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都平原城市群

成都平原城市群

成都平原城市群
成都平原城市群

51个区(市)县被纳入“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

2009年12月11日下午,成、德、绵三市规划部门正式签署《成都德阳绵阳规划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了首次规划合作联席会。根据《成都德阳绵阳规划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以《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为基础,编制成德绵区域合作发展规划。而根据《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雅安和乐山的部分区(市)县共51个区(市)县被纳入了“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范围,剑指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西部地区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核。其中,成、德、绵三市在《规划》中占据了重要的笔墨。

成都平原定成绵乐三个都市圈 4小时全川互通

2009-7-15

《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建立高效交通4小时全川互通

未来十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将建设成什么模样?由四川省建设厅组织成都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给出了答案,届时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将成为我国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并将优化成都都市圈的功能,大力发展以绵阳为中心的都市圈和以乐山为中心的都市圈。

成都平原:将成为一个整体

根据规划,成都平原城市群将沿成都平原带发展。其中,构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以绵阳为中心的都市圈和以乐山为中心的都市圈,将成都平原形成一个整体。

同时,拓展外向型功能,强化与西宁、兰州、西安、贵阳、昆明等周边省会的联系,与重庆城市群深入合作,加强与川东北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等川内城市群的联系,带动区域整体发展。

3个都市圈:1小时内通勤

规划确定了三个都市圈,即成都都市圈、绵阳都市圈和乐山都市圈。

成都都市圈以成都为中心,包括成都市市域全部区县,德阳旌阳区、广汉、什邡、绵竹、

群的首位都市圈,都市圈内通勤时间小于1小时。

绵阳都市圈以绵阳为中心,包括绵阳市域的全部区县,德阳的罗江,这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级都市圈,都市圈内通勤时间小于半小时。

乐山都市圈以乐山为中心,包括乐山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夹江县、峨眉山市、金口河区,这是成都平原城市群的次级都市圈,都市圈内通勤时间小于半小时。

成都都市圈:敲定三个圈层

成都都市圈主要分为核心区、紧密区和外围区三个圈层。其中,核心区指中心城区,紧密区包括龙泉、简阳、金堂东片区、新都、青白江、广汉、金堂西片区、双流、新津、彭山、温江,外围区则是指德阳旌阳区、罗江等。

4小时全川互通

成都平原要形成不同层次的交通圈,15小时走世界、8小时通江达海、4小时全川互通。

形成对外8条主要通道,成都-兰州、成都-西安、成都-重庆、成都-贵阳、成都-昆明、成都-西藏、成都-格尔木、成都-西宁,通道由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公路国省道主干线等组成。

城市群内部交通走廊的总体结构为“十字骨架、三横三纵”。

“十字骨架”交通走廊包括东西向:重庆-成都-都江堰-西藏;南北向:西安-绵阳-成都-乐山-昆明。

“三横三纵”交通走廊为:三横是重庆-遂宁-绵阳-茂县,重庆-成都-都江堰,重庆-泸州-宜宾-乐山-雅安。三纵是龙门山山前走廊: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雅安;绵阳-成都-乐山;龙泉山走廊:绵阳梓潼-三台-中江-金堂-简阳-仁寿-乐山。

此外,要沿龙门山修成绵高速复线,目前已经立项。成都-巴中、成都-仁寿、成都-眉山、龙门山山前通道等快速路将陆续修建。

成都平原将打造成绵乐都市圈

2009-07-16

乐三大都市圈,并形成客货分流、高效便捷、畅通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公路满覆盖。重点镇15分钟可达高速公路,一般镇20-30分钟可达高速公路,新型社区30-40分钟可达高速路。

发展规划示意图

成都平原变整体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城市群

将成都平原作为一个整体,打破行政区划,统一规划。打造成为我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核。

《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由四川省建设厅组织成都市规划设计院历时四年编制。为了将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设成我国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2020年前,成都平原未来拟打造成都、绵阳、乐山三个都市圈。

规划涉及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及雅安的市中区、名山县,乐山的市区(4个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共51个区(市)县,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到2020年时,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6400亿。2020年规划区总人口约364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镇人口约2200万,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大力发展金融业成都将成“区域首脑城市”

按规划,成绵乐三个都市圈中,成都市中心城区将作为“区域首脑城市”,大力发展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乐山、绵阳市分别成为南北两大都市圈的商贸、商务、物流中心。

城市群还将打造五个先进制造业聚集区。聚集区包括绵阳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德阳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彭州、青白江、绵竹、什邡为节点的化工产业聚集区,以新津、新彭合作区、眉山为节点的化工、机车产业聚集区,以龙泉经开区、成资养石合作区、资阳西部汽车城为节点的机械、汽车产业聚集区,以乐山为中心的半导体材料、机械、建材工业聚集区。

实现公路满覆盖重点镇15分钟可达高速

今后重点镇将实现15分钟可达高速公路,一般镇20-30分钟可达高速公路,新型社区30-40分钟可达高速路,村村通公路。实现公路满覆盖。

未来的成都平原将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联系世界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客货分流、高效便捷、畅通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于民生关注度颇高的交通规划,除了今后8小时实现通江达海(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4小时实现全川互通外,成都平原城市群还将实现城际铁路1小时交通圈、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成都都市圈高速公路1小时交通圈,绵阳、乐山都市圈高速公路半小时交通圈等。

