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神关于药物作用

传神关于药物作用

传神关于药物作用

传神关于药物作用

传神药物详解传神药物作用

传神PK的时候你会发现血包加太阳水是不够的,必须得要疗伤药。平时准备3、5个在包裹里,

这个也只是放偷袭而已!配合各种传送,跑是没有的,飞才是王道。只要网络部悲催,就能确保不死。如果喜欢到处杀人的,包裹里的疗伤药至少得10来组。

百度攻略&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3299527.html,

1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1.细胞生物学机制 几乎所有的肿瘤细胞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被开启或激活,而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被关闭或抑制,从而使肿瘤细胞表现为不受机体约束的无限增殖状态。从细胞生物学角度,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2.生化作用机制 (1)影响核酸生物合成:①阻止叶酸辅酶形成;②阻止嘌呤类核苷酸形成;③阻止嘧啶类核苷酸形成;④阻止核苷酸聚合;(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3)抑制转录过程阻止RNA 合成;(4)影响蛋白质合成与功能:影响纺锤丝形成;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干扰氨基酸供应;(5)影响体内激素平衡。 烷化剂烷化剂可以进一步分为: 氮芥类:均有活跃的双氯乙基集团,比较重要的有氮芥、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等。其中环磷酰胺为潜伏化药物需要活化才能起作用。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对乳腺癌、肺癌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该药除具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还可以引起充血性膀胱炎,病人出现血尿,临床在使用此药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水化利尿,减少充血性膀胱炎的发生。还可以配合应用尿路保护剂美斯纳。 亚硝脲类:最早的结构是N-甲基亚硝脲(MNU)。以后,合成了加入氯乙集团的系列化合物,其中临床有效的有ACNU、BCNU、CCNU、甲基CCNU等,链氮霉素均曾进入临床,但目前已不用。其中ACNU、BCNU、CCNU、能通过血脑屏障,临床用于脑瘤及颅内转移瘤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迟发性的骨髓抑制,应注意对血象`的观测,及时发现给予处理。 乙烯亚胺类:在研究氮芥作用的过程中,发现氮芥是以乙烯亚胺形式发挥烷化作用的,因此,合成了2,4,6-三乙烯亚胺三嗪化合物(TEM),并证明在临床具有抗肿瘤效应,但目前在临床应用的只有塞替派。此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膀胱癌,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注意对血象定期监测。 甲烷磺酸酯类:为根据交叉键联系之复合成的系列化合物,目前临床常用的只有白消安(马利兰)。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个别病人可引起纤维化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更换其它药物。 其他:具有烷化作用的有达卡巴嗪(DTIC)、甲基苄肼(PCZ)六甲嘧胺(HHN)等。环氧化合物,由于严重不良反应目前已被淘汰。 抗代谢药物抗代谢类药物作用于核酸合成过程中不同的环节,按其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药物: 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氟尿嘧啶(5-FU)、呋喃氟尿嘧啶(FT-207)、二喃氟啶(双呋啶FD-1)、优氟泰(UFT)、氟铁龙(5-DFUR)。 抗肿瘤作用主要由于其代谢活化物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干扰了脱氧尿嘧啶苷酸向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转变,因而影响了DNA的合成,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应用,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成为治疗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的基本药物。 不良反应比较迟缓,用药6-7天出现消化道粘膜损伤,例如:口腔溃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一周以后引起骨髓抑制。而连续96小时以上粘腺炎则成为其主要毒性反应。临床上如长时间连续点滴此类药物应做好病人的口腔护理,教会病人自己学会口腔清洁的方法,预防严重的粘膜炎发生。

药物化学问答题

1.新药先导化合物发掘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由天然资源获得先导化合物 (2)生命基础过程研究中发现了先导化合物 (3)药物代谢过程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4)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发现先导化合物 (5)基于靶点结构和药效团发现先导化合物 (6)由药物副作用发现先导化合物 2.局麻药的结构类型有哪些?为什么利多卡因比普鲁卡因的化学性质更稳定?(1)芳酸类;(2)酰胺类;(3)氨基酮类;(4)氨基醚类;(5)氨基甲酸酯类利多卡因是酰胺化合物,酰胺键比酯键稳定,另外其酰胺键两个邻位均有甲基,空间位阻较大,使利多卡因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均不易发生水解,体内酶解速度也较慢.因此,利多卡因化学性质比普鲁卡因稳定. 3.简述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构效关系。 丙酸相连的芳环上对位或间位须有疏水性基团,对抗炎作用较为重要,间位还有F,Cl等吸电子基对抗炎作用有利; 羧基α位的甲基能限制羧基的自由旋转使其构型适合与酶结合,增强了抗炎镇痛作用; α-甲基的引入导致手性药物在体内与酶的亲和力存在立体空间的差异产生了不对称中心,故这类药物的对映体在生理活性、毒性、体内分布及代谢方面均有差异,通常(S)-异构体比(R)异构体活性高。 4.为什么麻黄碱比肾上腺素作用弱,但作用维持时间较长? 若苯环上有羟基取代,作用增强,以儿茶酚结构激动作用最强,但因易代谢失活,故作用维持时间较短。若苯环上无羟基取代,作用减弱,但不易代谢失活,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如麻黄碱的作用强度是肾上腺素的1/100,但作用时间是肾上腺素的7倍。

