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松花江路站基坑监测方案7.21

松花江路站基坑监测方案7.21

松花江路站基坑监测方案7.21
松花江路站基坑监测方案7.21

南京地铁十号线土建工程TA02标松花江路站

南京林业大学林产工业设计院

2011年5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述 (1)

1.2松花江路站 (1)

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环境状况) (2)

2 监测目的 (3)

3监测依据 (4)

4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5)

4.1监测项目 (5)

4.2测点布置 (5)

5监测方法 (8)

5.1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8)

5.2沉降位移监测方法 (9)

5.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11)

5.4支撑轴力监测方法 (12)

5.5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14)

5.6周边建筑位移监测 (15)

5.7临时立柱垂直位移监测 (15)

5.8裂缝监测 (15)

6监测频率 (16)

7警报值 (17)

8监测仪器 (17)

9监测措施 (18)

10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19)

10.1施工监测工作流程 (19)

10.2巡视检查制度 (19)

10.3协调配合措施 (21)

11监测人员组成 (22)

12资料提交 (22)

南京地铁十号线土建工程TA02标

松花江路站基坑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南京地铁十号线(西延线)线路全长22.3km,设站13座。起点于既有一号线安德门站东侧新建安德门站,向西南方向走行并下穿一号线南延线,在AK2+050处接上既有一号线,接奥体中心站后,线路沿乐山路向东北,穿过中华中学体育馆转向月安街走行,穿过滨江大道后于在建纬七路过江公路隧道南侧依次穿夹江、江心洲、长江后进入浦口区;过江后线路沿纬七路江北连接线规划的迎宾大道向西北,穿宁合高速后拐向西南进入珠江镇,沿文德路、城西路向西南敷设,终点止于宁合高速规划五里桥立交以北城西路站,并设城西路停车场。其中换乘站2座,分别为绿博园站与九号线、珠江东站与十一号线换乘。

1.2松花江路站

本站为十号线的第六座车站,车站位于松花江西街与梦都大街之间的乐山路上,为地下两层明挖10.5m岛式站台车站。站址周边地势平坦,地面标高约为6.5~8.0m。乐山路道路红线宽40m,梦都大街道路红线宽65m,松花江西街道路红线宽24m。目前交通量均较小。车站南侧为奥~松明挖区间,北侧为松~绿盾构区间。车站总建筑面积为14924.19㎡,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10758.42㎡,附属建筑面积为4165.77㎡。本站共设5个出入口通道(1号通道分为1A、1B 两个地面出入口,其中1A号出入口通道跨梦都大街,兼作为过街通道)、1个无障碍出入口、1个消防疏散口以及3组风亭(8个风口)。车站外包总长260.5m,标准段外包总宽19.6m,车站轨面埋深约14.225m,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层约2.7m,底板底埋深约为15.7m。

设计拟采用内支撑明挖顺筑法施工,钻孔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支护型式的设计方案。结构为地下二层构筑物,采用800mm厚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深

为31.0m,北侧端头墙深为34.812m。竖向设置四~五道支撑,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800m×900m),其余为钢支撑。地下墙接头采用十字钢板接头。

1.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环境状况)

南京地铁十号线(西延线)奥体中心至滨江大道站地貌上属长江低漫滩及边滩,除长江河床外,地形低平,地势向长江河谷缓倾。南岸低漫滩区地面标高一般7~9m ;长江江心洲地面高程6.5~7.5m;北岸低漫滩区地面标高一般5.5~7m。沿线地表均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基岩未见出露。表层多为0~3m厚的人工填筑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Q4)河流—湖沼沉积相粉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细砂;再下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河床相含砾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及卵砾石为主。第四系地层成因、厚度变化较大,在北部的岗地与漫滩交接部位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0m,在南部的漫滩区则厚度较大,一般在50~75m间。

奥体中心站~绿博园站地表普遍分布人工填土,AK7+700~AK10+150间厚度较大,以杂填土为主。饱和软土和软弱土(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塑粉质黏土)主要分布在非过江段漫滩区,底板埋深一般大于11.00m,厚度变化较大。饱和砂性土(包括粉土、砂土、粉质黏土与砂土互层),沿线均有分布,厚度变化较大。沿线下伏基岩均为白垩系浦口组K2p泥岩、泥质粉砂岩。岩面起伏不大,由南向北埋藏逐渐加深。

本标段沿线河流主要为长江。江南段地表水体为向阳河,河道曲折,分别在梦都大街南、兴隆大街与月安街之间及绿博园东侧与线路交叉。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深0.40~4.80m,地下水位标高3.51~6.98m。

松花江路站表层为杂填土,全场区分布;饱和软土和软弱土(淤泥质粉质黏土、软塑粉质黏土)底板埋深一般大于11.00m,厚度较大,全场区分布;饱和砂性土(包括粉土、砂土、粉质黏土与砂土互层),全场区分布,厚度较大,全场区分布。沿线下伏基岩均为白垩系浦口组K2p泥岩、粉砂质泥岩,岩面起伏不大。车站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2.85~4.20m、平均3.74m;标高2.89~4.26m、平均3.49m。

2 监测目的

在基坑工程中,由于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外部荷载条件、基坑支护结构的材料性质和结构形式的特点、施工条件和施筑工况差异及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程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预期从理论上准确预测基坑工程在施工中发生的各种情况是非常困难的。只有通过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期间,进行严密的、与各施工工况相一致的现场监测,及时获得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坑外地下水位及周边环境的变形等信息,正确地指导基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对可能发生影响地下室主体结构、基坑支护结构安全和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等问题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基坑工程和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深基坑的开挖是个动态过程,与之有关的稳定和环境影响也属于动态工程,因此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有助于快速反馈施工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用最优的工程对策。为了掌握围护结构的变化情况,分析变形原因和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某种措施;其次为了检验设计,并为今后的设计和科研提供依据,均需进行基坑变形监测。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施工监测应实行信息化施工(如图1所示),随时预报,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图1 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

