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孝一道悠我心--读《陈情表》有感

一孝一道悠我心--读《陈情表》有感

一孝一道悠我心--读《陈情表》有感

学生优秀作文

畅饮一杯烈酒,不如浅酌一壶清茶。正如看尽都

市的繁华与喧闹,不如独享乡村的安静与平和。

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条消息,

一条渡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没有浓墨重彩的渲

染,只轻轻一点,一勾勒,便氤氲出了诗情画意,突

显了边城独特的美丽,展现了真实的边城生活。

边城是一座质朴的古城,流水潺潺,细细涓

流,没有杂乱与喧哗,没有丑恶,只有生活在这里的

人们纯净质朴,正如沈从文老先生所写,所描绘,所

诉说。

初读《边城》,是被它的美丽所吸引,那湘西秀

丽的风景,茶峒淳朴的民风,和蔼可亲的渡船人……

无一不展现出边城独特的美丽。坚持要给过渡钱的渡

客,坚持不要过渡钱且为他们买烟草的船夫爷爷……

这里的一切一切是那样的纯净美好。这大概也是沈从

文先生最美好的追求吧!

再读《边城》,是被它的爱情故事所吸引。翠翠

在找不到爷爷时,遇到了傩送,傩送帮助了她。他虽

然嘴上并未展现,但从此心中有了羁绊,本是两情相

悦的好事,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为成全

弟弟,自己一人外出却不幸遇难,傩送因此愧疚,离

开了翠翠,翠翠依旧等待着他,不知他何时归来。结

局虽令人惋惜,但并未让人绝望,这大概是沈先生最

美好的期盼吧!

《边城》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没有曲折

跌宕的情节,没有引人深思的悬念,但就是这样的边

城,深深地进入了我们的内心,撑起了一座纯净自然

的边城!

如今繁华的城镇,街道上更是车水马龙,多少人

已经忘却平静的生活,正因如此,在边城所发生的一

切也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可是风景不再,只有那澄

明的江水依旧诉说着那古老的故事……向往着那真善

美,向往着那最质朴的心。

(参考教材:人教版语文必修五《边城》)

(指导教师:丁国放)

皈依真·善·美

——读《边城》有感

薛梦娇 河南省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2班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孝,是一种能够让人的心灵获得净化的美德。

在《陈情表》中,李密拒绝了高官俸禄,只为能

够守在祖母身旁。“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

汤药,未曾废离。”祖母卧病在床时,他悉心照料,

不曾废离。而想想如今,有多少子女忙于事业,奔波

劳碌,而忽略了在家守侯自己的父母,更不要说那些

有病在身、需要人照顾的父母了。

据媒体报道,为了鼓励病人的儿女多来探望自

己的父母,苏州某护理院特推出了“奖孝金”,如

果子女两个月内去看父母超过三十次,就可以获得

200元现金抵用券。多么讽刺,去探望自己的父母,

还需要用“奖孝金”来鼓励,想想看,父母把我们

从小养到大,又有谁给过他们任何好处呢?那完全

是出于爱的动力啊!为什么作为子女的我们不能多

爱他们一点呢?

河南郑州13岁女孩闫倩玉火海救母一事,令无数

人为之动容。熊熊火海里,小倩玉一心救母,置自己

的身体甚至生命于不顾。而李密为了守护他的祖母,

做出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承诺。我们的父母

并不需要我们做出多么感天动地的承诺,只需我们在

闲暇时打一个电话,假期时回去陪他们吃顿饭,聊聊

天。我们能做到的也就是为他们送去一份儿关心,让

它们少一份儿失落与担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再多的

金钱也买不回与家人共处的时光。

孝道,需要行动上的关怀,需要身体力行的证

明。给父母一点儿关心,让父母展开笑颜。

(参考教材: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七课

《陈情表》)

(指导教师:丁国放)

一孝一道悠我心

——读《陈情表》有感

张梦雨 河南省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 高二2班

陈情表读后感800字五篇

陈情表读后感800字五篇 友情是燃烧孤独的心灵之灯,亲情更能给人长久的抚慰和想念。从降生到离去,从婴儿到老人,亲情始终伴着你,它是你一生永远无法摆脱的情感。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陈情表读后感800字,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精选陈情表读后感800字篇一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