5. 简述1,4-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的构效关系。 (1)1,4-二氢吡啶环为活性必要结构,若被氧化为吡啶、2,3-双键被还原或N 上被取代,活性均消失或减弱。 (2)2,6位以低级烃为最适宜的取代基,至少一侧为低级烷基是有利于增加活性。当2位或6位引入亲水基团,起效减慢,但作用时间延长。 (3)3,5位以羧酸酯取代活性最好,其它取代钙通道阻滞活性下降。 (4)4位常为苯环取代,若以其他芳环取代,仍能保持效用。 (5)当3,5位两个酯基不同时4位碳成为手性中心,作用的立体选择性增强,则异构体的活性差别很大。 6. 简述ACEI的构效关系。 (1)有效的ACEI必须与ACE的作用底物AI具有相似的结构部分:末端氨基酸部分为L构型,若为D构型抑制活性会减少100~1000倍。 (2)分子中必须有与ACE阳离子部分结合的能解离为阴离子的基团,即末端氨基酸部分的羧基;有能与ACE形成氢键的基团,即酰胺部分的羰基;具有能与ACE的阴离子结合基团,如巯基,羧基,磷酸基等。 (3)分子中含有疏水性基团,如芳烃基,脂烃基,可使药效增强,并可改变药代动力学参数。 (4)将巯基,羧基,磷酸基酯化可增加稳定性,延长作用时间,降低副作用,制得可供口服的前药。 7.简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 (1)3,5-二羟基戊酸结构部分(Ⅰ)是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必需结构。若是 内酯结构经酶解后才有效。 (2)手性氢化萘(Ⅲ)是疏水结合的重要基团,有一定的平面要求。 ①R1为甲基活性增强;R2为羟基可增加亲水性;侧链酯的立体化学对活性 无太大影响。 ②氢化萘环可被苯环、杂环或稠环取代,芳环上邻位有对氟苯基和异丙基取 代,具有最适合的与酶作用的亲酯性和空间排列,芳环与对氟苯基不共面活性最好。 (3)中间连接碳桥(Ⅱ)应是两个碳原子的距离,若为乙烯型碳链连接仍能保持活 性。若改变两个碳原子的距离,活性减弱或消失

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2

齐齐哈尔大学 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课程名称: 常用药物毒副作用专业班级:环境101 姓名:刘龙 学号:05 任课教师:马舒伟 成绩: 常用药物的毒副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人们从没有见过的疾病也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然社会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久病成医已在人们的心里扎了根,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村民。殊不知是药就有三分毒,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感冒药也不例外。在使用药物前,我们必须要知道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使用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关键词:药物毒副作用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副作用两概念容易被混淆,相互替代使用,其实药物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是有所不同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内涵要比药物毒副作用的内涵大,而药物毒副作用只是不良反应中的两个方面。药物的毒副作用包括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副作用是指在正常剂量下,伴随药物治疗作用而发生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反应,它属于药物固有的效应,一般较轻微,在治疗中较常出现。如服用常用剂量的阿托品后,除有解除肠绞痛等治疗作用外,常常伴有口干、视力模糊和眼内压增高等副作用,现今应用的数药物都可能具有几种药理作用,不作为治疗目的,其药理作用便成了副作用,它随治疗目的的改变而改变。如非那根有镇静作用和抗组胺作用,当用于抗组胺治疗时,它的镇静作用便是副作用。副作用可以通过调剂量、合并用药来减少。 毒性反应是绝大多数药物都有的,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可在各个器官或组织内发生,一般是药物过量时药物作用的延伸,是可以预知。一般在超极量时才会发生,有的也可由于医疗或意外事故而发生。毒性反应可急性和慢性,用药后

