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声现象AqlAAH

第一章声现象AqlAAH

第一章声现象AqlAAH
第一章声现象AqlAAH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如图1.1-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图1.1-1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我们曾体验过以下一些声现象,其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后,铃声明显变小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平静的水面,会在水面激起水波

C.站在河岸上大声说话,会吓跑正在河边游动的鱼

D.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从另一端可听到两次敲击声

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帮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4.一根正在放水的自来水钢管,小明在一端敲水管,小华在另一端用耳朵听。你认为小华可能会听到次响声,这是回声现象吗?。第一次响声是从介质中传来的,最后一次响声是从介质中传来的,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小华会听到几次响声。实际实验时,小华只听到一次响声,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5.给你以下仪器和材料:耐高温的广口瓶、密封塞、火柴、纸、小铃铛、细铁丝,你如何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

(1)提出问题:真空能传播声音吗?

(2)猜想假设:;

(3)实验步骤:

(4)探究结论:。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下列关于人感知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B.将耳朵堵住后,仍能够感知声音

C.听小骨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D.听觉神经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

2.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人却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是因为。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3.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听声音的。

4.做一个小实验,用牙齿咬住铅笔的一端,另一端用指头弹,感受声音的大小。牙齿不咬铅笔(铅笔在原位置不动),用同样大小的力弹铅笔的另一端,再感受声音的大小。这两次实验中你都能听到声音,但是听到声音的大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声音的特性

1.一位正在拉二胡的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

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

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

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

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琴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也越大

B.声源离我们越远,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小

C.槌击鼓越重,鼓面振幅越大,音调越高,响度也越大

D.声源离我们越近,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

4.小明是音乐爱好者,平时喜欢吹口琴。学习了声音的知识后,他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于是,便把自己的口琴拆开,发现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1.3-1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这些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发声。小明发现:在气流冲击下,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比较薄较短的铜片要低。则:

图1.3-1

(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填“快”或“慢”);(2)图中的a区是音区,图中的b区是音区,图中的c区是音区(填“高”、“中”或“低”)。

5.图1.3-2所示是小明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个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吹奏歌曲。

图1.3-2

(1)吹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2)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音调最低的位置是;

(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竹笛相似?请你举出一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小明家对面的住户正在装修房间,影响了他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影响,小明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最佳方案是

A.将门窗关紧

B.用棉花塞住耳朵

C.将门窗打开,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

D.将门窗关紧,同时用棉花塞住耳朵

2.如图1.4-1所示标志牌的意思是

图1.4-1

A.不允许小孩在此吹号角

B.不允许在此放置喇叭

C.不允许在此鸣喇叭

D.在此地鸣喇叭声音响度不允许超过40dB

3.小红同学在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好坏时,选用了一只轻薄的纸盒、一只厚重的木盒和两只不同但均有振铃的闹钟。她实验的步骤如下:①将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②紧接着罩上纸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③将另一只闹钟放在桌子上,使其振铃发声,听一听声音的大小;④紧接着罩上厚重的木盒,再听一听声音的大小。她发现,两次罩上盒子后听到的声音大小几乎相同,于是她得出纸盒和木盒隔声性能一样的结论。

(1)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

(2)如果结论不正确,她在探究过程中有哪些不合理之处?

(3)请你对小红设计的实验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的实验步骤。

4.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声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五声的利用

1.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微波炉

C.电视遥控器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2.下面事例中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用超声波来清洗钟表

B.用超声波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C.用超声波来洁牙

D.用超声波来检查人体的内脏器官

3.根据图1.5-1所示的三种事例,说明超声波在工业、生活、医疗等各领域都得到了应用,说出这三种事例各应用了超声波的什么特性。

图1.5-1

甲图:;乙图:;丙图:。

4.人们挑选砂锅时,用小棍轻敲几下,判断砂锅是否有裂纹;医生利用超声波检查病人腹部器官的病情;学生听到敲响的铃声知道是上课铃还是下课铃。分析这些实例,可以归纳出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个规律是。

5.图1.5-2所示是渔民捕鱼时的情景。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这一事例说明了:

(1);

(2)。

图1.5-2 图1.5-3

6.如图1.5-3所示,一个爬山运动员爬到半山腰,他对着对面的山崖高喊一声,2.5s后听到了回声,那么他距离对面的山崖有m。

7.医生常用“B超”为病人做检查,外科医生常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前者是利用超声波,后者则利用超声波。

