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_易善永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_易善永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_易善永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_易善永

〖实验研究〗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

易善永

1,2

, 南克俊2, 陈静2, 姜丽丽

2

1.郑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河南郑州450007

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陕西西安710061

Effect of routine chemotherapy usin g gemcitabine on liver cancer stem -like cells

Y I Shan -y ong 1,2,N A N K e -jun 2,C HE N J ing 2,J I A N G L i -li 2

1.Department of Oncology ,Central Hospital of Z hengzhou ,Z hengzhou 450007,P .R .China

2.Cancer Center ,First A f f iliated Hospital ,Medicine College of Xi 'an J iaotong University ,X i 'an 710061,P .R .China

【摘要】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人肝癌细胞株M H CC97H 中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M H -CC97H 中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将其接种到20只裸鼠皮下,建立移植瘤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 =10)。治疗组:给予吉西他滨100mg /kg 腹腔注射化疗(d 1、d 8、d 15);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后比较两组移植瘤大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CD133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原代培养中CD133+细胞百分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移植瘤明显缩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6,P =0.012);治疗组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检测的灰度值分别为115.27±18.14和169.35±2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1;治疗组和对照组原代培养中CD133+细胞百分数分别为(36.12±3.85)%和(14.65±1.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9。结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其没有杀伤作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6):1270-1272

[ABSTRAC T ] OBJEC TIVE :T o inve stiga te the effect of r outine chemo therapy using gemcitabine o n liver cancer stem -like cells (L CS LC )o f hepatocarcinoma xenog raf t tumor s .METHODS :L CS LC in M H CC97H cell line wer e so rted by 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 ting ,then L CS LC wer e inoculated into the back of 20nude mice .T wenty nude mice bear ing xenog raft tumo rs w ere rando mly devided into two g roups (n =10):a trea tment g roup and co nt rol g roup .T he treatment g roup w as t reated with g emcitabine ,100mg /kg ,i .p ,d 1,d 8,d 15;the co ntrol g roup received no rmal saline i .p ..A fter the tr eatme nt ,the tumor s we re har vested ,measured and w eig hed .T he ex pressions of CD133we re detected by immuno -histochemistry and flow cy tome try .RESULTS :T he w eig ht and vo lume of xenog raft tumo rs in the treatment g ro up w ere sig nifi -cantly low er tha n those in the co ntrol gr oup (P =0.046;P =0.012).G ray scale v alues in the t reatment g ro up (115.27±18.14)w ere sig nificantly low 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 l gr oup (169.35±26.78,P =0.041).T he ex pression lev el of CD133in primary tumor spheres of the tr eatme nt g roup (36.12±3.85)%w as sig -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 ntr ol g ro up (14.65±1.98)%(P =0.009).C ONCLUSION :LCSLCs have multidrug resistance .T he r outine chemo ther apy using gemcitabine has no obvious le thal effect on LCSL C .

Ch in J Cancer Pr ev Tr eat ,2010,17(16):1270-1272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吉西他滨;肝肿瘤干细胞;免疫磁化分离

[KEYWORDS ] live r neo plasms /drug thera py ;gemcitabine ;tumo r stem cells ;immunomag netic separatio n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269(2010)16-1270-03

【第一作者简介】 易善永,男,河南郑州人,博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工作。T el :86-371-67690123 E -mail :yisy 2001@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

【通讯作者简介】 南克俊,男,陕西西安人,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肝癌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工作。T el :86-29-85274922 E -mail :nankij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

·

1270·易善永,等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

DOI :10.16073/j .cn ki .cjcpt .2010.16.009

肝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由于肝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易复发、转移,目前总体疗效仍然较差[2]。因此,阐明肝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和寻找肝癌耐药的根源显得尤为必要。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是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肿瘤干细胞驱动下发生的[3-4]。肝癌干细胞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复发及耐药的关键细胞。本研究通过观察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作用,探索肝癌耐药的根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细胞株与动物

MH CC97H细胞株购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Balb/C裸鼠购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1.2 主要试剂与药品

RPM I1640培养基、胶原酶Ⅳ(美国Sig ma公司);免疫组化SP试剂盒、DAB试剂盒(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公司);鼠抗人CD133抗体(美国R&D公司);吉西他滨(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80105)。

1.3 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分选

取呈对数生长期M H CC97H细胞数瓶,胰酶消化,冲洗液悬浮;用0.4%台盼蓝染色,计活细胞数,使细胞总量保持在1×108数量级。取上述准备好的MH CC97H细胞,按100μL/108的比例加入FcR阻断试剂;5min后按100μL/108的比例加入交联CD133抗体的微磁珠标记M H CC97H细胞。充分混匀后在4~8℃冰箱内孵育25min。然后加入缓冲液离心5min(r=12.5cm,1000r/min),弃上清,制成≤1×108的细胞悬液。过M ACS分离柱分选M H-CC97H细胞。

1.4 治疗方法

Balb/C裸鼠饲养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SPF的层流架中。相关操作遵守无菌原则,并且在SPF级动物实验室中进行。接种后11d,移植瘤体达到0.5cm左右,将其随机分为2组(n=10)。治疗组:给予吉西他滨100mg/kg,每周腹腔注射化疗1次,d1、d8和d15进行;对照组:在相同的时间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

