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课堂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和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和谐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它有几个要素构成:一个共同的为着提高教学效率而奋斗的目标,教师和学生两个互为中心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和同学间的监督与协作的两者和谐关系,听说读写看五种齐备的功能以及一个所追求的师生间心领神会的境界。为了和谐课堂的顺利构建,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需要做出努力。

关键词:教学教师学生和谐课堂

教学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课堂四十五分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因此,一节课的课堂氛围如何从小处着眼是影响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从长远考虑,则是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成败的大事,它与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使教与学变成轻松愉快的活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化,这是符合素质教育或是快乐教育的构建宗旨的。那么,何为和谐课堂呢?笔者认为,所谓的和谐课堂,就是在四十五分钟内有所教,有所学,教师尽心,学生尽力,谆谆善诱,心领神会,能够达到教与学的同步、统一的课堂。

一、和谐课堂的构成要素

如何判断一个课堂是否为和谐课堂呢,那就需要一些比较具体的判断标准:在和谐课堂里,师生应同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两者互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协作共进;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听说读写看这五种功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和谐课堂追求一个理想境界,就是师生间能够心领神会、心心相通。下面将对这些构成要素做具体阐述。

1.一个目标

目前在我国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所有的中国人民都万众一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同理,一个和谐课堂不论学生的数量有多大,整个课堂的共同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全体师生应该为着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努力。如果一个课堂中存在多种想法:教师为讲课而讲课,讲完即课,没有尽心;学生呢,带个耳朵听听,听懂就懂,不懂也就算了,没有尽力。这样的课堂是肯定不会和谐的,教学效果也令人堪忧。只有师生同心协力,才能“断金”,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两个主体

课堂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组成,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处理这两者之

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学界争论都比较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教师中心说和学生

中心说。教师中心论者认为老师是课堂的中心,完全主导着课程的内容、进展和

授课方式,学生应该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和节奏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步调,学生若

是节拍错位或者违反整个曲调都是不被允许的。课堂是一个一对多的场所,为了

使整个授课过程按计划有序进行下去,教师中心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每个学

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一味地按照教条、以统一的标准、模式来授课,容易

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课堂沉闷,一个个棱角在日积月累中逐渐被磨平,扼杀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动脑能力。那么学生中心说呢,课堂上由学生来做主导,教师只是

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各种思维和想法活跃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

动性,课堂仅仅是一个供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解决疑问的场所。西方发达

国家的课堂大多都是这样的。学生中心说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教育程度,学生的自

我教育能力越强,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越好;若学生的自我教育

能力很弱,甚至于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话,那么学生中心说将会使整个课堂呈

现出秩序混乱、效率低下的情形。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都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

学生从生理和心理上完全认同和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他们的自主性已经变得较

差,依靠学生自我教育的学生中心说课堂在目前实现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笔者认为,和谐课堂应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并重,两者都是开展正常教学所

不可或缺的因素。学生和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两者互

为中心。对于学生来说,应以教师为中心,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在老师的引导

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切不可停滞思维、走马观花、过耳既忘,也不可充耳不

闻,自我研究探求;对于教师来说,应以学生为中心,“教”仅仅是一种手段,

让学生学会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不能抱着把课程授完即可的心态,而是应该根

据学生的特点、接受效果和学习情况来安排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授课速度,拓宽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渔鱼”。

3.两种关系

课堂由学生和老师两个主体组成,和谐课堂中存在着两种关系:教师和学生间的引导与被引导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监督与协作关系。这两者关系都应该是和谐融洽的,这要求全体师生的关系良好,有较强的默契度。教师是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指明方向,学生不光要从老师的言语中获取信息,也要从老师的眼神、动作中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老师不可能时刻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和谐课堂上还要求同学之间有一种监督与协作关系。当发现周边的学生有走神或其他举动时,可以用一个动作或眼神表示提醒,有讨论或自习时间里,有一些问题通过相互的讨论就能得到解决,且印象深刻。同学间的协作是很重要的,在班级团队中,不论是处于强势还是弱势地位的人,都能从中获益。为别人释疑的同学对问题会有更深的理解与记忆,从讨论中可能会纠正自己原先错误的想法或是发现新的思路,以前有疑问的同学则可以获取知识,消除疑问。4.五种要素

