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技能当先,服务企业系列报道之三

技能当先,服务企业系列报道之三

编者按:“技能当先,服务企业”,反映了我院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实践探索;透视着我院实施“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体现了建院以来,特别是示范院校建设建设以来,在学院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全院师生从“改、创、实”到“深化、提高、发展”到“巩固、创新、提升”,一步步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彰显了对建设特色高职院校的执着。适逢首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在我院隆重举行之际,我们采写了一组稿件,以期反映全院师生秉承“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建院爱院兴院的精神风貌,以示对技能竞赛圆满举办的祝贺。

技能当先,服务企业

——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校矿一体,产学融合”办学

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以就业率95%以上,行业专业就业率100%的骄人成绩,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来自用人单位的消息称,该院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适应速度快,是企业留得住、用得上、效果好的有生力量,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8%以上。谈到成功之道,该院院长仵自连笑着说: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我们找准了定位,指明了方向。

早在建院之初,该院就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贡献求支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途径,培养面向企业一线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企业出资办高校,办好高校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想,坚持“立足煤炭企业,兼顾相关行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形成独特的办学十大理念。

该院在全国高职教育界率先提出构建“校矿一体,产学融合”的办学模式,从机制上将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紧紧结合为一体,从观念上将学院自身命运与企业发展紧紧结合为

一个整体,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主体,职工培训、继续教育和科技服务并举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格局,为师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体制和制度保障。

在先进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学院将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都进行了有效地提升和弘扬,先后凝练出了“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和“敢为人先,拼搏奉献,创新跨越,引领发展”的示范建设精神,提出“主题导向,氛围激发,挖掘价值,锻造品牌”的宣传教育工作指针,形成“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职业技能的锻炼和提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先进的办学理念,使学院一踏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就显示出蓬勃的气势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职业技能的高水平和品牌效应,为毕业生适应企业就业创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煤炭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职业学院:技能当先,服务企业

——教学突出实践技能培养

学院根据企业现实和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要,综合利用学院和企业各类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形成了煤炭及煤炭相关专业占60%,社会专业占40%的专业格局,为实施实践教学奠定了人才和资源基础。

为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院一是积极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实施“2+1”分段式教育模式和“一体化”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以指挥、评价、督导、反馈为核心的教学运行机制。二是大力开展重点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三是构建“四评两查一考核”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强化了日常教学管理,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4年学院参加首批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2006年12月,学院被遴选为国家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标志着学院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标志由重视规模的发展到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效率的协调共进。

学院充分发挥中平能化集团大力支持的办学优势,按照立足“改、创、实”和“深化、提高、发展”的建设总要求,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重点建设了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开采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6个重点专业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带动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矿山测量、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23个专业(方向)建设。构建了煤炭类主体专业“采、掘、机、运、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由12个能力模块和135个单项技能构成的专业技能分析报告。形成了能力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基本技能向专业技能渐进的能力培养学习路径,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企业生产管理、贴近技术岗位、贴近人才需求。

该院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积极引进企业先进生产设备、资金,共建共管校内生产性实训车间,企业全程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室)论证规划。与平煤集团共建矿尘防治实训中心、电气设备装配车间等实训室。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实验平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平煤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煤集团国家级技术中心实验室等相继落户该院,有力促进了该院学生实习实训和教科研服务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009年3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人民日报.情况汇编》关于该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就业的报道上,作出了“平职的工作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的批示;5月26日,省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该院召开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重点推广该院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的做法和经验。

职业学院:技能当先,服务企业

——在校矿融合的实践平台上锻造“双师”

对职业学院的王怀玲、张丽荣等老师来讲,2010年的暑假注定是最忙碌的暑假。因为,根据学院的安排,她俩将从7月19日开始分别到集团中南汽车贸易公司和八矿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锻炼学习。之前,他俩还作为机电学院的辅导员刚刚送走到企业学习实践的学生。

忙碌的还不止她俩儿,也就是在同一天,利用暑假期间相对集中的时间,职业学院分赴集团一矿、六矿、首山矿、东联公司等27个单位的教师就有198名。他们分别采用采用顶岗、助岗、协岗、轮岗等多种形式,进行为期15天的现场学习、锻炼,并由此拉开该院建院近十年来专业教师一次性大规模集中到企业接受培训、学习、锻炼的序幕。

