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PT实用技巧】PPT怎么绘制书本立体图

【PPT实用技巧】PPT怎么绘制书本立体图

【PPT实用技巧】PPT怎么绘制书本立体图
【PPT实用技巧】PPT怎么绘制书本立体图

PPT怎么绘制书本立体图

ppt怎么绘制一本立体的书本?ppt中想要绘制一个立体的书本图形,

该怎么绘制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ppt绘制立体效果的教程,很简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1、新建一个宽屏16:9的空白文档,如图所示

2、选择形状,多边形,然后按住鼠标左键绘制如图的形状

3、然后输入文字,填充颜色为红色,然后双击文字文本框,选择三维旋转,然后对X轴和Y轴还有Z轴进行设置,如图所示,设置好发现文字有了一定的立体感,如图

4、然后输入一个线,用直线形状,然后鼠标左键绘制好就行,然后填

充颜色为白色,也将它进行三维旋转设置之后,然后调整到合适位置,填充颜色为蓝色。

5、然后打开一张图片,将图片设置三维旋转效果,如图所示

6、将其图片缩小放到合适位置,然后进行组合

7、然后按下crl键进行复制多本书,如图所示

8、然后将它的背景色设置为渐变的金黄色,然后绘制直线,对直线填充相关颜色,然后放置到合适位置即可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 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 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辨认。 3. 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 做一做。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的物体,初步感悟相应几何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搭一搭活动,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类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辨别不同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演示文稿PPT 学具:学生自己收集的四类立体图形 学前准备:1、将学生收集的物体筛选,把规范的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各提供1个。 2、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排好桌椅,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过渡:小朋友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今天要来我们班做客,初次见面,它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百宝箱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拿边说。 2、预设:餐巾纸、橡皮、药盒、魔方、骰子、乒乓球、子弹。。。。。。。。。 活动一:分一分 3、点评: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4、要求:请小组的同学合作,一起把它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又快,又安静,听明白了吗?开始。(PPT屏幕,1、又快2、又安静) 5、点评:这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安静,老师给这个小组奖励一朵花。 6、反馈(1)请看大屏幕,刚才老师把XX小组分的拍了照片,我请这一组的XX 来介绍一下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把这些物体放在了一起? 预设:他们都是长方形。 点评:你的意思是,在这几个物体中都能找到长方形的面。但是它们不叫长方形,而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预设:长方体 (3)点评:你知道的真多,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 7、点评:刚才小朋友拿的真准确,喜洋洋把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位新朋友都画了

1认识立体图形

一、设疑激情 二、 操作感知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机器人) 2)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 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 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 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 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A:分―――提示概念 1)引导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 分的? 3)揭示概念 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 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体、球 1、说学具: 学生以组为 单位说出礼物名 称 引导汇报:其他小 朋友仔细听,看看 你们有不同的 吗? 组内轮流说学具 按教师提的要求, 学生分组活动, 共同试试看。 指名汇报 激趣引入 让学生通过 观察,初步 感受到形状 是物体的众 多属性之 一,日常生 活中不同的 物体有的形 状相同,有 的形状不 同,形状相 同的物体可 以看成一 类。 使学生初步 感知各种立 体图形的一 般形状特 征。在此基 础上,指明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 ②汇报: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②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请小朋友仔细看 一看,摸一摸你们 手中的长方体,把 你看到的、摸到的 长方体先和组里 的小朋友说一说。 拿出来看一看,摸 一摸,再给同组 的小朋友说说心 中的感受。 学生仿照长方体 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 6个面,棱,顶点, 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 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 滚动 说一说 这种一般模 型叫什么图 形。 通过让学生 互相说一说 操作的感 受,培养初 步的交流能 力。 使学生 通过触摸体 会各种图形 的特征,加 深对所学图 形的认识。 通过想像说 一说平时生 活中有哪些 物体的形状 是以上这几 类,使学生 慢慢学会发 散地思考问 题。 要给学生提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立体图形的认识》第34页内容。 【设计理念】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通过观察、课件演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有所了解、获得体验,直观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感知它们的一些简单特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力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去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懂得辨认区别它们,为以后的几何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

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教材直接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图,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进行直观的辨认和区别。通过这节课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清晰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抛开实物的其他属性,抽象出一般的模型,为以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儿童刚进入一年级,是第一次认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但由于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他们在入学前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物体形状和图形的感性经验。通过这节课学习,丰富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和图形的感性认识,体验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为二年级学习平面图形打下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活动中探究新知、学会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语言表达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渗透分类思想。 情感目标: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具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模型(如各种各样的包装盒、魔方、汽水罐、小球等),橡皮泥。 教师:课本中的图片、实物,课件,托盘。 整理学生收集到的物品,用6个箱子装起来。每个箱子都有若干形状是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物品,把不属于这四种形状的抽出来。

