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综合-复习重点

医学综合-复习重点

医学综合-复习重点
医学综合-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标准姿势;人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立,足尖向前

2.胸骨角;胸骨体与胸骨柄相连接处,微向前突

3.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4.胸导管;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道,起始于乳糜池。乳糜池是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1腰椎前方汇合而成。胸导管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前方上行出胸廓上口至颈根部,接收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后注入左静脉角。胸导管收集左侧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

5.Koch三角;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

6.颈动脉小球;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化学

感受器,可感受血液中CO2分压、O2分压和H+浓度变化

7.海氏三角;腹股沟三角(海氏三角)

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腹直肌外侧缘与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8.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腭咽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口,也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9.危险三角;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

10.端脑是脑的最高部位,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胼胝体连接而成。

1.运动系统的组成;组成:骨,关节,肌肉

作用: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赋予人基本形态,支持体重,保护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调控下进行收缩和舒张,牵引骨改变位置和角度,产生运动。分工:骨->杠杆关节->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动力器官

2.肘关节、膝关节构成;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与桡骨上端构成的复关节,包括三个关节:

A.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B.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关节凹构成

C.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和尺骨桡切迹构成

膝关节: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腘斜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髌上囊,翼状襞

3.股骨形态特点;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为人体高的四分之一,分一体两端,其中大转子是人体重要的体表标志。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线,转子间嵴,外侧髁,内侧髁,外上髁,内上髁,收肌结节

4.骨骼肌构成部分;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主要由肌纤维组成,色红而柔软,有收缩能力。肌腱主要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而强韧,无收缩功能,肌借腱附着于骨骼。

5.控制髋关节和膝关节运动的肌肉;大腿肌包括前群后群和内侧群其中内侧群只作用于髋关节内收和旋外。

6.计数肋的标志;胸骨角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7.胸锁乳突肌斜位于颈部两侧皮下,大部分为颈阔肌所覆盖,在颈部形成明显的体表标志。起点:胸骨柄和锁骨的胸骨端,止点:颞骨的乳突。作用是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8.上呼吸道组成;鼻,咽,喉

9.喉腔最狭窄的部位;声门裂/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间裂隙,是喉腔狭窄的部位

10.进出肝门的结构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门静脉左、右支以及神经和淋巴管进出的门户,这些进出肝门的结构称肝蒂。肝蒂中三种结构的位置关系是: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

1.循环系统的2个组成;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2.心的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3.二尖瓣、三尖瓣;二尖瓣:是附于左房室口周缘的二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左心室的血液流回左心房的作用。在左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按位置称前瓣、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

三尖瓣:是附于右房室口的三片瓣膜、借腱索连于乳头肌,有阻止右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右心房的作用。在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即三尖瓣)。按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隔瓣。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的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

4.左冠状动脉;起于主动脉左窦,在肺动脉干和左心耳间左行,分为:

①后室间支:沿前室间沟走行,绕心尖切迹至后室间沟,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吻合,前室间支向左侧、右侧和深面发出

三组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部分右心室前壁间隔2/3部

②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过心左缘至左心室隔面,多在心左缘与后室门沟之间的中点附近分支而终,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左侧面和隔面。

5.颈外动脉分支;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6.上腔静脉组成;

7.化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

压力感受器:主动脉弓壁外膜下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

化学感受器:主动脉小球

主动脉弓下方,靠近动脉韧带处有2~3个粟粒样小体,,

颈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动脉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可感受血液中CO2分压、O2分压和H+浓度变化

8.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9.视觉中枢位置;距状沟两侧

10.通过卵圆孔的神经是;三叉神经节中的下颌神经岩小神经(鼓室神经中的)(不确定)

1.垂体位置身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借漏斗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位于颅中窝、蝶骨体上面的垂体窝内,外包坚韧的硬脑膜。

2.左右肾位置;贴靠腹后壁上部;左肾比右肾高;左肾 T11下缘--- L2下缘;右肾 T12--- L3;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上部。

3.肾实质两部分名称;皮质和髓质

4.肾髓质的主要构成位于肾实质的深部,色淡,由许多小的管道组成,它们形成15-20个锥形的肾锥体,锥体的基底朝向皮质;尖端圆钝,朝向肾窦,称为肾乳头。乳头的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为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由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浅层的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的部分称为肾柱。

5.人体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分科

基本内容: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阐明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分科:人体解剖学<巨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微视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胚胎学>>

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

系统解剖学:按机能划分,研究人体器官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研究对象(9大系统):器官的位置:大体定位、对比关系(起点、止点)、周围毗邻器官的形态:大体形态、局部划分、表面结构器官的构造:实质性器官,切面描述;管性器官,分层描述

局部解剖学:按部分划分,研究人体各局部内各器官间毗邻关系

研究对象(10大局部)

头部:颅,面

颈部:颈,项

四肢:左右上肢,左右下肢

躯干部:胸部,背部,腹部,盆会阴部

筛窦位置开口;筛窦指位于鼻腔外侧壁上部与两眶之间筛骨迷路内的小气房,每侧3-18个,按部位将其分为前筛窦、中筛窦和后筛窦。前筛窦和中筛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颅整体观;除下颌骨与舌骨外,颅骨借膜和软骨牢固结合成整体。①颅顶面观呈卵圆形,前窄后宽,各骨之间借缝紧密相连。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顶骨之间有矢状缝,顶骨与枕骨之间有人字缝。顶结节:顶骨中央最隆凸处;②颅后面观枕外隆凸:枕鳞中央最突起出处;③颅内面观颅盖内面凹陷,与脑回沟对应的压迹和骨嵴,两侧有树枝状动脉沟,正中线-上矢状窦沟;④颅外面观高低不平,神经血管,孔裂甚多;⑤颅侧面观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翼腭窝: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额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于颞下窝内,有血管、神经经过;

⑥颅前面观额区眶骨性鼻腔

面部静脉特点及其主要交通途径

自眼内眦处起于内眦静,伴面动脉向下外行至下颌角下方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跨越颈内、颈外动脉表面下外行至舌骨大角高度注入颈内静脉,收集面前部软组织静脉血。无瓣膜,与颅内静脉有交通。面静脉口角以上段缺少静脉瓣,其内的血液可与颅内海绵窦交通

主要交通途径:①通过内眦静脉借眶内的眼上、眼下静脉与海绵窦交通;②通过面深静脉经翼静脉丛、眼下静脉等与海绵窦交通

输尿管特点、行径与分段、狭窄部;

特点: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起自肾盂下端,终于膀胱。有较厚的平滑肌层,可作节律性的蠕动,使尿液不断地流入膀胱。行径与分段:按行径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

