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考生须知: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 试题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下列大事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②英法签署协约

③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④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④①③

2.有学者指出:“在 1914 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 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 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 .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 .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3.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一场宣传战,右图是协约国出版

的宣传漫画,该漫画

A .讽刺了同盟国扩张领土的野心

B .反映出战争初期同盟国具有一定优势

C .谴责了德国对奥匈帝国的压榨

D .表明俄国成为同盟国的战略进攻重点

4.阅读下表:英国的对外贸易(单位:百万英镑),该表直接反映出

A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效果显著

B .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C .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贸易

D .英国重视发挥世界市场的作用 年份 1913 年 1914 年 1915 年 1916 年 1917 年 1918 年 进口 768.7 696.6 851.9 948.5 1064.2 1316.2 出口 525.3 430.7 384.9 506.3 527.1 501.1 贸易额 1294.0 1127.3 1236.8 1454.8 1591.3 1817.6 差额

-243.4

-265.9

-442.2

-537.1

-537.1

-814.8

5.在凡尔登战役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为减轻凡尔登法军的压力,英法两军发动了一次重要战役,这次战役发生在下图哪一地点

A.①B.②C.③D.④

6.1917 年4月以后,美洲的巴西、古巴、巴拿马、危地马拉、尼加拉瓜、海地、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秘鲁等国纷纷对德宣战或断交。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退出世界大战B.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

C.美国开始向协约国出口战略物资D.世界大战的中心转移到美洲

7.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工人纷纷支持本国政府参加大战,甚至加班加点生产军需品,可是到了1917 年,大规模的工人罢工运动却在欧洲爆发了,工人纷纷反对战争。这表明

A.大战使欧洲各国生产力下降B.大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盛行

C.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加剧

8.中国山东问题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外交的重要议题。下列各项对“中国山东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凡尔赛和约决定将中国山东交由协约国共同管理

B.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试图联合德国瓜分中国山东

C.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置导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D.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将其在山东的全部权利归还中国

9.学者评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个中欧大帝国解体了,历经600 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消失了,其实,在投降前夕,各民族已起义分别成立各自民族国家,宣布脱离帝国。”下列国家属于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是

A.保加利亚B.罗马尼亚C.希腊D.捷克斯洛伐克

10.美国参议院认为国际联盟盟约中的某一条款,最终将引导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的义务之中,因此拒绝批准加入国际联盟。这一条款最有可能涉及

A.裁军B.集体安全C.委任统治D.发展国际贸易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声称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处理领土疆域问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下列凡尔赛和约的条款中明显违背这一原则的是

A.德国承认波兰独立B.德国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 年

C.德奥永远不得合并D.莱茵河东岸50 千米为非军事区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某国际条约限制了法国和比利时, 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英国和意大利对德国

安全的侵犯。这一国际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B.《互相保证公约》C.《日内瓦议定书》D.《非战公约》

13.周代有谥法之制,贵族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平事迹,给其拟定一称号,如周武王、鲁哀公等。嬴政成为皇帝后,不准臣议君,废除了谥法。嬴政此举意在

A.维护皇权独尊B.废除宗法制度C.削弱贵族政治D.强化政权合法性

14.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下列各郡中不.属.于.秦始皇在征服百越后设置的是

①闽中郡②九原郡③象郡④陇西郡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5.唐太宗主张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立法不可让条目重迭,这样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这反映出唐太宗

A.努力摆正礼与法的关系B.主张减轻刑罚,刑罚为末

C.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D.具有“仁义为本”的思想

16.下图反映了康熙帝巩固国家统一的一次行动康熙帝在这次行动中的决策有

A.起用汉将,重用绿营B.分兵合击,三次御驾亲征

C.筑城屯田,派兵永驻D.南巡孔庙,行三跪九叩礼

17.康熙三十年,康熙帝组织了多伦会盟,这次会盟对抵制沙俄南侵、孤立噶尔丹叛乱势力起了重要作用。此次与清政府会盟的主要政治势力有

A.漠西蒙古B.吐蕃C.喀尔喀蒙古D.回部

18.界河是将两个不同的国家彼此隔开的河流。下列属于《尼布楚条约》中规定的中国清朝与沙皇俄国东段边界界河的是

①黑龙江②乌苏里江③格尔比齐河④额尔古纳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和同之辨”的议题。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相处要求“和”,而小人则恰恰相反,是以“同”为准。孔子对“和同之辨”的阐发主要体现了其下列哪一思想

A.仁B.中庸C.礼D.德治

20.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三个重要命题:“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动物”和“人是政治动物”。这表明他

①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②强调人应该依据感觉办事

③认识到人具有社会属性④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学园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该学园创办于