保障生命通道山区县城配应急停机坪

保证城镇对外道路的畅通,根据不同等级的城镇确定对外出入口数量的最低标准,中小城市不少于4个出入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少于8个,山区县必须有两条生命通道。

根据规划,今后成都平原城市群将着力建设公共安全领域。其中,紧急避难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固定避难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而紧急避难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米;固定避难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公里。在山区内每个县城都应配备一个应急停机坪。

打破行政区划成都平原城市群争西部“老大”

2009-12-12 11:03:55

成都平原西线串联起平武、北川、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

成南高速;成渝高速;成渝复线;资阳-仁寿-眉山-雅安高速;雅安-乐山-自贡、宜宾高速。

“一核三圈六轴一带”体系示意图

昨日,在《成、德、绵规划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上,公布了《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按照规划目标,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将成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目标

打造西部综合实力最强城市群

“将成都平原作为一个整体,打破行政区划,统一规划。打造成为我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核。”

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设定位为我国战略“第四极”的双核之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核、全国城乡统筹的先行区,内陆开放示范区。按照《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规划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将成为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

本次公布的规划涉及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及雅安的市中区、名山县,乐山的市区(4个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共51个区(市)县,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据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规划,到2020年,成都平原地区生产总值将达16400亿,总人口约364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镇人口约2200万,城乡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行动

四大战略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

规划为发展成都平原城市群提出了四大战略。即“提升产业”“优化结构”“统筹城乡”“打造枢纽”等。

提升产业

打造五个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提升产业”即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打造“一核两极、一带一轴、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推进城市间分工协作。

“城市群将打造五个先进制造业聚集区。”相关负责人称。聚集区包括以绵阳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以德阳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和以彭州、青白江、绵竹、什邡为节点的化工产业聚集区,以新津、新彭合作区、眉山为节点的化工、机车产业聚集区,以龙泉经开区、成资养石合作区、资阳西部汽车城为节点的机械、汽车产业聚集区,以乐山为中心的半导体材料、机械、建材工业聚集区。

优化结构

“一核三圈六轴一带”体系

在“优化结构”的战略中,将按照“一核三圈六轴一带”的区域发展轴带体系加快发展。“一核”指成都,“三圈”指成都经济圈、绵阳经济圈、乐山经济圈;“六轴”指绵阳、成都、乐山一级发展轴;三个二级发展轴:北川、都江堰、雅安,盐亭、简阳、仁寿,都江堰、成都、资阳;三级发展轴有两个,即:北川、绵阳、三台;雅安、乐山。一带指龙门山生态旅游带,将重点突出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优势。

统筹城乡

除开主轴“绵阳、成都、乐山”外,成都平原的东线和西线一直发展滞后,这次规划特别提出了打造成都平原的西线和东线。

成都平原西线串联起平武、北川、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蒲江、名山、雅安等城市,串珠状组团发展,带动灾后重建。打造成都平原东线,发展龙泉山东麓地区,串连起梓潼、盐亭、三台、简阳、资阳、仁寿等城市,有成都第二机场、成资产业合作区、三岔湖合作区、龙泉湖合作区等城镇增长点,减轻成都平原主轴压力,带动川中丘陵地区发展。

建立跨区域合作区

“按照飞地模式或跨区模式,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相关负责人称,为了加强跨区域合作,将设立合作区。将以成都-资阳合作区、成都-眉山合作区为示范;适时启动成雅合作区(涉及蒲江、名山、雨城区,主导产业为茶叶种植和加工)、绵阳-德阳合作区(涉及罗江,主导产业为机械电子)、成都-德阳合作区(涉及青白江、广汉,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

打造枢纽

打造“十字骨架、三横三纵”

在交通枢纽建设的具体规划中,货运布点主要为:成都第二机场(航空);乐山大件码头(水运);青白江货运枢纽、新增川藏、成兰、绵遂渝铁路(铁路)。客运布点主要为:双流机场、绵阳九岭备降机场、乐山冠英旅游机场(机场);成渝城际铁路、成灌高速铁路、绵成乐城际铁路、成西客专(城际铁路)。

在未来,成都平原将形成“十字骨架、三横三纵”的交通走廊。“十字骨架”即:东西向重庆-成都-都江堰-西藏;南北向西安-绵阳-成都-乐山-昆明;“三横”即:重庆-遂宁-绵阳-茂县及以远,重庆、成都-都江堰及以远,重庆-泸州-宜宾-乐山-雅安及以远;“三纵”即:龙门山山前走廊: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雅安;南北主走廊:绵阳-成都-乐山;龙泉山走廊:绵阳梓潼-三台-中江-金堂-简阳-仁寿-乐山。

按照规划,成都平原以后将形成“三纵六横”高速公路网。“三纵”即:成什绵高速-绕城高速-成温邛名(山)高速;成绵高速-绕城高速-成雅、成乐高速;绵阳梓潼-三台-中江-金堂-简阳-仁寿-乐山高速。“六横”即:绵阳-遂宁-重庆高速;成南高速;成渝高速;成渝复线;资阳-仁寿-眉山-雅安高速;雅安-乐山-自贡、宜宾高速。