本工程的监测意义在于:

1)监测开挖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的状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防工程破坏事故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现场测量结果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要求,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3)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完善设计,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

另外,还可将现场监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导出更加接近实际的理论公式用于指导其它工程,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详见图1所示。

基坑围护方案必须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特点及周围环境的要求,在满足区间主体结构土建施工及确保周围环境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量达到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提高工效等。

3监测依据

1)南京地铁十号线土建工程TA02标施工图纸

2)《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监测管理办法》

3)《南京市建筑工程深基坑工程管理办法》(2006)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

5)《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7)《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8)《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J9258-97)

9)《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JGJ120-99)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

1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BJ/T111-98)

4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4.1监测项目

本基坑工程及其它周围环境监测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监测项目一览表

4.2测点布置

4.2.1测点布置原则

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设计单位的要求,本监测方案的编制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1)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该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监测费用等因素综合考虑。测点布设必须满足本工程设计和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同时必须能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周围环境和围护结构的变形。

2)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设计中的最不利位置和断面,如最大

变形、最大内力处;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所设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4)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该有机结合,力求使同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5)采用的监测仪器必须满足精度要求且在有效的检校期限内,采用方法必须准确、监测频率必须适当,符合设计和规范规程的要求,能及时准确提供数据,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6)深层测点的埋设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测量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若遭到破坏,应该尽快在原来位置或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4.2.2基坑测点布置

1)围护墙水平及竖向位移监测

基坑围护墙顶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共用同一监测点,围护墙顶位移设在墙顶处,待围护墙顶冠梁施工时,直接插入由质监站提供的标准观测标。各测点纵向间距约15m,共布置38个位移观测点,编号为ZQSi(i=1-38),各点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

2)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为确保基坑安全开挖,在基坑开挖区范围内围护结构内共埋设20根测斜管,各测点纵向间距约30m,编号为ZSTi(i=1-20),每根测斜管的深度与围护结构深度相当,如表2所示,总计629延米,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

3)支撑轴力监测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在基坑典型断面处,埋设钢筋计监测支撑轴力,每道支撑设两个钢筋计,分别设于支撑左右两侧,或者1个轴力计安装于钢支撑端部,工程范围内共设10个监测断面,51个轴力观测点,测点编号分别为ZLi-*(i 代表监测断面,i=1-10,*代表断面上的测点,数值1~5)。具体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

4)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范围沿围护结构外侧共布设20个水位观测孔,编号为SW1-SW20,间距约30m 。各测点具体平面位置详见附图1。

5)周边管线位移监测

地下管线网是人民生活的命脉,其安全与人

民生活紧密相连。市政管理部门和煤气、自来水

等与管线相关的公司都对各类地下管线的允许变

形量制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必须将地下管线的

变形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测点布设

沿管线每20m 布设一个监测点,共设33个

测点,编号为GXC-01-01~ GXC-02-016。详细

布点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2)布设方法

在管线轴线相应的地表,凿开路面结构层,将钢筋直接打入地下,与管线固

图2周边建筑物沉降点埋设示意图

定,并且延伸到地面,顶端磨成半球形并涂上防锈漆,测点顶突出地表5mm 以上,注意保护测点不被破坏和人为移位。

(3)监测方法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铟钢尺等仪器进行地管线沉降或隆起监测。

6)立柱桩、周边地表、临近建筑物沉降监测

为监测立柱桩沉降变形,在部分立柱桩顶设置沉降监测点共5个,编号为LZC01-LZC05。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监测按照典型断面

进行,共布置10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上

在基坑两侧沿垂直基坑围护结构方向布置

8~10个测点,测点距离及各测点具体平面

位置详见附图。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初步布设29

个测点,直接在指定位置处打入膨胀螺丝或

者特制钢筋头,测点布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

编号为JCJ01-1~JCJ03-12。 5监测方法

5.1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进行围护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时,需建立独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定向点方向设定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在远离基坑开挖影响范围的区域里,按照既稳定又有利于保护的原则用钢筋混凝土制作一个基准点测量工作台,尺寸及构造详见图3所示,工作台顶部埋设专门制作的测量强制对中部件。

图2周边建筑物沉降点埋设示意图

定向点设在距测站约500米处,以保证定向的精度,减少测角误差;同时设立两个定向点,并多测回测定其夹角,在位移观测中经常予以检查,以保证定向点的可靠性。位移观测点采用极坐标法观测,角度观测一测回,位移观测两测回。

5.2沉降位移监测方法

沉降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法进行,沉降观测作业前半个月应埋好标志,稳定后方可开始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1)基准网的布设

为了取得可靠的沉降控制测量起始数据,首先需进行地表控制网的检测,当周围有可供利用的三角点和导线点时,应进行全面复测和补测,否则须根据需要布测新网。在场地四周埋设四个测量基准点(独立于基坑变形之外,属于相对稳定的点,是进行变形监测的起始点),组成闭合环线,为了检核测量基准点的稳定性,在距建筑场地20m 以外选择稳定建筑基础埋设两个检核点,定期对工作基准网进行复测检核,以保证成果的可靠性。

(2)基准点的埋设

基准点都必须埋设标石和标志,点位应埋设在原状土层中,埋设时先将松土挖去1m 深,夯实后浇1.2m ×1.2m ×0.2m 素混凝土作垫层,

随后用砖砌成如图

图3 基准点测量工作台示意图

4所示形状,中间空心填混凝土,其顶部放入铜标志或用1m 长Φ16mm螺纹钢插入素混凝土中,顶端焊接成半球形并涂上防锈漆,顶层作成小阴井并加盖,盖厚0.1m。浇灌前绑扎Φ6mm钢筋一层。该板与地面平齐或略高于地面。

