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和启示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和启示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和启示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和启示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以及给国内评级业的启示数据研发中心:郑玲军指导老师:吴新跃李力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评级机构成了众矢之的。外界对于国外三家NRSRO(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的批评和质疑就从没有停止过。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国内相关部门从这次次贷危机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这是本文要想要说明的问题。

一、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职责

次贷危机的核心是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务抵押债券(CDOs),包括房地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及投资机构在内的市场参与者都围绕着这一产品进行相关活动。如图1所示,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是:住房者或是借款人从房地产金融机构借钱,房地产金融机构将贷款转给特殊目的公司(SPV,由投资银行组建),投资银行把贷款打包并证券化,在这些债券经过评级机构评级后,将其中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债券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投资机构,信用级别比较低的出售给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也有一些个人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评级机构起到了“分离器”及“守门人”的作用。一方面,评级机构将CDOs按照信用等级差分成了高级(Senior)、中级(Mezzanine)、低级/次顺位(Junior/ Subordinated)及股本(Equity Tranche)四系列(其中前三个系列公开发行,股本系列不公开发行,该系列多为发行者自行购买)。另一方面,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守门人”必须保证这些在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具备一定信用级别。

图1 美国次贷危机传导链条

二、评级机构的尴尬处境

次贷危机涉及多方利益,而信用评级机构只是这一复杂的传导链条中的一环。但是信用评级机构在这个链条中的“金融市场守门人”的特殊位置及其面临的一些问题把它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1.信息缺乏

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活动要基于大量资料,这就需要评级机构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渠道收集这些资料。然而,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独立评估人往往不能从债券发行商(这里指的是投资银行)那里得到足够的信息。事实上,债券发行商有意隐瞒一些会影响评级结果的不利信息,使得评级机构无法准确得出评级结果。比如,债券发行商从不披露突发性事件,而这些正是影响发行商资金流动性的一个负面因素。

尽管这些评级机构一再强调他们所获得的信息不充分,但问题是:评级机构需要这些未披露的信息吗?尽职调查作为评级机构深入审核被评债券风险的重要渠道,是由评级分析师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我们相信这些评级机构确实是去做了尽职调查,只是努力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2.互动与共谋

证券化产品的评级过程中,评级分析师要与发债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交流,而发债人也要根据产品组合进行调整,以使证券化产品达到一定的信用级别,从而能够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正是这个互动交流过程也往往被批评家们当成是评级机构与发债人之间的共谋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互动交流过程是监管委员会对评级机构的一项要求,鉴于早些年企业和金融机构抱怨评级过程不透明,欧盟监管委员会规定评级机构必须向债券发行人解释评级的标准以及听取债券发行人的意见。

3. 费用支付形式遭猜疑

评级机构理论上是代表投资者的利益,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评级费用是由发行商支付的。于是潜在的冲突随之产生,因而外界看来评级机构受利益驱使而给出较高信用级别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这种潜在的利益冲突

阻碍了评级机构作出准确诚实的评判。有些评级机构承认,如果他们不根据客户的要求作出评级,他们将失去这笔生意。也有一些评级机构也否认这种利益冲突,在他们来说,从单个发行商那里收取的费用在评级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单个发行商不可能对评级机构产生任何影响。在1970年之前,NRSROs创立之初,评级机构是向投资者收取费用的,而不是发行人。相比之下,现在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人所支付的评级费用。①

然而正是这种支付模式也使得投资者收益,因为这使得广大投资者可以免费地获得我们的评级——这种信息能够帮助他们作出投资决策。如今,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可以免费获得评级机构每年公开发布的成千上万的评级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甚至批评。如果直接向评级使用者收费,评级机构不会公开其评级结果,相比之下,现存的费用支付模式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级标准和评级意见的透明度。

4. 过于强调评级结果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鉴于监管的需要,设立“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RSRO”),授予了几个国内比较大的评级机构特殊的权利,并在之后的数十年中,以各种法律法规的形式不断地巩固了这些评级机构市场垄断地位,即使这些评级机构表现糟糕或是丧失信誉,这些立法仍然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如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的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和信息披露未达到一系列严格标准的,根据标准法的要求,银行将采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来确定各项资产的信用风险权利。几家评级机构凭着SEC的通行证,成了金融市场名副其实的“看门人”。

此外,投资者的盲目性也使得评级结果被过分地看重。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加之,证券化产品过于复杂,很多机构投资者对证券化产品的定价缺乏深入了解,而评级机构在他们看来是能够得到足够多的内幕资料。在投资者无能为力的时候,评级结果也就成了投资者唯一的依靠。

①Frank Partnoy: How and Why Credit Rating Agency Are Not Like Other Gatekeeper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006.

