文、注释、翻译,掌握字音字义。 二、查阅资料,了解孔子有关思想。 三、研讨课后练习。 学习建议:诵读、归类。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对他的尊称,孔老二是对他带点贬义的称呼。 二、逐章诵读 请同学范读、齐读、自读、小组读、男声读、女声读。读熟全文,读背其中脍炙人口的章节。

为政以德练习(精选、)

为政以德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23.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 24.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4分) 23.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写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也给1分。 24.施行“彻”制,减轻赋税。(1分) 评析示例:体现了儒家的富民思想(或以民为本思想)。减轻赋税,让百姓增加收入,解决民困问题,缓解百姓和国君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国家稳定。这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薄

赋敛、轻徭役的民本思想相一致,对后世极具借鉴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34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子曰:“百姓足,君敦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民,辱①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②曰强。” 《商君书》) [注]:①辱:地位卑下;②战事兵用:临战严整、士兵全力以赴。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儒家与法家的经济思想。 儒家:法家: 24.对这两种经济思想作简要评析。 23儒家:富民;法家:贫民 24、儒家主张藏富于民,认为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也富裕了;法家主张贫民弱民,认为百姓贫穷,就会看重奖赏,就能为国而死。相较之下,法家更看重的是地主阶级甚至是君主一个人的功利,是片面的。而儒家藏富于民的思想,则较多人民性,对现实有借鉴意义。 (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对冉有的做法表示什么意见?结合这段文字及孔子的相关思想说明原因。(2分)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1(为政以德)

刘老师《<论语>选读》教学笔记 一为政以德 【相关成语】众星拱北;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风行草偃;化若偃草;开柙出虎。 【重点理解】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侧重于规矩,应道德与法制并行。这里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孔子对行政、法制的忽视,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①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 ②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对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去了作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 从历史看,“先王以为东蒙主”,是自家人。从地域看,“在邦域之中”。从政治关系看,本就属于国家的臣子。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就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修文德”。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 ①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农民起义的“均贫富”是讲究平均主义,取消等级制度;孔子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均无贫”是指“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上下相安”,是相对公平,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②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讲究阶级差别,基本不适宜现代社会。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有若的观点是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执政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反对暴政,主张德治。这一则它的核心内容是反对杀人,主张德治,在全国上下形成一种道德风尚,移风易俗,改造思想,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正是在这一点上,见出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根本区别。 思考:孔子主张“风行草偃”,又号召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该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地运用,在特定的环境中和面对特殊的人的时候,要有特殊的对待方式。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并且冉有的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常怀为民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

常怀为民之心常修为政之德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古语精辟地阐释了中国古代优秀的职业道德,立身之本,以德为先。我国自古十分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些几千年的政治哲学带给广大公务员和党员干部时刻的警醒。 作为新进公务员,对公务员队伍的职责应有所了解和认知,并应培养良好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和操守,这样才能更好地投身公务员队伍,履行肩负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虽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公务员缺乏公仆意识。为了管理国家社会事务,公务员被人民赋予国家权力。有些公务员权力被授予之后,利用本该为人民谋福利的权力来来追求个人利益的工具,将职业公共权力视为个体力量,并且凭借这种力量凌驾于他人之,处处显示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脱离群众,不负责任。服务意识的淡化,公务员缺乏公仆意识是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中最具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时刻提醒我们要谨记常怀为民之心。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为官之道,在于恤民,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深入群众体恤民情,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百姓心中有杆秤”,我们在群众心中的重量取决于时时想着百姓,事事惠及百姓。公务员作为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能否在各自岗位上以身作则,以人为本,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因此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做官要有官德,而且要常修为政之德,这是胡锦涛同志鲜明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具有长期性、基础性的问题。常修为政之德,就是要求公务员能够常常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弃谋私之念,去非分之想,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从政道德、廉洁意识,在思想道德上牢固树立勤政为民的观念及拒腐防变的防线。“德,国家之基也。”常修为政之德,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提出建设文明富裕的小康社会,必须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之路。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新进公务员通过对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培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常怀一颗为民服务的心,要奋勇争先做一名深受人民喜爱,接受人民监督的优秀公务员。