8.夏日的一个夜晚,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小云想测出雷电发生处离她家有多远,她手边只有一块手表,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方案。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次声波武器是一种能发射20Hz以下低频声波(即次声波)的大功率武器装置。在空中它能以每小时1200km的速度传播,在水中能以每小时6000km的速度传播,可穿透0.5m厚的混凝土。它虽然很难被我们听到,但却能与人体生理系统产生共振而使人体器官功能丧失。在波黑战争中,美军就曾使用次声波武器发射次声波,几秒后使对方大批人员丧失了战斗力。次声波武器已被列为未来战争的重要武器之一。

由上可知,次声波武器利用了声波的性质。

参考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B 2.B 3.(1)振动(2)大于(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三不是钢铁空气不同钢管的长度太短5.(2)真空不能传声(3)将小铃铛挂在穿有细铁丝的密封塞下,用火柴将纸点燃投入广口瓶内,敲打小铃铛,使小铃铛发声,再将小铃铛放入瓶内,并盖紧瓶盖,听小铃铛发出声音大小的变化(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D 2.骨骼(或肌肉)旁边的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声固体的传声性能比气体好3.骨传导4.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第一次是通过骨传导听到声音的,第二次是通过空气传导听到声音的,由于固体的传声性能比气体好,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大。

三声音的特性

1.A 2.A 3.D 4.(1)慢(2)低中高5.(1)空气柱(2)a c(3)箫(其他管乐器也可以)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D 2.D 3.(1)不正确。(2)应该使用同一只闹钟,不能使用两只不同的闹钟(便于控制声音大小);另外纸盒和木盒的厚度应相同。(3)①将闹钟放在桌面上,使其振动发声;②罩上纸盒,听一听声音的大小;③取下纸盒罩上木盒,听一听声音的大小;

④比较后两次听到声音的大小,可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隔音性能。4.机械闹钟 B

泡沫、衣服、锡箔纸

五声的利用

1.D 2.D 3.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4.声可以传递信息5.(1)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2)声可以传递信息6.425 7.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8.从看到闪电开始计时,到听到雷声停止计时,所用时间为t,则雷声距观察者的距离s=vt(v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9.可以传递能量

责任编辑冯丽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讲义) 教学内容: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声音的三要素、噪音及其控制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噪音的控制方法 知识梳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时的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是靠气鸣膜的振动,弦乐器的发声是靠弦的振动,管乐器的发声是靠管中的空气振动,打击乐器的发声是靠锣面和鼓膜的振动。 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说明。 (2)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一般说来,固体的传声能力比液体的强,液体的传声能力比气体的强。 习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离不开介质),一切体、体和气体都能传声,不能传声。 (2)下列哪一种情况下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月球上 (3)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敲鼓时,人听到鼓声

3、声波 声音也是一种波,叫做声波。用可见的水波进行举例,以理解声波。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在介质中形成疏密相问的波向四周传播(如弹簧的疏密波),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便听到了声音。 习题:(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是与水波、弹簧振动波类似的,音叉发声时,会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所以,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法.生活中听到的回声,就是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______回来形成的。 (2)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A.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B.声音的反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 (3)不同的障碍物表面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___1___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___2___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反射效果也不同。 4、声速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决定因素:①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关。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水中约为1500m/s,钢铁中速度可达5200m/s。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真空中的声速为零。②声速还与传播声音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声速不变,频率、音调不变,但振幅减小、响度减弱。 频率不同的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能传播的距离不同,频率越小,能传播的距离越远。当一个乐队慢慢地从很远的地方向你走来时,你先听到的是音调低沉的鼓声,以后才听到音调较高的喇叭声、笛声、铃声,就是这个道理,其原因是频率越大的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介质吸收得越多。 习题:(1)空气、水、钢铁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题号前.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九年制学校吴传奇 【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声现象》一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音三大特征,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能懂得日常生活中的声现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3.教学模式: 自学阅读,讨论与探究,通过各种探究实验和自主实验完成本节教学目标。 【教学器材】 1.演示用: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细线、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2.学生用: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有关,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观察和缺少理论知识,但是学生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象,很容易联系到本节的知识中来,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兴趣将会很浓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 ●知道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和“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习声乐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通过介绍我国在研究声现象方面的成就,渗透中华民族文明史的教育。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聆听一组音乐。(播放不同乐器的演奏声),学生讨论,这些声音有哪些特点呢?指出这些声音是千差万别的,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声音有那些基本特性呢?这些特性又与什么有关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响度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一章声现象1.5《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第一章声现象1.5《声的利用》同步练习题 1.下列利用声信息的有()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医生利用B超观察人的身体状况 D.有经验的人选瓷碗总是敲一敲分辨音质 2.蝙蝠通常是夜间活动,它飞行时发出一种__________,这些声波碰到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__________. 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__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__________. 4.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即触冰山沉没,这件事震惊世界,随即人们提出用声学方法遥测航道上的冰山.和同学讨论讨论,说一说声学测冰山的道理.5.探究:能使声音反弹回来吗? 实验器材:两根相同的纸管,书,机械表. 图1.5-1 实验步骤: (1)图1.5-1所示,把两根纸管,书放好,管不要与书接触; (2)把表放在一个纸管内的一端,从另一根管子里一端侧耳倾听,用手捂住另一只耳朵,左右移动倾听的纸管,寻找听到的滴答声最响的位置; (3)拿走听管,仍在原位听,你现在还能听到同样清晰的滴答声吗? (4)再把硬纸管放回原位,拿走书本,现在你能听到清晰的滴答声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6.小实验: 用蜡烛火焰显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

