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
行政伦理

论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研究综述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号:20114054019

姓名:田野

摘要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人生价值理论、行政人员的存在方式以及其独有的社会规定性对行政人格的内涵进行诠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行政人格。同时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必要性将从理论上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将从行政人员自我调适,以及外部环境合宜性的改造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塑造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

关键词

行政人格行政价值行政实践

一、行政人格的内涵诠释

行政人格可定义为“行政人员与社会其他成员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共同实现,是行政人员心理、观念、意识、理想等与行为相统一的总体性存在,是一种体现了其自我价值、尊严、品格的伦理存在”。结合马克思的人生价值理论、行政人员的存在方式及其独有的社会规定性,对于行政人格的内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行政人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部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即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行政人员作为社会人,其人生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部分。但行政人员同时还扮演着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因而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行政人员社会价值的实现具体体现为其行政价值的实现。行政人员希冀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达到其自我价值与行政价值的统一与实现。一方面,行政人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意味着行政人员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低层次需要;另一方面,行政人员的行政价值的实现则意味着行政人员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这些需要则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属于高层次需要。一旦行政人员的自我价值和行政价值无法得到同时实现,那么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便会分裂,行政人员各种失范行为便自然产生。

(二)行政人格是现实存在与道德存在的统一

行政人格以行政人员为载体,以现实存在和道德存在两种形式存在。其中行政人格的现实存在主要是体现在行政人员的角色特征上。角色与人格密不可分:没有角色作为载体的人格仅是虚无的精神,没有人格寄存的角色是抽象的、毫无生命力可言的存在。首先,行政人员的角色特征要求行政人员扮演着国家意志的表达者和执行者,即行政人员是国家使命的承担者。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行政人员更多扮演的是“守夜人”的角色;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行政人员扮演的则是“人民的公仆”的角色。其次,行政人员履行其角色最基本的途径是行使手中的权力。行政人员通过行使职权来完成其行政责任。其行政人格也是在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产生并得到体现的。最后,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是人为赋予的。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认为政府的权力是公民赋予的,那么作为政府的组成人员,行政人员的角色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式的受委托角色,其履行的责任也自然是人为赋予的。行政人格的道德存在则主要是指行政人员对一定社会的

道德关系、文化价值以及生活方式的态度和立场。这就要求行政人员必须与社会道德要求保持一致,并深刻理解和认同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

(三)行政人格是社会规定性和行政实践性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的、本质的属性。人的社会性是通过社会化过程而获得的。社会化是伴随着人们出生到死亡,并且社会化“是人们获得人格、学习社会和群体方式的社会互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即社会属性是人通过实践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人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同理,行政人员的社会规定性也是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过程中塑造的。行政人格的塑造也是同处于这个过程中,而行政人格的内在规定性是行政人员的社会规定性的内化。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内在规定性与其在行政实践过程中的道德选择有关。行政人格的内在规定性的形成使得行政人员在今后的行政实践中会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其行为的最高准则。

二、行政人格塑造的必要性分析

行政人格的塑造不仅对于行政人员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其生存意义和价值尊严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发展和公共权力的运用,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实现有重大影响。

(一)公共伦理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利益主体多元化导致了利益多元化,这些利益之间是不具有通约性的,利益主体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利益,在稀缺的社会资源配置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便会使用各种手段渗透到政治领域当中,通过行政人员手中的公权力为自己在社会资源的获得中取得优势。此时拥有病态行政人格的行政人员便会使用手中的公权力进行寻租行为。另一方面,社会公共利益与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以及过度的行政干预的矛盾使得必须进行公共伦理建设。市场经济中复杂的利益关系冲突妨碍着公平竞争、公平伦理的实现;而过度的行政干预实质上是政府对公共伦理的背离。由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公共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为公共伦理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塑造更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公共伦理建设的客观要求。有些学者认为“徒法不足以自行,纵有良法美制,必赖优秀胜任的人员推行之,始能发生效力。是故有什么样的公务人员,便有什么样的政府。用人以治事实为国家为政之根本。”

(二)行政人格塑造主体性作用的内生要求

行政人格塑造的主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内功能以及对外功能上。从知和行两方面分析,那么行政人格的对内功能主要有观念规范功能以及行为调控功能。观念规范功能主要体现在行政人格对行政人员思想的规范,包括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规范。行政人员在其行政实践过程中,是以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行政人员要想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就应将这两种价值的实现定位在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公共利益的坚定信仰、对手中掌握的公权力的充分审慎和对行政价值目标的全力追求上。行为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行政人员积极使用公权力,即积极行政,以及积极承担行政责任和义务的能力,因为权力和责任是相统一的,行使多大的权力便意味着