这么大规模集中到企业生产技术一线多岗位开展轮训和锻炼在全国高职院校中也是鲜见的。“这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几年,每个暑假学院都将派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接受企业技术工程人员的培训,并形成工作的常态。”仵自连院长在带队下矿时说。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和用人单位的生产技术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从教师到学生、从文化人到工人、从管理者到被管理者的三个转变,能够吃得苦,耐得脏,学到真经。”

“学到真经,实现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职业学院立足企业、服务企业办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最终体现在技能当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

一流的学校势必要有一流的的教师,这是育人的根本。为师者,须传道须授业须解惑。对职业学院的教师来说,对学院是教师,对集团是员工,职业身份的双重性决定了其传道的特点、授业的重点、解惑的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集团企业文化丰蕴的内涵,了解

最新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了解企业岗位所必需能力和技术素质。

据该院副院长李树伟介绍,参加暑假实践的老师回校后,以教学系部为单位进行了初步总结,大多数教师都把学习实践的成果,运用到各自的教学改革上。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机电学院机械系曹璇小组,将学到的目前企业使用的国内最先进煤矿井下“变频开关”等技术,通过实训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传授给学生,使受益;计算机系副主任王德永带领22名教师,通过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初步完成“煤矿仿真项目”开发。该项目利用VRP实现了矿用设备的操作和维修过程的虚拟仿真,能够真实地折射出井下设备在各种工况下的运行情况及操纵特性。机械系彭新荣等老师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帮助企业“Z相对不上刀”的技术问题。

通过暑假下现场实践学习,我们一方面开辟了双师培养的新路,提高了教师对对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另一方面,密切了与企业的合作和融合”,李院长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据了解,学习实践期间,职业学院教师和企业的“师傅”一起,共同在生产技术岗位上解决有关技术问题31项。

合作,使“师徒”间成为密切的伙伴。合作,使双师素质在岗位技术对接中提升。

职业学院:技能当先,服务企业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师生技术能力

2010年8月10日,“拓普康杯”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在昆明落幕,由职业学院资源开发系赵西平等四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三等奖和水准测量、导线测量两个单项第三名;6月12日,机电学院机械系学生代表队,在第二届“高教杯”河南省大学生先进图形

技能与创新大赛上,战胜有13所本科院校和13所高职院校的28支代表队夺得团体一等奖;……细细数来,三年来,职业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和全身等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取得了近30项荣誉。学院青年教师连续夺得集团青工职业技能计算机工种的第一名。

这是职业学院落实“技能当先、服务企业”办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师生技术能力所取得的成绩。

竞赛是营造学技术、练本领、长能力氛围的催化剂。近年来,职业学院通过举办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五小”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和教学创新活动,为师生学技术、提素质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

用平淡对待成绩,用激情对待过程,用过程渲染气氛。以竞赛促进学生技能提高,以竞赛促进教学的改革,并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对同学们学习技术、钻研专业业务,全面提升就业技能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对此,机电学院院长梁南丁教授颇有感触,他说:“竞赛有提高了同学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锻炼了同学们的耐心和坚强的意志力,增强了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各自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信心,团队意识精神得到加强。同时,通过大赛,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了推动和强化作用,也是专业教学创新活动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资源开发系王永祥教授在采访中说:“参加竞赛选手在选拔阶段将会对周围的很多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对身边多数教师的熏陶作用;竞赛成绩将会鼓舞全体师生。等等这些积极因素会无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劲头,带动教师的主动教学意识。达到学生在竞赛中上进,老师在竞赛中成熟的目的,无形之中,使学院的教学氛围会变得浓厚起来。”

平职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速录被誉为“指尖上的黄金职业”,这是文秘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素质。为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文教部将速录课程实行校企老师共同开发、共同上

课;计算机系为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将合作企业的设计中心引入校园;机械系数控专业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记者了解到,首届“中平能化杯”全国煤炭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竞赛将于2010年9月17日在职业学院举行。这是全国煤炭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展现的盛会,对职业学院选手再创佳绩我们会有更多的期待。