降脂药物分类作用副作用

降脂药物的分类.应用及副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一、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 是目前临床上应用 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 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 故常简称为他汀类。自1987年第一个他汀药物即洛伐他汀(lovastatin) 被批准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以来, 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他汀类降脂作用的机制目前认为是由于该类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阶段的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 造成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减少, 并通过反馈性上调细胞 表面LDL受体的表达, 因而使细胞LDL受体数目增多及活性增强, 加速了循环血液中VLDL 残粒(或IDL)和LDL的清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资料来源:医学教育网 (一)洛伐他汀(lovastatin) 商品名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 此外血脂康的主要成份也是洛伐他汀。常用剂量为10~80mg/d, 每晚顿服。对于II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 洛伐他汀20 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17%、24%和10%,升高HDL-C 6.6%;洛伐他汀40mg/d使TC、LDL-C、TG 分别降低22%、30%和14%,升高HDL-C 7.2%;洛伐他汀80mg/d使TC、LDL-C、TG分别降低29%、40%和19%,升高HDL-C 9.5%。该药副作用很少见, 偶有腹痛、腹泻、便秘、肌肉痉挛、疲乏无力、皮疹和视力模糊等。可有肝功能异常, CK升高。偶可出现肌病临床表现并伴显著的C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10倍)。 (二)辛伐他汀(simvastatin) 商品名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5~80mg; 每晚顿服。辛伐他汀自1988年问世以来, 在临床上应用已有10余年, 许多研究和临床观察都证实该药长期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辛伐他汀的长期实验研究观察了应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剂量(2.5~10mg、20~30mg、40mg、和>40mg/d分别占16%、23%、57%和4%)长期治疗(>1年、2年、3年和4年者分别占36%、26%、23%和15%, 平均1.5年)的效果。证实辛伐他汀治疗可使TC平均降低28%~30%; LDL-C平均降低36%~39%; TG平均降低11%~16%; HDL -C 平 均升高10%~14%。辛伐他汀不良反应少见,包括便秘、腹痛、消化不良、腹胀和恶心。辛伐他汀引起肝脏受损并不常见, 主要表现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大约5%患者接受辛伐他 汀治疗可出现肌酐激酶(CK)一过性轻度升高(大于正常参考值的3倍), 通常无临床意义。极少数服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者可发生肌炎, 伴或不伴血清CK水平升高, 但这种肌炎常为自限性。 (三)普伐他汀(pravastatin) 商品名为普拉固, 美百乐镇, 10-80mg/d, 每晚顿服。普伐他汀多国研究观察106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效果, 表明普伐他汀(20mg/d)治疗13周, 可使TC、LDL-C和TG分别降 低19%、26%和12%。三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普伐他汀40mg/d可使TC下降18%~20%,

1169《临床药理学》西南大学网教19秋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1169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庆大霉素主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耳毒性 .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二重感染 .灰婴综合征 2、药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目的错误的是().提高心排出量 .降低血液黏滞度 .延长患者生存期 .逆转心室肥厚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是() .细菌胞浆膜上特殊蛋白PBPs .细菌核蛋白体30S亚基 .二氢叶酸合成酶 .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 4、不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是:() .麦迪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林可霉素

.红霉素 5、A型不良反应特点是:() .发生率低 .不可预见 .死亡率高 .可预见 6、下列不是哺乳期禁用的药物的是:().抗甲状腺药 .抗肿瘤药 .头孢菌素类 .锂制剂 7、高血压伴有糖尿病的病人不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神经节阻断药 .血管扩张药 .噻嗪类 8、沙眼衣原体感染首选:() .四环素类 .红霉素 .氯霉素类 .异烟肼 9、氯丙嗪与氢氯噻嗪合用可:( )

.抑制肝药酶 .高血压危象 .诱导肝药酶 .致低血压反应 10、磺胺类药物导致新生儿核黄疸原因是:( ) .磺胺类药物抑制骨髓造血系统 .磺胺类药物直接侵犯脑神经核 .磺胺类药物与胆红素竞争结合血浆清蛋白,游离胆红素增加侵犯脑神经核.磺胺类药物导致溶血反应 11、正确的联合用药是:( ) .氯丙嗪+ 呋塞米 .异烟肼+ 维生素B6 .氯丙嗪+ 普萘洛尔 .氯丙嗪+ 氢氯噻嗪 12、下面哪个药物不是目前临床常须进行TDM的药物() .地高辛 .庆大霉素 .普罗帕酮 .氨茶碱 13、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毒副作用

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哪些 副作用 就是药物在常用量时所发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像麻黄碱在止喘的同时,能兴奋中枢神经,引起失眠。止喘是它的治疗作用,失眠则是它的副作用。阿托品在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同时,能引起口干、视觉模糊,解痉是它的治疗作用,口干、视觉模糊则 为它的副作用。 毒性反应 就是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翳学教育网整理。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能引起耳蜗前庭器官损害,导致平衡失调、听觉减退或丧失;注射抗癌药物环磷酰胺等能造成肝损害,形成药物性肝炎;服用氯霉素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服用磺胺类药物能引起皮炎皮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这些都属毒性反应。 过敏反应 由于受抗原或半抗原物质的刺激,引起机体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所发生的不正常免疫反应。如青霉素过敏引起休克,其他生物制品引起不同的过敏反应等,其中以迟发性过敏反应危险性最大,也最容易被人疏忽而造成危害。 继发性反应 这是由于使用药物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像长期使用广谱抗菌素,使肠道内的敏感细菌被抑制生长,引起不敏感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葡萄球菌肠炎或念珠菌病。这些就是由 于用药后引起的继发性反应。 耐受性 就是指有些人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特别低,不但用一般治疗量不易出现反应,就是用 中毒剂量也不至出现毒性症状。 成瘾性 就是指病人对一些药物长期应用所产生的依赖性。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在停用后病人可以出现一系列精神的和全身的戒断症状;巴比妥类、安定类等药物均有成瘾性。 致畸作用 主要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因用药不当而造成胎儿畸形、四肢短小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胎儿发育的前3个月,细胞有丝分裂处于活跃阶段,胚胎发生迅速变化,各器官、系统都在进行分化,最易受药物的影响而产生致畸作用。这就是一些药物特别注明孕妇慎用的原因之 一。 致癌作用 这里指的是用药后,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而诱发机体致癌。像多环芳烃类物质和 亚硝胺类都是极强的致癌物质。