1.5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133表达

将切取的肿瘤组织块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10%甲醛)中,然后进行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显色、苏木精复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以正常鼠血清和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代替一抗和二抗,行替代对照和空白对照。以细胞膜和(或)细胞质出现棕黄色颗粒的细胞定为阳性染色。对CD133表达阳性的样本采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灰度值用x-±s来表示,灰度值与实际表达强度成反比,即灰度值越低,阳性表达越强;灰度值越高,阳性表达越弱。

1.6 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移植瘤原代培养中的CD133+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将切下的移植瘤,置于培养皿中,加入含青霉素(10×104U/L)、链霉素(10×104mg/L)的无血清RPMI1640液,漂洗2次;用眼科剪将组织剪成约1mm3大小。加入0.1%胶原酶Ⅳ消化液37℃消化25min,然后将细胞悬液通过纱布过滤,在室温下培养5min后加入0.75%的NH4Cl将红细胞裂解。再用无血清RPMI1640液洗涤,离心半径12.5cm、1000r/min,离心2×5min。于37℃、5%CO2孵箱中培养。弃上清液,用PBS洗涤,取1×106个细胞重悬于100μL的0.01%PBS液中。加入PE-CD133抗体5μL (已按说明书配成工作液),室温暗处孵育30min。细胞用3mL的0.01%PBS液洗涤1次,0.5%甲醛固定,常温暗处孵育10min。细胞重悬于1mL的0.01%PBS 液中,上流式细胞仪检测。

1.7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后裸鼠移植瘤生长变化

接种后3~5d,所有裸鼠都长出肉眼可见的肿瘤,移植肿瘤突出皮肤,呈不规则性生长,边界清楚,活动度差,质地较韧。治疗组在进行d15治疗后,荷瘤裸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进食量也明显下降。治疗结束后继续喂养观察7d,然后将裸鼠脱颈处死,切下皮下移植瘤。移植瘤为淡红色,多呈椭圆形或圆形,部分呈分叶状,表面偶有突起结节,质脆,部分中心有坏死。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质量及体积分别为(0.25±0.03)和(1.30±0.17)g,(248.22±34.51)和(1310.83±174.01)mm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P=0.012),表明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移植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2.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均可见细胞膜和(或)细胞质呈棕黄色而胞核不染色的CD133+细胞(图1)。用德国LeicaQ550cw图像分析系统照相记录,并分析其灰度值。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灰度值分别为115.27±18.14和169.35±26.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CD133+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36.12±3.85)%和(14.65±1.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图2)。

·

1271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年8月第17卷第16期 CH IN J CANCE R PREV T REAT,August2010,Vol.17 No.16

3 讨论

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肿瘤不但是一种基因病,而且还是一种干细胞病[3-7]。肿瘤是由为数不多的肿瘤干细胞和大多数分化相对成熟的肿瘤细胞构成的异质性细胞团。由于肿瘤干细胞常常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因此,它们一般不会被针对快速分裂增殖细胞的传统化疗所根除。此外,肿瘤干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其细胞膜上高表达多药转运蛋白,同时还具有很强的DNA损伤自我修复能力,这些特性也使肿瘤干细胞可抵抗许多针对快速增殖肿瘤细胞的传统抗肿瘤治疗。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抗肿瘤治疗可能成为未来有效抗肿瘤治疗的一种主要策略[8]。

本研究以常用的CD133作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的表面标志,并以此来对人肝癌细胞株M HCC97H进行分选,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然后进行吉西他滨常规化疗。研究结果显示,吉西他滨常规化疗虽然能够使肝癌干细胞样细胞移植瘤体积缩小;但是从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来看,肝癌干细胞样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却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肿瘤干细胞样细胞通常处于静止状态,在受到细胞毒副反应药物刺激后进入快速增殖状态有关。因此,可以认为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没有杀伤作用。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能够展示肝癌干细胞样细胞逃脱化疗药物杀伤作用的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很好地阐释了化疗药物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没有杀伤作用,肝癌干细胞的残存是导致化疗失败、肿瘤复发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耐药机制,开发针对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的新方法,将有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攻克肿瘤。用肿瘤干细胞理论来阐明肿瘤的耐药机制,更有助于治疗观念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Chang E T,Keegan T H,Gomez S L,et al.The burden of liver c anc-

er in asians and pac ific islanders in the greater san francisco bay area,

1990through2004[J].Canc er,2007,109(10):2100-2108.

[2] 曾昭冲.肝细胞肝癌放射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华肿瘤防治杂

志,2009,16(13):961-965.

[3] Kim C F,Jacks on E L,Woolfenden A E,et al.Iden tification of

b ronchioalveolar stem cells in normal lung and lung cancer[J].

Cell,2005,121(6):823-835.

[4] 钟永,张叔人.侧群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

治杂志,2008,15(24):1914-1918.

[5] O'b rien C A,Pollett A,Gallin ger S,et al.A hum an colon

cancer cell capable of initiating tumor g row th in immu nodeficient

mice[J].Nature,2007,445(7123):106-110.

[6] S ell S,Leffert H L.Liver cancer stem cells[J].J Clin Oncol,

2008,26(17):2800-2805.

[7] Yang Z F,H o D W,Ng M N,et al.S ignificance of CD90+

can cer stem cells in human liver cancer[J].Cancer Cell,2008,

13(2):153-166.