A.柏拉图逝世后不久B.伯利克里改革时期C.马其

顿国王腓力二世统治时期D.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登基后

22.1644 年,英国议会军与王军展开会战,克伦威尔组织骑兵团突袭王军的骑兵部队,经过两轮冲击,克伦威尔的骑兵团大败王军。这次会战

A.王军主力被全部歼灭B.使内战的战局出现转折

C.结束了第一次内战D.直接导致查理一世被处死

23.1648 年,欧洲各国签订和约,规定新教与天主教徒具有同等权利。1654 年后,克伦威尔努力建立一个欧洲新教国家的同盟, 这个大同盟要求联合欧洲大陆的新教国家,如英国、荷兰、丹麦、德意志新教诸侯等。这表明克伦威尔

A.希望捍卫宗教改革运动的成果B.外交政策带有宗教压迫的色彩

C.试图扩大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D.实现了对欧洲大陆国家的控制

24.下图所示为华盛顿一封信中的内容,这反映出华盛顿

A

C.强调民族的统一和共同利益D.主张对《邦联条例》进行修正

25.“华盛顿领兵从北方赶来,法军亦全力协助,他们将英军主力从海陆两面重重围困。英军统帅康华利将军难以突围,又等不到救兵,只好向华盛顿缴械投降。”这次战役发生在

A.波士顿B.普林斯顿C.萨拉托加D.约克镇

26.某学者在评价拿破仑时指出:“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A.时空观念B.史料实证C.唯物史观D.道德判断

27.学者撰文指出:“大陆封锁令使英镑暂时失去了作用,它引起了对西班牙的战争,而这又造成了奥地利参战,拿破仑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接着又引出了大规模的侵俄战争和拿破仑大军在俄国的覆灭,激起了整个欧洲起来反对法国。”学者强调的是

A.拿破仑后期的战争侵犯了各国主权B.大陆封锁经济战的策略是不成功的

C.大陆封锁令致使欧洲兴起反法同盟D.拿破仑的扩张导致大陆封锁令失效

28.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曾经在广州三次建立革命政权,这三次所处的时期不.包.括.

C.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

29.右图照片拍摄于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时期,在途中,他反复宣传召集国民会议和废除

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这次“北上”的直接原因是

A.袁世凯复辟帝制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C.北

京政变D.北伐战争爆发

30.甘地曾说:“一个非暴力抵抗者是有意识地自决地服从社会上的法律。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他的神圣职责。”又说:“一个人在适合进行文明的不服从运动以前,他必须先自愿地和尊重地服从国家法律”。对此解释恰当的是

A.甘地希望与殖民者在法律框架内全面合作

B.非暴力主义并不主张颠覆现存的社会秩序

C.非暴力主义实质上放弃了对印度自治的追求

D.甘地的思想脱离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实际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 分)

31.(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法等国各自带着自己的方案来参加巴黎和会,都想损人利己,正如列宁所说的:“这是一群野兽,他们彼此斗来斗去,互相撕咬......”,凡尔赛和约是“高利贷者的和约,刽子手的和约”。1919 年和会决定对苏维埃政权进行经济封锁,援助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并批准了武装干涉的计划。凡尔赛体系下,帝国主义暂时的和平孕育着新的战争,它标榜和平,却包含了难以解决的矛盾。

——李厚银《通过巴黎和会看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材料二华盛顿会议通过一系列条约,在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基础上,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条约中的一些条款,从而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整理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哪一议题成为英法两国“斗来斗去”的焦点?分析凡尔赛体系下包含的“难以解决的矛盾”。(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会议的“一系列条约”承认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占有相对优势的表现。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5 分)

32.(10 分)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这与唐太宗实施的文化改革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下令在国子学停祭周公,只祭孔子,同时下诏升孔子为先圣,贞观四年,敕令全国各州县设立孔庙。但是,他并不独尊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各派的经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都准许“并用其书”。对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唐太宗本人虽不很相信它,但听其流传。贞观时期,中央学校的学生总额达三干二百六十员,约相当于唐高祖时期的十倍左右。唐太宗亲自来到学宫讲论典籍,讲论完毕,“各赐以束帛”,予以奖赏,同时破格提拔他们中的优秀人才担任学官。

——整理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太宗即位之后,广求天下图书。贞观四年,唐太宗在命颜师古刊定“五经”文字讹误的同时,又诏十多位学者共同撰修“五经”疏义,总结并统一了汉魏以后的各家注疏。经过整理和诠释后的“五经”,更便于士子们阅读和理解。高宗以后它还成为唐代科举制中明经考试的依据。贞观时期,史馆的位置多次迁移,但却越来越靠近帝王的活动中心。贞观二年,唐太宗命宰相房玄龄监修国史,此后成为定制,贞观五年,又名魏征(宰相)监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并参加其中“赞论”部分的撰写。