三、评级机构的失职之处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参与了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也有其失职之处。

1.评级不透明

信用评级机构掌握着企业信用级别的升降,也掌握着企业不为人知的一些重要信息,更有权利为一些债券产品的信用级别进行辩护。然而,正是因为人人都认为评级机构掌握着一些外界无法得到的信息,评级机构如何进行信用级别的调整也就无从得知。这种原因不明的降级行为会给发债人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此外,投资者的投机行为,也给发债人雪上加霜。在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不能及时地调整信用级别,也从不公布调级的理由,使得人们认为评级机构有不可告人的预谋。

2.逃避责任

谁为评级结果负责?信用评级机构声称他们的评级结果只是一种观点,可以免受民事及刑事法律责任的追究。特别是一些证券法规豁免了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一些地方法院已经接受了评级机构关于评级观点受法律保护的言论。因此,对于评级机构来说,即使评级结果出错,他们最多也只是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名誉的损失,而不用负法律责任。

3.结构融资评级过于相信模型

由于结构融资产品本身比较复杂,做完美的评级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危机的严重低估,起因于他们的结构融资产品评级方法的缺陷。(1)假设缺陷

评级机构对历史数据做了有限的设定,此举增加了评级方法中模型的风险。特别是,美国次级贷款表现的历史数据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了一个房价持续上升的良性经济环境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数据或情景,最终导致了评级差错。(2)变量选择缺陷

金融理论模型往往远离分析模型的外生变量,例如油价上涨等影响经济波动的不可控因素,一般在理论分析中是很难做到精确无误的,甚至可能不会被考虑。(3)模型应用的假设条件较多,与现实情况存有一定的差距

KMV公司基于Merton模型的原理,构建了期望违约频率模型。该模型使用股票市场信息,基于公司权益持有者对公司的资产拥有一个买入期权,执行价格等于公司的账面负债的经济原理,提出了违约距离的概念。这应该是与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思路最为接近的模型。KMV公司的EDF模型,仍需要将模型计算的违约距离与穆迪公司的历史违约率统计量结合才能形成比较接近现实的违约概率预测,而且由于模型应用的假设条件较多,与现实情况存有一定的差距,且输入参数选用了资本市场的权益价格信息,如若此市场信息存在明显的非理性因素,模型结论的准确性也是值得讨论的。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形成的时间不长,市场还不太成熟,规范市场的政策出台较为频繁,人为操纵及企业违规等不规范行为出现的频率较高,市场价格变动缺乏理性行为的规律,基于这样的信息环境预测违约风险,其解释性及可信度则需要仔细斟酌。

(4)评级程序在编制过程中出错也使得评级方法大打折扣

2007年9月,穆迪公司曾曝出了一起评级事故。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由于电脑程序的一个缺陷,穆迪错误地向一类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复杂证券产品授予了AAA的最高评级。当局怀疑穆迪此举有欺诈之嫌,穆迪的股价也连续暴跌。据称,穆迪一些高层职员在2007年初得知,在上年接受评级的一些证券产品得到了最高的AAA评级,但在修正了计算机编码错误后,这些证券的评级应该至多调降四档。

4.辅助业务直接介入结构融资产品定价

辅助业务主要是指评级机构提供的风险管理咨询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包括:公司的信用评分模型,内部评级系统(如标准普尔的LEVELS、穆迪的Metrics 等等),以及违约率、损失率、违约相关度经验数据库等。在发行人看来,他们是迫于压力去购买这些辅助业务。因为他们担心,如果不购买评级机构的咨询服务会对他们的级别造成负面影响。相反地,发行人也认为,如果他们购买这些咨询服务,他们的信用级别会有所上升。

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房贷公司都会购买评级公司的软件,他们会直接使用这些软件来进行债券的打包、处理,从而使得经过这些模型处理过的证券能够更好

如果标准普尔对房贷公司的自我评级不满意,房地吻合各自评级机构的标准。②

②苏明:“百年荣耀蒙羞:评级机构身陷次级房贷危机”,《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9月。

贷公司就会不断和评级机构进行沟通、解释,不断微调债券内部不同等级的分量,或者是拿着穆迪模型算出来的更好的评级来和标准普尔进行争辩,以达到最后比较满意的评级。事实上,这些评级机构通过评级软件自始至终都参与了对次级房贷的处理和定价。这种情形下必然会引发利益冲突。

5.与被评企业关系密切

不管是否出于业务的考虑,评级机构与被评企业确实存在着密切的管理层关系。在一系列公司丑闻后,许多公司都想方设法避免这个问题,但在评级行业似乎不需要避讳。比如,穆迪董事会成员经常在其所评级的公司担任要职。前穆迪董事会主席Clifford L. Alexander Jr.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在美国第二大长

途电话和数据服务公司——世界通讯(WorldCom)任职达19年之久。③四、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启示在其任职期

间的2001年,世界通讯的债券已经在非投资级的信用利差下交易,但是仍然能够得到相当好的评级结果。这种直接的利害关系不得不让人怀疑这些涉嫌的评级机构的独立性。

次贷危机的发生主要源于证券化产品。我国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尚在起步阶段,任重道远,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证券化产品必将成为金融产品的主流。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之一,在这次次贷危机中饱受批评。截至目前, 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甚微,但这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评级企业扩展证券化产品评级业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对从业机构的启示

1.增加评级活动的透明度

为了保持评级过程的透明,评级企业有必要公开评级的统计计量方法,历史调级和违约状况。特别是对于债券评级,评级机构的基本义务应包括:(1)披露担保前评级和担保后评级结果,并附以评级报告,报告必须描述被评级公司债券的风险源头和程度;(2)披露对发债公司的动态跟踪评估,至少每年公布一次该只债③Alec Klein,Moody's Board Members Have Ties to Client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2, 2004, Page A09.