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常用急救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肾上腺素 作用与用途:直接兴奋α、?受体,使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及心肺复苏等。 不良反应: 1、有头痛、烦躁、失眠、面色苍白、无力、血压升高、震颤等。 2、大剂量可致腹痛、心律失常。 注意事项: 1、高血压、糖尿病、甲亢、洋地黄中毒、心源性哮喘、青光眼患者忌用; 2、应用本药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变化,多次应用时还须测血 糖变化。 3、不与碱性药物配伍;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时应更换注射部位以 免组织坏死,注射时注意血压和脉博变化,以免血压骤升和动 过速。 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 作用与用途:主要激动α受体、对?受体激动作用很弱,且有很强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全身小动脉与小静脉都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血压上升。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尿少、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头痛、高血压、反射性心动过缓。 注意事项:1.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禁用 2.注射时选用直、大、弹性好的静脉,加强观察,如出现皮肤苍白和 疼痛,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以酚妥拉明5-10㎎加0.9%NS溶液 作局部浸润注射,不可热敷。 3.注射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测量血压,调整给药速度,使血压保 证在正常范围内。 4.本品遇光逐渐变色,宜避光保存。 5.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磺胺嘧啶配伍注射。 6.抢救时避免长时间使用,以免毛细血管灌注不良导致不可逆死亡3.异丙肾上腺素 作用与用途:?受体激动剂。作用?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加快心率、加速传导,心输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松弛支气管、肠道平滑肌。冠脉也不 同程度舒张,血管总外周阻力降低,促进糖原和脂肪组织耗氧量。不良反应:头痛、心悸、头晕、恶心、胸痛、气短 注意事项:1.心绞痛、心肌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禁用。 2.密切观察心电图,脉搏、血压的变化。根据病人的病情调整浓度和 剂量。 3.心率>110次/分,心电图异常或病人有胸痛时,立即停药报告医 生 4.教会病人使用气雾剂,使用后唾液及痰液可成粉红色,用后漱口, 以免刺激口腔 5.连续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应告知病人不可滥用,应限制吸入次数和 吸入量

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

降血脂研究进展 摘要高脂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血脂类药物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从药物作用途径降血脂、降血脂药物分类对其进行系统介绍。 关键词:降血脂;药物作用途径;药物分类 1.前言 血脂是指正常人体内血液脂质的含量,血液脂质成分主要包括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另外还包括磷脂、游离脂肪酸等。目前国内以成年人空腹血清TC超过5.72mmol/L,TG超过1.70 mmol/L,即诊断为高脂血。脂质难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在血液循环中运转,因此血液中脂蛋白(LPa)含量也是血脂是否升高的重要体现,较为重要的脂蛋白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诱因之一[1]。研究发现血脂过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由此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肾衰竭等。此外,高血脂还与高血压、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2]。目前降脂药物主要从以下三个途径发挥降脂作用,即外源性脂质的吸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体内脂质的代谢、转运、和排泄。 2.从药物作用途径降血脂 2.1抑制外源性脂质的吸收 2.1.1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小肠组织对胆固醇的吸收能力可显著影响血液中胆固醇水平[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减少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发挥作用。依折麦布是新型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闫丰等[4]对慢性肾脏疾病2期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研究中对比了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脂及肾小球过滤率(GFR)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氟伐他汀对患者各个观察指标无显著治疗作用,加用依折麦布治疗则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降幅达15.4%。 2.1.2胆酸盐螯合剂 胆固醇为胆汁酸的唯一前体,在正常的消化过程中,胆汁酸分泌至肠道,大量胆汁酸从肠道吸收后重新进入肝脏。胆汁酸结合树脂可与肠道中的胆汁酸结合,阻断其重吸收,从而使血液中的LDL和TC的含量减少[5]。已上市的药物有考来烯胺、盐酸考来维仑、考来替兰等。 田哲[6]对辛伐他汀联合考来烯胺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进行评价。研究