图1.5-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声源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而形成的.装置如图1.5-2所示,取一只扬声器,装在一只硬纸盒内,在纸盒的面板上钻一个直径约为2~3mm的小孔,将扬声器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插入收录音机的输出插孔中,演示时,在纸盒小孔的前方放一枝生日蜡烛,且使小孔对准蜡烛引线的上端.点燃蜡烛,然后播放音乐,可以在听声音的同时看到烛焰在飘动,停止播音,声音消失,烛焰即竖直用蜡烛火焰显示声向上.实验中是否能说明声音传递能量?能量是靠什么传播的? 7.自己动起来的乒乓球 图1.5-3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个相同的共振盒上; (2)在铁架台的悬臂上用细线悬吊一个乒乓球,使球刚好可以触及一个音叉,如图1.5-3所示; (3)将两个共振盒的开口相对放置,用橡皮锤敲击不与球接触的音叉; (4)观察球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现象解释: 乒乓球会振动起来.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__(填是或否)获得了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空间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另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传递能量.

八上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八上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是什么 1.写出下列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振动发出的。 (1)风吹树叶的沙沙声:;(2)小河流水的哗哗声:; (3)悠扬的笛子声:;(4)气球吹爆裂的响声:。 2.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3.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并通过这种介质以的形式传到人耳的。 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已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的表面一定会出现中国宇航员的身影。设想一下未来的情形:两个登月宇航员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而是不能传声的。 5.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岸上的人说话会把将要上钩的鱼吓跑,这是因为和把声音传过去了。6.北宋的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录: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深夜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说明:(1) 能够传声;(2)马蹄声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 7.小明无意识地敲了一下桌子,桌子上圆形鱼缸里的金鱼立即受到惊 吓(如图所示),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是( ) A.空气→水→鱼B.桌子→水→鱼 C.桌子→空气→水→鱼D.桌子→鱼缸→水→鱼 8.在医学上可以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了( ) A.声音是一种波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具有能量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9.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其实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B.磁性物质C.真空带D.绝缘物质 10.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如果在月球上将一只电铃的电路接通,将会发生( ) A.电铃不振动,但能够听到铃声 B.电铃不振动,听不到铃声 C.电铃振动,且听到的铃声比在地球上更响 D.电铃振动,但听不到铃声 11.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信县实验中学常俊山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第一章《声现象》教学案汇总

兴隆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第一节声音是什么 班级:姓名: 【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4)知道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掌握声速相关的计算。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能描述发声体的主要特征。 【难点】设计探究实验,能分析解释简单的声现象,进行声速的计算。 【要点1】声音的产生 〖活动〗利用一张纸、一杯水,一个笔帽、一根橡皮筋等身边物品,使它们发出声音。试试看,你有多少种方法? 〖分析〗物体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音叉的发声 〖质疑〗(1)我们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2)敲击鼓面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吗?如何论证? 。 (3)发声的物体一定是固体吗?。 〖思考〗古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各种声音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 〖总结〗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停止,发声停止。 2.发声的物体叫做。

【要点2】 声音的传播 〖活动〗(1)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搭档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 你听到声音吗?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2)将衣架挂在细绳中央,用铅笔敲击衣架时,仔细聆听。再用绕有 细绳的食指堵住双耳,你又听到了什么? (3)把耳朵贴在盛水鱼缸外面,把石头放在水中敲击,你听到了什么? (4)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 空气抽出。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思考〗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质疑〗瓶内空气能全部抽掉吗? 〖总结〗 【要点3】 声音是一种波 声能 〖思考〗声音传播为什么一定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又以什么形式传播呢? 〖活动〗 〖总结〗 1.声音可以在 、 、 中传播,在 中传声效果好。 物理学中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 1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2.声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 。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 单元测试题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声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 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9.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10.常有这种情况,人还毫无察觉的时候,狗、猫却已经竖起耳朵警觉地谛听,这是因为 A.狗、猫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B.人比狗、猫的听觉频率范围广 C.狗、猫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D.人比狗、猫的发声频率范围广 11.将鼓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即就消失了,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苏科版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单元1