券的评级报告,在发债公司出现异常情况时也应及时调整该债券的信用评级。

2.加强尽职调查

评级分析师在搜集信息时,不应该仅仅依赖被评相关企业管理层的说辞,也要进行深入的调查,包括审查各种公共备案,探究未披露的信息,审查发债代理声明等。对于被评级人提供的资料,评级分析师应依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数据库资料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鉴别。同时,不能盲目相信特殊目的机构和其它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要做到真正的“尽职调查”,这就对评级分析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改进评级方法

鉴于评级方法的种种缺陷,评级企业也应该建立内部的审核制度,对评级方法进行必要的审查,并及时地进行假设的调整和方法的改进。从次级抵押贷款领域出现的困境中吸取教训,采取措施以保证评级及假设在分析上合理可靠。更重要的是,评级企业应该成立自己的评级方法开发团队。这不仅是为了解决现有评级方法的缺陷问题,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只有准确先进的评级技术,才能在市场上博得名誉,在市场上获取一席之地。

4.独立辅助业务或建立“防火墙”

目前国内的几家大的评级企业都有如投融资服务、银行管理咨询业务和信用风险管理咨询的辅助业务。尽管这些辅助业务在评级企业的总体收入中占很小的一部分,评级企业仍然很有必要将这些辅助业务与评级主业区分开来。为了避免外界的猜疑,评级部和其它辅助业务部门应该相对独立,拥有各自的分析师,从而避免与被评企业的共谋行为,这样才能实现评级的独立公正。

5.制订更加严格的内部业务规范

信用评级行业标准是一般性的评级标准,是基本标准。评级机构如果达不到行业标准,在市场中生存的余地就会很小。但是,评级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或进一步发展,则必须在此基础上制订并执行更加严格的内部业务规范。评级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代表了评级机构的服务质量。评级机构的生存、发展取决于评级机构的服务质量。因此,评级机构必须坚持严格的信用评级流程,才能保证评级的基本质量,如实地考察制度、报告审核制度、评审委员会制度等;评级人员的素质、经验和责任心是决定评级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没有合格或高

素质的评级人才,评级质量也难以保障,评级机构必须及时培训和储备必要的人才。

(二)对于政府监管的启示

1.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目前评级机构仍然没有具体的归口管理部门,对评级机构的管理,目前主要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分别由不同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对从事这类业务对象评级的资格进行管理,如人民银行、国家计委对企业债券评级、证监会对证券类业务评级的资格进行管理等,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相关的管理措施及制度不够健全,管理的力度仍偏弱。评级行业也没有自己的行业协会,以通过协会的组织力量加强评级机构经营活动的规范和自律,加强评级机构间的交流交往及对外交流。然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国内金融机构的国际化,评级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作用不断突显,对评级企业的统一监管也变得迫切。

2.增加评级行业竞争性

次贷危机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评级行业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垄断,使不同利益背景的评级机构难以互相监察和制衡。我国评级行业发展较晚,业内仅有几家比较大的评级企业,尚未形成行业垄断的态势。为了避免像国外三大评级机构只手遮天的局面,应引入评级企业动态管理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通过这种类似升降级的制度安排,监管部门得以保证评级企业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3.监管评级费用支付

评级费用作为发行债券的相关费用由发债公司向评级机构支付。在债券存续期间,无论是否更换评级机构,发债公司均应向投资者选择的评级机构支付费用,如发生不支付现象则由相关媒体进行披露。由于评级费用不再成为选择评级机构的一个影响因素,为了防止评级机构恶意抬高评级费用,需由有关管理部门对评级费用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评级费用是发行债券的成本,有关管理部门可根据市场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作为调控发债主体发债的市场化手段之一。这样,评级企业就不用面临评级费用引起的利益冲突。

(三)对参与信用风险市场的投资者的启示

对于投资者来说,无论评级结果多么准确,只能作为投资的参考,评级不应取代适当的风险分析和管理。所有投资者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信用评级结果并不能等同于市场的风险度,信用评级不是对买入、卖出或持有某只证券的推荐意见,评级只是为投资者评估风险和区分信用质量高下提供一个工具。评级机构通过严谨的数量模型努力模拟现实,然而由于结构融资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单纯用模型得出的结论必然存在着偏差。此外,信用等级也区别于信用产品的违约率,信用等级高的不代表一定不会违约,只是违约的概率比较低而已,违约是必然的。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应对受评债券保留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一味地依赖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海玲、方利平,“标普执行董事总经理:信用评级≠投资建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765912.html,,2008-1-28。

[2] 李德、王建华,“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作用和发展前景”,《广西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

[3] 李力、曾凤章,“关于信用评级模型问题的思考”,《商业时代》,2007年19期。

[4] 刘凡、蔡国喜,“独立、公正、客观--公司债信用评级亟待创新”,《上海证券报》,2004年9月8日。

[5] 罗克关,“评级垄断是重要因素”,《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

[6] 彭娟,“次贷危机之鉴:评级机构必须化解利益冲突”,《东方早报》,

2008-05-09。

[7] 苏明:“百年荣耀蒙羞:评级机构身陷次级房贷危机”,《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9月。

[8] 滕兆见,“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信用中国,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765912.html,。

[9] 星岛网讯,“信用评级机构要负的责任有多大”,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765912.html,。

[10]Alec Klein,Moody's Board Members Have Ties to Clients,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22, 2004, Page A09.