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参考陈情表读后感800字篇二 陈情表对我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说陌生,是因为此前从未阅读过;说熟悉,是因为一读它,便有某些记忆和联想,与之产生了共鸣。 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皇帝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为文人墨客称颂的有两篇: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古时才子大多浮沉于宦海,所呈奏表理应不少,为何只这两篇为众人推崇呢?究其原因,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的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重点句子默写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 ---。” 2. 李密用“- ------,--- ----。”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3.《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4.《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晚得儿子,缺少幸福。 5.《陈情表》用“------ ---,-----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6.《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 -------,------- --。” 7.《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陈情表》中形象表现李密形单影只,孤独生活的句子是: “----- -----, -- --- -。” 9.《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 --”。 10.《陈情表》中作者用“----------,-----------,----------,-----------。”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11.《陈情表》用“--- ------,---- ------。”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1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 -------。” 1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14.《陈情表》中李密用“---- ------,-------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5.《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16.《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 -----。” 17 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8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性命地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 “-------- ---------,--------------------。” 19.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陈情表第一课时答案

《陈情表》预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一、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二、文体知识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三、字音整理: 臣以险衅()终鲜()兄弟期功强()近门衰祚()薄常在床蓐()猥()以微贱除臣洗()马逮()奉圣朝 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四、文章内容整体感知 1)谁向谁陈情? 2)陈什么情? 四、内容框架 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自己与祖母“更相为命”的情状,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但由于“刘病日笃”而处在“报国恩”和“徇私情”不可兼顾的两难之中,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笔。 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古文观止读后感

古文观止读后感 作者:无名氏 所谓“古文观止”,就是“尽将古文之精华选编其中”之意。翻开厚厚的一本,时而读之。难懂的文言文还是让我望而却步,但是根据所给的注释,我还是可以勉强读下来的。 《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总共不过两百余篇。但正是这两百多篇文章却洋洋洒洒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我们读书读人,就要读气动山河的文章,要读有伟大抱负的英雄。我钟爱流芳百世的名篇,但更痴想和这些伟丈夫走得更近些,想领略他们的胸襟和气度,想从中探知为什么在往事逾千年的今天每当我们读起这些篇章的时候心弦总是跟着他们的思想而抖动。我读这本书,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绝美殿堂,触目所见,所有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真知灼见,叫人爱不释手,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它们给予我们以启发,诉说着千古流传的真理。我特别喜爱一些名篇,例如,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魏征的《该大宗十思疏》方孝孺的《深虑论》等等。这些名篇中不仅包含了许多哲理,对我们的人生更是有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古文观止》是一部人生的百科全书。书中的哲理,小到修身养性,大到治国平天下,无所不含。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至理名言,如珍珠一样光彩夺目,掷地有声。虽寥寥不过数十字,却胜似万卷诗书。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种人生境界,那种旷世情怀,早已被后人奉为立身做事的楷模。总之,我认为读这本书,能够使我警醒,使我振奋,使我坚强。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这本书我一定要好好读下去,而且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读它,从中学会怎样做人。学会在任何处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记得以前学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来又读了几次,很有感悟。这篇文章中,在开篇描绘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时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句话描绘了山水相间的美丽景色。特别是其中的“映”字,让人好像看到了波光粼粼与日光同曜的美景。之后作者生动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流水边饮酒取乐,听水流之声,咏人生之感慨抱负,与同道之人畅谈古今之事,一时快乐至极,又何必需要丝竹管弦之类相伴呢?文章中写道“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者最后就生死大事抒发了自己的感慨,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又叹息了生命的短促,让人思绪万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文章最后俯仰生死,明白了生与死的大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感怀至此,我们怎能“每览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离的拳拳之心 1、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坎坷命运。“既无 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2、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4、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6、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对晋武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9、文章结尾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10、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1、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密言:_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概括自己坎坷命运。“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2、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4、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5、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不矜名节 6、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是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高三语文《陈情表》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 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引导:本文的题目是,“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 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 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 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3.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 提示: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 引导:这是一个三段论式的推理,作者大前提,小前提,但结论却没有说,请你说出结论,并想想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个结论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宕开一笔,写自己少仕伪朝的事?