公共安全

确定六大水库应急

在规划中,成都平原将携手建立公共的安全体系,以应对各种公共安全事件的发展。

首先将建设龙门山山前安全救援通道,形成三条救灾大环线和三条环内连接线,保证三区县必须有两条生命通道,同时山区各城镇建设一处直升机起降坪。

在这次规划中,确定了六大水库为应急水源。关口水库(成都市),石亭江水库(德阳市)、沉抗水库(绵阳市)、黑龙滩水库(眉山市)、周公河(雅安市)、大渡河(乐山市)。

同时将在成都、绵阳、乐山设立物资储备点。即成都市建设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代储点(库容约5万立方米);绵阳、乐山等地区性中心城市应建设区域重要救灾储备物资代储点(库容约1万立方米)。

对德阳磷化工、青白江天然气化工、彭州石化、新津—彭山石化、彭山钙芒硝化工等化工区建立预警机制。在成都建设四川省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综合协调公共安全相关事宜。

优势: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

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市距

四川省会成都市100公里,德阳市位居其间,成绵高速公路将三市一线相牵。成德绵地区拥有一批科技开发实力较强的科研开发机构和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经过20年的改革,成德绵地区已经形成了经济、科技和生产力布局的相对优势,成都、绵阳两个国家高新区以及德阳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四川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激光和核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形成相对优势。

共识:区域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今年8月初,成德绵的党政主要领导就成德绵区域合作达成了初步共识。

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发展是当今世界大都市地区发展的主流趋势。近年来,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实践与成效已经开辟了区域合作的新天地,揭示了区域合作发展的美好未来。成都市规划局局长张樵说,希望以这次框架协议签订为起点,建立起长期、持久的全方位规划合作机制,推动三市的区域合作成为我国区域合作的典范。

成都平原打造3个国际旅游城

2009-07-16 09:20:00 来源: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成都) 跟贴 0 条手机看新闻《成都平原敲定成绵乐三个都市圈》追踪

包括成都、乐山、都江堰,最终构建“一带两极两板块”的旅游产业总体布局

早报报道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引起市民极大关注,昨(15)日,记者从成都规划部门了解到,除了规划的交通、城市圈层以外,成都平原的旅游体系布局也是发展规划的重点。今后,成都平原将构建“一带两极两板块”的旅游产业总体布局。

2020年人口约3640万

《成都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2009-2020)》规划范围为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雅安的市中区、名山县,乐山的市区(4个区)、峨眉山市和夹江县,共51个区(市)县,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总体发展目标将成都平原城市群建设成我国西部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

经济发展目标:2020年规划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64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0%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000—6000美元,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我国西部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核。到2020年,规划区总人口约364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60%,城镇人口约2200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建成,示范作用彰显。

打造3个国际旅游城市

据介绍,成都平原旅游体系布局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为龙头,以城市群及西部地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川藏旅游门户和西部旅游枢纽,形成3个国际旅游城市(成都、乐山、都江堰)、4个重点旅游城市(雅安、德阳、绵阳、眉山)和若干旅游城镇组成的旅游体系。

保护4个历史文化古道

由于成都平原独特的地理区位,规划还专门强调了4条历史文化廊道。

川陕道:要切实保护川陕道上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新都、广汉、什邡、绵竹、罗江、绵阳、江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新繁、城厢、孝泉、青莲,形成南北向的一条历史文化主线。

茶马道:保护茶马道上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崇州、邛崃、雅安,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平乐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茶园、上里。

丝绸道:保护丝绸道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眉山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江口。

川盐道:保护川盐道上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洛带。

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_孙铁山

收稿时间:2015-12-10;修回时间:2016-02-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05、41001069)作者简介:孙铁山(1978—),男,内蒙古包头人,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学。E-mail:tieshansun@hot?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2889200.html, 。 中国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 孙铁山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北京 100871) 摘要:使用1995—2014年中国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数据,分析其经济集聚水平和空间结构特征演化,并探讨经济 集聚及其空间结构演化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发现,三大城市群经济增长过程中集聚水平的变化趋势验证了威廉姆森的倒U 假说。同时,三大城市群集聚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也显示,集聚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集聚程度之间同样存在倒U 关系,即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经济集聚水平提高,经济布局往往呈现出中心城市极化特征,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经济活动趋于分散化的同时,经济集聚的空间结构也会向更加趋于多中心结构的方向演化。对经济集聚、空间结构演化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集聚的确推动了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和珠三角主要是围绕中心城市的经济极化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长三角则主要是多中心集聚在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关键词:经济空间集聚;集聚空间结构;地区经济增长;三大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2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6)05-0063-08DOI :10.15957/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2889200.html,ki.jjdl.2016.05.009 Evolution of Agglomeration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 SUN Tie -shan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China ) Abstract: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e three most well-developed and competitiv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China.The study on the long-term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of these three regions will help reveal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rend of large metropolitan regions in China.This paper uses the prefecture level city data from 1995to 2014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its spatial structure in these three regions,and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gglomeration,changi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se 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changed over time with economic growth,and the trends provide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inverse U curve hypothesis of Williamson.Meanwhile,the evolvement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in these three regions also indicate there exists an inversed U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ity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glomeration levels,which means monocentricity will be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ing agglomer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reg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while with the incre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economic activities tend to be more dispersed as well a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tend to be more polycentric.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on economic agglomeration,its spatial structure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shows that econom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ree regions,however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he monocentr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whil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the polycentric agglomer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economic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regional economic growth;three major metropolitan regions of China 第36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6,No.52016年5月ECONOMIC GEOGRAPHY May ,2016