[11]Credit and blame, The Economist print edition.

[12] Eric Petroff, Who Is To Blame For The Subprime Crisi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765912.html,/articles/07/subprime-blame.asp.

[13] Frank Partnoy: How and Why Credit Rating Agency Are Not Like Other Gatekeepers,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2006.

[14] Nagraj Gummala,Credit Rating Agencies Need For Refor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765912.html,/.

[15] Roger Lowenstein, Triple-A Failure, Newyork Times, April 27, 2008.

[16] Zachary Rosenbaum and Debra Rydarowski, Recovering From The Subprime Crisis: Is A rating Merely An Opinion? The Metropolitan Corporate Counsel, March,2008,page21.

次贷危机的几点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及启示 次贷危机的成因和根源 次贷危机的爆发被有关研究学者认为是发达国家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支付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因此,其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美国房市的调整。美联储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大幅度降息,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和追逐高回报,促使了金融创新,出现很多金融工具,增加了全球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2000年以后,实际利率降低,全球流动性过剩,借贷很容易获得。这些都促使了美国和全球出现的房市的繁荣。而房地产市场的上涨,导致美国消费者财富增加,增加了消费力,使得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进一步促进了美国房价的上涨。2000年至2006年美国房价指数上涨了130%,是历次上升周期中涨幅最大的。房价大涨和低利率环境下,借贷双方风险意识日趋薄弱,次级贷款在美国快速增长。同时,浮动利率房贷占比和各种优惠贷款比例不断提高,各种高风险放贷工具增速迅猛。 但从2004 年中开始,美国连续加息17次,2006年起房地产价格止升回落,一年内全国平均房价下跌3.5%,为自1930 年代大萧条以来首次,尤其是部分地区的房价下降超过了20%。全球失衡到达了无法维系的程度是本轮房价下跌及经济步入下行周期的深层次原因。全球经常账户余额的绝对值占GDP的百分比自2001年持续增长,而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这亦导致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

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一旦这些按揭贷款被清收,便最终造成信贷损失。 和过去所有房地产市场波动的主要不同是,此次次贷危机,造成整个证券市场,尤其是衍生产品的重新定价。而衍生产品估值往往是由一些非常复杂的数学或者是数据性公式和模型做出来的,对风险偏好十分敏感,需要不断的调整,这样就给整个次级债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难以对产品价值及风险直接评估,从而十分依赖评级机构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然而评级机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产品并未采取足够的审慎态度。而定价的不确定性造成风险溢价的急剧上升,并蔓延到货币和商业票据市场,使整个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迅速减少。由于金融市场中充斥着资产抵押证券,美联储的大幅注资依然难以彻底消除流动性抽紧的状况。到商业票据购买方不能继续提供资金的时候,流动性危机就形成了。更糟糕的是由于这些次级债经常会被通过债务抵押债券方式用于产生新的债券,尤其是与优先级债券相混合产生CDO。当以次级房贷为基础的次级债证券的市场价值急剧下降,市场对整个以抵押物为支持的证券市场价值出现怀疑,优先级债券的市场价值也会大幅下跌。次级债证券市场的全球化导致整个次级债危机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一轮由次级贷款问题演变成的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因资本金被侵蚀和面临清盘的窘境,这其中包括金融市场中雄极一时的巨无霸们。贝尔斯登、“两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2007年3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而引起的,又通过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把其他金融机构卷入了这次危机,又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整个世界。中国应当在次贷危机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避免类似的风险。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传导;启示 1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连续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1994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年度发行量不过350亿美元,仅占当年贷款发放总额的%,而这一比重在2006年升至20%,次级贷款余额也增至万亿美元,住房私有率高达%。在极低的利率刺激下,大量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市场。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和