[8] Eyler C E,Rich J N.S urvival of th e fittest:can cer stem cells in

therapeutic resistance and angiogenesis[J].J Clin On col,2008,

26(17):2839-2845.

收稿日期:2010-03-01 修回日期:2010-05-11

(编辑:边莉)

·

1272

·易善永,等 吉西他滨常规化疗对肝癌干细胞样细胞影响的观察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吉西他滨化疗引起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 健择是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阻止G1期向S 期进展。健择是在细胞内经过核苷酸激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二磷酸核苷(dFdCDP)及三磷酸核苷(dFdCTP)。健择的细胞毒作用是dFdCDP 和dFdCTP会抑制DNA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健择单药或联合用药对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晚期乳腺癌、卵巢癌、膀胱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健择化疗后的常见副作用是骨髓抑制,约5%的患者出现Ⅲ或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及出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健择对血小板的破坏比较严重,少数患者的血小板甚至会降至20×109L-1以下,需及时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如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氨肽素或输注新鲜血小板悬液等治疗,一般患者使用促血小板生长因子后3~5d血小板就开始回升。 当患者体内存在抗血小板抗体时,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治疗往往无效,我们发现此时输注血小板悬液反而会加重血小板降低,少数患者应用健择化疗后会产生抗血小板抗体,推测可能是药物引起的继发性自身免疫病,健择可能会导致自身血小板抗原变异,体内免疫内环境紊乱,在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过程中,有多株B 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抗体,如IgG、IgM、IgA等。这种抗体结合在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系统中破坏加速,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抗血小板抗体可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可以阻断巨噬细胞吞噬已被抗体包裹的血小板,抑制血小板抗体的形成,从而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予泼尼松30mg,每天1次治疗4d 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加用激素后血小板迅速上升并能够长期稳定在正常水平,且抗血小板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 虽然抗血小板抗体是健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且发生几率很低,但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个问题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健择化疗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 作者:杜娟,钱晓萍,胡文静,刘宝瑞【摘要】目的探讨健择化疗后免疫机制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监测健择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抗体阳性者加用激素治疗,血小板恢复正常后复测抗体水平。结果部分健择化疗后血小板降低严重的患者,体内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常规治疗疗效不佳,加用激素治疗后能使血象迅速恢复正常,抗血小板抗体转阴。结论部分患者在健择化疗后诱导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加速了血小板的破坏,此时用激素治疗有效。 【关键词】健择;血小板减少症;免疫反应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成绩: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能产生异质性细胞的细胞。本文简要阐述了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分离技术及鉴定,并对以肿瘤干细胞分化、临床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应用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不能自我更新,不会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CSC只占肿瘤细胞中的极少部分,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CSC研究有可能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使肿瘤治愈,从而引发肿瘤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意义重大。本文拟就CSC 的起源和鉴定等作一简要综述。 一、肿瘤干细胞的来源 肿瘤干细胞起源目前有两种学说:(1)由于正常干细胞突变形成肿瘤干细胞;(2)一些已经开始分化的原始细胞或成熟细胞去分化变为幼稚细胞并具有分裂能力。Sell 认为恶性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干细胞的分化受阻,而不是成熟细胞的去分化;干细胞是起始事件或“第一次打击”(即获得永生性)突变的靶标,干细胞本身具有永生性,只需获得异常增殖的突变即可;体细胞的突变不会形成肿瘤,是因为成熟细胞的半衰期短,一个正常细胞形成转化细胞至少需要几年至几十年,在促进事件或”第二次打击”(即获得异常增殖能力),细胞通常早已死亡。尽管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CSC是正常SC同其他细胞融合的结果。因为骨髓细胞容易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发生融合,Marx等_6认为,Houghton等在胃上皮细胞观察到的骨髓细胞是骨髓细胞与上皮细胞融合所形成的。细胞融合因子CD 是乳腺癌干细胞的阳性标记,暗示CSC可能具有与其它细胞融合的能力。Bjerkvij等观察到在病理条件下,SC和已经出现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的细胞发生融合,这种融合后的细胞具有sC的特性。胚胎干细胞是指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在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扩增、筛选、冻存和复苏而不会丧失其原有的特性。有研究人员认为肿瘤中存在一些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该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有着相似的自我更新途径,可能是正常SC分化停滞的结果。Karoubi[8 研究证实肺腺癌与正常肺组织均表达共同的胚胎SC标记物OCT4A和OCT4B,提示CSC是胚胎SC起源的可能。 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是进行肿瘤干细胞生物特性研究的首要步骤。目前还没有很成熟或经典的分离方法,不少实验室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完成了这一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是利用肿瘤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和生物特性实现