在和谐课堂上,需要灵活运用多种器官,做到听说读写看齐备。对于学生来说,听课也是一门艺术,同一个四十五分钟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学生听到的效果是有差异的。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学生们也不可能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善听的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语音语调分辨出重点、难点,仔细倾听加强记忆。学生在课堂上“说”的作用是多重的:一是锻炼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被说过一遍的知识其记忆的效果比仅仅是听要好得多,这想必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笔者今天就还能记得一些课堂上回答过的提问;三是学生说的内容反馈给老师,老师能够基本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状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步伐。读读课文,做做练习,当然是课堂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看”也是很重要的,不能被忽视,听课缺少了“看”的辅助,就变成盲人摸象了,边听边看,能够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漏听或是听不懂的地方通过看书看讲义看板书也能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

听说读写看并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教师在课堂上也需要做到这五种要素齐备。说课是老师的主要任务,适当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听和看对于老

师来说同样很重要,面对众多的学生,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有“千里眼”、“顺风耳”,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听学生的发言和动向,督促溜号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教学步伐。

5.一个境界

和谐课堂追求一种理想境界,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能够超出语言的限制,能够做到心领神会。一个教师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课堂短暂的时间内,是没有办法逐个进行言语交流的,为了增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就需要借助于肢体语言。教师能够从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一个动作中知悉学生的需求,学生也能够读懂老师眼神中的深意。这种心灵间的默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产生的,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经过长期间的培养。如何课堂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课堂气氛将更加和谐,教与学都将变得更加轻松。

二、和谐课堂的构建

一个普通的课堂怎么样才会成为和谐课堂呢,和谐课堂应该如何来构建呢?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所要做的努力绝不仅仅在于这四十五分钟,课前课后的许多工作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努力。

1.教师的努力方向

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在讲台上游刃有余,课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要做好备课笔记,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要仔细挑选针对性强的例题,拓展思路,多考虑几种解题方法,课堂练习要准备好。切不可照搬多年的老教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及知识的变化及时更新教案,要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权威的知识。

备课还仅仅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课堂便是化理论为实践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观察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反映了解到,若完全按照备课笔记的节奏、顺序进行下去会影响学生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接受使,应及时调整上课步伐。备课笔记不是教条,备课是为了更好地上课的,当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应该顺应实践的需要,切不可硬搬教条。

课后,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提问和习题测验结果中总结反馈信息,重新审视课堂的教学效果,反省并想办法改正现有授课方法中的缺陷,总结出新的理论来指导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若教师们能够节节课后自省,更新教学方案,那么,教学理论和教学效果也将呈螺旋式上升。

最后,教师要适时给学生一些表扬,加强正面激励效果。批评与表扬学生是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一种义务,很多教师只习惯用批评,从负面刺激中迫使学生改正错误。然而,过多的批评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即负面激励过当,学生和教师间的和谐关系将被打破,这样学生不仅不会改正错误,反而会变本加厉,产生恶性循环。与批评相比,表扬是一个更好的工具,适时给学生一些表扬,加强正面激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课堂上的些许表扬就好像是为学生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注入了一丝新鲜的血液,使他们获得了继续奋斗的动力,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为和谐课堂的构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学生的努力方向

在构建和谐课堂的过程中,学生所要做的努力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课前一定要预习,而且是要带有认真思考的预习。预习过后,对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已经了解,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在课堂上听就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课前自学过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则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复习的过程,事半功倍。倘若不预习的话,在课堂上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着重点,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节拍,事倍功半。如此对比,同一个四十五分钟下来差距就很明显了,如果再乘以日积月累的系数,这个差距则可被放大N 倍,再想要追赶就很困难了。滴水可以穿石,千万不能小看预习的十几二十几分钟,和谐课堂要求学生课课预习,不要让自己有拉下的机会。