——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文化改革措施。(6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文化改革的历史作用。(4 分)

33.(10 分)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公从夏、商灭亡之中总结的历史教训是“天命糜常,惟德是辅”。孔子讲:“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使许多道德规范成为政治信条。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希望建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体制,强调大臣要“事君以忠”。他又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感叹“苛政猛于虎也”。孔子主张应先德后刑,反对“不教而杀”。

——摘编自丁德科《一统思想论稿》材料二“孔子与诗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话题。关于这一话题,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历代都有对孔子“退修诗书”的想象。明代中后期以后,有关孔子“退修诗书”的图像不断增多,画面差异较大,例如下面的两幅图(圈中人物为孔子)。②孔子四十岁以后“退修诗书”,晚年又“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分析孔子能够提出德治思想的主要因素。(6 分)

(2)阅读材料二,您更侧重于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①请指出图1和图2画面的差异并分析当时对孔子“退修诗书”形象的刻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侧重解读②请简述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4 分)

34.(10 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印度为代表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皮尔教授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印度近代进程中的一条分界线。”宣战一个月内,7 万印度部队即开拔海外,知识分子也在报刊上连篇累牍为宗主国大肆鼓噪。印度人付出如此高昂的“钱税”和“血税”,但对于他们的改革要求和期望,英国人只回答:“战后再说”。世界大战吹散了英国“海上力量”的烟雾,不久印度人就认识到,英国只不过是实力相近的诸强之一。1916 年,“勒克瑙协定”产生,此后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携手合作,他们有时互相支持,有时并肩战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民族解放运动虽然有了新的发展,但因力量所限,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林太《印度通史》材料二国大党从它成立时候起,就具有“两重要素”,他们既和英国资产阶级有矛盾而想领导印度人民争取自治,然而又怕“太快的”进步会“把他们的特权和帝国主义的特权一起毁灭”。甘地是一个“奇特的和平主义者”,他的斗争方式正符合印度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甘地成了印度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大党梦寐以求的理想人物。所以说,正在它的政治家们“苦闷和不安”的时候,“甘地出现了,像一股强有力的气流,使印度资产阶级振作起来”。1924 年,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失败后,甘地被选为国大党主席。

——王纯《试论甘地与国大党的关系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印度近代进程中的一条分界线”,指出除印度之外,第一

次世界大战之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的发展”的表现。(5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的斗争方式如何体现资产阶级的愿望,并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5 分)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期中考试联

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30 题,每题2分,合计60 分)

1.【答案】B

【解析】1879 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1892 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1904 年英法签署协约;意大利倒戈加入协约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故排序为①③②④。

2.【答案】B

【解析】民族情绪高涨不代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故排除A。根据“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德国政府只不过”,依据教材,帝国主义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可得出学者认为一战是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故选B。根据“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德国政府只不过”,可得出学者旨在说明战争是所有大国的责任,所以学者强调的并不是德国因素,排除D,德国也是欧洲大国,学者强调战争是所有欧洲大国的责任,所以德国也应该承担责任,故排除C。

3.【答案】A

【解析】根据画面,两只大章鱼使劲地将大足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版图内伸出去,试图控制更多领土,德国

领土上的章鱼已经将触须深入俄国、法国北部,奥匈帝国境内的章鱼也试图将巴尔干等地纳入囊中,显然,这两只大章鱼分别代表德国和奥匈帝国,它们的行为表明它们贪得无厌地想要霸占更多的领土,画家将

章鱼刻画地较为丑陋,故可以得出该漫画讽刺了同盟国扩张领土的野心,选A。材料看不出德国和奥匈有

优势,比如它们的触脚并没有突破一战中的西线,故排除B。材料看不出德国对奥匈的压榨,反而从代表

德国的这只章鱼的动作上,可以看出德国伙同奥匈帝国试图去“侵略”他国,故排除C。材料看不出俄国

成为重点,因为章鱼足是横跨东西的,并不偏向俄国,故排除D。

4.【答案】D

【解析】依据教材,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打击的是英国的海上运输线,根据材料,英国的贸易额是增长的,可得出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效果并不显著,排除A。不能凭差额就得出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还需要其他信息,故排除B。从贸易额来看,英国的贸易额是增长的,故不能得出沉重打击了国际贸易,排除C。英国贸易额的增长体现出英国利用了世界市场,故选D。

5.【答案】A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索姆河战役是为了牵制德军,支援凡尔登,而①是索姆河,故选①。考生要注意地图中的河流,依据河流来记忆。