[2020年](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精编

(城市规划)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 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规划先行,管控殿后 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提法由来以久,并且得到了西方学术界的认可。但关于这一规划的正式官方文本近日才出台。根据长三角区域总体功能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提出了“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虽然规划已经跃然纸上,但要从规划变成如同伦敦、纽约等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及长三角诸城市无疑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也不是等到规划出台才开始行动,构建城市群的行动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展开,如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港口一体化等进程都已经如火如荼,“三小时都市圈”“长三角港口一体两翼”等提法也成为长三角构建城市群的切实行动的佐证。然而,这样的一些动作要么是来自各城市自主延伸的行为,要么是城市间两两协商的产物,基于全区域、大思路的规划迟迟没有出台,从而导致各种行动之间的无序、重复甚至冲突。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长三角机场建设重复严重,而港口建设尽管有“一体两翼”的定位,但由于没有配套的方案与区域协调机制,一体化成效并不理想。因此呼唤基于国家战略层面、从长三角区域全局出发的城市群规划就显得非常急迫。 国家管控认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大城市圈。城市圈作为国家管控在空间上的载体和精华,在一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美国的大纽约区、五大湖区、大洛杉矶区;日本的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英国的伦敦城市群;韩国的首尔区;德国的鲁尔区等等都成为一国经济的增长极。美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美国的67%,日本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日本的70%。而中国三大城市群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只有38%。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必须向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带延伸,使之成为国家新一轮财富聚集的战略平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催化下产生。 这份规划纲一方面给长三角区域的城市群发展制定了总体战略,更重要的是,其中的“一核六带”的关键性提法因为明确了上海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因而具有纲领性意义。这为长三角城市群从规划到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石。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中国三大组团式城市群 作者: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节选) 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 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 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产生城市病) 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 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结构性,功能相对不对称) 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网络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 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本质载体。 今后中国必须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涌流。 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 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 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 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 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 6、充分协调了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城市群的演变过程与中国城市群的发展 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已形成城市群的发展格局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要继续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具备城市群发展条件的区域,要加强统筹规划,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这是党和国家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与界定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在一个区域内,资本、信息、资源、技术等逐渐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网络,城市便是支撑这个网络系统的关键节点。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并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一)城市群的基本概念 城市群是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莫衷一是,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所谓的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几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二)与都市圈、城市连绵区等相关概念的区别 和城市群相关的概念有很多,比如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城市带、组团式城市等等。由于这些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共性,有时将其混用。但其实,城市群与都市圈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城市带与城市连绵区也各有定义。 有关城市连绵区的研究相对深入、全面,它是城市群的一种特殊形态,指以若干个数十万以至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为核心,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干线大小城镇连续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城市带是指在一条交通干线上分布了大大小小很多个城市。和城市群概念不同的是,城市带所强调的是城市分布的形态,但城市之间不一定存在密切联系,而城市群强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及相互影响。 组团型城市和城市群极为类似,在经济联系、功能互补、交通发达方面都可谓典型的城市群,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一个呈分散状布局的城市,是现代大都市为避免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通过建立新区形成的多中心格局,也有将周围的城市扩展进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组团型城市。而城市群则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集合体,无论如何发展也不会成为一个城市。 都市圈一词出现和使用的频率极高。此概念起源于日本,日本在太平洋沿岸分布了京滨、阪神、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东海道城市群。因此,可以认为,每个城市群都有一个或多个都市圈。都市圈属于同一城市场的作用范围,一般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大都市辐射的半径为边界并以该城市命名。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通过极化效应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都市圈或城市圈。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可以认为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群的出现是一个历史的嬗变过程。

上海市黄浦区2018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

黄浦区2018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 地理试卷 2018.4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美国航天局宣布“朱诺”号探测器的木星探测任务在2018年2月20日结束,届时“朱诺”号将受控冲入木星外层大气焚毁,“朱诺”号探测器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2018年1月31日,“超级月亮”与月全食的 “大戏”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上演,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A .初一 B .初七 C .十五 D .廿二 3.右图中能够反映页岩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列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沿海地区的海陆风 5.上海市目前能够重点开发的新能源有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核能 D .可燃冰 6.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耕地面积大②人口总数少③水资源年际变化小④水资源总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商业用地 A .在各类土地中占地面积最大 B .土地利用效益低于工业用地 C .地租支付能力高于居住用地 D .处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第二圈层 沉积岩 沉积物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① ② ③ ④