其次,在课堂上,要做到人到心到,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在有不理解处重点听,如果听老师讲解过后还是有疑问,就要灵活处理了。此时,观察一下其他同学的表情神态,觉得自己的疑问是比较共性的问题时,可以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疑问,这也是和谐课堂上对老师的最直接的一种反馈,老师可以根据问题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使学习效果最好。若仅仅是个别问题,则可课

后单独和老师沟通,不要打断老师的正常教学。课堂上的教师资源是有限的,和谐课堂要求学生学会合理、最优化地使用教师资源。

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和教师单独沟通的时间很少,学生要充分主观能动性,课后多找老师沟通,解决自己课堂上遗留的问题,也可博得老师的认同感,增加师生关系,为以后的课堂和谐埋下伏笔。

三、小结

和谐课堂能够使教与学的过程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帮助教师和学生减轻现有教育模式下所带来的种种压力。和谐课堂要求教师和学生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都有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这需要经过大家的努力在长时间的培养中才能产生。可见,构建一个和谐课堂,所要花费的努力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学是个一对多的活动,相对来说,教师资源是比较有限的。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想要成功构建和谐课堂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利用课后时间多和老师沟通,用好用足教师资源。这样,既可以使教师得到反馈信息,也拉近了双方的关系。正因为教师资源的有限性,同学之间也应该相互帮助,同学间相处的时间很长,如果能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相互监督、协作共进的话,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如何构建和谐课堂 摘要:走进新课程,我们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正如叶澜教对受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让我们成为开发者,创造者,凸显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个性得到张扬,自己的价值得以体现,这是教育的理念,也是理想的教育,是对传统的超越,更是我们新的追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中全身心地投入,才能构建和谐的课堂。怎样使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多维互动的课堂 多维互动是创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多维”是指改革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课堂教学多向互动局面的出现;“互动”是指通过教学中师生认知互动、师生情感互动、师生实践活动等。要转变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认识,学生是生命体,一群充满情感、富于想像、极具个性的生命体,他们终究不是我们能完全控制得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营造课堂氛围-——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也是新课程改革极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而和谐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和谐发展。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和需要等。我们的课堂犹如军营,强调的是铁的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教师不苟言笑、一脸严肃。少了一些轻松,少了一些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一些个性张扬。尤其是讨厌学生的超前插话,不允许交头接耳,不允许与老师争辩等,无疑是给学生的身心自由发展套上了枷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生成的,因为学生根本不敢提出他们的问题,尽管他们的问题可能很多。在课堂提问中,应允许一部分学生暂时保留自己并不十分正确的意见,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我们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不怕出错和失败。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师,首先必须建立同学或朋友型的师生关系。同学或朋友型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心理认同,获得了心理自由,由此使学生产生心理的“向师力”。所以,我们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这样师生之间才能真正形成互动的对话平台,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才能活跃在教学过程中。 三、创设教学情境-——搭建轻松快乐的课堂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趣,就学的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经,因此新课程改革必然是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教师是否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实 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主动 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实施和谐策略,营造宽松的学习空间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 的心境进入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益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 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与学生做朋友,要通过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 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方式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在课堂上处入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实践证明,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激活潜能、敏捷思维、高效学习。 二、实施体验策略,关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 通过学生主动建构才能获得”。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事情,谁也不能代替。学生只有充分地参与,体验才会深刻,发展才会快速。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真正的活动中 学习数学,让学生去真体验、真经历、真操作、真交流,从而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知灼见。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猜想:长方形的面积与 它的什么有关系?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 方形,看有几种拼法。拼好后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3)你发现每个长方形的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 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很快便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在重新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有时知识的处理与转换容易发生障碍,造成思路受阻, 教师不要急于评判,硬将学生的思路往自己的教学思路上牵,而应及时给予启迪引导,要多给 学生一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三、实施合作策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 的机会。实践证明,合作学习能增强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 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也 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让小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充分利用手中的学具(剪刀和纸)进行探究、交流。课堂气氛 非常热烈,小组成员边操作边讨论,一会儿功夫就呈现出了四种推导方法: (1)把纸对折,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平行四边形的面 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用纸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方形 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3)先剪一个梯形,再沿着两个对角剪成两个三角形。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梯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