6.【答案】B

【解析】东线并不是主要战线,对全局关系不大,而且俄国属于协约国,退出实际上对同盟国是有利的,所以这不能解释这些美洲国家对德宣战的原因,排除A。1917 年4月后,美国参战,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此时对德宣战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国家利益,此外美国也是美洲国家,会对这些国家有影响,故选B。美国开始向协约国出口战略物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不是在1917 年4月以后,故排除C。世界大战的中心在欧洲,故排除D。

7.【答案】C

【解析】一战前夕欧洲各国工人是支持战争的,1917 年后,却是反对战争的,这体现出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

想观念,出现了反战运动,选C。这是罢工,罢工是不想生产,而不是生产力下降,仅凭罢工也不能得出

生产力下降,没有材料支撑,故排除A。1917 年时大战尚未结束,故排除B。根据材料“工人纷纷反对战争”,这表明他们罢工不是由于资本家的剥削加剧,而是不想继续参与战争,另外从材料也不能看出“加剧”,故排除D。

8.【答案】C

【解析】巴黎和会直接将中国山东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故排除A。德国是战败国,日本没有联合德国瓜分中国,故排除B。华盛顿会议的会外,日本将其在山东的一部分权利归还中国,故排除D。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欧、帝国、各民族”,可得出这个帝国民族众多,矛盾尖锐,又位于中欧,而且还要独立出很多国家,所以这应该是奥匈帝国,捷克斯洛伐克是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故选D。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就存在,可参考地图,故排除A 和B。依据教材地图,希腊本来就存在的,故排除C。

10.【答案】B

【解析】国际联盟集体安全原则的含义是:对于违法盟约而从事战争行为者,应视为对所有国联会员国的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要与其断绝关系,可能还要出动军队,这当然会使美国存在卷入欧洲事务的可能性,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承认波兰独立,体现了这一原则,故排除A。根据材料,民族自决涉及的是领土问题,故排除B 和D,因为它们分别只是煤矿开采权和驻军权,不涉及具体领土。德奥是同一个民族,都属于德意志人,依据民族自决原则合并是德意志人的自由,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这一国际条约涉及法、比、英、意、德,还有助于提升德国的地位,保证了德国的安全,这符合《互相保证公约》的特点,故选B。《凡尔赛和约》是削弱德国的,分割德国的,故排除A。《日内瓦议定书》是有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与保障德国安全无关,故排除C。《非战公约》的中心内容是要放弃战争,而材料不能体现这一点,故排除D。

13.【答案】A

【解析】根据“不准臣议君”,可得出他是为了维护君主的权威,宣扬皇权独尊,故选A。废除谥法不等于废除宗法制度,比如秦代的皇位也是嫡长子继承的,故排除B。贵族有无谥法,与其权力关系不大,故排除C。这与合法性关系不大,有谥法不等于合法性就弱,这只是一种对君主的评价,故排除D。

14.【答案】D

【解析】百越在南方,九原郡和陇西郡均在北方,故选D。

15.【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一罪作数种条目,容易造成法律繁杂、重迭,这说明唐太宗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故选C。材料并没有强调礼与法的关系,故排除A。一罪作数种条目是法律繁杂的问题,取消它,不等于减轻刑罚,故排除B。禁止一罪作数种条目不等于重视仁义,这是规范立法,让立法简约,排除D。

16.【答案】A

【解析】依据地图,这是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区域,属于平定三藩之乱的地域范围,而起用汉将,重用绿营是平乱的措施,故选A。

17.【答案】C

【解析】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故选C。漠西蒙古属于噶尔丹的势力,故排除A。吐蕃属于藏族地区,故排除B。依据教材,当时回部已经被噶尔丹征服,故排除D。

18.【答案】D

【解析】依据地图册和教材,为③和④,①和②完全在中国境内,故排除。

19.【答案】B

【解析】和而不同是孔子的中庸思想,故选B。

20.【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认为知识是重要的,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这与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①。根据“人是理性的动物”,可得出人具有强烈的理性,而不是依据感觉办事,故排除②。政治是一种社会活动,“人是政治动物”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人具有社会属性,故选③。

材料不能体现出他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故排除④。

21.【答案】D

【解析】柏拉图逝世后不久,亚里士多德来到了另外一座城市进行科学研究,故排除A。伯利克里改革时期是在公元前5 世纪,而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 世纪,故排除B。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时期,亚里士多德受聘成为其儿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故排除C。