(3)测点埋设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沉降点的观测精度和它的可靠性、真实性,都依赖于基准点的准确性。因整个基坑施工的影响,如建筑机械施工中的振动、建筑材料堆积等;虽然基准点选址和埋设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但一些不利因素是不可能完全避开的;受其影响,工作基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需定期对基准网进行复测,发生异常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水准观测限差见表3所示。

按照规程要求,初测规定为两次,即观测两个往返,成果取平均值使用,以保证初测成果的可靠性。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2.0.5条规定,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二级≤0.5mm 。沉降量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

曲线判定。

5.3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方法

地下工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很多是由于深层

土体变形造成的,而深层土体变形又影响到围护结

构的深层位移。深层位移可以分为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深层变形反映到地表有一个滞后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如能及时掌握深层土体及围护结构的运动状况,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施工保护措施,使地下工程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防患于未然。深层水平位移反映了围护结构的挠曲变形,通常采用测斜仪进行测量。

本基坑监测项目中采用数显智能型存储测斜仪,配备计算机及时自动处理数据。

图5所示为测斜仪量测的原理图,图中探头下滑动轮作用点相对于上滑动轮作用点的水平偏差可以通过仪器测得的倾角Φ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

i i i L ?Φ?=?sin δ

式中:i δ?——第i 量测段的相对水平偏差增量值;

i L ——第i 量测段的垂直长度,取为0.5m ;

i ?Φ——第i 量测段的相对倾角增量值。

将每段间隔Li 取为常数,则水平偏差总量与水平位移δ仅为Δφi 的函数,同时计入管端水平位移量值δ0,即:

i n

i L φδδ?+=∑=10sin

测点的埋设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测量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测点在施工过程中若遭到破坏,应该尽快在原来位置或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为了真实反映围护结构的挠曲状况,

测斜管应尽量埋设在构成围护的桩体或

图5 测斜仪原理图

墙体之中,测斜管刻槽方向对准基坑方向,上下用盖子封好,并做好保护工作。钻孔作业时,在地面将测斜管用专业接头连接好,并对接缝处进行密封处理,然后在管内充满清水,钻孔结束后马上沉入孔中,将测斜管刻槽方向对准基坑方向,上下用盖子封好,随后在测斜管与钻孔的空隙内灌入粗砂材料将测斜管固定。刚埋设完的几天内,孔内充填物会固结下沉,当时及时补充充填物;管口高出地面20cm左右,周围砌设保护井,竖立告示牌,以免遭受损坏。

量测时将测斜仪伸入测斜管,并由引出的导线将测斜管的挠曲量值瞬时反映在测斜仪上,该值即代表了围护结构的挠曲变形。测斜仪在外观上呈现为细长金属鱼雷状探头,上、下近两端配有两对轮子,上端有与测斜仪连接的绝缘量测导线。测量时,将带有标尺的电缆与加速度传感器探头相连接,把探头放入测斜管底部,探头上升的过程中测斜仪自动监测并实时显示数据,每上升100cm,手动按下仪器面板记录按钮,进行数据存储;将现场采集的数据由专用通讯线与计算机连接,用配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及时上报。

5.4支撑轴力监测方法

由于土体具有流变性质,为了尽量减少地层的移动,应该缩短基坑暴露的时间,要及时支撑并于加轴力。支护结构内力监测是为了及时掌握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内力变化情况。当内力超出设计最大值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支护结构因内力过大超出材料的极限强度而导致破坏,引起局部支护系统甚至整个支护系统的破坏。

(1)测点布设

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在基坑典型断面处,埋设钢筋应力计或者轴力计监测支撑轴力,每道支撑设两个钢筋应力计,分别设于支撑左右两侧;或者1个轴力计安装于钢支撑端部,工程范围内共设10个观测断面,其中第1~9个支撑断面有4道支撑,第10个支撑断面有5道支撑。支撑测点编号分别为ZLi-*(i代表监测断面,i=1~10,*代表断面上的测点,数值1~5)。各点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基坑监测平面图。

(2)布设方法`

通过安装振弦式钢筋计使用频率仪接收信号转换成支撑轴力的方法监测支

撑轴力。

混凝土支撑上钢筋计的安装方法如下:

① 根据测试要求选定结构及测点。将拟安装测点部位的钢筋做标记。 ② 在确定的检测测点上将钢筋计用水泥或扎带固定好。

③ 将两端的钢筋连杆和支撑主筋连接双面焊接牢固,焊接时要注意淋水保护好钢筋计工作部件。焊接好的钢筋计如图6所示。

④ 焊接完成后用读数仪测检钢筋计;两三天待稳定后,用读数仪或电脑对钢筋计进行调零。

以后测值相对调零时的变化量,即可换算轴力值。

图6 钢筋计焊接

钢支撑用钢筋应力计则直接将钢筋应力计焊接于钢支撑选定测量断面;采用轴力计时将轴力计安装于专用附件内焊接于钢支撑端部。

(3)监测方法

采用钢筋计时:

将频率计夹头与钢筋计导线连接,待数据稳定读数,利用公式换算断面钢筋应力Pg 。

假定同一断面处钢筋应变与混凝土应变相等,因此支撑混凝土轴力P z 与主筋钢筋受力P g 之间有一比例关系:

)/()(2g g g gh E A P E A Pz ???=

A A E E E E g c g c gh /)(1-+=

式中:A :支撑身截面积;

gh E :支撑砼弹性模量(折算弹性模量)