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2-01-16T17:07:22.8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2月总第90期供稿作者:张世斌 [导读] 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张世斌甘肃省高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34300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要妥善处理好各处室之间、各类人员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我校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和谐校园构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 学校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真正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和激励人,为广大师生才能和潜力的发挥营造一种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具体而言,就是要多为师生员工谋实事、办实事。对教师而言,除了关注其角色期待外,更应关注其群体的身心状态。对学生要给予子女般的爱护,关心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速成才。 二、民主法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准绳 民主和法制是学校管理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学校的民主管理首先是学校领导的民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也要民主。和谐的学校还要做到依法办学。一方面,学校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各种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组织师生学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树立法律意识。学校依法办学还表现为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遵守国家大法的前提下,学校要有自己的“小法”,做到事事有章可依、有章必依。 三、加强学校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第一要素。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班子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和治校的自觉性、主动性、前瞻性,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个人修养,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谦让,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努力实现工作效率、人际融洽和班子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四、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 《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是我们办好中等职业学校的法律依据。实行依法治校,就要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五、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 学校作为一个服务性组织,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其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其组织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教师潜能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是要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无论对教师的年度考核,还是对教师工作的评估,都应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剔除弹性较大的项目指标,一切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让所有教师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专心教学又和谐相处。 六、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动力 一是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对涉及学校政务、财务以及事关学校重大发展或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情况,都要及时通报。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和职代会的作用,明确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和程序,提升决策水准。二是鼓励全校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学校所做的一切决策,都要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要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使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及时顺畅地传递到决策层,并作为制度决策和布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七、妥善处理各种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首先是各处室之间的关系。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要充分发挥各处室、学科组、教学组的作用,进一步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强化服务意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支持与配合的工作格局。 其次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真诚是基础,理解是关键。教师之间,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应以诚相见、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以宽容的心态、豁达的气度、谦逊的品格,重塑新时代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由于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十分复杂,所以彼此间的矛盾时常引发,既严重伤害了学生间的感情,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悖于和谐校园的生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共同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学业。 第四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教育和影响与学生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身示范,严以律己,要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坚决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只要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同心同德、求真务实,我校各项工作就定能再上新台阶、迈出新步伐!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语文课堂 和谐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和谐精神的摇篮。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学得轻松没压力、师生开心没矛盾的课堂就是和谐的。我认为,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应该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扎实、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上互动交流充分,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能动性得到激发。 一、和谐课堂应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教学遭遇冷落,是课改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标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识字教学要“识写分开,多认少写”。于是许多语文教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听写、组词、造句、写片段等书写练习一并丢弃,取而代之的是议一议,画一画,演一演等,语文课成了开心课。“双基”不落实,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不和谐的。语文这种工具,没有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是不能掌握的。语文课堂要狠抓教学目标的落实,只有开展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材料,才谈得上感悟和运用;要从学生身心发展实

际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出发,把着力点放在识字写字、阅读积累、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表达等训练上,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上,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改革的具体目标。 二、和谐课堂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是传统课堂的特征之一,和谐的课堂呼唤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是要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案时,必须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相信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打破一言堂。教师起好指导、辅助和点拨作用。二是要运用多种课型,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对课本上写的,对教师和同学们讲的,持有不同的意见,敢于提出异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我们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引导。 三、和谐课堂应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 现代教育正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相信每一个”、“尊重每一个”、“研究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其禀性天赋得到充分张扬,使其兴趣爱好得到个性化发展,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