声现象 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本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呈现与展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实验探究、定性观察、定量测量、简易实验、小制作等 2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呈现顺序做了适当调整 3强化过程,简化概念,着眼于用逐渐渗透的方式使学生领悟概念的形成及内涵 4关心科技发展,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3尝试根据声音的特征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倡导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简易乐器。会用不同的方法改变乐器发出的声音。 4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声污染的环保意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5了解超声波、次声波的特点,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3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响度和振幅、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4噪声的防治 教具和学具 刻度尺,粗细不同的皮筋、砝码若干等 课前准备 请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分配

主要复习回顾: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速度 4声音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怎样。教师引导:声音从 产生到传播的过 程,我们知道哪些 关于声音的物理 知识? 学生总结:1发声体在振动举例 各种昆虫动物的发声和风水等 自然界的一些声音。2声音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 在固体和液体中的速度比在空 气中快。真空不能传声。3回声 的问题需要和原声间隔才能区 别 本节内容为识记1 要求学生能正确区 分各种声音的发声 体。2了解声音的传 播实际是传播了振 动传播了能量 巩固练习1家家把耳朵贴 在一根长为200m 的充满水的钢管 一端,另一同学在 钢管的另一端敲 一下钢管,家家能 听到几次响声。有水的钢管理论上能听到3声, 分别是钢管、水、空气传声。由 于人的听觉分辨率是所以要计 算三次的声音是否相差以上。本 题可以听到3声。 有的同学会错误的 认为有回声。回声是 在原地听到,而本题 的条件是在另一端。 2生活中的乐器 回顾乐音的特征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教师引导: 谁能告诉我,怎么 区别一个乐器,比 如小提琴发声时 有什么特征? 拉得轻重,会有声音响度的变 化;拉出不同的音符会有音调的 变化;用不同的琴弦,会有不同 的音色变化。 学生归纳:1音调:声音的高低。 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 1s振动的次数。2响度:声音的 强弱(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 幅有关。振幅:偏离平衡位置的 最大距离。3音色。声音的特色。 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本节内容为理解 要求学生能够用手 边的器材如刻度尺 做一些小实验验证 以上结论。注意在实 验中影响结果因素 较多时应控制变量。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探究活 动: 一根绷紧的橡皮学生猜想: 1、皮筋的长度 2、皮筋拉得松紧程度 注意讨论实验中应 该控制的因素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A) (2).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如图所示,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盒上的小纸片会不断地跳动.这个实验是用来研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的条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B.一直向左运动C.一直向右运动D.静止不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4.吉他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 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 5.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6.在一些“模仿秀”电视节目中表演者在模仿歌星演唱时,主要是模仿歌星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7.鼓浪屿因其西南面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而得名.“擂鼓”一词生动描述了声音的两种特性,分别是( )

A.响度与音色B.响度与音调C.乐音与噪声D.超声与次生8.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9.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 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发声频率范围 要大 D.15 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入耳是能听到的 10.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声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11.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关于声音现象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超声波可用于除去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种草有利于减弱噪声污染 D.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3.小慧同学在桌子上放一些米粒,敲击桌面,她看不到桌子在振动,却听到_______,同时,看到米粒在_______,这说明桌子在_______,在物理学上经常用这种研究方法——转化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竞慧同学想用此实验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14.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15.2010年3月,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被困井下约300 m的矿工通过敲击钻杆向地面发出求救信号,使115人成功获救,创造了生命奇迹,这是利用了_______比_______传声效果好. 16.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 m/s).但是,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声现象 章节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试卷 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B.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的 D. 演奏二胡用不同手指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2.《快乐大本营》的某节目请来了嘉宾张杰.在节目中,他站在门后和另外两个人一起唱歌,并让谢娜听声音判断哪一扇门后是张杰.谢娜可以通过声音找出张杰,这是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4.信息1: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自己谱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信息3:超娃听到有人喊他,他不用回头就能判断出喊他的人的方位.请综合1、2、3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声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B. 声音能传递信息,但只有固体能传声 C. 晚年音乐家贝多芬是靠骨传导听到声音的 D. 超娃确定声源是根据人的双耳效应 5.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6.下列说法中属于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除掉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B. 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石油 C. 利用声呐技术、探测鱼群及沉船的位置 D. 给孕妇做“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状况

