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得体会】学习经典著作,广读深思笃行

【心得体会】学习经典著作,广读深思笃行

学习经典著作,广读深思笃行

从紧张忙碌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重返校园的新鲜感还没过,这几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共产党宣言》及其当代价值”、“《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研读”等一系列经典著作研读课程下来,在被教授们的精彩讲授深深吸引之余,也陡增了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的紧迫感。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1939年底,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对一位进马列学院学习的同志说,“马列主义的书要经常读”,“《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100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读一次,我都有新的启发。我写《新民主主义论》时,《共产党宣言》就翻阅过多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于应用,要应用就要经常读,重点读。”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都在不同时期反复强调认真研读原著。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不只一次强调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早在2011年5月13日,在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时他专门围绕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发表了长篇讲话,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并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2012年6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他特地考察了该校的“《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再次要求“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年12月3日,在中

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特别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不难看出,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我们党长期倡导的优良学习作风和学习方法。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阅读逐渐变得碎片化、浅层化,往往热衷于“快餐式”阅读。反省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埋头于日常事务较多,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和精髓的兴趣有所减弱,一些业余时间用在了浏览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看热闹”上,即便接触一些思想理论观点也比较零碎。这次为期4个月的脱产学习,给我们提供了重温经典、深入经典的难得机会,有必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集中一段特定时间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代表性经典原著,研机析理、如琢如磨,梳清理论脉络,系统把握重大理论观点,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真正在深层次上提高思想理论素养。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是补充思想之“钙”的必由之路。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些党员精神上“缺钙”的根本问题。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理想信念坚定的前提,只有从根源上拓清思想迷雾,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论走了多远,我们必须知道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要从这里出发。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性、连贯性、关联性,理论的精髓深深蕴含在原著原作之中。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初心”,深刻、系统

认识和把握这一理论“源头”,是掌握科学理论的必由路径,才能把握其后思想的“水流”。如果缺失了原原本本学这个基础,学习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容易支离破碎、断章取义,甚至造成脱纲离谱、跑偏错向。正如省委党校陈创生教授所讲授的那样,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始文本,我们才发现被“口号化”、“标签化”的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误读有多深;才发现穿越历史的时空,这一人类思想智慧宝藏的恒久魅力,也才能被它彻底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品格和厚重的人文关怀所折服,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和信仰马克思主义,补足精神上的“钙”。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还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反思和改进工作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实践性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点和理论品质。

我们参加中青班学习的学员一般都有十几年的工作经历,这个时候来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尤其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消化理解,最重要不在于记结论、背概念,而是在掌握思想精髓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智慧,联系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在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思维水平中提高对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将思想认识上的收获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中青班的学习提供了这样的宝贵契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