; A g1 :应力计所在截面的钢筋和应力计的总截面积;

A g2 :钢筋应力计截面积;

E g :钢筋弹性模量;

E c :砼弹性模量。

由此可得断面位置的混凝土支撑轴力P z 。

采用轴力计时:

B T b F K P +?+??=

式中: P :支撑轴力(KN);

K :轴力计的标定系数(KN /F);

△F :轴力计输出频率模数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F); b :轴力计的温度修正系数(KN /℃);

△T :轴力计的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

B :轴力计的计算修正值(KN)。

注:频率模数F=f2×10-3。

5.5地下水位监测方法

地下水位监测目的是为了了解围护结

构的止水以及基坑实际降水情况,以防止由

于渗漏水而引起坑外水土向坑内流失,从而

导致基坑围护结构及周围地层的破坏,因此

必须对施工中的降水状态进行动态监测。基

坑开挖前以及开挖过程中用水位计观测每

个孔的水位,以便随时掌握降水效果。观测过程中,将水位计的探头缓缓放入孔中,探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发出声音,或者周围环境嘈杂声音较大时,可使用电压控制,探头与水接触,仪器上的电压表呈现最大值;通过信号线的尺寸刻度,可直接测得地下水位距管口的距离。管口高程用精密水准仪定期与基准水准点联测。电测水位仪读数精度为±1mm ,水位计原理见图7。测量的精度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基坑监测的过程中应采用专人专尺测量,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根据水位变化值绘制水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水位随基坑开挖深度的曲线图,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可靠的参数。

5.6周边建筑位移监测

车站西侧为滨江奥城沿街3~4层商铺(汽车修理店等)和4层烟波渔港,为了保证施工期间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必须对这些建(构)筑物要进行必须的位移监测。

(1)测点布设

在建筑物四角或者长边范围内每隔15m左右布设一个监测点,初步拟定布置29个建(构)筑物监测点。编号JCJ01-1~JCJ03-12。

(2)布设方法

埋设测点采用专用内嵌式沉降观测标,或者专用钢筋头打入路面基层。在建筑物四角承重墙或者柱上面钻孔,埋设膨胀螺丝,并做标记。

(3)监测方法

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和铟钢尺等仪器进行建(构)筑物沉降或隆起监测。

为了防止立柱过度沉降以及立柱间的不均

匀沉降,在受力较大的立柱桩顶设立立柱桩沉降

观测点.

(1)测点布设

本工程基坑范围内共布设5个立柱沉降观测

点,编号为LZC01-05。各点具体位置详见附图1:

基坑监测平面图。

图8 裂缝计组成示(2)布设方法

与围护墙顶沉降测点埋设方法相同。

(3)监测方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量测,方法同地下连续墙顶沉降监测。

5.8裂缝监测

裂缝监测应包括裂缝的位置,走向、长度、宽度及变化程度,需要时还包括

深度。

(1)测点布设

围护结构以及周边3栋建筑全部范围。

(2)监测方法

①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两侧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法等。本次监测采用裂缝计进行监测。裂缝计组成如下图8所示:

②对裂缝深度监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的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

裂缝计使用方法如下:

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像,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像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像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裂缝宽度值。

6监测频率

监测仪器和管线的埋设必须在施工前15天进行,初始数据在埋设完成后的10天或施工前进行采集,水位监测周期为降水的全过程。监测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针对现场的施工步骤,尤其是在开挖期间,根据开挖段区分重点监测区和非重点监测区,视围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可加密监测频率,关键部位随施工进行跟踪监测,非重点监测区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适当地减少监测频率。

本工程仪器监测项目的拟监测频率如下,待施工图设计文件确定后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监测:

(1)正常情况下:

①基坑开始开挖至底板浇筑后7天内1次/天;

②底板浇筑后7-30天,1次/3天;

③底板浇筑30天后至主体结构施工±0.00之前,1次/周。

(2) 当出现下列特殊应急情况之一时,应加强监测,提高监测频率,并及时口头向委托方及业主、监理单位报告监测结果,随后补报书面报表:

①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②监测数据变化量较大或者速率过快;

③存在勘察中未发现的不良地质条件;

④基坑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⑤围护结构出现开裂;

⑥周边地面出现突然较大沉降或严重开裂;

⑦基坑底部、坡体或支护结构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现象;

⑧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⑨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7警报值

本基坑监测项目报警值按照表5所示进行控制:

表5 监测项目报警值一览表

8监测仪器

本基坑监测仪器如表6所示:

表6 监测仪器一览表

9监测措施

由于变形是对起始状况比较而言的,只有通过与原始数据相比较,才能得出每次变形和累计变形量。因此,对同一变形点(或区段)来说,每次所用仪器、观测人员、路线和条件均应相同,每一区段两次观测间隔时间也应大致相同,以便计算单位时间变形量。监测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测点布设阶段、量测阶段和资料报告整理阶段。