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

项目名称: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首席科学家:刘强中山大学 起止年限: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本项目将围绕“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选择造血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以肿瘤干细胞动态演进过程为切入点,通过体内外功能实验及临床标本验证“干性”及转移潜能调控中的关键基因,明确肿瘤干细胞演进的分子机制、关键调控分子和信号通路,探索靶向肿瘤干细胞演进过程的干预方法和手段,阐明肿瘤干细胞的演进过程及靶向干预肿瘤细胞动态演进过程的干预新模式。本研究将为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模型及创新性靶标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充实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为攻克肿瘤开创新的突破口。 围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 肿瘤干细胞的起始与动态演进机制:本课题组将运用TEL-AML1及PML-RARα白血病相关模型,探索白血病干细胞的动态演进过程(白血病起源细胞→白血病前癌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1)TEL-AML1 相关白血病起始和发展过程中起源细胞、Pre-LSC和LSC的鉴定,以及这些干细胞动态演进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2)PML-RARα相关白血病起始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干细胞鉴定和动态演进机制。另一方面,本课题组还将探讨肝癌干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原发、复发及转移)中的动态演进过程。 2. 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分子调控及临床意义:(1)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代谢组等变化,绘制造血和消化系统肿瘤干细胞异质性相关基因序列谱、表达谱和表观遗传学图谱,分析肿瘤干细胞“干性”相关的调控分子及关键信号通路;(2)运用小鼠模型等体内外功能实验对候选分子在肿瘤干细胞动态演进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鉴定,并通过临床标本检验肿瘤干细胞动态演进模型的临床意义;(3)结合本课题组已有工作基础,展开肿瘤干细胞细胞周期、非对称分裂等分子调控方面的细致研究。 3. 肿瘤干细胞转移潜能获得的分子机制:肿瘤干细胞的“干性”决定着其转移潜能,EMT作为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过程紧密关联,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为寻找肿瘤发生及转移的靶点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1)

吉西他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吉西他滨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吉西他滨是常用的化疗药物,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主要作用于S 期,可用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和膀胱癌的治疗。而吉西他滨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需要在用药前掌握。 一、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吉西他滨最主要的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性毒性,与吉西他滨的剂量高低密切相关。约 62% 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化疗后发生粒细胞、白细胞下降,III~IV 度粒细胞下降发生率约为 17%、白细胞下降约为 9.5%。35% 发生血小板下降,III~IV 度血小板下降约为 8.5%,但出血者很少。66% 患者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多为轻度,III~IV 度发生率为 8.5%。 应对措施 应用吉西他滨化疗期间,需每隔 2~3 天复查血常规,密切关注血小板及白细胞波动情况。当化疗后发生血小板下降应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或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必要时输注血小板;若同时有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应合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于贫血患者可予以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维生素 B12、铁剂等治疗,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对于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且在上一个疗程后出现≥ 3 级血小板计数下降者,可在本疗程化疗第 2、4、6、9 天皮下注射rhTPO 300U/(kg?d) 预防血小板下降。

二、消化道反应 吉西他滨属于低度致吐风险药物,恶心、呕吐发生率为 10~30%,。对于低致吐性药物的预防建议使用单一止呕药物,推荐 5-HT3 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或氯丙嗪预防呕吐。 另外约 30% 患者可出现肝脏功能异常,但多为 I~II 度转氨酶升高,无需特殊处理。极少数患者出现腹泻、口腔毒性或便秘等。 三、过敏反应 约 20% 患者使用吉西他滨后出现皮疹,多在第一次使用吉西他滨后 2~3 天出现红色斑丘疹,轻度表现为双上肢、前臂、手掌背侧;中度表现为双上肢、颈部、躯干散在斑丘疹伴有剧烈瘙痒,可持续 4~7 天。 应对措施 口服抗过敏药物如开瑞坦 10 mg 每日一次可有效控制;必要时可联合使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或激素等。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支气管痉挛。 四、肺毒性 吉西他滨单药的肺损伤发生率仅有 1%~2%,但当其与其他肺毒性药物联用时可使肺毒性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另外吉西他滨可引起放疗回忆反应,因此联合放疗时应避免使用或适当限制药物的总量。 吉西他滨引起的肺损伤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伤,慢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肺泡岀血,非心源性肺水肿和胸膜腔积液等表现。可通过完善胸部 CT