22.【答案】B

【解析】根据时间点和结局,可得出这是马斯顿草原战役,故选B。

23.【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宗教改革的时间点,和材料“1648 年,欧洲各国签订和约,规定新教与天主教徒具有同等权利”的表述,这说明宗教改革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果,而1654 年后,克伦威尔努力建立一个欧洲新教国家的同盟,这体现出他要联合新教国家,防止欧洲天主教势力的反扑,故选A。联合新教国家不等于压迫他们,不等于反对天主教信仰,故排除B。依据教材,工业革命尚未爆发,故排除C。材料看不出他要称霸,更多地说是为了维护天主教国家与新教国家的一种均势,故排除D。

24.【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谈到专制,故排除A。根据材料中的“反对各种地方观念和地区间的歧视,以一个更伟大的名字来称呼整个殖民地”,可得出他要求各个殖民地要团结,不要搞分裂主义和地方主义,这说明他站在美利坚民族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强调共同利益,即民族利益,故选C。此外,根据1775 年,可得出这是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时期,故排除B和D。

25.【答案】D

【解析】根据华盛顿、法军、康华利,可得出这是约克镇大捷,故选D。

26.【答案】C

【解析】这体现了个人的活动及其思想离不开时代,这说明人生活在时代中,符合唯物史观对于人与时代关系的论述,选C。

27.【答案】B

【解释】材料前面指出大陆封锁令对英国经济有所打击,但也引发一系列的战争,最终,法国成为众矢之的,故可以说学者认为大陆封锁经济战的策略是不成功的,选B。材料并没有谴责拿破仑战争侵犯各国主权,故排除A。C 错在“兴起”,因为反法同盟之前就有了,故排除C。材料并没有强调大陆封锁令失效是由于拿破仑扩张,但是指出了大陆封锁令引发拿破仑进一步对外战争,故排除D。

28.【答案】A

【解析】依据教材,第一次护法运动时期,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第二次护法运动时期,他又组织了军政府;后来国民革命时期,他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组织了革命政府。

29.【答案】C

【解析】依据教材,当时是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邀请孙中山北上,故选C。

30.【答案】B

【解析】甘地主张的是不合作,不是全面合作,遵守法律,不等于合作,故排除A。法律就是重要的社会秩序,甘地要求在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前,要遵守法律,这说明非暴力主义并不主张颠覆现存的社会秩序,选B。遵守法律,不等于放弃自治要求,因为可以在法律框架内自治,故排除C。不能根据材料得出这一思想脱离印度实际,故排除D。

二、非选择题。(4 题,每题10 分,合计40 分)

31.(1)焦点:如何处理德国。(如详细答“英国试图遏制法国称霸欧洲大陆,而法国希望瓦解宿敌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也可以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苏俄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欧洲新兴国家诞生的新的民族矛盾。(任意答出3点给3分)

(2)表现:《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扫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五国条约》使美国

在海军军备方面获得与英国平等的地位;《九国公约》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3 分)实质: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2 分,答出帝国主义性质得1分,答出利益分配得1分)

32.(1)措施:尊崇儒学,兼容并包;大办教育,奖励文士;广证图书,整理经籍;设立史馆,建立宰相监修史书的制度。(如考生依据教材回答“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的政策”等,每点也可以给2分,总分不超过6分)

(2)历史作用:推动了儒学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有助于保存和传播古代文化;促进了史学的繁荣;为科举制的完善创造了条件;(以上5 点,任意答出3 点得3 分)文化教育的发达为唐朝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人才,为贞观之治局面的开创奠定了人才基础。(1 分)

33. (1)德治思想:用“礼”来维护社会秩序;拥护以天子为核心的中央王权;为政以德,先德后刑。(4 分,任意答出2 点得2 分)主要原因:周代具有重视德治的传统,而孔

子遵从周礼;孔子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的回应。(2 分)

(2)侧重解读①差异:图1孔子人物形象比例与弟子相同,弟子形态各异,人物生动传神,画面工整精致;图2孔子居中而坐,形象明显比弟子高大很多,画面相对简洁。(2 分,找出一处差异并对应即可得2分)主要原因:创作者的意图不同;采用的创作手法不同;两者对形象的刻画都属于历史想象等。(答“文人画侧重于表达文人个人的意志,较为自由,而印刷本要适应雕刻、印刷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大众传播”,可直接给2 分,如没有展开分析,每点1 分,总分不超过2 分)侧重解读②整理编订古代文化典籍,使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绵绵不绝,树立了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六经”既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以上两点任意答出一点即可)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4 分)

34. (1)分界线:印度人对英国实力的看法发生了变化;从全面支持英国参战到反英情

绪高涨;印度内部不同的政治派别开始合作。(3 分)表现: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

阶级革命;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2 分)

(2)体现:甘地提倡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这一思想既能把群众发动起来,去反对英国的