1.1 陈情表 教案第一课时(鲁人必修三)

1.1 陈情表教案第一课时(鲁人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带读,学生诵读,解决文中的字音、字形问题;指导学生较好的把握文章的音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研读课文,了解行文思路,解读李密所陈之“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继续指导学生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学步骤 1. 学生自由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2. 教师带读,体味文章的情感、气势。 3. 解读文章所陈之“情” 4. 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疏通文本,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教学重难点 1.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他所陈述的几种“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生自由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2. 教师带读,体味文章的情感、气势。 3. 解读作者所陈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把二者相提并论——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由此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封建人才的培养目标:“完人”——遵守“三纲五常” 五常:仁义礼(等级制度)智(学识)信(忠)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封建人才个人修养:“孝悌”——温良恭俭让 二. 初步感知文本 1.学生集体诵读;投影生字难词,给加点的字注音。

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 门衰祚(zuò)薄应(yìng)门期(jī)功强(qiǎng)近 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 猥(wěi)以微贱生当陨(yǔn)首责臣逋(bū)慢 犹蒙矜(jīn)育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 岂敢盘桓(huán)刘病日笃(dǔ)更(gēng)相为命 2.教师带读,矫正读音,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本的音律和节奏,感受作者的真情。(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三.文本分析 1.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请学生结合注释,进行简单解读,教师补充完善。 李密处于新旧政权的交替时期。他本为蜀汉旧臣,地方名流,对世人影响较大,后因政权更迭沦为西晋俘虏,晋武帝重其才华,召其入仕。李密怕引发非议,日后为官不顺,为了避免出仕带来的问题,他打算等人心稳定后再寻入仕。此时,李密一方面想避其风头,另一方面需自保,毕竟拒绝入朝为官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一矛盾使李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那么李密会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他能找到合理的借口吗?结局会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入文本,学习李密的《陈情表》,看看李密是如何说服晋武帝,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2. 点明主旨 李密的《陈情表》实为辞职书,他的真实目的就是:“辞不赴命” 3.解读标题 陈:陈述;情:实情;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4. 分析李密用哪几种“实情”打动了晋武帝 (1)家事——“同情” 孤弱:孤,父死母嫁;弱,少多病,九岁不行。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零丁……既无……晚有…… 内外均无人:外无……内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祖母刘氏:夙婴疾病……未曾废离 作者采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孤弱、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人物形象,用形象来感人。 对比手法的使用:刘氏悯臣孤弱←→刘夙婴疾病;孤弱←→晚有儿息 (2)赞扬当朝(圣朝,政治清明)——“进退两难”之情 前太守:察臣孝廉借口 辞不赴任—————臣以供养无主

《陈情表》读后感言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陈情表》感悟 信手翻阅着早已泛黄的《古文观止》,让心灵再次去探索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产。兴奋的是古文总是能给人一种脱离世俗纷扰的清静与豁达。偶然间,又翻到了那篇早已烂熟于心的《陈情表》。每次读起它,感觉就像是在读一份心情,不能不以之兴怀;每次读起它,都给我更深一层的体会。 古代的学者们,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功成名就。仕途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梦想啊,有的人甚至不惜丧失人格去追求显贵。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如此艰苦的攻读说到底都是为了以后无量的前程。这样的付出,必定期待着金榜题名后的获得。当仕途的机会真正来临时,谁能不为之欣喜若狂。然而李密在“郎中”“洗马”等官职的诱惑下,却不为之所动,只想要“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相濡以沫,来报答祖母的抚育之恩。 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百善孝为先。可亦有人说:“忠孝难两全。”皇命与亲情到底孰轻孰重?况且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纵然有的人也有孝心一片,也会终于显贵,畏于皇命,舍弃孝道而奔赴前程。李密,他是蜀汉的遗臣,倘若他不接受为官,很可能被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而招来杀身之祸。然而他敢于冒这个险。只因“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将满腹真情付诸文字,用他的真诚孝心打动帝王。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感恩着。古人亦都教导着我们学会感恩。人非金石质,岂能长寿考?报养祖母的时间已有限,为使祖母安享晚年,李密不惜逆君而行,违抗君命,置自己的前程甚至性命于不顾,可谓难得。然而现在的有些人呢,他们心里清楚树欲摇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道理,却整天想着“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自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不去为父母尽一点孝道。 曾看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孝顺的媳妇在忙碌了一天后,为婆婆打好洗脚水,为婆婆洗脚,当年幼的孩子看见妈妈正在为奶奶洗脚时,自己也打好了洗脚水,一簸一簸的端到妈妈的面前说:“妈妈我也为你洗脚”。我相信此时两位母亲的心情一定是特别欣慰吧。这一场景让人感动,让人反省。如此简单又微不足道的事,我们又有几人能做到?我们有为父母做过什么?想来惭愧不已。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父母做点事吧。让幸福快乐陪伴在他们身边。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2017级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语文驱动型晚读 1.《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2.《陈情表》用“,”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3.《陈情表》中作者用“,;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4.《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5.《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7.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对晋武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10.文章结尾用“,”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2017级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语文驱动型晚读答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