宁夏地热远景调查及银川平原地热资源评价

宁夏地热远景调查及银川平原地热资源评价 成果报告 项目编码:DKD2002005-5 任务书编号:DKD2002005、水[2002]008 工作起止年限:2000年1月—2003年12月 课题负责:王 利 报告主编:王 利 王贵玲 陈宗宇 报告编写人: 水 环 所:刘志明 蔺文静 宁夏地调院:郁冬梅 毛自力 王红英 提交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单位负责人:张 黎 总工程师:李天斌 合作提交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单位负责人:黄志兴 总工程师: 提交时间:2006年10月 计划项目名称:宁夏地下水、地热资源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 实施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项目

《宁夏地下水、地热资源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 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 王全诗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副组长: 张彦英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 李双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 成 员: 张宗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任纪舜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烈宏 宁夏国土资源厅厅长 赵 逊 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刘国民 宁夏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杨 强 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 黄志兴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 合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黄志兴(兼) 副主任:刘国民(兼) 成 员: 李贵书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处长 张 韬 宁夏地勘局地勘部主任 石建省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地质科学院合作项目 1

《宁夏地下水、地热资源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示范》 项目组成员 首席科学家: 张宗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项目负责人: 黄志兴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 辛 平 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院长 成 员: 石建省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孙永明 宁夏地勘局副总工程师 李贵书 中国地质科学院科技处处长 张 韬 宁夏地勘局地勘部主任 张发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科技处处长 余秋生 宁夏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 2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思考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思考 ------产业结构转型与创新发展 姓名:熊志鹏 班级:规划二班 学号:201441020223 指导教师:周华

日期:2019.03 摘要 关中经济带即“一线两带”,“一线”即陇海铁路陕西段沿线;“两带”则为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和国家级关中星火产业带。高新区作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载体、现代产业的基地、参与全球竞争的前沿阵地,已发展成为关中经济带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对城市和整个区域社会经济各个层面的作用与影响日益突出,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结构和质量上,对于关中产业结构转型和空间重组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关中经济带高新区园区结构及空间分布、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分析,探寻高新区建设带动下的关中产业结构转型与空间重组的方向与态势,对关中经济带进一步发展可能的战略抉择进行分析,提出关中经济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关中经济带、高新区、转型、对策 1、研究内容与意义 论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关中经济带作为研究样区,以关中经济带高新区体系作为研究重点,以产业结构转型和空间重组相关理论为支撑,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关中经济带高新区园区结构及空间分布、产业和经济结构特点的分析,就高新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和空间重组的关系机理与作用效应进行纵深研究,探寻高新区建设带动下的关中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的方向与态势,并对关中经济带进一步发展进行“SWOT”决策矩阵分析,提出关中经济

带产业转型与空间重组的对策和建议(图1一l),谋求区域持续发展。以期对新时期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空间结构的演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2、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 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转移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既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本文认为,所谓产业转型即产业结构重构,本质上并非是简单的某些产业部门比例变化,而是以主导产业部门的更迭为特征的结构上的飞跃式变动,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高效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方面内容。 产业转移,狭义地说,是指由于空间、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流动使得产业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向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广义地说,产业结构转移不单单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还可以表现为资本、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引导产业转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实现的是产业结构转型与转移。随着世界一体进程的进展,世界统一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分工体系,包括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也越来越多采取产业转移的方式。这种情形也适用于中国国内,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内地区间的市场壁垒正在不断的被打破,使得要素的流动变得通畅起来,国内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也越来越多的采取产业转移方式进行。 3、高新区发展阶段及其判定 高新区的阶段发展是指在高新区发展过程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其主要特征可

(完整word版)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

---------------------------------------------------------------最新资料推荐------------------------------------------------------ 上海市黄浦区2019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黄浦区2019 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地理试卷2019.4 (满分: 100 分,完卷时间: 60 分钟)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 40 分,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美国航天局宣布朱诺号探测器的木星探测任务在 2019 年 2 月 20 日结束,届时朱诺号将受控冲入木星外层大气焚毁,朱诺号探测器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2019 年 1 月 31 日,超级月亮与月全食的大戏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上演,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A.初一 B.初七 C.十五 D.廿二 3.右图中能够反映页岩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C.阴天 1/ 8