本基坑将严格按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施工全过程跟踪监测;监测点的埋设与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等多方协商,并明确标明监测点的埋设;在施工之前获取可靠的初始数据,本工程取三次观测所得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视施工情况加密监测频率,在关键部位要及时跟踪监测并提交监测报告,遇到特殊情况,提供速报;监测仪器事先经过有关技术部门的标定和校正,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当监测值接近报警时,及时预警,并提醒有关方面注意,当达到报警值时,立即报警。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基坑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于规划变更等原因,原已建的龙兴大街污水提升泵站及所靠近的规划G5路所在地块现为南昌外国语学校用地,为配合南昌外国语学校建设,将龙兴大街污水泵站东迁至南坊路与安丰街交叉口的东南角。本泵站服务面积约680ha,人口密度约120人/ha,人均综合用水标准320L/人.d,泵站规模为26000m3/d。占地2.6亩,泵裝机容量165KW。泵站工程包括泵站总平面布置、泵房二部分。泵站出水采用压力管输送至龙兴大街最高点附近的重力流污水系统,压力管管径为DN800。 本工程污水泵房开挖较深,开挖深度约8~10m,需采用深基坑开挖,开挖土方量约为4800m3。 本工程地貌单元为赣江I级阶地,地势较平坦。场地地层结构由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ml)及第三系新余群组成。按其岩性及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Qml)、②中液限粘质土(Q4al)、③淤泥质高液限粘质土(Q4al)、④细砂土(Q4al)、⑤中液限粘质土(Q4al)、⑥细砂土(Q4al)、⑦砾砂土(Q4al)、⑧强风化泥质粉砂岩(Exn)。 二、方案编制依据 1、本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本工程业主有关要求 3、本工程有关设计图纸 4、选用规范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50202-2002 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三、基坑土方开挖: 1、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在挖土方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 开挖有地下水位的基坑槽、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才能开挖。 5、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程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地铁车站基坑监测方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 工程概况 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武汉市第一条穿汉江地铁,它起始于沌阳大道站,终止于汉口三金潭站。全长28公里,设站23座,范湖站为第14座车站。 范湖站为地下三层单柱两跨式岛式站台车站,地下分站厅、设备、站台三层,车站标准段结构外包尺寸为×,顶部覆土约~。主体建筑面积16443m2,附属建筑面积6808 m2,总建筑面积23251 m2。有效站台宽11m,有效站台中心处轨面绝对标高为。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并入岩以满足抗浮要求;出入口和风道部分采取SMW工法桩加内支撑,桩径850mm,咬合250mm 本站位于规划马场角路与青年路的交叉路口,沿规划马场角路布置于路下,路口北侧有富苑假日酒店,马场角路北侧为在建葛洲坝国际广场北区住宅小区,南侧为规划葛洲坝国际广场(如图1-1所示)。车站与2号线范湖站通过通道换乘。车站内主要有电力、电信、自来水、排水等管线。 图1-1 现场图片 拟建场区地形平坦,原始地貌属长江冲积I级阶地。场区内地表水体不发育,未发现有河、沟、塘等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可分为上部滞水、潜水、孔隙承压水、碎屑岩裂隙水。地下水对砼及砼中钢筋不具腐蚀性,对地下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2 编制依据及主要原则 编制依据 1)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设计施工图 2)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主要原则 1)对围护体系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2)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3)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排水工程深基坑专家论证方案

表B.0.1 深基坑(专项)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污水干管工程编号: 致:(项目监理机构) 我方已完成污水干管工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深沟槽(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 附件:□施工组织设计 □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 施工项目经理部(盖章) 项目经理(签字) 年月日 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盖章)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年月日 审批意见(仅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盖章) 建设单位代表(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各一份。 深基坑专项方案审批表

2016年9 月9 日施管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 案 工程名称:污水干管工程 施工单位(章): 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二章编制依据 (3) 第三章施工计划 (5) 第四章施工工艺技术 (6) 第五章施工保证措施 (8) 第六章劳动力计划 (11) 第七章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12)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初见水位在1.8-10.6米,稳定水位为1.1-4.9米。原有土质以耕植土和粉质粘土为主,状态以可塑偏软状态为主,局部呈软塑状态,基本承载力较好,本工程排水挖深平均6米左右,管下为有机质粉质粘土,承载力100KPa ,工程量巨大。由于地下水较高,附近没有既有排水系统或既有排水设施堵塞,降水及排水较困难。 1.1主要内容:根据规划开槽施工段W39-W49段全长660米,污水管直径为d1500,设计坡度为1%,管线埋深5米—7米。W39-W41 W44-W49段采用120°混凝土基础;W41-W44段采用180°混凝土基础,C15砼条形基础下铺10cm碎石垫层,砼基础每隔20-25米管段长度设一处变形缝,采用柔性接头B型承插口管;采用矩形直线砼污水检查井,井盖采用轻型球墨铸铁防盗井盖(双层井盖带玻璃钢子盖)井盖上做污水井标识。所有检查井内均安装防行人坠落装置,管沟回填采用素土回填。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编制依据 结合我项目部编制的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

最新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工程项目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检测中心 二O O*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监测目的 (1) 三、方案编制依据 (1) 四、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2) 五、项目监测重点、难点及关键性技术 (2) 六、监控与反分析——信息化施工 (3) 七、监测进度计划及频率安排 (4) 八、报警指标 (4) 九、监测方法及监测设备 (5) 十、应急预案 (8) 十一、监测项目组人员安排 (8) 十二、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 (8) 十三、监测资料 (9) 十四、建议 (9)

一、工程概况 **工程项目是以办公、商业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大厦,基坑深*~*m。总占地面积为***m2。塔楼**层,裙楼**层,地下室**层,其中群楼高**m,建筑总高度为**m,属于一类高层建筑。本工程场地第四系覆盖层除表层杂填土外,以下分布有海冲积向淤泥、冲积成因的细砂、中粗砂和残积成因的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碎屑岩类。地下水属空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水位变化和水量与大气降水、潮水有直接的影响,因邻近珠江,孔隙性潜水与珠江水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地下水位受珠江水位的升降影响。 该工程基础采用冲孔灌注嵌岩桩,裙楼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桩径**m,以进入中风化岩层**m控制;塔楼的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层,桩径1.2m,以进入微风化岩层**m控制。 场地北面和南面数米范围内遍布砖木结构的民居,西面紧邻靠地下室边线分布几栋*层建筑,基坑开挖,降低地下水位对相邻建筑将产生不良影响,在基坑支护方案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案。地下连续墙厚**cm,在竖向构件部嵌入微风化岩**m,其余部位嵌入强风化岩不少于**m并低于基坑开挖面不低于**米。 二、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对基坑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预警并防范过大位移、变形与工程事故的发生,对基坑周边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指导施工,实现整个基坑工程的信息化施工。 1.在基坑施工期间确保围护结构不产生过大的位移和变形。 2.对基坑外管线和建筑物变形进行监测,预警环境问题。 3.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4.支撑轴力监控。 5.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控。 6.信息化施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通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苏州高新区狮山村西侧地块周边道路、文体中心人行天桥工程 编制: 复核: 审批: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工程地质条件 (3) 四、方案选择 (5) 五、主要工程数量 (5) 六、施工准备 (5) 七、施工操作工艺 (6) 八、基坑监测 (9) 九、基坑开挖应急措施 (10) 十、危险点分析 (10) 十一、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11) 十二、环保措施 (11)