常用化疗药物和副作用

常用化疗药物主要副作用 各种化疗药物均对生长活跃的组织有毒性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下表仅指其需要特别注意的副作用 1、丝裂霉素MMC;?骨髓抑制:4-6周最明显 2、博莱霉素BLM;?毒副作用:肺毒性:肺炎样症状、肺纤维化, 皮肤反应:指趾关节皮肤肥厚,色素沉着。 发热:38度左右,可自行消退。 3、新一代铂类,包括:奥沙利铂、络铂、奈达铂 高发生率不良反应有:周围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腹泻 经对症处理、减量、停药,基本可控制

4、长春瑞宾NVB:从外周静脉给药时,刺激大,静脉炎发生率高,切勿外渗。 周围神经毒性:腱反射消失、指、趾麻木、四肢疼痛、肌肉震颤。 骨髓抑制: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剂量累积毒性。 5、依立替康: 1)急性反应: 乙酰胆碱综合征,表现为多汗、多泪、唾液分泌增多、视物模糊、痉挛性腹痛、“早期”腹泻; 在用药24小时内出现,多可自行缓解,严重者给阿托品治疗; 恶心呕吐常见。 2)亚急性反应: 延迟性腹泻,剂量限制毒性,用药24小时后出现,水样便,可带血,发生率80%~90%,严重者占39%; 大剂量易蒙停有效; 骨髓抑制明显,亦为剂量限制毒性。 6、托泊替康:骨髓抑制明显;4度血小板降低发生率达26%,中位持续时间为5天,血小板降低至最低中位发生时间为15天。 7、草酸铂L-OHP: 外周神经毒性:感觉迟钝、异常,遇冷加重,偶见可逆性急性咽喉感觉异常。 与依立替康合用可发生胆碱能综合征(腹痛、唾液分泌过多等)危险,阿托品可以预防。 护理措施:------四禁 ?禁止用N.S稀释 ?禁止用冰水漱口和冷食 ?禁止与碱性药物或溶液配伍输注 ?制备药液及输注时避免接触铝制品、避开离子 8、掌握化疗药物的正确溶酶,保证药物有效性 用N.S稀释的药物:氮芥、CTX、VDS、BLM、喜树碱、VP-16、DDP 用G.S稀释的药物:MTX、CBP、草酸铂、秋水酰碱、THP、光辉霉素、抗癌锑等。 需要避光的常用药物:DTIC MMC 放线菌素D、光辉霉素、秋水仙碱、喜树碱、长春碱类 需冷藏的常用药物:在2-8度以下冰箱内保存:CCNU、ME-CCNU、长春花碱(VLB)、VDS、NVB、紫杉醇、泰索帝、DTIC 低温保存:去甲氧柔红霉素、门冬酰胺酶

中药的降血脂原理

1 高血脂症的中医发病机制 目前,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中医采用天然药食两用药材研制成的降脂中药,因其具有降脂作用确切,毒副作用小,材料容易获得且价格便宜等优势,近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就中医认识来讲,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为形体多肥胖,头晕头重,胸脘痞闷,肢麻沉重,苔白腻,脉弦滑。中医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高脂血症产生的原因、致病特点和所致疾病,可以将其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血瘀中去,进行辨证施治。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证实了高脂血症与痰浊、血瘀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中医认为脾为生化之源,脾主运化既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又可运化水湿,调节人体的津液代谢,此外,中认为高脂血症患者多以肝肾阴亏多见,阴虚则肝热,易致气滞痰凝,这也是高脂血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降血脂中药的种类 降脂中药药效研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有几十种。从效果看,降血脂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胆固醇。①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蒲黄、泽泻、人参、五加皮、灵芝、当归、川芎、山楂、沙棘、荷叶、薤白、大豆、陈皮、半夏、怀牛膝、柴胡、漏芦等。②降甘油三醋为主的中药:大黄、绞股蓝、何首乌、银杏叶、女贞子、三七、枸杞、冬虫夏草、桑寄生、葛根、水蛭、茶叶、大蒜、姜黄、虎杖、决明子、马齿苋、月见草等。 3 中药降血脂作用机制 3.1 抑制胆固醇吸收。三萜类化合物中药,如泽泻能影响脂肪分解,

使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减少而起到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的功效;含甾醇类植物与动物性固醇的化学本质一样,如豆类、蒲黄、海藻等多含有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植物甾醇,在肠道中可与动物性固醇竞争,从而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含有醌类化合物的中药能促进肠蠕动,导致轻泻,如大黄、决明子、何首乌等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另外,中药中所含的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都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而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3.2 促进胆固醇排泄。胆固醇被脂蛋白转运到肝脏后,90%转化为胆汁酸,排入肠道,经肝肠循环,其中大部分被重吸收,只有小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而疏肝利胆的中药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蒲黄等均有促进胆汁排泄的功能,从而降低血脂。 3.3 调整血脂代谢。如蜂王浆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促进胆固醇的转化和清除;人参对人体许多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能调节多种细胞中cAMP (环磷酸腺苷)的含量,cAMP可促进脂类分解代谢,减少脂质在血管壁内沉积;灵芝则通过抑制脂质的结合转化作用而使血脂降低;其他如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中药,均可调整血脂代谢而降血脂。 4.地龙降血脂的原理。 4.1溶解新鲜及陈旧性血栓:血栓是血管中的“定时炸弹”,堵在脑部导致脑梗,堵在心脏,导致心梗、心绞痛。活性地龙蛋白富含纤溶酶、纤溶 酶原激活物和胶原酶,不仅能溶解新鲜血栓,还能溶解陈旧性血栓,对心 脑血管病的预防,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意义重大。DxU6MCW。ieetIEH。qZPKzGL。 4.2改善全身微循环:活性地龙蛋白能溶解微血管内的微栓,让硬化的微血管恢复弹性,从而解除微血管的堵塞、扭曲变形情况,改善微循环;VA7AZzi。3gZcfx5。wqSR3mS。