时昼夜温差小 D.沿海地区的海陆风 5.上海市目前能够重点 开发的新能源有 A.地热能 B.风能 C.核能 D.可燃冰 6.我 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耕地面积 大②人口总数少③水资源年际变化小④水资源总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商业用 地 A.在各类土地中占地面积最大 B.土地利用效益低于工业用 地 C.地租支付能力高于居住用地 D.处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第二 圈层沉积岩沉积物岩浆岩变质岩岩浆① ②③ ④ 8.2019 年 2 月 6 日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发生 6.5 级地震,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处在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的生长边界 D.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9.右图中实 线与虚线箭头分别表示 7 月和 1 月风向,该海域渔场的成因是A.夏季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涌 B.沿岸地表径流量大,营养物质 丰富 C.冬季水温低,冷水鱼聚集 D.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10.上 海崇明区近期提出了要促进该区农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要使其发 展成为现代农业的典范。 下列选项中符合其目标特征的是①构建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 质②加大化肥的使用提升农产品产量③加大劳动力投入精耕细作 ④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产品市场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其合理的说法是由于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成都平原区第四系研究的一些思考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都盆地(平原)第四系专题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成都盆地(平原)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东南缘接合部位,东至龙泉山西麓,西缘龙门山前山之边,南抵总岗山西北坡,北东濒临川中红层丘陵区,为轴向呈NE30~40展布盆地,面积大于达8400km2。目前开展的龙门山地区5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区覆盖了其中的大部分地区。 成都盆地(平原)晚新生代,主要是第四系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东南缘龙门山脉大幅度抬升,盆地边缘急剧下降,形成了一套厚度较大、成因类型多样的第四系堆积物。长期以来,对成都盆地(平原)第四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成因类型、新构造运动的方式及特点以及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受到工作的目的和水平、地质理论与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成都盆地第四系研究中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四系的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第四纪以来的环境变化、青藏高原东缘构造变形与成都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以及盆地内部新构造运动,特别是断裂及隐伏断裂对盆地形成发育的控制与影响,以及断层的活动性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的研究。 本次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查明成都盆地第四系的组成特征、形成年代、成因类型、新构造远动的特征等,揭示第四系地层中蕴含有第四纪环境变化的丰富信息。 二、研究现状 对成都盆地第四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春昱等调查四川地文、地形时,就涉及到成都平原,侯德封等(1939)曾针对四川盆地内的“阶段地形”,归纳划分出六个地文期。此后,李承三等亦作过类似调查与划分。解放后,对成都平原的地质调查日渐加强,不少单位进行过晚新生代地质范畴的专题研究。其中主要的有四川盆地第四系调查(刘兴诗等)、成都平原水文工程地质勘察(成都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成都地区地震烈度调查等。对盆地成生时间、形成机制、堆积层的时代归属和成因类型、新构造运动等方面提出过不同的见解。其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都水文、工程地质队在进行成都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工作时(四川省地矿局成都水文工程地质队.成都平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勘察评价报告。1985.),在平原周边实测了不少地质地貌剖面,在平坝区施工了大量钻孔,获取了大量地质资料,初步查明的盆地基底形态和松散堆积层的结构和层序。1、盆地(平原)的构造格架 成都盆地东至龙泉山西麓,西缘龙门山前山之边,南抵总岗山西北坡,北东濒临川中红层丘陵区,为轴向呈NE30~40展布盆地,面积大于达8400km2。构造位置处于四川盆地西北缘,夹于持于龙门山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中的龙泉山褶断隆起带之间,其东北还受德阳、合兴和绵阳旋卷构造的制约;南端受康滇南北向构造所限。盆地西部边缘主要受限于北东向灌县(都江堰市)一江油深大断裂;东南部边缘受北北东向龙泉释断裂及南部康乐场断裂控制。其中龙泉山西麓的龙泉断裂为川西坳陷与川中隆起的分界断裂线,重力、航磁资料显示亦为二者结晶基底的分界线。 自大邑砾岩沉积以来,堆积了厚0~541m的砂砾卵石层。成都盆地(平原)内部众多地点施工的水文、石油、盐卤地质钻孔资料表明,盆地松散堆积层最大厚达54lm(郫县竹瓦),在靠近龙门山一侧的大邑-崇庆-温江-郸县-彭县一带的盆地凹陷中心区,沉积厚300-500m。

宁夏地貌特点及整理

宁夏地貌 宁夏南北长456公里,东西宽50—250公里不等。两头尖,中间宽,形似橄揽。全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 宁夏地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按地形区分则包括4大部分,贺兰山地,六盘山地,宁夏平原,东南部高原,也即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区面积的3/4,平原占1/4强。自北向南为贺兰山脉、宁夏平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南部是黄土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属黄土高原;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属于内蒙古高原一部分。地表形态的多样化,为自治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宁夏著名山地主要有贺兰山和六盘山等。 贺兰山绵延于自治区的西北部,以分水岭为界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相连,东侧以断层临银吴平原。山脉呈南北走向,北起巴音敖包,南迄马夫峡子,绵延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不等,海拔多在1600—3000米,最高峰为3556米,位于苏峪口北。高出自治区首府银川市约2400米左右。贺兰山中部(宗别立至三关口)峰峦迭翠,沟谷幽深,是贺兰山最为巍峨险峻、景色秀丽之处。如果你站在宁夏平原向西望去,就会发现贺兰山如同一匹奔腾的骏马。英姿勃发,蒙古语“贺兰”一词就是“骏马”的意思。正是由于巍峨雄伟的贺兰山横在宁夏西北部,方能阻挡住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侵,同时也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成为天然屏障,使宁夏平原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贺兰山还是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水岭和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山岭中间有一些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三关口就是由银川到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之上,呈东南——西北走向,平均海拔比贺兰山还要高,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是位于和尚铺以南的美高山,俗称米缸山,海拔2492米,山势高峻。六盘山是一个狭长山脉,是渭河与烃河的分水岭,山路曲折险狭,有古盘道6重,迂回曲折盘旋,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六盘山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黄土高原上一个“绿色岛屿”。 宁夏平原是贺兰与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之间的一个断裂下陷地带。经黄河水长年冲积和贺兰山长期洪积,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在中国西北地区则可说是较广阔的冲积平原,它西起中卫县沙坡头。北迄石嘴山,斜贯自治区西北部,面积达1.7万多平方公里,海拔1100—12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青铜峡口以南为卫宁平原,面积比较小,排灌条件良好,但北缘山脉缺口处,受腾格里沙漠流沙侵袭直逼黄河,是宁夏治沙重点地区。峡口以北是银川平原(银川吴忠市之间的银吴平原),是全区地势最低之处,地形比卫宁平原要开阔得多,可是由于坡度小,特别是黄河以西土质粘重,排水不好,土地沼泽化、盐碱化十分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目前已有很大好转。宁夏平原引黄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沟渠纵横,林木成行,灌溉农业十分发达,历来是塞北的鱼米之乡,现在更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