立体图形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学预案

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二、展示成果,提升要点。1.小组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2.成果展示。 (1)展示预习成果。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质疑 (1)在预习的时候你还有什么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吗? 如果提问有质量可以适当加分。 (2)你觉得在预习时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三、组织练习,内化提升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出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 2.做“练习与实践”第2、3题。 第2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 第3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转一转,从而根据长方体的长和宽推想相应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应的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可提醒学生根据这个长方体正面【板块一】 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立体图形的认识。(揭示课题) 【板块二】 1、昨天我们已经对“整理与练习”中的问题,预先整理了,下面我们一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预习收获。 2、教师了解学情,参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后整理成表或出示学生整理后的表格。 长方体特征正方体特征 顶点8个顶点8个顶点 线12条棱,相对的4 条棱长度相等。 12条棱,12 条棱长度都 相等。 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 (可能有两个面是 正方形),相对的两 个面完全相同。 6个面是完 全相同的正 方形。 3、指导修正 答疑解难: 提问: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还未得到解决? 【板块三】 作业1。 (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

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认识立体图形(终稿)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终稿)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 页。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只要求学生能直观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正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对于每种图形的特征,不需要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因为这对于一年级 学生来说是极其困难的,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教师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教学 活动。通过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在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过程中, 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通 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主要特点是以“玩”为主线,将各个教学目标贯穿其中,使学生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中学习和体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设计意图: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

【强烈推荐】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因此他们对形状有感知方面的经验,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几何的空间观念。 3、情感与态度: 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得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1、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学策略与学习方法: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指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此笔者便创设了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搭一搭等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认识事物并经历建构知识的过程。 以学生主动观察、感受图形特征及小组、全班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活动中建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的实际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及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形状的物体。 学具准备:8篮子学生准备的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实物引入,感性认知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课件出示智慧爷爷) 师:今天智慧爷爷要带大家一起畅游数学王国,感兴趣吗?它还给每个小组带来了一篮子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起来看一下,你认识这些东西吗?把你认识的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B、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地说说你们小组的礼物(边说边举起实物)?其它小朋友仔细听! 二、操作感知,揭示概念 1、分一分,揭示概念 a、师:首先,智慧爷爷想考验我们,敢接受挑战吗? 智慧爷爷:“小朋友你能把形状相同的放一块吗?(课件显示动态的智慧爷爷) 学生活动……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图形说课稿 说课人:小静 一、理解教材 《认识图形》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 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37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过程: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具准备: 1.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具:课件、几个实物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是谁呢?喜欢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图形吧。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鞋盒、奶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骰子;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筷子;一堆是球、弹子。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滚一滚、推一推。请同桌的小朋友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 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它们的名称。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五、巩固训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

立体图形的认识(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图形的画面。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图形的认识”。 (出示课题:图形的认识) 看!这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机器猫) 今天,机器猫想请同学们到图形乐园去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图形乐园里的景色可真美,机器猫最喜欢玩积木了,你们喜欢玩吗? 【本节课以“玩积木”引入,选取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内容。这一情境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后边的各种体验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展开活动,提出问题 1.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堆这样的积木,现在,你们就一块玩一玩吧!(分小组活动) 2.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玩到这里。为了便于下一次玩的时候挑选起来方便,我有个建议,能不能把手中的积木先分类,再整齐地摆放回去呢? 3.师:请各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把这些积木按什么分?分几组? 4.小组汇报。 (请学生将积木分组的情况一一展示。有的按颜色分组,有的按大小分组,还有的按形状分组……) 师:这节课我们就按他们分的这种情况(出示按形状分的组)来研究。 【一上课,让学生自己玩。这是随意的玩,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的玩,这时,学生眼中的积木仍旧是玩具。收积木时,教师建议学生把积木分类摆放整齐,这时学生开始关注积木的形状。】 三、引导体验,合作探究 (一)球的认识 1.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很多同学都喜欢球。请每人拿一个球,放在桌子上。2.问一个学生:你拿的是什么球?(小皮球)再问其他学生:你呢?其他同学呢? 3.师:虽然他们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细观察,你们发现它们的形状怎样? 师:(出示图)我们把这样的形状,统称为“球”。 4.师:除了刚才你们手里拿的这些形状是球,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球? 5.师:老师刚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总是用手扶着球,这是为什么? 6.师:为什么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让学生认识立体图形,是缘于学 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多数是立体的,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生活经验作保障。在教材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教学,这样使教学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在后续的学习中,还要从立体图形上剥离出平面图形。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为后续研究图形问题奠定基础。 教材的主题图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既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也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物品归为4类,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4种图形的模型图,并给出模型图的名称,在每一个表格中,由实物图到模型图,最后给出名称,这一系列呈现,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依据,同时也是认知抽象的过程,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表象。 在练习中设计了找身边的物品,谁与教材的形状相同,目的是让学生将生活中 的物体(生活原型)抽成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由生活的现象成数学化的过程。 生活中立体图形并非严格意义的数学模型,在教学中,教师要去其非本质性的 属性,取其本质的要素,将生活中具有共性的要素概括出来,形成学生数学化的认识。 《搭一搭》教材分析 在例题3之前,教材介绍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知识,在学生初步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基本特征之后,教材设计了例3。例3是以学生 的活动为主线,在具体要求“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木都要用上)”下,使学生了