腹段:输尿管自肾盂下端起始后,在腹后壁腹膜的深面,沿腰大肌前面下降。达小骨盆入口处,左、右输尿管分别越过左髂总动脉末端和右髂动脉起始部的前面

盆段:从骼血管入盆腔,先沿盆侧壁向下向后,越过盆壁血管神经的表面,约在坐骨棘水平转向前内侧穿入膀胱底的外上角

壁内段:输尿管自膀胱底的外上角,向内下斜穿膀胱壁,于输尿管口开口于膀胱

狭窄部:①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

②与骼血管交叉处

③壁内段

胸导管走行、分段;

胸导管(thoracic duct)是全身最粗大的淋巴管道,起始于乳糜池。

①乳糜池:胸导管起始膨大处,常位于第1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成(腹段);

②胸导管自乳糜池上行于脊柱前方,在主动脉后方穿经膈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脊柱前方继续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胸段);

③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后,向前弓状弯曲称胸导管弓,弓顶约平第6~7颈椎高度,多数继续向前下汇入左静脉角,少数注入左颈内静脉(颈段);在汇入静脉角处收纳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和左锁骨下干

左右主支气管特点与差异;

左、右主支气管相比较,前者较细长,走向倾斜;后者较粗短,走向较前者略直,所以经管坠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

体、肺循环动脉的路径

肺循环:肺动脉干位于心包内,系一粗短的动脉干,起自右心室,在主动脉前方向左后上方斜行,至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动脉。左肺动脉较短,在左支气管前方横行,分上,下两支进入肺的上,下叶。右肺动脉较长且粗,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向右横行,至右肺门处分为上,中,下三支分别进入右肺的上,中,下叶。动脉韧带为连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索,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索的遗迹。

体循环:即主动脉(aorta):体循环的动脉主干由左心室发出,先斜向右上,再弯向左后,沿脊柱左前方下行,穿隔主动脉裂孔入腹腔,至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骼总动脉

依其行程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

降主动脉又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肾的毗邻;

肾后面上1/3借膈与肋隔隐窝相邻,肾后下2/3与腰大肌、腰方肌和腹横肌相邻,肾前面邻接左、右不同:右肾邻十二指肠、肝右叶和结肠右曲;左肾邻胃、胰、空肠、脾和结肠左曲,两肾上端均紧邻肾上腺

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于心壁内,主要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①窦房结:心的正常起博点。略呈长椭圆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动脉沿结的长轴贯穿其中央。

②房室结:呈扁椭圆形,位于右心房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其前端发出房室束,将窦房结传来的兴奋发生短暂延搁再传向心室,保证心房收缩后再开始心室收缩。

③房室束 /His束:从房室结前端向前行,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在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右束支。

关节的结构,分类和运动方式;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

纤维连结 : 韧带连结缝

软骨和骨性连结 :透明软骨结合纤维软骨结合骨性结合

滑膜关节

关节的运动

1>移动:一个骨关节面在另一骨关节面的滑动,如跗趾关节,腕骨间关节等。

2>屈和伸:通常是指关节沿冠状轴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之间的角度变小称为屈,反之,角度变大称为伸。

3>收和展:是关节沿矢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为收,反之,远离正中矢状面称为展。

4>旋转: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围绕骨中心轴向前内侧旋转称旋内,向后外侧旋转称旋外,前臂桡骨对尺骨的旋前,旋后运动,将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将手掌恢复向前而手背转向后方的运动称为旋后。

5>环转:运动骨的上端在原位转动,下端作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描绘出一圆锥形的轨迹,实际上是屈,展,伸,收依次结合的连续动作。

按构成关节的骨数分为单关节和复关节,按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单轴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与静脉组成。

心:主要有心肌构成,是连接动静脉的枢纽和心血管系统的“动力泵”。具有内分泌功能。心有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以房间隔相分,心室以室间隔相分。同侧心房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房室口和动脉口有瓣膜,单向开合,保证血液定向流动。

动脉:运送血液离心。管壁较厚,可分三层:内膜菲薄,腔内有一层内皮细胞,能减少血管阻力;中膜较厚,含弹性纤维、胶原纤维和平滑肌;外膜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可防止血管过度扩张。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的管道,管壁主要有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构成。毛细血管彼此吻合成网,数量众多,遍布全身。管内血流缓慢,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静脉:运送血液回心。毛细血管汇合成小静脉,在向心回流过程中不断接受属支逐渐汇合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注入心房。静脉管壁也分内膜中膜外膜三层,界限不明显。与动脉比较,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血容量较大。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的循环。

脑干的网状结构特点与功能;

脑干网状结构:在脑干中央区纤维纵横交错,内有大量的神经元胞体,共同组成脑干网状结构。

脑干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1)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2)中缝核团;

3)内侧(中央)核群“反应区”;

4)外侧核群“感受区”。

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1)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上行冲动是“非特异性”的,对维持睡眠—觉醒状态起决定性作用;

2)对躯体和内脏运动的控制:①网状脊髓束,②呼吸和心血管运动中枢,

③对自主神经系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3)网状结构含有不同神经递质的神经元群:调节觉醒—睡眠周期,参与胃肠道和呼吸道反射,参与血管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反射等。(注:12对脑神经名称、性质,连接脑的部位、形成、分支和功能。不考)

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

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

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反馈控制,前馈控制

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

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

膜蛋白的分类:

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

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

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

(2)易化扩散。

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

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

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

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

(3)主动转运。

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

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

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

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

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

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

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

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

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

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

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

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两者是衡量细胞兴奋性最常用的指标,阈刺激和兴奋性成反比关系。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自身免疫性抗体破坏了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通道

肌无力综合症的病因:自身免疫抗体破坏了神经末梢的钙离子通道

肉毒杆菌中毒导致的肌无力的病因:病毒抑制接头前膜Ach的释放

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血浆蛋白的功能:运输,缓冲,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免疫,参与凝血和抗凝血

血量:指循环系统中存在的血液总量,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备血量

全血粘滞性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的粘滞性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

血浆渗透压:

A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功能

B胶体渗透压血浆>组织液,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最主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造血中心:造血干细胞→卵黄囊→肝→脾→骨髓

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

血红蛋白浓度:男:120~160g/l 女:110~150g/l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甚至溶血的特性,与抵抗力成反比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产生原理: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以及红细胞之间相同膜电荷所产生的排斥力阻碍了红细胞的下沉。

血沉:即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第一小时末血沉管中出现的血浆柱高度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度

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

幼红细胞发育成熟中所需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和叶酸

白细胞的功能:参与机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焦,释放;

功能: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修复支持血管壁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血小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与维持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血清中缺乏因子I及一些参与凝血的物质,但增添了一些在凝血过程中产生的活性物质

凝血阶段: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途径:A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因子Ⅻ被激活所启动的凝血过程,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都在血浆中

B外源生凝血途径:是指由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凝血过程

主要抗凝物质:

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②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③肝素

④蛋白C系统

血型:血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指红细胞血型,即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主要有ABO和Rh血型

最重要的抗原系统是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HLA)