区域规划作业

中国城市群“蓝图”简析 城市群体系建设背景 在中国,要使城市有较强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其城区人口规模应在200万以上(才能以合理的税费,提供较好的公共服务,否则服务不足或腐败;这也正是人们都涌向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的根源),最好是300万以上(才能支撑较发达的公共交通业,比如地铁和航空等)。但城区人口超过1600万人口时,会有较严重的城市病;城市群的人口超过5000万时(200公里范围内),也会有较严重的城市群病,尤其是环境问题(城市废弃物难以就近消纳)和交通问题等。 中国有13亿人口,至少将会有10亿城镇人口,只有均衡布局更多的大都市区(中心城市200-1600万人口,200公里范围内1000-5000万人口),建设更多(50个左右)的大都市区(可增设新省或直辖市),才能使中国的人口相对均衡分布,使城镇废弃物就近消纳(200公里内),并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与城市病的矛盾。 “城”辐射带动“镇”的合理半径以不大于200公里为宜(方便乡镇(或城区)人员到城区(或乡镇)办事能当天来回);所以,现有特大城市(特别是省会)200公里之外,如果有较大的区域(3万平方公里以上)和较多人口(1000万以上/容易培育200万人口以上的中心城市),均应培育新的中心城市(比如增设为新省的省会、建设交通干线枢纽(尤其是是高铁)、建设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等),以实现全国城镇的均衡合理分布,从根本上防止全国的人口只集聚在现有的省会或直辖市(使城市病和城市群越来越严重)。其中,以徐州、宜昌、赣州、桂林和宜宾等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均是培育新的大都市区的理想区域。 另外,要使“中心镇(县城)”能有效带动全县乡村,“中心镇(县城)”到县域边界以20—30公里(公交的合理距离)为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数量和城市规模都将进一步扩大,城市群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对区域联动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明显所谓城市群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研究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不仅是实施党和国家分区域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增长极综合优势对全国经济带动的需要,更是提高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因此研究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等十大城市群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撑点以城市群为轴心的城镇化发展路线已明晰,城市群目标定位基本明确。城市群建设从三个层次推进:一是已基本建成的11个城市群,二是正在建设的14个城市群,三是7个潜在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32个城市群将建设成熟。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确认了次级城市或二三线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方向。大城市资源环保承接能力有限,县域城市建设条件差距仍较大。目前,二三线城市是打造新型城镇化的突破口。 中国十大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都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交通干线或河流);二是十大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的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其次,空间结构具有轴线特征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与交通因素密切相关,明显表现出按照一定的交通轴线发生联系中国十大城市群的各个城市基本分布在铁路干线的各个节点之上,从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和扩散效应上分析,都是以各个城市群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向四个不同方向扩散延伸的态势总体上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 通过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比较研究,可以得出:第一,中国的城市群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以后,已经在东部地区出现了绵延的态势,城市群和城市群之间在沿海地区基本上连成了一条带状,同时沿长江流域向中西部延伸呈现出陆大道院士研究发现的倒T型结构第二,中国十大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都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交通干线或河流),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同时,各个城市群中的城市自组织演化在空间结构方面具有优化趋势第三,中国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是中西部地区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仅有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两个大型的城市群,这对于拉动中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中西部地区继续培育新的城市群,加快城市化进程第四,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群可扩张土地的减少,使得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挤压效应在空间上,反映为十大城市群中的九大城市群由于发展空间的制约,都出现了东南西北走向发展的态势仅有辽中南城市群一个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是西南东北走向发展的。 1.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重要节点城市等中心城市,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沿海中心城市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层次,延伸面向腹地的产业和服务链,加快提升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内陆中心城市要加大开发开放力度,健全以先进制造业、战略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目录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2) 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2) 2.川南城市群在四川的地位 (5) 3.川南城市群的发展现状 (6) 3.1区位优势突出 (6) 3.2交通条件较好 (7) 3.3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8) 3.4城镇化水平较高 (9) 3.5产业布局合理 (9) 3.6金融环境宽松 (10) 3.7城镇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4.川南城市群发展前景 (10) 4.1将进行积极主动的经济合作,开创广阔市场 (11) 4.1.1将建立便捷的快速通道 (11) 4.1.2川南各市将错位发展 (11) 4.2努力建设组合城市,促进各市共同发展 (12) 4.3构建大型城市,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 (13) 4.4编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绿色发展经济 (14)