解活动过程。学生的活动过程教材这样引导的“知道了什么”“怎样搭呢”“看谁搭得高”。 “知道了什么”,是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清楚要做的是什么事。“用上所有的积木”和“又稳又高”是活动的要求和目的。 “怎样搭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要思考的问题。搭得稳是前提,只有稳才能保证搭的高。怎么才能实现“稳”呢?就要依据积木的形体特征,利用物体的特征“不能滚动”和“相对稳定”。怎样实现高的要求呢?问题集中在长方体上,长方体怎样摆放会高一点,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看谁搭得高”,是对活动之后的评价。它不仅仅是对“小小建筑物的”的评价,也是对活动过程的回顾和完成任务进一步的思考。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对立体图形再认识的过程,更是利用立体图形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完成任务不断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化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以突出了波利亚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从而梳理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活动的基本经验。 《搭一搭》重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突破建议: 用好教材引导,充分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教材的问题引导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但教学时不能机械照搬,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了什么”不光要关注问题“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积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 师:你们按照机器人的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学生汇报) 师:我们可以把这些物品分为四类,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二、操作感知 师:老师要请今天来的第一位新朋友出场。(出示长方体) 请你在学具盒中拿出跟老师手中一样的立体图形。 先观察一下手中的立体图形,请你跟我摸一摸。 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长长方方的,有6个面,8个顶点) 它的名字叫长方体,请把长方体放进学具盒。 师:(拿出正方体)有请今天第二位新朋友,请问这两个立体图形一样么?哪里不一样?

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一个正方体。 观察一下,正方体每一个面都一样大,(跟长方体一样有6个面,8个顶点)。请问我们的学具盒中有几个正方体? 把两个正方体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 生:长方体。 师:现在把正方体放回学具盒中。老师请出第三位朋友——圆柱。 想一想为什么它叫做圆柱? 生:上下两面是圆的。 生2:像柱子。 师:没错。圆柱上下两面是平平的,圆圆的。我们摸一摸它的侧面。(曲面)我们来认识最后一个立体图形。 你们看看它像什么? 生:乒乓球。 生2:篮球。 生3:足球。 师:所以,这个图形就叫做——球。 三、活动 1. 移一移 把物品移到相应的图形下面。 2. 填一填 (1)从左起,第()个是球,第()个和第()是正方体。(2)球的左边第一个是(),球的右边第一个是()。 3.数一数 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4.玩游戏 (1)盲人摸物 (2)速度比赛 5.猜一猜 (1)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 发表时间:2017-09-15T10:36:42.11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3月作者:蒋小涵郑斐颜[导读] 《认识立体图形》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二、图形与几何的(一)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有关。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小学教师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曙光农场小学教师 课标要求及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二、图形与几何的(一)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有 关。 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能,学习水平为掌握,其 他重要信息是通过实物和模型。 教材分析: 《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对立体图形认识的深入学习。教材主要是 通过从身边的图形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通过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本课教材内容主要涉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立体图形进行教学,为今后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优势:学生在入学前对于图形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于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孩子有所了解和接 触。 劣势:学生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只有初步的感知,没有更好的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而对立体图形的系统学习 又是首次接触,这节课又是一个过渡,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挑战,这方面孩子还是比较薄弱。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教材分析中指出:“让学生从身边的图形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 手,通过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简单图形,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但从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只有初步的感知,没有更好的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对物体进行准确的区分,建立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能初步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 特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分一分、摸一摸、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预设时间3分钟)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礼物一起来做搭积木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箱里的东西倒出来 看一看,并说说有哪些“礼物”。 (当学生说出“礼物”的名称时,教师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预设时间9分钟) 1、动手分一分。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直观揭示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 称。 【点评:通过动手分一分和同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了物体的外形特征,直 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预设时间11分钟) 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请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1)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 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2)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出图形名称,让学生边想边用手指比画各种图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