输血:输血前必须鉴定血型和在同一血型系统中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原则:首选同型输血,慎选异型间输血

异型间输血是血型的选择原则是: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即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出现凝集反应

心率:即心搏频率,指每分钟内的心搏次数

心动周期:心房收缩0.1s,心房舒张0.7s,心室收缩0.3s,心室舒张0.5s

所谓心缩期和心舒期都是指心室的收缩期和舒张期,不考虑心房的舒缩状态

心舒张期:心房与心室同处于舒张的状态占半个心动周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射血和充盈

机制:A泵血的动力——压力梯度——根本原因——心肌的节律性舒缩活动

B心瓣膜的启闭

心动周期的7个时相: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

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期

心音:是由于心瓣膜的启闭和血液撞击心室壁或大动脉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

第一心音:标志着心脏收缩的开始,音调低,时间长

第二心音:标志着心脏舒张的开,音调高,持续时间短

心脏泵血的评价:心脏的主要功能是输出血液,推动血流,供给全身组织器官所需的血量,以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搏出量:即每搏输出量,指一侧心室一次心搏中所射出的血液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心舒末期容量的百分比

心输出量:即每分输出量,指一侧心室每分钟所射出的血液总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A搏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后负荷

B心率的影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末梢浦肯野纤维网

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搏动的正常部位,称为正常起搏点,所形成的心脏节律称窦性节律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特点:复极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心肌的生理特性: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为什么会出现房室延搁:由于房室交界处细胞体积小,细胞间缝隙连接少,细胞膜电位低,0期去极化幅度小,速度慢

血管的分类与功能:A弹性贮器血管——保持血管中血流的连续性

B分配血管——将血液输送到各器官组织

C阻力血管——维持动脉血压

D交换血管——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E容量血管——贮存血液

F短路血管——调节体温

血流阻力: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的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血压: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形成血压需具备血液充盈和心脏收缩射血两条件

动脉血压:动脉管内流动血液对管壁的侧压力

形成因素:A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 B心脏收缩射血

C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必要条件

D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能缓冲动脉血压的波动

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中心静脉压的变动范围:4~12cmH2O

微循环组成: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通路及功能:A迂回通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故又称营养通路

B直捷通路——促进静脉血回流,使一部分血液迅速经此通路流入静脉,以保证一定的静脉回心血量

C动静脉通路——参与体温调节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心脏的神经支配: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和输血管神经

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在延髓

心血管反射的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调配各器官的血流量,使心血管活动能与机体各种功能状态相适应

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运输到神经垂体贮存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呼吸的过程: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舒缩活动引起的呼吸运动

吸运动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A使肺和小气道保持扩张状态B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通气的阻力:

A弹性阻力:来自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位力和肺泡表面张力,占总阻力的70%

B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占总阻力的30%

一、气量:TV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

补吸气量:IRV指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1500~2000ml

深吸气量:IC指在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

补呼气量:ERV指平静呼气末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900~1200ml

肺活量:VC是脂在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VC=TV+IRV+ERV

残气量:RV是指补呼气末仍残留在肺内不能被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 功能残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ERV与RV之和

肺总量:指用力作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容纳的气体量TLC=TV+IRV+ERV+RV

二、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TV乘呼吸频率,平静呼吸时,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最大随意通气量:即最大通气量,指一分钟内以最快速度和最大用力呼吸时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正常人约70~120L

肺泡通气量VA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肺内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

无效腔通气:指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

无效腔效应:无效腔与潮气量的比值,反映了肺通气的效率

三、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O2血液中主要以HbO2的形式存在, CO2血液中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

一、气量:TV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400~600ml

补吸气量:IRV指平静吸气末,再用力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1500~2000ml

深吸气量:IC指在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

补呼气量:ERV指平静呼气末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正常成人约900~1200ml

肺活量:VC是脂在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时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VC=TV+IRV+ERV

残气量:RV是指补呼气末仍残留在肺内不能被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1500ml女性约1000ml 功能残气量FRC是指平静呼气末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ERV与RV之和

肺总量:指用力作最大吸气后肺内所容纳的气体量TLC=TV+IRV+ERV+RV

二、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等于TV乘呼吸频率,平静呼吸时,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最大随意通气量:即最大通气量,指一分钟内以最快速度和最大用力呼吸时所能达到的通气量,正常人约70~120L

肺泡通气量VA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无效腔量)*呼吸频率

肺内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新鲜气体总量

无效腔通气:指有通气但不进行气体交换的区域,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

无效腔效应:无效腔与潮气量的比值,反映了肺通气的效率

三、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是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O2血液中主要以HbO2的形式存在, CO2血液中主要以HCO3-的形式存在

一、胰液:是无色,无臭,等渗的碱性液体,pH为7.8~8.4.成分包括水, HCO3-和多种离子等无机物和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核糖核酸酶等多种酶等有机物

二、胆汗不含消化酶,但有胆盐,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分节运动的作用:A使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有助于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B使食靡和小肠壁紧密接触,促进消化分解产物的吸收C由于挤压肠壁,可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

四、大肠的生理功能:A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B对食物残渣进行加工,形成粪便并暂时贮存

C吸收由大肠内某些细菌合成的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

为什么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

口腔、食道——不吸收;大肠——水、盐胃——酒精、少量水分。

主要部位——小肠,因为:

1.小肠有巨大的吸收面积。

2.食物在小肠的停留时间长。约3~8h。

3.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1尿的生成在肾中,包括血浆肾小管的滤过,滤过液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2肾血流量主要是指肾皮质血流量:肾脏血管分布的特点是有两套串联的毛细管网

3肾血流量的调节:包括与泌尿功能相适应的自身调节和与全身血液循环调节相配合的神经体液调节

4滤过率GFR:单位时间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滤过分数FF;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5滤过膜的三层结构:内层是毛细管内皮细胞层,中间层是非细胞的基膜层,外层是肾小囊上皮细胞层

6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

7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尿生成的调节:A肾内自身调节.包括小管液中溶质浓度的影响,球-管平衡

B神经和体液调节.包括肾交感神经的作用,血管升压素,醛固酮

8调节血管升压素分泌的主要因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增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

9调节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血Na+,血K+的浓度

10肾脏的生理功能:A排出机体的大部分代谢终产物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

1神经系统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相对不疲劳性

2突触的分类:轴突-胞体型突触,轴突-树突型突触,轴突-轴突型突触

按突触前神经元对突触后神经元所引起的效应可分为: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3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4突触传递过程中Ca2+作用:A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突触小泡的前移

B消除突触前膜内侧的负电位,促进突触小泡和前膜接触,融合和破裂

5神经递质: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的具有携带,传递信息的特殊化学物质

6外周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肽类

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乙酰胆碱,单胺类,氨基酸类,肽类

7受体:指存在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一些特殊蛋白质,分为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8神经元的联系方式的原则:辐散原则,聚合原则,环路式