职业学院:技能当先,服务企业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把渴望变成现实是有条件的,成功的关键就在坚持,接受一份工作后,就要沉下心来,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下去,把工作做好。”余怀娜,职业学院2009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今年暑假,我和其他600名同学参加了就业处组织的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被分到深圳富士康鸿超准事业群ipeg产品制造处工作。收获很多,体验了竞争,尝到了酸甜苦辣,也靠自己劳动挣了4500元钱,解决了学习和生活费用。非常感谢学院对我们的关心,下一年我还会参加实践活动的。”为了让大一、大二在校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程度,明确就业目标,增加学习动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庭负担,每年该院都要组织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像这样一次组织600多人的实践活动,在全国的高职院校里也鲜见。据该院就业处梅胜利处长介绍,“为了能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对他(她)们进行有效的管理,我们选派责任心强,熟悉学生的工作人员陪伴学生渡过两个月的社会实践。”

“就业好才是真的好”。该院自建院之日起,就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事关学生和学院出路的大事来抓。坚持“招、培、就一体化”的办学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工作思想观念,走专业化的就业安臵道路。该院在就业领导机构上实施一把手工程,以就业处

为主导,与各教学院系、班级辅导员一起共同组建了“三级体制”,做到每一级都有明确的就业工作规划、目标、进度和任务。在各专业设臵就业指导课,成立就业指导咨询室,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定期发布就业信息,确保提供200%的就业岗位。同时,通过实施“建立慕名客户群”工程,充分发挥毕业生校友团体作用,建立了平职学院大学生就业联合会、平职学院毕业生理事会,组织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抓好就业毕业生的跟踪反馈和后续教育,鼓励他们以个人出色的表现不断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就业促进就业,形成了一届传授一届就业经验,一届传播一届就业信息,一届帮助一届就业,一届带动一届安家的良好格局。形成了学生就业不讲工作条件好坏,不讲薪酬高低,不讲离家远近,只要干事创业平台的“三不一要”就业传统。

目前,先后有80余家公司企业与该院签定了互建“员工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的校企合作协议,该院成为这些企业的重要技术补充力量。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行业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并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办学声誉的不断提升,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青睐,该院现在面向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196%,生源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出口”带动“入口”,就业招生两旺的局面。

2009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内参刊登了该院创新培养模式促就业的经验报道。4月29日,原河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平职学院的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5月26日,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该院召开,总结推广该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先进经验。

职业学院:技能当先,服务企业

——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双赢”

为满足煤矿企业对各类紧缺人才的需求,作为集团公司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职业学院坚持“企业办高校,办好高校为企业服务”的思想,发挥“平顶山煤炭技师学院”、“河南省再就业培训资格院校”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师资、设备和场地等资源,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针对集团各生产矿实际,为应对各生产矿提高机械化综采综掘队伍人员素质的要求,该院及时开展了成建制综采综掘队伍培训,为集团的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针对煤矿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这一状况,学院推出了煤矿农民工培训项目。并举办有煤矿中高级工商管理培训班、安全技术培训、区队长培训、机电新技术培训、计算机绘图培训、财会电算化培训、调度员培训等多种技能培训。为缓解工学矛盾,学院采取“送教上矿、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尽一切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煤炭企业和本地区培训各类人员年均7000人次以上;同时,该院发挥河南省煤炭特种行业技能鉴定站作用,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由41个工种增加到135个,其中包括与煤矿相关的工种70个,鉴定工种覆盖了煤矿绝大部分专业,为推进煤矿职工持证上岗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更好地服务中平能化集团建设国际有影响的能源化工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学院还立足专业和教学资源优势,成立安全培训中心,积极建设国家二级非煤安全培训基地。目前,学院已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煤炭行业的重要教育培训基地。2010年7月,学院连续六届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与集团共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院士重点项目实验室,进行矿井粉尘、瓦斯综合治理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完成国家“九五”攻关项目3个,省部级科研项目12个,技术开发项目23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项。该院组织科研人员研究的《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发实验平台建设》、《采煤工作面端头悬

顶控制技术研究》等科研成果有效解决了集团内部企业的生产需要;ZP-10型采煤机二次负压降尘装臵、放炮水幕自动喷雾装臵、高压水射流风机、矿用除尘风机等多项通过国家安全认证和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产品在中平能化集团、郑煤集团、永煤集团等矿区推广使用,为企业发展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人才智力保证。大力开展对口支援与培训服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的职业技术学院达到了5所,2010年8月,在郑州第六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该院与哈密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煤矿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协议,促进了同类院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