国内近期干细胞研究进展

干细胞研究进展消息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 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 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介于此, 本刊将就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设立专栏, 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干细胞研究的平台。 干细胞专题近期国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Geron抗癌药GRN163L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据美国BussinessWire 1月10日报道称, 杰隆(Ge-ron)发表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 其端粒酶抑制剂药物imetelstat (GRN163L)在小儿科神经肿瘤当中可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 这一发现为儿童肿瘤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发表于2011年1月1日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近年来有关端粒酶抑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热点方向, GRN163L是此类药物开发中最前沿的一个候选药物。2002年3月, Geron从Lynx Therapcutics获得了用GRN163和GRN163L两种化合物的核心专利。早期研究显示, GRN163对十四种不同癌症细胞均表现出有意义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等细胞的生长。因脂质修饰物GRN163L更易进入细胞发挥端粒酶抑制作用, 后续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为GRN163L。2005年, FDA同意GRN163L在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实验。2007年, Geron公司开始GRN163L单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试验。2008年开始了GRN163L治疗乳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同年12月, Geron发布了有关GRN163L治疗再发的和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暂时性临床试验数据。2009年, Geron发布了Geron163L对抗癌症干细胞的实验活动, 包括非小型细胞肺癌、乳癌、胰脏炎、前列腺癌、小儿科神经肿瘤。公司发表Geron163L治疗乳癌的假定癌症干细胞与胰脏炎症系数据。数据显示, 在以Geron163L治疗后, 人类乳癌细胞MCF7的假定干细 胞数量与自我再生的能力大幅减弱。目前Geron163L正处于临床II期试验中。(来源: 生物谷2011-01-11)Cell Stem Cell: iPS细胞具更高基因畸变频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干细胞科学家领导的跨国研究团队, 记录了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和诱导功能干细胞(iPSC)系中特殊的基因畸变, 研究结果在1月7日的Cell Stem Cell上发表。该公布的发现强调了需要对多能干细胞进行频繁的基因检测以保证其稳定性和临床安全性。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再生医学系的路易斯·劳伦特博士认为, 人类多能干细胞(hESC和iPSC)比其他类型细胞有更高的基因畸变频率。最令人吃惊的是, 与其他非多能干细胞样本相比较, 观察到hESC的基因扩增和iPSC的缺失方面出现的频率更高。人类多能干细胞在人体内具有发展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 可成为细胞替换治疗的潜在来源。斯克里普斯研究员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珍妮·罗伦教授谈到, 由于基因畸变常常与癌症相关联, 免受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对于临床使用的细胞系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团队确认了在多能干细胞系中可能发生突变的基因区域。对于hESC而言, 可观察到的畸变大多是靠近多潜能相关基因区域的基因扩增; 对于iPSC而言, 扩增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基因及与肿瘤 抑制基因相关的缺失。传统的显微技术, 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可能无法检测到这些变化。研究组使用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技术, 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能观察到人类基因组里一百多万个位点里的基因变化。 劳伦特说,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较短时间培养中的基因变化, 例如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343过程以及在培养中细胞的分化过程。我们不知道这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有的话, 这些基因畸变都会对基础研究或者临床应用的结果产生影响, 对此应当深究。劳伦特总结到, 该研究结果解释了有必要对多能干细胞培养进行经常性的基因监控, SNP分析仍不失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日常监控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应当予以重视。(来源: 中国干细胞网2011-01-12)美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血小板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实验证明, 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制出的血小板可修复实验鼠的受损组织, 人类未来有望源源不断地

化疗药吉西他滨的副作用

化疗药吉西他滨的副作用 现如今由于气候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令很多的疾病在无形中多了起了,特别是癌症,以前觉得这是电视剧里才有的,没想到近些年来,生活中得此类病的人也不少,那么今天说的吉西他滨就是一种针对癌症的化疗药,它用于晚期胰腺癌和其他局部癌症的晚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他有什么副作用了,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1、血液系统:由于吉西他滨具有骨髓抑制作用,因此应用吉西他滨后可出现贫血、白细胞降低和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常常为轻到中度,多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也比较常见。 ★2、消化系统:约2/3的病人发生肝脏氨基转移酶的异常,但多为轻度,非进行性损害,无需停药。肝功能受损的病人使用吉西他滨应特别警慎(参见剂量和使用方法)。据报道,约1/3的病人出现恶心和呕吐反应,20%的病人需药物治疗,极少是剂量限制性毒性,并且很容易用抗呕吐药物控制。 ★3、肾脏:近一半的病人用药后可出现轻度蛋白尿和血尿,但极少伴有临床症状和血清肌酐与尿素氮的变化,然而,报告有

部分病例出现不明原因的肾衰。因此,对于已有肾功能损害的病人,使用吉西他滨应特别谨慎(参见剂量和使用方法)。 ★4、过敏:约25%的病人可有皮疹,10%的病人可出现瘙痒,通常皮疹轻度,非剂量限制性毒性,局部治疗有效,极少报道有脱皮,水泡和溃疡。 5、滴注吉西他滨过程中,不到1%的病人可发生支气管痉挛,痉挛一般为轻度,且持续短暂,但可能需要胃肠道外的给药治疗,已知对本药高度敏感的病人应严禁使用(参见禁忌)。 6、有报告约10%的病人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发生呼吸困难,这种呼吸困难常常持续短暂、症状轻,几乎很少需要调整剂量,大多无需特殊治疗,其发病机制不清,与吉西他滨的关系也不清楚。 7、其他:大约20%的病人有类似于流感的表现,大多症状较轻,短暂,且为非剂量限制性,仅1.5%的病人表现较重,发热、头痛、背痛、寒战、肌痛、乏力和厌食是最常见的症状,咳嗽、鼻炎、不适、出汗和失眠也有发生。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intumorstemcells 摘要: 肿瘤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分化能力,但又不同于普通干细胞,此类干细胞还具有发展成为肿瘤的特性,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靶细胞,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肿瘤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干细胞肿瘤综述文献 Abstract: Cancer stem cells have the ability to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but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common stem cells. This kind of stem cells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origin of tumor stem cells, the surface markers, the micro environment of tumor stem cell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 Keywords:Tumor stem cellsStem cellsTumorOverview 一、前言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类细胞,既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也具备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虽只占少部分,但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肿瘤干细胞增殖过程中,通过不均一分裂,一个肿瘤干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新的肿瘤干细胞和另一个可最终分化为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子细胞,其结果是维持肿瘤干细胞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近几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发现并鉴定了肿瘤干细胞。目前国内肿瘤干细胞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外肿瘤干细胞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也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突破[1]。文章对肿瘤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与干细胞及肿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 二、肿瘤干细胞的起源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综述)