9兴奋传递的特征:A单向传递B中枢延搁C总和D兴奋节律的改变E后放

F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10中枢抑制:A突触后抑制,包括传入侧支性抑制和返回性抑制

B突触前抑制

1感觉传导通路:浅感觉传导路径,先交叉再上行;深感觉传导路径,先上行再交叉

2丘脑的核团: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包括中央中核,束旁核,中央外侧核

3感觉投射系统:A臭氧层性投射系统,具有特定的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的位置,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

B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失去专一的感觉性质和定位特征,功能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大脑皮层处于清醒状态

特点:A无特定通路B无严格定位C无特定感觉D易受药物影响而发生传导阻滞

4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躯体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内脏感觉代表区,视觉代表区,听觉代表区,嗅觉和味觉代表区5运动单位:通常把一个a运动神经元及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的合称

6脊髓休克:当脊髓与高位脑中枢突然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将暂时丧失,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7牵张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8基底神经节主要由尾状核,壳核,苍白球组成,统称为纹状体

9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

10小脑的功能部分: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

1小脑皮层的运动区的机能特征:A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支配

B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C功能代表区面积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迷走-胰岛素系统是机体调节内脏活动的两大功能系统

3下丘脑位于脑的中心,分为前区,内侧区,外侧区,后区

4下丘脑调节的生理过程: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对情绪反应的调节

5大脑半球内侧面边缘系统的组成:扣带回,胼胝体回,海马与海马回

6脑电图ECG: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电极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变化

7脑电图的形成原理:皮层表面电位变化主要是由突触后电位变化而形成

8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9睡眠发生体制:睡眠是一个对机体各种功能由广泛影响的复杂过程,由许多中枢系统结构和递质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其中蓝斑核与缝核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10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的过程

1小脑皮层的运动区的机能特征:A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是交叉支配

B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

C功能代表区面积的大小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迷走-胰岛素系统是机体调节内脏活动的两大功能系统

3下丘脑位于脑的中心,分为前区,内侧区,外侧区,后区

4下丘脑调节的生理过程:体温调节,摄食行为调节,水平衡调节,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对情绪反应的调节

5大脑半球内侧面边缘系统的组成:扣带回,胼胝体回,海马与海马回

6脑电图ECG:在头皮上用双极或单极电极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变化

7脑电图的形成原理:皮层表面电位变化主要是由突触后电位变化而形成

8觉醒状态的维持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

9睡眠发生体制:睡眠是一个对机体各种功能由广泛影响的复杂过程,由许多中枢系统结构和递质的协同作用来完成,其中蓝斑核与缝核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

睡眠时相: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10强化: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的过程

全科医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概论 1、医学模式:指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整体思维方式。①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形成了该模式的重要缺陷(1、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医师致力于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而对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不予评价,致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2、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病人被动接受医师的检查和处理,医师的关注重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对疾病的热衷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 3、医师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强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病人密切相关的人格、个人经历、经济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康的措施收效甚微。)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该模式是指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方面来观察、分析、思考和处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该医学模式强调,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构成的有机体,而且是具有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在生物医学模式中,病人是待修理的机器,疾病是机器上损坏的零件,医师是负责修理各种零部件的工程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以人的整体健康为最终目标,疾病是病人的一部分而并非全部,病人的需求和期望与生理疾病同等重要。 2、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①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保护、合理营养、饮水卫生、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卫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②预防保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③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提供有效治疗、防止疾病恶化、争取早日痊愈④社区康复:对丧失功能和有功能缺陷的人士,提供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帮助,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 3、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5、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及社会学科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 6、社区卫生服务概念: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7、康复医学:又称第三医学。指利用一切医疗的、训练的、心理的各种方法来促进病人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的恢复,使他们能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二、临床全科理念 1、全科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是全科医疗的主要执行者,是受过正规全科医学训练的科班医生。 2、全科医疗是由全科医生所从事的医疗实践活动. 它是在现代医学模式指导下,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的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个体化和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特点:(一)四性两化:①连续性服务:包括从生到死的生命周期、健康-疾病-康复的疾病周期(三级预防)和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责任。②协调性服务:全科医生是为病人组织各类资源的中心和枢纽,健康代理人。 ③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所有的人,服务内容:防治保康教一体化,服务层面:生物

社会医学复习要点

一、选择题 1.社会医学的研究内容(p2):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主要是人群健康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p3): 1.倡导积极健康观和现代医学模式, 2.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3.制定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 4.开展健康弱势群体保健和社会病控制 3.第一次提出社会医学概念的学者(p5): 法国医师盖林 4.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3):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5.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模型(p30): 达尔格伦和怀特海德建立的分层模型,被认为是一个经典模型。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个体生活方式;社会支持网络;社会经济地位;其他社会结构因素;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第一层代表不同的个体,第二层代表个体行为和生活方式,第三层代表社会和社区影响,第四层代表社会结构性因素,第五层代表宏观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 6.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p47): 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要;经济发展与卫生服务需求;经济发展与卫生费用 7.健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p45): 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8.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65):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9.健康行为的观点与理论(p74): 生物学观点 心理学观点:自我表达理论、心理压力缓解理论、情感激发理论、恐惧诱导理论 行为学观点:强化模式、时间价值期望模式、健康意识模式、个人控制力模式 社会学观点:社会主义功能观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观点、经济学观点 10.健康管理策略(p87): 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疾病管理、残疾管理、综合健康管理 11.社会卫生状况的评价指标(p166): 人群健康评价指标: 单一性健康评价指标(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标、死亡统计指标) 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减寿人年数、无残疾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伤残调整生命年、健康期望寿命)

成人高考2017年《医学综合》复习知识点一

成人高考2017年《医学综合》复习知识点 一 医学伦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1.传统医学伦理学: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3.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1. 做人道理的感悟2. 面对困惑的选择3. 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 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医学人道主义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最基本的。 ② 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 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

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 1.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医疗伤害的种类①技术性伤害②行为性伤害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系的概念: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 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 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 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 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 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病****利的基本内容:1、病人的医疗权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4、病人的隐私保密