殖民统治,又把群众的行动限制在非暴力的范围内。(答出甘地的思想1 分,说明这一

思想作用的两重性2 分,合计3 分)说明:甘地宣布同英国政府不合作,在其领导下,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抗英运动,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但随后暴力事件发生,甘地和国大党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2 分,具体说明运动中斗争和妥协的两重性各1分)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2套真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A .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 .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 .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 .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2. 《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A . 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 . 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 . 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 . 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3. 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利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岑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其主旨是() A . 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 . 雅典民主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 C . 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 . 雅典公民有护卫城邦的义务 4. 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A .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B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C .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 .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5. 从社会发展和进步、顺应历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这一标准的一组是() A .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 B . 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 C . 管仲改革和魏文侯变法 D . 商鞅变法与庆历新政 6.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个分水岭,这次变法实现了秦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这一观点最主要的依据是变法措施中的哪一条 A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 .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 .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 .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7.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A . 整顿吏治 B . 实行三长制 C . 汉化政策 D . 颁布均田令 8.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 封建化过程 B . 农业化过程 C . 工业化过程 D . 汉化过程 9. 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保甲法④方田均税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0.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 A . 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B . 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 C . 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D . 士兵定期更换驻地 11.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

(完整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新汶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一、历史试题评价 本次历史考试的试卷的综合难易程度为:中。主观试题的难易程度为:中;客观选择题的难易程度为:较难。 二、考试结果评价: 1.本次期中历史学科的考试,优秀分数线为:80分,及格分数线为:60 分。 2我校.高二历史组的总体成绩平均分是57.3分, 3.个人单科成绩最高的是:成绩是87.5分。 历史 学校人数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 一中49973.02242.08484.56995.5 一中北 55972.46237.38885.86896.5校 新泰中 26872.53443.65784.32895.5学 汶中47957.3 1.878943.42487.5 二中39160.01 4.092157.03385.5 汶城14964.68814.76564.4390 全市234566.92224.86170.57696.5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对于基础及拓展练习的掌握情况,落实不是很到位,每堂课校对后,学生只是抄去了答案,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了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比如说客观题的第 3、10小题在课堂上练习时,学生大部分会做,但是这次却只有少数学生做对。 3、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4、主观题在写答案时,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写得不是很准确,细节问题没注意。

5、基础知识,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只是凭感觉写,并没有真正地去记忆。 6、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 1、下一阶段,将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切实有效地掌握基础及拓展练习上的各知识点,记忆应识记的内容,掌握应理解的知识。 2、期中考后,将进行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主要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重难点再次重点讲解,并进行测试检查,每周一次,以促使学生能及时掌握知识。 3、从期中成绩来看,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史实还是很模糊的,下一阶段将针对高考大纲,整理有针对性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并通过基础训练及拓展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以巩固基础知识并适当拓展。 4、把握好考后到期末考试这段时间学生的状态与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期末考的爆发力。 5、努力做好因材施教,缩小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大大提高优秀率,降低不及格人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差生将采取“死盯”的措施。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12—2013(上)金堂中学高2014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务必用2B 铅笔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超出范围;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 1.要更全面、深入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需要查阅的典籍是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2.为服务于汉代 “大一统”政治局面,右图人物主张 A .天人感应 B .儒学独尊 C .焚书坑儒 D .格物致知 3.“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 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不耻下问 D .当仁不让 4.“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5.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制天命而用之。” C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6.右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7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西汉董仲舒

{高中试卷}20XX-20XX学年湖南省陶铸中学高二历史期中试卷[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20XX-20XX 学年湖南省陶铸中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B 卷) 问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命题人:杨韬 第I 卷 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 、B 、C 、D 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 .孙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 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 的是: A .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8.西欧宗教改革的最大历史作用是 A.教会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 B.宗教自由在西欧逐渐盛行 C.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25×2=5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秦汉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大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10题。 1、关于甲骨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朝占卜的记录 B、具备“六书”构字规律 C、构字规律与今天的汉字基本相同 D、是中国最早的文字 2、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 A、形制雄伟 B、工艺精湛 C、开始出现平雕和浮雕技术 D、有大量青铜铭文 3、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是() A、最早关于哈雷慧星的记录 B、杠杆和浮力原理 C、“《墨经》光学八条”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4、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符合这一历史情况的有() 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则国乱国衰”。韩非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①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②出现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③新兴地主要求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④法家思想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6、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的是()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②太初历③地动仪④麻沸散⑤纸的发明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③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多彩④《两都赋》是乐府名篇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A、两汉国力强盛 B、两汉艺术丰富多彩 C、两汉建筑技术先进 D、两汉对外交流频繁 9、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①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阴阳五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汉武帝泰山封禅 D、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大分裂时期,但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上也取得许多突出成绩。据此回答11-17题。