区别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等: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哪8个

在医学上把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统称为药物的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称为药源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等。 药品的副作用只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种,也叫副反应,是指药品按正常剂量服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出现这类反应的药品具有两种以上的药理学作用,例如阿托品具有解除胃肠道肌肉组织痉挛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扩大瞳孔的作用。当患者服用阿托品治疗胃肠道疼痛时,容易产生视物不清的副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除副作用外,还包括药品的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等。 一般情况下,如果药品的副作用程度较轻。可以继续服用如果副作用程度很重,就要考虑改用别的药物了, 所以,患者初次服用某种药物时,一般要从较低剂量开始,服用后在观察疗效的同时,还要注意一下有没有副作用。如疗效、副作用不明显。遵医嘱可适当增加剂量,但不能超过最大治疗剂量。增加剂量后,更要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这个“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药物的不良反应。

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有非药物因素和药物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易感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体质、不同病理状态、不同适应征的患者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人各有异。 (本刊综合) 几种错误的饮食方式 错误一一次采购过多蔬菜。纽约圣基斯科北方韦斯特切斯特医院健康顾问布鲁斯特博士说“从采摘的那一刻起,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开始减少了。”也就是说。你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储时间越久,它们所含的营养就越少。研究发现,在冰箱保存大约一周后,菠菜中有一半的叶酸和40%的叶黄素会自然流失。专家建议,每次采购食物不要过多,一周买3次最为合适。 错误二把食物贮藏在透明容器中。如果你现在喝的牛奶还是用透明塑料袋装的,建议你考虑换成硬纸盒包装的牛奶。比利时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牛奶富含的核黄素暴露在日光下易发生损失。 错误三快炒大蒜。美国癌症研究协会营养学研究小组组长米尔纳博士说“把大蒜拍碎、切片,放上至少10分钟后再烹饪。拍碎的大蒜会引发一种酶的化学反应,释放出一种抗癌的化合物。放上10分钟再烹饪,就是要让这种化合物质

第六章药物不良反应.

第六章药品不良反应 第一节概述 WHO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定义为:一般是指在正常用量和用法情况下,药物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原文为:A reaction which is noxious and unintended,and which occurs at doses normally used in man for the prophylaxis, diagnosis, or therapy of disease, or for the modific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美国药剂师协会(ASHP)对ADR的定义为:指任何不期望发生的药物反应或药物的过度反应,有以下现象要高度重视:(1)突然中断药物(治疗或诊断);(2)需要更换治疗药物;(3)需要调整药物剂量(较小剂最调整不计);(4)必须住院治疗;(5)延长留院的时间;(6)需要支持治疗;(7)加重诊断的复杂性;(8)预后差;(9)暂时或永久性伤害,丧失能力或死亡;符合该定义有变态反应(免疫性过敏,发生于罕见的药物过敏)和特异质反应(罕见的个体对药物的非正常敏感)也可以归为ADR事件。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办法》中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与ADR的定义不同,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此外,假劣药引起的伤害事件,不合理使用、不正确用药引起的伤害也被纳入ADE监测之中。 第二节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一、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 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分类法为:①传统分类法分为A、B、C类;②根据ADR性质的分类法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停药综合症、药物依赖性、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作用、致突变及致畸作用;③按发生机制可分为A、B、C、D、E、F、G、H、U九型;④按严重程度可分为Ⅰ、Ⅱ、Ⅲ、Ⅳ级。

常用的五大类降脂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常用的五大类降脂药高脂血症根据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 种: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如超过 5.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指血甘油三酯 超过1.7mmol/L)。3.混合型高脂血症(指既有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又有血浆甘油 三酯水平升高)。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小于40mg/dl)。目前 ,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1 他汀类 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 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 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

简 称为他汀类。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 ),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 。(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 、苏之、辛可等。(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5)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 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前模拟题(6).doc