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另一方面这种行为调控功能又表现为行政人员正确处理行政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使用的手段之间关系的能力,行政人员应把自己的行为与其理想相统一,在其行政实践过程中实现目的善与手段善的辩证统一;同时善于解决责任冲突的能力也是行为规范功能要求行政人员必须具备的,当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面临两难时,特别是“道德两难”问题时,应该遵循以公共利益为旨归,引导其走出困境。行政人格的外在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导向功能以及维护功能上。行政人格的导向功能表现为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将会对整个社会道德风尚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维护功能主要体现在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有利于政权基础的维护,并为政权提供合法性基础。此外,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可以使其在行政实践中忠于社会公共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通过行政人员对公共利益的重视与信仰来赢得全社会对政治体制、公共权力和行政活动的认同与支持。

三、行政人格塑造的途径

(一)行政人员的自我调适

行政人员的自我调适主要包括行政人员对其心理冲突以及角色冲突的调适。行政人员在行政实践中经常面临着消极怠工、人际关系紧张、人格冲突等心理问题。造成行政人员心理问题突出是行政人员的群体特征造成的。其公共管理活动的政策性和纪律性,不允许行政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具体工作的程序性又有着严格的工作轨道和规律性。此外,行政人员的前景发展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社会公众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使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行政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首先,行政人员得要改变认知模式,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行政人员变消极认知为积极认知,对其认知系统进行重建。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解决行政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矛盾转化为自身的内驱力。其次,行政人员必须协调好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的冲突是行政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源。本我是人的本能的功利和欲望的体现,本我泛滥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是推动事业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助推力。在完善的人格结构中,自我应该在超我的指引下,在遵循社会规则的条件下,对本我的消极方面予以抑制,并且能够充分利用本我的积极的驱动力不断推进个人和社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格保持和谐有序。行政人员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自然的欲望或需求,但这些欲望或需求并不是总是和社会规范及要求保持一致,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使得自我无法控制和协调二者,尤其是在本我的力量以压倒性的力量遏制着超我作用的发挥,就容易使得人格陷入分裂甚至异化的状态,行政人员的病态行政人格也由此产生。荣格曾说过:“根据社会条件和要求,社会性格一方面受社会社会环境的期待和职责所定向,另一方面受个人的目标和抱负所定向。”

行政人员在社会生活中可能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往往处于一种和谐状态,它们各自拥有着不同的角色要求和规范,有时这些要求和期待会以对抗性的形式出现,那么此时行政人员就面临着角色抉择,客观上被置于需要做出两难抉择的困境之中。为了更好地调适角色冲突,避免权力寻租行为的产生。首先,行政人员需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只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以及自我

价值与行政价值的关系,缓解行政人员面对的角色冲突。其次,行政人员应有正确的权力观,应该明确其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外部环境合宜性的改造

外部环境合宜性的改造将会从组织文化以及组织制度这两个角度切入,简要谈一下对其的改造问题。“社会发展要求一种有效能的进取型的行政管理,而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相应的文化特性。”这里的文化指的是行政组织文化。要改造组织文化就必须首先要注意的是组织中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其行为导向是对组织文化最有力的影响,因而领导应在其组织文化中注重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

权力监督制度的不完善容易使得行政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泛滥,甚至可以说是为其寻租行为提供制度上的便利。在组织制度的改造方面,应该使组织制度的建立能够激励行政人员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陶冶作用。激励机制的建立主要从物质激励、精神荣誉激励以及职务晋升激励等方面着手。同时,在组织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赋予行政人员行政权力的同时也应明确规定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这包括行政人员的客观责任以及其主观责任。而这就需要我们完善监督机制。在完善组织制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组织制度建设中可能导致的科层制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消极影响或造成其畸形发展,以及对行政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扼杀。

参考文献

张康之.行政伦理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张成福.大变革——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与行为选择.北京:改革出版社.1993.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瑞荣格著.李德荣译.荣格性格哲学.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罕岳.行政文化与中国现代化.政治学研究.1998.

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的英文表达

中国各级行政区划的英文表达 中国行政区划(administrative division)分为几个级别(government level/level);宪法(Constitution)规定了三个级别(de jure level),但实际上有五个级别(de facto level/practical level)——33个省级(province/province-level region/province-level division)、333个地区级(prefecture/prefecture-level region/prefecture-level division/second-level division)【非宪法区划】、2862个县级(county/county-level region/county-level division)、41636个乡级(township/township-level region/township-level division)及无数村级(village/village-level region/village-level division)【非宪法区划】行政

区。各个级别又有不同名称,下面加以详细讨论【具体数字以2005年统计数据为准】。 省级行政区具体包括22个省(province)【台湾省也可以叫‘据称’的省份,claimed province】、五个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四个直辖市(municipality/centrally-administered municipality)及两个特别行政区(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AR)【香港(Hong Kong)与澳门(Macau/Macao)】。直属(subservient to)中央政府(central government)。省长叫governor。 地区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7个地区(prefecture)、30个自治州(autonomous prefecture)【少数民族叫ethnic minority)】、283个地级市(prefecture-level city)及三个盟(league)。 县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464个县(county)、117个自治县(autonomous county)、374个县级市(county-level city)、852个市辖区(district)、49个旗(banner)、三个自治旗(autonomous banner)、一个林区(forestry area)和两个特区(special district)。 乡级行政区具体包括14677个乡(township)、1092个民族乡(ethnic township)、19522个镇(town)、6152个街道办事处(subdistrict)、11个区公所(district public office)、181个苏木(sumu)及一个民族苏木(ethnic sumu)。 村级行政区具体包括807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neighborhood committee)【社区叫neighborhood或community)】及623669个村民