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 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为了追求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化,放贷机构一方面继续大量发放次级贷款,一方面把这些债务进行资产证券化,打包做成各类金融衍生产品,拿到资本市场上去流通,卖给银行、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及保险公司,以控制风险锁定收益。根据国际评级机构的评级要求,多种金融衍生产品应运而生: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MBS)、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bligation,CDO)等等。至此,由信贷公司、债权打包服务公司、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构成了一条长长的利益链条。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几年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17次提高,由1%提高到%,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通过出售或抵押住房再融资也变得十分困难。这就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次级房贷大比例地转化为坏账形成了次贷危机,并且迅速在全球范围 内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和启示 法学083 084772325 滕杰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次贷危机给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中国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新兴市场之一,而且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研究次贷危机给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次贷危机房地产影响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份显现,3月份初次爆发,此后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周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波及程度也越来越大。这引发了投资者对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市场信心受到巨大的冲击,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各国央行被迫采取紧急措施,向市场金融机构注入短期流动资金。政策成效还未完全显现,雷曼兄弟的破产,房地美和房利美被国有化进一步恶化市场信心和紧缩市场流动性。由此次贷危机导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激发对金融体制和经济模式的深刻反思,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道路给予启示。 一、次贷危机的起因 次贷问题及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直接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资产质量下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至2004 年中期,美国的利率被降至46 年来最低水平,仅为1%,靠低利率政策刺激的美国经济在2004年上半年成功登顶。此时,为了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美联储又开始逐步调高利率,2004 年中期以后连续17 次上调联邦利率,至2007年8 月利率达到5.25% 水平。①联邦利率的调整产生了两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低利率政策大大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扩张,使得美国的房价迅速上扬;再加上美国的一些贷款机构实施零首付政策,使得房价越推越高,泡沫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伴随着利率的调升,还款人的负担越来越重。同时,不断下跌的房价又使得相当数量的投资购房者手中的房屋资产急剧缩水。在这两种压力下,还款人不得不放弃房产,拒交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而持有资产抵押债券的投资者也就成为间接受害者。 次贷危机产生的间接原因是金融创新体系的缺陷。美国金融体系不断创新的结果是金融链①沈雄伟.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及对我国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9/23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原因简析 美国次贷危机概况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且影响至今。 次贷危机的形成 次级抵押贷款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其首付比例一般低于20%。 举例,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两家主要服务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银行,他们承担了许多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存在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银行为了分担风险,会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刺激抵押贷款债券(CDO),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等,这些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又会将次贷债券打包出售给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机构,最后将次贷风险出售到全球。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而且,自从2005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随着住房价格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受此影响,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截止2007年1月,美国按揭贷款支持的证券化产品总额达到5.7万亿美元。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同时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导致的金融机构大量发行的次级按揭贷款达到1.2万亿,占全部按揭贷款的14%。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以及给国内评级业的启示

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的角色以及给国内评级业的启示数据研发中心:郑玲军指导老师:吴新跃李力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信用评级机构成了众矢之的。外界对于国外三家NRSRO(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评级公司——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的批评和质疑就从没有停止过。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国内相关部门从这次次贷危机中应该吸取怎样的教训?这是本文要想要说明的问题。 一、次贷危机中评级机构的职责 次贷危机的核心是资产证券化产品债务抵押债券(CDOs),包括房地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及投资机构在内的市场参与者都围绕着这一产品进行相关活动。如图1所示,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是:住房者或是借款人从房地产金融机构借钱,房地产金融机构将贷款转给特殊目的公司(SPV,由投资银行组建),投资银行把贷款打包并证券化,在这些债券经过评级机构评级后,将其中信用级别比较高的债券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等投资机构,信用级别比较低的出售给对冲基金等投资机构,也有一些个人投资者。在这个过程中,评级机构起到了“分离器”及“守门人”的作用。一方面,评级机构将CDOs按照信用等级差分成了高级(Senior)、中级(Mezzanine)、低级/次顺位(Junior/ Subordinated)及股本(Equity Tranche)四系列(其中前三个系列公开发行,股本系列不公开发行,该系列多为发行者自行购买)。另一方面,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守门人”必须保证这些在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具备一定信用级别。 图1 美国次贷危机传导链条