编制人:李玉滨使用日期:2014.9 教研组长: 《陈情表》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赏析《陈情表》的思想内容; 2、赏析《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思想内容、语言特色。 四、教学过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情境导入 “百善孝为先”“自古忠孝难两全”“忠臣不侍二主”,这是我们古人的意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赏析李密是怎样将他们交融在一起,实现自己“陈情”的目的的。 (二)、设疑自探 自探提纲: 1、李密陈什么情?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5、谈谈《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三)解疑合探 1、李密陈什么情? 明确: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原文:“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供养无主“,“愿乞终养”) 2、李密为什么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 明确:⑴晋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这种心理投其所好,获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仅仅是为了尽孝和报恩,以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 ⑶陈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难以两全、进退两难之情,以唤起同情。 3、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⑴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⑵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说) (参考示例) ①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②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5、谈谈《陈情表》的语言特色。 排比、对偶句式,骈散结合 (四)、质疑再探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你还有哪些新的疑问? (五)、运用拓展 学生尝试编题,组内展示,老师择优供全班练习。 (六)、学科班长总结 (七)、教学反思

读《陈情表》有感

读《陈情表》有感 “百善孝为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往往又被人忽视。 也许你忙于工作,学习而忘了给父母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已许久没有牵他们那干枯的手;更没有注意他们头上又增加了几根白发。可是,当你出门在外时他们的心却时时牵挂着你,真不愧“儿行千里母担忧”。 从你出身的那刻起,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把心思投入到这个小生命身上。 小时候为了不让你哭,他们想办法哄你开心,因为你的哭声会挂动他们每一根心弦,他们心疼。等你稍微大点了进入校门他们怕你受同学欺负总教你怎样相处。每天接你上下学便成了他们的工作。你大了,有自己的理想了,开始变得有些嫌弃他们了,可他们不介意依然以微笑面对你。你可曾想过这一切是他们爱你! 父母是你心灵的依靠,精神上的依托。他们总给你力量,让你有足够的信心面对生活。在你受挫时鼓励你继续努力不要放弃。也许你不知道当你有自信或者取得好成绩时他们有多么的开心。即使不笑也掩饰不了他们内心的幸福快乐。 孝敬父母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趁他们还在珍惜他们,闲暇时给他们一声温暖的问候,也许你感觉微不足道,但这足以让他们回味好久。抽出时间陪他们说说话,他们都会感到莫大的幸福。放下你手中的工作学习,去多陪陪他们吧!让孝心绽放,让幸福绽放,让爱绽放! 时间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人的生活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亲情,是孝心。一颗孝心,平平常常,不需要浓妆淡抹只须本色,这会让你的父母回味无穷。人生短暂,你能孝顺他们的时间不是无穷无尽的,所以传递你的孝心吧! 读《陈情表》不哭则不孝。他教会你孝心的重要性,让你再次领悟“百善孝为先”。读过它我想你应感慨颇深。给你莫大启迪。 及时尽孝吧!趁我们的父母还健在的光阴。让孝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陈情表(第三课时)

★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陈情表(三) 【课题】必修三 第一单元 《陈情表》 【课型】新授课 【学案序号】3 【课时】1课时 【使用日期】2月28日 【学习目标】 1.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2.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文知识; 3.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文知识,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用现代汉语翻译特殊文言句式 自主学习 一、 背诵默写全文 二、练习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陨.首(yǔn) 切峻.(jùn) 猥. 以微贱(wèi) B .矜.育(jīn) 宦.达(huàn) 刘病日笃. (dù) C .希冀.(jì) 优渥.(wò) 过蒙拔擢. (zhuó) D .盘桓.(yuán) 侥.(jiǎo)幸 气息奄奄. (yǎn) 2.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B .而刘夙婴疾病。 C .今臣亡国贱俘。 D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答案】 B(B 是被动句。) 3.下列对各句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自己的舅父是个凶狠、无礼义廉耻的人。

★ 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 B .历职郎署,本图宦达——目的是说自己本想在仕途上发达,但能力差,没有升上去,自己错蒙皇上抬举。 C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意在说明祖母对自己恩深似海。 D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自己虽然暂时还不能为皇帝出力,但将来一定为皇帝效命。 【答案】 D 4.下面6句话分编为4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 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答案】 B(①与④,主角是祖母,不是李密。)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 .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 .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 .“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 【答案】 B(“功服”应为“服期”)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且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 .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 .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 《古文观止》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文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文3篇……共222篇。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5篇古文观止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古文观止读后感1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