基坑开挖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狮山乐园西侧,金山路南侧,为狮山村西侧地块内 部道路,主要为地块服务。工程包括A、B线两条道路、排水、桥梁一座、路灯 工程。 狮山河桥位于A线道路上,跨越15米宽的规划河道(狮山河),本桥为新 建桥梁,桥梁跨径采用1孔16米的预应力简支板梁桥。桥梁中心桩号A0+391.82m, 桥梁与河道斜交,斜交角度为左斜13°。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天然浅基础。 桥梁两侧与河道驳岸顺接。 二、编制依据 1、《苏州高新区狮山村西侧地块周边道路、文体中心人行天桥工程施工图设计》。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5、《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三、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岩土层特征 根据勘探揭示,场地自然地面下最大勘探深度25.30m以浅的土体由第四纪晚更新世以来冲湖积~滨海相碎屑沉积土层组成,按土体的分布工程特性的不同,可划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其中与本工程相关地质层为8个,自地面起由上而下的土层分别描述评价如下: ① 淤泥:灰黑色,流塑。主要为河塘内近代淤积的浮泥,含少量有机质。 1 该土层拟建道路及驳岸沿线仅河道内有分布,勘探点处厚度0.30~1.00m,属极 高压缩性的极低强度的软弱土层。 ① 素填土:灰黄~灰色,松软。以粘性土为主,含有植物根茎,夹少量碎石2 (暗塘部位为新近回填的回填土)。该土层拟建道路及驳岸沿线除河道部位外其 余均分布,勘探点处厚度0.70~2.60m。系压缩性不均的低强度土层。 层淤泥质填土:灰黑~灰褐色,松软。以淤泥夹回填的粘性土为主,土性① 3

深基坑工程监理细则详解

深基坑工程监理细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设计桩号为RK2+380~RK5+900,管沟全长3.52km。综合管沟内收纳的市政管线有:110kV及220kV高压电缆、10kV中压电缆、通信电缆、给水管道、中水管以及直饮水管,其中中水管和直饮水管为预留管位。管沟采用矩形箱涵的结构形式,分为双仓,其中给水管、通信电缆、中水管及直饮水管位设为一仓(综合仓,净空尺寸4.9×3.2m),高压电力电缆、中压电力电缆设为一仓(电力仓,净空尺寸2.2×3.2m)。 二.基坑工程监理工作程序(见图-2.0) 三基坑工程施工方案审查 3.1 基坑工程施工方案的报审 1. 基坑工程承包单位应编制施工方案,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 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的工程;或基坑(槽)深度虽未超过5 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的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 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论证。 2. 在基坑工程开工前办理基坑工程施工方案报审手续,填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A 3.1)报监理机构审查。 (1) 专项施工方案需经本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审核、技术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2) 报审时应附施工方案审批表;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的基坑施工方案,应附专家论证审查报告,报审时应提交支护方案设计计算书。

3.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总经签字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施工。 3.2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的内容 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除一般的要求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支护结构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设计单位设计的除外) 2. 支护施工方案 3. 土方开挖方案 4.降、排水方案 5. 监测方案 6. 应急措施 7. 基坑工程进度计划 图-2.0 基坑工程监理工作程序

基坑监测施工规划方案报审版本.docx

.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二.监测依据 ........................................- 1 -三.监测项目及目的 ..................................- 2 -四.基坑监测组织架构及仪器设备......................- 3 -五.基坑监测工作程序 ................................- 4 -六.基坑沉降观测 ....................................- 5 -七.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 6 -八.监测控制值﹑监测频率及测点布控 ..................- 7-九.监测相关技术和数据处理 ..........................- 9-十.突发性事件的监测及抢险措施.....................- 10-十一.作业安全及其他管理制度 .......................- 12-