二、评级机构的尴尬处境 次贷危机涉及多方利益,而信用评级机构只是这一复杂的传导链条中的一环。但是信用评级机构在这个链条中的“金融市场守门人”的特殊位置及其面临的一些问题把它推到了尴尬的境地。 1.信息缺乏 评级机构进行评级活动要基于大量资料,这就需要评级机构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和渠道收集这些资料。然而,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独立评估人往往不能从债券发行商(这里指的是投资银行)那里得到足够的信息。事实上,债券发行商有意隐瞒一些会影响评级结果的不利信息,使得评级机构无法准确得出评级结果。比如,债券发行商从不披露突发性事件,而这些正是影响发行商资金流动性的一个负面因素。 尽管这些评级机构一再强调他们所获得的信息不充分,但问题是:评级机构需要这些未披露的信息吗?尽职调查作为评级机构深入审核被评债券风险的重要渠道,是由评级分析师在企业的配合下,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我们相信这些评级机构确实是去做了尽职调查,只是努力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2.互动与共谋 证券化产品的评级过程中,评级分析师要与发债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沟通交流,而发债人也要根据产品组合进行调整,以使证券化产品达到一定的信用级别,从而能够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正是这个互动交流过程也往往被批评家们当成是评级机构与发债人之间的共谋行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互动交流过程是监管委员会对评级机构的一项要求,鉴于早些年企业和金融机构抱怨评级过程不透明,欧盟监管委员会规定评级机构必须向债券发行人解释评级的标准以及听取债券发行人的意见。 3. 费用支付形式遭猜疑 评级机构理论上是代表投资者的利益,而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情况下,评级费用是由发行商支付的。于是潜在的冲突随之产生,因而外界看来评级机构受利益驱使而给出较高信用级别的行为就不难理解了。也正是这种潜在的利益冲突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自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经济的复苏,为了防止经济过热,美联储又先后17加息,引起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次贷危机从而发生。美国次贷危机是一场新型的金融危机,起产生的内在机理是金融产品透明度不够,信息不对称,金融风险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资者,这些风险从住房市场蔓延到资本市场,从金融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并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扩展到整个世界。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国际贸易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产生了金融危机。针对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和中国经济的现状,本文探讨了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次贷市场,美国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 二、美国次贷市场的兴起 美国的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面向信用评级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由于信用要求不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加之优质和次优级抵押贷款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以及以MBS、ABS等为基础发行的债务抵押担保证券(CDO),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专业给投资者。同时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因贷款占用的资金得到回收,使得放贷规模继续扩大。自从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联邦基金利率一直维持在极低的水平,低利率刺激了房价持续上涨。在房地产业繁荣的现象下,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被掩盖: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觉得,收不回的贷款反正有房子做抵押,而房价还在涨,所以还会赚;而且借助于金融创新,这些贷款被打包债券化出售给了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被转移出去了。 三、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加息,房地产业开始趋冷,一些借款买房人不能按期还贷而违约,违约率的上升导致一些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如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出现亏损以至破产。同时,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也随之变成了垃圾债券,它的价格下跌引起了投资于此机构出现财务困难。投资者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纷纷要求赎回投资,造成基金公司流动性困难,不得不暂停赎回,这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商业银行出于安全考虑不肯拆出资金。出问题的金融机构从银行和债券市场都无法融到资金,次级债危机就演变为流动性危机,引起了造成美国和全球主要股市下跌。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b2765912.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引言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由于美国、欧洲等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本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与极度创新的金融系统在有效监管出现困境的情况下,信贷过度扩张造成金融市场内在的稳定性脆弱, 其发展到极致时,金融市场对风险的抵御能力会极度脆弱,任何来自外部的小小风险都有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本文致力于全新视角来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的直接原因与内在根源及对 中国的影响与启示性意义。 总之,针对此次金融风暴中国应该做好美国经济长期低迷、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准备。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应对外部金融风暴和内部不利因素的双重压力,确保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成功转型,促进中国宏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概述 美国抵押贷款市场是以借款人的信用条件作为划分界限的。根据信用的高低,放贷机构对借款人区别对待,大体分为优惠级和次级按揭贷款两个层次。次级按揭贷款是指银行或贷款机构提供给那些信用等级或收入较低,无法达到普通信贷标准的客户的一种贷款。这种贷款首付一般低于15%。 次级按揭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贷款利率高2%~3%,对放贷机构来说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但由于次级按揭贷款对借款人的信用要求比优惠级贷款低,借款人信用记录较差,其全额偿还的期望概率相对较低。因此,必须用严格的金融监管来防范风险。否则次级按揭贷款机构就会遭到巨大损失。 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按揭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目前已对各国实体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的关系 次级揭贷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正常业务,除美国外,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次级贷款业务。这个业务从社会角度来说也是有益的。次级按揭贷款与次贷危机有什么联系呢?是不是次级按揭贷款必然导致次贷危机发生呢?次级按揭贷款转变为次贷危机是需要条件的。次贷危机发生的条件,就是信贷环境改变、特别是房价持续下跌。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资信状况本来就比较差,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证明,或还存在其他的负债,还不起房贷,很容易发生违约事件。但在信贷环境宽松,或者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放贷机构因贷款人违约收不回贷款,它们可以通过再融资,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能规避风险。但在信贷环境紧缩,特别是房价下降的情况下,不仅再融资困难,就是把抵押的房子收回来,再卖出去也会发生亏损。当大规模集中性发生这类事件时,次贷危机就出现了。 二、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乃至形成一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非偶然,造成危机爆发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尽行分析:(一)直接原因 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并蔓延的直接原因。美国次级房贷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以后,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启示 作者:T ZY S Y —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例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次贷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视角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分析了美国消费需求、贸易政策以及出口企业的金融环境等不同因素对外贸的影响,并对如何减轻次贷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从而稳定中国的经济增长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次贷危机、对外贸易、影响途径 当前气象学上的“蝴蝶效应”正在全球经济生活中上演,2007年3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不仅美国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也受到牵连。全球范围内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金融危机。不仅在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危害,而且伴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萎缩和投资者投资信心的悲观而使实体经济也陷入了萧条之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资金,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恢复市场信心,但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没有进一步缓解,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在增加,目前全球经济损失累计已超过前几次经济危机的总和。加入W T O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在这一背景下,期待中国经济能独善其身是不现实的。目前,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已经开始显现,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速明显下降,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其影响 (一)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