为政以德教案

为政以德 第一、二课时 “为政以德”讲的是孔子的政治主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德治”,与之相应的是社会上所流行的“法治”。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首先疏理字词,概括各段要义;然后分析孔子“为政以德”的具体措施;最后将“德治”与“法治”相比较。 二、分析各章内容 (一)总起:“为政以德”的作用 2.1 为政以德 1.成语:众星拱北 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后因以比喻四方归向一处。 2.分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李零《丧家狗》:西方最早的乌托邦,是柏拉图的哲人王;我国最早的乌托邦,是孔子的道德王。它们都是幻想,人类最古老的人文幻想。 2.3 以德为政,以礼为政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状语后置 2.无耻 课文为动宾词组,指没有羞耻心,与“有耻”相对。现代汉语中为形容词,与“高尚”等相对。古义较今义宽泛。耻是一种道德观念,是指违背道义礼法而产生的羞辱感,与光彩、体面、荣誉之类的概念相对。这一点古今是相同的。但在古代不能自学遵守道义礼法、为社会所公认的不光彩不体面的言行都可以称为无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其中有品德方面的问题,也有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贪污腐败,甚至富贵子弟家道中落沦为劳动者都叫“无耻”,因为这样不体面,使父母宗族蒙羞。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比古代窄。 3.格 《礼记·缁衣篇》:“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这话可以看作孔子此言的最早注释,较为可信。此处“格心”和“遁心”相对成文,“遁”逃避的意思。逃避的反面应该是亲近、归服、向往,所以用“人心归服”来译它。 4.分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 思考:免而无耻确实不好,问题是有耻且格后能免吗? 小结:2.1 2.3是全篇的总起部分,主要讲“为政以德”的作用 (二)在这些章节中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什么措施?(13.9 12.7 11.17 12.9) 13.9 富民、教民 1.庶:人多。 2.又何加焉 3.富:使动 4.分析:在本章里,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对老百姓只富不教。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这里,一定要注意深入理解孔子的原意。 孔子主张“先富后教”,孟子、荀子也都继续发挥了这一主张。 “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课课练1为政以德(教师版)

《<论语>选读》课课练 01为政以德【教师答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共⑷选贤与能[练习五中] 与举 ⑵道之以政道⑸矜寡孤独废疾者[练习五 中] 矜鳏 ⑶无乃尔是过与与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句子活用类型句子活用类型 ⑴齐之以刑形作使动⑹不独亲其亲[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⑵曰:“富之。”形作使动⑺不独子其子[练习五中] 名作意动 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形作使动⑻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作名 ⑷则修文德以来之动词作使动⑼既来之,则安之形作使动 ⑸于斯三者何先名作动⑽远人不服而不能来动词作使动三、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句子句中义今义句子句中义今义 民免而无耻没有羞耻 心不要脸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之) 为 认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动武有事情既来之,则安之使他们来 归顺后, 就要让他 们安下心 来 既然来 了,就安 下心来 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为政以德状后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状后 中 ⑵道之以政状后⑵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状后 ⑶齐之以刑状后⑶临之以庄状后 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状后⑷君子哉若人!主语后置 ⑸使民以时状后⑸尚德哉若人!主语后置 ⑹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状后⑹既庶矣,又何加焉疑宾前 ⑺季氏将有事于颛臾状后⑺于斯三者何先疑宾前 ⑻无乃尔是过与宾语前置⑻固而近于费状后 ⑼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⑼季氏富于周公状后 ⑽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⑽君孰与不足疑宾前 ⑾何以伐为疑宾前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政以德何以伐为B.既富矣,又何加焉既来之,则安之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敬事而信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B【A动词,治理/句开语气助词,表疑问,呢;B均为时间副词,已经或… 之后;C动词,信任/动词,守信;D连词,表假设,如果/副词,一定】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庶(众多)矣哉! B.使(让)民以时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 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有若对曰:“盍(何不) 彻乎?” 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 2.A【B使(役使,驱使),相(扶盲人走路的人);C攻(声讨,批判);D劝(勤勉努力)】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常修为政之德,永葆清正廉洁

常修为政之德,永葆清正廉洁 ----读《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后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德”的作用,提倡“修身养性、重义崇德”,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胡锦涛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永葆共产党人和人民公仆的革命本色。”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世界观,常修为政之德,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修身重德,提高境界,净化心灵,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从政道德、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只有严于修身律己,永葆清正廉洁,才能做到位极不自显,权重不谋私,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严于修身律己,永葆清正廉洁,就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一、常怀自省之心,正确行使权力。 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当今社会开放、多元、各种价值观并存,繁华都市、灯红酒绿,诱惑无处不在……特别是我们地税干部,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手中掌握着为国聚财的权力,可权力是柄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施展才干,造福于民;滥用权力,必然祸国殃民,危及自身。更何况不少不法分子,为了偷逃税款,设法以金钱、美色为诱惑,“俘虏”我们的同志,使之成为“保护伞”。因此,

我们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常怀自省之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贯彻落实好《廉政准则》,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并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诚恳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做好各项税收工作。同时,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拒腐防变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不为物所累、不为名所惑、不为利所迷,做一名群众满意的地税干部。 二、常摒非分之想、确保执法为民。 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应当常持一颗平常之心,常怀一种淡泊胸襟,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况为“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在面对权力、地位、利益时,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平衡的心态,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明确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确保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坚持公正执法,依法收税,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把个人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党的奋斗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常修为政之德,永葆清正廉洁。 清廉是古往今来人们倍加推崇的优良品德。孟子曾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作为一名地税干部,更应秉承清廉的传统品格,不断加强党性修养,