临床医学概要外科复习题答案

1、关于火烧灭菌法,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紧急情况下可用B.95%酒精点火直接燃烧 C.锐利器械易于变钝失去光泽 D.保持方便,为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方法 E.只适用于金属器械的无菌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A.15cm的区域 B.10cm的区域C.8cm的区域 D.12cm的区域 E.30cm的区域 3、正常血浆渗透压为()。 A.290~310mmol/L B.180~310 mmol/L C.290~400 mmol/L D.60~100 mmol/L E.100~200 mmol/L 4、等渗性脱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A.增高 B.不变 C.下降 D.低钾 E.高钾 5、正常血钾浓度是() A.5.5~6.5 mmol/L B.3.5~5.5 mmol/L C.3.5~4.5 mmol/L D.4.0~6.0 mmol/L E.5.0~7.0 mmol/L 6、代谢性酸中毒最明显的表现是() A.呼吸变得又浅又快 B.呼吸变得又浅又慢 C.呼吸变得又深又慢 D.呼吸变得又深又快 E.呼吸变得时浅时深 7、呼吸性碱中毒主要是由于() A.肺泡通气及换气功能减弱 B.不能充气排出Co 2 增高 D.肺泡通气过度 E.合并肾功能衰竭C.血液PaCo 2 8、在行椎管穿刺时,出现第一个落空感觉,则提示穿刺针已刺破() A.棘上韧带 B.棘间韧带 C.黄韧带 D.硬脊膜 E.蛛网膜 9、各种神经纤维粗细不同,最后被局麻药所阻滞的纤维为() A.交感神经B.副交感神经 C.运动纤维 D.感觉纤维 E.植物神经

10、麻醉前用药目的在于() A.消除病人紧长,焦虑及恐惧心情 B.降低病人痛阈 C.减少睡液分泌,以防发生误吸 D.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一些不良反射 E.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 11、应用浓缩白蛋白的适应证为() A.术后软弱、不愿进食 B.慢性腹泻 C.严重营养不良D.急性低血浆蛋白症 E.消化道瘘 12、对病人营养状况的评定方法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人体测量 B.三甲基组氨酸测定 C.内脏蛋白测定 D.白细胞计数 E.氮平衡试验 13、成年病人手术后禁食期间,下列静脉输液中,哪项是错误的() A.液体总量2500ml/天 B.等渗盐水1000ml,5%~10%葡萄糖溶液1500ml C.禁食超过3天者,补钾3~4g/天 D.维生素C500~1000mg/天 10~50mg/天 E.维生素B 6 14、肠外营养制剂的含量在有以下成分中那些是不需要的() A.葡萄糖 B.脂肪乳剂 C.复方氨基酸溶液 D.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 E.适量抗生素 15、外科感染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B.常用明显的局部症状 C.多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D.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性感染E.以上均错误 16、处理破伤风的伤口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彻底清创术B.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C.反复氧化剂冲洗伤口D.伤口应尽量予以缝合 E.用1%高锰酸钾湿敷 17、破伤风病人气管切开的主要指征是() A.呼吸中枢麻痹 B.肺部感染 C.抽搐频繁而不易用药物控制 D.胸腹肌强直,呼吸受限 E.吞咽困难

全科医学复习资料

全科医学概论知识要点全科医学的定义全科/家庭医学是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科,产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是一门新型临床二级学科,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全科医生的定义 全科医生又称全科/家庭医师(general practitioner/family physician),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是世界卫生或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组织公认的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最佳提供者。 全科医生的角色及双重守门人的涵义 (1)对病人与家庭:医生----健康监护人(代言人)----咨询者---卫生服务协调者; (2)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 (3)对社会:社区/家庭成员、社区健康组织与监测者; 双重守门人:作为首诊医生和医疗保健体系的“门户”医疗保险体系的“门户”。 全科医生的素质 (1)强烈的人文情感:热爱、兴趣—基本前提; (2)出色的管理能力:管理、协调---团队核心; (3)执着的科学精神:严谨、合作—终身学习。 全科医疗基本原则与特点 (1)基层医疗保健; (2)人格化照顾; (3)综合性照顾; (4)持续性服务; (5)协调性服务; (6)可及性服务; (7)以家庭为照顾单位; (8)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 (9)以生物—心理—社区医学模式为理论基础与诊治程序; (10)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 (11)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 以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的内容 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community-oriented primary care,COPC)是一种将社区和个人的卫生保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策略,指在基层医疗中,重视社区、环境、行为等因素与个人健康的关系,把服务的范围由狭小的临床医疗扩大到流行病学和社区的观点来提供照顾。将个人为单位、治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范围、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两者有机结合进协调性的基层医疗实践中。 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1)主动—被动模式:适应急症抢救治疗情况,特征是:为病人做什么; (2)指导—合作模式:大多出现在病人患有急性、一般是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病例刚刚(3)相互参与模式:用于大多数慢性病的管确诊时,特征是:告诉病人做什么;理中,特征是:帮助病人自疗。 医患交流技巧 医患交流不仅是信息交流,也是一种同感传递和行为调节;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重要手段,主要包括: (1)语言交流:理解对象,语言个体化;开放式提问;避免不同观点直接暴露与交锋;语

社会医学 期末复习 重点总结 完整版

第一章概论 1.社会医学(social medicine):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健康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策略和措施,保护和增进个体及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4.医学模式的五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现代医学模式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1)疾病谱和死因谱的转变; 2)健康需求的提高; 3)医学社会化;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6.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影响人类健康及疾病的主要因素/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拉隆达和德威尔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四大类12小类 1)环境因素:社会、自然、心理; 2)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职业危险因素、生活危险因素、消费形式; 3)生物遗传因素:成熟老化、遗传、综合内因; 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预防、治疗、康复; 7.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1.社会阶层:由财富、权利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主要三因素: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其他因素: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 社会阶层影响健康的机制 1)收入差距(相对贫困)而不是绝对贫困可能会直接影响健康。 2)收入差距大的社会化比收入差距小的社会显得更加亲善,有更少的暴力更低的信任度,更多的故意和对社区生活的不关心。 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特点: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恒常性和累积性;交互作用 四种因果关系(规律):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多因多果,因果链 论述经济发展与健康的关系 1.衡量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的指标 1)衡量经济发展:GNP、GDP、人均GNP、人均GDP、HDI、GPI、GHI。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HALE、PYLL、DALY。 2.经济发展对健康的影响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加卫生投资,通过教育的影响间接影响人群健康;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负性社会事件的增多,社会人口特征的剧烈变化 3.健康对经经济发展的影响: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1)增加劳动力供给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减少疾病损失 4)促进教育收益实现 5)促进自然资源利用 2.3点为经济发展和健康的双向作用