次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虚拟经济发展过快,不能如实反映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引发的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其表现形式就是美国房地产十多年的繁荣和大量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尤其是克林顿上台期间,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法律法规。低利率刺激了房价上涨,再加上美国金融监管的松动,使得大量房贷机构贷款给信用等级差和收入较低的购房者,进一步激发了美国人买房的热情。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使得金融机构将其打包成一系列的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加强信用后再由信用评级机构评级,最终出售给投资者。经过一系列的金融衍生化,信用等级不断增强,受到各国投资者的欢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金的流入,进一步加强了虚拟经济的泡沫。在这十多年的繁荣期间,美国房价每年增幅超过10%。“9.11”事件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境地,为了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继续放松银根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低利率,至2004年中期,利率从 6.5%一直降到1%,达到46年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实施的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买房热情不断升温。在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的条件下,各金融机构为了招揽客户,进行信贷规模的扩张,降低住房消费者市场准入标准,让大量的无资格或偿还能力较低的借款者进入住房信贷市场。所以,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有问题购房者的首选,造成次级抵押贷款急剧上升,抵押贷款占全部房贷的比例从以往的不足5%快速跃升到2006年的30%左右。之后,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又开始连续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 5.25%。从2006年6月开始,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房地产价格出现下滑,加上利率连续攀升,增加了次级按揭贷款人的负担,导致越来越多的次级抵押贷款者无力还贷,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产生了大量的房贷违约和银行坏账。其中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从事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放贷机构。由此受“多米诺骨牌”的效应,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引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 总之美国房地产以及虚拟市场的繁荣景象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虚假繁荣,一旦信用链条中断,美国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市场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受到巨大冲击。但究其原因又是由于美国金融监管制度出现漏洞,对于银

谈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启示的论文

谈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启示的论文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发生动荡,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在积极应对次贷危机带来影响的同时,应该从次贷危机吸取经验和教训,得到启示,使我国金融改革平稳地进行,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资本市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新世纪房贷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为开端,随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其影响程度波及全球。美国破产的中小银行有十多家,随着雷曼兄弟面临破产,美林公司即将作价440亿美元出售给美国银行,aig深陷财务危机,再加上此前轰然倒塌的贝尔斯登,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已经出现松动。而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相反,由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向金融市场蔓延、实体经济辐射的趋势。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遭遇到了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金融制度长期存在问题,最终积累的结果,这些制度包括金融监管,创新等。次贷危机的发生,让我们看到,美国做为全球最成熟和发达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面前变得如此脆弱。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处在艰难的转型期,次贷危机不仅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使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在应对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影响的同时,应该吸取此次危机的教训,得到启示。使我国金融改革平稳的进行,以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次贷危机形成 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权掀起了“新自由主义”潮流,推动金融自由化。年《银行法》废除了q条款,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化。1999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新法案的实施结束了已经实行了66年、对金融业进行严格分业管制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新法案最大特点是放宽对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的限制,允许各金融机构可以跨行业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废除了银行不能直接经营保险、证券业务的禁令,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范围。新法案成对美国的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经营模式的“分业管理”被打破,“混业经营”成为了一种趋势,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允许各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相互渗透,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纷纷出现,直接或迂回地夺走了银行业很大一块阵地;再加上银行业本身业务向多功能、综合化方向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存贷利差趋于缩小,使银行业不得不寻找新的收益来源,改变以存、贷业务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把金融衍生工具视作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0年以来,美国国内的金融创新活动大大增加。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后一直到2005年5月,美国短期利率一直处于3%以下。在长时期的低利率环境下,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房地产经济业的发展。美国的房地产业成为了拉动美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推动了贷款证券化的迅速发展。 次贷证券的形成是以次级贷款的债权为抵押,整合、分割、编制成一系列的证券化商品,并通过层层分割、再打包、评级、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高2%~3%,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放贷机构不顾替在的风险,发放大量的次级贷款,最终形成巨额的次级证券。美国国内的资产泡沫化现象越演越烈,2005年美国金融相关率为381%,2006年达到401%,金融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所需。美国的巨型金融机构大肆使用创新技术,创造出大量的金融衍生商品,形成了一个远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的金融世界”,如图1所示。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美联储2004年开始大幅上调基准利率。截至2006年6月,连续17次加息,联邦基准利率从1%提高到%。与之相对应的是住房抵押贷款的还款压力陡增,违约率的持续上升,相应地,消费者信心丧失,房地产的价格开始大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资产证券化视角的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启示 [摘要]资产证券化只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被人们用来转移和分散风险、实施信用增级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它是一柄双刃剑,是一件强大的金融武器,应用得好,可以带来创新和效率,给人们更多的惊喜;使用不当,则祸患无穷。我们对待资产证券化,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小心谨慎地使用,加强使用过程的控制和监管,对其扬长避短,实施安全的金融创新。美国次贷危机表明,资产证券化只是力争在模型上做到了风险分散的完备性,而不是针对市场做到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市场变动并不是资产证券化模型所能主宰的变量,但却可以使资产证券化的利益链条发生断裂或者扭曲,从而引发危机。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金融危机;住房抵押贷款;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一、引言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初爆发至今已经两年多。迄今为止,人们对次贷危机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认为美国过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霸权,忽视了国家责任和信用,造成了次贷危机向国外的扩散。次贷危机的根源是美国过度透支了“整个国家的信用”。〔1〕(2)认为美国的经济政策是导致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政府政策的不当造成了高风险贷款的增加,二是金融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三是会计准则失灵导致了资产价值出现了大幅度变化。〔2〕如张维迎认为“这次危机与其说是市场的失败,倒不如说是政府政策的失败;与其说是企业界人士太贪婪,不如说是主管货币的政府官员决策失误”〔3〕。(3)认为次贷危机的原因在于政府金融监管的缺失。如罗熹认为,“对金融机构放松监管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市危机的重要成因”。〔4〕(4)认为流动性过剩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如黄纪宪等认为“流动性过剩带来了信用风险的过度膨胀”,“流动性过剩下的新变化带来了新风险”。〔5〕(5)认为道德风险是次贷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如证券市场导报认为“市场各主体道德风险失控、金融行为失范是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6〕(6)认为过度消费是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如卢宇峰认为,“过度消费导致宏观经济恶化,是次贷危机形成和爆发的实体基础”。〔7〕(7)认为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是此次危机的根源。如蒲勇健认为,“美国当前的这场危机是盎格鲁-萨克逊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是华盛顿共识的危机”。①以上观点都偏重于从制度、社会等宏观因素寻找危机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完整性和较强的宏观性。如果能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相对微观的视角对次贷危机的成因进行剥茧抽丝的分析,找出问题的缘由和答案,对抑制危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吸取经验教训,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对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反思,以及对中国实施住房抵押证券化的启示。 二、美国次贷危机成因分析 资产证券化视角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产生,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可以用飞速发展来形容。资产证券化也同时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运用和发展。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被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伴随着近年来美国市场上次级抵押贷款标准放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创新和证券化技术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就成为受到市场追捧的创新投资品种,得以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在房地产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上深厚的资产证券化背景存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衍生的债券产品(以下简称次级债券产品)及其市场才得以形成和发展壮大。在次贷危机前,美国的次级债券产品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并且蕴涵了巨大的风险。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累积风险的爆发,引发了从2007年初全面爆发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基于资产证券化的视角,以下对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作出分析。 (一)资产证券化运作过程放大了次级债券产品的市场风险 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原则之一是杠杆操作。通常,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金融机构———从抵押贷款公司到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原因(1) 本文从金融创新产品本身和连接投资者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机构这两个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力图从微观角度解释危机酝酿与形成的过程。 一、引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国际金融体系累积的系统性风险得以全面暴露,其危害尚在蔓延。这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二、原因分析 (一)金融创新产品:次级贷款和资产证券化 1.失控发放的次级贷款 (1)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与此同时,次级贷款对放贷机构来说也是一项高回报业务。从90年代末开始的利率持续走低带动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蓬勃发展。 (2)“掠夺式”的放贷 2001~2005年的房市繁荣带来了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房贷金融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纷纷将次级和次优住房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金融机构之所以大力发展这一业务,还由于不断上涨的房价使金融机构认为,一旦出现严重违约,他们可以通过没收抵押品,并通过拍卖而收回贷款本息。 次级住房贷款的发放达到了失控的局面。次级房贷规模从1994年的350亿美元、约占4.5%的美国一到四家庭住房贷款总额,发展到2001年的1600亿美元、占5.6%和2006年的6000亿美元、占20%。 2.资产证券化工具推动次贷膨胀 资产证券化是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最重的金融创新之一,已经成为全球主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重业务构成和收入来源,也是各发达国家有效管理经济和金融风险、发挥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并促进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工具。因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一方面,新的产品不断衍生,另一方面,在规模上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势头。 (二)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与制度漏洞 1.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 (1)利益冲突首先产生于发行方付费的业务模式。 据统计,评级机构90%的收入来自发行方支付的评级费用。这使得评级机