浅谈公共关系与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公共关系与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 系别 09级外语系语言四班姓名刘春艳学号 0940501424 摘要: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十分独到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这是由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公共关系的理论是在不断追求诚信、和谐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大力开展公共关系,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发展公共关系是转变高校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开展高校外部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字:公共关系校园和谐社会内涵 一、引言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构建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二、公共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关系,平衡利益,以达到和谐关系的一种专门实践活动。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五层意思 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客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显然,高校是公共关系主体,而客体是学生、家长以及与高校有关的社会各方面。 2、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任何活动都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也离不开这点,高校要生存和发展,教学质量是首位,只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读。 3、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是塑造组织形象,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公众,公众的认可程度或

评价差异直接关系组织形象。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主客体之间利益的双赢。 4、公共关系手段是传播,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介质进行对话,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5、公共关系的最终工作是实现主客体之间良好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公关学者王乐夫说“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因此,公共关系注重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从人心上下功夫。 (二)、和谐校园的内涵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是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也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公共关系对于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 和谐,包括公正、民主、诚信、认同、和睦等几个方面。校园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要有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 不断促进人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高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这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生活在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太和县李兴小学 要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势必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法与学法、批评与表扬等方面的关系,构建一个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1、师生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的重要心理过程。师生情感,一般是指师生双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建立的友好、健康、积极的心理反映,并表现出来的态度。 要认识、了解学生就要到学生中去,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更要到学生中去,它是解决师生隔阂、矛盾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可以坐到学生中间相互交流、谈心,一起学习、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爱护、尊重学生,并树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观念。这样师生就会产生一种平等、亲近感,爱屋及乌,学生自然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 到课堂中去。这是师生情感交流实质性内容,也是提高效率,建立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从情感因素来讲,课堂教学也可以叫做课堂生活,它是师生40分钟相互交流理解、协调配合的高度概括。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课堂,让师生情感在课堂这块芳草地上尽情嬉戏。另一方面,教师应致力在课堂中培养师生相互学习的情感。

如:教者故意犯一个错误,让学生纠正,从而促进师生互相学习。 2、师生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师生关系的另一重要方面。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压抑了学生学习热情,使教学效率远远背离教者的期望值。而今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一种很好的变化。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师变成课堂教学的“旁听生”。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全面、充分、自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强教者的宏观调控功能,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选择和谐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可分为教法和学法。在理解师生地位后,我们不难得出教法和学法辨证关系。 1、从教法到学法。近年来,为提高课堂效益,教者都把着眼点放在改进教法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认为要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必须从研究教法深入到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像数学的学习可用直观操作、尝试学习、实验等学法。便于学生形象、真实、直接地获取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在指导。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是编剧、演员,又是技能超群的导演。就教法本身来说,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凝聚了教者指导的汗水。再从学法来看,学生的认知程度、深度、广度毕竟有限,缺乏指导,学生认识可能不到位,错误甚至偏离正确的方向。教者只要稍作指导,学生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南宁市仙葫学校覃小艳 【摘要】 本文主要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观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谐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智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协调良好的生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关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和谐课堂,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活泼、更自主、更和谐、更有效。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发展和谐有效 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极大的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发展。语文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经常听到不少同行抱怨语文课堂教学的无奈,总感觉自己很花大力气去上课,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甚至吃力不讨好,这点不少同行都深有同感。教师无奈,学生厌学,形成恶性循环。下面我就如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何提高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自己的拙见: 一、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峙的态度。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教学的基础,而要创设和谐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从事教师职业,最起码要求就是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众多教育家都提到师爱的重要性。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师爱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态度上和蔼严肃,行动上细心关怀。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也不论学生家庭的贫富,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传统的课堂教学单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权威以及呆板的课堂纪律,严重忽视学生的个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现代的课堂教学则要求一改这些做法,它更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尊重和信任,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的伙伴关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他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因而学生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风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一、以人为本,营造师生和谐的融洽环境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师生和谐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应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体现出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本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 课堂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文本的全新出现、学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课程改革的势在必行都倡导我们追求一种和谐的语文课堂。正所谓“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是最佳的组合,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人们的完美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追求的则是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导与放、思与悟等方面的平衡、统一、亲和、融洽,打造一种自然、和谐、开放、创新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是和谐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和谐探求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呢 一、增强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首先建立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师爱又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就要求教师在态度上和蔼严肃,在行动上细心关怀。 其次建立师生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平等是和谐的基础,体现了对人的尊重。马斯洛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真正达到自主、自尊、自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人格才能真正建立。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得到尊重,才会轻松地投入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无谓的争端、烦恼和恐惧。因此,教师在课堂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习方向的指引者。课堂上老师不能误解学生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学校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所学校,只有和谐才能发展,也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我认为建设和谐校 园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领导班子抓起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加强学校作风建设,建立完善的制度,全方位改进学校作风。如每年年底工会应对学校作风进行民意测评,以有效地克服学校工作人员的衙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师生员工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在测评后,要及时把测评结果反馈给有关人员,特别是对在测评中满意度较差的行政人员,要真诚地帮助他们找出不足与缺点,使其改进工作作风或为人处事之道,让这些人知道自己的测评结果不满意,不是别人对自己有意见,而应该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今后应如何改进。此外还应该建立一支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注重处理好校领导与广大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做到大家合种一块田,配合默契,精诚合作,努力寻找教职工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工作效率和人际融洽的最大化,保证领导班子的团结和谐,为学校的和谐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要有亲和力领导的亲和力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起到示范和凝聚的作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育人使命的需要,