2019年成人高考《医学综合》试题与答案

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医学综合》2008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A型题:1—84小题,每小题1 25分,共10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 C、D、E五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第1掌骨相邻的腕骨是:B A、手舟骨 B、大多角骨 C、月骨 D、豌豆骨 E、钩骨 2.与胫骨下端相邻的骨是:D A、骰骨 B、中间楔骨 C、足舟骨 D、距骨 E、跟骨 3.参与围成坐骨大孔的结构是:B A、骶结节韧带 B、骶棘韧带 C、髂腰韧带 D、髋臼 E、髂窝 4.既可使足背屈叉可使足心内翻的是:A A、胫骨前肌 B、胫骨后肌 C、长伸肌 D、长屈肌 E、腓骨长肌5.成人食管第3狭窄距中切牙的距离约为:D A、15 cm B 、25 cm C、30 cm D 、40 cm E 、50 cm 6.下列选项中,属于腹膜外位器官的是:D A、胃 B、肝 C、脾 D、胰 E、横结肠 7.上颌窦开口于:B A、上鼻道 B、中鼻道 C、下鼻道 D、蝶筛隐窝 E、鼻前庭 8.下列选项中,出入肾门的结构是:B A、肾小盏 B、肾大盏 C、肾盂 D、输尿管 E、肾乳头 9.可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A A、睾丸 B、附睾 C、前列腺 D、精囊腺 E、尿道球腺 10.下列关于输卵管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外侧端膨大为漏斗 B、内侧端膨大为漏斗 C、外侧端与卵巢直接相连 D、峡部位于外侧的1/3处 E、壶腹部位于内侧的2/3处 11.左心室流出道可见的结构是:B A、左房室瓣 B、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 D、三尖瓣 E、静脉瓣12.下列选项中,属于锁骨下动脉的分支是:C A、舌动脉 B、枕动脉 C、胸廓内动脉 D、上领动脉 E、面动脉13.血液直接回流到下腔静脉的器官是:D A、胃 B、脾 C、空肠 D、肾 E、胆囊 14.睫状体位于眼球壁的部位是:B A、纤维膜 B、血管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E、巩膜 15.行经颈静脉孔的神经是:D A、舌下神经 B、面神经 C、展神经 D、副神经 E、前庭蜗神经16.支配三角肌的神经是: B A、尺神经 B、腋神经 C、正中神经 D、桡神经 E、肌皮神经 17.下列核团中,属于脑干内脏感觉柱的是:C A、前庭神经核 B、蜗神经核 C、孤束核 D、三叉神经中脑核 E、三叉神经脑桥核 18.绒球小结叶属于:A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症状 2.症状学 3.稽留热 4.弛张热 5.呼吸困难 6.三凹征 7.缺铁性贫血 8.心绞痛 二、单选题 1.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 A ) A.支气管哮喘 B.阻塞性肺气肿 C.喉头水肿 D.心源性哮喘 2.使用计算机技术与X线检查技术相结合的检查( D ) A.X线摄片检查 B.X线透视检查 C.X线造影检查D.CT检查 3.脉搏成人正常值是B A.40-60次/分 B.60-100次/分C.100-120次/分 D.80-120次/分 4.昏迷患者所采取的体位是A A.被动体位 B.自动体位 C.强迫体位 D.辗转体位 5.病原体进人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C ) A.病原体的数量 B.病原体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 D.病原体的侵袭力 6.女性,25岁,患甲亢4个月,无突眼,甲状腺I度肿大,首选的治疗是A A.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B.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症状后手术治疗 C.立即手术 7.以下问诊内容,哪句欠妥:C A.“您感觉哪里不舒服?” B.“您发热一般在什么时间?” C.“您疼时伴有左肩部放射吗?” D.“您每天排便几次?” 8.根据原发性高血压危险的分层,以下哪项属于高危险组D A.高血压l级,不伴有危险因素者 B.高血压l级伴1~2个危险因素者 C.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者 D.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危险因素者 9.缺铁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铁利用障碍 B.胃肠道吸收障碍 C.慢性失血 D.需要增加 10.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保健指导,下列哪项错误(A ) A.居室应美化适当放置花、草、地毯 B.避免刺激性气体吸入 C.戒烟 D.避免进食可能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蛋 1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抗菌治疗应首选( A ) A.青霉素 B.红霉素 C.庆大霉素 D.丁胺卡那 12.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是( A ) A.幽门螺杆菌 B.胃动力异常 C.十二指肠液反流 D.非甾体类消炎药物13.男,34岁,餐后上腹疼痛10年,反复发作,近2周加重,体查:上腹部轻压痛。餐后上腹部疼痛钡餐检查发现胃小弯侧龛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C ) A.慢性胃炎 B.急性胃炎 C.消化性溃疡 D.胃食管反流病 14.女性,30岁,突然腰痛,卧床不起,尿常规:蛋白(—),红细胞5个/高倍视野,白细胞+/高倍视野,下列哪项不符合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C ) A.发热 B.膀胱刺激征C.高血压 D.肾区叩击痛 15.哮喘性重度发作时,出现下列哪种情况,提示病情最为严重( D ) A.口唇发绀 B.肺部哮鸣音减弱或消失、神志恍惚

全科医学心理学复习题题库

全科医生《医学心理学》复习题 1、祖国医学中“天人相应” A 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 C 生物医学模式 D 生物-自然-社会医学模式 E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 A、英国恩格尔恩格尔 C、古希腊恩格尔 D、古希腊希波克拉底 E、美国马斯洛 3 A 结核病 C 恶性肿瘤 D 神经症 E 精神病 4 A 人具有完整性 B 人具有自然性 C E 人具有能动性 5、形成于20世纪70 A 神经心理学 B 变态心理学 C 缺陷心理学 D 心身医学 6 A、自然观察法 C、测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E、自然实验法 7 弗洛伊德 B 马斯洛 C 华生 D 巴甫洛失 E 斯金纳 8 A 意识是有层次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B 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的,是社会化的产物 D 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E 心理障碍的发生与潜意识密切相关 9、班杜拉认为模仿学习的特征不包括 A 示范效应 B 抑制效果 C 脱抑制效果 D 易化反应效果 10、___________最好例证 A 强化、惩罚 C 强化、消退 D 泛化、消退 E 惩罚、消退 11 A 本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是社会化的产物,其活动遵循“快乐原则” B D 体现。 12 A 示范效应 C 抑制效果 D 脱抑制效果 E 易化反应效果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马斯洛 E 罗杰斯 A 其理论的重要特征有:强化、泛化和消退 B 人类的随意行为都可经过操作反射的学习机制习得 C 模仿学习是行为形成 D 当环境刺激发生作用时,个体根据自己的认知评价等活动做出不同的反应,并进而控制或改变环境刺激 人除有生物潜能外还有心理潜能 A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 C 运动知觉 D 外部知觉 E 内部知觉 16 B 图形视觉 C 线条视觉 D 文字视觉 E 物体视觉 17 A 知觉的选择性 B 知觉的理解性 C 知觉的整体性 E 知觉的恒常性 18_______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B 听知觉 C 触知觉 D 嗅知觉 E 内脏知觉 19 A 幻觉 C 妄想性知觉 D 癔症 E 感觉过敏 20 B 用安慰剂对疼痛患者无效 C 处于情绪平稳状态时,对疼痛最敏感 E 性格外向者对疼痛更为敏感 21 A 识记、回忆、再认 C 保持、回忆、再认 D 识记、回忆、再现 E 保持、回忆、表象 22 A 不完全遗忘 B 完全遗忘 C 暂时性遗忘错认性遗忘 E 永久性遗忘 23 A 0.5秒秒 C 1.5秒 D 2秒 E 3秒 2415岁那年遭日本人枪击中颞侧头部颅骨,幸免遇难。但她在60多年后头部子弹被取出后,慢慢才想起遭枪击时的 A 顺行性遗忘症 C 前活动性干扰 D 后活动性干扰 E 瞬时遗忘 2590 顺行性遗忘症 B 逆行性遗忘症 C 瞬时性遗忘症 D 短时性遗忘症 E 长时性遗忘症 26 B 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C 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D 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 具体思维和整体思维 27、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 分类比较 B 抽象和概括 C 具体化和系统化分析和综合 E 演绎和归纳 28 A 提出问题 C 提出假设 D 进行实践 E 检验假设 29 A 发现问题 B 提出问题 D 实践检验 E 通过智力活动来检验 30 B 直接性和形象性 C 随意性和首创性 D 间接性和具体性 E 独立性和新颖性 31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资料讲解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和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____ _ ___。 3.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和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 围、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的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的作用有、持久性、 的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和。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的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和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的观点是两个理论,一个是,另一个是。 12.围产保健的目的①降低孕产妇和的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的和残疾儿的出生率;③提高 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15.问卷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和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 A.资料的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D.难获得“有说服力”的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的结果不能外推E.观察研究的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的()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三)