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从2007年春季爆发开始,已逐步发展成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和国家的金融风暴。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监管提供了反面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引起人们对我国住房按揭贷款市场潜在风险的高度关注。对它进行深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依次分析讲述了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以及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和我国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subprim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中国会不会重蹈美国次贷危机之覆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 (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 (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影响分析 内容简介:2007年8月份,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危机,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引起人们对世界经济衰退和爆发金融危机的担忧。本文着重对次级债次级债危机的原因、过程、影响和次贷危机背后的道德危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一系列危机没有离开三个方面的薄弱和漏洞,一是金融工具本身的薄弱和漏洞;二是过度的证券化;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从次贷危机所处的阶段上看,由于分工、科技和信用扩张等方面目前都有衰竭迹象,因此把欧美金融危机判断为处于开端期的末尾更合适。次贷危机,已逐步演变成自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还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并引起了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大动荡,次贷危机发展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引发了国际商品价格上涨,更引发了全球粮食危机。这些危机的背后实际上昭示了目前西方国家的道德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危机。次级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最重要的不是中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多少可能变成坏账的美国次级贷款,或者持有多少相关衍生产品,而是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在两周后引发美国德克萨斯刮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如果从2007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幻来看,次级债就是一只巨大的蝴蝶,当它不停地扇动起翅膀,全世界都为之心惊胆颤。 2007 年八月,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出现还款困难,进而引发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次级债风波,并波及世界金融市场,各大金融机构出现巨亏,各国央行不得不对金融市场紧急补充流动性。 曾经有一个小幽默,讲的是有一位富人提着大把美元走进瑞士银行,要求开立一个存 款账户,银行柜台人员问他:“先生,您要存多少钱?”那位先生环顾四周,神秘兮兮、小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