肝癌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第5大常见癌症,以其高致死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健康杀手。而肝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未明确【1】。而近年来随着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同样在肝癌组织中发现了一群能显著影响肝癌发生、发展,并影响肿瘤复发、转移及耐药性的一类细胞,即肝癌干细胞(LCSCs)。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s)概念的提出,为肝癌的认识及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2】。本文即肝癌干细胞做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肝癌LCSC 肿瘤干细胞的概念: 在肿瘤组织中,肿瘤细胞表现出较正常细胞不同的多种形态学及功能学上的差异,传统上多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肿瘤细胞内正常基因的过表达【3】或异常突变【4】所致。同时细胞生长赖以维持的微环境亦可影响正常细胞的向恶性细胞演变【5】。近年来多向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多样性及异质性是一类具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的自我修复,多向分化及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群分化演变的结果,这类细胞群即被称之为肿瘤干细胞(CSCs)。【6-7】肿瘤干细胞是影响肿瘤转移、耐药性及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基于肿瘤干细胞的诊治将是肿瘤(包括肝癌)诊治的关键。 CSCs最初是从白血病中分离得到的,随后,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包括胃癌、前列腺癌、胰头癌等中先后发现了类似的细胞群。但现阶段关于CSCs的具体来源仍不甚明确,现有的说法认为,其来源:一是干/祖细胞周围细胞微环境的变化和细胞本身基因异常表达所致干细胞的肿瘤化;二是干细胞增殖产生的前体细胞发生突变,丧失成熟能力,仅保留高度增殖能力所致。

而关于肝癌干细胞(LCSCs)的来源亦可分为: 一、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CLD)介导下,反复的慢性炎症刺激及肝细胞再生过程中,正常肝干/祖细胞的基因表达及遗传调控的异常而产生。【8】 二、肝细胞所处微环境的改变,正常肝脏细胞的脱分化所致【9】。Barone 等人经过实验发现,正常成熟肝脏细胞或胆管上皮细胞在特殊条件下以可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制恶性增殖分化的细胞群。【10】 LCSCs关系到肝癌起病、进展及治疗的预后。其概念的提出为对肝癌的认识和诊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如何有效分离出LCSCs,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肝癌的靶向治疗将是临床上对于肝癌诊疗的重点。现有的常用分选方法有:1)基于LCSCs细胞表面标志物(cell surface marker)的分选法; 关于LCSCs的细胞表面标志物: 1.EpCAM:EpCAM (Epithelial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亦称为CD326、17-A、ESA、EGP4,是一种由GA-733-2基因编码的分子量为40kDa的跨膜糖蛋白。EpCAM 在早期肝脏发育中就有表达,广泛存在于肝脏干细胞及肝母细胞中,而正常成熟肝细胞上无表达【11】,它的活化和高表达预示了肿瘤的活性、侵袭能力和恶性程度。Bae【12】等检测到EpCAM在结节性肝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而沉默EpCAM基因后,肝癌的肿瘤等级、APF水平等显著下降。 2.CD133(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33)又名AC133,同样也是一种细胞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多种干/祖细胞表面,在肝脏肿瘤组织中,CD133(+)细胞相对于CD133(-)的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与致瘤性【13】。Yin【14】等人以1000个CD133(+)细胞注入小鼠皮下导致成瘤。而CD133(-)细胞不具备致瘤性。

肝干细胞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wcjd@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 文献综述 REVIEW 肝干细胞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姚 鹏, 李绍祥 姚鹏, 李绍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北京市 100700 通讯作者: 姚鹏, 100700, 北京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肝病中心. pyao1@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 收稿日期: 2008-01-30 修回日期: 2008-03-22 Advance in hepatic stem cells and liver injury Peng Yao, Shao-Xiang Li Peng Yao, Shao-Xiang Li, Center for Hepat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Beijing Command, Beijing 100700,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Peng Yao, Center for Hepatology, 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 Beijing Command, Bei-jing 100700, China. pyao1@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 Received: 2008-01-30 Revised: 2008-03-22 Abstract The liver diseases remain major causes of death all over the world. Although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 o r e n d-s t a g e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 H o w e v e r, shortage of healthy livers for transplantation worldwide have urgently limited the use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acute and chronic liver diseases. Stem cel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cert of liver regeneration. Hepatic stem cells have been shown experimentally to participate in liver proliferation. Furthermore, it has been postulated that hepatic stem cells are able to transdifferentiate into both hepatocytes and bole duct cells. These data indicate a possible role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epatic stem cells in liver diseases.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in liver diseases. Key Words: Hepatic stem cells; Liver injury; Liver disease Yao P, Li SY. Advance in hepatic stem cells and liver injury.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8; 16(15): 1655-1660 摘要 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 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措施, 肝移植技术由于供体的数量、昂贵的价格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对干细胞进行了探索, 研究表明, 肝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肝实质细胞, 并在肝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就干细胞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干细胞; 肝脏损伤; 肝脏疾病 姚鹏, 李绍祥. 肝干细胞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15): 1655-1660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1009-3079/16/1655.asp 0 引言 肝功能严重衰竭,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措施, 尽管肝移植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由于其费用高昂, 供体肝源有限, 从而使肝移植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 最近几年关于肝再生机制和干细胞的可塑性研究发现, 在严重肝损伤的动物模型实验、供受者性别不同的人类肝移植、骨髓移植等研究中证实, 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和参与了肝脏功能重建, 体外诱导分化研究也证实, 干细胞具有向肝细胞转化的潜能[1], 最近也有人在人体治疗实验中发现骨髓干细胞参与肝脏再生[2], 这些结果均提示干细胞可能在肝脏结构与功能重建中发挥治疗作用. 1 肝干细胞与肝 1.1 肝干细胞的定义干细胞是指具有无限或可被延长自我修复能力的细胞, 按分化能力而言分为: 原始干细胞, 具有多种分化能力[3], 可以自我更新, 并参与有机体的一生组织修复; 前体细胞, 存在于有机体某一组织器官内, 仅向有限的几种组织细胞分化; 成熟组织中的分化细胞, 不能自我修复, 不具有分化能力. 肝干细胞属于前体细胞, 来源于肝脏Herring(汇管区和终末小胆管的连接部分)狭隙和肝内胆管[4-5], 具有双向分化潜能, 能够分化为肝实质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6-8]. 这种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 形态较小、核质比率高, 具有卵圆形细胞核, 故又称卵圆细胞[9].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53066578.html, ? ■背景资料 肝功能严重衰竭, 目前还没有特效 的治疗措施, 肝移 植技术由于供体 的数量、昂贵的 价格等因素使其 应用受到限制, 最 近的研究发现干 细胞可能在肝脏 结构与功能重建 中发挥治疗作用. ■同行评议者 许戈良, 教授, 安 徽省立医院肝胆 外科; 陈光, 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 院消化器官外科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最新资料推荐------------------------------------------------------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 1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姓名: 曹晶晶导师: 邓锦波专业: 神经生物学学号: 104753130913 2 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摘要: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向分化潜能细胞,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 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许多有关细胞生长发育的基础理 论难题,也在创伤修复、神经再生、抵抗衰老、糖尿病、帕金 森氏症、老年痴呆、白血病、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了巨大 的应用潜力,是应用生物学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关键词: 干细胞;分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糖尿病;肿瘤;伦理 争议;正文: 1. 干细胞在人类生命形成的开始,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 育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并通过进一步分裂分化,形成生命个体。 在成体细胞中,大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则失去了再分化的能力, 而特定组织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 再生,这种具有在分化能力的细胞,即为干细胞。 1 / 17