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四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 中央行政组织: (1)国务院(行政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成员 总理:温家宝 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回族)张德江王歧山 国务委员:刘延东(女)梁光烈马凯孟建柱戴秉国(土家族)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马凯 (注: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若干人、国务院委员若干人、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组成。) (2)国务院办公厅(行政机构)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马凯 国务院办公厅内设机构如下:秘书一局;秘书二局;秘书三局;中办国办信访局;人事司;行政司 *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综合性日常办公机构,负责处理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国务院办公厅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3)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行、署)(行政机关) 1 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2 国防部部长:梁光烈 3 教育部部长:周济 4 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 5 公安部部长:孟建柱 6 国家安全部部长:耿惠昌 7 民政部部长:李学举 8 司法部部长:吴爱英 9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 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 1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 12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 13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14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 15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 16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 17 水利部部长:陈雷 18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 19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 20 文化部部长:蔡武 21 卫生部部长:陈竺 22 监察部部长:马馼 23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 2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 25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杨晶 2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 ☆监察部与中共中央纪检委机关合署办公,机构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教育部对外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牌子;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保留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牌子; 环境保护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 (4)国务院特设的直属机构(行政机关)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5)国务院的直属机构(行政机关) 1 海关总署署长:牟新生 2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 3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 4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 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 6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 7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 8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 9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 10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王君 11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12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 13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 14 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崔占福 15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 16 国家预防腐败局(在监察部加挂牌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机关)局长:马馼 注:国家档案局与中央档案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下属机构。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部(国务院组成部门)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卫生部管理) (6)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行政机关) 1 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局长:王学军 2 国家粮食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局长:聂振邦 3 国家能源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4 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局长:孙志辉 5 国家测绘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局长:鹿心社 6 国家烟草专卖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局长:姜成康 7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管理) 8 国家外国专家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局长:季允石 9 国家公务员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局长:尹蔚民 10 国家邮政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局长:马军胜 11 国家民用航空总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局长:杨元元 12 国家文物局(由文化部管理)局长:单霁翔 1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卫生部管理)局长:王国强 17 国家外汇管理局(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局长:胡晓炼(女)

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趋势

论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趋势 摘要:中国有独特的福利文化传统,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政策体系和社会行政系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政策与社会行政发生着重要变化。随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不但在宏观政策上,而且在机构层面上都要加强社会行政建设,并且推动了社会行政人才队伍的发展。通过对社会行政这门课的学习,了解了我国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未来社会行政的发展前景的看法和见解。 关键字:社会行政、社会服务、社会福利、 社会行政是社会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策的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运行和社会服务的有效提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行政是站在国家公共行政与人民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从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社会和个人身上。社会行政的含义是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活动的过程。社会行政主要是与帮助困难人群和弱势群体相关的行政活动,它包括在促进社会保障、促进就业、改善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益,保障公民的居住权益,以及促进老年人福利方面的行政活动。 任何国家或社会的福利制度都与其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福利思想有关。因为社会福利作为通过社会财富再分配而是人们更好的生活的手段总要受一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制约,受社会结构和福利医师形态影响。社会行政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度性安排及过程,它受到政治、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一、中国社会行政的历史及其背景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秦汉以来,中国社会的主体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实行皇权专制和宗法制度的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发展是中国成为典型的实行封建制度的国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是复杂的。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社会省会领域中存在的指导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范体系,它们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们有意设计的,会福利制度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把社会福利制度分为官方的与民间的两种。官方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由国家政府通过颁布、实施社会福利政策而形成的制度,民间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民间社会中对社会福利问题的、一定程度的制度化的解决方法。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以家族为基础的互助救济制度与政府的以救灾济贫为主要的福利制度构成,它们都是局部的,制度化程度较低,福利理念是怜悯、施仁政和预防社会动乱,官方福利的行政体系与政权体系是高度合一的。 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的发展在清代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福利体系,乾隆元年清政府