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

陈情表公开课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常德外国语学校晏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的蕴涵的真切情感;体会作者理性地表达诉求的艺术 2 . 点拨法。点拨字、词、句,通过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使学生领会“情”“理”结合的手法; 3.讨论法。通过关键问题的提挈,廓清思维认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会感恩,懂得用爱来报答长辈。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成功的原因。 (二)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切入、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古代抒情散文,主要目的是领略“辞”“序”“表”等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让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情感的基础上,掌握借助背景材料,分析理解作品的鉴赏方法。 这篇文章是李密向晋武帝上的一篇奏章。朝廷征召,李密作为蜀汉旧臣,如不应召,则有自矜名节、不与朝廷合作之嫌。但相依为命的祖母老迈,又不忍弃之不顾。李密从法、理、情等不同角度,层层推进,悉心说服武帝。本文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典型范例,学好了本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忠”“孝”含义的认识,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经过前四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学生已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体读懂文章内容;基本学会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所以在第一、二课时里,我们完成了关于文意的理解和需要重点关注的文言现象学习,本课重点是赏析文本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李密面对天子的指责,面对城头频繁变幻大王旗帜的局势,居然成功的说服了靠野蛮杀戮起家的晋武帝,原因何在?《古文观止》是这样描述《陈情表》的。(展示)历叙情事 , 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晋武览表 , 嘉其诚款 , 赐奴婢二人 , 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 , 自尔悲恻动人。——《古文观止》如果我们从中找到他打动人心的两个关键字,你觉得是什么?(真,诚)他的真

古文观止读后感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被誉为自清代以来最美散文集。它选录自先秦到明朝末年的200余篇名篇佳作,荟萃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古文观止》篇篇焕发奇光异彩,闪耀灼见真知,包含着大量的立身做人的人生哲理。 一、自古英雄皆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一种深厚感情,与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古文观止》中有大量的爱国名言,读来催人奋进。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寥寥数语,光华夺目,掷地有声。当然,古人的爱国往往与忠君结合在一起,但又都从忠君出发,体现出恤民的精神。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写下至理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提醒人君注重人事,与民休息。 二、百善孝为先。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思想认为忠孝是大德,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其他各种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是围绕忠孝这一核心提出来的。《古文观止》中写孝道的内容很多。汉朝旧臣李密,因为要照顾自己卧病在床的祖母,不愿到朝廷为官,向当时的晋武帝写下了有名的《陈情表》。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围绕想要尽孝的心意陈述不能应诏的苦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两人,相依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文章叙述委婉,情真意切,今天读来仍然感受颇多。虽然父母在,不远行在交通和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已不再必要,但常回家看看仍然是长辈的期望,特别是在自己需要与孝亲敬老发生矛盾时,当代人是如何取舍的呢? 三、为政在于得民。 得民心者的天下,民贵君轻,这些思想和理念在《古文观止》中比比皆是,也是古代志士仁人的人生理想。《左转??季梁谏追楚师》中写道: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这是在神权盛行时代可贵的民本思想。《古文观止》的文章,大都为文人墨客所撰。他们有的是幕僚,有的是官员,还有的是自由作家。幕僚们以文载道,表达自己的爱民思想,并进而进谏君主为政得民最为普遍。著名的如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杜牧的《阿房宫赋》,借阿房宫之兴衰这一历史题材,极写秦始皇不惜民力的穷奢极欲,点名国家灭亡在于君主的失道病民,劝诫后人引以为戒。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致万世而为君。欧阳修身为滁州刺史,与宾客畅饮山水之间,一醉方休,其乐无穷,从侧面反映了他治滁期间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面貌。他写的《醉翁亭记》详述之。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士大夫们也予以鞭挞。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赋税的苛毒,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民众的深切同情。熟知赋税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四、寄情山水心地宽。

选择性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陈情表》(含答案)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05《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理解性默写】 1.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独子,而且至少是两代单传了。 4.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陈情表》中,委婉地拒绝了太守和刺史的举荐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为郎中和洗马的诏书,对此,李密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向晋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优秀教案 (陈情表 第2课时)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 在充分了解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并默写课文。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1.抽查学生的背诵、默写。 2.“研讨与练习”二 明确: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孩:小孩,此是作者自指;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译文:我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译文: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译文: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译文: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许。卒:终。 译文: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推进新课 研读课文 (一)学生齐读第一段 1.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 2.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讨论,不必拘 多媒体课件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2.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看出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用追问的方式)提示:按时间顺序。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启下文“日薄西山”)。 3.第二层如何表现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