尿生殖膈:盆膈——位于肛提肌和尾骨肌下面和上面的深筋膜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场所〉)和淋巴系统心:心偏左,两侧为纵隔膜与肺相邻,后方邻食管和胸主动脉 右心房三入一出:入——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右房室口 在房间隔右侧面下部有一浅窝——卵圆窝 右心室一入一出:入——右房室口,出——肺动脉口 室上嵴——将右心室分为流出道和流入道(分界在室上结)有三间瓣, 左心房四入一出:入——肺静脉口,出——左房室口,通左心室 左心室一入一出:入——左房室口,出——主动脉口 流入道与流出道分界:二尖瓣的前瓣 心传导系统: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以及左右束支和蒲肯氏纤维网 窦房结:正常其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沟上部的心外膜深面 心包:两层,内外层,心包腔位于内层之间 主动脉:升主动脉(其分支左右冠状动脉供应心,主动脉窦起始点),主动脉弓(自右向左出发,头臂干,左颈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颈总动脉:(全选)颈内动脉没有分支,颈外动脉(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等) 锁骨下动脉——穿斜角肌间隙 入颅的动脉——锥动脉、颈内动脉、脑膜中动脉 桡动脉的掌深弓——桡动脉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 尺动脉的掌浅弓——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分界是指屈肌腱 腹主动脉:成对的脏支——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不成对的——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肝固有动脉——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分支分布于肝和胆囊 肠系膜下动脉来自于直肠上动脉 髂总动脉:脏支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分布于子宫,输卵管,卵巢和阴道。在输卵管的前上方) 体表可以触摸到搏动——面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腹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颈总动脉 肝静脉——注入下腔,肝门静脉——进入肝脏 大隐静脉——起足背静脉弓(内侧)——走内蜾前上——止耻骨结节外下——注入腹静脉 胸导管——腰一高度,穿如主动脉裂孔,注入左静脉角,还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胸导管收集下半身和左上半身,即全身3/4区域的淋巴 右淋巴导管:右锁骨干,右颈干,右支气管纵阁干,注入右静脉角 外膜(纤维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中膜(血管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川北医学院临床医学概要2010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皮肤粘膜出血——由于机体止血与凝血功能障碍,出现自发性或在轻微外伤后血液由毛细血管内进入皮肤或粘膜下组织的症状。临床上以血管疾病和血小板疾病多见。 2.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有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 3.体格检查——是指医师运用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身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方法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4.心脏杂音——是指心音和额外心音之外的,由心室壁、瓣膜或血管壁振动产生的异常声音,其特点是持续时间此较长、性质特异、可与心音分开或连续、甚至掩盖心音。对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 心肺复苏——是指对心脏骤停所致的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完整的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期、加强生命支持期、延续生命支持期。 二. 填空题 1.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 36~37 °C之间。 2.颅脑疾病、颅外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均可出现头痛。 3.皮肤粘膜出血的基本原因很多,临床上以血管疾病和血小板疾病最为多见。 4.溶血性黄疸患者皮肤多呈浅柠檬色。 5.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排出的症状。 6.左心衰竭而出现较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常被迫采取端坐体位呼吸。 7.尿频、尿急和尿痛常同时出现,又称为膀胱刺激征或尿路刺激征。 8.临床上常用良好、中等和不良三个等级描述营养状态。 9.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10.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 4~5 次/分。 11.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并发症脑卒中和心肌梗死。 12.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又称为“改善生活方式”的治疗,是所有病人治疗的基础,均需采用。 13.在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期,主要是要迅速建立有效的通气和人

全科医学复习重点

1.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一个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 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科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起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一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是照顾,并将个体与全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全科医疗:是将全科医学/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患者、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础医疗 保健的专业服务,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3.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 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 4、人文精神: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理想觉识、理论阐释和实践规范,包括对人的立身处世的现实规范、对人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理论提升,是人类以文明之道化成天下的生命大智慧,是文明社会中人的理性精神的基石,当然也是高科技时代的精神支柱。 5、医学人文精神:医学是认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6、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 7、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8、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9、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10、家庭评估:是针对原因不明、与家庭相关的个体、家庭健康问题进行评估。 11、家庭生活周期:全科医学以家庭发展过程,将家庭的历程分为8个阶段(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期-学龄前幼儿期-学龄儿童期-青少年期-孩子离家期-空巢期-退休期),称其为家庭生活周期。 12、家庭治疗:是对家庭的功能、角色、互动模式的调试,涉及心理、行为问题的治疗。 13、社区: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在上古氏族社会就有了社区的雏形,人群是构成社区的重要元素。 14、以社区为导向的基础医疗(COPC):是对社区医学和家庭医学在社区实践中的优化组合,以社区医学为指导,基础医疗为基地,以家庭/全科医疗的形式实施照顾。 15、社区诊断:是以流行病学为基础,追究与社区人群相关的发病因素、死亡原因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目的为探明群体的发病机制。 16、临床预防医学:是伴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评估和干预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来实施的,是对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使临床医疗服务中第二级预防和第一级预防的有机结合17、化学预防: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提高人群抵抗疾病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 18、医患关系模式:指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具有一定普遍性、代表行的医患关系的样式。 19、姑息治疗:是指对那些治愈性治疗无反应的患者提供积极的,全面的治疗与照顾,以使这些患者及家庭获得最佳的生活质量。 20、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的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好。 21、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社会医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 2.生活质量 3.生活方式 4.社会制度 5.初级卫生保健 6.专题小组讨论 7.初级卫生保健 8.人口老龄化 9.模式 10.健康危险因素 11.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2.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3.健康老龄化