是建设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完善人格的要求。要实现人际和谐化,领导对师生,就要做到公正、公平,要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与师生员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应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近年来,我校支持教师学历进修,分批选送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教师充电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我们教师的内部动力。我们还加强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定了《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规定》,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就能自觉地把自己和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有领导的示范作用,群众对组织,对领导就会多讲一点服从,多看一点大局,多做一点贡献,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爱心,个人对自己也会多一点自律,多一点修养,校园就多一份和谐。 三、重视听取各方意见倾听师生呼声,做深、做细、做实师生工作,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爱校建校。要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与教职工沟通和交流,最大程度地兼顾教职工的利益。学校领导应该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如有些已经是很尖锐的问题或矛盾,而反映者往往在反映情况时还是把问题说得很婉转,这时作为领导干部,如果不重视倾听、处理所反映的意见或问题,就很有可能使问题更加复杂,使矛盾进一步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发表时间:2009-07-07T11:17:09.2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黄艳 [导读] 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 摘要: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在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关键词:和谐;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黄艳,任教于河南省洛阳市第26中学。 和谐是稳定的基础,有稳定才有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和谐教育,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新的教育观念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目标,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创新人才的竞争,课堂改革已成为锐不可当的必然趋势。 如何真正地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诚然,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与教学艺术所构成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应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构建者。所以,我们的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在研究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笔者认为,应从课堂教学着手,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设师生双边交流环境,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环节之一。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其基础是相互信赖,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教师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改变以往的“满堂灌”作风,使课堂真正变成“互动”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由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师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将学生真正当作自己的朋友。“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同时,由于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成是一种奖赏,一种鼓舞,产生一种被爱、被承认的心理满足而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所以,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爱与赞美之词。教师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角色,不能以权威者自居,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认识者,视为发展的对象,而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个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后进生。 前苏联教育家早就说过这样的话:“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交换后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个思想,我也有一个思想,那么,我们交换后,就各自有两个思想”,所以要勇于向我们的学生学习。你把任务交给学生,学生绝对会给你一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更多更好的“答案”。 学生值得每一个老师学习,向学生学习,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走近学生,发动学生,促进并完善学生的最简单不过的办法,何乐而不为? 师生关系要和谐还要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的作者这样写道:“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每节课在设定目标时,都要制定发展性目标。在发展性目标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核心。 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化。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促使学生能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从而达到联想、求异、创新、聚合等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英语写作训练课中,教师要有目的、分层次地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和构思,以达到提高写作的目的。同时,教师的评价也应该采取灵活的鼓励方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激发写作兴趣。 美国教育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和鼓励对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尊心,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其个性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他们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正确地客观地去评价,只要符合基本要求,就应加以鼓励、表扬,给予充分的肯定,笔者认为这样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构建质疑氛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而且要为学生质疑,提供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外界条件”,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感到平等,逐步使他们养成敢想、敢说、敢问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新型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再者,教师的点拨又把学生带入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大市中心小学 新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气氛,实现对话、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 和谐课堂构建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展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知识点的特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并且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标签:高中;思想政治;和谐课堂;构建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推动和谐课堂的构建,这不仅会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有趣,也会让课堂上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会变得不再那么乏味,学生会更愿意投入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究中,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活力都会得到激发。