中国各级行政区

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山西省 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 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 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原平市 临汾市尧都区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蒲县汾西县侯马市霍州市 吕梁市离石区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交口县孝义市汾阳市 辽宁省 沈阳市:沈河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大连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 鞍山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抚顺市: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抚顺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 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锦州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 营口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大石桥市 阜新市: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 辽阳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弓长岭区太子河区灯塔市辽阳县 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洼县盘山县 铁岭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西丰县昌图县 朝阳市: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凌源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社会行政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行政》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社会行政 英文名称:social administr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54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 三年制专科,社会管理与服务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 先修课程:未作要求 二、课程简介 《社会行政》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关于政府社会工作机构围绕福利展开组织和管理活动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是西方国家在不断反思社会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宏观社会工作方法,它以社会工作组织为对象,探讨如何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提供社会服务,也探求社会工作机构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它是与个案、小组、社区同等重要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应当学习和掌握一门主要课程。该课程将向学生提供有关社会工作机构行政管理与服务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它的内容包括社会行政的基本内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知识等,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必修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行政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工作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社会行政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会行政学的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作了简明介绍。学习社会行政,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指导各项社会工作,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社会行政的含义与构成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社会行政的含义;认识社会行政的发展历史;把握社会行政的构成要件,能运用社会行政的理论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重点难点是社会行政的含义,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行政的构成要件。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行政的含义 第二节社会行政的发展过程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对领土进行分级分区域划分,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把国家疆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域。古往今来,我国各个朝代都有不同层次,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郡(后增至郡),郡下设县。汉时设州,唐时初设州、县,后又在州上加设道,全国分道(后增至道)。宋时改道为路,全国分路(后增至路)。元朝是建省的开始,直隶中央的一级政区称中书省,其他地区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以下设路、府、州、县。明时行省又称布政使司。清时沿用了省级行政区划,并简称为省,年新设新疆省,年将福建省的台湾府改设为台湾省。民国时期沿袭清代省制,区划数量多次调整,并增设直辖市建制。年抗战胜利后,台湾省回归祖国版图,东北三省改划省。至民国末期,全国共个省,个院辖市,地方。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曾按不同方位,设立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大行政区,代表中央管辖所属的省级行政单位。年撤销大行政区。多年来,在沿袭民国时期省级行政单位基础上,也有不少调整变化。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等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年设立海南省,年设立重庆直辖市,年和年分别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现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目前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地级行政区包括地级市、地区、自治州和盟。 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是年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也是与邻国陆地边界最长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年设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僮族自治区(年僮更名为壮);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西藏通往尼泊尔的樟木口岸是我国著名的一级边境口岸。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对原英国占领的香港和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但仍然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一级行政区,是国家版图的一部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深圳市相邻。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及多个岛屿和附近海域,陆地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多万。使用汉语和英语,通行广东话和客家话。香港在秦朝时已纳入中国版图。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以五个不平等条约逐步占领香港。年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年月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位于珠江口西岸,北与广东省珠海市接壤,东与香港隔海相望。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及附近海域组成。陆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使用汉语和葡萄牙语。年在澳门海域活动的葡萄牙人以货物受潮需要晾晒为由,贿赂当地官员,登陆取得居住权。年葡萄牙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占领了澳门地区。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

社会行政考试要点

社会行政 第一章 1、何谓社会行政?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社会行政是指政府的社会工作机构、社会的福利保障组织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管理,实施社会政策,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其中心含义是指定、执行、实施社会政策,提高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构成要素:(1)社会政策: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2)社会行政的主体:政府主体和机构主体;公办主体和民营主体 (3)社会行政的对象:狭义上指社会弱势群体;广义上指向有需求的一般社会成员。(4)社会行政执行:执行是社会行政的灵魂和核心 2、试述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是政府对公共领域所进行的管理。公共行政涉及的是社会生活中的公共领域,比如,公共安全、交通、教育、卫生等,其目的在于使全体公民能够共享各种公共服务。 公共行政——政府的公共管理 工商管理——企业为营利而管理 社会工作行政——为服务而管理 新趋势——现代管理逐渐被引入社会工作领域 服务范围的有限性;服务目的的非营利性;服务手段的专业性;服务实施的层次性 5、简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行动;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6、试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行政的发展趋势。

社会行政的发展趋势: 由消极的应对发展为积极的措施; 从事后的补救发展为事先的预防; 从随意施舍发展为重视事实的探究与问题的分析; 从对少数人的服务发展为对全体大众的服务; 从少数人的参与到大众参与; 从非专业的方法发展为专业方法的运用; 从小规模的、分散的运作模式到大规模的、网络化的运作模式。 第二章 1、何谓社会行政组织?结合实际,谈谈社会行政组织的分类。 社会行政组织泛指为了推行社会政策,提供社会服务而将人们通过特定的结构形式、权责分配结成系统的、协调的机构,也称社会工作机构。 1)政府机构:民政系统 民政部、民政厅、民政局、乡镇民政工作机构 2)社会福利事业单位 如: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机构(有收养性的如儿童福利院、儿童村等、康复性的如聋儿康复中心、弱智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性的如残疾儿童学前班、特殊教育学校) 3)民办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即由私人投资、合伙经营或社会团体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老人、儿童、残疾人或其他有特殊困难的人提供居住、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服务的社会组织。 2、简答社会行政组织目标的三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1)冲击性目标(impact objectives),又叫功能性目标,是指机构所确定的旨在影响和改变受助者的目标。 2)过程性目标(process objectives),又叫服务性目标(service objectives),是指为实现机构的功能性目标而采取的若干服务方案。 3)后勤性目标(logistics objectives),指为实现机构的服务方案而提供的支援性服务。 冲击性目标、过程性目标与后勤性目标之间的关系: 3、 了解社会行政组织的结构。 组织结构概念: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的排列组合形式,一般表现为组织各部分之间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 1)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对服务对象所 产生的积极影响 冲击性 目标 过程性 目标 后勤性 目标 支持 实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一)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一) ?您的得分: ?100 判断题(共5题,共50分),答对5题,得分50分 第1题、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10 A.正确 B.错误 第2题、民主集中制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10 A.正确 B.错误 第3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10 A.正确 B.错误 第4题、国家治理现代化没有必要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10 A.正确 B.错误 第5题、一切行政机关要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10