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前模拟题(6) 2018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一考前模拟题(6) [C型题] A.效能 B.效价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0.药物随着剂量的增加引起的最大效应称为药物的 41.药物在一定剂量时所引起的效应强度称为药物的 A.治疗指数 B.极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95/LD5之间的距离是() 43.大于阈剂量而不产生毒性反应的量是 50/ED50表示的是() 45.大于治疗量,小于最小中毒量的量是 46.愈小愈不安全的是() [X型题] 4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包括() A.不可预知 B.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C.与剂量有关 D.可采用配伍用药拮抗 E.可以避免 48.下列有关剂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治疗量包括常用量50/LD50称为治疗指数 C.临床用药一般不得超过极量 D.治疗量包括极量 E.药物的剂量越大,效应越强 49.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

A.副作用 B.后遗效应 C.继发反应 D.变态反应 E.毒性反应 50.质反应的特点有 A.频数分布曲线为正态分布曲线 B.可用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表示 C.不能计算出ED50 D.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 E.累加量效曲线为S型量效曲线 51.可作为药物安全性指标的是 50/ED50B.剂量/ED99D.常用剂量范围 95~LD5之间的距离 52.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有 A.与受体有亲和力 B.单独应用时,可产生弱的效应 C.内在活性较弱 D.剂量越大,激动受体作用越强 E.可对抗高浓度激动剂的效应 53.有关变态反应的正确描述是 A.与用药剂量有关 B.病人有药物过敏史 C.在特异体质病人身上发生 D.每个病人所发生的变态反应症状都相同 E.反应性质与药物作用一致 54.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包括() A.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B.当激动药剂量增加时,仍可达到原有效应 C.使激动药量一效曲线平行右移 D.可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能

药物不良反应

第四章药物不良反应 1、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答、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 在使用常用剂量的药物防治或诊断疾病过程中,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 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又不利于病人的各种反应。 在药理学中,指某种药物导致的躯体及心理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等非治疗所需的反应。可以是预期的毒副反应,也可以是无法预期的过敏性或特异性反应。在物质使用中,包括用药所致的不愉快的心理及躯体反应。 2、药品不良反应的分类有哪些? 答、药品不良反应分为三类:A型反应、B型反应和C型反应。 A型反应是由于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特点是可以预测,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有关,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有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很快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1%),死亡率低。主要表现包括过度作用,副作用、毒性反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后遗效应。B型反应是与药品的正常药理作用完全无关的一种异常反应。特点是一般很难预测,常规毒理学筛选不能发现,发生率低(<1%=,死亡率高。进一步分类为遗传药理学不良反应和变态反应。 C型反应是指A型和B型反应之外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 3、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指哪些情形? 答、药品不良反应一般可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和继发感染(也称二重感染)四大类。不良反应有大小和强弱的差异,它可以使人感到不适、使病情恶化、引发新的疾病,甚至置人于死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这是临床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不良反应的性质分为: 1)副作用(副反应):药品按正常用法用量使用时所出现的与药品的药理学活性相关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都较轻微,多为一过性可逆性功能变化,伴随治疗作用同时出现。器官选择作用低即作用广泛的药物副作用可能会多。 2)毒性作用: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或合用其他药物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造成某种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一般是药理作用的增强。过度作用在定义上与毒性作用相符,指使用推荐剂量时出现过强的药理作用。 3)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4)首剂效应: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

药理学总论题

总论 一、选择题 【A 1 型题】 1.下列对选择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选择性是相对的 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C.是药物分类的依据 D.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E.大多数药物均有各自的选择作用 2.药物的副作用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发生的 A.极量 B.治疗量 C.最小中毒量 D.特异质病人 E.半数致死量 3.受体激动药与受体 A.只具有内在活性 B.只具有亲和力 C.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 D.既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以上皆不对 4.青霉素治疗肺部感染是 A.对因治疗 B.对症治疗 C.局部治疗 D.全身治疗 E.直接治疗 5.下列有关受体部分激动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 B.药物与受体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C.单独使用有较弱的受体激动药的效应 D.与受体激动药合用则增强激动药的效应 E.具激动药和拮抗药的双重特点 6.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 A.直肠给药 B.舌下给药 C.吸入给药 D.鼻腔给药 E.口服给药 7.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来说,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同 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体重越重,用量应越大 8.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解离↑、再吸收↓、排出↑ E.解离↑、再吸收↓、排出↓ 9.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 A.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 B.血药浓度升高 C.代谢加快 D.代谢减慢 E.毒性增大 10.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 A.解离度降低 B.脂溶性增加 C.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D.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E.经肾排泄加快 11.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应 A.空腹服用 B.饭前服 C.饭后服 D.睡前服 E.定时服 12.少数病人应用小剂量药物就产生较强的药理作用,甚至引起中毒,称为 A.习惯性 B.后天耐受性 C.成瘾性 D.选择性 E.高敏性 13.A药比B药安全,正确的依据是 A.A药的LD 50/ED 50 比B药大 B.A药的LD 50 比B药小 C.A药的LD 50比B药大 D.A药的ED 50 比B药小 E.A药的ED 50 比B药大 14.下列对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危害多不严重 B.多因剂量过大引起 C.与防治作用同时出现 D.可预知 E.与防治作用可相互转化 15.下列有关毒性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治疗量时产生 B.多因剂量过大引起 C.危害多较严重