【2019年整理】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卷(B卷) 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在A、B、C、D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在答卷。 1.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曾经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①筹算法②地动仪③《授时历》④《黄帝内经》⑤《齐民要术》 A.②①③④⑤ B.⑤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⑤③ D.⑤①④③② 5.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④魏晋书法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思想不属于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的是 A.人是无知的,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够完善自己 B.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C.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D、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育才学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4 页,第Ⅱ卷 5 至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48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 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上交答题卡。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虽然只是一种松散的臣属关系,但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形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盛行 C.专制王权出现D.中央集权建立 2.周幽王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宠妃褒姒为王后,立伯服(注:褒姒所生)为太子。公元前 771 年,申氏的父亲申侯联合缯国、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拥宜臼为王。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残酷而激烈B.周王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王位世袭制面临崩溃D.宗法观念仍居社会思想主流 3.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B.男权至上的社会观念 C.脱胎父权的文官制度D.自下而上的权力体制 4.史载,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 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上述记载表明当时A.齐桓公成就霸业B.传统秩序遭受冲击 C.周王室众叛亲离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它选出来。每小题2分,共50分。) 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最根本的保证是() A、无产阶级集中程度 和组织程度高 B、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强 C、无产阶级身受双重压迫 D、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 2、标志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时期开始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爆发 3、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 A、沙皇专 制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4、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对银行、铁路、大工业采取的措施是() A、 全部没收归国家统一经营B、收归国家,由资本家经营 C、允许资本家继续自主经营D、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合作经营 5、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州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是在() A、1935年 B、1936年C、1937年 D、1938年 6、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的事件是()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C、1922年苏联的成立 D、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 7、在华盛顿会议上居主导地 位的国家是() A英、法 B英、美、法 C美、日 D美 8、一战后,使中国又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洛桑条约》 C、《四国条约》 D、《九国公约》 9、巴黎和会上要求把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的利益合法化的国家 是()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意大利 10、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 A、抑制通货膨胀,实行财政改革 B、缓和阶级矛盾,实行社会福利措施 C、政府对国民经济全面加强干预 D、采取报复措施,大幅度提高关税 11、共产国际“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 战线的领导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 C、库恩?贝拉 D、季米特洛夫 12、在西班牙、埃塞俄比亚反法西斯斗争失败的原因中,具有 共性的是() A、英法纵容侵略B、武器落后C、内奸破坏D、没有国际援助 13、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实行“不干涉政策”,主 要是因为() A、德意侵略西班牙没有直接损害英法的利益 B、保 住既得利益,避免引火烧身,并尽可能把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 C、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 1、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哪一思想理念有重要关联( ) A、主政者,当以民为念,以德为本 B、崇尚自然,清净无为 C、提倡改革,追求法治和君主专权 D、相互关爱,反对不义之战 2、一位先秦的思想家认为: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维护封建秩序,是一位尊规守道的好君主。晋文公虽然协助周天子平定叛乱,却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大逆不道的人。这位思想家属于(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3、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孔子兴办太学,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孔子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较大 C、孔子倡导“兼爱”“非攻” D、辛亥革命后封建思想依然占统治地位 4、韩非子用《守株待兔》的寓言阐释法家主张( )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C、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D、严刑峻法,加强统治 5、“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 主义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经历两次 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使“儒家变 为儒教”的两次改造指的是(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B、荀子提倡“仁义”和“王道”;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C、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6、“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 7、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某时期儒家学说的有这样一段描述:“……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最早造成上述影响的是( ) A、董仲舒 B、朱熹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济宁二中2011级第七学段模块考试 历史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客观题的答案和主观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卷的对应地方,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不得分,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3、答题前请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有关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不能答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总共3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正确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诸侯 2.“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3.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4.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它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这一机构应该是() A、内阁 B、中书省 C、六部 D、军机处 5.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 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 C、地方权力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 D、中央对边疆治理渐趋严密 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7.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洋人的朝廷”是以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为标志()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8.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9学年(上)高二期中试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 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 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 3.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他论及的制度 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 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 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4.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5.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表1