A.正确 B.错误 单选题(共3题,共30分),答对3题,得分30分 第1题、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C, 您的得分10 A.十七大 B.十八大 C.十九大 D.十九届四中全会 第2题、根据本课程所讲,哪位领导人强调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B, 您的得分10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第3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世界范围()竞争的迫切要求。(分值:10)正确选项:,您的选项A, 您的得分10 A.综合国力 B.经济实力 C.文化底蕴

王思斌《社会行政》复习笔记-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行政的实践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中国社会行政的实践与发展 一、中国社会行政的历史及其背景 1.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社会及社会福利 任何国家或社会的福利制度都与其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福利思想有关。社会行政是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度性安排及过程,它也受到政治、社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1)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自秦汉以来,中国社会的主体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实行皇权专制和宗法制度的封建社会,两千年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典型的实行封建制度的农业国家。 ①在经济制度上,家庭是基本的生产单位,人多地少、生产规模狭小、受自然条件的强烈制约、产量低且不稳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而家庭集体生产和占有产品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和财富分配形式。明朝后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至清代中后期有所发展,但是由于封建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重农抑商,加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所以民族工商业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中国仍然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国。这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福利资源的储集及分配。 ②在政治上,中国长期实行皇权专制制度,政权设置最低至县,县以下基本上实行民间自治,即由地方精英并借助宗法组织治理地方事宜。由于中国幅员广大,所以除战争和灾荒之外,中央政权无力顾及民间事务,而实行无为而治,政府对不危及政权稳定的民众贫困等问题基本上不承担责任。地方乡绅由于同村民有着多种联系,所以在治理乡村时可能去筹办局部的贫困救助事宜,但其社会基础是宗族和家族。 (2)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与文化

①从总体上来讲,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中国的社会结构分化是很低的,村落社会结构成为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和代表。 ②在文化上,作为中国社会主体的华夏民族在自然的农耕经济之上形成了“天人合一”观,并发展出了儒家、道家等生存哲学。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也不断本土化,并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相融合。这种文化的核心是重人伦的、内敛的和自守的。这影响着人们的福利观、求助观、福利责任观及相关行为。 (3)中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①中国古代有丰富的社会福利思想,其中尤以儒家的大同社会思想、仁政和民本思想最为突出。中国社会中的“福”有丰富的内涵,它不只是指经济上的富裕,而且也指人伦关系的和谐。中国的先哲崇尚富裕安康的社会,这在“大同”思想中有集中表现。《礼记·礼运》中不但包括了对老幼及鳏寡孤独废疾者的养护,而且包括了和睦关系、普遍之爱的思想。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追求普遍之爱。 ②墨家主张兼爱即没有差等的爱,墨子鼓吹:“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有力者疾以助人,有助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这是他认为的治乱安生的措施。 ③道家思想被认为是反映了贫苦民众的心理。老子也认为“甘其食,美其股,安其居,乐其俗”是理想的,但他强调要“知足”,知足而不求人,这也是道家的人生哲学。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对民众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它强调积德行善,慈悲为怀,布施于人,强调人们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关怀。 以上先贤的福利思想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它们又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的理解之上的。由于古代知识分子大多怀“修齐治平”之理想,所以上述思想又有教化万民、安邦治国之追求。这反映在这些先哲贤人都希望用上述关于理想社会和福利的思想说服当权者,去行

中国各省行政区划知识讲解

中国各省行政区划 【北京市】 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朝阳区丰台区 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 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 【天津市】 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 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东丽区西青区津南区 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宁河县静海县蓟县 【河北省】 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 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 元氏县赵县 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遵化市迁安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秦皇岛市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 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 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邢台市桥东区桥西区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 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 保定市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 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

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张家口市桥西区桥东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 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 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 廊坊市安次区广阳区霸州市三河市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 【山西省】 太原市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古交市 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 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左云县大同县 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盂县 长治市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 晋城市城区沁水县阳城县陵川县泽州县高平市 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山阴县应县右玉县怀仁县 晋中市榆次区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 运城市盐湖区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 忻州市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