和谐课堂构建的模式多种多样,可以展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需要从具体的知识内容出发,结合知识点的特质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并且参照具体的教学目标构建各种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这些都会让课堂的整体氛围更加放松,会让和谐课堂的构建真正得到实施,并且让学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实质性的收获。 一、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构建和谐课堂时,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参与问题讨论的热情更高。普遍来讲,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高,这和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难度在进一步加强,很多内容理论抽象不容易理解有直接关联。不仅如此,很多教师在组织和展开教学实施过程时,采取的方法不够合理。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讲解是教学实施的主导,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并不多,这会让整体的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学生也难以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将和谐课堂的构建作为教学的依托。教师要丰富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同时,教师要建立和学生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鼓励性的学习评价,并且积极和学生展开问题讨论,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思维上的引导,促进学生知识的良好吸收。这样的背景下打造的课堂不仅轻松愉快,学生也会更加放松,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会更强,这才是和谐课堂构建应当发挥的效果。 在充分彰显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建立和学生间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比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加鼓励学生;在学生分析问题与陈述观点时,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这样,教师积极正面的形象就会在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中得到展现,这除了表达教师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外,还能给学生以无言的激励。在好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中,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或者知识分析的主动性会更高,学生也会真正随着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地探究问题,这些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依托。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整体课堂氛围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关键——正确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一)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关键——正确处理好宿舍人际关系(一) 【摘要】学校稳定的关键是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校和谐发展带来诸多难题,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被大学生以及高校辅导员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宿舍人关系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宿舍关系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宿舍;人际关系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创建一个和谐校园,需要其中的每一个单位和谐,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因而是校园和谐的关键所在。当代大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会进一步增多,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极为重要的阶段,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和睦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里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一个和睦的宿舍就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重要,它是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提供信心和力量、情绪低落时提供诉说的场所……如果宿舍成员彼此之间不和睦、互不理睬,仅仅把宿舍当成旅店一样,那么,宿舍成员就不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在这样的环境里长期生活的学生很有可能形成孤僻、自私的个性。 一、引发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产生的原因 (一)家庭经济收入和地域经济不平衡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前提条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宿舍的成员已不仅仅是来自于一个区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各自成长的背景不同造成他们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可以不受拘束,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通常比较节俭。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生活俭朴,思想相对简单,习惯简单淳朴的生活;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思想开放,喜欢追赶潮流与时尚。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通常很难改变,这一点并不为个性独立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一个宿舍的大学生在生活上交往极为频繁,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引起人际冲突。 (二)激烈的社会竞争蔓延到大学校园,引起大学生之间的利益之争,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重要的客观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愈演愈烈,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得更多的利益,一些人往往不择手段。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是否是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党员,是否获得过各类奖学金,是否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参与就业竞争和继续学习深造的重要资本。为了赚取更多的就业资本和深造资本,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很多大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暗地里展开了各种较量此外,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和不正当的竞争影响,少数大学生在明争暗斗过程中,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比如通过造假拉拢、离间、诋毁他人甚至动用家长关系等途径,千方百计来打败竞争对手。这种为了私利而展开的不公平、不正当争斗,使表面上祥和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充满了火药味,人际冲突无形地潜在其中,一触即发。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健全,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内在心理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小皇帝”,受到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健全。在人际认知上,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第一印象、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等人际认知偏差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在情绪情感上,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