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的器官组织。 这些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核质比大,具有较强的端粒酶活性,因此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其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 2. 干细胞的研究历史干细胞的研究被认为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科学家 James E. Till 和 Ernest A. McCulloch 发现并命名造血干细胞之后。 60 年代,几个近亲种系的小鼠睾丸畸胎瘤的研究表明,其来源于胚胎干细胞,确立了胚胎癌细胞是一种干细胞; 1968 年,Edwards 和 Bavister 在体外获得了第一个人卵子; 1978 年,第一个试管婴儿 Louise Brown 在英国诞生。 1981 年, Evan, Kaufman 和 Martin 从小鼠胚泡内细胞群分离出小鼠 ES 细胞,建立了小鼠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将干细胞注入上鼠,能诱导形成畸胎瘤。 1984-1988 年, Anderews 等人从人睾丸畸胎瘤细胞系 Tera-2 中产生出多能的、克隆化的胚胎癌细胞,克隆的干细胞在视黄酸的作用下分化形成神经元细胞和其他类型的细胞。 1992年, Reynolds和Richards先后在成年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1996年,轰动世界的polly羊诞生,引发了干细胞研究的热潮。

肿瘤干细胞学说与肝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学说与肝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许刚作者单位:524001 广东湛江,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每年大约有25万人死于肝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乃至生命的恶性疾病。目前对肝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等,总体治疗效果不佳。近年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学说备受人们关注,认为肿瘤起源于干细胞,肿瘤的生长是肿瘤中极少量肿瘤干细胞增殖的结果,只有消灭这些细胞才可能彻底治愈癌症。该学说在对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提出严峻考验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肿瘤干细胞更好的理解无疑会引导癌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人类肿瘤的分类和新的治疗方案进入一个新时代。作者就肿瘤干细胞及肝癌干细胞的研究现状和对肝癌的治疗启示做一综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肝脏 1 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概念 1.1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三大主要特点,根据发生学来源可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是指从受精卵发育到桑椹胚的最原始的一种干细胞,具有发育上的全能性,在理论上可诱导发育成机体中所有类型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成

体干细胞是指存在于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干细胞能自我更新并分化形成该类型组织的细胞,主要参与生理更新、修复损伤破坏的细胞以维持组织的完整性。目前发现干细胞可存在于大量组织及细胞中,如骨髓、外周血、胶质细胞、肌纤维、表皮基底层、胰岛、气管基地细胞、终末胆管细胞等[1]。 1.2 肿瘤干细胞概念的提出首先是基于肿瘤细胞和正常干 细胞的相似性,即两者均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早在19世纪就有病理学家曾观察到肿瘤组织与胚胎组织之间有某些相似性, 由他们的观察结果人们猜想静止的胚胎干细胞可能位于成 熟组织里并且在活动期这些细胞可能获得产生癌症的能力。从上世纪中后期开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如对白血病、乳腺癌及脑瘤等的研究)证明肿瘤组织中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可形成转移瘤,而是其中少量的特殊细胞有这种功能,即肿瘤细胞组织具有异质性,这些特殊的细胞就是肿瘤干细胞,并且推论是肿瘤干细胞对肿瘤的增殖、转移和复发起决定性作用。Weissman等[3]提出"肿瘤干细胞学说",认为肿瘤组织由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组成,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性质的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产生与上一代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并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和高度增殖能力,产生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并使肿瘤在体内不断扩大,或形成新的 肿瘤。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自推出以来,曾在文献中出现过的名称众多,如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致瘤细胞(tumorigenic cells)、致瘤癌细胞(tumorigenic cancer cells)、肿瘤起始细胞(tumor initiating