一.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东莞市南城科技大道宏二路1号,拟建场地大致为正四边形,东西长 160米,南北长约 158米,北侧为宏图路、南侧为法仕路、西侧为宏二路、东侧规划支路;拟建物 3~ 36F/5 栋,地下室 2层, 相对标高± 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17.60m;占地面积约 21284.13m2,基坑开挖深度至底板底,挖深为11.30 ~12.80m。基坑周长约为 602m,基坑面积约为 2455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有效使用期限至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一年。 基坑支护形式为采用钻孔桩 +预应力锚索支护,支护桩外侧设置水泥搅拌桩 作为止水帷幕兼挡淤泥土作用。 工程名称南方物流电商综合项目基坑工程 建设单位东莞市奇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天衡工程建设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上海明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设计单位韶关地质工程勘察院 基坑面积24550m2 基坑深度11.30~12.8m 挖土方量26 万 m3 安全等级一级 二.监测依据 (1)本项目设计图纸要求;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4)《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 1 -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 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容 (5) 五、监测点的布设 (5)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 5.立柱沉降观测点 (8) 6.支撑轴力监测点 (8)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 3、地下水位监测 (12) 4、竖向位移观测 (12) 5、水平位移观测 (13)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 七、监测周期、频率 (14)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 九、监测设备 (15)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深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城南新区数梦小镇客厅一期项目工程 边坡支护、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 江苏中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3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 - 3 -1.1相关工程施工合同文件、图纸和技术资料 . (3) 1.2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 (3) 1.3公司标准、规程参考文献 (4) 2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 5 -2.1工程概况 .. (5) 2.2现场、环境条件 (5) 2.3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5) 2.4边坡支护、降排水设计概况 (6) 2.5主要施工要求 (6) 2.6本工程的重点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7) 3 施工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 9 -3.1总工期及进度计划安排 .. (9) 3.2资源需求计划 (9) 4 施工工艺技术 ..................................................... - 11 -4.1施工现场与施工平面布置 (11) 4.2施工顺序 (13) 4.3主要施工方法 (13) 5 质量保证措施 ..................................................... - 32 -5.1质量目标 . (32) 5.2质量管理体系 (32) 5.3质量控制程序和措施 (33) 5.4工程创优措施 (35) 6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36 -6.1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36) 6.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9) 6.3监测监控 (42) 7 文明(绿色)施工.................................................. - 44 -7.1文明施工技术措施 .. (44)

地铁车站监控量测方案_(车站)

一、汉中门车站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 工程概况 汉中门车站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 50米, 车站标准段宽度:20. 90米。顶板埋深约2. 8?3. 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 93?23. 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n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 9X1. 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I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 . 5m 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 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 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 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 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1200人工挖孔 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609mm勺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 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 2. 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 80—4. 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 10—22. 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 ,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汉中门车站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 ①—2b2-3素填土;②—15-2粉质粘土;②一3b2-3粉质粘土;③一lb |-2粉质粘土:③一2b2-3粉质粘土;③一3b1- 2粉质粘土:③一4e粉质粘土:Klg-1a强风化泥质粉砂岩:Klg-2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 2. 2.水文 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中;孔隙潜水分布在②层软土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土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泥质粉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允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地下水年变幅0. 50?1. 50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设计时,地下水位埋深按1. 00米考虑。 1. 2. 3.气象 本项目所在区域处于长江下游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等特点,因受大陆、海洋以及来自南北天气系统段影响,气候比较复杂,年际间的变化大,气象灾害比较频繁,年降雨量为1000?1200mm年内分布也不

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设计(放坡)

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审批表施工单位:******建设2005年9月10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 - 4 - 1.1 基本情况......................................................................................... - 4 - 1.2 地质情况......................................................................................... - 4 -第二章基坑支护方案 ................................................................................. - 5 - 2.1 确定方案........................................................................................... - 5 - 2.2 支护方案和排水方案 ...................................................................... - 5 - 2.3 安全围护........................................................................................... - 6 -第三章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 6 - 2.1 施工准备......................................................................................... - 6 - 2.2 开挖路线........................................................................................... - 7 - 2.3 开挖方案........................................................................................... - 7 - 2.5 成品保护........................................................................................... - 7 - 2.6 安全措施......................................................................................... - 8 -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XX城市广场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XXXX检测中心 2011年4月

目录 目录 (1) 1 监测依据 (2) 2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2) 3 监测的具体措施 (7) 4 监测周期和频率 (9) 5 监测仪器设备、技术要求与精度要求 (11) 6 监测报警 (11) 8 资料成果提交 (13)

1 监测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8、设计单位的要求 2 监测项目和监测点布置 监测的目的:受工程地质条件、临近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基坑在开挖及维护期间,必须采用信息施工法进行施工。 根据相关规范和支护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如下: 1.基坑坑顶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测点布置:沿基坑坑顶设置测点,根据实际情况布点。 水平、竖向位移监测基准点埋设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以外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区域,具体监测布置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使用基康BGK-2800-GSDM全球星位移测量系统。我们只需确定要监测的点,并且在测点上建立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尽量不受干扰,将接收器放置在不同测点记录观测前后的数值,对比算出水平及垂直位移量。测点数目不限。 建议测点建立标准观测墩,现浇混凝土桩或者钢管,安装基面>300mm直径的方台或者平台,量程不限。

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XXX三期基坑支护 监 测 方 案 XXX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十月十二日