高中语文《论语》一课一练001为政以德(学生版)

一、为政以德 班级:学号:姓名: ㈠梳理积累 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3.道.之以德()4.道.千乘之国() 实词(一词多义,解释加点的词) 1.道.之以政()2.道.千乘之国()3.如杀无道.,以就有道()4.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6.无乃尔是过.与()7.是谁之过.与()8.且尔言过.矣()9.则将焉用彼相.矣()10.今由与求也相.夫子()11.足.食()1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3.使民敬、忠.以劝.() 14. 草上之风,必偃.() 15. 君子哉若.人() 实词(古今异义,解释加点的词语) 1.民免而无耻 ..()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3.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 4.既来之 ...,则安 ..之.() 实词(词类活用,解释加点的词语) 1.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富.之() 3.于斯三者何先.() 4. 则修文德以来.之() 5.既来.之,则安.之() 6.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虚词(指出词性,说明用法或解说意义) 1.为政以.德 ()2.以.就有道 ()3.使民以.时 ()4.忠以.劝 ()5.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民免而.无耻 ()7.必不得已而.去 ()8.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9.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10.固而.近于费 ()1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

1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14.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5.而.在萧墙之内也 ()16.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7.子欲善而.民善矣 ()18.举善而.教不能 ()19.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20.于.斯三者何先 ()2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22. 虎兕出于.柙 ()23. 季氏富于.周公 ()24. 哀公问于.有若 ()25. 何以伐为. ()26. 如之何其.彻也 ()27. 必.不得已而去 ()28. 草上之风,必.偃 ()29. 俱不得其死然. ()30. 无乃尔是.过与 () 固定结构(标注并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2.何以伐为()3.年饥,用不足,如之何()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4.有若对曰:“盍彻乎?”() 5.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特殊句式(写出句式名称) 1.是社稷之臣也()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3.非吾徒也() 4.为政以德()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6.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7.使民以时()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9.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0.季氏富于.周公() 11.临之以庄() 12.又何加焉() 13.无乃尔是过与() 14.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㈡温故知新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按照工作安排,X月XX日局纪委监察室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了XX等因贪污、受贿而受到法律严惩的廉政警示教育片,会后我们第X党小组按照局领导的指示要求组织了专题讨论。大家一致感到,这些高级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给我们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次现实、生动的廉政教育课。 开展此项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开展“依法行政、廉洁从政、正确行使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搞好人社工作”的内在动力。通过观看专题片,大家结合犯罪案例,联系工作实际,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对照反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受到各种冲击和影响,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防止各类违纪问题的发生并非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针对犯罪案例,大家举一反三,从中吸取了深刻教训,得出了如下启示:一是要注重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作为共产党员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

帜鲜明。我们一定要时刻把加强学习、增强党性锻炼作为自己做人做官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二是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自我约束,廉洁自律意识。从历次重大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出,领导干部能否带头廉洁从政,对单位、行业风气建设和廉政建设至关重要。领导干部是预防各类违纪问题的第一道关口,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从根本上防止和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时时处处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明辨是非得失,思贪欲之害,弃非分之想,怀律己之心,不断增强防腐抗变的能力,经得起考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三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我局大部分的业务职能都涉及民生,因此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在任何时候都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时刻注意树立警醒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正确立场和态度,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强世界观的改造,用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判断、检验是非功过。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心系组织重托,心系群众冷暖。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端正思想作风,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做到扬正气、倡廉洁。

1.为政以德

一、《为政以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了解孔子的德政主张。 二、落实字词句,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实词与虚词。 三、背诵重点语段。 教学重点 诵读原文,感受孔子思想;细析“季氏将伐颛臾”一节;整理活用现象、句式特点和相关成语。 教学难点 孔子德政观点和固定句式。 课前预习 依据注释和词语手册、学案,标注出重点词语,掌握字音字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赵普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从中学到了治国之道。孔子做过什么官?治国才能怎么样? 二、整理字词句 1、补充释义 道德:先秦道德两字很少连起来用的,道是道,德是德。“德”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古人解释“德者得也。”因此孔子讲的“为政以德”是好行为的成果。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引导、道德等意思,如: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之以政道千乘之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国家: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诸侯国,那时国就是指诸侯国。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这些封地就叫做“家”。所以孟子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在农业社会土地和粮食关系民生和国家政权,是至关重要的,古代皇帝和诸侯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2、通假字: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包括异体字和古今字。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通“导”,读dǎo,训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治理。“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如:“求!无乃尔是过与?” 补充说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