《社会行政》复习题

社会行政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共18分,每小题3分) 1.社会行政人员: 在社会政策执行系统和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政策实施设计和对服务活动进行协调、督促的人员。 2.社会服务人员: 直接将社会福利资源传送到政策对象手中的工作人员。 3.福利: 是指人的利益和需要得到满足的生活状态,它既可以说明个体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表明地区或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 4.社会福利: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及社会组织通过帮助人们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健康需求,而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福祉得以增加的状况。 5.社会工作行政: 指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活动,它是针对社会工作的行政活动。 6.社会福利行政: 是社会福利领域的行政活动,它是以社会福利为对象的行政活动。 7.宏观社会行政: 在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服务的过程中,在宏观层次或较高层次从事与政策阐释、推行、筹划和设计相关的活动称为宏观社会行政。 8.微观社会行政: 它指的是在政府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中比较接近于具体服务的基层从事的行政活动。 9.弱势群体: 也被称为脆弱群体或劣势群体,它指的是在某一社会结构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 10.社会行政体制: 指国家或权力建构实施社会政策的制度化的架构,它包括了政治制度、福利体系、组织体系等内容。

11.组织: 指人们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为目的的社会群体。 12.非营利组织: 指以不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 13.社会服务机构: 通常是指由国家、社会团体或个人举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如社会工作者、社会福利工作员、家务助理员、其他支援工作人员等)为特定的、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非营利组织。 14.规划: 社会服务计划为实现机构的使命、长远目标而做出的重要的战略性的计划,它是一种对未来的分析与选择程序。 15.计划: 为了实现机构的战略规划,对机构的内外环境、社会服务需求的评估分析,设定机构的目标,拟定并选择用来实现目标的可能的行动计划。 16.战略规划: 指机构通过分析现在与未来的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可供使用的资源,确定组织的任务,设立目标和制定组织能够在环境中成功运行的战略。 17.行动计划: 指为了战略规划的实现,分阶段、分职能、分部门对组织的资源进行调配以更有效率地实现战略规划、实现战略目标的执行性计划。 18.组织结构: 指组织成员为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在职责、职权等方面的分工、协作体系。

中国行政区划及城市名称

一、中国共有省级行政区34个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3个省: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海南、甘肃、青海、台湾。 5个自治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 二、各市省会目录 1.北京市(京)北京 2.天津市(津)天津 3.上海市(沪)上海 4.重庆市(渝)重庆 5.河北省(冀)石家庄 6.山西省(晋)太原 7.陕西省(陕)西安 8.山东省(鲁)济南 9.河南省(豫)郑州 10.辽宁省(辽)沈阳 11.吉林省(吉)长春 12.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13.江苏省(苏)南京

14.浙江省(浙)杭州 15.安徽省(皖)合肥 16.江西省(赣)南昌 17.福建省(闽)福州 18.湖北省(鄂)武汉 19.湖南省(湘)长沙 20.四川省(川)成都 21.贵州省(贵)贵阳 22.云南省(云)昆明 23.广东省(粤)广州 24.海南省(琼)海口 25.甘肃省(甘)兰州 26.青海省(青)西宁 27.台湾省(台)台北 28.内蒙古自治区(蒙)呼和浩特 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30.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3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32.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33.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 34.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

三、5 - 32省会的地级市与县级市 5.河北省(11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 11个地级市:石家庄市、唐山市、秦皇岛市、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张家口市、承德市、沧州市、廊坊市、衡水市。 22个县级市: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遵化市、迁安市、武安市、南宫市、沙河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霸州市、三河市、冀州市、深州市。 6、山西省城市(11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 11个地级市: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忻州、晋中、临汾、运城、吕梁 11个县级市:古交、潞城、高平、原平、介休、侯马、霍州、永济、河津、孝义、汾阳 7.陕西省(10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 10个地级市: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 3个县级市:兴平市、韩城市、华阴市。 8.山东省(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 17个地级市: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