XXX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1.工程概述 1.1 工程概况 1.1.1本工程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合肥新站XXX开发有限公司 投资新建,工程地点位于合肥市万佛湖路与潜山路交口西北侧ZWQTC-036地块。 1.1.2合肥市XXX?XXX项目三期基坑支护指定分包工程由江苏东南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 有限公司设计,基坑支护详见设计图纸。 1.1.3 本支护工程为临时性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基坑使用期 为12个月。 1.1.4、本工程支护范围内土层分布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粘土、强风化泥质砂岩、中风化 泥质砂岩,基坑底落于粘土中,场地地下水类型为主要为上承滞水。 1.1.5、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2m—8.2m,基坑靠近星光东路有较多管线,北侧会所周边有天然 气管道。经放线,管道在基坑上口线外侧3m,对基坑施工无影响。 1.1.6、本次设计图纸分为4个剖面,分别为1-1剖面、1a-1a剖面,2-2剖面、3-3剖面。 1-1剖面设计为Φ800旋挖桩,间距1.6m,桩长10米,距桩顶2m处设置一道锚索,基坑内侧喷锚护面。1a-1a剖面设计为Φ1000旋挖桩,间距1.5m,桩长15米,基坑内侧喷锚护面。 2-2剖面、3-3剖面设计为土钉墙。潜山路一侧设计为自然放坡,放坡比例为1:1.4。 地下底板面标高为-8.3500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8.0m, 1.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拟建场地地基土构成层序自上而下为: ①层杂填土(Q ml)——层厚3.60~10.20m,层底标高为29.10~33.69m。褐、褐灰,褐黄、黄褐色等,湿,松散状态,状态不均匀。该层主要成分为粘性土,表部主要含碎砖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含有植物根茎,局部地段夹生活垃圾和淤泥质土等。 al+pl)——此层仅局部分布,层厚0.00~1.50m,层底标高为28.51~29.61m。褐 ②层粉质粘土(Q 4 灰、灰黄色等,可塑状态,湿,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氧化铁、铁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写要点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写要点 第一章工程概况 深基坑工程的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是“2005年建设部发布新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首现仍然是2010年住建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之首”,根据住建部[2009]87号文件的要求,深基坑工程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施工前应编写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后方可组织实施。 编写工程概况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节工程地点、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地下室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层数、总高度,对群体建筑尚应介绍各单位工程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和层数、自然地面标高、基底埋深、坑底土层类型、工程桩类型等。 第二节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包括工程建设、勘察、设计(围护设计)、施工总承包(如有专业分包单位时应明确专业分包单位名称、分包范围和内容)、监理等单位的具体名称。 第三节具体施工条件,包括场地的“三通一平”、目前工程形象进度等。 第四节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包括用地红线、基坑轮廓线、周边道路、管线(电力、电信、水、煤气等,应注明管径、电压及埋深等基本参数)、周边建筑物、构筑物、河道等情况;上述环境应说明距离坑边的距离,并在总平面图上进行标注。 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应阐述垂直运输、施工用电、用水、周边条件、材料堆场设置、现场办公,生活区如在总平面图范围内应有隔离措施等内容。 1.垂直运输如在坑内和坑边布置塔吊,应按杭建监总[2010]33号文件要求: 采用逆作法施工的塔机基础专项方案(包括钢格构柱设计、计算、制作与施工)和设置在深基坑旁的塔机基础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符合上述条件的应单独编写塔吊基础专项施工方案。对塔基需按浙江省建设工程标准“固定式塔式起重机基础技术规程”DB33/T1053-2008进行取值、计算,明确塔基结构图,(尺寸、配筋、塔基结构与桩及塔基结构与钢格构柱的连接详图),采用桩基的应明确桩直径,配筋、桩长及桩入岩长度和相关要求。若不符合上述条件如塔基离开基坑较远,不在影响范围,则不需要专家论证。 1)坑内或坑边布置塔吊,土方开挖期间应对塔吊垂直度、位移、沉降进行监测和观察,并制定保护塔吊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最高附着点下塔身轴线对支承面垂直度不得大于相应高度的2/1000,独立状态或附着状态下最高附着点以上塔身轴线对支承面垂直度不得大于4/1000。当垂直度达到或超过4‰时,应进行偏差校正(建议垂直度达到或超过2‰时即可偏差校正),在最低节与塔吊基脚螺栓间加钢片校正,校正过程用高吨位千斤顶顶起塔身,顶塔身之前,塔身用缆绳四面缆紧,并将要加钢片的螺丝稍稍拧松(拧松程度应根据垂直度要求,分多次拧松,拧松一次调整一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稍稍顶起塔身,塔吊垂直度偏差校正后仍按搭设要求复位。

地铁车站主体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基坑和区间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二〇〇六年八月

一、x基坑施工监测方案 1.1工程概况 位于汉中路南侧,其南侧为汉中门市民广场,北侧为南京中医药大学,车站西端离虎踞路高架桥最近的桥墩约30m。车站总长度为:161.50米,车站标准段宽度:20.90米。顶板埋深约2.8~3.6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93~23.1米。车站西端南北侧在施工阶段各设一个10m×8m的盾构吊出井,东端车站底板设1.9×1.9的电缆过轨通道与l号风道内电缆夹层相界接。车站东西两端北侧设活动塞风道、风井,在南北两侧共设四个出入口通道。车站西端地下三层设防淹门一道(与人防隔断门结合),其承载力按秦淮河百年一遇洪水标高11.5m考虑。汉中门站地形平坦,本场地南侧为汉中门广场。车站设计为地下三层三跨箱形结构,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岛式站台,站台宽12m,有效站台长度140m。 根据本工程特点,车站土体基坑围扩设计采用间隔布设、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人工挖孔桩,同时利用人工挖孔桩设混凝土圈梁,与主体结构共同参与基坑围护。车站西端的2、3号出入口由于地质条件好分别采用锚喷支护及土钉支护;位于车站东端的1、4号出入口采用φ800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桩间距900。地下二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0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局部地段采用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东端1号风道为地下三层框架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2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围护结构支撑采用φ609mm 的钢管支撑(壁厚t=12mm),竖向设四道,支撑水平间距为5m。 1.2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 1.2.1.地形、地貌、地质 汉中门站拟建场区隶属于I级阶地地貌单元。地表以下1.80—4.30米为近期杂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第四系沉积层底板埋深5.10—22.90米,主要为全新世~上更新世沉积粉质粘土和混合土:下部基岩为白垩系“红层”,岩芯为泥质粉砂岩加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x地质参数由《南京地铁二号线汉中门站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编号:2004168-1)提供。穿越的主要土层由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①-2b2-3素填土;②-1b1-2粉质粘土;②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深基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 一、编制依据 1、浙江省XXX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基坑围护图纸 2、浙江X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施工图 3、浙江省XXX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4、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浙江省标准)(DB33/T1001-2003) 1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2) 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浙江省标准DB33/T1008-2000)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0) 1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GB50204-2002) 18、《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18-2012) 2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719—2007) 2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