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人说话时声带在_________,小溪流水哗哗的响水在_________,拉胡琴时琴弦在_________ .这些现象说明,声音是由_________而产生的. 2.当锣被敲响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消失了,这是因为锣面停止了_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_________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_________也能传声,_________不能传声.4.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 m/s.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2,二者大小相比较v1_________v2.6.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7.将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同样_________声音,这种声音通过头骨、额骨也能传到_________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___. 8.甲乙两名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甲运动员的裁判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乙运动员的裁判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结果两运动员所用时间相同,而实际上乙运动员比甲运动员跑得_________ .9.发声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声源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高,声源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_________越低. 10.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了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发声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也就不同. 11.人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_________,它由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12.管乐器的音调变化由_________决定,_________产生低音,_________产生高音. 13.在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唢呐和笙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不同. 14.钢琴中C调do的频率是261.6 HZ,钢琴中的发声体在5 s的时间里振动了____________ 次.15.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_________ .16.人们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到_________. 17.将肥皂膜放在正在放音的音箱前边,可看到肥皂膜在_________,说明声音是一种波动,并且_________能量.有一种超声波牙刷,能发射一种超声波,这种超声波可以穿过牙齿周围的液体引起强烈的振动,从而将牙齿上的污垢清除下来而不会损坏牙齿,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_________. 18.经实验,为了保证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环境的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dB. 19.助听器的基本原理是:将外界的声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经放大后再将电信号转变成声信号,然后传递给听觉神经,使人感知声音.使用助听器可以使_________的人恢复听力. 20.声纳探伤就是人们向待查工件发射一种超声波,经工件反射后接收,经分析反射回来超声波的时间,就可以判断出工件的伤痕在什么位置,这是利用了声在不同介质中_________的原理.21.次声波可以绕过较大的障碍物传播的很远,地震时伴有_________产生,地震观测站就是利用_________接收器来测定何时、何地、发生了几级地震的. 二、选择题 22.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出声音

苏科版 第一章.声现象培优

第一章 声现象 一、知识回顾 1.如图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 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2.如图2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 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_______中传播; 3.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_________ 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m/s .声 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 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v 2,二者大小相比较v 1_________v 2. 4.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 s 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 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___. 5、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 有关, 响度还跟距 的远近有关。声音的音色跟 有关。 6.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 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男低音歌唱时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 与女高音相比较,男低音的响度 (填“大”或“小”),女高音的音调 (填“高” 或“低”). 7、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方法。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 弱噪声;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住宅区植树, 这是在 减少噪声。 8.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 ________,同时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二、考点检测 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多选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 .噪声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 .因为每个人的音调不同,所以我们能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D .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有时侯也是噪声 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 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 _________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 传来的,实际上_________和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练习)

第二章声现象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2、我们把叫做声源。、、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但不能在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 4、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 例如:, 。 5、声音的三大特征是、、。 6、声音的强弱叫做。振动的幅度称为。 7、声音的响度与有关,越大,响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还与 和有关。 8、声音的高低叫做。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其单位是,符号为。 9、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与声源振动的,越大,音调越高;越小,音调越低。 10、对于弦乐器而言,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 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粗,音调越; 弦的长短粗细相同时,弦越松,音调越。 11、反映了声音的好坏,是由所决定的。 12、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 a b c d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或不同)。 15、从主观感觉上: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乐音是指; 噪声是指。 18、噪声的来源:、、和。 19、人们用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 20、声音的控制:人们保证休息 保证学习 正常工作 保护听力

21、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隔声性能较好。 2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4、叫做超声波;其应用有、、 、。 25、叫做次声波;其应用有、、 、。 26、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响度不同 27、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28、为防治噪声,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将市区的工厂迁往郊外 B、市区内严禁车辆鸣笛 C、种草植树搞好城区绿化 D、在机器上安装消声器 29、“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对熟悉的人,听到他的说话声就知道他是谁了。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30、唐朝诗人李益有一首诗叫《喜见外弟又言别》,其中描写道:“十年离别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从“问姓”中想起初见的“旧容”,可见声音中有一特征让诗人唤起了十年前的记忆,这种特征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3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31、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 产生的。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 32、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33、人说话和唱歌时的发声靠的是声带的,声音是靠来传播的。 34、在音乐大厅里,乐团正在演奏着雄壮的交响曲。各种乐器的形状虽然不同,但他们的发声都是由于产生的;各种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不同,但他们演奏乐曲的音调相同。

人教版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声现象 学生:唐福升 得分:83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答案填 写在每题的题号前.30分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速度比光速快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速度一样快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频率要低一些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 原因是( A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 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高声大叫”中的“高”实际是指响度大 D.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6.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C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7.有一种电子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 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D )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8.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