药理学之药物的不良反应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药理学之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中医学基础知识中药理学的重点考察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药物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有些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耳聋等。 主要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反应等。 1.副作用 也称副反应,指在正常治疗剂量范围内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一般不严重,可预知,停药后可消失。副作用是固有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将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等副反应。 与不良反应的区分点:用药剂量 2.毒性反应 指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引发的对机体有较严重危害的反应。毒性反应一般较严重或难逆转,但多数可预知,也应避免。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分危险的。 3.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例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内难以恢复。 4.变态反应 因用药而引发的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其特点是: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固有作用无关;药理拮抗药治疗无效;致敏物质可能是药物本身,可能是其代谢物,也可能是药剂中杂质。常见于过敏体质病人。临床用药前常做皮肤过敏试验,但仍有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可见这是一类非常复杂的药物反应。故是不可预知的。 5.依赖性 包括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两种。 精神依赖,也称心理依赖,是指病人对某种药物的特别渴求,用药后可获得心理上的满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不仅给患者造成新的痛苦,也增加医药费用,已经成为当今一项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认识误区,谈“ADR”色变,误认为药物不良反应=药品的质量事故,甚至医疗事故。 从ADR的定义可知,ADR的前提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因此假药、劣药产生的不良反应后果不属于ADR;其次,在符合药品的明示规定或没有违反药物的配伍禁忌以及用法用量情况下,患者未遵照说明书或医师、药师的指导,出现用药错误(超剂量、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所造成的的后果,为药物治疗错误,也不属于ADR;另外,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或者属于意外,也不归于ADR。 那么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ADR的发生呢? 首先是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内在及外在因素。患者的内在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及外在因素如环境等。 其次是药物本身的因素,包括药物的毒性作用、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制剂中主要有效成分之外的如赋形剂等其他成分的影响。 ADR的分类:根据ADR与药理作用的关系,一般分为A型和B型。 A型ADR又称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由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增强或延伸所致,常和剂量或合并用药有关。其特点是容易预测,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作用和停药反应。 (1)副作用 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时,机体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可能给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一般较轻微。是由于药品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较广泛而引起,且多数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变化。例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由于抑制腺体分泌而引起口干等副作用;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时,阿托品减少呼吸道分泌,可防止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此时,用于解除胃肠痉挛而导致抑制腺体分泌的不良反应在该药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就成为治疗作用。

常用的降脂药

常用的降脂药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代谢异常,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极大地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高脂血症因发生异常改变的血脂成分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正常人的血总胆固醇应低于5.2mmol/L,如超过5.7mmol/L,即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指血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指既有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又有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小于40mg/dl)。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 他汀类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物。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现已有5种他汀类药物可供临床选用:(1)洛伐他汀(lovastatin),常见药物有美降之、罗华宁、洛特、洛之特等,血脂康的主要成分也是洛伐他汀。(2)辛伐他汀(simvastatin),常见药物为舒降之、理舒达、京必舒新、泽之浩、苏之、辛可等。(3)普伐他汀(pravastatin),常用药有普拉固、美百乐镇。(4)氟伐他汀(fluvastatin),常见药有来适可。(5)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常见药为立普妥、阿乐。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胃肠反应、头痛。与其他降脂药物合用时可能出现肌肉毒性。 2 贝特类贝特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或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临床应用的贝特类药物,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及吉非贝齐。据临床实践,这些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22%~43%,而降低TC仅为6%~15%,且有不同程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肝损害。 3 烟酸类烟酸类药物属B族维生素,当用量超过其作为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该类药物的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除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及I 型高脂蛋白血症以外的任何类型高脂血症。但是,该药的速释制剂不良反应大,我们一般不单独应用。对于烟酸的降脂作用机制,目前医学界尚不十分明确。缓释制剂大大减少,主要为颜面潮红。 4 胆酸螯合剂这类药物也称为胆酸隔置剂。有考来烯胺(Cholestyramine),常用药物有降胆宁。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便秘或腹泻,肠梗阻或头痛等。 5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此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内饮食和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来达到降低血脂的目的。目前,该类药物上市很少。 总之,调脂治疗应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血脂异常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调脂治疗的目标来选择调脂药物。在治疗中应充分发挥他汀类的作用,做到早期、足量、合理使用。尽早使用调脂药,起始剂量应充分。对于介入术后或搭桥患者,强化降低胆固醇治疗,比常规剂量有更大获益。在治疗达标后,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一个长久的治疗计划,有效地长期控制血脂,使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达标后,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就应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只要LDL-C不低于50mg/dl(1.30mmol/L),可不必减量。 贝特类降脂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进展 贝特类(纤维酸衍生物)作为一类常用的调脂药,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中度降低总胆固

相关文档