(行政管理)社会行政课程素材库完整版

《社会行政》课程素材库 授课教师:赵怀娟 一、案例部分 1、孙志刚事件 2003年,27岁的大学毕业生孙志刚命丧广州收容站,起因只是他没有暂住证。孙志刚惨案发生时,27岁的他从武汉科技学院毕业刚两年,来到广州才20多天,也刚刚找到工作。3月17日晚10时,像往常一样出门去上网的孙志刚因没有暂住证,被带到了广州天河区黄村街派出所。此后,孙志刚被送至广州市收容遣送中转站和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然后便是突然死亡。 收容遣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这一制度的对象和后来不同,是针对国民党散兵游勇、妓女、社会无业游民等人群的,政府通过组织其劳动改造,转化为从业人员予以安置。60年代初,大量灾民进入城市,收容成为救济灾民的一项主要任务。从80年代开始,流动人口剧增,开始出现逃避计划生育、乞讨为生、逃婚、逃学、逃债的人。1982年,国务院发布《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将乞讨者和“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落的人”列为收容遣送对象。虽然在城乡二元体制下,这种收容制度起到了管理的功能,并收留流浪者、精神病者,起了一定的福利作用,但也是从这个《办法》开始,收容的救济性就不再成为惟一的目的,因为该《办法》的第一条规定得非常明确,“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特制定本办法。”“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定团结”的强制目的和权力的被滥用,让收容遣送逐渐沦为罪恶滋生的温床,收容失去了救济的本意,变得没了“人情”和“温情”。 从法律上来说,收容也陷入了困境。综观各种收容的规定,最高效力便是国务院1982年5月12日发布的行政法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国务院1991年又发布了《关于收容遣送工作改革问题的意见》。这些规定里都有限制被收容人员的人身自由的内容。但2000年7月1日施行的《立法法》明确规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由法律来规定;《宪法》也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害。显然,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没有国家大法依据的收容,显得不“合法”了。 孙志刚的死亡经媒体报道后,在法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5月,一些法学工作者联合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就孙志刚案及收容遣送制度实施状况启动特别调查程序。 6月20日,国务院出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并宣布自8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1982年5月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新办法提出了全新的自愿救助的原则,取消了强制手段。

中国行政机构

中国各级官员的权力并不是指代其自己所拥有的权力,而是由其所在行政机关的权限所决定的,因此玲s先生你所要了解的各级官员的权力其实也就是各级政府机关的权限。各级政府机关的权限都是由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明确规定的,下面给你简单介绍一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级官员的权限: 第一、中央行政机关及中央领导的权限 行政机关,即狭义的“政府机关”。 中国是单一制结构形式的国家,行政机关由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共同组成。中央行政机关及国务院,也称中央人民政府,是管理国务和政务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各省级行政机关,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国当前的地方行政建制,除少数落后地区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体制外,大部分地区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乡四级行政体制。 地方行政机关的两种属性从法律地位看,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具有两重属性。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后,依法设立的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具有特殊性。特别行政区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于内地的人民代表大会与行政机关之间的立法与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明确界定了国务院在国家机构中的法律地位;即在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从属和被监督的地位;在与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上,国务院处于国家行政系统的最高地位。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构架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务院担负着繁重的行政领导、组织和管理任务,其实际政治地位要比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要得多。国务院总理的职位也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位更为重要。国务院总理是一个拥有重大实权的职务,它担负着繁重的行政决策工作。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则是一个具有荣誉性的职务。在中国当前的政治实践中,不仅国务院总理由中国共产党内重要人物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和各部、委负责人一般也都由中国共产党高层人士担任。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则有一部分是由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的。 2、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总之,国务院负责统一领导全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负责统一领导国务院各部、委、局、行、署、办等组成机关。它保证了国家行政权力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 (二)国务院的机构设置 2003年的行政改革。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主要涉及七个方面:深化国有资

社会行政

社会行政 1、社会行政也叫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社会工作行政指在社会工作领域的行政活动,是针对社会工作的行政活动。社会福利行政是社会福利领域的行政活动,是以社会福利为对象的行政活动。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福利行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社会工作行政是计划、组织、协调具体的社会服务的行政活动,比较靠近具体的社会工作,常常反映在某一社会服务机构、某一社会服务活动的整体设计与推动之中;社会福利行政则面对所有社会福利活动,特别是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宣传、阐释、贯彻、监督与评估,不但涉及具体的社会工作的组织、协调,而且与政府在宏观层面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有关。 2、社会行政是执行社会政策,为有效地实现社会政策目标所进行的组织、协调和推展社会服务的活动。 3、社会行政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社会行政是公共行政的组成部分,又是特殊的组成部分,公共行政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社会行政;但是社会行政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行政,第一,政策对象和内容。公共行政是面对一般公民的、维护其利益的行政活动,社会行政则主要面向社会上的困难人群的和弱势群体。社会行政对象范围较狭,福利性更强;第二,价值的差异。社会行政所要解决的是弱势群体的问题,所以与公共行政相比,社会行政更关心价值问题,在实施政策过程中行政人员持有更多的对政策对象的关怀;第三,社会行政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非营利性组织提供的服务属于社会行政,但不能归为公共行政。 4、社会行政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促进着社会行政的发展。稳定的社会政策是发展科学有效的社会行政的前提。 5、福利指人的利益和需要得到满足的生活状态,社会福利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及社会组织通过帮助人们满足经济、社会、教育和健康需求,而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福祉得以增加的状况。 6、社会福利的分类。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吉尔伯特认为家庭、教会、工作单位、市场、互助组织和政府都可能向人们提供福利,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梯特马斯把社会福利分为: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剩余性福利,以就业为基础、以福利津贴和服务主要内容的职业福利,以及通过税收渠道安排的相关津贴和待遇,即财政福利。 7、福利国家实行全面福利,即国家通过财政支付对所有公民给予生活上的支持,不管他们的经济基础如何,生活状况怎样。非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则是选择性的,针对社会上那些经济和社会生活比较低下的社会成员实施的福利支持和照顾。 8、社会福利不同于市场交换,它是指人们不必通过当场支付就可以得到的好处。社会福利具有再分配的性质,政府或社会组织在向政策对象转移某种福利时并不需要他们支付等量的货币来交换。 9、关于社会福利的传输,吉尔伯特认为这与福利资源的存在方式和占有资源者的行为有关。他认为与服务提供的架构安排有关的三类问题是:谁具有决策权和控制权?谁来执行不同的要实施的服务任务?输送系统由哪些单位组成?这些问题包括福利的分割性、非连续性、不可获得性和输送系统的不责任性。分割性是指福利资源或提供服务的部门在不同地方按不同的时间表运行。非连续性质不同的机构之间缺乏转介服务或服务和需求之间有缺口,而使人们不能连续的获得应获得的福利服务。不可获得性是由于一个人进入地方社会服务网络发生故障而产生的问题。不责任性是指上述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情况存在,服务对象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也没有其他的补救方式。 10、社会行政的要件:社会政策、社会福利资源、社会服务机构、社会行政人员、社会服务人员。 11、社会行政的层次包括宏观社会行政和微观社会行政。宏观社会行政是指在社会政策变为具体服务的过程中,在宏观层次或较高层次从事与政策阐释、推行、筹划和设计相关的活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非营利性组织都有属于宏观社会行政的工作。宏观社会行政的特征:较强的政治性、广泛的协调、对政策实施负有主要责任、运用权力系统推动政策实施。微观社会行政是相对于宏观社会行政的概念,指在政府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中比较接近于具体服务的基层从事的行政活动。微观社会行政的特征:事务性、局部协调、部分责任、科层权力和其他方法并用。 12、社会行政的功能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它对社会运行的影响,即社会行政的社会意义和效果;二是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的影响,即它对政策实施的具体作用。 13、社会行政的社会效果包括:增进社会福利、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社会行政的基本功能是实施社会政策,促进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困难群体、弱势群体传送福利资源,提高他们