川南城市群的现状及前景 1.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川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省南部的自贡、宜宾、泸州、内江四市。 地理背景对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影响深远。以下主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背景,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资源,以及人文地理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等分析川南城市群的地理背景。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与内江、宜宾、泸州、乐山等地相邻。自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气候属东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时,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属沱江、岷江水系,境内大小河流460余条。自贡境内地形多丘陵,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贡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较短,四季分明,阴云天气较为常见。自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自贡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众多,尤以盐业遗址、恐龙化石和彩灯文化著称于世。

中国地理小区域——宁夏平原(解析版)

中国地理小区域——宁夏平原 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平原地处断裂陷落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更新世时期,宁夏平原是一个浩瀚大湖,沧桑巨变,最终演变成今天的平原。现在的宁夏平原,即使年降水量仅仅200毫米左右,蒸发量近2000毫米,但贺兰山前仍草场广袤,银川附近则湖沼遍布,灌溉农业发达,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下图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解释宁夏平原从大湖到平原的演变过程。 (2)“没有贺兰山,也不会有宁夏川”。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说明其原因。 (3)说明宁夏平原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的地形条件。 (4)分析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对黄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大湖时期,由于地势低洼接受黄河搬运物质的堆积,(加上来自贺兰山的堆积物,水生生物遗体等的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升高扩大,露出水面,连接在一起,形成平原。 (2)阻挡西北方寒冷气流,削弱冬季寒冷空气的侵袭;挡住沙漠的东移;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等。(其它合理角度说明正确也可给分)

(3)地形平坦,便于引水灌溉和扩大灌溉面积;地势南高北低和西高东低,可自流灌溉等。 (4)受灌溉用水、灌区蒸发的影响,导致黄河径流量减少;农田灌溉退水排入黄河,导致水质下降;黄河变浅,搬运能力下降(或修建拦水大坝),导致含沙量减少等。 典型例题二:宁夏平原——“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简述宁夏平原与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形成的异同。 (2)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源于贺兰山和黄河的呵护,请说明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 异:宁夏平原还受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下陷。 (2)贺兰山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寒冷气流)的影响,阻挡了西部风沙的侵袭;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增加大气降水补给;黄河为宁夏平原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平坦肥沃的平原。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与答案

WORD格式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 1、 2018 年,《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发布,标志着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上 升为国家战略,其中明确提出建设: A.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B. 西安区域性节点城市 C. 西安国家中心城市 D. 西安综合性门户城市 2、陕西亦称“三秦”,源自秦朝“三王”之封。西安地铁 5 号线修建过程中发现了“ 雍王” 章邯的都城。除了“雍王”章邯,其他“二王”是指: A. 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马欣 B. 翟王董翳和汉王刘邦 C. 塞王司马欣和汉王刘邦 D. 秦王子婴和霸王项羽 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下列法正确的是: A. 蓝天保卫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B. 加快建构生态文明体系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C. 生态环境安全,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D. 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4、下列属于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是: ①建立了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②成为了世界商品消费第一大国 ③主要农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④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法规中,不是从2019 年 1月1日起施行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C.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6、下列不属于2019 年我国实施“减税降费”的内容是: A.个人所得税 B.增值税 C.社保费率 D.企业所得税 7、人们常常用“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来形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风险。下列表述中,属于“ 黑天鹅”事件特征的是:

成都平原土地利用区

第一节成都平原土地利用区 包括成都、德阳、绵阳、资阳和眉山5个地级市所辖行政区域,面积5.35万平方公里。 一、大力实施灾后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优先保障灾后重建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合理划定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调整用地结构,注重内涵挖潜,集约节约用地。结合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扩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统筹城乡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围绕交通枢纽和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矿用地提供有效保障。 二、优先保障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保障灾后重建中恢复生活和生产的必需用地,对灾后重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保障适宜重建区灾后重建用地,提升区域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保障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促进灾区 恢复重建和发展;适当控制适度重建区的建设用地增量,优先保障生态建设和修复建设项目用地,保证区域特色鲜明的产业项目用地。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综合治理,控制都江堰-江油断裂系两侧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内土地开发强度。针对因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毁损和废弃的土地,在调查评价的前提下,开展科学有序的土地整理复垦工程。 三、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基本农田用途转变,加大土地投入,改善耕地质量,推进土地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建设集中连片、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加大耕地污染的防治力度。大力实施“金土地”工程,加大成都平原综合整理区的农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力度,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渠系配套,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增加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到2020年,规划安排该区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0.05万公顷,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52.38万公顷。 四、以内涵挖潜和优化结构为主,严格控制本区建设用地总量,特别是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提高建设用地利用强度,提升土地利用集约水平。优先安排大中城市及重点镇用地指标,有序引导小城镇建设,鼓励外围组团发展,大力提升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和集聚力,进一步改善产业结构。到2020年,规划安排该区城镇工矿用地规模20.77万公顷。 五、积极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总结有效经验,采用不同模式,扩大试点范围,有序 推进工作,加大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力度,盘活粗放利用的农村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 六、以国家批准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落实以“三个集中”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农民向城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