干细胞研究进展汇编

分子免疫学课程论文

干细胞研究进展 张现宁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 270000) 摘要: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各种组织器官的最初来源。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干细胞工程已经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及医药学中的多个领域。目前研究的干细胞种类众多,本文综述了干细胞的来源、基础生物学特征和应用,以及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干细胞来源生物学特征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 前言:干细胞如同植物细胞或组织经组织培养后再生新植株一样,能够分化形成一个新的动物生命体。这打破了科学界对细胞的命运在胚胎期就已经确定并不可逆转的认识,为动物组织器官的再生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器官移植提供了新的来源,并且对攻克人类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老年性疾病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离和体外培养各种来源的干细胞技术不断成熟,干细胞生物学研究激起了生命科学界强烈反响,世界各国都专门设立专项用于干细胞的研究,有关干细胞的理论也不断被完善。 1 干细胞基础 1.1 干细胞的来源与发展 干细胞(stem cell ,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能产生表现型和基因型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干细胞。干细胞这个词最初是在19世纪的生物学文献中出现,1896年,E.B.Wilson在论述细胞生物学文献中第一次应用干细胞一词,专门用以描述存在于寄生虫,如蠕虫、线虫、蛔虫等生殖系的祖细胞。1983年,Sulston在文献中记录,从对线虫细胞系研究中,表明生殖系祖细胞的早期细胞分裂物仍保持有关亲代分裂球特性,并证明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这种观点与目前所认识的干细胞特性较接近。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多纳尔·托马斯发表论文称,如果将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病人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从而开始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临床疾病治疗。1998年11月,美国科学家Thomason在“科学”杂志上报道,他们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和扩增了人体胚胎干细胞。由于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组织,所以,可能被用来取代病人体内坏损的组织细胞,达到治病的目的,从而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干细胞研究的热潮。一年后的1999年3月,美国科学家Goodell发现小鼠肌肉组织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成血细胞。这一发现立即被世界各国科学家证实,并且发现,人成体干细胞同样具有横向分化功能[1]。自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干细胞研究,其研究种类众多,发展迅速,理论和技术被不断完善。1999年,《Science》将干细胞研究评为21世纪最重要的10项研究领域之首,2007年三位科学家因在胚胎干细胞与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2012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和英国科学家约翰·咯噔因在在体细胞重编为干细胞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在未来中干细胞依旧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终将为人类重大疾病的根治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1.2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2.1 干细胞的生化和形态特性:各种干细胞在形态上有一些共性,细胞较小,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质比较大。细胞核染色质分布较弥散,核仁较明显。细胞质内除含有游离核糖体外,其它细胞器均少且小。不同种类的干细胞生化特征有所差异,但都具有比较高的端粒酶活性,这与其增殖能力密切相关。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200904.

[18]Herbst RS,Mullani NA,Davis DW ,et al .Devel opment of bi ol ogic markers of res ponse and assess ment of antiangi ogenic activity in a clinical trial of human recombinant endostatin [J ].Clin Oncol,2002,20:3804. [19]Batchel or TT,Sorencen AG,Tomas o E,et al .AZ D2171,a Pan - VEGF recep t or tyr osine kinase inhibit or,nor malizes tumor vascula 2ture and alleviates ede ma in gli oblast oma patients [J ].Cancer Cell,2007,11:83-95. (编校:张志明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时岚,赵玫,黄常志 Advances of cancer stem cells SH ILan,Z HAO Mei,HUANG Chang -zhi D epart m ent of

E tiology and Carcinogenesis,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Chinese A cade m y of M edical Science,B eijing 100021,China . 【Abstract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how the cl os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u mor genesis and abnor mal devel opment of stem cell .This ne w model f or cancer will have significant revelati on f or the way we study and treat cancer .Thr ough targeting the cancer ste m cell,the therap ies f or treating cancer are likely t o i m p r ove .【Key words 】cancer;ste m cell;therapy Modern Oncol ogy 2009,17(04:0785-0787【指示性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干细胞了解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可能是干细胞在异常微环境中差异分化的结果,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u mor stem cell,TSC 的学说。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发现、特点,以及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旨在为肿瘤发生发展研究及干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肿瘤;干细胞;治疗【中图分类号】 R730.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0904-0785-03 20世纪后半叶,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大大深化了人们 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也把对肿瘤的认识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如此,人们对癌症的本质以及如何控制这一恶疾的认识却仍未产生质的飞跃,若干推论仍属假想。在肿瘤研究的历史中,肿瘤细胞的起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可能通常起源于正常干细胞的转化,因此,近年来一种“肿瘤干细胞(tu m or ste m cell,TSC ”或“肿瘤起始细胞(tu mor -initiating cell,TI C ”的全新概念被提出,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将会对肿瘤的研究领域和肿瘤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1肿瘤干细胞的概念 对于肿瘤干细胞的名称现在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肿瘤干细胞、致瘤细胞、致瘤癌细胞、肿瘤起源细胞等,不过随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