行政机关名称

首页动态新闻专题学者风采学术成果精品书目行政法学研究行政法学会典型案例法律法规关于我们 首页/行政法篇 熊文钊:国家行政机关名称问题探究 中国网 | 时间: 2007-01-04 15:50:15 | 文章来源:法治政府网 ——教育部名称更迭引发赔偿诉讼的法律思考 熊文钊[1] 【内容简介】本文由教育部名称的变更引发诉讼入手,论述了政府机构名称的性质和法律意义。论文就政府机构名称及其变更所带来的法律适用的问题进行了评论。本文分别就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的前冠、建制等名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名称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 【关键词】教育部国家行政机构名称中央行政机关地方行政机关前冠建制 建国以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过好几个,每次的方案都涉及到机构名称的更名问题,但似乎有许多机构名称更迭并没有说明理由或者说明的理由并不充分。仅以教育部为例,教育部是国务院主管教育工作的综合部门,建国以来,其名称几经变更。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成立文化教育委员会、教育部;1952年11月增设高等教育部、体育运动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1954年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并入教育部。1958年2月高等教育部并入教育部。1964年7月恢复高等教育部。1966年7月高等教育部并入教育部。1970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教育部,成立国务院科教组。1975年1月第四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教育部。1985年6月18日全国人大六届十一次常委会决定撤销教育部,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1990年3月,1998年3月1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985年6月18日,全国人大决定撤销教育部,设立国家教育委员会,其说明的理由被后来的运作实践证明是不充分的,1998年3月10日,全国人大决定将国家教育委员会更名为教育部没有说明理由,似乎国务院组成部门的名称变更并不需要多少理由。 然而,政府机构名称的变更所带来的法律法规适用的问题、自上而下的牌匾印章更换的成本、公文信签的更换成本以及其他许多财产权益的损失确实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据报道,国家教委改名教育部,致使100多万册教师资格证书因名称的更改而失效,导致相关单位向教育部索赔1072万元损失。2005年6月22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教育部为这笔千万元的损失“埋单”[2]。原国家教委名称变更引发的赔偿诉讼正是政府机构名称变更问题中的“冰山之一角”。仅仅为了一个“不为什么”的原由花费如此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不能不引起决策者们审慎思考。本文试就国家行政机关的名称问题发一点议论。 一、行政机关名称的法律意义 行政机关的名称,是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标志。行政机关的名称应能表明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管辖的行政事项以及行政隶属关系等。行政机关的名称不仅能使行政机关之间相互区分,而且能使行政相对人可以依据行政机关的名称对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行政机关的名称与其是否享有对外的名义紧密相连,人们可以通过行政机关的名称来判断其组织形式、决策方式以及是否具有对外的名义。因此,行政机关的名称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不同种类、不同层级的行政机关都有着特定的表示方法,享有一般权限的中央行政机关有两个名称,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其他四级地方行政机关,都是在前边表示出管辖的行政区域,后边以人民政府表示之,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