人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皖江高中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在《大略》中提到“大略: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据此可知荀子主张 A.以礼为本 B.隆礼重法C.依法治国D.君主集权 2.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D.“吾以是明仁义而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某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该描述所对应的思想应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B.法家的严刑竣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5.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6.窦太后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为由,阻挠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等人,这说明窦太后崇信 A.仁者爱人 B.兼爱、非攻 C.王道之纲 D.无为而治 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8.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9.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本卷共29小题,满分100分。答题需认真读题,审慎思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孔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2.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4.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5.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B.马克思的论述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蔡侯纸的说法 6.《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C.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吉安县二中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和谐中国”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旋律。下列孔子的名言,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 人际关系具有启迪作用的是 A.“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兼爱”、“非攻” C.“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D.“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该思想是 A.“经世致用” B.君民共主思想 C.自由平等 D.重农抑商 3、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电力的火花”将取代“蒸汽大王”而统 治世界。促使这一“取代”实现的理论突破是 A.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B.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C.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D.爱迪生发明电灯 4、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时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时就很厌恶孟子,亲 自对《孟子》一书进行删减。下列语句中最有可能被朱元璋删减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④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对他这种气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6、某校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论文。下列选题不正确的是 A.荒唐的嫁接——“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B.以发展实业为首务——康梁的维新思想 C.辛亥革命后的逆流——尊孔复古 D.有请“德赛”两先生——新文化运动 7、某班几个同学正在用文学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 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8、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 出现的是 9、“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在举 动上多么文雅!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段话表明作者 A.赞扬了人的自然属性 B.讴歌了人的理性世界 C.肯定了人的尊贵 D.描写了人的潜在力量 10、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 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说 11、《大国崛起·激情岁月》解说词:“伏尔泰和所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如同冲 破重重黑暗的亮光,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科学和理性之门。” 那么,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 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 B.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C.打倒等级制度,倡导君主立宪 D.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12、在高二某班的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你认 为其中正确的是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②18世纪中叶,启 蒙运动进入了高潮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欧洲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2.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通过搜集史料证明:在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卢修斯把自由和财产赐予英国教会,当卢修斯写信给阿莱赛利乌斯教皇请他到英格兰传授罗马法时,教皇回信说卢修斯不需要罗马法,因为他已经有了不列颠法律。亨利八世此举的目的是 A.否定教会权威 B.证明君权神授C.没收教会财产 D.建立民族国家 3.1977至1979年,中央高层频繁出访,除传统友好国家外,有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如副总理谷牧访欧,法德等国表示愿同中国发展关系;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重视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B.注重发展与欧洲国家友好关系 C.营造经济建设良好外部环境D.努力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4.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宋与西夏“置榷场于保安军及高平砦”,进行互市。嘉祐二年(1057年),元昊的儿子谅柞扰边,宋朝警告说:“要以违约则罢和市。”后来因其待宋不恭敬,宋朝停止榷场互市。这表明宋朝 A.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软弱性B.对外贸易政策的灵活多变 C.利用经济手段处理民族关系D.政治统一促进了边境贸易 5.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 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 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 说明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 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6.下表是台湾学者林满红所著的《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一书中有关近代中国赋税的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高二历史期中考试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遗漏的地方。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一份试卷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以供大家去学习。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朱熹提出的思想主张有:( ) A.克己复礼 B.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 C.无为而治 D.存天理,灭人欲 2.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观点,并提出致良知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孟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3.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4.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的思想家是( )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 5.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最有可能是( ) A.亨利八世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拿破仑 6.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A.促进了欧洲文化发展 B.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D.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 7.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离骚》 B.《诗经》 C.《聊斋志异》 D.《儒林外史》 8.下列属于汉赋的代表人物的有( ) ①司马相如②张衡③王勃④苏轼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9.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并赢得诗仙的美誉。根据描述,你觉得这位诗人应该是( )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2010学年第学期南模中学高二年级 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卷 第一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1.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 B、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产 C、聚集了许多学者和人才 D、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2.1500年前后,欧洲航海家探索出了通往亚洲和美洲的新航路。新航路开辟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有 A、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B、欧洲普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进入了工业文明 D、各族各地的文明逐步联系起来,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3.从15世纪晚期到16世纪中期,西班牙、葡萄牙进行了几十年的开辟新航路历程。其客观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两国的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渴望从东方获取财富 B、《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广泛流传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D、地圆学说的流行和罗盘针的应用4.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 D、《权利法案》的通过 5.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 A、圈地运动结束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工业革命完成 D、“日不落”帝国形成 6.“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止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7.1693年的一天,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指的是: A.彼得一世 B尼古拉一世 C尼古拉二世 D亚历山大二世 8.“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者,皆为非法”,这段引文出自的文件是: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 9.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可是现在他们却处处戴着镣铐。”下列最早体现这一思想的文献是 A 《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在: A 总统 B 国会 C 最高法院 D 外交部 11.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 D、德意志第三帝国 12. 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的是: A 工场手工业发达 B 自然科学的发展 C 贩卖黑奴 D 建立广大的殖民地13.“伏尔泰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所以伏尔泰也可能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这一推理最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