14.问卷调查 1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6.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17.社会康复 18.文化 19.专题小组讨论 20.生活事件 21.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23.社会心理因素 24.行为方式 25.信度 26.效度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包括正确认识、与及时适应环境。

2.对健康有负面影响得家庭因素有__ ____、_____ __、 ____ _ ___。 3.我国得卫生工作方针就是以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 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 4.社区卫生服务以人得健康为中心、_______为单位、_______为范围、 需求为导向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5.促进健康得行为包括___ ___、___ ____、____ ____、。 6.对健康有明显影响得应激因素 有、、。 7.社会因素对健康得作用有、持久性、 得特点。 8.社会因素包括_ __、文明与。 9.健康状况指标主要有、疾病统计指 标、。 10.健康得概念包括___ ___健康、_ _____健康与___ ___。

11.生物医学模式得观点就是两个理论,一个就是 ,另一个就是。 12.围产保健得目得①降低孕产妇与得死亡率;②降低孕产妇得与残疾儿得出生率;③提高工作质量。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中指出:以_________为主体,以 ___________作为补充。 14.环境危险因素包括、。 15.问卷得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与 三大部分。 三、选择题 1.观察法得主要缺点就是 ( ) A.资料得可靠性较低; B.没有时间弹性; C.费用较高 D.难获得“有说服力”得统计量,以致观察研究得结果不能外推 E.观察研究得结果不全面 2.生活质量指数就是由以下哪三个指标通过指数计算综合得到得( ) A.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识字率

2017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科目复习资料

2017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科目复习资料成考专升本医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A型题: 1.骨(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红骨髓(胸骨、椎骨内始终保持红骨髓) 3.蝶筛隐窝位于(上鼻甲的后上方) 4. 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在(鼻中隔前下部) 5.肩部最外侧的骨性标志是(大结节) 6.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 7. 胸骨角向后平对(第4胸椎下缘) 8. 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是(胸骨角) 9. 参与肋弓形成的是(第8~10肋软骨) 10. 下列关于扁骨的叙述,正确的是(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 11. 桡骨和尺骨之间相对应的关节面不包括(桡骨头凹) 12. 位于颅后窝的有(颈静脉孔) 13. 颅中窝的结构有(垂体窝) 14. 成对的颅骨是(顶骨) 16. 不通向颅底外面的是(内耳门) 17.开口于中鼻道的是(筛窦前、中小房) 18.参与构成翼点的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 19.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是(远侧列腕骨,从桡侧向尺侧) 20.属于髂骨上的结构是(髂嵴) 21.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组成) 22.不属于短骨的是(指骨) 23.黄骨髓可能出现的部位是(长骨骨髓腔) 24.属于长骨的是(趾骨) 25.椎骨(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 26. 椎骨之间的连接不包括(关节突关节) 27. 下面属于足骨的是(距骨) 28. 肺根内不含有(气管) 29. 肺根内主要结构的排列自前向后为(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 30. 有关解剖学姿势错误的是(手掌向后) 31. 颈椎的特征(有横突孔) 32.第1颈椎的特征是(由前、后弓及两侧块构成) 33. 有关颈椎的叙述哪项不正确(7块颈椎均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题,含答案

临床医学概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肺炎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A) A.肺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炎症。 B.大叶性肺炎亦称肺泡性肺炎。 C.感染性肺炎的发生主要决定于宿主和病原体的因素。 D.肺炎在X线胸部检查时有明显的肺实质炎性浸润。 E.HAP常发生于高龄,有心肺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2.20岁既往健康的男性患者,因受凉后突起畏寒高热,咳嗽,痰中带血3天来门诊就诊。WBC 17.6×109/L,N 82%,有助于诊断的首选检查是:(A) A.X线胸片 B.胸部CT扫描 C.维支气管镜 D.痰细菌培养 E.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3.疑诊支气管扩张的咯血病人,应尽早进行下列哪项检查:(A) A.高分辨CT B.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C.MRI D.胸片 E.痰菌检查 4.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A)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慢性肺脓肿 D.肺结核 E.支气管扩张 5.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病因是(D) A.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B.支气管扩张 C.肺间质纤维化 D.慢性支气管炎 E.脊柱胸廓畸形 6.女性,55岁,慢性咳嗽咳痰气喘15年。肺部X线片示:肺动脉段中度突出,右心室增大。最可能的诊断是(D) A.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B.房间隔缺损 C.原发性心肌病 D.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E.以上均不是 解释: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7.关于典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B) A.发作性吸气性呼吸困难伴哮鸣音

全科医学概论【复习资料】解读

全科医学概论 第一篇概述 第一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是一种什么学科? 答: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又称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是一个面向个体、家庭与社区,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医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专业领域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全科医生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医生? 答:全科医生/家庭医生(general practitioner or family physician / family doctor)是经过全科医学专门训练的工作在基层的临床医生,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全过程、全方位责任式管理的医生,即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3.全科医疗和专科医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务。 第二章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如何理解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 答:(1)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2)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基础 (3)个人-家庭-社区一体化 (4)预防-医疗-康复整体性 强调科学技术与人文相统一; 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的整体性服务;

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讲究好的成本-效果; 高度重视服务艺术和医患关系,强调团队合作。 2.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特点的意义何在? 答:(1)全科医学的基本特点:①基础性照顾;②人性化照顾;③可及性照顾;④持续性照顾;⑤综合性照顾;⑥协调性照顾。 (2)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特点有助于全科医生在基层保健服务中持续性提升质量,成为优秀的全科医生。 3.如何在具体实践中体现全科医生的工作特征? 答:①以预防为导向;②以团队合作为基础;③以“五星级医生”为目标。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1.何为医学人文精神?如何看待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1)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健康与幸福的关注,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其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务工作者的一种职业理性知觉,它包括医务工作者的立身从业的现实规范,也包括自己对医学精神和医学价值追求的理性提升。 (2)略。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答:(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要求医生了解疾病的同时,应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患者所患的疾病进行全面分析和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全面的治疗方案。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要深入了解社会大系统对预防工作的作用。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四个扩大” 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 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③从医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 ④从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教育的影响:提供了弥合裂隙和改革医学教育的依据。 3.医学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答:(1)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①宽厚、广博的基础知识;②传统和近现代文化修养;③哲学修养;④审美修养;⑤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 (2)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①高尚的公民道德;②良好的职业道德。 (3)医务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掌握终生学习方法;②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第二篇全科医学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1.举例说明全科医生在应诊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全科医生的问诊有什么特点? 答:(1)全科医生应诊中的主要任务:①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核心);②连续性问题的管理;③预防性照顾;④改善就医遵医行为。 (2)全科医生的问诊特点:全科医生问诊时,不仅要询问疾病状况,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背景,以及时给予安慰与支持。需采用BATHE问诊方法,即:B(background)-背景,了解患者可能的心理或社会因素。 A(affect)-情感,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 T(trouble)-烦恼,了解问题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H(handling)-处理,了解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